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优秀作文]甲秀楼》500字
甲秀楼简介
甲秀楼位于贵阳南明河万鳌矾石(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上,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浮玉桥,桥头立有“城南遗迹”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 第二部分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 第三部分翠微园,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 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 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解放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桥上有小亭一座叫“涵 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作文二:《甲秀楼》1300字
甲秀楼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避暑之都”贵阳观光旅游,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也可以叫我许导。非常开心能够与大家相识在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参观的景点--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是市内小型人文风景区,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甲秀楼始建于明代万历26年(公元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以河中的一块形状像鳌的巨石作为基础,修建一座桥连接两岸,并筑一楼以培风水,取名为甲秀楼。建楼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合贵阳“科甲竞秀”,人才辈出。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明末以“读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友,清代的两个状元,文状元赵以炯,和武状元曹维城。所以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进入楼内,我们能够看到许多贵州历史名人的画像,如康熙年间著名的诗人周渔璜,光绪年间礼部尚书李端棻,贵州历史上赢得状元第一人赵以炯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是“城南胜迹” ,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留影。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美工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西湖的五亭桥可以媲美。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浮玉桥原本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小巧玲珑,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宏观世界在水中的倒影全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晃晃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诗人更把这各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辨里行”的诗句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是典型的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高22.9米,四个角上刻有珍禽异兽的图案,底层有12根石柱托檐,四周护以雕花汉白玉栏杆,看上去金碧辉煌,十分壮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代真迹石刻、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联还多26个字。
走出甲秀楼,过浮玉桥到东岸,还有一座明代园林——翠微园。其主休憩建筑拱南阁为双层重檐歇山筒瓦顶的木结构楼阁,这是贵阳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原物,它造型优美,无论规模、形貌和装修工艺,在贵阳现存木结构都是首屈一指的。
甲秀楼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小西湖”之称。在这儿我们还能看到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萧娴先生的作品陈列馆。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当夜幕降临时,华灯初上,市民都会活跃于此。这时的灯火辉煌,也让人们不禁感慨,这样一处贵阳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集点是多么的富有魅力。
大家是不是越来越喜欢我们美丽的贵阳了呢?我真诚地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今天的参观就到此为止吧。
作文三:《甲秀楼》1400字
甲秀楼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贵州!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极具特色的建筑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部的南明河上, 是市内小型人文景观, 犹如西安的大雁塔、 武汉的黄鹤 楼、成都的望江楼、 昆明的大观楼一样, 甲秀楼是贵阳的市徽和标志。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 26年,也就是 1598年,至今已有 400多年的历史。最先提倡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贵州巡抚 江东之,他以河中一块形状像鳌巨石为基础,修建一楼以镇风水,取名“甲秀楼” ,取科甲 竞秀之意。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如:清初著名学者、诗人周起渭,清代 进士李端桀,清代文状元赵以炯,还有明末以“ 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世龙,清武状元 操维城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 甲秀楼的石牌坊 ,上面题词是“ 城南胜迹 ” ,各位朋友可以在这里拍 照留念。 牌坊前后有 8个石狮子, 它们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 而是以高处俯冲下来的 雄狮。在贵州的古建筑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我们脚 下的这座桥叫 浮玉桥 ,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 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 在全国的风景桥中, 浮玉桥是有名的,它与杭州苏堤上的 “六桥烟 雨” ,扬州瘦西湖的玉婷桥相媲美,它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杨柳依依,非常美丽。 桥上的这个亭子叫 涵碧亭 , 从远处眺望, 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 刚好是 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齐映在水中,给人以“镜中景,影中楼”的朦胧感。诗人用 “水 在碧玉环中过,人在青莲瓣里行 ”点出了它的神韵。
