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我看到了什么作文》4900字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
作文一:我看到了大海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干妈、丹丹一起去了日照,第一次看到了大海,也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大海的壮观与美丽。
早上六点,我们从南京出发,虽然有点困,但一路上,我看着城市里不常见到的鸭子、小羊、小兔和老牛等动物,想像着大海的样子,真是兴奋极了。终于到了日照,我们赶紧吃完饭,换好游泳衣高兴地跑向海边。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第一次见到了大海~还有金灿灿的沙滩~
我甩掉鞋子,光着脚跑向大海。哇~沙子是那么细,那么软绵绵的,踩上去,真是舒服极了~大海的颜色也是那么美丽,蓝得难以用语言形容。我急忙走进海里,哇~沙子软软的,海水凉凉的,真舒服呀~我把游泳圈放进水里,坐了上去。一个浪打过来,我就被海水冲回了岸边,真好玩~我向深处走了几步,再坐下来。唉,我还是被冲了回去。我有点害怕了,于是就跑回沙滩上玩起了沙子。丹丹说她想把自己埋起来,我就帮她往身上堆沙子。过了一会儿,妈妈带我去海里冲浪。海里离岸边较远的地方浪反而小,不像岸边的浪,老是打人,在那里,浪一起一伏,人在水里好象在玩自动蹦蹦床一样,浪不来的时候,脚可以碰到地,浪一来就碰不到地了。浪是海上的奇景,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真奇妙呀~
第二天,我们去了桃花岛,在那儿,我抓到了好多小寄居蟹和小螃蟹,它们最大的也只不过有我的指甲大小而已。后来,我们又去了一个集市,买了许多纪念品。吃完了午饭,我们
就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路上,我想着海边的景色,不知不觉就到了南京。
海边真有趣,我下次还要去海边玩~
作文二:我看到了你们的坚强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一场8.0级的特大地震突降四川北部。短短的数十秒钟,给整个灾区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昔日繁荣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许许多多的人被埋在了废墟之中,残垣断壁中不时传出呼救声。也许,很多的孩子并不知道,他们已经成了孤儿;大人们还不知道,他们已经失去了家园、甚至失去了孩子~
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惊,随即,我们国家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救援。各类救灾物资汇集着全国人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救灾队伍日夜兼程奔赴灾区,在那里每天都发生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我看到,一位父亲赶到已经倒塌的学校寻找儿子,发现如果要救出自己的孩子就得踏过其他的孩子,在这生死关头他选择先抢救其他的孩子,然而,等到他可以救自己的孩子时,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看着他悲痛的神情,我懂得了什么叫舍己为人;我看到,一位十一岁的哥哥背着三岁的妹妹徒步行走十几个小时来到安全地区的照片,在他疲惫的脸上我懂得了什么叫坚强~
这次地震无疑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虽然我们无法亲临现场救灾,但我们感受到了你们的坚强,也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把我们的爱心传递给你们,希望灾区人民能尽快重建家
园,让校园又重新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作文三: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那一幕仍然浮现在我眼前,那一个个动作仍然印在我的脑海,我认为那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记得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走着走着,突然,在我的视野中浮现了一个人:他是一位老人,白发苍苍,手里拿着一只篮子,他显得很平常,但是,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拿着空篮子,要干什么呢,所以,我便跟着他,要去看个究竟。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每当走到有小石子的地方,就伸手把小石子拾起,放进了篮子里。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闭眼了一会儿,希望刚才看错了,但当我睁开自己的眼睛是,还是和刚才一样,看来,我没有看错。我便心中充满了疑惑,也更加好奇:他捡小石子干什么,小石子有什么用,又不能卖钱~我心中谜团重重。希望马上就能拨云见日,便接着走,接着看。
终于,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走到一个凹凸不平的地面就停了下来,把小石子填进了不平的路面。顿时,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拨开了云,见到了太阳,解决了重重谜团,也得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他完全不需要做这件事,也没有必要做,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可以在家休息,也可以外
出游玩,但他还是拾起了小石子,填进了凹凸不平的地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大家啊~太阳出来了,阳光是那样灿烂,好像是在为他喝彩。鸟儿在树上鸣叫,好像是在为他歌唱。他依然像那样,走着走着
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值得我尊敬的一位老人,值得我学习的一位老人,值得我喝彩的一位老人~
啊,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作文四:我看到了荒野的土地
在亚洲的原野上,虽然拥有着美丽的草原与绿油油的植物,但也拥有着荒野的一带,那里的土地已经沙漠化了,没有一片生机,整片土地呈现出一种荒凉的气氛.
小草们不愿意前往那儿,大树也不愿意长期居住在那儿,鸟儿们更不愿意在那荒凉的土地上高歌,因为那里太悲凉了,没有一点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火辣/秋天的繁忙/冬天的美丽.
动物们排着队伍向远方走去,谁也没有理睬这片土地,谁也没有安慰这片土地,没有人同情它,也没有人关心它,更没有人去保护它.在它那小小的身体上,留下了道道疤痕,全天下的土地本是一家人,本应一起快乐的生活,但是因为人类的分割与人类的自私心,逐渐将中原大地分为许多小土地.
没有植物与动物的土地上只有人类留下的一行行脚印,那些小小的脚印,在土地那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砍树捕杀动物,没有一个是人类做不出来的.为什么当初还是人类的母亲,而如今却要变成被人类踩踏的对象,但竟然土地的命运本是如此,那就必须遵守自己上一辈子上天注定的命运.
偶尔有一只乌鸦飞在上空,但多愁善感的乌鸦却流下了一滴眼泪,一滴真诚的眼泪,它代表了乌鸦对土地的同情,对以前一切的思念,那种情感是伐木者感觉不到的,因为它们的绝情以决定了这一切,连乌鸦都懂得思念家乡,而人类却做不到.
全世界的人们请你们在这个时候站起来并伸出双手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吧!不要在让土地心痛了!
