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初中记叙文 小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记叙文水平》4700字
艺术 教 学
, , , ,年 第 ,期 ( 总第 , , ,期)
, , , 议如何 提高初 中学生记叙文水平
李建 英 ( 邢 台县宋 家庄 中心学校 , 河北
人是有思想 的的动物 ( 对于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取决于一个
人 的思 想 认 识 水 平 一 个 学 生 的 的 写 作 能力 和学 生 的思 想 认 知
邢台
, , , , , , )
1
察 范例 和 平 时 的 观 察 练 习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学 生 就 能 积极 主 动
水 平 是 相 协 调 的 但 是 仅 有 一 些 认 识 水 平 ( 想 提 高 作 文 水 平 仍 然是空谈 ( 是 极 其 不 现 实 的 从 现 在 初 中生 的作 文 水 平 来 看 , 作 文水 平 低 下 的 主要 原 因 是 认 知 能 力 和 表 达 能力 的不 足 ( 教 师 在 作文 教学时指导过 于具体 ( 常常强调方法 的运用 ( 忽 视 了 材 料 的积 累、 词 汇的 准备 、 思想 的提炼 , 在 这 些 方 面 缺 少 必 要 的 指 导( 于 是 出现 了 学 生 作 文 无话 可 说 , 无 内容 可写 的 窘 境 。 那 么 , 怎样 改变 这 种 作 文 的现 状 呢 , 我认为 : 在作文教学 中, 培养 学 生 的 观 察力 ( 丰 富 学 生 的 词 汇 量 是 提 高 初 中生 记 叙 文 水 平 的重 要
途 径 和方 法 。
一
、
培 养 观 察 力 是 提 高 记叙 文水 平 的基 础
2
一
个 学 生 从 小 学 到 中学 学 习 的课 文 有 几 百 篇 ( 而 这 些 人 选
的课 文 无 论 在 思 想 上 、 内容上 。 还是 写 作 手 法 上 都 是 脍 炙 人 , , 的上 乘 佳 作 ( 对 教 师 的 作 文 教 学 和 学 生 的 写 作 借 鉴 都 有 一 定 的 指导意义 。 材 料 的 大 量 积 累 必 定 会 对 学 生 有 所 帮 助 。有 些 教 师 在作文教学 中 ( 写作 的道理和方法讲得 过多 ( 会 导 致 学 生 在 遇 到作 文 时 仍然 感 到 头痛 为 什 么 学 生 写作 文 这 么 困难 呢,这 和 学 生 的生 活经 验 匮乏 有 着 直 接 的 关 系 尽 管 学 生 升 入初 中 阶段 了。 但是他们还主要是活动在家庭 、 学校 的狭窄范围内 , 这 就 大 大 限 制 了 学生 的感 知 范 围 。 使 学 生 对 发 生 在 自己身 边 的人 、 事、 物缺 乏 足 够 的认 识 。 在 大脑 中 没 有 相 应 的 表 象 存 储 ( 这样 , 遇 到 作 文 题 目 时就 会 没 有 相 应 的表 象 可 供 提 取 和 使 用 ( 可见 ( 要 想 写好作文 ( 首先要 丰富学生的生活 ( 培 养 学 生 观 察 生 活 和 感 悟 生 活 的 能力 。 , ( 帮助 学 生 捕
3
捉 观 察 生 活 的机 会 学 生 遇 到 作 文 题 目感 到 无从下手 。 主要是缺 乏对客观现象 的观察 ( 赞 科夫说过 : “ 观 察 使 学 生认 识
事 物 的必 然 途 径 ” 语 文 教 师 要 有 目的地 引导 学 生 观察 。 当寒意未尽 ( 路 旁 柳 树 的 绿 意却 送来 了春 天 的气 息 , 这 时 教师 要 提 醒学 生 观 察 春 天 的脚 步 ; 乌云翻滚 。 电闪雷鸣 , 预 示 着 暴 雨 即将 来 临 。 让 学 生 观 察 夏 天 雨 后 天 气 的变 化 : 几 片 橘 黄 的 落叶悄悄地告诉我们 ( 秋 天已经降 临大地 ( 教 师 要 启 发 学 生注 意观察 周 围的景物 的萧疏 过程 ; 冬 天来临 。 漫天风雪 。 让 学 生 迎 风 冒雪 , 共赏雪 景。然后 。 教师让学生 比较 , 季节不 同 , 周 围 的景物有 什么变化 , 有 意 识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训 练 。久 而 久 之 , 学 生懂 得 了 在 什 么情 况 下 的观 察 重 点 是 什 么 ( 捕 捉 观 察 时机 的 能
力增 强 了 。
地 注 意 观 察 周 围 的事 物 ( 逐步养成认 真观察 的习惯 。 比 如 以 写 人 为主的 文章 ( 要选 去学生接 触最 多的父母 、 教师、 同学 为 观 察对象 ( 让 学 生 观 察 他 们 的外 貌 、 动作 、 语言 , 揣 摩 被
4
观 察 者 的 内心 活 动 (从 而 把 握 被 观察 者 的 性 格 特 征 。 以写 景 为 主 的 文 章( 选取学生熟悉 的校园环境为描写 对象 , 这 种 定 向 观察 的 方 法 对 初 中 学 生 来 说 有 较 强 大 的 吸 引 力 (也 能 够 激 发 学 生 的 写 作 兴趣 。 经 过这样的训练 ( 学 生 的观 察 能 力 都 会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提 高。 , ( 培 养 学 生 勤 于 动 笔 的 习惯 观 察 作 为 获 取 作 文材 料 的手 段和来源 ( 不 是写 作 教 学 的 目的 和 终 结 , 所以 , 教 师 在 学 生 的 观 察、 思考 、 分 析 之 后 还 要 引 导 学 生 投 入 到 写作 的 实 际 过 程 当 中 。 叶圣 陶说 过 : “ 写作系技能 ( 不宜视作知识 。 宜于实践中练习 , 自 悟其理法 ( 不 能空 讲 知 识 , 或以为多讲知识 , 既 有 悖 于 写 作 能 力 的长 进 ( 殊为不切实际之想 。 ” 叶老 先 生 这 段 话 实 际上 是 强 调 勤 于 练习 、 勤于动手 、 勤 于 实 践 的重 要 性 , 因此 , 教 师 在 指 导 学 生 写 观 察 日记 的时 候 ( 我们先从一人一物一景人手 , 或山水 、 草 木 等 自然 景 物 ,或 者 人 物 动 作 外 貌 ,然 后 逐 渐 过 渡 到 写 多 人 、 多 景、 多物 , 比如 春 游 、 校 园景 观 等 , 这样 学 生 在 写 观察 日记 的 实 践 中再 结 合 不 同阶 段 观 察 对 象 的 特 点 。 来 对 学 生 进
5
行 观 察 要 领 和表达方法的训练 ( 使 学 生 逐 步 掌 握 有 关 的技 能 ( 这 样 就 把 写 作 能 力 的训 练 落 到 实 处 二、 丰
富 学 生 的语 言 词汇 。 是 提 高学 生 写作 能 力 的重 要 条件 学 生观 察 获 得 的 第 一 手 材 料 ( 怎样 才 能 把 观 察 到 的人 、 事、 物完美准确地表达出来 。 这就要靠语言来进行“ 包装” 。 因此 ( 语 文 教 师 要 想 丰 富 和 发 展 学 生 的思 维 活 动 (提 高 学 生 的 写 作 水 平( 必 须 丰 富 学生 的词 汇 。 , ( “ 好花共 赏” 课( 提 高 丰 富 学 生 的 语 言 词 汇 。学 生 步 人 初 中以后 。 求 知 的 欲 望 非 常强 烈 ( 如 果 每 个 学 期 只讲 十 几 篇 现 代 文 是 远 远 不 能 满 足 学 生 的 要 求 的 于 是 我 们 在 每 周 的 自习 课 上 做一节 “ 好 花共 赏” 课( 把 学 生 在 课 外 阅 读 找 到 的 一 些 好 作 品。 推 荐 给 大 家 阅读 欣 赏 ( 让 学生 丰富作文语 言 。 积 累 作 文 词
汇。
, ( 加强 “ 读” “ 说” “ 写” 的结合 。 丰 富 学 生 的 语 言 词 汇 。作 文 时。 学 生 的语 言 匮 乏 ,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为 学 生 阅 读 的 东 西 过 少 ,
6
占有 的材 料 不 多 ( 因此 写 出 的文 章 空 洞 无 物 。 针对 这 种 现 象 。 教 师可进行 “ 读” “ 说” “ 写” 的练习 ( 让 学生选取妙语佳句 、 精 彩 的
段 落等 以 朗读 的形 式 推 荐 给 大 家 这 样 做 的好 处 一 是 推荐 作 品 扩 大 了学 生 的 阅读 范 围 : 二 是 选 取 好 的作 文 不 仅 要 阅读 还 要 鉴 然, 对 眼前 司 空 见惯 的 事 物 昕 而 不 闻 、 视 而 不 见 。 针 对 这 些情 赏 分析 , 日久 天 长 , 自然 提 高 了 学 生 的 分 析 能 力 ; 三 是每 一篇 好 况, 教师 在指导 学生观 察时 , 要先 指定 观察对 象 ( 让学 生观察 的文章都有其独 到之处 ( 赏析的多 了( 学 生 驾 驭 语 言 的 能 力 就 自己熟悉人 、 事、 物, 并对学生 提出观察的要求 : ? 抓住事物 的 会 提 高 ( 也 会 逐 步 摸 索 出作 文 的 门道 “ 说” 是 引 导 学生 进 行 口 主要特 征 ; ?认 真仔细 观察 ; ? 注意观 察方法 和观察 顺序 ; ? 头 语 言 表 达 练 习 , 要做 到言之有物 、 言之有序 、 言之有 文 、 言 之 善 于 从 那 些 平 凡 的 人 物 和 事 物 中 透 视 出 不 平 凡 的 内 涵 来 。再 有 理 、 言 之有趣 。 学 生就能从 多方 面收集材料 。 要 用 准 确 的 语 以 教 材 的讲 解 为 蓝 本 , 对学生
7
进行 引导。 比如 , 在《 烈 日和暴 雨 言 , 明快的语调 , 丰富的词汇 , 灵 活 的方 式 , 准确地描 绘人 、 景、 下》 中, 作者 选取 了特定 的观察视 角 。 联 系烈 , , 狂 风 暴 雨 不 同 物 、 事
。 这 样 使 学 生把 所 学 的知 识 转 化 为 实 际 ,头 语 言 的表 达 环 境 的作 用 , 多 次写到柳枝 ( 在 写 景 之 中 表 现 人 物 难 以主 宰 自 能力 ( 为 提 高 写 作 水平 打下 坚 实 的基 础 。 己命运 的深 刻主题 ; 朱 自清 的 《 背 影》 描 写 父 亲 爬 月 台 为 儿 子 “ 世 间洞 明 皆 学 问 ( 人情 练 达 即 文 章 ” ( 如 果语 文 教 师 能 够 买橘子送 行 ( “ 攀” “ 缩” “ 倾” 的动作 ( 写 出 了年 高 体 胖 的父 亲 吃 认 真 指 导 学 生 (一 定 能 够 走 出 “ 无 米 下 锅 ” 的 作 文 困 境 力爬 高的艰难 , 表 现 了作 者 观 察 的 细 腻 性 、 准 确 性 。 把 这 些 观 【 责 编 张景 贤 】
, ( 引 导 学 生 认 真 细 致 地 观 察 选 择 的 对 象 许 多 学 生 在 观 察生活时存在 粗枝大叶 。 走马观花 的毛病 ( 知 其 然 不 知 其 所 以
— —
◎, , ,
8
9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
92to.,您的在线图书馆
10
作文二:《初中优秀记叙文范文 800字记叙文初中周记学生优秀范文》2800字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大家分享的“800字记叙文初中周记学生优秀范文”资料,内容精辟独到,非常感谢网友的分享,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记叙文的种类和写法很多,那么有优秀的记叙文都是怎么写的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800字的记叙文初中周记,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800字记叙文初中周记1
1
古进雄没有看过爸爸,也没有看过妈妈,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他每天要走很远的山路上学,奶奶总是陪他走一段山路。假日时,会跟奶奶一起下山卖菜。奶奶生病时,他会一大早到菜圃摘菜送到市场卖菜。母亲节的时候还用零用钱买蛋糕送给奶奶,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奶奶每天一大早要到菜市场卖菜以维持生计,她尽心尽力在维持一个破碎的家庭,除了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外,还要被不长进的大儿子,恐吓勒索,最后古进雄的大伯因吸毒而入狱,让奶奶非常的伤心。
学校的校长总是特别关心古进雄,常鼓励他努力向上发挥专长,训练他参加全县跳远比赛,因而得到金牌。