甲秀楼的建筑特色是 3层 3檐 4角攒尖顶 ,高约 20米, 4个角上都刻有珍奇异兽的图 案。底层有 12根石柱托檐,四周以雕花白玉栏杆为护,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感。让 我们一起走进楼中去充分体验它的美吧! 小心台阶!甲秀楼作为贵阳主要名胜,素有“ 小西 湖 ”之称。历代文人墨客往来于此,触景生情,留下许多墨宝。其中尤以清人刘玉山所撰写 的 长联 最为著名, 洋洋洒洒 174个字, 凝结了贵州历史文化。 开头便是:“五百年穏占鳌矶, 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 。 。 。 。 。 ”
过楼抵南岸可游览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 距今 500多年的明代建筑 “翠微 阁 ” , 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 走进大门, 耸立在台阶上的是南明时期修建的 “拱南阁 ” , 在拱南阁内明朝时期的横梁上,至今还保留着 “永历己楹秋 旦” 的字样。随着岁月流逝, 大都毁坏消失了,拱南阁内陈列着贵州的各民族工艺品, 可供游客购买。拱南阁右侧的 “澹 (dan )花空翠” 园林内有花墙、洞门、长廊、水榭、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庭院。
翠微阁内开辟了 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 , 萧娴是贵阳人, 是康有为弟子, 是中国当代著名 书法家。请看他的手迹,是多么气势宏大,干净利落。
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 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也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 清幽之地,别具一格,让人向往。而景区外却是高楼林立热闹非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入 夜后的甲秀楼更是灯火辉煌, 成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聚焦点, 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 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面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未来。
好了, 各位游客, 我们今天的行程到处就结束了。 希望我的讲解能让您快乐! 离别时刻, 更期待与您再次相逢,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作文四:《甲秀楼》1300字
甲秀楼
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来到贵阳市著名风景区甲秀楼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小刘。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一样,甲秀楼也是我们贵阳的标志,贵阳的徽章。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26年(1598),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最先倡导建立甲秀楼的是当时贵州巡抚江东之。他很重视文化教育,建楼的寓意深远,不但可以点明贵阳景色秀甲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挺秀”,人才辈出。
自此之后,贵阳果真出了许多著名人物。例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龙友,被江南文士誉为“天末才子”的谢三秀,,《康熙字典》的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戊戌变法中保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李端棻,名噪京华的文化名人姚华等。清代还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是武状元曹维城,另一个是文状元赵以炯。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文化的精华。 首先大家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城南胜迹”,游客都会在这里留影。牌坊前后有8个石狮子,它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雄狮。在贵州的古建筑中,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威,好不威风。
现在在我们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直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建筑家在此煞费苦心,因两岸的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的造型的美感。桥的两端,前面有拱南阁,观音阁,翠微阁,后面原有武侯祠。河中有一巨大礁石矗立,名为鳌叽石。河水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漩涡,成为涵碧潭。一座飞架南北,把这许多景点连成一气,造成了“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的美景。清晨和傍晚的,有人从桥上悠然走过,从远处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诗人把这种感受写成一副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甲秀楼巍然屹立在鳌叽石上,也有一层深远的含义:独占鳌头,人才出众。清人刘玉山学了一幅《甲秀楼长联》,共174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叽,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
过楼抵南岸可游览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也曾经游览过这里的南庵。走进大门,耸立在台阶上的大殿,是南明时期永历王朝修剪的拱南阁。永历王朝,最初建都在广东肇庆,以后辗转迁到贵州,在安龙驻了4年。拱南阁就是在这个时期所建的,拱南阁的右侧,翠竹清幽,从前在此建有“龙门书院”。“龙门”二字寄托了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学生们有朝一日能像鲤鱼跃龙门一样高中举人和进士。
翠微阁内,开辟了肖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肖娴是贵阳人,也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有名的女书法家。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娟秀,“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圜中”的条幅, 在诗句里面隐含了“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义,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殷勤好客的情怀。 甲秀楼也是闹市中的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在晚上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闻名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好了,现在大家自行游览吧!