作文五:我看到了罕见的日全食
今天,出现了世纪罕见的日全食。这是五百年一遇的天文奇观。能目睹这一壮观,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错过这次机会,那是终生遗憾啊。
日食的发生,与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就会发生日食,日食分偏食和全食。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我们临海只能看到日偏食。
今天要观测日全食,我在昨天就购买了一副专用的太阳观测眼镜。今天上午九点半,我用专用眼镜观测太阳,只见一个黑影在慢慢地吞食发光的太阳,渐渐地黑影包围了太阳,只剩半个光环。太阳的圆面被黑影遮住只剩下一圈弯弯的细线时,往往会出现一串发光的亮点,像是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这是由于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的山峰像锯齿一样把太阳的光切断造成的。这种珍珠般的亮点叫倍利珠,是英国天文学家倍利于1836年和1842年首先描述并研究出来的。
上午八九点钟,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上海的日全食的情形时,我惊呆了。这时的上海简直像漆黑一片,只有汽车的车灯照着才会看到前方。因为这时上海的上空的太阳差不多全被月球遮住了。我们临海在上午十点半的时候,太阳基本上恢复了原貌。
看到这么壮观的日全食,我真高兴,又感到很幸运,毕竟这是五百年才出现一次,我一辈了都忘不了。
作文六: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今天,我被同学们评为好学生,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放学后,我和妈妈一起回家。
路上,我看见一个驼背中年人艰难地走着,觉得那样子挺好笑,就对妈妈说:您看那个人,怎么那个样,说着,我还弯下腰学那个人走路。不料,妈妈本来很高兴的脸一下子沉下来了,
生气地说: 你配做好学生吗,听了妈妈的责备,我赶紧直起腰,知道说错了话。妈妈说:如果你是个残疾人,被别人取笑,那你的心情是怎样呢,我惭愧的说:我肯定会很痛苦的。妈妈又说:残疾已经使他很痛苦了,你在嘲笑他,他心里不是更痛苦吗,
听了妈妈这些话,再看看残疾人那渐渐远去的身影,仿佛体会到了他那痛苦悲伤的心,我由得的第下了头。
夜里,我躺在床上,妈妈严肃批评的话语是我久久不能入睡。是啊,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更多的情。更多的爱,对老人、小孩,特别是残疾人,应该处处给予以关心、爱护,时时尽力帮助,这才是少先队员应有的品质。对照助人为乐的雷锋,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我暗暗的下了决心
作文七:我看到了春姑娘的影子
春姑娘们乘着和煦的微风开始了她们的旅行,幸运的是,一位最美丽的春姑娘留在了济南。
冬天,一个让人听见就发抖的季节,正离我们远去。你瞧,燕儿正在向这儿轻盈飞来;坚固的冰也已融化;太阳公公的脸上也充满了活力。这难道不是春姑娘送给我们的见面礼吗,
昨天晚饭时,气象台预报说今天气温仍会保持在零度左右。可今天早晨却又报告说一下子升高了5度,哎呀,我盼望已久的春姑娘终于要做客济南啦~
周未的植物园一游,让我更加感受到了春姑娘的温暖。
一进植物园,我就闻到了阵阵花香,好似天然香水一般,再仔细闻闻,嗨~那不正是杏花与迎春花的香味吗,再向里走走,我突然觉得,春姑娘好像与我一同来到了植物园,你看,杏树姐姐头上的花不正是春姑娘给戴上去的吗,爬山虎身上穿的衣服不正是春姑娘染的吗,河里的小鸭子在风婆婆的抚摸下似乎更精神了,一会儿嘎嘎地叫着,一会儿飞快地追逐,还不时地扑几下翅膀,把头扎进水里捉小鱼儿。哎呀,你看那边,更热闹,几个淘气的男生还带来了足球,已经迫不急待地在泛绿的草坪上踢起了球赛,小鸟自告奋勇当起了啦啦队队员。
再看那游园的人们,天一暖,就穿得时尚了起来,肥厚的羽绒服,棉衣还有棉鞋全都下岗了,换成了皮衣、牛仔、运动服还有时尚的靴子,有的甚至穿上了长裙,真是臭美呀~
你看,春姑娘的影子是多么的美呀~她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幸福,你发现春姑娘的影子了吗,
作文八:我看到了雨
我看到了雨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太阳公公一样起了个大早。
但是他老人家一改往常的怒颜,和蔼地照耀着大地。
伴随着风婆婆徐徐的微风,我和爷爷到沙田学校学习剑桥英语。
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到了中午放学时,太阳公公就躲起来了,朵朵乌云在漂浮,雷公电严阵以待母,感觉一场雷阵雨是少不了的。于是我和爷爷赶快骑车回家。果然,刚一进门,瓢泼大雨倾盆而下。
窗外,雨在纷纷扬扬的飞舞。随着风婆婆的指挥下,雨姑娘一会儿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她落到美丽的花朵上,落到小草上,落到高大的树木上。好像给它们戴上了晶莹的珍珠项链。
雨姑娘像一个勤劳的清洁工,落到马路上,用自己的身体去轻轻的擦拭着,使马路变得更加干净,更加漂亮。
雨越下越大,听见雨篷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好像有人在打鼓。我抬起头,看见雨水像帘子一样顺着雨篷往下淌,好看极了。
你听,窗外那哗啦啦的声音就是雨声,多么好听的声音啊~
作文二:《我看到了什么作文》2800字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一:我看到了一种心态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题记
孤独的流浪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25岁单身出蜀,望游尽大好河山。但却落到“去的开心,回的失意”。随着走出宫殿的笑声,你远远的将为你脱靴的高力士,受你喜欢的杨贵妃抛弃在脑后。黄河边,鲸波滚滚,黄河之气势非凡。河岸的你,东望天际,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身旁走过被贬的朝廷官员,垂头丧气,叹气不绝。而你,却想起游历大好河山的初愿,写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乐观。继而骑着一匹瘦弱的白马,身随生锈的宝剑与一袭白衣走了,留下了爽朗的笑声。他,就是太白。
乐观的失意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被贬黄州,还受监视,落得如此地步,却“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又念无与同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在承天寺的院子里,你与张怀民仰望天际,皎白的月光辉映在万物身上,把万物染白了。如此美景,你怎还会失落?“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一个旷达乐观的心境!这就是乐观的东坡。
淡泊的乐观者
昔日县令,为官清廉,“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隐居,他虽隐居种豆,但他种得“草盛豆苗稀”。他“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起早贪黑,环境“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荒凉,但是他不为隐居而后悔,也不为当时的处境而叹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哪有人会像这个陶潜一般乐观?
谁以孤单为乐者?太白者也;谁以乐观为乐者?东坡者也;谁以淡泊为乐者?陶潜者也。吾谓太白,流浪者之圣者也;吾谓东坡,失意者之悟者也;吾谓陶潜,乐观者之胜者也。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二:我看到了日食
今天早上大课间休息时,我看见很多女生挤在栏杆边,而且全都用手捂着眼睛、手还留一点儿小孔、一律对着太阳的方向。我很奇怪,就问李云妮:“你们在干什么呀?”“看日食呀!”她说。啊?我吃了一惊,日食我还一次都没见过呢!赶紧去看看!!免得错过了大好时机!!!
我也加入到看日食的队伍中来。一开始,我也学着她们那样,把手握成拳头贴着眼睛,只留一点小洞对准太阳中心——啊哟!好刺眼呀!头都晕了!定了定神,接着来!慢慢地,我也有了经验,只要把小洞对着太阳,但要似挡非挡,这样就可以既看到太阳又不至于太晃眼睛了。呀!这就是日食呀,太阳好像一个金灿灿的大圆饼,这个大圆饼的边上不知道被谁咬了一大口,看起来明显得很——怪不得古时候人们把日食叫做“天狗吃日”呢!
以前在课外书上学到过,日食是月亮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的影子而形成的,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起来太阳就像是缺了一块。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日偏食,如果太阳完全被挡住的话,那就是日全食了。什么天狗把太阳吃了呀,那都是古人不懂,瞎说的,我才不信呢!我们要用事实证明一切,要用科学说话,不能瞎编神话。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三:我看到了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强烈地震。
“天空了,地裂了,山垮了,房倒了,我找不到你了!”
我找不到您了,谭千秋老师,您在哪里?您在北京读大学的孩子正在牵挂着您。啊,我看到您了,您双臂张开着,怀里拢着四位学生,您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但是您却永远离开了人世。我为世界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老师而骄傲!我为世界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而骄傲!
我找不到您了,敬爱的人民解放军叔叔,您们在哪里?啊,我看见您了!有无数的您在废墟中穿梭,在危险的地方,您们把一块块大石头抬起,把活着的人救出来。我为你们骄傲!我为自己是一名军人的女儿而自豪!
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临时救助站里,我们的温总理正在抚摸着一个三岁大的小女孩。温总理饱含着眼泪,用沙哑颤抖的声音对她说:“孩子别哭,面包马上就来了,糖马上就来了,不要哭。”我被这样的情景感动,我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总理而骄傲!
