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八女投江观后感》1500字
精品文档
八女投江观后感
在《八女投江》这个故事中,以冷云为代表的八名女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敌人的围攻下,她们砸毁了枪支,相互挽着臂膀,毅然决然地最后深情地望一眼大部队撤退的方向,含笑投入了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当天下午,妈妈要我把自己的外裤洗一洗。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皱起了眉头,心想:天这么冷,水温又在冰点以下,洗外裤,简直向寒冷挑战,我可斗不过它!这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以冷云为代表的八名女战士,她们好像在对我说:“小妹妹,我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勇往直前,宁死不屈。你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就要不怕寒冷,战胜困难!”
八位女战士的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开始用洗衣粉洗涤外裤。冰冷的水冻得我疼痛难忍,我咬着牙,搓着手,不停地干着。当我把洗好的外裤晾起来时,一阵寒风吹来,冰凉的手指又麻木,又僵硬,我的手指简直成了红萝卜? ?
《八女投江》的故事,永远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为我茁壮成长加油!
2.
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表现了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崇高精
1 / 3
精品文档
神。他们是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部队的安全,他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八女投江”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她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被深深地镌刻在了石碑里。她们的高尚气节,至今仍强烈地感
2 / 3
精品文档
染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
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要做新时代的小战士,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3 / 3
作文二:《八女投江观后感》900字
观八女投江纪念馆有感
星期四,我参观八女投江纪念馆,我们在那里一起回顾了先辈们的不朽事迹。我的感慨很深。
灵魂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一种高尚品格,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当代革命军人来说,灵魂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做到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政治信仰。
被誉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曾经说过:“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中华儿女怀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美好社会的憧憬,铁心向党、奋不顾身,融入波澜壮阔的寻求民族解放的历史洪流,那一个个高扬理想风帆的高尚灵魂,至今仍给予我们汲之不尽的精神力量。
身处和平年代,对军人灵魂的考验很少需要像战争年代那样历经血与火、生与死,但和平环境下各种错误思想和物质利益诱惑,是对军人能不能做到有灵魂严峻和现实的考验。今天的军人,经历过烽火硝烟的已经不多,特别是对当前成为基层官兵主体的80后、90后,怎样上好灵魂“补钙”这一课,是攸关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是军队政治工作必须打赢的硬仗。作为基层政治工作者,我认为必须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规律,把培养有灵魂的革命军人放在首要位置。
青年官兵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需要带兵人通过理论灌输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稳定的个人认知。此次活动中,我感到院党委的良苦用心。树立官兵有灵魂就是要遵循年青一代官兵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做好用党的创新理论建院育人,打牢我们忠诚于党的革命军人底色。结合官兵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熔铸于官兵的思想和信念中去,引导官兵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得失观,引导他们自觉把好人生“总开关”,扣好军旅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个人有了灵魂,眼界和心胸就宽阔了,就能牢牢把握正确人生航向;革命军人有了坚定理想信念和崇高价值追求,就能自觉做到心中有定力,与党同心同德,奋斗有指向,坚决听党指挥。当兵就要当有灵魂的兵,我感到在当前尤其要注重上好优良传统这一课,通过抓好对党史军史的学习,将从先辈那里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和精神特质,内化为使我们产生历史自信的正确认知,外塑成崇德向上的实践自觉,以传承不息的“红色薪火”砥砺官兵灵魂,激励我们永葆革命军人的好样子。
作文三:《八女投江:八女投江观后感 八女投江》4700字
八女投江:八女投江观后感 八女投江
话题:八女投江 范文大全 读后感 观后感 观后感 议论文 老师评语 观后感