作文五:《甲秀楼》1000字
相传明朝年间,贵阳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 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 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 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 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木匠问:“换在哪点?” 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 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倒底姓什么,叫什么。 注: ?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南明河中鳌矶石上。初修于明代,后经多次改建和重修。 楼与浮玉桥相连,柳岸堆烟,风景十分秀丽,是贵阳一大风景名胜。 ?贵阳在清光绪年间出了个赵状元。所谓明朝年间出了状元,实系讹传。
作文六:《甲秀楼》1000字
甲秀楼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吴贵波,大家可以叫我小吴。
甲秀楼是贵阳著名风景区。甲秀楼,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都是这些城市的标志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是贵阳的徽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河中一块矶石——“鳌矶”上,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巡抚江东之以河中巨石为基础筑一桥连接两岸,并建一楼陪风水,取名甲秀楼,取科甲竞秀之意。清代宣统元
)重建。过去是文人雅士云集之所,留题诗咏甚多,特别是文采横溢的年(1909
下层楼住上的那对长联,洋洋洒洒174字概述了贵阳山水名胜的历史沧桑。
自此以后,贵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例如大家都知道的《康熙字典》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渔璜),戊戌变法中的保举李端棻,还有清代的两个状元,一个是文状元赵以炯,另一个是武状元曹维城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的题词“城南胜迹”,大家可以在这边可以照相留念~~这下面的8个石狮子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和卧狮,而是从高空俯冲下来的雄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
现在我们脚下就是浮玉桥,浮玉桥很有名,它可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上的五亭桥相媲美。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清晨和旁晚的时候,从桥上悠然走来,从远处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诗人把这种感觉写成了一副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用诗句点出它神韵。
甲秀楼巍然屹立在鳌矶石上,把人带入了“宛在水中央”的诗情画境。甲秀楼属于三层三重檐攒尖顶实木结构楼阁,上置绿色琉璃瓦顶并镶金黄色琉璃瓦脊和宝顶,看上去金碧辉煌,十分壮丽。这便是清代人刘玉山写的甲秀楼长联,共174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大家可以来阅读一下~也可以来自这边照相留影~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便是翠微园,它是现在贵阳仅存的一座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建筑。它的主体建筑拱南阁为双层重檐歇山筒瓦顶的木结构楼阁,其主梁是明朝时期的。拱南阁右侧是“澹(dan)花空翠”园林,园内有花墙、洞门、水榭、长廊是是典型的江南庭院,现在则展出各种奇石、盏景、根雕等,有两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海百合化石呢~
翠微阁内,还有萧娴书法陈列室。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请大家过来欣赏一下她的手笔。大家可要记得拍照留念哦~~
值得提醒的是: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在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所以有机会的话,希望各位团友一定不要错过甲秀楼的夜景哦~~
作文七:《甲秀楼》1900字
摘要
1.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 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 。有浮玉桥衔接两岸。这一传统的中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 。贵州巡抚江东之创修算起,到一九八一年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为止,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编辑摘要
目录-[ 隐藏 ]
1. 1是贵阳市市标市徽
2. 2长联
3. 3传说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是贵阳市市标市徽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来提高此楼的知名度和可鉴赏性,以吸引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建筑专家来观光、考察。楼高约20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中,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长联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茫茫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衢;迢速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那中原半壁。却好把猪拱箐扫,乌撒碉隳,鸡讲营编,龙番险扼,劳劳缔造,装构成笙歌闾,锦绣山川。漫云竹壤偏荒,难与神州争胜概。
数千仞高凌牛渡,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滚滚惊涛挽住。忆秦通棘道,汉置戕河,唐靖且兰,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销磨了旧迹千秋。到不如成月唤狮冈,霞餐象岭,岗披凤峪,雾袭螺峰,款款登临,领略这金碧亭台,画图烟景。恍觉蓬州咫尺,频呼仙侣话游踪。”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传说
相传明朝年间,贵阳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②。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 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 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 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 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 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 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木匠问:“换在哪点?” 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 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倒底姓什么,叫什么。 注: ①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城南,南明河中鳌矶石上。初修于明代,后经多次改建和重修。 楼与浮玉桥相连,柳岸堆烟,风景十分秀丽,是贵阳一大风景名胜。 ②贵阳在清光绪年间出了个赵状元。所谓明朝年间出了状元,实系讹传。
