作文一:《中国石拱桥》4900字
教学构想:以《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训练
,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课前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 教学构想:以《石拱桥》为例,渗透学生的课外生活,如何抓事物的特点写事物的特征训练,训练学生的说明能力。 课前
1.布置学生课前实地观察枝城长江
大桥、白水桥(石拱桥)
形色色的桥。仔细回忆
身边形
见过的
桥。
2.在观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桥的特点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达。 课堂实录 师:前面布置大家观察了桥(教师板书,加点词为板书内容,下同),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你见过哪些类型的桥。
生:独木桥、水泥预制桥、钢梁桥、石拱桥、铁索桥等等……
生:江河大桥、立交桥、过街天桥……
[点评:
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学生地认识说明。]
师:大家见过的桥确实不少,那么你们能否用一句最简洁的话说说桥的
特征。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钢筋作材料的建筑物,如枝城长江大桥。 生:不对,桥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独木桥。 生:还有,桥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桥。
[
点评:
学生把直觉转换成言语,为训练张本,学习中的分歧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澄清是非。]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看来握事
物的特征,还
找到同类事物的点。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
色的桥所的特点,可以查词典,
看看词典是怎样说的。
生:(查词典)架在河面上连接两岸的建筑物。
师:前面的,大家想想概括
?
桥的特点
生:。前面说过,立交桥就架在河面上的。
师:看来时代在发展,词的含义也在发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来连接两端的建筑物。 师:一起回顾一下刚才讲到的抓事
物特征的方法。事实上桥用材料做,千差万别,共特点;桥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连通两
地供通行才是的。抓特征要找出同类事物的点。
[
学生从直接经验中总结出的规律,是“课内外衔接教学实验”的特点,能力训练即从此开始。] 师:下面把桥的范围缩小,局限于石拱桥。上述抓特征的方法找找石
拱桥的特征,看看石拱桥有生: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身全由石料构成。
[
点评:学生从简单的训练开始,把的方法变成学生的经验。]
师:说得,不过同学们所看到的还只是桥的外部特点,事实上在分析事物特征时,并不像显而易见,还点。
需要仔细。下面把桥的范围再
缩小来石拱桥有特征,难度
就会增大。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石拱桥》,先看课文写到石拱桥的哪些特点。
(学生浏览课文,找
点。) 师:现在请同学说说《石拱桥》有哪些点。 生:优美。 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最好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生:石拱桥的桥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桥大小不一,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石拱桥的特
生:作者在写赵州桥的时候写:“全
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
得;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生:卢沟桥一样,“卢沟晓月”很早就北京的胜景。
[点评:训练由浅入深,让学生的技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师:说得不错,石拱桥除了优美
以外,还有更的特点?
生:有,那结构坚固。
师:(板书结构坚固)何以见得?
生:书中说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交通作用”。
生:书中还说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卢沟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师:回答得。除此之外,还能从
课文中看到
石拱桥
生:历史悠久。 师:(板书历史悠久)
上面分析找到了石拱桥的特点:(1)优美;(2)结构坚固;(3)历史悠久。
那么怎样说明才能把特点说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例子。
下面看看课文是如何选择例子来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课文写了哪两个例子。
[
点评:
总结巧妙地过渡,从训特点吗?
练
转移到另训练,训练过程的清畅。]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
师:为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例子,用这两个例子能说清石拱桥的特点吗? 生: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历史悠久,前者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后者修建于1189-1192
年间。这两座桥都优美,赵州桥前人有“初月出云,长虹饮涧”的盛赞;卢沟桥有“卢沟晓月”
的美誉。更的是这两座桥结构坚固,修建以后沿用至今,
完好无损。石拱桥的三个特点,在它们那里都非常,选择这两座桥作例子,就
能说明石拱桥的特点。
[点评:学生地感知说明文选例子的方法,为后面总结规律做铺垫。] 师:既然,那么作者为不只选例子,那样文章更简洁吗?
生:简洁是简洁了,
那样就师:此话怎讲?
生:赵州桥是单拱,卢沟桥是联拱,既选单拱的例子,又选联拱的例子,就能较地反映石拱桥的概貌。
[
点评:欲擒故纵,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道出秘诀。]
师:看来选例子除了典型以外,
还要,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主要有代表。选例子要,选准了例子把例。
子写好,它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更。下面看课文是如何写例子的。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段落。
生:第4、5段写赵州桥,第6~8段写卢沟桥。
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4、5段,读后思考作者是怎样赵州桥来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先总写桥的外形和使用情况,给人以总体印象,再详细地写这座桥的四个的特点,给人以的形象。
[点评:训练的层次仍在递进,紧扣课文学生体会。]
师:我仔细阅读了课文,作者写赵州
桥用了字眼:“横跨在河上”“还着原来的雄姿”“非常雄伟”。(示图)就书上的插图来看,
赵州桥只不过跟的白水桥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长江大桥来只不过是“小鸟”中的“小鸟”,作者说它“雄伟”吗?
生(笑):赵州桥是不及枝城长江大桥高大,但说建筑物雄伟主要不只看它的体积如何大。 师:那还要看? 生:还要看它的气魄和声势。比如说雄伟的天安门,并说天安门就有几十层上百层楼那样高,从电视上
见过天安门,还的教学楼高,
它造型很有气势,见过天安门的人怀疑“雄伟的天安门”,“雄伟”一词用得不吗?(众生笑)说赵州桥“非常雄伟”如此。
师:看来作者在说明事物特征的时候用词是非常讲究的。
[点评:学生体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体验其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下面再看卢沟桥的情况。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6~8段,其余同学思
考作者写卢沟桥与写赵州桥有同。
(学生朗读)
生:相同点是也说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不同点是侧重说明不
它的艺术价值和纪念意义,笔法上多采用生动说明,如柱头上的石狮作者说它们“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师:请稍等,你能说说这里采用的是表达?
生:当然是描写。 师(笑问):你意识到描写与
记叙文中描写的作用不同。(生默然)
同学呢?(也默然)不要紧,
先来
几个问题。石刻狮子能“母子相抱”“交头接耳”“倾听水声”吗?
生:狮子是石刻的,当然。 师:的情况是怎样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头接耳,很像是在倾听水声。
师:也说作者把那些石刻狮子的样子写了。你见过卢沟桥吗? 生:!
师:你脑海中有那些石刻狮子的形象吗? 生:,而且非常清晰。
师:这正是说明文中描写的功劳,说明文中的描写重在摹写事物的样子——摹状貌,让读者对说明有更清晰、更、更形象的。与记叙文中的描写区别,请同学们体会。
[
点评:学生品味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体验此法在教学中的直接运用。]
师:好,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去,作者写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确实同中有异,为
要
生:呢?
于大同中存小异,使行文富于,文章更有魅力。 师:说得好。下面回顾一下本节课学的内容。请大家参照黑板上的板书思考:写作说明文应该怎样抓特征,怎样写特征?
生:抓特征
要找出同类事物的点,而写特征要精选例子来说明,
所选例子一要典型,二要。 师:。下面就
上述方法来操练技能。
(出示笔)笔,大家都不陌生吧!你
们见过哪些种类的笔?
生: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彩笔、蜡笔、铁笔等等…… 师:谁能说说笔的点? 生:笔的结构千差万别,
不管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作用不外两个:用来写字;用来作图画画。它是写字画图的用具。
师:要写一篇文章来介绍笔的用途,上述分析,少不了选例子来说明,选例子应该选哪些例子? 生:钢笔。
生:毛笔。 师:为?
生:钢笔在硬笔中使用最,最具代
表性。毛笔不软笔中的一绝,而且
和古老的书法艺术有着天然的,说笔自然少不了毛笔。
[点评:让学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后续的训练,给学生实践机会。] 师:好,就来钢笔和钢笔书法有哪些特点。从形象
,从使用方法,
从书写着眼,大家的性,看谁说得生动。 生:吸了墨水,才能写出字来。 生:能写小而好看、笔画整齐的字。 生:墨水吞进肚,时候用,时候吐,早晚随身带,最易作记录。 生:胸中墨万点,下笔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钢的笔尖胶的肚。
[
点评:为技能的操练阶段,它是
技能内化的
环节,
语文教学实验”
的“课内外衔接。]
师:大家说得很形象,很生动,本节课就练习到这里。课外请大家采用同样的方法写写“毛笔”,然后再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说说的笔”吧。好,现在下课。
[点评:让技能训练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发展的能力。]
[总评:本教例地体现了“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如何抓事物的特点、说明特点
训练主线地。有感知,有体验,有操练,线条非常清晰。训练了有层次、有纵深的,训练到位,不时引进学生鲜活的生活,了训练情趣,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也落到了实处。课文学习
能力训练的
,语文教学走出了肢解课文的狭隘圈子。]
附:板书设计
┌─找出同类事物的点抓─┐│ │特征│┌─典型写─┘└─精选例子│ └─
优美─┐单拱赵州桥:横跨雄姿雄伟{结构坚固│石拱桥历史悠久─┘联拱卢沟桥
┌─书写用具
─┐
钢笔说说││
└─绘图用具─┘一绝毛笔
语用管窥
1.“毛笔”片断说明集锦 的笔
△拖泥带水不像话,袅绕多姿成字画,满头白发故染黑,
描绘千年大。(谭松伟)
△杆长,颈短,笔尖软。(夏子) △我用殷实的墨迹书写现在,而把虚
空的飞白留予
是快乐
忧伤的和将来。(高昌法)
△似水柔情,缠绵了竹的筋骨,在斑斑的墨迹中演绎人生。(何海军) △头尖尖,身小小,纸上最爱演舞蹈,
墨水出场费,给量适中就能演得好。白身着黑衣,白墙生花草,活灵活现真叫妙。(傅蓉)
△纸上去,
纸,纸上纸上败。(王雪蓉)
△越劳发越黑,越劳身越软,越劳情越深,越劳越自如,越劳姿态越婀娜,越劳越精彩,越劳越受人青睐。(赵盼)
2.习作精选
的笔
那位大秦的将才,握过战刀的手如此这般轻易地翻析,无端磨出些“黑水”
,不想却从此汇入泱泱的历史长河,渗入五千年的每一片天地。
一根普通的竹管,底端插入柔软的动
物毛发。这便是最初的笔——毛笔。是蒙恬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匠心独运的。
毛笔,软笔的。了几千年的发展,如今的毛笔,品种繁多,有只插一根毛发,专写微书的细笔;也有双手合抱的斗笔。制笔的原料也不再单一,有贵重的玉笔,也有普通实用的“竹”管笔;有用鼠毛、兔毛做笔毛的,也有用狼毫、猫须做笔毛的。
毛笔,美观,还在笔管上刻上诗句或者图案。
到了近代,西方的钢笔、
圆珠笔传入。它们以造价低廉、书写的优
势逐渐取代了毛笔的统治地位。钢笔中新的笔种——硬笔,它后来居
上,使用最的笔,而且演绎出了新的书法艺术——硬笔书法。它与历史悠久的软笔书法映照,另辟
蹊径,书法艺术的又一瑰宝。 此外,还有铅笔、彩笔、排笔等多种
类的笔在当今的
大放异彩。的笔,一部的历史。
(谭松伟) 说说的笔 提起笔,
都能随口说上几句。笔对的学习起着至关
的作用。
本可用耳朵听;书
笔,你就也干不成。你是刚入学的孩子,那么
笔您身旁的“护拦”;您是一位年
近古稀的老者,那么笔
“藜杖”。
说起笔的种类,恐怕不晓:写字的钢笔、圆珠笔;绘图的铅笔;画画的彩笔、毛笔……总的来说,可概括为硬笔和软笔两大类。
钢笔是硬笔中的,莫看钢笔外表“坚不可摧”,可谓“硬”到了底,其实它也“有血有肉”,而且满肚子“油水”,但又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倘若不小心将它“咣啷”摔在地上,它很有被“折颈”,甚至“口吐蓝血”。软弱的硬笔!