八女投江观后感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我在温暖的空调房里看着《八女投江》这部电视。那感人的场景,催人泪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八女投江》这个故事中,以冷云为代表的八名女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敌人的围攻下,她们砸毁了枪支,相互挽着臂膀,毅然决然地最后深情地望一眼大部队撤退的方向,含笑投入了滚滚的乌斯浑河,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当天下午,妈妈要我把自己的外裤洗一洗。妈妈的话音刚落,我就皱起了眉头,心想:天这么冷,水温又在冰点以下,洗外裤,简直向寒冷挑战,我可斗不过它!这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以冷云为代表的八名女战士,她们好像在对我说:“小妹妹,我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勇往直前,宁死不屈。你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就要不怕寒冷,战胜困难!”八位女战士的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开始用洗衣粉洗涤外裤。冰
冷的水冻得我疼痛难忍,我咬着牙,搓着手,不停地干着。当我把洗好的外裤晾起来时,一阵寒风吹来,冰凉的手指又麻木,又僵硬,我的手指简直成了红萝卜… …《八女投江》的故事,永远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为我茁壮成长加油!2.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八位女战士面对生死抉择,毅然选择了投河,表现了他们宁可牺牲也不当俘虏的崇高精神。他们是不愿战友为了自己而牺牲在敌人的枪下,盼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活着冲出包围圈,他们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八个女战士用生命换来了部队的安全,他们的壮举让敌人感到惊讶,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不屈。”八女投江”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她们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
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被深深地镌刻在了石碑里。她们的高尚气节,至今仍强烈地感染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我们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要做新时代的小战士,好好学习,奋发努力,长大了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辜负革命先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扩展阅读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连续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议论文,因为它必
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注意事项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
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火烧圆明园》的观后感,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三、要联系实际而“感”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
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编辑本段教学示例看了《虎门销烟》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
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编辑本段范文观《长江7号》有感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
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
精神家园。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作文四:《【doc】 有意义的探索——歌剧《八女投江》观后感》1400字
有意义的探索——歌剧《八女投江》观后感
J量近.中国原创多媒体大型民族歌剧《八女投江》的问
取世.为当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揭开了隆重庄严的一幕.60多
年前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年轻女战士可歌可泣的悲壮事
迹,感动和激发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为民族的解放
和国家的振兴而献身,6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歌剧舞剧
院以精心设计的艺术形式将英烈们的业绩和她们生动的
形象再现在歌剧舞台上.对今日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前辈年轻人能在民族危亡的关
头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应谊怎样体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歌剧给我们提出了这个严肃的问题
我觉得这部歌剧的崇高思想意叉就在于此.
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这部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有