作文八:《甲秀楼》1100字
甲秀楼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 改名 “ 来凤阁 ” 。清代甲秀楼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 (1909年 ) 重建的。楼 上下三层, 白石 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 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 楼侧由石拱 “ 浮玉桥 ” 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 “ 涵碧亭 ” ,现已拆除。甲秀楼 朱梁 碧瓦, 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2006年 05月 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 建筑 ,被 国务院 批准列入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单。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 贵阳 南明河中的万鳌 矾石上 (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 ) 。甲秀楼始建 于明万历 26年 , 也就是 1598年 , 至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 ., 明万历年间(1573— 1620)巡抚 江东之 于 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 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 朱燮元 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 康熙 二 十八年(1689年)巡抚 田雯 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 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 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 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 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 (1909年 ) 重建的。楼上下 三层, 白石 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 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 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 “ 浮玉桥 ”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 亭”,现已拆除。甲秀楼 朱梁 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 楼,楼系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建楼以前, 王阳明 的再传弟子 马廷锡 曾在此 建栖云亭讲学传道。楼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开始兴建,当时先在沙中 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 秀之意。楼曾几毁几建, 1981年维修一新。重修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 有诗碑,后有 8块诗复嵌于底层楼壁。甲秀楼高约 22.9米,为木结构阁楼, 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 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桥头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 知府汪炳嗷的联语:
明清以来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高人雅士题咏甚多。现楼内古 代真迹石刻、木皿、名家书画作品收藏中,清代贵阳翰林刘玉山所撰 206字 长朕为一绝,比号称天下第一长朕的昆明孙髯翕大观楼长朕还多 26个字:“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 西襟滇沼
作文九:《甲秀楼》1300字
甲秀楼
外观构造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高22.9米,石柱托檐, 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浮玉桥为九孔,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临河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楼基和桥虽经多次洪水冲击,历近四百年,仍然砥柱中流。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尔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二年(1797年),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又铸铁柱立于楼下。解放初,政府维修甲秀楼,拆除铁柱,移存省博物院。十年动乱中,楼危亭毁。1981年,按原式样重修,楼基部分,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重建涵碧亭,重修过程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重修后有八块诗碑复嵌于底层楼壁。楼额“甲秀楼”三字,系宣统年间谢石琴所书。十年动乱
中散失,后寻回刻有“秀”、“楼”二字的两块,另据过去照片,配写“甲”字,按原式样悬挂楼顶层外面。
甲秀楼是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可以在这一特色上大做文章,来提高此楼的知名度和可鉴赏性,以吸引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和建筑专家来观光、考察。楼高22.9米,飞甍翘角,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塑花石栏杆,翘然挺立,烟窗水屿,如在画中。登楼远眺,四周景致,历历在目。浮玉桥如白龙卧波,全长90余米,穿过楼下,贯通两岸。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1]
甲秀楼
甲秀楼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浮玉桥;第二部分甲秀楼主体建筑;第三部分翠微园。 浮玉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设有“城南遗迹”四个大字,桥上建有“涵碧亭”。主体建筑甲秀楼飞甍翘角、石柱托檐、雕栏环护。翠微园是一组由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
组成的明清古代建筑群。同时新建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陈列院,收集收藏了贵州省苗族、侗族、彝族、水族、革家、土家族、布依族等民族传统服饰、手工刺绣品、民间蜡染数百余件,令人叹为观止。该馆所陈列展示的民族传统服饰和民族工艺品,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体现,也是贵州各少数民族的骄傲。