软笔中独领风**的当然非毛笔莫属您手中的
喽!它身材“苗条”,粗细均匀,越用越年轻(刚买来的是白毛,用后成黑
毛),恐怕点是许多人所羡慕的吧?别看它软软的一簇毛,可写出的字却刚劲,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坚硬的软笔!
硬笔和软笔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大家想过将两者综合起来,扬其长避其短,会有奇妙的事情呢?不妨一试。
作文二:《《中国石拱桥》》4000字
教学目的
一、理解本文说明事物特点的几种方法。
二、认识说明文中运用准确语言的重要性。
三、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设想
一、安排二教时。
二、紧紧抓住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内容: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理解说明的方法;防止因旁征博引而出现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现象。
三、理解本文准确用词的特色。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一、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二、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课前预习,文字上有什么疑难需要解答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学生无问题,不必多花时间。)
导言。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三十年代曾成功地设计建造了有名的钱塘江大桥,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这篇说明文就具体地为我们介绍这两座著名的大桥以及有关的知识。
二、教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第一、二、三、四段。提问:预习时,要求制作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读课文以后,填写前两项(位置,历史和修建年月‘勺,填得怎样了?抽查,评价,出示小黑板,根据小黑板所填的前两项内容,共同订正。指名读课文第五段,利用小黑板示范,引导填写赵州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的内容。分散读第六段,示范,5;导填写关于卢沟桥的第三项(结构特点’勺的内容。提示:第五、第六段里,除了介绍两座石拱桥的结构似外,有哪些关于外形方面的介绍的句子?学生看课文回答,明确:第五段有拱上加桥,……美观,有全桥……饮涧;第六段有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提示:这两段以外,还有哪些?还有第一段的比喻,第七段的整段介绍。结论:由此可见,中国石拱桥本身的特点就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而卢沟桥还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情况,范读第八段,引导理解:卢沟桥的纪念意义和历史事实。提问:中国石拱桥为什么能有光辉的成就呢?它的发展又是怎样呢?分散读第九、第十段,然后引导学会抓课文主要内容。第九段介绍成就的原因:首先,……智慧,其次,……传统,再其次,……石料。第十段介绍发展的情况:这段中间四句,用事实证明,全班朗读解放后,……150米四个句子。
小结(指导边看课文边在书上的某些段本写明要点,并在一些句子下边标单横线,不要离开课本抄黑板):
1.全文的层次:(1)介绍石拱桥外形特点(用比喻)。_(2)总述石拱桥特点(不但外形优美,而且结构坚固)。(3)引用古籍证明我国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并点出将要介绍的事物的具体对象。(4)分述之一,从历史、结构、外形的设计者全面介绍赵州桥。(5)分述之二,全面介绍卢沟桥:具体数字一结构(河堤冲毁,桥却从没出过事)一形式(每个柱头上……惟妙惟肾’)一赞语(世界上独一无二‘勺一景点(卢沟晓月)一特有的纪念意义(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 6)总说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7)综述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成就和桥梁事业的新发展。全文层次分明,合理地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写法。
2.段落的条理:介绍赵州桥,先总写历史(建造年代古,使用时间长),结构,外形,设计和施工特点,然后分四点作具体说明,又用评价的句子作结(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 )。这样,在段落内采用总分总的写法,就使介绍的内容很有条理地编排出来。由此可见,不论在全文的整体中,还是在段落的局部中,总一分一总能够使文章的内容编排得很有条理,总一分一总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的密不可分的结构关系。提示;第九段的写法,是不是总与分的结构关系呢?回答,明确:这一段是用疑问句开头,提出问题,然后按主次由人到物作说明,没有总结的句子。这在表述上也是另一种有总有分的方法。
提问:是说明文,它传播厂有关石拱桥的哪些知识?试从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来理解。提示课文句子: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3.桥(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4.大拱的两肩上,一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5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议论,回答,明确:l.传播石拱桥的结构知识。2.传播石拱桥的历史知识。3.传播卢沟桥的结构知识。4.传播赵州桥的结构知识。5再现卢沟桥形式的优美。
小结: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传播有用的知识的文章。上边五个句子,就是从结构、外形、历史各方面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现在先初步了解;以后还要进一步探讨。
三、布置作业
思考,上边举出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再在全文中找出与它们相同的表述方法。
复习课文,进一步熟悉内容。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一、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基本特征;与记叙文的区别。
三、写说明文要准确运用语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提问:上一节课举例的五个句子用的是什么表述方法?回答,明确:1.运用比喻;2.引用古籍;3.用数字;4.解说;5摹写。(板书)提问:文中还有与这些句子表述方法相同的句子吗?思考、议论,准备回答。
二、教读课文
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后,指导根据课文回答。(板书)
1.用数字:第四段,说明赵州桥历史悠久。第五段,说明赵州桥的外形、规模。第六段,说明卢沟桥的外形、规模。第十段,说明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石拱桥的发展。
2引用古籍;第七段,马可·波罗的游记,赞美卢沟桥,唐代张骂的《朝野企载》写卢沟桥的外形。(这主要是引用,而引用的句子恰好是比喻句。)唐代张嘉贞的《安济桥铭》写桥的设计。
3.比喻:第一段,写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解说;第二段,说明石拱桥的历史、形式、构造和作用。第五段,先比喻赵州桥洞像一张弓,然后作解说,两种方法结合,说明设计的效果。
小结:(一)用数字、引用有关资料、解说、比喻,都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引用和比喻原来属于修辞的范畴,而在说明文中引用起着言之有据的作用,比喻又能形象地说明介绍的对象,也就约定俗成地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了。解说,是对事物作必要的阐述,也就是阐明事理(如本文的第二段)。(二)说明方法,还有:判断,例如,本文中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等句子。判断要注意的是必须给人以明确的概念。绘制图表,能使说明的对象有系统、有条理、一目了然(上一节课已实践过)。比较,例如,第六段中写永定河水发,来势很猛,常冲毁河堤,但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使人印象鲜明。举例,例如,在我国的石拱桥中,举出了赵州桥、卢沟桥,最有代表性。(三)除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外,还有下定义的方法,待以后有机会再举例子说明。(四)至于摹写,只是为了对事物特征作直接介绍,使人容易认识,它并不像记叙那样是为了给人以感性的形象,也用得少,并不把它作为。说明方法来看待。(补充板书)总之,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作用……,阐明事理,使人们对事物有个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这就是说明文的特征。
就是符合说明文特征的典范。理解说明文的特征,并用印证,就可以明确,说明文同以记叙、描写手法为主的记叙文有着明显的区别。
提示:说明文要准确说明对象,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恰到好处。例如,第三段中说到旅人桥,用大致、可能,是根据在写作文时仅仅能占有的资料,还不可能有更确凿的证据。如果去掉大约、可能,就变成绝对的结论语气了。又如,第二段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是从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感性到理性来写的,这就准确地写出人对事物认识的规律,词语次序,不可移动。试从文中再找出一些语言运用准确的例子来。学生看课文,议论,准备回答;教师巡回,了解,指导。提问。回答,明确(举例):第三段,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既表明石拱桥多;接近于到处都有却又不是到处都有。第五段,在当时可算…··,从时间上相对地说,不犯绝对的毛病。第九段,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省、巧、高三个字,不仅用得准,而且用得精,位置决不能变动。
小结:说明文中准确运用词语,保证了文章内容的严密性,达到预期的说明效果。
三、当堂巩固
指名朗读。要求;熟悉全文,加深印象。朗读时,要充分利用课文上的注音,不要脱离课本而板书注音。陡( )、墩 )等课本上无注音,可作补充。
四、布置作业
(一)体会下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比较早。
2这座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3.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二)介绍赵州桥四个特点,第二点同第三点能不能互换?
(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三)积累·联想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互查。
板书设计?(一)
赵州桥·卢沟桥概况表
│桥名 位置 历史和修建年月 结构特点
赵州桥 │横跨在│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 (一)全桥只一个大拱,长37 4米,桥洞像一张弓(二)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 28近拱圄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 1189年到1192年间,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由 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板书设计?(二)
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
1.数字说明(应当正确无误)
2.引用说明(古今资料,科技书刊)
3.比喻说明
4.解说说明(阐述事理)
5.判断说明
6.图表说明
7.比较说明
8.举例说明(有代表性)
9.定义说明
作文三:《中国石拱桥》2900字
1、给加粗的字注音:洨 河() 匀 称 () 惟妙惟 肖 ()
推 崇 () 长虹饮 涧 ( ) 巧妙绝 伦 () 2、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
湮没:
推崇:
巧妙绝伦:
独一无二:
惟妙惟肖:
3、揣摩句子的特点,写 一句赏析的话:
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 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 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这个句子简练,仅用了 九个字“用料省,结构巧, 强度高”,就概括了设计 施工的优良传统。)
阅读
一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 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 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 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说拱桥是“卧虹”“飞虹” 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 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 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 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 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 历史。《水经注》里提到 的“旅人桥”,大约建成 于公元282年,可能是
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 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 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 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 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 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是 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 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 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
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 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 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 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 春。
1、 石拱桥总的特征是什 么?文中引用《水经注》 提到的“旅人桥”的目的 是?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 看,说明的顺序是() A、 由本质到现象 B、 由具体到概括
C、 由一般到个别 D、 由原因到结果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 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 坚固”,“形式”和“结 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4、 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 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 方 C、列数字 D、 作比较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 到处都有。”中“几乎” 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答:
6、 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 容是什么?
答:
二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 修 建于公元1189到119 2年间。②桥长265米,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 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自16米到21、6米。
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 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 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 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 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 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 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 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 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 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 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 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
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 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1、 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 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 征是什么?
答:
2、 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 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 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
答:
3、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
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 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 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 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 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 点?