一
些值得称道的创新和探索,分别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
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觉得有三点比较突出.
首先,这是一部民族歌剧,但是又不同于原苯人们熟
悉和习惯的民族歌剧.作曲家金湘在写作时确实费了一
番心思.我们知道,此前他已有过歌剧和音乐剧的多次创
作实践,他不想重复自己,他追求突破,正如他所说:”从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各个阶层人们的所需,所爱出发.总
之,为当代社会,当代人而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是一个作
曲家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在这部歌剧中.作曲家着重
进行了两项创作实践:一是”设计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
唱法同时在歌剧中使用”;二是”努力写出既动情又动听
的旋律”:我觉得作曲家在这两方面都兑现了自己的承
诺,确实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三种唱法分别和同时出
现,初听起采虽然有点不习惯,但是并不觉得不协调,因
为三种唱法本身同剧中人物不同的身份和个性比较吻
合,她们单独演唱时很自然,仅仅是处于重唱时略有些特
别.我想,如果在三种唱法相应的三重配嚣伴奏方面作一
些调整,也许可以使三种音色更加优美和谐.在歌剧的旋
律方面.作曲家的写作确实迭到了动情和动听的建果,无
论是独唱,重唱或合唱,都先后贯穿了抒情,豪迈,高亢,
悲壮的歌曲,音乐自然流畅,处处朗朗上口当然,”首首
好听”固然不错.不过,我觉得,如果能够有一两首特别突
出的歌曲在整部歌剧中贯穿.能够使听众走出剧场后还
能哼唱.那就更好了
其次,这里运用了多媒体演出时,有些地方处理不够到位.使人有些遗憾.例如纱
幕背后光线太亮,舞台布景往往透过来干扰纱幕上的影
象;桦树林的布景不够稳固.演员不留心碰一下就摇摇晃
晃.gI得观众发芙=
第三,歌剧的结构贯穿了回忆和往事相互交替,抒情
叙事和戏剧冲突的彼此叠织的安排.使得戏剧的情节和
演员的表演次序井然:不过,这种做法也让人感觉有点模
仿境外艺术的影子,倒如着名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包
括小说,故事片,歌剧和话剧等不同艺术样式),一样的一
群女兵,一样的桦树林.一样的回忆与往事,抒情叙事和
戏剧冲突,一样的全体壮烈牺牲.关于这一点.剧作者似
乎也很坦然.否则不会在节目单上直截了当地说”全力打
造中国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此外.应该说演员们的歌唱和表演非常认真,充满热
情.对观众有强烈的感染力.为此,应当向他们表示祝贺
和感谢.囵
黄晓和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于庚新
有惠的探塞
歌剧《=八女投江=》观后感
作文五:《八女投江》3200字
抗日时期8名女兵殉国事件
“八女投江”雕塑像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英雄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10月10日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
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英雄简介
冷云
民族英雄——冷云
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
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安顺福
(1915一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生于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 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
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父亲和弟弟。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9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凤善
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
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不朽丰碑
“八女投江”纪念碑
建国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岸边,建立了“八女投江”纪念碑。正面是抗
“八女投江”纪念碑
联老战士陈雷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碑文铭刻着东北抗日联军的八名女战士的英名和她们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高80米、横截面为三角型的纪念碑和象征着彩虹,跨度为75米、矢高25米的供脊,雕有展现女英雄们战斗风姿的大型群雕。 八女投江的壮举,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
八女投江英烈群雕
八女投江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史诗。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决定在牡丹江市江滨公园建立八女投江英烈群雕。大型群雕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于1988年8月1日正式落成,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同志亲笔题写了“八女投江”四个大字。 “八女投江”国画巨作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
