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寓言故事五篇》3100字
[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寓言故事五篇
[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寓言故事五篇
引导语:小朋友们爱听或者爱看是一个好习惯,但是我们也要了解一些成语的,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阅读情趣与知识。
成语寓言故事五篇
乌鸦诉冤
唐朝时候,温璋在京城任兆尹。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疾恶如仇,谁要为非作歹,只要撞到温璋手上,便休想逃脱。温璋用严刑酷法毫不手软地处死了一批不法之徒,使得京城治安良好,那些流氓地痞无赖,没有一个不畏惧温璋的。为了方便老百姓告状、诉冤,温璋还派人在衙门外挂上一只悬铃,好让告状者随时撞响铃铛。
一天,温璋忽听堂外悬铃一阵疾响,便马上派人出去查看。那差人在铃下四处张望,却未见到有人前来撞铃。正奇怪间,那铃铛又响了。差人不知何故,那铃铛却连响了三次,差人这才发现撞铃的原来是只乌鸦。
差人立即向温璋报告了乌鸦撞铃之事。温璋想了片刻,说: 这只乌鸦定遭了什么伤心事,它才前来诉冤的。我估计,一定是有人掏走了它的小乌鸦,母子连心。乌鸦的爱子之心,实在感人。
于是,温璋派人随乌鸦去找那个掏鸟窝的人,一旦找到,定要
拘捕归案。那只乌鸦在前面盘旋飞翔,替差役引路,差役一路上紧紧跟随,终于来到城外一片树林子里,乌鸦盘旋在一棵树旁不再前进,还 嘎嘎 地叫个不停。差役一看,树上一个鸟窝果然被人掏空了,而那个掏走小乌鸦的人还没有走,正在树(://xue.yjbys./)下休息,手里还在玩弄着小乌鸦,小乌鸦可怜巴巴地 嘤嘤 哀鸣着。见此情景,差役立即将那人捉回了官府。
温璋亲自审理此案。他认为,乌鸦虽不是人,但母子亲情,与人同理,乌鸦被人迫害,前来官府伸诉,求助于官,此事本来就有些异乎寻常。那掏走小乌鸦的人,拆散乌鸦母子,残害弱小,行为恶劣,不能宽容。于是,温璋下令将那人处死,为乌鸦伸了冤,报了仇。
后来,此事传开,那些为非作歹之徒更是小心翼翼,收敛了许多,再也不敢轻易干坏事。
温璋明察秋毫,体察民间疾苦,对哪怕是再细小的事都执法如山,毫不留情,因此才能真正扼制住社会的恶势力,保一方平安。
亡国怨祝
晋国的中行寅面临大敌,家族就要被人灭亡了。他急忙找来给自己负责祭祀的太祝,准备问罪处罚他。
他怒气冲冲地询问太祝: 你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斋戒时也不诚心。结果现在触怒了天上的神灵,导致我亡国,你为什么要这样呢?
太祝简回答道: 原来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车。可他并不觉得太少,只是担心自己的德行不够,生怕有一点儿过错。现在您已经有了战车百乘,您却不仅不担心自己的没有道义德行,只是嫌战车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战车战船,这样势必增加了对百姓的赋税。赋税劳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满意,对您诅咒责骂。而您以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祷,就可以为家族带来福运吗?民心不服,上下都背离您,咒骂您,您也会灭亡。您只指望我为您的祈祷祝福,然而全国都咒骂您,我一个人的颂扬祝福能比得过全国人的诅咒责骂吗?您的家族面临灭亡难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又有什么罪过呢?
中行寅听了太祝简的话感到万分羞愧。
中行寅行将灭亡不去寻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责备太祝。他哪里知道,其实他灭亡恰恰是因为自己的贪奢引起民心不满。
眼盲心明
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长弹琴击鼓,邻里有一个书生过来问他: 你有多大年纪了? 少年说: 15岁了。 你什么时候失明的? 3岁的时候。 那么你失明已经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间社会的形态,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风景的秀丽,岂不是太可悲了吗? 那失明的少年笑着说: 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实际上大都是盲的。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四肢和身体却是自由自在的。听声音我便知道是谁,听言谈便知道或是或非。我还能估计道路的状况来调节步速的快慢,很少
有跌倒的危险。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长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费精力去应付那些无聊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我不再为眼睛看不见东西而感到痛苦。可是当今某些人虽然有眼睛,但他们利令智昏,看见丑恶的东西十分热衷,对贤明与愚笨不会分辨,邪与正不能解释,治与乱也不知原因,诗书放在眼前却成天胡思乱想,始终不能领会其要旨。还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为,跌倒之后还不清醒,最后掉进了罗网。这些人难道没有眼睛吗?那些睁着眼而昏天黑地乱窜的人难道不也是盲人么?他们实际上比我这个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叹呀! 书生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揭示了这样一种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叹,而心理上的 盲 更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扬长避短,全神贯注于所擅长的事业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绩来,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过日子,甚至胡作非为、倒行逆施,即使双目明亮、四肢发达,也是一种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 睁眼瞎 和 人形兽 。
管庄子刺虎
管庄子是远近闻名的勇敢的猎手,他常常一个人猎杀虎豹豺狼,无所畏惧。
一次,管庄子来到一座山前,见有两只老虎在那里争吃人肉,正在拼命厮打着。它们时而举起前腿互相猛扑,时而互相咬住脖颈不放,两虎的咆哮声震撼着山林。
管庄子举起锋利的猎叉,正要上前刺杀这两只老虎,与他同行的管与连忙拉住他,说:
老兄且慢!