答:
4、 “几乎与河面平行” , “几乎”一词用得准确, 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
5、 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 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
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 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三
赵 州 桥 非 常 雄 伟 , 全 长 50.82米 , 两端宽 9.6米 , 中部略窄 , 宽 9米 . 桥的设 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 施 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 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 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 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 只有一拱上面的道路没有
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 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 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 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 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 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 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 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 28道拱圈拼 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 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 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 都 能 独 立 支 撑 上 面 的 重
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 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 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 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 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 美观。唐朝的张焯说,远 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
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 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 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 本段文字的说明顺 序是
2、 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3、 在原文上,用“ //” 给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 画横线的句子用的 表达方式是
5、 体会说明方法的作 用, 简要回答下列各题。 (1)
“ ??全长 50.82米, 两端宽 9.6米, 中部略窄, 宽 9米” 这句中的说明方
法是() ,说明 了
(2) “桥洞不是普通的半 圆形,而是像一张弓”这 个 句 子 运 用 了 ( )的说明方法,描绘了赵 州桥大拱的 , 从 而 说明了大拱 的 特征。
(3)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 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 他的名字”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
明了
(4)文中引用了唐朝张 嘉贞的话和唐朝张着的 话各有什么作用?
阅读参考答案
一、1、形式优美,结构 坚固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 久的历史 2、C3、不能 调换。因为 “ 形式优美 ” 是 承上段而言的,得先说; “ 结构坚固 ” 是下文要说 的,所以放在后面。 (或:先写形式,是桥给人的直
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 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了 解,是理性认识。两者是 递进关系, 所以不能换 ) 4、 A 5、限制 “ 到处都有 ” , 使语言更严密、准确。6、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 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 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 桥。
二、1、①历史悠久。② 结构精巧。③强度高,坚 固耐用。④形式美。2、 说明了卢沟桥坚固的特
点。3、大拱左右的石拱 不是两两相对称的。课文 中说 “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自16米到21、6米 ” , 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 这样写是作者在核实了每 个石拱的长度后所作的结 论,列举数字精确,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 点。4、 “ 几乎 ” 是对 “ 与河 面平行 ” 的限制,意思是接 近于 “ 与河面平行 ” ,强调 了路面平坦的程度。 5、 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
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 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 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 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三、 1、体到局部,从主 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2、 赵州桥的结构3、“?人 不知其所以为” //“座桥 的特点是:??长虹饮 涧” 。 //赵州桥高度的?? 还刻着他的名字。4、议 论,赞颂劳动人民的智慧 力量。5、(1)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2)
打比方,形状,上面的道 路没有陡坡(3)举例子,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 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 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力量(4)引用,张嘉 贞的话说明了赵州桥设计 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 巧妙绝伦的特点:引用张 捉的话说明了赵州桥形式 美观。
作文四:《中国石拱桥》1600字
城镇三中 2015学年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主备人:梁玫善 复备人:七年级语文教研组 课题:《中国石拱桥》
班 级:姓 名: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1.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感受中国古代科技的伟大成就。
2. 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把握全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1. 明确赵州桥、卢沟桥的特征及介绍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顺序。 (重点)
2. 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难点)
知识链接 :
1. 作者介绍:茅以升(1896—— 1989) ,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 家。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 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 的大桥——钱塘江大桥。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 武汉长江大桥。 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 组长。 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他为中国的桥梁事 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 说明文知识点
一 . 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生动性说明文
二 . 说明对象: 1.看题目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三 . 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一般情况下, 文段的开头 (或各段的第一句 ) 和结尾 (或各段最后一 句 ) 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四 . 说明方法分类和作用:
举例子(例如、如、比如等词) 、分类别、打比方(比喻) 、列数字、作比较(比) 、下定义、 作诠释、列图表、引资料、摹状貌
五 .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六 . 文章结构:1、总—分;分—总;总—分—总
七 .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 平实性语言 :多使用表示估计、程度、范围等限制副词(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 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准确严密的说明事 物特征。
2. 生动性语言:多使用修辞或描写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第一课时
一 . 预习
1. 了解作者:茅以升是我国著名 专家, 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 大桥 。
2. 阅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标上拼音,掌握“读一读 写一写”中的生字词。
3. 整体感知。
(1)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 说明文,文章通过对 和 两座桥的具 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 。
(2)一般的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中国石拱桥特点是什么? 课文为什么只主要介绍了两座 桥?这种说明方法叫什么方法?
(3)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二、探究:
1. 阅读 4-8段, 说说文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赵州桥和卢沟桥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的特 点?
2.课文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 请你在文中找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特别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 程度、 特征、 性质、 程序等的词语, 都要求准确无误。 如:A 表程度:比较、 几乎、 相当、 很?? B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C表时间:当时??)
示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赏析:“几乎” 一词表程度, 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 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 的可能。
三、小结
四、测评
阅读课文“赵州桥非常雄伟??刻着他的名字”全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的顺序是 ;结构 是 。
2. 指出下列各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A. 赵州桥修建于公元 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
B.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C.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
D.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 状,惟妙惟肖。 ()
作文五:《中国石拱桥》13400字
11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学习本文平实而准 确的说明语言。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本质特征,举典型实例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 才能把事物说明白; 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 在本文中, 最突出的说明 方法是举典型实例, 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 说明作用显著, 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 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 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 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分析赵州桥这一典型实例。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注音:弧形拱桥陡坡和谐饮涧匀称桥墩郦道元
2.解释词义和字义:惟妙惟肖和谐匀称古朴巧妙绝伦
以上两项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达个短语的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 (的)
--“石”材(的)
--“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
(2) “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 ,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 ,如“拱手” ,可组词:拱抱, 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环绕” 、 “弧形” 。 “拱桥” ,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将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 的、 钢材的; 按形状分, 有平形的、 拱形的。 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 “桥” 做了明确的限制。 那么, 这种 “中国石拱桥” 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
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 《大自然 的语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 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一 2)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 1、 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教师归纳。板书:
出现 --较早
形式 --优美
结构 --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明确: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桥的形状,也说 明了桥的优美。打比方是为了说明,有赞美之意,但语言简洁,适度得体。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既说明了石拱桥出现较早,更 说明它结构坚固。
第 1段说明石拱桥形式优美, 第 2段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 体现了从外到内的写 作顺序。 “不但??而且”递进关系,准确体现并强调了这一点。
2.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 3段开始说明中国石拱桥。 同学们划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看看, 上两段提到 的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中国石拱桥是不是也有,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教师归纳。板书:
悠久的历史 --历史悠久
几乎到处都有 --多而广
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多样杰出
从时间来看,中国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居领先地位。根据:(一) “悠久”更强 调了时间早; (二) “旅人桥” “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 从形式、 结构上看怎么样呢? 这一段中对中国石拱桥用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做了肯定, 而且表明我们的石拱桥是 “惊 人” 的桥中之杰。 除此之处, 我们中国的石拱桥还有数量多、 分布广, 有的宏大, 有的小巧, 形式多姿多彩的独到之处。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为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赵州桥和卢沟桥就是这惊人杰作的代表。 作者通过对这两座桥的介绍更好的说明 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中国石拱桥的杰作之 ---赵州桥。
文章在 4、 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 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教师归纳。板书:
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是中国石拱桥中惊人的杰作一, 它具有石拱桥的 一般特点, 对这一点,文章在第 4段中先做了总体介绍。 “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说 明了出现早, “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 “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说明了它的坚固及美观。 同时,赵州桥又有它独具的特色,的确不愧为惊人的杰作。
第 5段桥的长、宽数据,表明它惊人的雄伟。接着指出它设计科学,技术巧妙,这 是从总体上介绍赵州桥杰出的原因。 下面从四个方面具体说明它的科学与巧妙。 同学们应注
意,每个方面都不只介绍了特点,而且说明了这样设计施工的原理。这正是说明文的特点: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说。
(一)一个“长达三十七点四米” ,当时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证交通便利?赵 州桥的设计者打破常规, 将桥洞做成弓形, 桥面没有陡坡, 便于车马上下, 可以说的确巧妙。 (二)这样一座大桥,又是独拱桥,用石材多,对两岸桥基压力会很大,怎么办? 牌河汛期暴涨, 会对桥身猛烈冲击, 怎么办?设计者创造性设计, 拱上加供, 不但一举两得, 而且收到了美观的奇效,不愧巧妙绝伦。
(三)桥如此长,如此宽,怎样保证它的坚固?怎样便于施工?设计者匠心独运, 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桥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结构奇巧之外,赵州桥的形式也匀称美观,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谐,艺 术价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 还有:作者前引张嘉贞的话说明桥的构造奇特, 后引张毅的话说 明桥的形式美观, 最后点明赵州桥是以李春为代表的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先总 后分再总,把赵州桥的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提问: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关系?
总结: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赵州桥是位于?河 上的独拱石桥, 接下来, 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 这就印证了中国石拱桥 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
布置作业
1.将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词记入字词积累本。
2.完成练习一、二(其中卢沟桥的一部分作为预习,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课文上 标注。 ) 3.预习、思考三、四、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分析卢沟桥这一典型实例.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教学过程
一、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 --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 上节请同学们做了预习, 现在找们讨论一 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地点,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宽的大河。时间, 比赵州桥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称得上历史悠久。桥比赵州桥长得多,略窄。桥面更 平坦。 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卢沟桥是联拱石桥, 它是靠石砌桥墩联成整体抵御洪水的。 它也 很美观, 尤其是柱头上千态万状的石狮子别具特色。 卢沟桥在中外都享有盛誉, 并且是抗日 战争的纪念地。
归纳、板书: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除了具有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出现较早, 结 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之外,还只有历史悠久,数量多、分布广、多样杰出的更突出的特 点。 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典型实例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些特点。 其中. 文章介绍得最充分的是它 们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 因为这方面最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在结构坚固、形式优美方面 的突出成就。 说明事物时如何选择实例, 如何运用实例, 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同学朗读第 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教师归纳: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用料省、 结构巧、强度高” ,赵州桥、卢沟桥正是杰出代表) ;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三条 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 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 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 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 统。
三、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同学齐读第 10段。
提问: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归纳:长虹大桥, 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 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 是赵州桥的三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 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这种钢筋混凝土 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四、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
同学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 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 是和它出色 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例如练习八绘的两段文字。 一是说明文, 它介绍了卢沟桥的有关知识, 描写很少, 只在介绍最突出的石狮时用了“精刻” , “姿态各殊” 、 “生动雄伟”等词稍加形容,因为它的 目的是说明事物,介绍知识。二是记叙文,它记叙了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经过,记叙为主, 有大量的描写,还有想象、抒情,因为它的目的是通过记叙描写抒发赞美之情。
这篇课文与 《辞海》 条目属同一文体, 只是进一步说明了卢沟桥这种结构的原因。 这篇课文也有描写, 但是很适度。例如第 1段把桥比作虹,是为了说明桥的弧形形状, 赞美 之清暗蓄其中。同学们看,介绍卢沟桥时,有没有类似情况?
归纳:说明卢沟桥的石狮,做了描写,体现了感情,但并没有纵情写下去,而是 适度收止。 说到卢沟桥是抗战圣地只有三句话:一句说明纪念意义, 一句说明战争发生时间、 性质,一句说明反侵略战争的颌导者和它的结果,言简意赅。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文章为了准确、 生动的说明事物, 往往要用各种说明方法, 练习三就是这方面的 一个练习。 同学们要注意体会, 无运用哪种说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事物特 点。除练习中的句子,同学们还能再举些例子吗?