“八女投江”国画巨作
作文六:《八女投江》900字
八女投江――东北抗联英雄团体
“八女投江”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的英勇事迹。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八女投江”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与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东北抗联第2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题写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以“八女投江”为题材拍摄了一部电影《中华儿女》,女英雄们的高尚气节强烈地感染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民。1986年9月7日,为纪念八名女烈士,建立了一座巨型“八女投江纪念碑”。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为其亲笔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作文七:《八女投江》6300字
责编/王增民董少东崔乐版式/焦剑电话:85201860
2015
年8
月
25日星期二
17
八女投江(上)
本报记者闵智
抗战史上,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斗,坚持之长久、环境之恶劣、斗争之惨烈,是令人动容的篇章。英勇壮烈的“八女投江”,则是抗联历史上悲壮的一幕。
这一幕,最初只有130字的记载,见于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写下的日记:
“我五军关师长书范于西南远征归抵刁翎,半月前拟在三家方向拟渡过乌斯浑河,拂晓正渡之际,受日贼河东岸之伏兵袭击。高丽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历史之金世峰及妇女冷云(郑XX)、▲八女投江烈士群雕。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
冷云(右二)1935年
躯……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在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就读时与同学在佳木斯合影。
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英雄自有后人铭记。新中国成立之初,“八女投江”就被拍成了电影,广为传颂。而这段真实历史的细节还原,又历▲
1943
经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懈查找年,抗联部分追寻。
将士转入苏联境内,周保“八女投江”的故事,需要中(前排右铭记的内容还有很多。
三)与抗联教导旅部分干部合影。
▲周保中关于“八女投江”日记的手迹。
抗联的“真人真事”
早已被东北抗联的战友们传颂,而让“八女投江”真正
这篇题为《东北抗日游击队战争中的英雄妇女》的
广为人知的,是女作家颜一烟。
文章,简要地讲述了“八女投江”的情况,并且第一次写1945年,颜一烟由延安鲁艺调到东北文艺工作团出了八位女战士姓名——冷云、安大姐、胡秀芝、杨贵直到本世纪初,在“八女投江”壮烈牺牲六十多年
做编剧工作,后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1948年秋,颜珍、黄桂芳、王惠民、郭桂琴、小于。
后,这八位女英雄的事迹史实仍有很多模糊之处。
一烟开始创作反映东北抗联的电影剧本,核心故事就温野的收获还不止于此,周保中的文章让他注意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
地处张广才岭(老爷是她听人讲述的“八女投江”。
到了“八女”之外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群体——东北抗联岭)和完达山山脉交界处,以“森林之口”得名。这里曾颜一烟首先找到了冯仲云,一说准备写“八女投女战士。
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主战场之一。据不完全统江”时,冯仲云立刻说:“太值得一写了!”冯仲云不是赵一曼和“投江”的“八女”,是东北抗联中最著名计,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林口县域与敌人“八女投江”的直接见证人,他给颜一烟写了介绍信,帮的女性,而默默无闻,甚至没有活着看到抗战胜利的女“进行了大小千余次战斗”。“八女投江”的事迹就发生她联系更多的抗联干部战士接受采访。
战士更多。经历过那个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战争年在这里,“八女”中有六个是林口人。
颜一烟写完剧本初稿时,心里却有些顾虑。由于代,到现在能够留下姓名的抗联女战士不足百名。而可就是在最熟知“八女投江”的林口,原县政协主创作的需要,剧本中的“八女投江”是真实的,但“八女”根据周保中的回忆,在他领导的抗联第二路军所辖第席于春芳却感觉到,“八女投江”的故事讲述出来足以除了冷云,她所知甚少,只能移花接木地把很多抗联女五军中女战士最多,曾有一个妇女团的编制,人数最多感人肺腑,但作为史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证完善。
战士的故事搬到她们身上。
时有三百多人,编为三个大队。2002年于春芳退休,平时爱好诗歌的他有了充足剧本定名《中华女儿》,交给冯仲云审阅,冯仲云非“八女”即为妇女团成员,冷云是妇女团的一个大的时间用于创作。那时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于常肯定地说:“你这样写,虽然对八位女英雄来说不是队指导员。
春芳就准备以林口最著名、自己也最熟悉的“八女投真人真事,可是对整个抗联来说,就是真人真事,因为周保中在文中写道:妇女同志的坚忍奋发,吃苦耐江”为题材,写一本诗集——《八女颂》。
你表现了当时抗联的真实。”
劳,经得起残酷考验的表现,也是很出色的。在那游击然而,在着手搜集整理八女事迹的时候,于春芳越《中华女儿》上映后大获成功,影片首次塑造了“八战争处于挫折和艰难的岁月里,我们的游击战士,除了是走近这八位女英雄越发现,本以为熟悉的她们,竟然女”的银幕形象,实际上是借她们展现中华儿女在面对作战伤亡外,还有饿死的,冻死的……就是铁汉子也有有那么多的未知待解。强敌侵略时的不屈和英勇,感人至深。“八女投江”的故的不堪苦累而死的。然而妇女却没有一个害怕苦累“八女投江”的事迹,最常用的简略表述是:1938事也随着这部电影传遍中国乃至世界。这部电影获得的,更没有逃亡叛变的。