故事中的奶奶,勤奋、刻苦、疼爱孙子,不怨天,不尤人;古进雄乖巧、懂事、孝顺、知足,陪伴着奶奶,让年老的奶奶有了寄托;校长办学用心,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是一个很有智慧的教育家。
2
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猜想一定是隔代教养的故事。我迫不及待的想看一看,故事中的主角生长的环境和我有什么不一样。看完这个故事,觉得自己生长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非常幸福。古进雄生长在隔代教养的家庭,又遇到习性不良的大伯,常常闹事让他们处在紧张不安的的环境中,还好奶奶很爱他,他也很孝顺奶奶,难怪书名会取为我是奶奶的孩子。
我们班上也有一些同学都是跟外公、奶奶生活的,他们的功课通常都不是很好,常常让老师伤脑筋,老师还是很有爱心的教导他们,我们也会分组学习互相帮忙。学校还跟社区合作一起协助晚上在家里没人照料或是功课无人指导的同学。除了功课指导外,还提供晚餐和才艺课程。大家都很感谢学校和社区的老师和志愿者们牺牲奉献的精神。
记得小时候常黏着奶奶,外婆会带我去运动场、杂货店、公园散步。他在洗衣服时我会在旁边玩水,玩得全身湿答答的,奶奶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这些年幼时的种种回忆总是这么美好!一直到现在,当我心情不好、悲伤难过时,
3
总会将它们拿出来细细的品味,享受其中的快乐,让我忘却了烦恼。这些永远是我心灵的避风港。
800字记叙文初中周记2
屋顶上飘出了缕缕香烟,和云朵夹杂在一起,像是天空盛开的花朵。传到耳根里的是人群中嘈杂的声音。现在,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小吃一条街。
走在小吃一条街的门口,两座人形雕像出现在我面前:第一个人一手抱着冰糖葫芦,嘴里还津津有味的吃着烧饼;第二个人手里抱着一大串龙虾,嘴边沾满了油。我被这两座雕像诱惑着,迫不及待的跑进去,香喷喷的饭菜扑鼻而来。扑入眼帘的是一片很热闹的场景:只见一位阿姨手提着锅子炒菜,发出了喳喳的声音,像一首交响曲;对面的叔叔正在洗菜,哗啦啦的水声可好听了,如同《溜冰圆舞曲》;游客们在吃饭,那狼狈的样子,看见食物就眼发绿光!旁边搭了一座戏台,一些热爱唱戏的人饶有兴趣的在唱戏,好不热闹。
4
我兴致勃勃的看着,突然一个很稀奇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定睛一看,哇!好大一只蟹,足足有大人巴掌那么大。看着旁边的烧烤鱼也不错香香的、嫩嫩的,一定是美味佳肴。小龙虾小小的,只有大拇指那么大。海星全身长满了刺,烤得黑黑的、胖乎乎的,很可爱。
小吃街里人山人海的:长的、叫的、跳的、爬的、玩的到处都是!有叫喊的买卖声、有孩童的欢叫声、有大人们的谈论声、还有炒菜声、洗菜声、洗碗发出的碰撞声还有许许多多的声音。
我一路纠缠着妈妈,这儿要吃,那儿要吃。狠心的妈妈执意不肯,说怕我吃坏肠胃。我又去纠缠爸爸,爸爸一听,不仅仅是一票否决,还说道;你还吃,快成小猪猪了。最后,还是妈妈被我恒心打动了。带我去了一家饭店,我高兴得一蹦八尺高。哇!好多好吃的,应有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东点一点、西点一点。不一会儿,美味可口的饭菜上桌了,我又成了一匹饿狼!贪婪地吃着。让我口馋的海星看起来很好吃,由于我不会吃,没有剥皮就吃,所以味道好苦好苦
5
这就是青岛有名的小吃一条街劈柴院。让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眼花缭乱的小吃一条街。
800字记叙文初中周记3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滴的流逝。如今,旧的一年已流逝,新的一年接踵而来,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我们都会对于过去的一年有许多的遗憾与不满,并且对于未来的一年充满了动力与希望。因此在这迎新送旧的时节,正是应该好好规划新年新希望的最好时机。
在过去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半年中,我曾为了交友和一时的玩乐而荒废了课业,得等到考试前一个星期才惊慌失措的临时抱佛脚,害我的学业成绩惨不忍睹,班上的排名不再像小学一样名列前茅。古人有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年我一定要好好把握时间,重新改变读书的习惯,要求自己每天下课一回到家,就尽快把功课完成,并积极复习当天所学及预习第二天的课程。不但每天早上五点就要起来用功,在学校更要认真听课学习,相信如此扎实的
6
每日三习,必定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除了课业方面的问题,我的围棋作业也因为迷恋电脑游戏而怠惰,对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咛视若无睹。导致我的围棋棋艺一天一天的退步,让我的棋力停顿在四段整整一年毫无进步。新的一年里,我一定要改变,除了认真完成老师交付的作业,更要每天定时上网下棋,弥补这一年的蹉跎,相信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想必今年我的围棋功力一定会增进不少。
另外,升上初中的这段时间,让我迷恋上篮球这项运动,经常利用放学后的短暂空档,和同样喜欢篮球的同侪一起打球,不但能够培养体力和联络友情,还能够大汗淋漓的发泄课业压力,回家后更能够让我静下心来读书,对于提升学习的效能很有帮助。这是我的新发现,也是未来新的一年里需要继续保持的良好习惯。
总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期望在新的一年中,有新的开始、新的气象、新的希望,让我能回顾过去、展望
7
未来。能以自己拟定的目标加倍的努力,来换取胜利的果实。也希望因为这些正面的改变,让我在空白的未来日子里,能像彩色相片一样丰富而多彩,不要留下任何污点及遗憾。
猜你感兴趣:
以上关于“[初中日记]800字记叙文初中周记学生优秀范文”的信息由网友上传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您对就爱阅读网的支持~
8
作文三:《初中记叙文》2200字
龙井问茶——钱汉东
杭州西湖是最令人向往的,它的美妙,不仅在于湖光山色,还在于湖边、山里的那些清静的喝茶处。龙井是茶客必到之地。
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十余年前的那个时节,我邀三五知己结伴前去龙井。一路的好山好水,一路的桃红柳绿,让人陶醉。到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聊天,小憩片刻。这时来了一位老妪,说是龙井村人,欲搭我们的车回去。龙井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我们不假思索就爽快地答应了。老妪坐在前面带路,车子在弯弯曲曲的小道上,缓缓前行。车窗外,高低茶树,相连成趣;山影斑斓,泉水叮咚。山腰间还有不少村妇在采茶。到底是龙井人,老妪三句话不离龙井茶,从老妪的话中,我们知道龙井茶以“色清、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
到了龙井,我们跟随好客的老妪走进她那黛瓦粉墙的老屋。她的媳妇正在门前用电锅炒茶。坐在老屋客堂里的竹椅上,我们目睹那满满一锅碧绿的茶树叶子慢慢卷起、干瘪,随之,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四处飘逸。老妪热情地为我们沏上刚出锅的龙井茶,茶水清澈,色泽嫩黄。在我的印象中,绿茶泡出的颜色应该是黄中带绿的,怎么这龙井茶是嫩黄色的呢?于是向老妪请教。老妪拿出几种茶叶让我们识别,她说最好的茶叶绿中显黄,似翠非翠,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这种茶叶在二月份后就开始采摘,第一道茶味道最好,通常被定为特级茶。清明前龙井茶叶都是嫩芽做的,一叶一芽,泡在杯中,均匀成朵,茶水自然是嫩黄色的了。清明后叶子长大了,绿色素增加,泡出的茶水就有点发绿了。说话间,我们轻轻举杯,喝上一口,细细品味,果然不凡。那茶,香郁若兰,清幽淡雅,清洌甘醇,回味无穷。
我想买点龙井回去,让父亲品尝,于是与老妪讨价还价。物以稀为贵,最后以600元一斤成交。带回家后,父亲责备太贵了。如今父亲离我们远去已十年了,但他老人家品茗时怡然自得的神情,依然漫溢在我脑中,那么清晰,那么美妙。 茶真是神奇之物,初饮略带几分苦涩,细品却甘美无比。人生道理莫不如此:试想茶水清香娴雅,它能陶冶性情,明净心智,让人乐以忘忧。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让龙井茶表现出持久的生命力,也让文人雅士格外偏爱它。
1. 细读全文,将下边的记叙要素填充完整。
时间: 事件:
2. 从外形上看,龙井特级茶有什么特点?
3. 文段中与题目“龙井问茶”的“问”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4. 从茶水颜色看,该怎么区分清明前和清明后的龙井茶?
5. 品读第⑤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说说饮茶带给你的人生启迪。
生命之芯——李雪峰
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1.联系上文,体会第⑦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
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2.请从第①段划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选句序号:( ) 赏析:
3.文中第⑩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
4.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作文四:《初中记叙文》4800字
记叙文的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
如何落实新课标中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 作者:柯常武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3501 更新时间:2007-3-21 -
初中语文新课标对记叙文的写作作出了这样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这寥寥几字看似简单,却难倒了千千万万个莘莘学子,让他们提起作文写作就头痛欲裂。这不禁令我们当教师的十分尴尬。有过几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很容易发现,初中学生写记叙文最常出现,也是最难克服的毛病是恰恰是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常落于泛泛而谈。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内容要具体,都无济于事。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因为学生不明白作文内容要写具体的要求,而是因为他们不能真正领会,文章内容究竟要怎么样才算是具体了,又如何才能写具体。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学生不必去了解太多空洞的写作理论就可以把记叙文写好呢?有,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终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指导方法。这套方法的关键词只有两个字,即“故事”,就是要求学生在写写人叙事类记叙文时,要以“故事”为核心理念来选材布局,塑造形象,生动表达,突出主题。具体说来,有以下三招。
第一招:要讲个故事。