归纳:引用古籍 -一“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为’ ” 。
列举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 宽九米。 ”
使用比喻—“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 ' 卧虹 '' 飞虹 ' 把水上拱桥形容为 ' 长虹。卧波 ' 。 ”
加以描述— “全桥结构匀称, 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 雕刻得古朴美观。 ”
进行解说—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 把十一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 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
正是这些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同学讨论练习四,教师归纳:
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文如对某些时间、程度的限制;有 些词语则表示着一种估计。无论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
例如说到“旅人桥” ,在“石拱桥”前用了“可能” (表示估计) , “有记载” (做了 限定) “最早” (在估计、限定后对时间做了肯定的限定)三个定语,说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对赵州桥的说明用了这样两个定语:“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 、 “最古的” , 其中第二个定语说明了赵州桥历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个定语限定之下才是准确的。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到处都有”体现“数量多、分布广” ,但只有在 “几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实际,才准确。
卢沟桥“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是核实了十一个石拱长度之后的结论。育才中学的 同学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询问,茅以升回信 -一列举了十一个石拱的长度,的确无一相同。看 似平易的一句话,却体现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说明文语言这方面的要求,在这篇课文中特别体现在定语、状语和补语的运用上, 同学们在完成练习四和后面的语法练习时可注意体会。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我们先看一下练习五,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畅抒己见。教师归纳:
第 1小题,作者做了回答:
第 2小题也体现着一种合理的顺序, 即由主到次, 肩上小拱是赵州桥首创的主要特 点,最能说明赵州桥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见于其他拱桥,比起肩上小拱相对是次要的。类 似体现顺序周密合理的,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吗?
归纳:例如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具体说明,先总后分, 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用“首先” , “其次” , “再其次” , 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清晰。
五、总结、作业。
在同学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 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 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 文不同。
12桥之美
一、把握大纲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 名胜古迹有关, 旨在使学生 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 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 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 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 提高审美情趣、 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 感。
《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 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 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 《中国石拱桥》已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桥的历史、形式、 结构等知识,本文则重在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品味欣赏文中的桥之美。
(二)教材内容的理解
《桥之美》 是一篇美学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与抒情般的感染力。 吴冠中先
生将桥置于一个个构图框中, 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不同美学效果, 给人一种新的 审美视角。
课文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 再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 作对比, 肯定强调了桥之美美在构图, 美在它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美学作用。 接着以 诗意的语言具体描绘了不同的桥与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和谐优美地融合的几幅画面。 得出结 论:“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
(三)学生情况的分析
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 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 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接收 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品味美,开阔眼界,提 高文化品位。
(四)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大类, 根 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要求,结合教材依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一、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二、 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其中第一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六)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说明:本文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为自读篇目。
二、促进发展说教法
要把课改真正地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一、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重视学情的调查和学法的研究,教学相长;
二、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品味感悟, 主动获取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创造与课文相适应的课堂氛围,并相机给与指导和启发。 三、教师不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强加于学生。
因此我确定教学方法如下:
1、比较阅读法
《桥之美》位于《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文章作者的身份不同,写作的角度也不 同, 通过比较既可以复习上一篇课文又可以自然导入本文, 大致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使学 生在初读课文时即能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 并启发学生从不同 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我采用比较阅读法来导入课文,具体做法如下:
(1)比较两文作者的不同身份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的写作角度。
(2)抓住本文中心句比较两文内容上的不同。
(3)比较两文的语言。
2、语境解读法
《桥之美》的语言画面感很强,修辞灵活,具有抒情般的感染力,是本文学习的 重难点。因此在具体赏析课文时我选择采用语境解读法, 使学生结合语境, 由粗到精, 由此
及彼, 反复诵读, 整体把握, 最终使学生既欣赏了桥之美又学习了语言之美。 具体操作如下: (1)在比较阅读基础上抓住文眼来析读
文章的开篇部分往往有最简练的文字作文眼来统摄全篇或交代线索以贯穿全 文。本文题目中的“美”即为文眼,析读时引导学生顺着“美”字将文中画面一幅幅铺展开 来。
(2)诵读、赏析、品味、想象。
(3) 、通过替换、删除描写的词语、或更改修辞方法,细加推敲品读,进一步把握 文中语言的魅力
3、分组讨论法
三、提高能力说学法
“最好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 (笛卡尔)
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品味语言的能力, 在教读过程中, 注重指导学生赏析的几种方 法:
1、联系:将词放在句中品,将句放在文中悟。
2、替换:(1)比较替换字词的不同效果
(2)抓住文中修辞,比较更换修辞或不用修辞的不同效果;
3、转化:将文字与画面或音乐结合,多角度品味。
4、讨论:互相启发。
四、优化组合说程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追求师生良性互动 ,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备好课 但不事先设定所谓的严格的教学步骤, 而是把课堂教给学生, 教师要因势利导, 艺术地驾驭 课堂,良好地把握以下教学节奏:
比较阅读
语境解读
讨论品评
迁移拓展
具体做法如下:
一、导课:
1、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2、复习《中国石拱桥》 ,出示结构示意图,引起学生对比讨论。
3、出示《桥之美》中心句。
二、解读
1、 抓住本文文眼及中心句 “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讨论:不同 的桥是怎样与不同的环境在相互联系对比协调中体现美感的。
2、展示板书。
桥之美
小桥 流水、人家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风雨桥 飞泉瀑布
画中桥 街头市集
桥 环境
3、读、赏第四、五两段,品味语言的魅力,同时展示画面。
4、展示音画课件,诵读课文第四、五两段。
三、迁移拓展
(1)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2)教师总结: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或新的发现,不仅寻求美如此,做其它事也是如此。 作业的精心设计
选题完成作业,要求 A 与 B 型的作业各选一题完成:
A:、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B 、 1、仔细观察一座桥,从桥与不同环境的联系中发观美,完成一篇作文
2、许多事物都可以从它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中得到新的发现,请就此完成一篇 作文
五、展开想象说板书
在导入部分与解读部分各设计一幅板书
导入部分:桥之美 中国石拱桥
吴冠中—画家 茅以升—桥梁专家
构 历史长
图 形式美
美 结构巧
施工妙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
说明:这一幅板书将两篇文章的大体内容做了一个比较, 使学生对两文的区别一目了 然,自然导入课文。
解读部分:
桥之美
小桥 流水、人家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风雨桥 飞泉瀑布
画中桥 街头市集
桥 环境
说明:这个板书提纲挈领, 归纳出文章脉络, 列出了文中桥所处的不同环境; 形似拱桥, 形象生动, 使学生直观化感受到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能给人以深刻的印 象。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的及要求;
1、学习本文说明事物特点得计种说明方法。
2、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重要性。
3、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说明事物应紧扣事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学习。
教学设想:1、抓好预习,熟悉课文。
2、抓住关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
3、领导学生在抓住中国石拱桥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内容。
4、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1、理清课文层次,理解总和分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
单元一:扫清阅读障碍
1、字词注音或写字:弧形拱桥陡坡和谐张 zhuo 饮涧桥墩匀称
2、解释:巧妙绝伦惟妙惟肖匀称
3、作者介绍:茅以升,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主持修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 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单元二: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通读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介绍了那几座桥?石拱桥为何会取得如此辉 煌的成绩?它的前景如何?
2、根据上述问题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分析第一部分:
1、中国石拱桥有哪写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分别说明的,是按照怎 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2、石拱桥形式优表现在何初处?
3、 2段中作者用“不但,而且”来说明桥的特点,能否删去或颠倒?为何?
4、第 3段在全文结构有何作用?
单元三:抓重点,解难点,学习第二部分。
1、读 4— 8完成课后第一题
2、读 5自然段(1)划分层次
(2)说明顺序是
(3)对“赵州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句中“可算” 如何理解?
(4)作者如何说明赵州桥特点的?
(5) 2、 3句采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哪些方面?
3、读 6— 9段回答
(1) 6段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作者主要抓住了该桥() ()两个方面来写。 它是一个()桥
(2) 8、 9段分别写了() ()
4、总结(板书)
一、 (1--2)总特点:形式优美 打比方 外
结构坚固 ↓
历史悠久 内
二、 (3--9)赵州桥 特点 历史 结构外形、设计者 整体 -局部 卢沟桥 特点 外形 历史意义
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首先 其次 再次
三、 (10)桥梁事业的新发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课文的层次特点,说明语言的准确,常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单元一:复习梳理
1、本文共分几部分?中国石拱桥有何特点?
2、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有何特点?
3、介绍桥的特点用了什么顺序?
4、课文才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单元二:小结全文
一、分析课文层次特点
1、根据课文 1、 2段, 9、 10段中句子和段落内容的关系,可以看出说明文段落大 意有何特点?
明确:中心句
2、全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由总到分
二、分析本文说明方法:
1、举例子“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2、列数字 3、作比较打比方 4、作引用
三、分析本文说明语言:
1、简朴(精练)语句短明快,读来自然。
2、用词准确严密
例:(1)桥拱桥石拱桥
(2)说“旅人桥”时用“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确实存在,用“最 早”表程度。
(3) 9段中用“首先,其次,再次”分条理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 严密且又全面。 (4)生动且富有文采,恰当运用比喻、引用,必要时描写。
单元三:巩固练习
1、第 1、 2、 3段(导学、导练第 12页“精讲名题” )
2 第 5自然段(名师教案第 13页“阅读理解赏析” )
3、配套练习
14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 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 筑群的作用。
二、 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 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
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 ,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 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 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 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 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 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 )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 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 ,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 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 ,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 游览故宫。 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 宫殿在图上填全, 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 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 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
3.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 (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 (2—— 21) :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 (22—— 24) :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 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 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 研读 5—— 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 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 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 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 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 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 最全面、 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即处处反映 出以皇帝为中心、 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 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 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 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 从殿外写到殿内; 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 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 性。
4. 研读 17—— 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 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 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 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现封建帝王 “唯我 独尊” 、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 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 ,自 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 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与详略的安排, 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 征而定。
3. 课文 2、 21段以及 4、 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 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 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 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 和“内廷”的分层。 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 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 分说以方位为序, 由南到北、 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 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 太和殿就是金銮殿。 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 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 装饰最 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
④ 《苏州园林》 、 《中国石拱桥》 、 《故宫博物院》 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 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15* 说 “ 屏 ”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 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 也可借来 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 向同学作介绍, 语言可能不生动, 教师可以就此 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 .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 .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 .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 (在院子或天井中 ) 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 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
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 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 ?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 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 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 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 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 . “?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 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 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 “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 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以期屏风所具 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 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 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 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 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 要用得得体。
作文六:《中国石拱桥》3900字
中国石拱桥
第一课时 主备人:王平 使用时间:
温故互查
4、说明文的结构形式:(1)(2) (3)
学习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
2、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问题导读(一)
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 , 中国 家、 家。他主持修建
了 和 两座桥。
2.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hú( )形 拱( )形 匀称( ) 张鷟( )
xiáo河( ) ) )
石砌( ) 推崇( ) 河堤(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古朴:
匀称: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问题导读(二)
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两座桥?