管庄子说: 还等什么?现在两只老虎正在厮打,我得乘它们不备刺杀它们。不然的话,这两只老虎一会儿平静下来,重新和好,我还对付得了吗?
管与说: 最好的时机还没到。你想,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肉,是老虎最美的食物,它们为争夺这块食物正疯狂搏斗,不最后见一个高低,它们不会罢休。两虎真的动怒拼打,弱些的肯定会被咬死,而强些的那只虎也会被咬伤。等到它们死的死了,伤的伤了,你再行动,只需要轻而易举地将受伤的老虎刺死,这两只老虎就都属于你了。
管庄子恍然大悟。原来管与给管庄子出的是一个只需付出刺杀一只伤残老虎的代价,却能收到杀死两只老虎的主意。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氏璧
楚国人和氏有一次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做璞的玉石。他把这块璞玉拿去奉献厉王。厉工不懂璞中含有宝玉,所以把玉匠召来进行鉴定。那匠人看了璞后对厉王说: 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厉王听了这话勃然大怒,他大声喝道: 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你
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 紧接着他命令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和氏忍痛含冤离去。
厉王死了以后,武王继位。和氏带着那块璞进宫去献武王。武王也找了玉匠鉴定那块璞。玉匠仍然说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和氏因此又惨遭与第一次献璞相同的灾祸,被武王命人砍掉了右脚。
武王死了以后,文王继位。和氏来到楚山脚下,抱着那块璞痛哭起来。一连三天三夜,和氏把泪水哭干了,又从眼里哭出血来。附近的村民和过路的行人见此情景都感到悲怆。这件事很快被文王知道了。他派人到楚山察看情况。那差官见了和氏以后问道: 天下受砍脚之刑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长期悲痛不已呢? 和氏回答说: 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才这样悲痛,我痛心的是一块宝玉被人说成是普通的石头;一个忠心耿耿的人被说成是骗子。
文王听了差官的汇报以后,觉得有验证和氏的 璞中有玉 之说的必要,所以令玉匠用凿子把璞的表层敲掉。果然像和氏所说的那样,里面露出了宝玉。文王又命玉匠把玉石雕琢成璧,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 和氏璧 ,用以昭示和氏的胆识与忠贞[标签:tupian]。
这一故事的主人翁和氏,是一个有才干、有忠心的人。他在两次献璞都遭受砍脚冤刑以后,仍在楚山下大哭三日以鸣其冤,体现了他为坚持真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顽强精神,他的忠诚和执着实在是令人感动。
作文二:《管理的寓言故事》300字
一位老板向我诉苦说,他的公司管理极为不善。我应约而往,到公司上下走动了一回,心中便有了底。
我问这位老板:“你到菜市场去买过菜吗?”
他愣了二下,答道:“是的。”
我继续问:“你是否注意到,卖菜人总是习惯于缺斤少两呢?”
他回答:“是的,是这样。”“那么,买菜人是否也习惯于讨价还价呢?”
“是的。”他回答。
“那么,”我笑着提醒他,“你是否也习惯于用买菜的方式来购买职工的生产力呢?”
他吃了一惊,瞪大眼睛望着我。
最后,我总结说:“一方面是你在工资单上跟职工动脑筋,另一方面是职工在工作效率或工作质量上跟你缺斤少两--也就是说,你和你的职工是同床异梦,这就是公司管理不善的病灶之所在啊!”