年,抗联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被敌人包围,毅了1950年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巧的是,温野开始调查“八女投江”史实的同时,回然投江殉国。也正因为简略,很多不能确定的细节不于春芳说,颜一烟是第一个对“八女投江”进行调忆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的姐妹》出版了,书的作者容易被人注意到。
研的,不过,她是为了创作搜集素材,把“八女投江”的正是原抗联第五军妇女团的一位小队长徐云卿。温野于春芳说,“八女投江”的基本史实,比如牺牲的经故事立体丰满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史实考证是1962很快按图索骥,找到了时任长春市制鞋厂副厂长的徐过、八位女英雄的生平事迹等已经很清楚,但是他发年开始的,来自专业的历史研究者。
云卿。
现,有很多史实细节,像“八女投江”具体殉难时间以及“八女”生辰这样的关键要素,有的没有确切考证,有的说法不一。抗联妇女团
据徐云卿回忆,妇女团像作战部队一样,有步兵、骑兵、侦察兵、通讯兵,甚至还有机枪手,但是女性毕竟身体柔弱,她们当中的大部分是在密营的医院、被服厂
“‘八女投江’牺牲的时间就有六个说法,这个时间东北烈士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纪念从事后勤工作。都没有确定,简直不可思议。就算不写诗集,作为林口馆,它的诞生早于新中国一年——1948年10月10日。从1937年冬季开始,日本侵略者陆续增兵于北满
人我也要把这个搞清楚。”
1957年,刚刚从吉林大学毕业的温野被分配到东和吉东地区,对东北抗联进行“三江大讨伐”。抗联的于是,于春芳从创作“八女投江”诗歌转向了史实北烈士纪念馆,在这里一直工作到以副馆长的职务退斗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研究,最初的切入点,就是“八女投江”的具体时间。
休,退休后他仍是东北烈士纪念馆研究员,继续工作,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吉东省委和东北抗日于春芳的研究,自然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至今已有五十多年。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部决定,将第二路军所辖的四军、
进行的。他首先梳理了此前对“八女投江”的记载和数温野是东北烈士纪念馆的第一批大学生。据他回五军等部队组成远征军,从所在的根据地出发,分三路次考证。
忆,那时东北烈士纪念馆历史研究和陈列宣传工作尚向西南的五常县等地区远征,冲出日伪军的军事包围最早的“八女投江”文字记载,就是周保中日记。在初期,专业人员很少,大量的东北抗日斗争和解放战圈。这也就是东北抗联的“西征”。周保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争史都是空白,许多烈士事迹都很简单,只有几百字的1938年7月,由抗联四军、五军与救世军等部队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留学苏联。“九·一八”事变简历。温野在东北烈士纪念馆工作了半个多世纪,参成的约2000人西征部队,从莲花泡出发,踏上了艰苦后,周保中受党组织委派,赴东北组织武装抗日斗争,与了杨靖宇、赵尚志等数百名东北烈士革命事迹的调卓绝的西征之途。是东北抗联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称赞查研究。在四道河子密营,抗联部队会合了五军妇女团等
他:“保中同志在东北十四年抗日救国斗争中写下了可那时纪念馆里关于“八女投江”只有一幅油画作后方人员。这里有妇女团的一个大队,当时共有三十歌可泣的诗篇。”
品,附有“八女”之一冷云的极其简单的简历。“八女投多名女战士。大队指导员就是冷云——妇女团当时的周保中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便是在抗联最危急的江”发生在何时、何地,她们姓甚名谁,都不清楚,讲解领导人。战斗时期也不曾间断。这些留存下来的日记,成了了员甚至要照着《中华女儿》来讲述具体战斗过程。徐云卿也是妇女团成员,正在这个大队,和冷云非解抗联历史重要的一份资料。
“文艺作品可以不完全是真人真事,允许艺术加工常熟悉要好。她在书中也写到了“八女投江”,但是整周保中日记中对“八女投江”的记载,写于1938年和虚构人物,但烈士纪念馆的陈列却必须是真实的,一个过程她并没有看到。11月4日,是“八女”牺牲后的大约半个月。他的记载定要真人真事,否则便失去历史价值。”温野说。徐云卿回忆,西征部队到达现在的尚志市楼山镇
也是最为可靠的文字记录。不过,周保中并没有亲眼1962年,在温野的申请下,“八女投江”史实调研被附近时,随身携带的粮食和弹药几乎消耗殆尽。为了看到“八女投江”的经过。在林口县,11月江河已经封列入了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主要研究课题。得到补给,西征部队决定攻打楼山镇。
冻,由此可以判断,“八女投江”牺牲时间六说之一的调查开始的时候,温野手头的资料,还没有十多年楼山镇战斗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暴露了行踪,日军“11月中旬”并不确切。
前颜一烟创作剧本时的素材多。他找到颜一烟,首先从哈尔滨等地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迫使西征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想了解的是“八女”都是谁,颜一烟所知也不多,她回部队再次调整计划,兵分两路。她就是在那里与冷云军政委冯仲云等人撰写了《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奋斗忆:“我访问周保中时,他除了告诉我有个胡秀芝打仗等人分别的,直到一年后,她才从战友的口中听说了简史》,其中也回忆了“八女投江”,过程相对详细,但时很英勇之外,还告诉我这八位女英雄中有两位朝鲜族“八女投江”的壮举。间仅粗略记录为“一九三八年秋天”。
同志,其中一位姓安。”徐云卿给温野提供了不少“八女”的个人情况,另