针对许多学生不知如何把记叙文写具体的实情,我指导学生凡是写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都应在文中给读者讲一个故事。没有故事,这类文章很难写具体。而一旦有了故事,文章内容就点石成金般的变得具体了。例如,要写《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这篇文章,没教给学生这招之前,大多学生都只是泛泛而谈,把一天之中的活动不论巨细,一一写下来,写成了一篇流水帐。经我作了这样的指导后,几乎全班学生都能把文章写具体。从而使我班学生的作文面貌来了个质的飞跃。
第二招:要讲个好故事。
学生仅仅有讲个故事的意识还远远不够,要写出内容具体且具有一定价值的记叙文,尚需在故事的质量上下工夫,也就是要讲个好故事。怎样的故事才算好故事呢?简单的来说,就是能吸引住读者,让他们觉得有趣味,有真情,有意思。从写作理论角度来说,就是选材要典型,新颖,有真情实感。学生经我指导,领悟了这一写作技巧,此后,他们写文章时,就不再随便讲个故事,写成一篇内容虽具体却没什么意义的文章了事,而是从
自己积累的众多故事中,按照写作的要求,深思慎取,选出最有价值的好故事写进文章。例如,以“成长”为话题写篇作文,作为受教育者的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可讲的故事会有很多,可这众多的故事并非每一个都对读者有价值。只有选取那个最能突出中心且又能引起读者共鸣,使读者能从中有所收益的故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材料来写,方能写出真正的佳作。
第三招:要把故事讲好。
学到以上两招,还只能算是找对了“粮店”,选到了“好米”。但有了这些“好米”,是不是就一定能做成色香味俱佳的“大米饭”呢 ?不一定!因为从写作理论的角度来看,前两招还只是完成了文章的选材工作。选到了好材料,还需要有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夫,娴熟的写作技巧,方可写出好文章。这就需要学习第三招:把故事讲好。这一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挺难的。因为,它需要以深厚的“内功修为”作为基础。这种“内功”,便是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深厚的语文素养来自长期的语文积累与感悟,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如此,在语文考试中,要把故事讲好,以提高作文得分,还是有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的,具体如下:
首先,要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在作文中讲故事时,不仅要使用叙述的表达方式写出人物做了什么事,还要综合使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如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做这件事的。从而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富有立体感,把故事讲得具体、形象、生动。要善于使用一些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景物的映衬,次要人物的陪衬或烘托,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可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等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灵活使用各种句式,如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使句子参差变化,灵动活泼。
其次,要有重点的讲故事。有的同学在文章中讲故事,喜欢按事件本身的顺序不动脑筋的一一讲来。从不考虑哪些是重点内容,当详写;哪些是非重点内容,当略写。导致文章详略不分,长而不当。这就需要有重点的讲故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弄清楚自己所讲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节,就是重点内容,写起来当泼墨如水,要尽量写地细腻、具体、生动;与主题关系不够密切的情节,就是非重点内容,写起来应惜墨如金。做到这些,文章自然会详略得当,主题突出。
再次,要多讲故事,少讲废话。我们有很多同学写文章,在导出故事之前,总爱拐弯抹角,写许多废话,深怕读者不明白这,不知道那,结果给文章戴上个很大的帽子。结尾时,又往往怕文章主旨尚不够明确,于是,在故事本已结束之后又不遗余力的大发议论,给文章添上一条大而不当的尾巴。这一顶“大帽子”,一条“长尾巴”,足以占去作文篇幅的大半,而真正应该在文章主体部分展开来写的故事,却被挤得“又瘦又短”。这极不符合文章布局当做到“风头、猪肚,豹尾”的宗旨。治疗这一顽疾的灵丹妙药就是要在文章中多讲故事,少说废话。要知道,听故事的人只对故事本身感兴趣,过多的故事之外的解说或议论,只能使他们拂袖而去。
当然,把故事讲好的诀窍远不止以上几点。此外,如要巧于构思,善设悬念,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要有目的地来讲故事,使故事主题明确等也
都很重要,在此不一一赘述。
学生如能做到以上几点,达到新课标的记叙文写作要求自然不再成为难题。
发表时间:2011-10-25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1年第7期供稿 作者:黄金勇
[导读] 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制定好相应的对策,有责任和义务在初考前把它们消灭殆尽。
黄金勇 江西省峡江县罗田中学 331400
摘要 新课标教材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初中学年中不同的必修课本对各种不同的作文文体进行针对性的强调。
关键词 新课标 记叙文 写作
新课标教材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作文教学要求更加明确,初中学年中不同的必修课本对各种不同的作文文体进行针对性的强调。我觉得新课程中的这一设制意图受到前些年初考“话题作文”的影响。前些年,各地初考作文涌现“话题作文”,考生写作可以不受文体限制,以至于近些年不同省份出现内容近乎相同的满分作文,这不得不让人对“话题作文”的功效产生怀疑。于是很多学生受此影响,连最基本的文体概念也分不清了,更不要谈如何去写明确文体的作文了。
正居于这一点,新课标下的写作教学重点更加突出对体裁的“界限”,且近三年的江西省中考语文作文也都相应地按章出“牌”,也都明确地规定了写作的文体。例如2009年和2010年江西语文中考作文分别要求写“议论文”和“记叙文”。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利师利生”的举措。教师,有了这个指挥棒,在平常的写作教学中能脚踏实地地对各种文体进行指导,而不再会出现所谓的“初考写作技巧之谈”了;学生,在这种文体限定下,也就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针对性训练,不再有个个拿着一本“初考满分作文”通天下的事情了。
新课标教材下的初一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要求重点是记叙文写作。在本学期的写作训练中,我力求学生进行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在几次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里列举一二进行说明,以供今后在写作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学生所写的文章体裁不明。作文要求写记叙文,结果看他们的“成果”,简直令人哭笑不得。仍然记得第一次批改名为《乐在其中》的记叙文的情景,三个班近二百位同学,结果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记叙文,他们要么写的是议论文,要么写的是“三不像”文章,他们的做
法大多数是在文章开头、结尾摆出和总结观点,中间开始大段罗列名人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无外乎都是“李白乐在诗中”“岳飞乐在抗击金人中”“王羲之乐在书法中”等等,不一而足。看过这些文字直令人摇头感叹。所以对于些类文章,我无例外地批了“不是记叙文”五个字,而从这次作文训练中也让我知道了初中学生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初中学生进行相应地文体意识培养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对于记叙文,学生想当然地只以“记叙”的表达方式来写,忽视了记叙文中的另一重要的表达方式----描写的运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 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几次的记叙文训练中,有些同学确实能明确文体,能做到是所谓的“记叙文”写作,然而大部分作文的通病便是全文只见“记叙”,而不见“描写”。学生光会记叙一个事件或一个故事,笔法单调而无味,句子简单而直白。全篇作文除了简单的记叙了一个事件外,就什么亮点也没有了。然而我们知道一篇好的记叙文,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这正如是一个人有了骨架还得有血有肉,这样他才会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又好比是一望无尽的水面,飘过一扁轻舟,这才使水有了灵动与活力。描写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质量的好坏。
描写的方法可以是多方面的,在记叙文中,可以是对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地刻画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也可以是与事情发展相关的环境描写以烘托人物的心情或是渲染某种气氛。然而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除了几句干瘪的人物对话外,就什么也找不到了。
第三,记叙的事件过于幼稚和可笑。有些同学在记叙文写作时,好像形成了一个“优良传统”。他们不管文题如何限定,拉着文章就往小学或初中作文的故事中跑去。那记叙的事件可谓“老掉牙”“土得掉渣”,看了作文的开头,便知道了结局,简直毫无味道,甚至糟糕透顶。上一次作文要求写一篇名为《还有下一次》的记叙文,有不止十个同学构思“朋友因一次误会而相互之间不理不睬,在得知朋友因父亲工作的原因而要转学时两人便冰释前嫌,最后两人约定还有下一次的见面”的情景,这样的作文我们小学五年级就开始接触,学生写到现在仍然津津乐道,没完没了,真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叹!这让我想到了祥林嫂给鲁镇的人们讲自己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故事,当她讲的故事已经能让别人比她讲得好时,她实际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学生写这种幼稚可笑的记叙文,在初考中是危险的,分数绝对在及格线以下。当然这也让我们懂得写作教学必须得“慢功出细活”,必要时得“因材施教”。
第四,学生会写一篇记叙文,但不能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现在的作文命题往往有很多要求,