【评议】对员工的工资待遇过于苛刻的话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整个企业的凝聚力。
作文三:《寓言故事的特点》700字
寓言故事的特点
一、寓言故事的概念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 用假托 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 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 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 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 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 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 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 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 运用寓言讽刺现实。 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 中国 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 人民创作的寓言, 多以动物为主人公, 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 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 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 《伊索寓言》 , 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 《列 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二、寓言故事的特点
1、篇幅短小、语言精炼。
2、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3、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4、故事情节多为虚构,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5、 通过激烈的词语碰撞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情节对比也更加分明, 道理的呈现会更加浅显易懂。
6、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 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7、读者众多 , 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 大影响。
作文四:《勤奋的寓言故事》1300字
精品文档
勤奋的寓言故事
勤奋,才能获得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的梦想。整理了勤奋的寓言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鸣蝉】 夏日的晚上,蝉在密林的树枝上歇斯底里地狂叫着:“热啊??热啊??热啊??”仿佛它将面临死亡,也仿佛这世界上它感受的热最炽烈,声音一阵高过一阵。
天的确很热,可是蝉并没有直接感受到多少太阳的“关照”。白天它躲在阳光照不到的茂密枝叶侧面,贪婪地吸吮着树干提供的清凉甘冽的树液。夜晚,凉风袭来,它悄悄爬到树梢,开始它天天一个声调的喊叫:“热啊,热啊??”
“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树下蜂箱里一只还在忙碌的蜜蜂说到。即使阳光再烈、气温再高,蜜蜂们也要忙碌。它们习惯于劳作,因为只有勤奋劳动才能收获甜蜜的果实。
风也对蝉的鼓噪不屑一顾,此起彼伏地焦躁之声,破坏了夜晚的沉寂,让人们不能安静地休息。风撂了一下袖子, 将被蝉吸净树液的枯树干扫落在地。
失去了树干的依托,蝉没有了立足之地、也没有了不劳而获的载体,蝉不知以后怎样生活下去,只得在慌乱中发出一声“耻??”的叫唤,仓促地逃离密林??
【马与驴的奋斗故事】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个主人有一匹千里马和一头毛驴,它俩都给主人干活:驴拉磨,马驮着主人周游四方。
1 / 3
精品文档
但是,驴却经常遭到马的羞辱。
吃饭的时候,马第九十九次辱骂驴说:“没出息的家伙,一天到晚,围着一个石磨转去转来。
眼睛还被蒙着,瞎走瞎忙。
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早点死了熬驴胶吧!”
驴再也忍受不了马的侮辱,伤心得大哭着跑走了。
第二天,主人发觉驴不见了,便把马套到磨上。
马说:“我志在千里,怎么能为您拉磨呢?”
“可我要吃面啊!没有驴,总不能囫囵吃麦粒呀!”说着,主人用布蒙住了马的眼睛,并在它的屁股上重重地给了一掌。
马无可奈何地跟驴一样围着磨转起圈来。
才拉了一天磨,马就感到头昏脑胀,浑身酸疼得受不住了。
它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说:“唉!没想到驴干这活儿也不容易呀!今后再评论别人一定要先换到它的位置上试试再说。”
马干马的活,驴干驴的活,分工明确,各出各的一份力气。
偏偏马好事,把驴气跑,吃了苦头才知道驴的作用原来也是不可或缺的。
评论:
2 / 3
精品文档
被人重视的感觉是人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之一。
虽然一个企业的分工有轻重之分,但是从整体来说,每一个岗位都是必需的,要明白,没有大家的共同配合,再完美的计划都得成空,因此互相尊重、彼此信任是建设高效团队的基础。
3 / 3
作文五:《个性的寓言故事》600字
个性的寓言故事
)
**去中山陵悼念孙中山先 生,那时的南京中山陵还是比较荒僻 的,路是小路,到了山下的地方车就 近不去了,路旁边还是草丛,由于一 直没人修整,草都长到半人多高,蒋 介石下车后,突然从草丛中站起一个 人来, “ 有刺客。 ” 这可把**身边 的保镖给吓坏了,一个挡在**身 前,一个立刻掏枪,一枪就把那个人 给撂倒了,打死那个人之后,** 的保镖们还不放心,小心翼翼的上前 观看,一看那个人已然断气,但居然
没穿裤子,在一看旁边还有一泡大 便,**的保镖们顿时明白了,原 来此人并非刺客,乃是一个随地大小 便。唉,枉死城里从此多一个冤魂, 蒋匪手中又多一笔血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随地大 小便,不然必有杀身之祸!