这两位东北抗联领导人的记录,留下了“八女投周保中当时正在病中,病榻之上的他忍着呼吸困外,她给温野介绍了一个叫金寿山的抗联战士,他给抗江”事迹最初的面貌。
难,为温野尽力讲述了“八女投江”的事迹。更多的内联领导当过警卫员,说能讲述很多细节。八位女战士在绝境中宁死不降、以死殉国的事迹,
容,则在周保中此前完成的一篇回忆文章中。温野当即赶到金寿山所在的吉林市。没想到,金
寿山对“八女投江”的过程也是听来的,很多情况并不掌握。温野提出的一些询问,他回答不出,干脆说道:“要不你问我爸吧,我爸知道。”
金寿山的爸爸叫金尚杰,是吉林市郊区大屯公社柳树屯大队的一位普通农民。很多乡亲不知道,这位老人曾经是位东北抗联战士,更不知道他曾经的名字——金世峰。
他就是周保中日记中记载的与“八女”一起投江牺牲的金世峰。
汹涌的河流
金世峰原是抗联第五军一师参谋。温野找到他的时候,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二十多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是老人不愿触碰却永不磨灭的记忆。正是在那天惨烈的战斗后,金世峰与抗联部队失散。在日伪统治之下,为了生存,他不得不隐姓埋名。金世峰的名字,在抗联战友们的记忆中已经和“八女”一起沉入江水。
金世峰的回忆,提供了“八女投江”的具体牺牲地。确切地说,“八女”投身殉国地并不是江,而是乌斯浑河。
乌斯浑河,源自满语,意为“汹涌的河流”。在“八女投江”殉难地的下游两公里,它汇入牡丹江。“八女投江”的说法,说的是殉难牡丹江,并非错误,只是并不准确。
金世峰回忆说,1938年阴历八月末或九月初的一天夜里,部队走到乌斯浑河西岸徐家屯下边河口处休息,准备过河东岸去找军部。
连日征战,部队减员严重,到达这个宿营地时,这支队伍只有一百多人。跟随部队行动的妇女团成员原本有二十多人,这时仅剩八人。
这支部队的遭遇,也是当时东北抗联的一个缩影。1938年的时候,正是东北抗联最危急困顿的关口。
即便是鼎盛时期的抗联,面对的也几乎时时处处都是绝境。在东北,有日本密集的76万大军和大量伪满军队及汉奸,有严酷的自然环境,抗联要生存,只能在深山老林中不停转战。
他们从几十个人的反日游击队发展到数万人的抗日联军,尔后又在斗争中减员至不足2000人,始终前仆后继,英勇战斗,削弱和牵制了敌人,在战略上积极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斗争。代价,就是不断地牺牲——牺牲于敌人的枪口下,牺牲于寒冷、饥饿、疾病、劳累……
部队选择的宿营地乌斯浑河西岸,这里平时是一处渡河道口,水浅,人车马匹都能涉水过去,是抗联秘密交通线的隘口。如果乌斯浑河一直是这样清浅着,就不会有以后的故事发生了。
1938年的秋天气候很反常,秋雨绵绵不绝。河水暴涨的乌斯浑河,显示了它名字的由来:河面宽达百米,水流汹涌,深不可测。
夜间渡河已无可能,部队决定就地宿营,生火取暖。夜间生火,对这支正在隐蔽疾行的队伍来说,无疑犯了大忌。很长时间里,人们都把那几个闪烁的火堆,当作抗联五军一师暴露行踪、招致危险的罪魁祸首。
火却不得不生。
抗联五军一师在乌斯浑河西岸宿营时,已是秋末,东北天已大寒,夜间更是寒气逼人,河边浸泡着的草稞子、灌木丛挂上了冰凌。由于长期攀山越岭和频繁战斗,且给养不足,战士们的衣服早已破烂不堪,再加上连日的阴雨,他们的衣服就没有干过。
生火,是他们露天宿营时挨过寒夜的唯一办法;火光,也把敌人引到了他们的周围。
火光其实并不是日军发现的,而是一个叫葛海禄的抗联叛徒、汉奸。于春芳介绍,这个环节被考证出来是在对“八女投江”的第二次史实调查中。
东北烈士纪念馆的调研课题因**而搁置,上世纪八十年代,林口县史志办牵头,接过了史实考证的接力棒。这次考证的一大成果,就是找出了葛海禄。上世纪五十年代,葛海禄已经以叛徒、汉奸罪行被公审枪毙。三十年后,他的血债又添了一笔。
葛海禄原是抗联八军某师副官,后来叛变投敌,成为日本的密探。这一天,他在侦查守望哨查看时,发现远处有火光闪动。葛海禄是当地人,熟悉地形,又了解抗联的活动路线和行动特点,他当即猜到抗联战士在此处宿营。
于是,葛海禄立即下山,向驻扎在样子沟村的日军小队长桥木报告,桥木又立马报告了上司熊谷大佐。
因在这一带活动的抗联部队较多,熊谷也不敢大意,亲自率领三十来名骑兵,调集包括熊谷兵团、伪军、森林警察共千余人的“讨伐队”,携带迫击炮、机枪等重型武器,趁夜幕悄悄地对露营的抗联部队形成一个半包围圈。由于搞不清抗联队伍的底细,日伪军一时未敢轻举妄动,只等天亮看清情况发起攻击。
拂晓时刻,浑然不知已经被包围的抗联战士们整装待发,准备渡河。金世峰回忆,“洪水把道口封住了,木船也没有,想过江就只有游过去。”
金世峰水性很好,师部决定让他先下河探路。抗联战士们并不是都会游泳,特别是还有八位女战士。师部仍寄望于金世峰找到能够涉水过河的通道。
下水后,金世峰没走多远就在越来越深、越来越急的水流中站立不住了,不得不改成游泳强渡,行进中不断试探着水深。他的双脚却一直够不到河底。
大概游过了一半的河面,枪炮声忽然在金世峰背后的河岸上响起来。
投河
乌斯浑河两岸到处都是柳树丛,当地叫“柳条
通”。这种柳树,通常为手指到擀面杖粗细,三四米高,一簇簇密密匝匝的,沿河两岸铺排开去,下面是膝盖高低的茅草。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就隐藏在柳条通里。
起先,日军并没有发现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因为前一晚宿营时,抗联的男战士宿营在乌斯浑河下游,冷云等八名女战士宿营在河的上游,相隔着一段距离。师部原来的计划,是等金世峰探出涉水通道后,让八名女战士率先过河,大部队在后方警戒掩护。
日伪军发起进攻之前,八位女战士已经移动到了河岸边的柳条通里。日伪军在抗联宿营地的东南方向埋伏了半夜,注意力始终集中在一百多名抗联战士身上。
(下转第20版)
作文八:《八女投江》1100字
乌斯浑河,英灵不朽
我的家乡是一个北方的小城,叫做牡丹江。这里有盛夏的镜泊风光,有冬季的雪乡风情,这个小城也拥有着不屈的抗争精神——这就是八女投江的故事。
1938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冲。冷云比较冷静,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当我看到八女投江后,我才知道什么是英勇无畏,八女投江中最大的才23岁最小的才13岁,八女投江,她们的勇敢值得赞叹,她们的精神值得我学习。部队被包围了,她们完全可以安全隐蔽,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她们吸引了日军的主要火力,掩护战友渡河,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烈士的忠魂永存。她们去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天地感慨,山河动容。非乌斯浑河水净你啊,千年的河水曾吞噬过无数的生命,唯有你们尸去魂留,丰碑永驻水滨。