4、课文先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再重点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最后解释了我国石
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 段):
第二部分( —— 段):
第三部分( —— 段):
5、依据各段中心句及段落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文章的说明顺序是,文章的结构
是 。
引导概括,
1、划分说明文的层次依据是找出各段的句,弄清各段之间的关系 。
2、说明文判定说明顺序应抓标志性的 达标测评
1 填空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 →中国石拱桥的
2、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理解,请根据示例的特点,以“路是什么”开头,
写一段话。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
放大,“跨过”一条河,或诗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路是什么?
盘点收获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卷面等级: 质量等级: 批阅时间:
中国石拱桥
第二课时 主备人:王平 使用时间:
。
温故互查
1、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中国石拱桥的总特征是说明顺序是
学习目标
1、说明本文运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归纳本文语言的特点。
问题导读(一)
跳读课文3、5、6段,在介绍一般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
别举一例)并说明作用。
第三段:一般石拱桥
(1)
第五段:赵州桥
(2)
(3)
(4)
第六段:卢沟桥
(5)
(6)
(7)
引导概括:
1、判断说明方法应找语言
2、如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说明作用
(1)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2)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3)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4)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5)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6)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7)这句话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问题导读(二)
跳读2、3、5段,结合语境说说下面黑体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4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
引导概括
归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般有四个步骤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达标测评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方法(选择三四种)描绘你身边熟悉的事物(如:钢笔、黑板、书、字典等)要求语言准确、精练、符合说明文的特点。字数100-150字.
盘点收获
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卷面等级: 质量等级: 批阅时间:
中国石拱桥
第三课时 主备人:王平 使用时间:
温故互查
1、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
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 四个步骤是
学习目标
运用所学重点分析语段,进一步巩固说明文有关的知识。
问题导读
(一)阅读4、5语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历史悠久 B.结构坚固 C.形式优美
D.交通方便 E.建造者是李春
3、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下面句子中的黑体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4.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由概括到具体 B.由整体到局部
C.由特殊到一般 D.由先到后
5 、文中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引用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 。
6、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二)阅读6、7语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选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3、请把这个语段划分为四个层次,并分别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层次大意。
4、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由于各拱相连,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5、“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一句中的“几乎”为什么不能删掉?
6、从表达方式看,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还运用了 。
引导概括
阅读说明文语段主要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识点?
达标测评
人工造林有学问
(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3)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
(4)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6)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2)段中红色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5)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
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盘点收获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卷面等级:
质量等级: 批阅时间:
作文七:《中国石拱桥》9000字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占城中学八语备课组 主备教师:佟飞 使用教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
3.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文章结构。
2.难点:课后思考练习题三,以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学法指导:引导?自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3课时
预习导学:
1. 给下边斜体的字注音。
和 谐 ( ) 惟妙惟 肖 ( ) 洨 ( )河
匀 称 ( ) 石 砌 ( )拱 ( )桥河 堤 ( )
2.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hú( )形 dǒu ( )坡雄zī( ) 桥dūn ( )
和xié( ) 支chēnɡ( ) 混nínɡ( )土 qīnɡ( )听
3. 解释斜体的字。
巧妙绝 伦 ( ) 惟妙 惟 肖 ( )独 一无二 ( ) 交头 接 耳 ( )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 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 可见桥是在没 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 根据史料和考察, 在原始社会, 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 而成的木梁桥。 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 欧洲在赵州桥建 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简介作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 教育家、 社会活动有。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 是我 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本文最早以表于是 1962年 3月 4 日《人民日报》 ,文笔通俗易懂, 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历史上的辉煌成就, 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赞扬了我国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检查预习
1. 查字典,给斜体的字注音。
弧 形 拱 桥 陡 坡 匀 称 惟妙惟 肖
2. 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 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 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 哪些段落是写卢光沟桥的?联系课后 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 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 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结构特征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 605年左右。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 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 1189到 1192年间 由 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 每 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米到 21。 6米,桥宽约 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 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一.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 听写
2. 说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 细读全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石拱桥的特点的。
1. 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赵州桥,一个卢沟桥,这种 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 在写赵州桥和卢沟桥时, 作者列举了许多精确的数字, 这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 法叫做——列数字。
3. 为了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作者的语言很具有逻辑性, 例如课文 第五自然段,在写赵州桥时,先介绍了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再分四点用数字 分别说明。层次性很强。
4. 作者在介绍两座桥时, 既抓住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又注意到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请同学们找出来。 (共同点是都介绍了地点,修建年代 , 及它们的结构特点。 不同点是在介 绍赵州桥时顺便说明了桥的设计者,介绍卢沟桥时作马可?波罗的话来赞扬其高度的技术成 就和艺术价值, 还介绍了卢沟桥的的特殊历史价值。 这不但使行文有所变化, 而且增强了文 章的可读性。 )
三.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最后两段。
1. 第九段写什么,怎样写?(文章又分三点解释了到得如此辉煌的建筑成就的原因。 先写??再写??最后写??)
2. 最后一段写什么,怎样写? (介绍了解放后我国石拱桥的修建情况,列举了我国修 建的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长虹大桥” 、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双 曲拱桥等,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巨大成绩。
四. 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行文简洁、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二)
五. 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三,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方法, 把要说明的事理解释清楚。 (我们 常说用白纸写黑字, 黑板其实就是一张黑色的纸, 用白色的笔来写。 我们把一张黑色的纸放 大,再挂起来,就是一张黑板。 )
六、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 5~11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82米,两端宽 9.6米,中部略窄,宽 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 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长达 37.4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便于车马上下。 (二)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 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 拱,桥身也更 ① (A. 美观 B.壮观有 C.奇观) 。 (三)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 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 ② (A. 支持 B.支撑 C. 支架)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 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说, 远望这座桥就像 “初 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5. 为文中的空白处选择准确的词语。
① 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画线语句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 一句中, “设计” 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 A.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两个小拱
C. 大拱和小拱 D.一个弧形的桥洞
7. 用双竖线为这一自然段文字划分层次。
8. 这一自然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9. 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张鷟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A. 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艺术效果 B. 艺术效果 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C. 总体外观 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
10. 选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___________。
11. “大拱的两肩上, 各有两个小拱” 一句中的 “肩” 能否换成 “边” “面” “头” ?去掉 “各” 行不行?为什么?
教学反思:
第 三 课 时
一、指导完成课后习题。
二、提高部分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 形式 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12. 这段文字说明了我国石拱桥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3. 文中列举“旅人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4.“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用“几乎”限制“到处都有”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15. 文中用“最著名”修饰赵州桥和卢沟桥,说明了什么?
三、课堂检测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年到 1192年间。②桥长 265米,由 11个 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由 16米到 21.6米。 ③桥宽约 8米, 路面平坦, 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 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 冲毁, 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 足见它的坚固。 ⑦桥面用石板铺砌, 两旁有石栏石柱。 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 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 _______、 _______和 _______的特征。
2.第②句话运用了 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 ________;
第⑥句话运用了 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 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有一个描写性的语句,它的序号是 ________,它的作用是 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了 说明顺序。
5.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应该怎么划分?并概括出层意。
6.第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 地进行分析。
7.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8.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最喜欢什么桥?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形象的语言介绍一种事物
教学反思:
说 屏 导 学 案
占城中学八语备课组 主备教师:佟飞 使用教师:
●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 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 也可借来一 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 向同学作介绍, 语言可能不生动, 教师可以就此导人, 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二、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教师正音。
三、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 (在院子或天井中 ) 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 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 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 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四、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 是为什么呢 ?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 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 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 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 “?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 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 ’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 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 “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 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 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以期屏风所具有 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 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 春,重新大放异彩。
五、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 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 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 青天夜夜心。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 ’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 要用得得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屏者,障也。 ”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 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 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 、 “心生向往之情” 、 “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 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 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 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 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 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 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的春 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读“ tu ī” “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 怨。
(3) “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 ,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 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 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 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 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四、 研读赏析
1、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 章枯燥。
(2) 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五、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 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发 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 以期屏风所具有的 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 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 异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 《闺怨篇》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柳永 《迷神引》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
李贺 《洛妹真珠》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
《屏风》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 屏的分类: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巧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三:说不尽的桥
活动目标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准备
让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摘抄并做成知识 卡片; 学生查找当地各种桥梁、 世界名桥的资料, 建立桥梁档案; 每人将收集资料装入资料 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同学相互间交流。
搜集有关中外名桥的一些图片或照片,做成课件,上课备用。
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 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 “桥 梁分类” “桥梁建材” “桥梁之最” “中外名桥” “桥的故事” “桥的命名” “桥诗” “桥联” “桥 梁设计”等各子小组。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课件,教师参与安排指导。 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做材料上积累,班内做成果展示。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 )
活动步骤
四小组擂台,各子小组各选派一名主持。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教室,美化黑板写上 标题“桥之旅” 。上课时由老师导人,桥梁竞赛活动开始。
■导入活动
宋范与求诗云:“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
唐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 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 ’的世界,一起来感受 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
■展开活动
第一轮
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 (对一个加 10分 )
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 ?(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 ?(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 ?(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
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 ?(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
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 ?(四元桥 )
第二轮
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请四小组各选一名同学,写出自己了解的中外名桥的名字,计时 2分钟。 (对一个加 5分 ) 赵州桥、宝带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每组一张白纸,组内和议,写出已知桥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计时 3分钟。 (对 一个加 5分 )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杜甫
“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苏轼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欧阳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长桥卧波” 、 “船到桥头自然直” ‘ ‘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将桥名与其命名方式连接起来,记时 2分钟连线。 (对一个加 5分 )
a .表扬:安济桥、绩麻桥
b .纪事:兰亭桥、虎渡桥
c .抒情:销魂桥、思乡桥
d .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第三轮
四小组各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关于桥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楚。 (每个故事 10分 ) a .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 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 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刘备 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 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京剧里有唱词:“当阳桥头 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
b .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 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 。 . c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d .万里桥
第四轮
由中外名桥小组选派主持出示名桥图片,学生抢答桥名、国别、特点或著名的原因。 (答对桥名、国别,一个加 5分,如能说出特点或著名原因再加 5分 )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澳大利亚悉尼海港大桥、 加拿大魁北克桥、 意大利威尼斯里阿尔 托桥?? ’
第五轮
请桥梁设计组选派一名同学主持。
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并说明设计的宗旨。 (每人次给所在小组加 15分 ) 小组内交流,推荐高水平有创意的,在班内口头介绍。当堂设计图示。
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
无阂桥:这是一种用微电子锌片设计的小装置,以解除人们彼此间的隔阂。适用于 那些性格内向和外界交流极少的人。将此装置安装在人体的任何部位,几秒钟后,人真 实的想法就会被采集整合,不会涉及人的隐私。对方只要输入简单密码,就可掌握被了 解人的信息, 对方可同时收录自己的信息, 另一方也可通过输入密码的方式, 洞察其精神世 界,沟通变得更简单。
地月桥:到 22世纪,月球将可能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在地球与月球间要修筑空间轨 道,设计成螺旋折叠式, 不阻碍空中日常航行,便于宇宙飞船通行,方便人们走亲访友和到
月球旅行。
■活动小结
答案由各主持人评判,做必要的补充介绍,决定优胜组。
同学评出“桥梁小博士”和“最佳桥梁设计师”各一名。
老师小结: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的谈说桥:“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历经 2500多 年,那些凝聚智慧和汗水、林林总总的“板凳” ,仍让人叹为观止。同时它们也孕育了丰富 多彩、其乐无穷的“桥”文化。
今天我们坐在一起领略了无数名桥风采, 十几年后, 或许我们同学设计的桥梁, 将入围 世界名桥画廊。就让我们一起去跨越时代的桥梁,去构架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桥梁吧。
教学反思:
作文八:《中国石拱桥》19000字
11《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茅以升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及运用的规律。
3.学习本文的写作顺序。
4.学习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学会品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
通过比较赵州桥与卢沟桥的特点异同,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中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 用应该注意的两个规律, 即一是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 一般说来, 就应相应地 举出几个例子; 二是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 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 代 表性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2.学会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科学性、 准确性的特点, 而本文语言在准确性上更突出, 因而 将分析本文语言准确性作为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分析语言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 总结分析的方法,教会学生用?删除法?来品析语言的准确性。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桥的解释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桥,同学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呢?