诸如“字数、文体”等限定,但这里我所提到的“要求”指的是学生不能按“文题”写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能“点题”写作。很多同学能写好一篇记叙文,且令人感觉到文笔还相当不错,但令人遗憾的是记叙的事件总是“脱题”,不能为文章主题服务。很多学生写记叙文总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总是在叙述完一个事件的结尾处,即作文的结尾处“礼貌”性地写上一句与文题相关的话语。他们习惯地认为“点题”就是在记叙文中偶尔出现一次与文题相关的句子,或是在文章结尾出现点题的句子。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一篇体现主题的好的记叙文不仅要在它的结尾处“点题”,还要在叙述事件的字里行间时时去点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叙述事件时要正确地把握好记叙的角度,这一点是不容易做到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写作训练多加讲解和强调。
以上提到的四点问题仅是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中一些。但这些问题足以让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训练时引起初度地重视。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要制定好相应的对策,有责任和义务在初考前把它们消灭殆尽。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欲速则不达”,我们要按照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落实好每一种文体的训练,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样前进的道路才会走得更远。
作文五:《初中记叙文》4700字
做 客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
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
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3)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
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
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
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4)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
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5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
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
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
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
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6)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
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
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
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
哭了。
(7)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
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
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
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8)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
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
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
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9)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
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10)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
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
就能看见了。
(11)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12)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
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13)??
(14)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
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
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15)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
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
(17)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作者:游 睿)
1、“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
答问题。
(1)文中加点词语“做客”有什么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两个
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2分)
第一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3分)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
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
5、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
益广告语。(2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
(2)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
10、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
11、示例: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1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狠狠”地“咬”说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所以“探”出头来;“轻轻”地“问”说明青青特别懂事,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生活。
1爸,妈,我多么希望你们能回来陪我过生日。○2为了孩子,为了明13、示例:○
天,为了未来。
五、阅读《那年十七岁》一文,完成14—17题。(16分)
14.通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4分)
(1)(2分)【甲】A【乙】A各1分。
(2)(2分) 要点与评分:作用1分,含义1分。
15.(4分) 要点与评分:联系上下文,符合情境,心理描写3分,表达1分。 示例:校长,真的太谢谢您啦!谢谢您的良苦用心,也谢谢您对我的理解。校长您也许还不知道学生偷摘苹果是为了尽点孝心。但总之我知错了,并要永远纠正它。
16.(4分)要点与评分 :点评角度明确,能结合选文。3分;表达1分
示例:A环境描写,刻画出宁静清香的月夜,反衬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
B1.简单的神态描写,却意味深长,犹其是“深深”包含着校长对这学生的许多想法。有赞扬,有同情。2.为下文刘副校长认识我做辅垫。
C用比喻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受校长解围之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并对未来之路满怀信心。
17.(4分)要点与评分:看法明确,自圆其说3分;表达1分。
例1:我喜欢刘副校长的教育方式。因为他能为一个一时犯错的学生着想。他顾全学生的面
子,维护了学生的自尊。“我”的健康成长,有力证明了刘副校长做法是对的,是很高明的。
例2:刘副校长的做法很好。十六七岁的孩子是初生牛犊,如果严厉处罚,会激起他们的逆
反心理,教育的目的不能达到,反而会适得其反。
例3:我觉得肖震天的做法也是可以的。一味的迁就,包庇,纵容,是不利于正在成长的少
年的,这样反而会让他们赿滑赿远。最好的方式是像肖震天那样当头一棒,让他们清醒。 要点: 1.起强调作用;2. 表明“夜游症”一词有特殊含义,即偷盗的恶习。
那年十七岁 刘树江
A淡淡的月光下,静悄悄的果园里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一个个苹果在枝叶中探头探脑,向我微笑,招手。我极力控制住紧张,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小心地采摘,生怕弄出什么动静。
明天学校就要放假了。同学们都兴奋地外出采购,为回家做准备。我除了回家的车费已身无长物,给辛劳的父母带什么礼物?我忽然想到了学校紧挨着果园。果园是我们这所中专学校的劳动基地,我对那里的一切太熟悉了。眼看着苹果一个个由小到大,由青涩变得红彤彤的,探头探脑像顽皮的小孩子在逗人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给自己打气:就摘几个孝敬父母,算不得偷,陆绩怀橘还传为美谈呢!
“千万别让人碰上!”我匆忙摘了几个苹果放进口袋刚想走,一道手电光照过来:“谁?别跑!”
我脑中一片空白。稍一【甲】(A镇定 B安定),见是人称“铁面人”的学校值勤干部肖震天。我知道求情也没用,只能【乙】(A木然 B坦然)地按他的要求行事。心里一遍遍念叨:完了,这下完了。
我木偶似的被扯到值班室,肖震天拿出审判官的架式问我是哪个班的,为什么半夜出来做贼,见我不作声,便狠声狠气地说:“老实待着,别以为不说话就拿你没办法,我先汇报带班的刘副校长,让他找老师来处理!”
幸亏是半夜,师生都已入睡,不然不知会有多少看热闹的人。可一想到刘副校长来了,肯定轻饶不了,弄不好要在全体师生面前作检讨,还要背个处分,今后这脸往哪里放?这学校还怎么待?当时我为自己设想无数种未来,真恨不得有什么特异功能让自己从这里消失。
刘副校长来了。他平时不苟言笑,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对师生要求也十分严格,连生活中的一丁点小事都是要纠正。每次去果园劳动,他总是给我们讲锦州战役的时候,战士们又累又渴,可面对抬手就能摘到的苹果却一个也不动,今天这事……我惭愧地低下头不说话。 “这学生年龄不大,人可死硬,都人赃俱获了,到现在一句话也不说,校长你来问!”肖震天上前拉我。
“轻点,别莽撞!”刘副校长制止了肖震天,“我来看看!你说的赃物在哪里?”
“这不,都是在口袋里,好几个!校长来了,你还硬!”见我不说话,肖震天插嘴.