甲秀楼边,有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普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网舟初集"。后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售秀,"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诗句中隐言"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意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怀,欢迎天下游客来贵州,到甲秀楼乍客。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
[1]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保护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秀楼
2006年0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成为了重点保护文物。
作文十:《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 .doc》4600字
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
[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历史悠久的甲秀楼
这座古老而壮观的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中间的鳌矶石上,是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
甲秀楼高二十多米,红色的砖瓦,顶部有一根长长的尖顶,表明高高在上,无人能比的意思。房檐四个角也是尖尖的,四周用十二根白棉石巨柱托檐,甲秀楼面上雕刻着金花彩画,有双龙戏珠、有双凤同飞、有佛祖、有百花争艳,看得我真是眼花缭乱。
走进甲秀楼一楼大厅,就可以看见三面墙上、天花板上挂满了从前著名的贵阳人的字画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其中有一位叫赵以炯的,特别有名。他曾经是一位状元,在他身上发生过许多故事,甲秀楼就是他修建的。另一面墙上画着一个巨大的图形,上面详细地展示了甲秀楼和其他建筑物的具体位置。
再上二楼,沿着楼梯两旁挂着画,还摆放有茶杯、茶壶、枫叶等,看得我都不想走了。到了二楼,又有宝石、手镯等物品出售。墙上则记载着赵以炯成才的艰难历程,让我们学习他的刻苦精神。
到了三楼,也就是顶楼了,是欣赏景色的最佳位置,这里摆满了桌椅供游人休憩,小学四年级作文《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
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2 第2篇 读《历史的选择》演讲稿
〖预览〗 它记录下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铭刻下了明妃的忧怨,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 他忘记了那些惨绝人寰的杀戮,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姓名,屏弃了历史的“杂质”。 铭记与忘记,一对矛盾,结合于一体,浑然天成。这样的“一体”,只有郁闷关。 铭记下的凄美篇章 大汉风采,昭昭日月:为和平友好,张骞出使西域,大汉朝的马蹄踏过这里;旌旗飘飘,骠骑将军西击匈奴,汉人的鲜血洒在这里;曲中忧怨,昭君出塞,迎亲的乐曲响在这里;“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蔡文姬的车轮碾过这里。芸芸众生,虽然他们早已被封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很久很久了,但玉门关见证了他们的曾经存在,铭记下了这些历史的凄美篇章。 玉门关,是血与泪的铭记,是生命存在的见证,是历史走过的痕迹。 忘记了的平凡渺小 大汉盛世,并不朗朗乾坤:玉门关忘记了西出西域被俘致死的大汉臣子;忘记了骠骑将军一场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忘记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惨剧;忘记了大漠黄昏,那一抹青冢的孤独;忘记了文姬的两个孩子遥望着母亲远去车影是那双后会无期的眼睛。芸芸众生,
他们早已被历史所遗弃。因为他们在大汉如此盛大(转载自第一,请保留此标记。)的辉煌面前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 玉门关,是平凡与渺小的深渊,忘记了沧海中的一栗又一栗,是历史走过的一片茫然。 铭记下??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3 第3篇 读《中国历史》有感
〖预览〗读《中国历史》有感(一) 今年暑假,我收到了爸爸送给我的礼物——一套《中国历史》,共14册,这是台湾作家陈卫平所著。我一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第一册,我浏览了一下目录,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这套书从开天辟地到近代历史,图文并茂记载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变迁史。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朝代,而我最欣赏的朝代是唐朝。唐朝全盛时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一。国家的繁荣使唐代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中国真正成为诗的国度.名家辈出,作品繁多,异彩纷呈,百花争妍,万紫千红,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成为中国诗歌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至今连牙牙学语的娃娃都在学唐诗呢~不仅如此,现在还有许多外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在美国,还有一条唐人街呢~唐朝皇帝中我最喜欢佩服的是中国的唯一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她的治理之下,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的美誉。我还敬佩越王勾践,他历经十数年的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实现了复兴的宏愿。还有岳飞,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4 第4篇 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感
〖预览〗夏秋之际,我怀着一颗对历史的崇高敬畏之心,兴致勃勃的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心中颇有些感触,愿讲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的一座国家级的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她是遵照**总理生前的遗愿建设的。该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之日正式对外开放。它的建筑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布局成轴线对称,主从有序;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它把唐代的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370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