虽然这场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这并没有把我们压垮。在灾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重建自己的家园。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四:我在母爱中看到了美
有一首歌这么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一句话这么说—“天大地大,母爱无价”。也许她没有美丽的外表,但她一定有一颗美丽的爱子之心,她永远都是我心中最美的Angle。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位母亲成弯着腰的姿势,在她用身体搭成的帐篷下是她那年幼的孩子,一根钢筋扎进了这位母亲的身体里。看,母爱之花多么美丽,多么坚强。
在一个森林了曾发生过一场火灾,消防员在灭火时发现了一只母鸭,它已被火烧得焦焦的了,而在他的翅膀下却有四只可爱的小鸭子,他们毫发无损。听,母爱之花多么动听,多么伟大。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在遥远的可可西里,住在一位猎人,但他已经不打猎了,是一只藏羚羊改变了他。又一次,他打猎时遇到了一只藏羚羊准备打,可是藏羚羊却“扑哧”一声跪在了他的面前,藏羚羊的脸上挂着两排泪,但他并没有收手,应为他是个猎人,而不是慈父,在猎人解刨它的尸体是,却在它的肚子里发现了一只成形的小羊。品,母爱之茶是多么的浓,多么的甘醇!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也没有为儿女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她的一言一行里都流露着对儿女无私的爱。每一位妈妈都是爱儿女心中最美的天使,母爱无价,妈妈伟大,我在母爱中看到了美!
我看到了什么作文五: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那一幕仍然浮现在我眼前,那一个个动作仍然印在我的脑海,我认为那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记得是一个星期一的早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我走着走着,突然,在我的视野中浮现了一个人:他是一位老人,白发苍苍,手里拿着一只篮子,他显得很平常,但是,却吸引了我的目光,我心中充满了好奇:他拿着空篮子,要干什么呢?所以,我便跟着他,要去看个究竟。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每当走到有小石子的地方,就伸手把小石子拾起,放进了篮子里。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闭眼了一会儿,希望刚才看错了,但当我睁开自己的眼睛是,还是和刚才一样,看来,我没有看错。我便心中充满了疑惑,也更加好奇:他捡小石子干什么,小石子有什么用,又不能卖钱!我心中谜团重重。希望马上就能拨云见日,便接着走,接着看。
终于,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走到一个凹凸不平的地面就停了下来,把小石子填进了不平的路面。顿时,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拨云见日,拨开了云,见到了太阳,解决了重重谜团,也得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他人。他完全不需要做这件事,也没有必要做,他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可以在家休息,也可以外出游玩,但他还是拾起了小石子,填进了凹凸不平的地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大家啊!太阳出来了,阳光是那样灿烂,好像是在为他喝彩。鸟儿在树上鸣叫,好像是在为他歌唱。他依然像那样,走着走着……
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值得我尊敬的一位老人,值得我学习的一位老人,值得我喝彩的一位老人!
啊,我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作文三:《我看到了什么》700字
《我看到了什么》导学案
主备人:刘李霞 审核人: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我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我知道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3、我会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并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我能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学习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准备】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导学流程】
一、引言
1.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
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回忆生活中的大树
1. 回忆一下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2、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3、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1、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2、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四、达标检测
1、当我们想要( )得更多,( )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 ),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 )。
五、总结:
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作文四:《我看到了什么》300字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作文五:《我看到了什么》1300字
《我看到了什么》
习题
一、我会填空。
1、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 和 它们共同的生
长需要是 、 、 。
2、 狗尾草是 年生植物,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 。像樟树茎一样的茎
叫 。树是____植物,草是 植物。 3、 植物和动物都是有 的物体,叫做 。
4、 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应做到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 。 5、 树的生长与周围的植物、动物和 有关。 6、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____植物。
7、 树的器官一般包括____、茎、叶、花、____和种子六部分。 8、 大树和小草一样,都是有____的,我们要爱护它们。 9、 植物的生长都需要____、____和空气。
10、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____组成,叶片上有____。
二、我是小法官。
1、大树的树干会越来越粗。 ( ) 2、狗尾草到了冬天就会死去。 ( ) 3、同一种树叶在不同的季节颜色是一样的。 ( )
4、植物按生存环境不同,可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 ) 5、像“万年青”这样的植物,它的生命是无限的。 ( )
三、我会选择正确答案。
1、叶从叶芽长成小的嫩叶,慢慢长大变老,所以叶是____。 ①有生命的 ②没有生命
2、观察到大树的信息我们应该( )。
A 、记在心里 B、在书上做记号 C、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3、我们要得到大树树皮图案的信息,应该采用( )的方法。 A、拓印树皮 B、画树皮 C、从大树上撕下一块树皮 4、以下是木本植物的是( ) A、狗尾草 B、车前草 C、柏树
5、一般情况下,判断两片叶是否是同一种叶的标准是( )。 A、形状 B、大小 C、颜色 6、以下属于植物共同特点的是( )。
A 、都需要土壤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有木质茎
《校园的树木》
习题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
2、拓印树皮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提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 4、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花也不一样。
5、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土壤、空气、阳光、水分。
《大树和小草》习题
1、树是什么植物:木本植物。
2、草是什么植物:草本植物。
3、树的茎:叫木质茎。
4、草的茎:叫草质茎。
5、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营养。
6、大树和小草不同之处:
植物有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不同,一个是木质茎,一个是草质茎。
7、大树和小草相同之处: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
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作文六:《我看到了什么》1000字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一、教学主题: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我看到了什么》
二、教学时长: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一定顺序去观察事物(从下到上、从上到下等顺序);
2、能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3、知道不同的树的树干、树冠和树叶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且各有特色;
4、学会感受树干、树冠和绿叶的形状之美和绿叶给人的愉悦感觉。
四、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PPT
学生准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我们一出门就可以看到绿色的植物,我一看到它们,就觉得心情十分的舒畅!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喜欢它们,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你们也会喜欢这些树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我看到了什么》。
(二)新课
1、直接出示PPT(梧桐树各个部分的照片,如树干及树瘤、树叶及梧桐树整体的照片) 。
师:同学们,你们讨论一下,这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这是梧桐树。(板书在黑板上)
师:不错,把它记在你们的笔记本上,仔细地看照片,你发现了这株梧桐树上都有些什么?
生?:鸟窝、树叶、树干、树瘤、还有虫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下来)
师:把它们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就是这棵梧桐树给我们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两分钟时间,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等一下请同学来回答。
2、学生汇报自己所见过的树与梧桐树的区别。
3、教师出示松树、柏树的图片,总结,梧桐树属于落叶树,到了秋天就要开始落叶,但是,松树和柏树是属于常绿树,一年四季,都不会落叶。这就是梧桐树与松树、柏树的本质区别了。
4、引导学生看PPT 上其它树木的照片,并和学生一起找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有树叶、树干、树瘤、周围都有小草等……
师:其实,数木的生长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有没有同学找知道是什么? 生:需要水。
师:正确,记在笔记本上,树木的生长还需要阳光、空气(板书在黑板上)。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它的什么?你会怎样去观察?要注意运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顺序来观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观察的顺序),等一下请同学起来一起交流。
(三)结束新课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树木是由树干、树叶组成的,也知道了树木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以及水的配合,也学会了用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树木。下去以后,希望你们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大自然,学会去欣赏自然。
布置作业:预习下次要上课的内容。
板书:
我看到了什么
照片上的大树 树干、树叶、外形
看到过的大树 树瘤、叶片、果实、小动物、藤蔓、苔藓
观察真正的大树
作文七:《我看到了什么》3600字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 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 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 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 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 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 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 爱科学研究活动。
3、 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 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重点难点: 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 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你们愿意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
二、看图片上的树
1、 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
2、 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 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 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
2、回忆:
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
3、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
4、全班讨论:
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
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1、 设问:
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内容比看图片的内容多得多。如果我们现在到校园里去,站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请估计 一下自己:你看到的内容会比图片、比我对大树的回忆多还是少?
2、 思考:天天都看到过树,为什么再去看看,会看到更多的内容?