“对待错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也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听校长这话,我心里暗想:碰到茬上了,肯定轻饶不了。
“对!对!”肖震天连忙附和。
“咦——,你——”刘副校长和我对视,认出了我。那天下午打扫卫生,我从成堆的垃圾中往外拣牙膏皮,刘副校长看见,问我何用,我说这个扔了可惜,回收可以卖点钱,也算是废物利用。刘副校长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不好意思地说攒钱给弟弟买本子用。B他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怎么回事?唔,对!对!你看他的眼神还眯瞪着,还没完全醒过来,肯定患有夜游症!还好,被你发现了,不然,很容易出危险!”刘副校长顿悟一般地说。
夜游症?!我几时有过这毛病?我立刻明白了刘副校长的用心。天哪,没想到事情会出现这种结果!C虽然在黑夜,我的眼前立刻升起了一轮灿烂的太阳。
“怎么可能?这……”肖震天心有不甘。
“夜游症多数是心里原因造成的,别惊吓了他。还有,千万别告诉任何人,免得给他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吧,交给我,明天我安排找人给他诊治一下!”刘副校长认真地叮嘱肖震天。
事情就这么结束了,我有点不相信。
“走吧,”刘副校长拉起我,直送到宿舍附近,“小心点,别影响他人,快去睡吧!” 回头看了一眼刘副校长,我心里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从此,我的“夜游症”再没犯过。
那年,我十七岁。
14.通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4分)
(1)请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2分)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中,“夜游症”为什么要加引号?(2分)
15.文中倒数第二段说,“我心里似乎有千言万语,但又不知从何说起。”请结合文中情境,
帮“我”说说, “我”该说的话语。(4分)
16.评点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从内容、写....
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结合选文进行评点。(4分) ..
17.有人说:刘副校长在处理“我”的过错时做得很对。但也有人说:肖震天的做法也是可
以的,也许效果会更好。十五六岁的你更喜欢哪样的教育方式,请结合文章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看法。(4分)
作文六:《初中记叙文》1200字
一.写出完整的记叙文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记叙文首先要把六要素交代清楚,否则文章内容就有可能显得不完整。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其实记叙文想要写的完整非常的简单,只要六个要素全部交代清楚,就已经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二.写出精彩的记叙文
在文章完整的基础上,要怎么去叙述一件你想表达的事情从而得出一个主题,
往往决定了这一篇作文是不是精彩。
1. 记叙顺序上看,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推荐使用顺序,倒叙。因为插叙补叙和分叙会显得结构很乱。我们主要看来顺序和倒叙: 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主线来描述,最简单直接。
倒叙就是先给了结果,跟顺序相反:
这是很典型的倒叙。
2. 描写对象上看,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很好理解,就是事件发生地的周围,包括天气,温度,树木花草等等。社会环境就上升到了交代背景的层次。可以是政策,习俗,社会现象等等,起到交代背景的作用。
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 外貌:通常我们描写一个人的外貌不是想到哪个特征就写哪个,而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者单单只描写你最想突出的部分。
这是从头发到脸型到脸部的由上而下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中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等。列如:他明亮的眼睛里写满了悲伤。明明是在写他的眼睛明亮,但带出了人物的心情。而且“写满了悲伤”的“写”字用的也是非常的精彩。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
往往很多话以心理描写的方式展现出来,比直接写让人印象更深刻。
3. 修辞手法
想要让一篇记叙文变得精彩,修辞手法是重中之重。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记叙文最忌讳就是写成流水账,怎样把平平淡淡的叙事写的有跌但起伏,有特色,就是靠修辞手法的炼句。
三.写出高分中考作文
怎样在精彩作文基础上,变成能拿高分的作文呢?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主题的升华。这里教给大家一个我自己的小技巧:关注一下近期的政治时事和国家新政策,
把自己作文的主题努力往上靠。其实你并不用把这个时事或政策写多少出来,只要最后点题之后能升华上一两句,就是完美的拿分点。
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的作文写得是跟环保有关的,那么你结尾就可以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的原话,很简单,但是阅卷老师一看,你上升到了国家政策的高度上,那么分数自然就高了。同样,环保你还可以提到“科学发展观”。 如果写奋斗、努力这类型的文章,你可以结合的更多,比如说你可以提到“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要牢记并发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长征精神”等等。
总结一下就是中考叙事作文,想要拿到高分,只需要抓住几个点:1, 六要素要完整;2,描写精彩细致,修辞手法运用得当,炼句优美;3,主题升华。
作文七:《初中记叙文PPT》17100字
亲情的力量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 我的作业做完了, 闲来无聊, 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
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 ”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
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我打十分无聊,便到外面玩去
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会儿工夫,就败下阵来。
我正准备再玩一局,又想起了与弟弟的约定,觉得不太应该,就大声喊:“弟弟,我玩了
一局,你快进来吧! ”没有人回应,我又叫了几声,弟弟还是没进来。 “哎,不打白不打,再
玩几局吧! ”我自言自语道。
当我正玩得兴致时,弟弟进来了,见我还在玩,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还在玩,是不是
多玩了?” “是呀! ”我并没有观察到他生气了,突然,他骂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
们对骂不久,他骂了句十分难听的, “你 ?? ”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怎
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他见我哭,心虚了,不敢说什么。我转身跑了。 我扑在床上,不停
地哭。不就是为了玩游戏嘛,用得着这样吗?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进来的
嘛!再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有错,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会这样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后
悔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叫我下楼吃饭。我只好把眼泪擦干。厨房里就妈妈一人,她一
见我,不解地问:“你怎么哭了?” “哪有?”妈妈笑了, “你满脸泪痕,最明显的是你一哭鼻
子就红,你现在鼻子不是红红的吗?到底怎么了?”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了解我,但我还是
没说。在妈妈再三追问下,我如实说了。妈妈并没有生气,亲切地说:“这没什么关系,一家
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对方道歉。走,我们把弟弟找来。 ”弟弟过来了,他知
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妈妈说:“好啦!你们快互相道歉吧! ”
“对不起,我不该偷玩游戏的。 ” “姐姐,对不起,我不该骂你。 ” “没关系! ”就这样,一
场“家庭风波”平息了。
是亲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误会化解了。妈妈说得对,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没有亲情是
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们应该去珍惜。
我长大了
长大,这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又离我们很近,它仿佛就是条无限延长的直线,无
意中从岁月穿过,溜走,来去无踪 ?????? 记得,那是一次放学,我放下沉重的书包,拿起离别已久的遥控器,心情极好地跳到沙
发上,打开了一段时间没看的电视,津津有味地享受起来。就在我很投入的时候,忽然妈妈
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宁啊,你立刻给我关掉电视,还不快做作业! ”我拖拉地喊了声:“喔
——我都做完了。 ” , “那就复习啊。 ”我当没听到,心里闷闷地想着:怎么那么啰嗦啊,我又
不是小孩,那里要你管作业的事。接着仍然保持着刚才的姿态。过了一会儿, “听到没有! ”
又是一声命令,我有点不耐烦地应道:“复习也复完了,看一下电视而已嘛。 ”
“不行,马上关掉,去做练习。 ”她的语气里不露一丝温柔,严肃得令我打冷战。不知咋
的, 我不由得怒了, 有一股叛逆的力量猛钻我的内心, 火气就这么爆了出来:“休息一下不行
吗?能不能不要整天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读书读书再读书啊, 我好不容易拼命在学校做完,
都是为了回家有歇息的时间, 要做你自己去做, 我就不信你脑子涨了还有兴趣做那么多练习! ”
我这话一下,妈妈更是火冒三丈:“你现在连我的话都不听了是不? ! 还那么多借口,做父母
的还不是为了你将来好!关掉,是不是要我出棍子! ”
“你当我是几岁啊, 我自己难道不会安排吗?你现在把我累垮了, 整个人就是个书呆子,
只会读书,以后哪来的好身体啊,哪来的将来好啊,看电视又不是不能获取知识,那么多好
的频道, 了解不行吗?总是在每次我心情好的时候扫人家兴! 自己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做错! ”
妈妈顿时无语,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 那次,我对自己感到很诧异,想不通自己怎么那么不听话。后来,我在一次无意看书中
才知道,青春期,那叫叛逆,属于长大的标志 ?????? 我才想起来,我在渐渐长大,正在去往
未来的旅途上,有些坎坷,也算正常啊!
那目光,我永远的记忆
在冬日的冰凌里,有一束光温暖着我所有的记忆,融化了我心灵冰原,那是你的目光。
我们是无话不说的挚友。
记不得有多少次我们一起笑,一起疯;有多少次我们跌倒受伤,却又相扶而行。而最令
我感动的,是你那一瞬间的目光。
班里升旗仪式将至, 主持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身上, 毕竟是第一次独自面对这样大的活动,
心里还是有难言的紧张。 即使拿着稿子在家练习了很多遍, 也很难消除那份紧张之情。 星
期一,早上,初冬
寒风中,握话筒的手微微发颤,手心里的汗不断渗出。升旗仪式即将开始,前方是整个
级部的同学,后方,是自班朝夕相处的好友。我吸了一口冷气,却又长长地吐了出来——紧
张!