学习了近代史课程之后,我对于这个我从小就知道并崇敬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体会,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道路是曲折的、是动荡不安的、是充满耻辱的。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并不是不是安定和平的。自古以来,邪不能胜正,尽管日本人野心勃勃想要消灭中国,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边开展的长达八年的艰苦卓越、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刚经历鸦片战争、驱除鞑虏不久的中国元气大伤,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上都处于几近崩溃边缘。然而,中国人民坚强勇敢、无惧无畏。战争期间,国共合作,全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力争民族独立与解放。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反侵略的胜利,抗战胜利意味着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反帝国主义斗争第一次去的完全性的胜利,扭转了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抗战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得到的结果,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唤起了民族团结凝聚力。抗日战争给我们后背的启示就是要弘扬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八女投江是对这一精神最好的诠释,我们在追忆历史的同时更是不能忘记这一点。
作文九:《八女投江》2400字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八位女战士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八位女战士视死如归、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事的方法,学习通过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2.让我们深情地齐读两遍课题。
3.(多媒体放映乌斯浑河和“八女投江”雕塑的资料,配乐,教师深情地朗诵)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有一条激流滚滚的大河,它是牡丹江的支流,名叫乌斯浑河。那奔流不息的河水,不断地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却永远不能冲刷掉中国人民对英雄的怀念,这是因为,有8位抗联女战士的英灵,在乌斯浑河长存。今天,就让我们回到1938年的春天,亲眼看看8位抗联女战士那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吧~
二、初步感知
1.以你认为的最有效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
(1)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最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读音。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生字组词,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3)把这些生字词放到课文中去,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
3.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先自学,不能解决的,再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2.交流自学情况。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3)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品读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课文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八位抗联女战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主动吸引敌人火力,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的事。
那么八位女战士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掩护部队进行转移的,(是在日本鬼子追赶部队,没有发现她们的情况下,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部队转移的。)
3.请同学们快速朗读第6—9自然段,画出描写女战士掩护部队转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句子。
出示句子一:冷云再仔细一看,日本鬼子们正在追赶部队,还没发现她们,她想:“现在我们这里已经跟部队隔开了,但是也最能吸引鬼子们的注意力。对,把敌人引过来,让部队突围出去。”[
(1)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鬼子没发现她们,她们本来可以保全自己的生命,但是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她们决定牺牲自己,吸引敌人火力,使部队能迅速转移。)