3、什么是观察(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五、交流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1、 提问: 如果现在去一颗树底下,你想观察树的什么?怎么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2、 小组讨论: 看看你们小组会想出多少种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3、 交流: 哪个组先上来说说,其他同学听听是否可行,有没有建议或补充,对他们进行帮助。
4、提出观察建议:每组观察一颗树。用各种方法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建议课后观察更多的树,下一节课要描述自己观察的那颗树。
六、观察大树 学生分组观察大树。
老师观察学生的观察活动并参与。
板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
眼——看
有目的的仔细观察 手——摸 耳——听
我看到了什么
【课程分析】
本课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大树巍观察对象,让学生亲历一次科学观察的过程。科学探究始于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能够获得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而对初次学习科学课的三年级学生而言,缺乏这一方面的直接体验。观察往往停留在单纯的用眼看的阶段上,这节关键性的一课将给孩子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的过程,能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2. 在科学观察的过程中形成对科学观察的感性认识,体验观察的乐趣。
3. 对一棵树又一个感性的认识,知道什么是观察。
【教学准备】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看大树的照片(5分钟)
1. 师:同学们,在校园里、马路旁、还有公园和山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树,你们有没有仔细的看看它们啊?
2.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树吧,翻开书本第2页,这是一副大树的图片,仔细看看这棵树,是什么样的。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仔细,能够仔细说的最多。
二、 回忆大树(5分钟)
1. 师:这里只是图片上的一棵大树,我们看不出更多的东西,大树同学们常常看到,现在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回忆一下你所看到过的一棵大树吧,说说在你记忆里的大树是什么样子的,在一棵正在的大树前你都看到过什么? (让学生先把看到过的情况在小组里说一说, 再全班交流)
2. 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过的情况比从图片上所发现的是多还是少,为什么会是多呐?
三、提出观察任务(10分钟)
1. 师:如果我们现在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会不会发现到更多的内容呢?: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更多再带着这样的目的去观察的时候我们的观察任务就开始了。想一想你想要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你才会了解更多大树的内容?三分钟的时间小组里讨论一下,看看你们组有哪些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并把它记录在表格里,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观察大树
2. 汇报 交流 倾听
每一组都依次来说说观察的内容和方法,其他组的同学仔细倾听这一组的观察内容和方法是否可行,可以在他们组说完后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接下来的小组就说一说你们与之前的同学所不同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如果别的小组所说到的内容你们小组也感兴趣,就把它记录下来。
3. 师:研究一棵大树,只要我慢选好地方,树上树下、前后左右都是我们是观察范围,眼睛看、鼻子闻、手模、耳朵听都是我们的观察方法。
4. 安全提示
师:可是如果我们在观察中碰到不认识的小虫小草怎么办? (可以问老师,如果老师也不认识可以把它画下来,通过书本和网络来查找)
如果看到树干上有个洞,你能不能把手伸进去? (不要伸进去,万一会有有毒的小动物住在里面,那就不好了。)
四、 校园观察开始(18分钟)
五、回到教室 上交汇报记录
作文八:《我看到了什么》17600字
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本节
课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
学生观察这张图片时,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而在一棵真正的大
树前他们所看到的远远要比看图片多得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
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什么是观察 观察图片,组织讨论
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我看到了什我想观察什么 准备
么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大树前进行观察 内容
1.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
2.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
3.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
且能够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1.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2.科学书看过了吗?
3.上面都有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
1.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
2.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
3.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4.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 (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1
1.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教师记录)
2.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3.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
4.出示课件。
5.估计我们现在去观察一棵大树,你能观察到哪些内容?
1.如果现在我们来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想观察关于大树的什么内容?
2.在一棵大树前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小组可以讨论一下。
3.在一棵大树前我们看,我们闻,我们听,我们摸,我们还能??(出示
课件)
1.我们已经有自己想观察的内容,现在想不想到大树前去观察?
2.我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去观察大树。
3.全班去观察大树。
在观察大树时,不要用小刀乱划树皮。
“我的大树”一课是学生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对所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向大家展示自
己的观察成果的一课。这是我们对科学研究的首次描述,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教师要组
织引导学生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进行描述。本课要以激发学生的
兴趣为主。
用各种简便方法描述树的样子 组内讨论、总结
我的大用观察记录、实物标本、拓印资汇报自己的观
树 料说明树的特点 察实验报告
我能按别人的描述找到这棵树 快乐游戏
1.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2.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3.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学生:关于大树的有关记录;捡几片该树的树叶。
教师:用于学生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2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大树,并作了记录,今天来开个观察成果交流大会
吧!
2.你们觉得我们用怎样的方式交流比较好?
3.取得共识:先在小组内讨论观察到的内容,再派一个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观察到的
成果。(观察大树时就是按这样的小组进行的)
4.全班交流汇报。
让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尽量不重复同学说过的话。
过程评价:
通过动作告诉别人所观察到的树冠;
用手比划观察的那棵树的树干有多粗;
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观察的大树有多高;
观察树皮的颜色、粗糙程度;
展示该树的树叶及果实。
??
5.小结:图画、打比方、收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
方法。如果我们再去观察一棵大树的话,结果会怎样?
1.刚才有同学说他观察的大树,树干非常粗糙,你们觉得老师所观察的那棵树的树皮
粗糙吗?展示教师拓印好的树皮画。
2.学生观看教师已拓印好的树干画,主要让学生看树干的纹理。
3.你们想把自己观察的那棵大树的树皮拓印下来吗?
4.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所观察的那棵大树下拓印。
5.选择校园一角,交流所拓印的树皮画,请拓印清晰的同学介绍方法。
1.现在同学们手中都有自己观察过的大树的叶子与树皮拓印画,同学们相互交换,比
比谁能最先找到与叶片、拓印画相符合的大树?
2.学生活动,让能快速找到大树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方法。
今天,我们学到了许多描述大树的方法,余下的时间,同学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把你
们小组的观察记录充实一下。
在教室外观察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爱护绿化。
1.经历一个对树叶从“摘”到“捡”的认识过程。
2.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过程。
3
3.了解一些关于不同种树叶的基本知识。
4.初步意识到观察是细致的。
小组探究需要:每人收集十几片落叶。
个人探究:统计记录笔记。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三课,在“我看到了什么”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
了什么是科学观察。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课是学生将宏
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可以说这课是引入细致观察的一个铺垫,看
起来非常简单和肤浅,但是就是在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好观察、非常肤浅的观察
活动中引领学生发现更多。关于“什么是区分不同种树叶的标准?”对叶子的整
体进行一个初步的观察,为以后两节课对树叶进行细致的局部观察做好铺垫。
1.同学们看到你们收集了这么多的树叶,我真高兴。那老师问问你们这些
树叶是从哪些地方收集来的?(回忆收集树叶标本的地点)
2.你们是怎样收集到这些树叶的呀?
3.讨论:为什么不能摘叶子?
1.这么多的树叶放在桌子上,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做个统计。
2.统计自己捡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3.同学们拿出统计记录本做统计记录。(个人探究)
4.不如将我们小组所有的树叶合在一起,统计我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树叶。
5.小组统计: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小组合作探究)
6.汇报统计结果。
(1)统计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统计结果告诉大家?
(2)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各小组逐个汇报)
1.你们小组把哪些树叶分为同种树叶?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区分情况。
3.你们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判断这些树叶是不同种的呢?
4.小组讨论:我们刚才给树叶分类的标准。
5.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
6.教师记录(板书)。
7.分析各小组的判断标准。
(1)教师记录标准:
颜色
大小
形状
4
叶柄
??
(2)刚才我们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标准,你们赞同哪个小组的说法?
(3)小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的质疑理由)
(4)初步开始关注树叶的各种属性。
下课后去捡一些你认为是同种树的树叶。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在搜集树叶做标本时,教育学生要爱护绿叶,不要随便摘树叶。
1.通过比较观察归纳出各种不同的叶片之间存在的共同之处。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和归纳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叶片存在的共同特征。
枝条、各种不同的叶片
1.为了今天的观察,老师特地向一位园艺工人要来了一些树枝。
展示一根叶片完整的枝条。
2.你们觉得可以观察哪些内容?