下意识地回头看,却在回眸一瞬间,被震撼。惯有默契让我找到你,一样的齐刘海长马
尾,一样的白皙可爱的的面容,只是那双眼睛仿佛是一束光芒,饱含着信任与期待。那一刹
我们目光交汇,天地间出奇的寂静——那一道金色的光芒,带着一股暖流,渗入我深棕色的
瞳仁, 这光芒的能量涌动全身, 心中的冰冷与颤抖被瞬间融化, 让我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
下一秒,我们不约而同的笑了。转身,我带着你给的自信笑容,拿起话筒,操场上响起
嘹亮的女声,我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像往常一样,我走去,抓住你的手臂,一起笑着、闹着回教室。路上,我望着你,真诚
地对你说:谢谢——
下一刻,你的一句话湿润了我的眼睛——
“谢什么?以后不要怕,我一直在你身后。 ”
再一次,我含着泪笑了。挚友,你让我看到你的真心。
人群中,你属于我的目光,给我力量,是我永远的 记忆。
一张成绩单
洁白的纸,黑色的字体灵动地闪烁着,微小的数字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的眼泪顺着脸
庞肆无忌惮地滚落下来。
“就这么点!?”似乎不冷不热,但对我来说,却是无尽的悲哀和无奈。
“你不是口口声声说会是前五吗?可是现在呢, 你自己看看都是怎样的分数! ” 我低着头,
沉默不语,是我的错,任她骂吧。
“为什么别人可以考九十分以上, 你只能考八十八?哎 ?? ” 长长的叹息, 搅动我的心境,
漾起痛楚来。然后是一个深刻的背影 ?? 匆匆扒了几口晚饭,简单地洗漱了下。躺在床上,鼓起勇气再次看了一遍那张令人心酸
的成绩单。我抿了抿嘴唇,嘴角竟开始抽搐起来。
起身往窗外望,清冷的月光徐徐散落大地,朦胧中似乎被轻轻的笼罩上了一层薄雾,刺
骨的寒风夹杂着些许寒意,我下意识地呵了口气取暖。
忽然肩头一重,是一件厚实的大衣。我一惊,回头,是妈妈。
“你是傻瓜么?这么冷不躺床上去?” 关心么?体贴么?为什么我感觉不到温暖? 我
赌着气让衣服从肩上滑落,淡淡地说:不用你管。
“你这孩子 ?? 算了,都已经这样了。 ” “算了!?”我垂下眼睑,眼泪这滚烫的液体悄悄
涌出来,顺着冰凉的脸颊掉落在地,和我的梦想一起,碎成一片片的。
“哭什么!你还没有输! ”我一愣,这个声音来自内心深处,我的瞳孔闪开光线,我还没
输!我还有三年的时间奋斗,还有花样年华编制自己美好的梦,而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就
是暴风雨也又算什么!
想着想着,觉得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我的全身充满了力量,极致的生命,鞭策自己 ?? 不是么,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 让座
古希腊学者普鲁塔克曾说过:“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这告诉了我们
道德无处不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其实很简单,哪怕是随手捡起的小纸片,还是公交车上的
让座。
那是一个下午,我坐在公交车上准备去同学家玩,苦于没有座位,只好站在那拥挤的人
群中。沿途风光带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也为这枯燥的旅程增添一丝乐趣。公交车停在了一个
站点,随后上来了一名老奶奶,只见无情的岁月在她的眼角和前额刻下道道细细的皱纹,鬓
角也染上一层薄薄的银霜,还有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然而岁月的痕迹却掩盖不了那慈祥、
和蔼的面容。她来到扶手旁,我原以为有人会给她让座,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公交上的
人们对老奶奶的到来视而不见,任凭老人站在颠簸的车厢里。突然,公交车来了个急刹车,
老人站不稳,不小心碰到了邻座的人,老人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 ”邻座的人皱紧眉头,
急促的拍打着衣服,犹如见到瘟神一般闪到一边,还说了一句:“真倒霉。 ”老人只好失望地
离开了 ?? 看到这里, 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恨不得冲上去指教一番, 可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面对同样没有座位的我,这种无能为力的事让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它犹如一道道闪电,摧
残着我的心。
老人的遭遇让我于心不忍,而又无能为力,此时,我的心一个劲地往下沉,如同坠入了
深渊。当我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发生了转变。
只见那位老人来到了一个年轻人旁,我本以为那位年轻人也会不屑一顾,然而他的举动
让我有些吃惊。正在玩手机的他见老人来了马上让出座位让老人坐。老人的心情与我相同,
起初感到十分惊讶,后来才平静下来。只见老人用她那枯干而又长满老茧的手拍了拍那位年
轻人的衣服,想问几个问题,年轻人并没有因打扰他玩而生气,依然满带笑容的回答。 “叮”
汽车到站了,我走下了车,回头望了望坐在车内得老人,只见他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我
这才放心的离去。
这件事正印证了英国著名学者培根的话 :“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 是最有
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 ”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有时只需有一个小小的让座,
你的道德就会得到升华。只要多一点让座,多一点助人为乐的好事,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好
社会,多一些好社会,世界会更美
好!
迎着阳光的女孩篇二:初中记叙文讲解
初中记叙文讲解
【目标解说】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
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
初中课文中,记叙文所占比例最大。记叙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广泛,
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因此, 训练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叙文的阅读应
在掌握了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感知。
①弄清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顺序、 详写与略写、 过渡与照应,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②
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③分辨文章的类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
写分析,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归纳中心思想。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事件因果概括内
容;结合事件还原人物精神;抓人物心理或“点睛”之笔,把握作者感情。
④段落阅读,要明确段落内容,分清层次,理解语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中心句
或中心语。
⑤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主观感悟。
【方法探究】
1.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 ? 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
容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
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
叙述方法。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
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
补充交代或说明有关内容,以埋下伏笔或照应前文。插叙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
丰满,更加严密。
三种叙述方法,相对而言,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示例
至爱所在
① 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 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
他的身边。 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 不过你一定要
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
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 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
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
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 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 他的心脏, 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
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 后来, 在肖邦诞辰 125周年时, 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 墓志铭是:
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从记叙的顺序看,③④两段属于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方法提炼:
叙述顺序的辨析, 考查的是在总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叙述顺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要做好这样的题目,首先就得对材料内容有个总体上的了解,其次对基本概念要准确
把握,只要做到这两点就不难了。文章①②两段主要写肖邦在弥留之际表达的遗愿:将心脏
带回祖国、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紧接着③④两段交代他的遗愿产生的原因:叙述
18年前出国时的情景和他到维也纳后国内出现的起义和自己两次回国的失败。 第⑤段写肖邦
死后人们按他的遗愿安葬了他, 125年后又为他重立了墓碑。从时间先后来看,③④两段叙
述的事情在前,①②⑤段叙述的事情在后。因而③④两段是对往事的追忆,当属插叙,交代
肖邦的遗愿产生的原因。 全文记叙了肖邦临终前后的情形, 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因此,
无论是倒叙部分,还是插叙部分,爱国主义 (或“热爱祖国” ) 就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
线索。
2.如何分析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部分要详写,一些部分要略写。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与所要表现的
中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文章中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点。
详略安排的用途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中心有关的部分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部分
略写,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中心不明;一是详写略写都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有关,是一个事物
的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详略的安排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略写部分是详写部
分的补充或衬托,一是详写部分极尽铺陈之能事,给人造成一种“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的
错觉,而略写部分则往往是非常精练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往往又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前者
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突现文章的主题。
示例
①在初春的暖雨里,满天飘着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②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种籽。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在严寒中寂寞地度
过了冬天,此刻,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解体了,脱落了,变成了漫天飞花。
③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命啊 ! 它们在春风里飞啊飘啊 ! 像一只只小蝴蝶,像一顶顶小降落
伞。它们要找寻自己的土壤,它们要在大地的怀抱里生根,发芽,有朝一日也长成一片亭亭
玉立的梧桐树林,它们要用水灵灵的新绿覆盖大地??