(3)如果她们不暴露自己,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请从课文的第八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语回答。(全军覆没)
(4)“全军覆没”是什么意思,
(5)为了部队的安全,八位女战士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吸引过来,这是一些怎样的女战士,(勇敢坚强、勇于自我牺牲)
(6)谁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二: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教学方法同上)
4.八位英勇的抗联女战士跟敌人拼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宁可牺牲,也不愿当俘虏,在乌斯浑河中英勇就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0—13自然段,画出描写八位女战士英勇就义的句子。
出示句子:八个英勇的抗联女战士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激流翻滚的乌斯浑河。子弹呼啸着从她们头上飞过,河水冲撞着她们的身体,她们坚定地往前走着。
(1)从“互相搀扶着”“昂着头”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可她们跟男战士一样英勇坚强,跋山涉水、行军打仗,什么事情都不落在后边”一句可以看出,这八个女战士虽然年龄小,但她们已经历过无数次战斗的磨炼,亲如姐妹,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视死如归的精神。)
(2)带着这样的感受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3)是啊,多么勇敢的女战士啊,谁再来读,(生读)
(4)冷云指导员,你才23岁啊,多么美好的青春年华啊~你就这样走了吗,男生齐读。
(5)王惠民,你才13岁啊,你还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你本来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读书,为了革命,你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啊~女生齐读。
(6)八女英灵,永垂不朽~全班齐读。
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日本鬼子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八位女英雄说些什么呢,
6.小结: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她们付出了生命,用鲜血换来了部队的安全,用鲜血让敌人感到畏惧,证明给敌人看,中国人民是宁死不屈的,这才是堂堂正正的、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国有数不清的抗日英雄,其中很多是无名英雄,他们都视死如归,坚强
不屈。那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算什么呢,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中国人。
三、作业
1.你还了解哪些抗日英雄,选择其中的一个,把他的事迹讲给同学听。
2.这篇课文和我们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作文十:《八女投江故事稿》900字
八女投江故事稿
那是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4、5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牺牲了很多抗联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队伍经过几日的奔袭,战士们又饿又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10月的北方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报告有抗联战士在江边休息。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拂晓时,抗联战士们发现了日军,于是急忙向外冲。面对此景,冷云比较冷静,随即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敌人没有发现她们,直接向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机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 “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枪,抗战到底!”日军在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时,变的更加猖狂,边打边叫:“乖乖投降吧!皇军不会亏待妇女!”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抗联战士回来营救,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被包围的八名女战士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8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
这就是感人的《八女投江》的故事。因为当时国贫、国弱,中国人民倍受欺凌,当时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强国梦!
虽然我们生在和平年代,但是我们深知现在的和平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中国少年,一定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振奋精神、好好学习,努力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少年们,让我们一起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