(四 )
蒙古骑兵是很牛逼的,牛逼到用 不到二十万的兵就横扫了东欧,改变 了世界的格局。这主要是欧洲骑士不 能适应蒙古人的作战方式。论单打独
斗,蒙古骑兵无论在身高体重力量还 有装备上都不是欧洲重骑兵的对手。 但事实上蒙古人根本没给欧洲骑兵 单打独斗的机会。蒙古人往往用犬战 法对付欧洲人。当然也有双方对决的 时候。这个时候欧洲骑兵身上的重甲 威力就显示出来了。打不死啊。不过 蒙古人不是吃素的。往往先把欧洲骑 兵拖下马。由于铠甲太重,倒在地上 的欧洲骑兵根本爬都爬不起来。蒙古 人就拼命的踩啊踩。把那些欧洲人踩 死。
借这个故事警告某些人,不要以
为自己皮厚就怎么怎么,皮再厚也一 样踩死你。
作文六:《寓言故事的特点》300字
寓言故事的特点:
1. 寓言一般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常常
蕴深刻哲理于浅显语言和生动故事中。 2. 寓言结构简单却富有表现力,一般具
有明显的讽喻性和教育性,常用比喻、
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3. 它的故事情节多为虚构,主角多是人
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者自然界的其
他事物。
4. 浅与深:寓言故事浅显,道理深刻,
它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俄国寓言作
家陀罗雪维夫语),这个“外衣”就是
故事,“真理”就是蕴涵在故事中的道
理和生活经验,为了让一些生活经验
和道理能让人明白,寓言常借用生活
中常见的情境和情节,用讲故事和谈
话的风格娓娓道来,故事浅显,但道
理深刻。
5. 趣与理: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
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
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
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
严肃认真。”寓言中,生动活泼的故事
与深刻的道理和谐统一,它的趣为理
服务,它的理通过趣来表现。
作文七:《寓言故事的特点》600字
寓言故事的特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手法上常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它以很简单的故事寄托生活真理~往往有很明显的教育意义。
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情况下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东西和现象。主题思想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其内容在于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作某种批评~或对某一阶级、某一个人有所讽刺~或提供某种生活的教训~或进行某种善意的箴诫。
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寓言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一般都不是独立成篇~而是出自当时的哲学家、政治家的著作中~在全文中可以说是一种譬喻~作为论据出现的~因为它的故事可以独自表示一定的教育意义~就形成为寓言。
写动物的寓言与动物故事有实质区别~寓言借用或假托动物的行动别有所指地道出人类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进行劝喻或讽刺,而动物故事主要是进行自然知识教育~作品的内容在于勾勒出某些动物的形态、习性和特点~描摹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的现象~并不是借动物来寄寓劝喻或讽刺的。 寓言的主题有时是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有时在结尾处点明~作为教训。不管写法怎样~
实际上许多优秀寓言都成了人们珍视的千古名训。
作文八:《寓言故事的成语》900字
寓言故事的成语
1、望洋兴叹: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 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狐假虎威: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 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3、刻舟求剑:舟:船;求:寻找;寻求。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 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
4、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5、画蛇添足:画蛇时添上脚。喻指徒劳无益;多此一举。
6、庖丁解牛:庖丁:厨师。厨师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 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7、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 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8、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小;见识有限。
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1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穷:尽。黔地的驴;本领穷尽了。比喻极为有限的 一点本领也用尽了。
11、买椟还珠: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 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12、亡羊补牢: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 防止继续受损失。
13、叶公好龙:叶公:春秋时陈国的一个人;好:爱好。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 但并非真正地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14、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15、掩耳盗铃: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 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16、杞人忧天: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 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17、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 中得利。