④然而在城市里,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们终于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
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
⑤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 △文章前三段用了 、 、
、四个比喻句 (详、略 ) 写了梧桐树籽 时的状态;第四段用
句
(详、略 ) 写了梧桐树籽时的状态。
△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何作用 ? △找出文中能含蓄提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方法提炼:
第 1题是引导读者对文章的详略进行初步分析,从题干的提示可以看出前部分的填空已
限定在前三段的比喻句中。前三段的比喻句共有“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 “光秃秃的梧桐
树枝上那些小铃铛” 、 “像一只只小蝴蝶” 、 “像一顶顶小降落伞”这样四句,写出了梧桐树籽
飘飞时的形态,应为详写。第 1题后半部分的填空内容被限定在第四段里,只有“只
是在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一句,写出了
梧桐树籽落地后的状态。这是略写部分。第 2题是主要考点。从材料的详略安排可以看出,
这段材料详写梧桐树籽“欢快”飘飞的情态是为了与梧桐树籽落地后“无可奈何” 、 “心灰意
懒” 、 “滚动”的状态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梧桐树籽落地后的艰难处境,从而突出中心。第 3
题中心句是“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 ”
3.如何分析记叙文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 在写人的记叙文或文艺作品 (如小说 ) 中,人物描写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物形象的塑
造和文章主题的表达。
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从描写的对象看,它包括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衣
着、对话、行动、内心独白,即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
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方法看,有概括介绍或细致描绘。从描写的
范围看,有整体描写、局部描写、特写。
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正面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肖像描写也叫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外在特征的描写,它不仅能揭示人物的身
份、境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并可表现作者的
爱憎倾向。行动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人物的性格也总是要通过他的行动
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对话就是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特点。
心理描写也就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 它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性格。
其方法多种多样,有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和面部表情等直接地剖析,有采用梦境、
幻想等间接地揭示,也有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地烘托。
示例
剥 豆篇三:初中记叙文
初中记叙文讲解
【目标解说】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
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
初中课文中,记叙文所占比例最大。记叙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广泛,
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 因此, 训练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叙文的阅读应
在掌握了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感知。
①弄清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人称、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顺序、 详写与略写、 过渡与照应,
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②
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③分辨文章的类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
写分析,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归纳中心思想。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事件因果概括内
容;结合事件还原人物精神;抓人物心理或“点睛”之笔,把握作者感情。
④段落阅读,要明确段落内容,分清层次,理解语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中心句
或中心语。
⑤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主观感悟。
【方法探究】
1.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 ? 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
容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
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
叙述方法。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
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
补充交代或说明有关内容,以埋下伏笔或照应前文。插叙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
丰满,更加严密。
三种叙述方法,相对而言,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示例
至爱所在
① 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 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
他的身边。 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 不过你一定要
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
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 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
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
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 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 他的心脏, 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
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 后来, 在肖邦诞辰 125周年时, 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 墓志铭是:
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从记叙的顺序看,③④两段属于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方法提炼:
叙述顺序的辨析, 考查的是在总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叙述顺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要做好这样的题目,首先就得对材料内容有个总体上的了解,其次对基本概念要准确
把握,只要做到这两点就不难了。文章①②两段主要写肖邦在弥留之际表达的遗愿:将心脏
带回祖国、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紧接着③④两段交代他的遗愿产生的原因:叙述
18年前出国时的情景和他到维也纳后国内出现的起义和自己两次回国的失败。 第⑤段写肖邦
死后人们按他的遗愿安葬了他, 125年后又为他重立了墓碑。从时间先后来看,③④两段叙
述的事情在前,①②⑤段叙述的事情在后。因而③④两段是对往事的追忆,当属插叙,交代
肖邦
的遗愿产生的原因。 全文记叙了肖邦临终前后的情形, 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挚爱。 因此,
无论是倒叙部分,还是插叙部分,爱国主义 (或“热爱祖国” ) 就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
线索。
2.如何分析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部分要详写,一些部分要略写。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与所要表现的
中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文章中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点。
详略安排的用途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中心有关的部分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部分
略写,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中心不明;一是详写略写都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有关,是一个事物
的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详略的安排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略写部分是详写部
分的补充或衬托,一是详写部分极尽铺陈之能事,给人造成一种“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的
错觉,而略写部分则往往是非常精练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往往又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前者
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突现文章的主题。 示例
①在初春的暖雨里,满天飘着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②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种籽。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在严寒中寂寞地度
过了冬天,此刻,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解体了,脱落了,变成了漫天飞花。
③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命啊 ! 它们在春风里飞啊飘啊 ! 像一只只小蝴蝶,像一顶顶小降落
伞。它们要找寻自己的土壤,它们要在大地的怀抱里生
根,发芽,有朝一日也长成一片亭亭玉立的梧桐树林,它们要用水灵灵的新绿覆盖大
地??
④然而在城市里,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们终于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
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
⑤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
△文章前三段用了 、 、
、四个比喻句 (详、略 ) 写了梧桐树籽 时的状态;第四段用
句
(详、略 ) 写了梧桐树籽时的状态。
△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何作用 ? △找出文中能含蓄提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方法提炼:
第 1题是引导读者对文章的详略进行初步分析,从题干的提示可以看出前部分的填空已
限定在前三段的比喻句中。前三段的比喻句共有“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 “光秃秃的梧桐
树枝上那些小铃铛” 、 “像一只只小蝴蝶” 、 “像一顶顶小降落伞”这样四句,写出了梧桐树籽
飘飞时的形态, 应为详写。 第 1题后半部分的填空内容被限定在第四段里, 只有 “只 是在街
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
着??”一句,写出了梧桐树籽落地后的状态。这是略写部分。第 2题是主要考点。从
材料的详略安排可以看出,这段材料详写梧桐树籽“欢快”飘飞的情态是为了与梧桐树籽落
地后“无可奈何” 、 “心灰意懒” 、 “滚篇四: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
写作技巧:“三步五条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 (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
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一.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
“虎妞” 。——《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
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
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
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
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
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会惦起 /曾经最爱哭的
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
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 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 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 随着时光的流逝, 大都渐渐淡忘, 而那双眼睛, 怎能使我忘怀?—— 《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 ”他的话道出了 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 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 然而, 有那么一双眼睛, 一种声音一个身影, 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 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 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 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 “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 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
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 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 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 “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 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 我捧着一束栀子花, 站在张老师的窗前。 张老师, 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 ——《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
着。 在它的身旁, 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 老树的根枯了, 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 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 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 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 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 们的社会里, 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 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 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
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 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 心理说:“陈老师, 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 体呢?”
二. “结构”技巧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 如写记叙文, 可以物或情为线索结构文章, 可以欲扬先抑, 有问有答,也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结构文章,还可以采用抽丝剥笋式的结构方式, 这里就以总分总方式结构全文的“分”——“虎腹”的部分的结构形式作一些解读。 1、排比段式。
例:2005年海南省课改区材料半命题“我生活在中”满分作文《我生活在挑战中》在开 头摆出论点后,从“挑战自卑” 、 “挑战惰性” 、 “挑战嫉妒心” 、 “挑战贪念”四个角度分层论 述了挑战的四种对象。
解读:在每一小节开头用一句话引领全节,实际上有类似分论点的作用。或在每一小节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节。这种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爽心 悦目之感。
例:2005年江苏常州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的满分作文《美丽心情四季版》 ,在个小 节的开头, 分别是以下四句:春天——纸鸢初飞, 春暖花开; 夏天——小荷初露, 蜻蜓点水; 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冬天——雪落无声,瑞雪丰年。
解读:很多同学都喜欢用春夏秋冬做小标题行文,而该考生却在后面分别加了八个字, 提示下文内容,这就是一种创新,再将其移至段首,当然会给人一种新鲜靓丽的感觉。 2、提示段式
例:2005年湖北宜昌以“美”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小街真美丽》开头采用欲扬先抑的手 法,写自己对小街宁静与陈旧的厌恶,然后从三个方面赞美小街,一、小街是美的,美在自 然;二、小街是美的,美在和谐;三、小街是美的,美在古朴;最后以诗化的语言结尾。 解读:每一个方面的提示语, 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放在这一层次的前面, 单作一节, 除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外,还有起着强调突出和引起别人重视的作用。
3、总结段式
例:2005年广东深圳半命题 “的味道” 的满分作文 《江南的味道》 也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写“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萦魂绕” ,中间根据所学诗歌写了四块:一、江南的 味道是清水的甜味;二、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苦涩;三、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四、江 南的味道是怜悯的苦楚。最后是总结全文。
解读:与提示节段式相反,总结段式是将每一层次的总结性的话作为独立的单位,放在 每一层次的后面,单立一小节,起强调突出和总结这一层的作用。
2、小标题式
小标题式有好多种,这里就常见的几种作解读。
a、对比式
例:2003年福建南平以“改变”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耳朵“挑食” 》中间用了四个小标 题: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变化之三:吃肥不吃瘦;变化之四:吃上不吃下。
解读:精明的考生目光深邃,以耳朵为依托点,每个小标题又用对比的形式讽刺了官僚 作风、奉迎折马、金钱至上、欺上瞒下的不良现象,揭示了真话“销声匿迹”的原因。 b、比喻式
例:2005年河南以“友善”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耕耘友善欢乐一片》中间用了三个小标 题:花絮一朵——初识友善、花絮二朵——化解仇怨、花絮三朵——连接友谊。
解读:三个小标题, 把所写内容比喻成花絮。 三朵友善的花絮, 组成了一个友善的世界。 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运用破折号的还有,如《友善的微笑》中“笑——逗乐了孩 子、笑——增加了勇气、笑——扭转了人生”等。
c、诗句式
解读:考生四个小标题, 巧妙地引用了唐朝杜牧的四句古诗, 写了四幅风景, 古今对比, 正反论证, , 层层深入, 告诉人们水资源的污染破坏状况令人担忧, 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例:2005年江苏宿迁命题“掌声又响起来”的满分作文《掌声又响起来》中间三个小标 题用了王国维的学习三境界引用的三句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从却在灯火阑珊处。写自己学习上故事。 d、情景式
例:2005年浙江杭州以“风景”为话题的满分作文《心弦上痴情的景致》中间用了四个 小标题:人去楼空空寂寂、旧日思情情切切、多情伴我咏黄昏、两行热泪肝肠烈。篇五:初 中记叙文阅读
阅读理解
记叙文阅读
(1) . 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 (2) . 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案(3) . 划分相关 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
回答文章中心内容一般方式:通过??表达了?? .. 的思想感情
2、明确人称:一般情况下,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①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和 心理活
动的描写,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文学作品中的“我”只能视为人物形象之 一或起串联情节的作用,视为线索人物。
②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是第三人称,它的特点在于不 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
③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用第二人称,便于抒情。
作用:明确人称,有助于体味作者对人物、事件的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记叙的线索:线(考查的较多) ,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
4、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 : 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
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等。
5、修辞方法及作用(赏析句子、品味语言)
(1)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2)夸张:突出了??