年。可谓是馆藏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品位之高、价值之广泛。例如: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有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两千多件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陶、釉陶和唐三彩等),以及汉、唐银器,唐墓壁画(四百多幅,画面面积一千多平方米)等。可堪称是陕西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象征。在详细参观了上述诸多馆藏历史展览物件后,我就在思索:三秦大地是我们中华民族生息、繁衍,是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而陕西西安自古就是帝王之??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5 第5篇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读后感
〖预览〗暑假里,我读了《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我感悟颇深。这本书讲述了远古~前207年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管鲍之交》。当时,齐襄公荒淫无道,引起内乱被杀。管仲对公子小白射了一箭,自以为把他射死了,连忙让公子纠回齐国。可谁知公子小白没死,还被拥立为王,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恒公。齐恒公要处死管仲,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之后,他又立管仲为相。从此,齐国经济繁荣、军力强盛、政治清明。春秋时代有五霸,就是五个政治上称霸的君主。五霸中的第一人就是齐恒公,可是齐恒公能够称霸是靠管仲的辅佐,如果没有管仲,齐恒公就成不了霸业。不过,管仲如果没有他的朋友鲍叔牙,管仲也无法建立他的事业,管鲍之交是历史上的一件美谈。齐恒公心胸宽大,不念旧日的仇恨,任用管仲为相。管仲知恩图报,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帮助,他不可能有今天的绩业。鲍叔牙宽容大量,管仲三次出去做官,三次被免职,他不讥笑管仲无能,他知道那是管仲没有遇上好的 国君;管仲三次参加战争,三次因战败而逃亡,他不认为管仲怯懦,他知道管仲还有老母,不能轻易牺牲生命管仲之贤固然难得,鲍叔牙的知人才是更难得呀~所以我们要学习管仲的知恩图报,更要学习鲍叔牙的宽容大量。??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6 第6篇 读《扬州历史文化60问》有感
〖预览〗此书,以历史详实描述了古老扬州2500年来的魅力四射及摇曳多姿,似一阵清香扑面而来,似一股清泉沁入心脾;此书,以千字文成篇,笔调闲婉、词语雅丽,字里行间说透了扬州历史掌故。 读经典,说书香扬城 ——读《扬州历史文化60问》有感 本期为你荐书人:陶功美 (江都区职教集团教师) 世界读书日,聆听百家讲坛郦波老师《读书与人生》讲座。他隆重推荐阅读图书13册,其中有《扬州历史文化60问》。我急切想了解此书内容,火速联系书店,满心欢喜期待好消息反馈。一时半晌没有反应,不能坐以待毙,又微信留言二三位好友。把60问说成600问,也未在意瑕疵。朋友很快得到了此书,没有我的
份。心痒痒誓不罢休,找到了一位高大上领导,算找对人了。不日,他便亲自上门波斯献宝,把带着体温的《扬州历史文化60问》送给了我。我如获珍宝,也幸福得一塌糊涂,挑灯夜战一览无余。 悦读这本书,扬州映象在心灵深处打下了坚实的烙印。对门前的芍药,岸边的垂柳,朗朗上口的小调《茉莉花》,花柳曲共同成就了烟花三月的解说词;唐朝盛世,以扬一益二著称,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交流使者鉴真东渡日本,引领大唐文化根深蒂固住在了日本百姓人家;大食国友好传教士默罕默德第16世裔孙普哈丁,为穆斯林建了友好仙鹤寺,使中外宗教文化源远流长;意大利马可波罗纪念馆,韩国崔智远纪念馆??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7 第7篇 抗战历史图书观后感
〖预览〗傍晚的时候,去昆明市市图书馆还书。在图书馆的大厅里驻足了一段时间,仔细的看完了“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云南抗战篇”展出的所有图片,并仔细的读完了那些图片下的说明文字。虽然,对于云南的抗战时我并不陌生,甚至是说的上熟悉,但是看着那些感动而又骄傲的图片,读者那让人热血沸腾的文字,我的心灵被洗礼着,我的灵魂被震撼着,我的双眼湿润了??云南曾经是“化外之地”,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云南甚至是蛮荒之地的代名词。但是,云南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意义重大。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抗日战争,这些争自由、求生存的伟大光荣、气壮山河战争中,云南都起到了莫大的作用。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从这里走出去的英雄豪杰,生活在这里的平民百姓,用他们的生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云南,这片彩云之南的红土地,是一片壮丽的土地,是一片伟大的土地。七十多年前,日寇的铁蹄踏上我们中华大地,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开始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苦难史,我们的国土接连沦丧,我们的人民流离失所,神州大地上生灵涂炭,上演着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惨剧。那也是一段气壮山河的卫国史,在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血性被彻底激发,为捍卫民族尊严,为保卫神圣国土,英雄的中华儿女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舍身为国,无数的英雄志士们,用无畏的抗争乃至生命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8 第8篇 抗战历史书观后感
〖预览〗“50”以后出生的人,大都对“八.一三”不像“九.一八”和“七.七”事变印象深刻。脑海里的信息存储量,还基本停留在“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江南国土遭沦亡,尸骨成堆鲜血淌,满目焦土遍地火光。新四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经艰辛,东进江南,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戏词里的概念。我想,大概与过去历史教科书和不适合宣传国民党抗战有关。昨天,笔者有幸
在黄金时段,收看了上海东方卫视首播的电视纪录片《生死地——1937淞沪抗战实录》,让我耳目一新,也是首次从我们官方主流媒体中看到,拍摄的如此翔实的“国-军”抗战实录。进而对“八.一三”事变有了重新的认识。当年中国-军队喋血抗战壮怀激烈的场面,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在观众国人的面前。仿佛把每位观众都带入了那个烽火硝烟的抗日战争的时代。张治中、陈诚、胡宗南、白崇禧等这些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忽然一下子从过去的“战犯”形象,升华为中国-军队的抗战英雄。片中解说,每每讲到“中国-军队”都会让人感动肃然起敬、热血沸腾。因为他们为了保卫国家、保卫上海、保卫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无论是从宝山阵地保卫战固守到一兵一卒,姚子青全营六百官兵为国捐躯;还是到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死守孤楼,重振中国-军民士气;无论是街头巷战,还是短兵肉搏;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死?? 〔历史悠久的甲秀楼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