18、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19、自相矛盾: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 来防身的盾牌。
20、揠苗助长: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作文九:《寓言故事的特点》400字
寓言是寄托着深刻思想意义的一种简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有益的教训,通过虚构的简短故事加以譬喻,让人们从故事中领会这些道理,获得教训,这种故事叫寓言。寓言是“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教训和讽刺。作者通过讽刺和嘲笑揭露敌人的丑恶残暴,教育人民提高警惕,加强团结,打击敌人。也用讽刺和嘲笑某些人的自私、虚伪、愚蠢、懒惰等缺点,使人在笑声中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这些教训,讽刺一般在作品的开头点出来,有的在作品的最后直接说出来,有的则隐含在故事中间,让读者加以思索找出来。《南辕北辙》的最后一段中就直接点明了:“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
另外,寓言常用拟人、比喻手法,把动植物、无生物“人格化”,用它来比喻社会上某些人。 寓言来自民间,其作者是人民大众。它是为适应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常将自己在生活和斗争中积累的某些经验和教训编成生动的故事,让别人从中受到启发,以便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少吃苦头。它是人们规劝和自我教育的生动形式,也是抨击坏人坏事的有效手段。
作文十:《寓言故事中的TPM》1700字
寓言故事中的TPM
在21世纪的广东汕头,曾经有一座城堡里关着一群”超声人”。传说他们受到了可怕诅咒,而被关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求助,没有粮食,没有水,七个”超声人”越来越绝望。超声人没有想到,这是神灵对他们的考验。
”超声人”中,醉敏是第一个受到神”莫少山”托梦的。莫少山告诉他,在这个城堡里,除了他们呆的那间阴湿的储藏室以外,其他的25个房间里,有1个房间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够他们维持一段时间;而在另外的24个房间里有石头,其中有240个玫瑰红的灵石,收集到这240块灵石,并把它们排成一个圈的形状,可怕的诅咒就会解除,他们就能重归自己的家园。
第二天,醉敏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的六个伙伴,其他四个人都不愿意相信,只有草鱼文利和鸟俊滨愿意和他一起去努力。开始的几天里,草鱼文利想先去找些木柴生火,这样既能取暖又能让房间里有些光线;鸟俊滨想先去找那个有食物的房间;而醉敏想快点把240块灵石找齐,好快点让咒语解除;三个人无法统一意见,于是决定各找各的,但是几天下来,三个人都没有成果,倒是耗得筋疲力尽,更让其他的四个人取笑不已。 但是三个人没有放弃,失败让他们意识到应该团结起来。他们决定,先找火种,再找吃的,最后大家一起找灵石。这是个灵验的方法,三个人很快在左边第二个房间里找到了大量的蜂蜜和水。显然,共同而明确的目标,对与任何团队来说非常重要。
经过几天的饥饿之后,他们狼吞虎咽了一番;然后带了许多分给其他四人。温饱的希望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他们后悔自己开始时的愚蠢,并主动要求一同寻找灵石,解除那可恨的咒语。 超声人们从这件事中,发现了一个让他们终生受益的道理;知识不过是一种工具,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沟通、互补,才能发挥它的全部能量。
为了提高效率,醉敏决定把七个人兵分两路;原来三个人,继续从左边找,而后来四个人则从右边找。但问题很快就出来了,由于前三天一直都坐在原地,四个人根本没有任何方向感,城堡对于他们来说像个迷宫,他们几乎就是在原地打转。醉敏果断地重新分配,草鱼文利和鸟俊滨各带一人,用自己的诀窍和经验指导他们慢慢地熟悉城堡。 喜爱思考的醉敏又明白了:经验也是一种生产力,通过在团队中的共享,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事情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先是鸟俊滨那组总是嫌其他两组太慢;后来,当过花农的蛇秀辉发现,大家找来的石头里大部分都不是玫瑰红的;最后由于地形不熟,大家经常日复一日地在同一个房间里找灵石。大家的信心又开始慢慢丧失。醉敏非常着急。一天傍晚,他把7个人都召集在一起,商量办法。可是,交流会刚开始,就变成了相互指责的批判会。急性子的鸟俊滨先开口:“你们怎么回事,一天只能找到两三个有石头的房间?”“那么多房间,门上又没有写哪个是有石头的,哪个是没有的,当然会找很长时间了”草鱼文利答道。“难道你们没有注意到,门锁是圆孔的都是没有的,门锁是十字型的都是有石头的吗?” 鸟俊滨反问道。“干吗不早说呢?害得我们做了那么无用功。”其他人听到这儿,似乎有点生气------
经过交流,大家才发现,原来他们有些人可能找准房间很快,但可能在房间里找到的石头都是错的;而那些找得非常准的人,往往又速度太慢。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很关键。于是,在草鱼文利的提议下,大家决定每天开一次会,交流经验和窍门,然后,把有用的那些都抄在能照到亮光的墙上,提醒大家,省得再去走弯路。在7个人的通力协作下,终于找齐了所有的240块灵石解除了可怕的咒语。他们的胜利法宝就是:知识通过有效的管理,最终将变成强大的生产力。
这个寓言来阐释TPM活动更能使人明了易懂:一个共同而明确的目标,对于任何团队来说都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团队的灵魂。在一个企业里,共同的目标可以使其了解自己努力的方向,成员充分发挥工作潜能,从而创造超乎寻常的成果。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个思想,各得两个思想。在企业里,团队成员需要更多地分享与沟通,比如开展小组活动,知识竞赛,让各方观点在碰撞中升华。通过“不合理发现”“改善提案”,让每位员工将自己的经验在团队中的共享,就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一起进步和发展,尽快达到TPM的最终目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寓言故事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