学生七嘴八舌答:公园里的九曲桥,长江大桥,河上的一般桥,立交桥,江南的 小桥等等。
同学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请你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桥?
学生思考回答。
你们知道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是如何解释桥的么?他风趣地将桥解释为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多么形象的解释啊!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桥梁当 中,主要有梁桥、拱桥、吊桥三大类型,而拱桥极为常见。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
1
习茅以升写的一篇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明确学习目标
1. 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学习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
三、研读课文,总结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
1.自读全文,添加修饰成分。
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在题目?中国石拱桥?前面添加修饰成分。分析时, 要结合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2.概括特点。
在添加修饰成分的基础上,请学生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到处都有;大小不一,形 式多样。其中前三点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3.分析说明方法,总结运用规律。
(1)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生思考回答。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例子。
(2)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图片,讲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 沟桥这两座桥为例子呢?
学生观察回答。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两座桥类型不同,所以举这 两座桥。
(3)你能否从中总结出说明文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运用规律吗?
请学生总结。 说明文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时, 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 一般说来 就应该相应地举出几个例子。
四、重点研读赵州桥和卢沟桥部分
1.朗读文章,比较相同特点。
(1)请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读课文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部分,边读边思考两座桥 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①形式优美;②结构坚固;③历史悠 久的特点。
(2)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明。
2
学生比较分析。赵州桥:修建于公元 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 卢沟桥:修建于 1189到 1192年间。可见两座桥历史悠久。赵州桥:建成后一直 使用到现在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足见其坚固。
教师插入追问:为什么它能这么坚固,一直使用到今天呢?有没有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 因为它有两个独特的设计, 一是, 大拱的两肩上, 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关键在于增加了桥洞的过水量, 在河 水暴涨的时候,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二是,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每 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教师继续追问:这两个独特的设计在写作顺序上能否颠倒位置呢?
学生思考回答。不能。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的肩拱的 主要特点, 而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 则其他拱桥也有并列砌筑的。 所以按其 特点大小作为列举的顺序。不能颠倒。
教师继续追问:说明文在安排写作顺序说明事物特点原因时, 常常采用由主到次, 由大到小的写作顺序,请从本文中再举一个例子。
学生思考回答。 在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 首先、 其次、 再其次, 采用的就是由主到次的写作顺序。
请学生继续分析两座桥的特点。
卢沟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 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 事,足见它的坚固。
教师插入追问:这是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它的坚固?
学生思考回答。 作比较。 拿两岸河堤和卢沟桥作比较突出卢沟桥的坚固。 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和谐;桥上石栏石板雕刻得古朴美观。卢沟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都体现了中国石拱 桥的形式优美。
(3)中国石拱桥很多,除两座桥结构不同外,为什么作者单单举这两座桥为例 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呢?总结举例子说明方法运用规律二。
那是因为这两座桥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总特点。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分析, 总结归纳一下, 举例子说明方法在运用时的第二个规律 是什么?
3
学生思考回答。 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 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 代表性 的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2.探究思考,比较不同点。
两座桥都共同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但在说明时作者写作角度又各有所侧重, 请认真阅读文章比较两座桥写作上不同的侧重点。
学生思考回答。 赵州桥:侧重介绍四个特点, 因为这是赵州桥与其他桥最突出的 区别, 有许多特点是赵州桥独有的所以重点介绍。 卢沟桥:侧重介绍狮子的雕刻 优美, 桥与四周景色的配合, 突出形式上的美。 另外单独介绍其在历史上的纪念 意义,突出其历史价值。
总结, 不同的桥的共性之外总有其个性, 因而说明事物时即要抓住共性同时又要 体现个性,才能在说明事物特点时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五、了解我国石拱桥的新发展、新创造
解放以后我国石拱桥又有哪些新发展、新创造呢?
学生看书后回答。 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建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 其中?双曲拱桥?是新创造。
教师展示三维动画双曲拱演示, 告诉学生双曲拱类似自行车的泥瓦造型, 目的是 更加坚固。
六、总结
1.归纳特点。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1)形式优美。(2)结构坚固。(3)历史悠久。(4)到处都有。
(5)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其中前三点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2.归纳规律。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总结出了举例子说明方法运用的两个规律。 即, 一是, 说明文 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时, 被说明对象有几种类型, 一般说来就应相应地举出几个 例子。二是,在说明文中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考虑所举例子的代表性。代表性的 标准之一,就是所举例子一定要具备被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
4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学习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理清说明顺序
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通常有哪三种?
学生回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重要采用哪一种说明顺序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学生思考回答。本文主要采取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具体体现在:
(1)从概括到具体。文章开篇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概括介绍,以赵州桥和 卢沟桥为例来具体说明是具体介绍。 好处是既给读者以整体特点, 又给人具体形 象的感受,印象深刻。
(2)由主到次,由大到小。介绍赵州桥特点(二)和(三)时,按由大到小的 顺序安排两个特点; 介绍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时, 按由主到次的顺序安排三个原 因。好处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三、品析语言,学习方法
1.分组合作,品析语言。
(1)说明文语言要求科学而准确,可我在读课文时却发现本文有许多地方语言 很不准确。例如?《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 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一句中的?大约、可能?,这些词,明明都不 确切, 怎能说准确呢, 应该都删掉, 这样语言就准确了, 你们同意老师的意见么? 学生可能回答:不同意。
教师追问:为什么?谁能讲讲理由。
讨论使学生明确:?大约、可能?在这里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是作者 根据已有资料记载进行的推测。 删去后变成确切的时间和准确的记载反而与客观 事实不符合,说明不准确,不科学了。所以不能删掉。
教师追问:在这里我们用了什么方法来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删除法?。
(2)本文还有类似的语言情况吗?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在
5
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用?删除法?试着分析它的准确性。
四人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画出句子,在小组交流各自的分析。
四人小组代表在班级发言。
文中语言准确性句子举例。
①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中的?各?字使用准确。?各?表示在大 拱的两肩上分别有两个小拱共四个, 去掉?各?后, 意思变为只有两个小拱, 数 量少了。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
②?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中?拼成?一词使用准确。意思是拼合而成,表示 28道拱圈并列砌筑的特点,正因如此,其中的一道坏了其他各道才不会受到影 响。
教师追问:将?拼成?换成?组成?行不行?
学生思考回答。不行。因为?组成?组合而成,不是并列砌筑,因而一道坏了其 他各道都会受到影响,不符合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因而不行。
学生小组继续发言。
③?路面平坦, 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几乎?一词使用准确。 ?几乎?表示程度, 指桥面的平坦程度, 将几乎去掉后, 变成桥与水面平行不符事实, 语言表达不准 确。等等。
2.归纳方法,总结技巧。
(1)各小组找到不少语言使用准确的例子,分析得也很好。请同学们从这些例 子分析中总结一下,看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有没有方法技巧?
学生思考回答。
①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方法技巧。
②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删除法?; 二是?替换法?。 分析说明文语言使用准确时可以按?四步骤分析法?分析, 即, 一步指出词语表 示意思或作用,例如表频率、表范围、表程度、表数量、表猜测、表时间等。二 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在句中意思作用。 三步指出删去或调换后句意的变化。 四步 总结指出不符事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2)我们知道了如何分析词语准确性,可结合文章我们该重点抓住什么样的词 语来分析它们使用上的准确性呢?
6
学生思考回答。 抓住一句话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进行分析。 例如:?这些桥 大小不一, 形式多样, 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一句中?有许多?在文中起限制作 用,就应重点分析它的准确性等。
四、总结全文
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 我们重在掌握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即学习举例子说明方法 运用的规律, 学习分析语言准确性的技巧方法。 希望同学们将本课学习到的方法 运用到以后的说明文学习和写作中。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发现本节课容量太大, 学生学习得非常累, 教师教得也 非常辛苦, 而且学生对内容的掌握并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以后在教学过程 中要注重容量的大小, 备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备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7
12 *桥之美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欣赏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总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二 . 学情分析
当今的初中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是,大量的信息使他们在 接收时大块朵颐多过细品慢赏, 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 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 深。 教学时要结合教材, 引导学生用新的审美视角去发掘美、 品味美, 开阔眼界, 提高文化品位。
三.重点难点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和作用;抓住总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导语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 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 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活动 2【导入】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1、把下面的词语认真书写一遍,加点的字在上面注音,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孕育 诗境
销魂 前瞻后顾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2、本文的题目是?桥之美?,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内容 上说,是一篇_______,作者是______,是个___家。
作者有关:
3、朗诵课文至少两遍,画出你喜欢的句段。
8
(上课后,检测字词掌握情况。交流筛选有价值的文学常识。 )
活动 3【导入】二、合作探究
(一)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诵课文(范读和自主朗读相结合)。
2、 作者为了说明自己喜爱桥的独特视角, 举了许多例子, 阅读课文, 相互订正, 按课文顺序把事例写在下面。
(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全班发言)
(二)再读课文,合作讨论。
1、作者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但作者与其他的人有些不同之处,他 对桥的喜爱的独特视角是在哪里呢?请在课文中找出这句最关键的话,写下来: 2、 重点品读课文第四段, 作者从哪些角度形象说明了这一段中列举的桥之美呢? 请用? __________桥之美,美在 __________?的句式概述本段中提到的桥之美。
(1)
(2)
(3)
(4)
3、第四段中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自主解决后,小组归纳交流,选派代表展开小组竞赛。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也 可以用自己的话归纳)
(三)赏析品悟,探究提升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 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 ?美学? 的眼光来重新审视 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1、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品析角度:重点字词,说明方法, 体会蕴含的情味、作用,表达效果及你的感受等
(组内交流,学长帮助学友理清后,全班交流竞赛。)
2、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 与一般的说明文有区别。 想想看, 和 《中 国石拱桥》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请写下来。
(采用同组合作,异组竞争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加深理解。)
活动 4【导入】三、拓展延伸
9
1、 通过阅读文章, 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 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 种类、 功用, 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2、作者说?小桥流水人家?具有诗境之美,诗歌中有许多诗境美的诗句,比比 谁知道得多?