3.引导学生从数数枝条上有几片叶,看看叶与枝条的连接处有什么特点等
方面进行观察。
4.小组观察实验组中的枝条,并作简单记录。
5.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会观察到每片叶与枝条的连接处都有芽。
1.这是一片完整的叶吗?(出示一片无叶柄的叶)
2.学生思考并进行讨论。
5
3.学生反馈。
4.在实验组中选出你们认为完整的叶来。
5.完整的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通过比较归纳得出:植物的叶由叶片、
叶柄构成。
1.找一找小组内有几片完整的叶?仔细观察,它们是不是都长得一样呢?
2.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完整的叶。
3.叶片上有什么?
4.这些叶的叶柄都一样吗?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概念,帮助学生进行表述,如叶脉、叶缘、叶基等。
1.在众多不同的叶片中你能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
2.小组商量把相同的叶片放在一起。(分类的依据可以是颜色、形状、大
小等)
3.交流反馈。
比一比,课后谁搜集的不同叶脉、叶缘和叶柄的树叶多。 不要随便破坏绿化。
1.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中的小动物。
2.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在寻访调查活动中,尽
量多地发现在附近活动的小动物,并能说出其中一二种小动物的栖息地。
3.在寻访调查活动中能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做到不伤害小动物,以
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1.本课是在教室里进行教学的,以谈话、讨论的形式进行,了解如何寻访
小动物,寻访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等,为课外的寻访做好准备。有的教师可能一看
课题“寻访小动物”,就认为是在室外上的课,上课一开始,便简单交待任务和
注意事项,就迫不及待地带学生到室外寻访小动物。这样便误解了编写者的意图,
对学生缺乏深入的指导,科学教育价值不大。
2.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上科学课,课外的考察、寻访活动缺乏必要的
经验,教师可以加入到某一个小组参加他们的活动,以加强指导。
6
1.在校园里(或附近)选择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
年级学生那样地寻访调查一下,估计学生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在活动中会遇
到哪些问题,思考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2.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
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
备用。
3.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单的调查记录,必要时提供给学生参考。
4.考虑一下学生在校园内外和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
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
1.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
先做个游戏性的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1.九月里,我们在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或者花坛、
草地等),老师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教师可以画一棵树或者贴一张事先画好的树画,在大家的估计猜测中一张张
地展示粘贴课前准备的自己所发现的小动物的卡片。学生能说出名称的展示卡片
写名称的一面,说不出名称的展示卡片画着小动物草图的一面。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如果进行一次寻
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4.在校园里,在校园附近,在家附近,这些小动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或
者说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环境里。科学课的计划是:三年级的同学用1~3个星期的时间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活动。让我们再来估计一
下:
?我大概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
?我们全班有多少同学能认真地完成这项寻访小动物的活动?
?我们全班一共能观察调查到多少种小动物?请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乘法
或加法可以计算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发现了10种,另一人发现了11种,两人发现的种数并不是简单的和——21种。
1.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在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
7
选择或设计等。
2.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 ?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
?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同学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例如:雌蟋蟀和雄蟋蟀,应记录为一种还是
两种小动物??
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现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须做哪些规定?
在1周左右的时间内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1.经历有目的的、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
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可观察的内容。
2.体验研究小动物的乐趣。
3.了解蜗牛的身体特点和蜗牛的食物。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蜗牛的容器,放大镜,记录用纸和笔。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黄瓜、苹果、菜叶、面包或馒头;某些带
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如洋葱、大蒜头。
3.具有螺线结构的物体或物体的图片,如海螺壳、盘状的蚊香、旋涡、牵牛花
的缠绕茎、葡萄的攀缘茎触须等。
8
4.准备几个开拓新的观察内容的关于蜗牛壳的问题。
观察过蜗牛吗?能说说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吗?用放大镜观察过蜗牛吗?
1.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
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
观察目的。
2.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
尾部。重点观察头部及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
3.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
4.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
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1.观察蜗牛壳的讨论。观察过蜗牛壳吗?蜗牛的壳是怎样的?蜗牛壳的观
察会有多少观察内容?
2.蜗牛壳上的螺线的观察和讨论。蜗牛壳螺线的观察的内容。螺线形状的
观察描述和螺线名称。螺线旋了几圈?怎么数?螺线的展开方向,左旋和右旋。
3.左旋蜗牛和右旋蜗牛;头发的旋涡;海螺、牵牛花等等自然界的左旋和
右旋。
4.从一条螺线的观察内容到蜗牛壳的其他观察内容——提出观察蜗牛壳的
新问题,发现蜗牛壳的更多的观察内容。
1.蜗牛怎样吃食物?
观察吃菜叶的蜗牛,观察吃黄瓜的蜗牛。观察蜗牛的齿舌。描述蜗牛是怎样
吃食物的。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
?讨论:看看我们为蜗牛准备了几种食物,要想知道蜗牛会在这几种食物中
选择哪一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观察活动:在蜗牛的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
食物。
3.蜗牛能在多远的地方发现食物?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9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
的大小。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
的大小。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
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
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
等不同??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
乌龟??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
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
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
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10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
小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
中产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盆)瓶盖(小木块)、几条硬纸条、
记录纸和笔。
观察过蚂蚁吗?蚂蚁是怎样的?能画一只蚂蚁吗?让我们仔细观察观察蚂
蚁吧!
1.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
2.选择瓶里的蚂蚁观察,有利与不利的地方;选择白纸上爬的蚂蚁观察,
有利与不利的地方。
1.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
2.用什么办法可以看得更清楚?用什么办法可以使蚂蚁不乱爬?
3.在盆子里倒一点水,水中央放一个小瓶盖或小木块,让一只蚂蚁爬到瓶
盖上。蚂蚁只能停留在瓶盖上,不能到处乱爬了。不过,用什么办法让蚂蚁爬到
瓶盖上去呢?
1.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观察蚂蚁的身体。
2.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
1.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
11
2.和蜗牛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3.和蝗虫比较,蚂蚁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1.看看瓶盖上的蚂蚁的行动,试着解释蚂蚁怎么不到处乱爬了。
2.如果再放一个瓶盖,在两个瓶盖上搭一座“桥”,猜猜蚂蚁会怎样。
3.试一试。
4.怎么解释蚂蚁的反应呢?蚂蚁想家了吧?如果把蚂蚁放在教室地面上,
蚂蚁能找回自己的家吗?
这些蚂蚁原来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把它们送回什么地方吧。在观察研究小
动物的活动中,请别忘了送小动物们回家,让它们回到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去。在
送小动物回家的过程中,我们还可能会有新的观察发现呢!
1.经历一次报告会上的发言活动。
2.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3.体验成功感和荣誉感。
1.在整个动物单元教学的3~4星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发现、安排、指导学
生进行一些小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并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做好形式多样、层
次丰富的观察记录。这节课的准备是在整个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
2.教师自己也应亲自参与活动,必要时也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研究成果和观
察研究记录。
3.收集一些三年级学生水平的观察小动物的活动设计、观察记录、研究小论文
以及一些研究性、活动性的问题。
4.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课前安排几个小组或学生准备重点展示和发言。
5.做些环境气氛方面的布置。
12
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学习活动已经进行了3~4个星期,一定有许多有趣的发现和成果要向大家报告,要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就来开个观察小动物的成果报
告会,向大家报告“我的观察研究”。
1.报告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报告观察过程中遇到并已经解决的问题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展示已经完成的观察记录和观察研究小论文。
从“送蚂蚁回家”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开始。
1.跟踪蚂蚁中的发现。
2.蚂蚁路线的观察描述。
3.蚂蚁窝的观察描述。
4.关于蚂蚁的其他发现。
关于课外的交流和展示;关于许多有趣的、有意义的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动
物单元的学习告一段落;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还将继续下去。
1.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能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感
知人的身体的特点。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通过语言交
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2.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知道
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体验身体
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人体外形结构图、视频资料、残疾人图片(视频)。
2.放大镜、皮尺、记录用纸、纸筒等。
1.导入视频演示(或投影图片) 教2~3分钟
13
学通过观看录像,你发现人有哪些本领?