(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本节课收获后,选派代表整理发言。教师总结。) 活动 5【导入】四、课堂检测:
1、古诗文中有许多写桥的诗句,在下面写出两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处: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 桥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是怎样体现的?文段中表明作者爱桥的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这些学生便络绎不绝地走到钱先生的书房门前,围坐在他的周围。
B 我们利用统筹方法指导生产,是不无裨益的。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 4、 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常说, ____________, 其实未必如此。 我市第二皮革厂最近生产了一种仿皮 轧花书包,做工讲究,款式新颖,一只才卖 12元呢!
A 价廉很可能物也美 B 价廉就不可能物美
C 价高必定物美 D 价高末必物美
活动 6【导入】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练习
10
12《桥之美》教学设计
吴冠中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 悠久。 在画家眼里, 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 ?桥之美?。 (板书课题 )
二、作者简介: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 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 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 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 ? 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 独钟, 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 何处 ?
明确 :?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 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 颐和园的仿卢沟桥、 苏州的宝带桥; 形式独特的广西、 云南、 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 即缘 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欣赏图片,明确文中桥的形式。
四、研读与赏析
1、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 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2、重点研读第⑤小节。如何理解桥构成形象的重叠与交错?
3、为什么有的桥构不成美景?
4、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找出值得品味的句子加以品味。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 令人产生憋闷感; 间或出现的石桥轮 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 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 打破了单调的背景, 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 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 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 形式 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两文的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及语言特征等角度进 行比较、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表格使其更加清楚,表格设计如下: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 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 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 去 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
七、作业布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语言特色有什么不 同呢?将两课的语言品味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叶圣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 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 的语言美。
3运用多种媒体, 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 引导学生感知 园林的画意美
4、利用课上所学,迁移对比苏州和我校丰富的园林文化资源和网络资源,在 生活中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要点、难点:
1、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3、合理互动的想象、苏园画意美的感知、相关资料的迁移对比。
4、教具的使用:多媒体 powerpoint 课件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 导入课文:
(修路的联想)同学们是否了解近几天苏州城交通不太顺畅、空气轻度污染的 原因?
明确:处处修路,处处施工,整个苏城像个大工地 ??
(世遗会的思考)
1如此大兴土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城市的急剧膨胀、明年世界遗产大会的召开 ??
2、世遗会为什么被选在苏州召开,假如你是苏州市民,你有何感想?
(视频资料的播放)带着问题看《苏园六记》的开头片段)
明确:苏州的拙政园、 留园、 狮子林和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 作为苏州市民不能不骄傲。 视频结尾处说苏州人的园林情结暂且按下不 表,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有深厚园林情结的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
二、讲析
(一)把握全文结构(苏园特征)
1、 (幻灯显示
2课题、作者及英文)叶圣陶, 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 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 苏州, 对苏州园林很熟悉, 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 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苏州古典 园林)
2、 (解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 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 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 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 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3(范读开头两段,幻灯展示 3-6)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⑴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⑵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 的影响。 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 不该错过, 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 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 标本。
⑶ (他山之石) 各地园林都有自己的特色, 上学期我们学过的瓜州于园的设计风 格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⑷ (苏园特征) 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 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⑸(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二)课件显示图片欣赏(幻灯 12-21) ,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 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2、同学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
3、 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 或云园林斗拱飞檐, 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 十分生动; 或云园林曲径通幽, 有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下面老师谈谈我 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 或庭院幽深 ?? 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 , 转 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 , 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 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 , 却不 能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 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 、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 、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 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 ?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 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 最为恰当。 ?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 用?映衬? 。 ?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 画面,所以说?层次? 。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 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
⑵ 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 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精讲)
⑴ 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 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 , 遵循的是什
么原则 ?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 , 让人暂 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 ! 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 , 宛自天开? ! 的效 ⑵ 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 仅是技术? (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 ,有?自然之趣? ,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 明?大多引用活水? ,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 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 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 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 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 , 横卧互压互咬 , 合 拢至中间 , 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 , 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 ?瓜州 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 可无憾矣。 ?
明确:
a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 、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自然 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话,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 , 池沼设计因地制宜, 桥梁安排决不雷同, 河岸边沿总是高 低屈曲 , 任其自然 .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 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 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 意? ,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 , 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 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 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 ?? ?这样做 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 为了体现柳暗花明; 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 层次和观赏点;为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 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
(四) 、略谈其他段落
1、 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 处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小处也?不可忽视? ,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 林的?处处入画? 。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 绘也?自出心裁? 。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 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 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 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 ?游览者 无论站在哪个点 (角度) 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 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 ?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 , 你更喜欢哪句 ? (链接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看网上论坛帖子)
4、 (提供相关网站)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 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 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 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
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网站:://.chinavr.net
14故宫博物院
黄传惕
教 学 目标
(一 ) 知识目标:
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 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概述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简述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二 ) 能力目标:
1、能够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 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 会写说明文。
(三 ) 情感目标:
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 一
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 学 过 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先动动脑筋猜这个谜语,谜面是?以前的殿堂? ,打一个地名(谜 底:故宫) 。大家都知道在有两个闻名于世界的建筑,也是每个去北京旅游的人 必去的地方是——长城和故宫,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 ,而不去故宫亦等于没 到过北京。提起故宫大家也是有口皆碑,那么以下几个常识你们知道吗? ①故宫坐落在什么地方?(北京城的中心)
②故宫的规模有多大?(72万平方米)
③ 皇帝的金銮殿在哪个大殿中?(太和殿)
④古代的学子们在什么大殿参加殿试?(保和殿)
⑤共有多少个皇帝居住过故宫?(二十四位皇帝)
请大家谈谈你们眼中的故宫——华丽,宏伟,富丽堂皇大家把所有美丽的词 语都献给了故宫, 今天我们就顺着黄传惕的指引一起走进故宫博物院, 去见识它 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黄传惕, 湖南省平江县人, 1943年生。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祖国各地》 《历
史故事》节目的编辑。他是当代的作家。
2、积累字词:
金銮 (luán) 殿 蟠 (pán) 龙 鎏 (liú) 金 玉玺 (xǐ) 妃嫔 (Pín) 湛 (zhàn 蓝 上谕 (yù) 傀儡 (kul ěi) 修缮 (shàn) 击罄 (qìng) 诏 (zhào) 书 斗拱(g ǒng ) 额枋(f āng ) 磬(q ìng ) 攒 (cuán ,聚 在一起 )\(zǎn, 积聚 ) 中轴(zh óu )线 鳌(áo )
藻 (zǎo) 井 迥(ji ǒng )然不同
磬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罄竹难书)
横贯:(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缭绕:回环缠绕。 错综:纵横交叉。
和谐: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
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体裁——说明文
2、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3、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
4、那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原文的话来回答)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 艺术的独特风格。
5、那这些建筑群具体指哪些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画出顺序图, 请两个同学在黑板上画 出顺序图,并标明名称)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 —保和殿——小广场——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6、由此可以看出这是参观游览的顺序来写的,那本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沿着故宫的中轴线,从南到北,以中间带两边地说明,井然有序 7、是不是从一开始就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呢?
第一段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与历史
(补充:紫:紫薇垣 yu án (天地之宫) ,天子居室,禁:守卫森严,常人难以涉 足的禁区)
第二段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布局,外观以及独特风格。
一,二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8、那作者是不是写完神武门就结束了呢?
不是,还写了景山(写景山的目的是: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 )
9、怎么说的?
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 有序。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3分析:这里连用了几个叠词—— 3个,分别是重重,层层,道道,一般会给人 什么
样的感觉呢?——很繁多, 厚重, 但是故宫却怎么样——能把这么多建筑井然有 序
的排列起来,是不是能说明它的特点呢?
也就是再一次总结强调故宫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10、文章的说明结构是什么
总——分——总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对文章的总体有了一个大体了解,下节课我们将来具体分 析作者是如何来介绍这些建筑群的
四、扩展题:
说话训练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1、如果我班去参观故宫,班长先行在?保和殿?等我们,我们从?天安门?出 发,要找到他,依次经过哪些?门?和?殿??
2、你要到?东六宫?和?西六宫? ,出?保和殿?后怎么走?
3、老师在?神武门?等你,你在?乾清门? ,要很快找到老师一起回校,依次经 过哪些?门?
?殿? ?园??
4、你是导游来给大家介绍。
总结:以后大家在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时,只要能够把握住合适的说明顺序,就 可以把事物介绍清楚明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2、说明对象的特点是——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3、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4、文章的说明结构是——总分总
二、课文分析
1、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文章写了大大小小十多座建筑,那是不是所有的建筑 都是用的相同的笔墨呢?——不是
2、主要写了哪座建筑,分布在哪几个自然段?
太和殿, 4-8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就来着重分析为什么作者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写太和殿,
首先请大家齐读 4-8自然段,大家找一下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A 使三大殿成为一个整体的台基:三层的台基却有七米多高,而且连普通的排 水管道都修得如此华丽,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
B 外观: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 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色彩鲜明,雄伟壮丽(列数字) 。 C 内部装饰: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 龙
补充:作者是把太和殿复杂的内部景观介绍的如此明白的?
①作者的立足点(站在哪个角度来参观的)分别在哪里?
4朱漆方台:上面,背后,两旁,仰望殿顶
龙口:口中垂下,周围,下面
大家在进行说明文写作时一定要找好一个立足点,才能把你所能够观察到的事
井然有序的表述出来。
②动词的使用 安放着,盘绕着,环绕着,衬托着
用的准确形象
D 位置 E功用
通过分析得出作者是用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的呢?从什么到什么, 什么与什么 的结合?
从外到里,总写与分写(总写三大殿,分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结合。 3、另一种分析方法:
①太和殿的精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色调 相互衬映、色彩绚丽鲜明、图案多态多姿 ??
②太和殿作为故宫的代表性建筑, 它除了体现精美以外, 也体现出外观的雄伟壮 丽,布局的和谐统一。找出具体语句,读一读 如:矗立在 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 上。 高 28米,面积 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宫殿。 太和殿位于中轴线上 ??
教师小结:课文通过对太和殿的介绍, 进一步突出了故宫建筑群的特征。 也使文 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呢?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 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 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 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5、文中写龙的句子有:
?仰望殿顶, 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 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 戏珠、 单龙翔舞, 有行龙、 升龙、 降龙, 多态多姿, 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 6、为什么要描绘如此多姿多彩的龙呢?