过
思考:人体的这许多功能与本领都和什么有关?(板书课题) 程
2.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
我们来画一画自己。先想一想你准备画谁?画些什么?然后仔细观察一下再画。
说一说画了身体的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8~10分钟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张贴人身体各部分分解图片,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课件展示)
观察同桌同学身体各部分的特点(包括结构灵活、左右对称、长短粗细等),然后介绍给大家。 3.体验身体对称及平衡的好处
出示一张残疾人的图片(视频),说一说:图片中的残疾人在生活工作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5~6分钟 体验:只用一只手拉衣服上的拉链。只用一条腿走一段路。
想一想:以前你遇到过哪些残疾人?怎样做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
4.感知身体里面有什么
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
你还能用眼睛的观察来解决这些问题吗?那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10~15分钟 小组交流。
学生分组观察,做好观察记录。
汇报交流成果。
5.归纳研讨
刚才我们具体观察了人体的每一部分的特点。我们再来从整体分析一下人体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议论、汇报。
5~8分钟 教师在人体外形结构图上画一条中线,把身体分成左右两个部分,便于学生归纳总结人体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师小结。
课后思考“人有许多的本领,这些本领和人体的特点有哪些密切的关系。”
14
1.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能通过实验证明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
关。
2.了解手是重要的感觉器官,又有感觉的功能。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
有关。
3.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
体残障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冷热、软硬、轻重、光滑等不同的物体,有褶皱的饮料管、有关图片和人体
骨骼标本等,人民币
(用针在挂历纸上扎成的盲文数字)。
2.袜子和衣服、能套住手指的圆筒,胶带纸。
1.游戏导入:
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或谜语导入。 2~3分钟 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2.观察手的构造。
为什么我们的手这么灵巧呢?我们的手为什么能做这么多的事?
教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观察手的结构和形态,手是什么样的(手上有什么)?5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学的? 过8~10分程 学生:触摸手了解手的内部,如有多少块骨头,哪些地方有关节等? 钟 学生观察手做握、捏、伸展、弯曲等动作时,皮肤、肌肉、骨的变化。
教师出示手的骨骼图片,数一数手部的骨头数量。
引入研究关节、皱褶及大拇指的作用。
15~18分3.体验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钟
15
分组实验。
4.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小组合作做“猜一猜”游戏。
大家的桌子里有一个黑袋,利用桌子上事先准备的物品以及学生自己书包和衣袋里的东西,挑选一些放在一5~8分钟 个布袋里,请一个同学蒙上眼睛,用手去拿出里面的物品,并说出是什么,为什么?
区分衣服的正反两面。
介绍人民币上的盲文数字。学生体验盲文。
5.拓展。
观察一些动物的手,看看和人的手有什么不同。 5-8分钟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器具利用了手指关节处的褶皱结构。
1.能通过综合运用感官,发现各个感官的不同作用。能综合运用感官,全方位
地认识事物。
2.使学生知道眼、耳、鼻、舌、手是人的重要的感觉器官,并了解眼睛比
其他感官接收的外界信息多。
3.培养体会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义。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注重实际
操作中的真实体验。
1.各种投影片,苹果、橘子、西瓜各两只。
2.铅笔、每人带苹果和橘子各一只。
1.导入。
教出示装在布袋中的苹果和橘子让学生猜是什么。
学2~3分钟 过不用眼睛,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程
你刚才运用了哪些感官?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哪些感官吗?
16
板书课题。
2.体验眼睛接收的信息更多。
蒙住眼睛感知物体,再睁开眼睛观察物体,看看有哪些是刚才没法知道的。体验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学生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见表)
观察物品的特征用到的感官
观察物品名称
大小 形状 颜色 气味 味道 声音 花纹 ?? 8~10分
钟
实验人:
比较得出眼睛接收的信息多。
3.体验两只眼睛的优越性。
猜测人为什么要用两只眼睛看物体。
体验活动一:看教室里的景物,闭上左眼时有什么体验;闭上右眼时有什么体验。
12~14分体验活动二:在自己面前不远处竖直放一枝铅笔,交替闭上左、右眼,有什么不同体验? 钟 体验活动三:睁开双眼,将两支笔的笔尖相对推进,最后将笔尖对在一起;闭上任何一只眼后重复刚才对笔尖
的动作。
结论:两只眼睛看到的视野更广阔,更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位置。
4.体验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
比较仅用一个感官和用所有的感官观察苹果,有什么不同? 5~8分钟 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一个真实的苹果,看看谁发现的属性多?
5.拓展知识。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人的感官常常感到不够用,为了突破感官的局限,从古到今,人们想出了5~8分钟 许多办法。
(课件出示现代先进的仪器)介绍天文望远镜、听诊器、耳机等先进的仪器。你还知道人们发明了哪些器材来
17
帮助我们去观察吗?
看了这些了不起的成果,同学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些帮助人类认识自然事物的新仪器? 6.体会保护五官的重要性。
5~8分钟
讨论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鼻、舌、手、耳)来观察水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2.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
3.体会人体感官在认识事物上的重要性,理解用感官观察水要有顺序,培
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
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1.分组观察:矿泉水,牛奶、有色饮料等(粘的液体),透明玻璃、毛玻璃,
自然水域中的水。
2.分辨演示: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出示矿泉水。这里面是什么?
?你知道哪些地方有水?如果没有水会怎样? 引入课题 ?如果没有水我们能活多久?关于水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水里面有很多秘密,想知道吗?你想怎样来研究水的秘密?
?用什么方法可以来观察一杯水?
?有这么多的方法,谁能安排一个合理的观察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 教用感官观察水 ?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观察这杯水,它是什么样的?记在同一张纸上,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最
学多?
过?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选择性板书:没有味道 没有气味 没有颜色等学生用语。 程 ?出示牛奶、有色饮料等,它们与水一样吗?只要比一比就能发现水的更多秘密。想一想,说一说,
你准备怎样比? 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出示玻璃(透明)、毛玻璃等,它们与水一样吗?想一想,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比? 察水 ?总结:谁能说说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区分常见液体:醋、牛奶、酱油、雪碧、酒、矿泉水、油。 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18
板书:
一杯水的观察
眼 看: 没有颜色、透明
鼻 闻: 没有气味
舌 尝: 没有味道
手 捻摸: 不腻、不粘
耳 听: 好听(爽、脆)
1.引导学生对沙与水进行观察,对油与水进行比较,对日常生活液体进行了解,以此来提高对液体的认识。
2.通过动手、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来培养认识液体的能力。
沙、水、食用油、碘酒、酱油、白醋、玻璃杯、盘子、农药水、盐酸。
谁能说说液体是怎样的? 引入课题 举例说明哪些是液体?
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沙和一杯水,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教倾斜一下杯子,看看沙与水又有什么不同?讨论沙与水有什么不同? 学比较沙与水 堆堆看,沙和水各有什么不同? 过两滴水合起来与两粒沙合起来又有什么发现? 程
出示油,问:它是液体吗?
比较油和水 观察油和水,同时倒倒看,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油与水的异同。
19
讨论这些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认识日常生出示酒精、白醋以及没有标签的碘酒、饮料。讨论:面对不知名的液体,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们?有标签
活中的液体 的液体我们又怎样去了解它们?