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 统治者服务的;
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 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明确: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 说明事物的特征。 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 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 详略 得当的写作特色。
7、作者除了在介绍三大殿时注意到详略得当,还有没有别的地方也注意到了 呢?
介绍后三宫的时候,简要的概括,总结:作者抓住中轴线,采用空间说明顺序, 运用总
——分——总的写法,突出重点,详略分明,使读者对路线、方位、各组建筑物 的特点与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条理十分清楚。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给我们 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教学反思 :
15《说屏》教学设计
陈从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3、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5、 以屏为媒介,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重点难点: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2、教师制作课件。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轻松走入?屏世界?
1、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展示古代的屏并配乐欣赏。 (观后感受, 引出屏的话题。 )
2、 用 《口技》 中的句子引出屏的作用。 要求学生说说屏的作用, 初步感知屏。
3、导语
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有着神秘的作用,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 一身。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 天,让我们与古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细心积累生字词。(投影:识记)
wéi cāng tuī qì
帷 . 幕 伧 . 俗 忒 . :太 文化休憩 . :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 . 光:美丽的春光。韶:美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无益地耗费劳力。 __徒劳 __
2.恰当,恰如其分。 __得体 __
3.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_因地制宜 _
4、果真如此。诚如是
三、示范朗读了解屏。(视频朗读,学生听读、赏读并勾划关于介绍屏的知 识的句子或段落)
四、深情美读说说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解释紧扣 屏的用途。
明确: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石屏、木屏、 竹屏等。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 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 了解。)
五、大胆实践介绍屏
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 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 、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 、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 、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明确要点:a 、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
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 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屏风的分 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 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b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 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c 、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 意。
六、用心感受作者情
速读课文,勾划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 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 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 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投影全诗)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 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 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 界的痛苦。?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 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 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 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读? tu ī?
?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牡丹亭》中?锦屏 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 有趣。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写女主人公冷 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 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 风的愿望。
小结: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 ——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3、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4、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 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 言更生动
七、发挥想象设计屏(投影:作创意性引导)
请发挥你的想象,自己动手设计一道屏,并为它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举例:锦上添花 事事如意 胸有成竹 难得糊涂
八、拓展延伸寻找屏
抛砖引玉 朗读积累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 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 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九、深入挖掘来寻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也孕育了一代代中国人,每一个中国人的身心中都 留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 只是一个例子, 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 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椅子、床、窗、土炕、中国结、陶器、木雕、剪纸、戏曲等。 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 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 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 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让中华文化
十、课外阅读长技能
1、记诵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2、阅读《中国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 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 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 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 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 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 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 丰富多采的内容, 福、禄、 寿、 喜、 财、 安、康, 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 ?吉? 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 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 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 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
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 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 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 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 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 于腰际。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中国人在表 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 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 也都蕴含其中。《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这 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这一 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 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 回结衣襟。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坐结亦行 结,结尽百年月。??结?字,使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 与古人情意相通。 正可谓是:?天不老, 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 ?
作文九:《《中国石拱桥》》1700字
课 题:中国石拱桥
学习目标:
1、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弧”“洨”“载”“涧”“墩”“堤”等的读音,和“奇观”“巧妙绝伦”“惟妙惟肖”等词的意思。
2、了解作者的地位,成就。
3、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积累有关桥梁知识。
4、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方法。
5、了解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品味本文科学准确而有分寸的语言。
完成目标:
一、识字和释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弧形( ) 残损( ) 匀称( ) 记载( ) 长虹饮涧( ) .....
桥墩( ) 河堤( ) 洨河( ) ...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注释写出相应词语。
匀称 古朴
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 在原地获取所需要的材料。
巧妙绝伦 独一无二
二、本文作者是 、 专家,在旧中国,他主持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了 的设计。晚年,他编写了《 》。
三、速读全文,概括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 部分,每部分内容分别是
四、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从选文看,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
2、所选文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3、“《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的“大约”“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五、阅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回答问题。
1、请概括这部分说明的具体内容。
2、根据本段内容,给联拱石桥下定义。
联拱石桥是
3、文中“永定河发水时??足见它的坚固”一句运用了说明方法,说明了 。
4、文中引用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有关内容。
①它的作用是。
②从上下文看,“美丽的奇观”是由哪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
5、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卢沟桥长265米,由11个长度不一的半圆石拱组成。
B、卢沟桥约8米,路面平坦,差不多与河面平行。
C、卢沟桥的每个石柱头上刻有狮子,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卢沟桥历来为人们所称赞,主要是因为它地处入都要道。
六、阅读课文第九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3、确定这种顺序依据文中的哪些关键词语?将它们写在横线上。
4、文中“修建于八百年前??至今还不完全知道”一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5、文中加点词“极其”和“各种”用得准确,简要说明这两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 “极其” “各种” 七、读完全文你一定知道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
(2)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 )
(3)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 )
(4)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 )
2、下列两句中加点词能否调换,为什么?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
(2)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
3“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
4、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根据示例的特点,以“路是什么?”为开头,写一段话。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
仿句:路是什么? 课堂小结: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作文十:《中国石拱桥》4600字
中国石拱桥
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了解本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 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以及时间从先到后说明事物的说明方法。
(2) 学习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色。
(4) 认识中国石拱桥在中国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 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二、 教学设想
(一) 教学要点
(1) 作者简介和本文文体。
(2) 正音正字,解释词语,扫清字词障碍。
(3) 了解作者的构思,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安排结构说 明事物的特点。
(4) 理解并学习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5) 学习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介绍本文说明事物的写作特色。
(2) 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 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对象, 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 明晰,表达充分严密。本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晰,说明准确贴切,注
意引导学生体会学习)
(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三、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1) 作者简介和本文文体。
(2) 正音正字,解释词语。
(3) 初步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
★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 你们见过桥吗?来, 大家一起来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种桥的桥! (木桥、石桥、砖桥、公路桥、铁索桥、立交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桥 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 —— 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 “ 桥 ” ,今天我们一 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 ,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 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 作者简介和本文文体
茅以升生于 1896年,世界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 授。 1920年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第 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解放后又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 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的文章, 编著过
《中国桥梁史》 。他对石拱桥是这样评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桥梁的基本 形式之一, 赵州桥和卢沟桥是我国
1. 正音正字
洨 (Xiǎo) 匀称 (yún ch èn) 鷟 (zhuó) 佥 (qiān) 河堤 (di ) 雄跨 ( kuà) 推崇(ch óng ) 弧形 (hú) 拱桥 (gǒng) 陡坡 (dǒu) 和谐 (xié) 饮涧 (jiàn) 桥墩 (dūn) 郦道元 (Lì)
2. 解释词语
匀称:均匀。
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十分推重。
雄跨:雄伟地跨越。
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残损:残缺破损。
惟妙惟肖:这里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德商它的。
(四)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构思和文章结构
提问:默读课文,尝试划分全文结构,并概括各段的意思。初步了解作 者的构思,体会一下作者如何介绍中国的石拱桥。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拔,理清全文总体结构,同时注意板书) 全文共 10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 1— 2自然段 ) ,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 (第 3-9自然段 ) , 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 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 (第 3— 8自然段 ) ,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 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 (第 9自然段 ) ,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 (第 10自然段 ) ,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六)结语
这节课学习了生词,了接了作者,初步了解了作者的构思,理清了文章的结 构,课后应继续熟悉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下节课再具体学习文章是如何 围绕说明对象进行写作的。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结构。
(2)体会文中的语言表达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研讨课文
1、指名读 1、 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 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开头第 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 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 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 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自然过渡到
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默读 4、 5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第 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 5段首先介绍 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 (结构 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 ) 来说 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 顺序。
3、 指名读第 6段, 教师强调 “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 每个石拱??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 等语句, 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由整体到局部
4、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六 O 五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一一八九到一一九二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一九六一年。
提问: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5、学习 9、 10自然段:
(1)概括这段内容: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2)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原因有三:首先,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
三条中第一条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民的勤劳智慧,才可能利用丰富的石料, 才可能发扬优良的传统。
(3)第 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是什么?
长虹大桥,世界最长的独供石桥,拱长一百一十二点五米,是赵州桥的三 倍。 双曲拱桥,世界上仅有,全国造了总长 20余万米,最长一孔一百五十米。 这种钢筋混凝土拱桥继承发展了石拱桥的传统。
这种新发展,新成就,是因为一条新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6、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看看赵州桥、卢沟桥有哪些特征:赵州桥:卢沟桥:
外形:“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 (形式优美 )
是否坚固:一千三百多年, 还保持原来的雄 两岸河堤被冲毁, 卢沟桥从未出事 (结构坚固 )
修建时间:修建于公元 605年左右 修建于公元 1189年到 1192年间 (历史悠久 )
赵州桥——独拱石桥: 1、只有一个弓型大拱(最长、无坡)
2、拱肩上各有两小拱(省料、防洪、美观)
3、 28道拱圈拼成大拱(独立承重)
4、 结构匀称 环境和谐 古朴美观 (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 卢沟桥——联拱石桥: 1、十一个拱联成整体,坚固。
2、桥面用石板铺砌成,平坦。
3、石栏上雕刻有狮子,美观。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总结本文介绍说明事物的写作特色。
(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 上的桥”,
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加粗的词 “石拱 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 用 “石拱桥” 的概念。 远古时候, 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 说 “雨 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 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不行,“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 “而且” 能否删去? “结构
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 并列关系。 先说外观, 再说功能, 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 并且对于桥来说, 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 282年,可能是有 记载的最
早的石拱桥了。(加线的词能否去掉?)
“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 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 可能。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 37. 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 长的石桥。带点字能否删去?
“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 际情况。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 50. 82米。②卢沟桥宽约 8米(两句对比, 你发现了什么?)
两句对比, 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座 50多米长的赵州桥, 能精确到 0. 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 “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
刚好 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从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 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 还无法肯定的意思, 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 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 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 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 要抓住“准确”。
二、体会本文的说明方法:
问题:作者介绍中国石拱桥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说明。 (1)打比方。 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 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基 本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 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 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 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
(3) 分类别。 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 28道拱圈拼成??(四) 全桥结构匀称??”分类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 整而清晰的印象。
(4)引用 如引用《水经注》里的“旅人桥”,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 久;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 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 NFEAF 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 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 列数字 有概数、 确数之分 . 如 “赵州桥非常雄伟, 全长 50.82米 , 两端
宽 9.6米 , 中部略窄 , 宽 9米 . ”,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
(6)作比较。 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 但是这座 桥从没出过事??”以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 十分坚固。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课后作业
赵州桥独具的特点有力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赵州桥是位于洨河上 的独拱石桥,接下来,文章又举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桥卢沟桥,这就印证了 中国石拱桥数量多、分布广,形式多样的特点。那么在你们家乡又有一座怎样 的桥呢,请仔细观察它们,并了解、搜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 介绍性文字。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语言简明、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