对学生进行安全指导。
了解一些危
险液体的注出示农药水、盐酸,问:你们将怎样了解这些有毒液体呢? 意事项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不同杯子盛水的多少,通过估计,提高学生
的估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比较、观察、统计的能力。
每组三个不同的瓶子、水槽、漏斗、一次性杯子、量筒、几个小瓶盖、生理盐水
瓶、观察记录单。
出示分别装着水的三个瓶子,说:我们来做个游戏,看看谁的眼力好。让学生猜测哪引入课题 个瓶子里的水多。
讨论: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三瓶水的多少,我们比一比哪个组想出的方法多,方
法好。
用多种方法比较出示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瓶、几个小瓶盖、漏斗,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出不同
不同的容器中水的方法吗?
的多少
汇报交流:比较水多少的不同方法及其用到的器材。
你们觉得哪个组设计得最好?哪个组的器材最简单?哪个组的实验步骤最少?
到底哪种方法最好呢?我们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实验验证 学生开始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20
请猜对的同学说说你面对这三瓶水时,是怎么想的?或者说你想到了哪些与判断水多
少有关系的东西?
尝试估算水的多
少 出示装有不等量水的不同容器,请各组先讨论,再猜一下,哪个容器里的水多?
各组同学用量筒来揭底,并填好统计表。 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
1.会用各种感官、借助简单的观察工具进行纸的外部主要特征的观察。在独立观
察的基础上可以科学地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
2.经历并理解观察比较、科学观测等过程,会把这种观察事物的思想和方法
迁移到其他的观察活动中去。
3.对于新的发现能提出新的问题和有继续研究的兴趣。
白纸、放大镜(4人1份)书写纸、卡纸、报纸、挂历纸(4人1份),准备两
本书(有一定厚度)。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4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纪律。
1.引入。
同学们,老师手里有一张普通的白纸,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这张白纸有什么特
点?
比如说:这张白纸除了是白颜色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长汇报。
教师评价。
(建议: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过于强调自己在学生探究中的作用,教师可以大
胆地放手,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说出它的更多特征,因为在教材的一开始就有一
位学生说自己一口气能说出白纸的10种特征。教师在这里要提高要求,分清学生的汇报是观察得到的还是已有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描述能力和观
察能力。)
2.比较不同的白纸。
书写纸 挂历纸
卡纸 报纸
21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比较这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如果是比较两张纸的薄厚用什
么方法?
如果是两本书,我们用什么方法比较它的薄厚呢?(建议:这个环节教案设
计的非常开放,但是比较纸的不同最好是两两比较,教案上要注明两种纸类的比
较,三年级学生的比较思维水平还处在萌芽阶段。)
3.组织观察纸,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纸的结构(纤维),利用哪些工具,用什
么方法。
观察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
教师评价。
为下节课造纸做铺垫。
(建议:教学设计过于简单,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讲清楚学生怎样学,教师怎
样教。此环节的设计是在上个环节设计的基础上展开的,比较两张纸与观察纤维
是两个有结构的探究活动,前面学生对纸的比较中会发现纸上有很多毛,所以在
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
学生搜集、整理《纸的纤维》的资料。
1.使学生有能够相互沟通。小组协作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造一张纸,亲身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用纸的习惯。
3.让学生了解古代与现代造纸工艺,产生对祖国璀璨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
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或旧报纸),每组1份。学生查找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的资料。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究性研究。
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的纪律。
1.引入。
古代的造纸工艺(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交流)。
学生通过课前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古代的造纸过程,可以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
资料共享,同时每组派出一个组员到讲台前,诵读他们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全班进行资料共
享。
2.授课。
22
资料共享完成后,引出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制造纸的,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自
己也来制造一张纸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通过对比古代造纸工艺(或现代造纸工艺),
可能会联想到自己造纸的过程。(给学生一定的想像空间)
教师给予一定评价。
引入书上的造纸过程,教师进行简单的步骤讲解,学生自己动手“造纸”,教师巡回
指导。
实验完毕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造的纸怎么样了,能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
字?
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组造的“纸”很糟糕,不能揭下来。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制造“纸”的过程。(自己认为最成功的
地方,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小组互相交流,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自己满意的“纸”(薄、厚、均匀的纸)。
教师提出节约用纸的倡议。
(建议:造一张纸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在造纸的过程中体验纸的来之不易,所以教
师的教学活动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师在教学的引入中要让学生交流造纸的材料,再引
领学生亲身经历制造纸的探究活动。教师的设计意图要明确。)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现代化的造纸厂也这样造“纸”吗?引入现代造纸厂的资料(或
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
1.经历收集纸样的活动,认识纸的多样性。
2.经历用对比实验比较纸的性能的活动。
3.初步感受纸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1.自己收集的各种纸样品。
2.玻璃片、滴管、红墨水、回形针,每组1份。
1.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收集的纸样以及它们的用途。
2.小组内交流各种纸的样品及它们的作用。
23
3.教师补充介绍几种特别的纸。
1.不同用途的纸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怎样比较各种纸的吸水性?讨论对比实验的方法。
3.学生操作,汇报观察结果。
4.分小组研究纸的拉伸性能和承受重物的性能。
5.交流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想。
1.比较常见的几种书写纸有什么不同?
2.实验:常见的书写纸的吸水性能和拉伸性能。
3.思考:根据不同的书写要求,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写纸?
1.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发扬小组合作的精神。
3.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剪刀、胶水、各种薄厚不同的纸。(学生准备)
自制汽车模型。(老师准备)
小组合作人员:每组6~8人。组长1名,负责领导组员进行科学实验和探
究性研究。副组长1名,负责本小组的纪律。
1.引入
展示汽车(图片或教师自制纸汽车)以提问的方式开始:
(1)这些汽车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你们有没有发现我这辆车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制定计划
同学们都很聪明,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制作一辆自己设计的“纸汽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计划。(教师出示计划表格)
什么款式的车
这辆车由哪几部分组
24
成
车厢用什么纸做
车轮用什么纸做
轮轴怎样做
3.制作汽车
(引)我们的准备基本上完成了,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制作了。但是
我有一个小问题,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
教师评价。
学生动手制作,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比赛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汽车(用途、功能、能够跑多远、需要改进
的地方)。
5.学生与教师共同评价。(从纸汽车的外观、性能等角度)
收集保存学生的作品:制作的“纸车”。
(建议:制作小车的计划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各种纸的不同性质出
发,对小车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学生们不仅感兴趣,而且也达到了这个环节教
师的真正意图。在快乐中巩固了以前探究的结果,同时又发展了利用纸的性质和
运用各种纸的效果。)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稻谷、大米,学会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
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放大镜、米粒、稻谷、发芽的稻谷、记录纸(两张)、各种植物的种子、3个杯
子。
25
?引导学生在众多种子中找出水稻的种子。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
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地
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
子的结构。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
的?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
有哪些种类。
科学探究: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会运用预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碘酒与淀粉、滑石粉混合物”以及“淀粉消失
了”的实验,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科学知识:知道利用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的性质,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
淀粉。
用淘米水写成的信1封(每组1份),放大镜、淀粉、滑石粉、碘酒、滴管、50ml小烧杯、小试管3支、卡纸5张、牙签2支,学生在小组内准备各种食品若干。
26
?游戏:(也可以用教材里的米老虎游戏)出示一封信件(事先用淘米水在
纸上写好字,并晾干),请一学生为全班同学朗读。学生置疑:这是一张白纸。
教师用碘酒在纸上进行涂抹,让纸上的文字得以显示。
?请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利用米饭里含有淀粉,以及淀
粉遇到碘酒变蓝紫色的知识进行解释。)
?谈话:这是一封用米汤写成的信。解放前中共地下党员之间就曾用这种方
式互通情报,起到了很好的保密作用。
?比较淀粉和滑石粉。借助放大镜对两种物质进行观察,比较外观;用手和
鼻子感觉两种粉末;用什么方法来区别最容易?
?通过实验体会食物中含有淀粉的多少不同,遇到碘酒后的反应也不同。
把1份淀粉和1份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把1份淀粉和2份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把1份淀粉和4份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把1份淀粉和6份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把1份淀粉和8份滑石粉混在一起,滴入碘酒观察??
猜测:当淀粉数量很少时还会变色吗?知道根据颜色的变化还可大致推测其
中淀粉的多少。
?拿出自己带的食品,猜测一下哪些食品中含有淀粉。
?用碘酒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在三支试管中滴入稀释后的淀粉糊。
?猜想往第一支试管中滴一滴碘酒后会发生怎样的现象;观察现象。
?向第二支试管中吐入唾液,摇晃均匀。猜想如果往里面滴碘酒又会发生怎
样的现象;往里滴一滴碘酒,观察观察现象。
?鼓励学生在第三支试管中再做做第二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一样吗?
?讨论为什么混入唾液后,淀粉与碘酒在一起不会变色?
?提供资料,了解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7
作文九:《我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700字
我看到了什么 , 想到了什么
道德,离我们很近,近得甚至能触手可得,有时只要做出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已经帮助了别人,这也是道德的表现。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回家时看见了一位拄着拐杖,走路都跌跌撞撞的老奶奶正上了公交车,但车子的晃动使她差点摔跤,我目睹了那一刻,心中不由得有了一个想法:我要让她还是不让?让了别人会说我爱抢风头吗?要是不让,别人又会说我不尊老爱幼吗?我的心中仿佛有一个小天使和小恶魔在争吵:“你让吧,没人会说你的。”“别让,别人肯定会说你的。”“让!”“不让!”“让!”“不让!”“让……
我被这矛盾的心理给难住了,到底让不让呢?我思考再三,踌躇地选择了“让”。没想到老奶奶感谢了我,乘坐的客人也表扬了我。
我这次做了一件有助人为乐的小事,其实助人为乐也是一个有道德的行为。不但使我知道了道德时时刻刻无处不在,而且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其实做到有道德并不难,但必须是自己自愿的,不能是强加上去的,强迫只会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的效果。道德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精神品质,只需要你去做有道德的事和有道德的人。有些人视道德为黄金,则有些人视道德为粪土,那些视道德为粪土的人其实并不知道道德是什么,只是不愿意自己白白付出而已,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他一定是个不文明的人,他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个没有地位的人。可现在为什么有些人越来越没有道德了呢?就是因为有些人一心只为自己着想,从来不愿意想想别人难处,不愿意体会别人的感受,他们就缺少道德品质,才使现在一些人越来越不道德。
其实想要有道德并不难,只要我们为别人做出一点一滴,许多人在一起的力量就像大海那么强大了,人人跨出了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道德关系着我们的修养和我们的品质,我们必须拥有,我们只做了一点举手之劳,就有可能为别人开启一扇大门。
7
| 评论
作文十:《1.我看到了什么》2700字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 我看到了什么
使用范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上第一单元第 1课
作 者:余武来
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实验小学
撰稿时间:2010年 1月
●教学准备: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单、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⒈理解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
⒉初步认识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能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 皮尺等简单 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⒊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设计说明(设计意图) :这是科学课程的第一课,在这堂课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 学习的始业教育。 通过师生对话和交谈, 让学生了解如何学习科学这门学科, 为确立今后的 学习目标打下伏笔。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 教材表达的一个基本思想是, 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 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 希望学生在与看图片的对比过程中, 体会到实地观察与从图片上看对信息的获得是有很大的 区别的。
三年级的学生, 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 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 我们在课堂上, 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 学生会体会到, 科学课上 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 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 对大树的观察, 不仅仅是 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 看做一个生命体。 秋季是落叶树生长周期中完成繁殖生长的阶段, 果实已经成熟, 树叶的生
长与衰老并存。新叶生长、果实成熟、老叶死亡,这些都是生命体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观察是有目的的,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过程:
㈠、谈话引导,激发科学学习兴趣。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课程——科学(板书:科学) 。长大想当科学家 吗?知道科学家是怎么样进行科学研究的吗?在科学课中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像科学家那样, 研究身边的事物和现象, 在科学课上我们要观察、 实验、 制作、课后还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 一些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活动,同学们愿意不愿意学好科学这门学科啊?
㈡、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⒈每个同学在科学课上要做到哪些,不要做哪些不应该做的事情。
⒉推选 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⒊确定 4人小组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㈢、引入本课的教学。
校园里、 大路旁、 山坡上??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植物, 就让我们从身边熟悉的植 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ppt1:出示课题 1. 我看到了什么
㈣、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
ppt2:出示教科书第 2页一幅大树的照片。
师:你能从这幅大树的图片中看到什么?
(预设)生:??
师:请大家再仔细地看一看这幅图,你还能发现有关这棵大树的哪些特点?
生:??
㈤、回忆、交流看到过的大树的活动。
师:真的大树你们看到过吗?都看到过什么?
生:??
ppt3~ppt9:出示教科书第 3页 6幅图片:树瘤、疤痕、果实、种子、小动物、鸟巢、 藤蔓、苔藓等。
师:同学们汇报的内容, 有的大家都看见过, 有的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从图片中获得 的信息不是很多, 记忆中的大树的印象已经模糊了。 怎么办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 真正的大树呢?
生:??
㈥、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的活动。
师: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
ppt10:出示观察记录单。观察内容:
师:我们要怎样观察自己想要观察的?
ppt10:出示观察记录单。观察方法:①看②听③摸④闻⑤量……等都是科学观察的基 本方法。
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ppt10:出示观察记录单。需要借助的工具:
师:进入到草丛中,观察大树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
师:对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处理?
ppt10:出示观察记录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词语、 画画等方式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㈦、交流各自的观察内容。
师:现在请你们把观察到的信息,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怎么样?
(预设: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大树的特点:①树的大小——大; ②树叶的颜色是绿色;③ 树叶的形状是卵形的;④树皮的颜色是褐色的;⑤树皮比较粗糙, 有树瘤或疤痕; ⑥树冠的 形状象雨伞;⑦有的树上有很多果实;⑧树上有小动物、鸟巢、藤蔓??)
㈧、总结延伸。
师:从你们的观察和记录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师: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
(如果时间充裕那么观察一段视频。 )
ppt11:插入视频:我看到了什么。
㈨、作业安排。
1.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记录。
2. 课外观察跟课堂中不一样的大树并做记录。
3. 准备下节课的材料:一张纸、一支蜡笔。
㈩、 【板书设计】 :
1. 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方法:看、摸、闻、听、量、??
借助工具:皮尺、放大镜
信息记录:文字、画图
课后反思(教学后记) :
1. 资源准备和利用:学习准备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始业教育课很重要,科学课一 般应该安排在实验室上, 学生对新的环境有新鲜感, 容易对科学课感兴趣, 所以上课铃声响 起之前就要求学生排好队到实验室门口等候, 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做三到 “眼到、 手到、 心到” 。 课本第 2到第 3页上半部分的图片和文字能够帮助学生回忆他们曾经看到过的大树, 还 能提示学生再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些什么, 所以要尽量利用教材提供的资 源。 分组材料一定要准备好, 还要提醒学生用好自己小组领到的塑料软尺和放大镜。 教师要 简短的说明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在看一棵大树照片的活动中,学生汇报时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 注意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哪些是自己想象的。 在回忆、 交流看到过的大树 的活动中。 引导学生回忆、 交流他们在过去所看到和所记住的有关真正大树的内容, 要注意: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适时恰当地提出书中 6幅图所提示的内容, 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讲 出在观察过程中所用到的感官。
3.作业呈现:课堂作业本第一题就是观察方法,学生作业中“测量”的“测”容易写 错。 第二题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记录大树的特点, 刚好跟课堂教学能够紧密结合起来, 学 生作业中出现问题最多的是:一个是字不会写, 用拼音或写错, 如 “支撑” 的 “撑” , “粗糙” 等字;另一个是把与大树特点无关的内容写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