(3)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4 (5 (6
(76、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交代故事发展
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
(1
(2
(3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
析其作用是怎样的? (比如:
“ ————” 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 (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 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 (表现
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9、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环境描写作用—————烘托人物心理
练习
第一篇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
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炸了锅似的,
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 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 ! ” “养你们这些人有什
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
③司机解释道:“”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 迟到会被炒鱿鱼的。 ” 有人说:“ 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 ”
也有人说:“”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
!”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想着心事。 (写话位置见第 14题 ) 。
“我心脏病犯了, 没带药, 谁有急救药??” 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 ? ” “我有。 ” ⑦ “找
到了 ! 找到了 ! ”
⑧ “唉呀 ! ” 一声惊叫, 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 整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
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
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快灭掉,烟能使人窒
息 ! 万一 ! ”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
“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 ”
“有没有没牵乎的 ? ”当确认都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
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
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梳理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面的方框。
() —→ () —→ () —→ ()
2、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划横线的词用得是否恰当 ? 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
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事由。
①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3、文章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 此时,
车厢里。
4、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
5、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 ? 本文给你哪些启示 ? 第二篇 梯 子 周粲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
“慢着! ”
“怎么啦?”
爸爸说:“”
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停“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
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
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
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
地方。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
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是爸爸的话呢! ”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
答:
2、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
笑——→()——→()——→笑
3
①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答:
②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答:
4、 “ “比刚才还要疑惑”? 答:
5
答:
第三篇
②譬如看见一只鸟, 抖动漂亮的羽毛冲着我叫了那么一声, 甚至只有半声。 又匆匆飞走。
譬如。可就在这一瞬间,我已经被深深地感动了。
③其实,看见一个朋友久违的眼神和手势,看见一颗滚动在看见一群蚂蚁抬着一只蜜蜂
在大地上缓缓行进时所??总之,感动我的有时是一种声音,一种复杂的隐喻了生命也有时
候,感动我的竟是一种细微寻常得极容易被人忽视的最终,它们几乎全部移进了我的内心,
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没有感动,我想我就会丢弃自己。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
上连一朵花一茎草一湖水一尾鱼,都那么持久地拥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所有的生命几乎都 离不开感动。如果对美视而不见,对春天无动于衷,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间迈开 双脚呢? ⑥常常被感动而充满激情的人是幸福的。
⑦我或许属于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动是由于我深爱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 比别人更留意也更钟情于它们。
作文八:《初中记叙文》700字
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屋檐上流下的小水滴慢慢连成了雨线,雨中裹挟着一阵风,开一点窗户,露一点缝隙,那是恶魔在咆哮,在狂吼,路边树上剩下的几片枯叶,无可奈何地随风摆动,马路上的汽车疾驰而过,溅起的水花在路灯的照耀下闪着金光、、、、、、眼前的一切唤醒了我的思绪,也是这样一个季节,也是这样一个夜晚,我的记忆像路灯的银光般清晰。
那个晚自习上,刚刚结束一次大考的我,因为考得还不错,不禁沾沾自喜。满教室寂静极了,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到,这安静的学习气氛丝毫没有影响到我,反而令我更加焦躁,我写一会停一会,东张西望,根本静不下心来。忽然,我觉得胃在缠绞,不时“咕噜”一声。哎,晚上没吃饭,怪不得这么饿。灵机一动,我决定让同桌下课帮我带一块面包。我赶紧撕下一块纸片,写下目的,传给了同桌。就这样来来往往,三四回,交易完成。我心里窃喜,差点没哼出小调。我放好纸片,做贼心虚地环顾四周。突然,透过模糊的窗玻璃,我望到了一双眼睛、、、、、、那是班主任,班主任站在窗前已有多时,早就把刚才的一切尽收眼底。我愣住了,不知所措。老师快步走过来,抄起纸片,把我们叫了出去。我脑海里一片空白,机械地跟在老师身后,挪着步子来到室外。
老师望着我,轻轻地说:“怎么,才考好就得意忘形了?”我将头深深地埋在怀里吱不出声来。到底是快入冬了,风变得更狂暴了,肆无忌惮地在我周围打圈,冰冷的月光缓缓地落在洁白的瓷砖上,我不禁一个寒颤,啊,真冷。我不敢再去看老师的眼,在泛着幽深蓝光的镜片下是一双严厉的眼,那犀利的光直入我心。空荡荡的大厅幽静极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如刀子般扎在我的心上。终于,我忍不住突破了最后的防线,崩溃了,眼泪顺着脸颊无声地滑落,打湿衣襟、、、、、、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再也不浪费学习时间了。
噼啪的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望了望着窗外的景象,赶紧往书桌前走去``````
作文九:《初中记叙文》10700字
初中记叙文讲解
【目标解说】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新闻、通讯、特写、传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
初中课文中,记叙文所占比例最大。记叙文阅读题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最为广泛,设计角度最为丰富的题型。因此,训练记叙文的阅读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叙文的阅读应在掌握了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感知。
①弄清记叙的要素、记叙的人称、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应,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②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③分辨文章的类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描写分析,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质,归纳中心思想。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事件因果概括内容;结合事件还原人物精神;抓人物心理或“点睛”之笔,把握作者感情。
④段落阅读,要明确段落内容,分清层次,理解语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语。
⑤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主观感悟。
【方法探究】
1.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
在记叙文的阅读材料中,弄清文章的行文思路;记叙顺序和记叙手法,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准确把握。
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补充交代或说明有关内容,以埋下伏笔或照应前文。插叙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严密。
三种叙述方法,相对而言,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示例
至爱所在
①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
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从记叙的顺序看,③④两段属于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
方法提炼:
叙述顺序的辨析,考查的是在总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叙述顺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要做好这样的题目,首先就得对材料内容有个总体上的了解,其次对基本概念要准确把握,只要做到这两点就不难了。文章①②两段主要写肖邦在弥留之际表达的遗愿:将心脏带回祖国、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紧接着③④两段交代他的遗愿产生的原因:叙述18年前出国时的情景和他到维也纳后国内出现的起义和自己两次回国的失败。第⑤段写肖邦死后人们按他的遗愿安葬了他,125年后又为他重立了墓碑。从时间先后来看,③④两段叙述的事情在前,①②⑤段叙述的事情在后。因而③④两段是对往事的追忆,当属插叙,交代肖邦
的遗愿产生的原因。全文记叙了肖邦临终前后的情形,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挚爱。因此,无论是倒叙部分,还是插叙部分,爱国主义(或“热爱祖国”)就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
2.如何分析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部分要详写,一些部分要略写。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文章中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点。
详略安排的用途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中心有关的部分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部分略写,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中心不明;一是详写略写都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有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详略的安排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略写部分是详写部分的补充或衬托,一是详写部分极尽铺陈之能事,给人造成一种“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的错觉,而略写部分则往往是非常精练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往往又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前者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突现文章的主题。 示例
①在初春的暖雨里,满天飘着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②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种籽。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在严寒中寂寞地度过了冬天,此刻,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解体了,脱落了,变成了漫天飞花。
③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命啊! 它们在春风里飞啊飘啊! 像一只只小蝴蝶,像一顶顶小降落伞。它们要找寻自己的土壤,它们要在大地的怀抱里生
根,发芽,有朝一日也长成一片亭亭玉立的梧桐树林,它们要用水灵灵的新绿覆盖大地……
④然而在城市里,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们终于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
⑤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文章前三段用了 、 、
、四个比喻句(详、略) 写了梧桐树籽 时的状态;第四段用
句
(详、略) 写了梧桐树籽时的状态。
△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何作用?
△找出文中能含蓄提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方法提炼:
第1题是引导读者对文章的详略进行初步分析,从题干的提示可以看出前部分的填空已限定在前三段的比喻句中。前三段的比喻句共有“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像一只只小蝴蝶”、“像一顶顶小降落伞”这样四句,写出了梧桐树籽飘飞时的形态,应为详写。第1题后半部分的填空内容被限定在第四段里,只有“只 是在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
着……”一句,写出了梧桐树籽落地后的状态。这是略写部分。第2题是主要考点。从材料的详略安排可以看出,这段材料详写梧桐树籽“欢快”飘飞的情态是为了与梧桐树籽落地后“无可奈何”、“心灰意懒”、“滚
动”的状态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梧桐树籽落地后的艰难处境,从而突出中心。第3题中心句是“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3.如何分析记叙文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在写人的记叙文或文艺作品(如小说) 中,人物描写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题的表达。
描写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从描写的对象看,它包括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衣着、对话、行动、内心独白,即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的方法看,有概括介绍或细致描绘。从描写的范围看,有整体描写、局部描写、特写。
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是正面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服饰、姿态、神情等外在特征的描写,它不仅能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和所处的社会环境,而且还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并可表现作者的爱憎倾向。行动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人物的性格也总是要通过他的行动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对话就是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特点。心理描写也就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活动,它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其方法多种多样,有通过对话、独白、行动、姿态和面部表情等直接地剖析,有采用梦境、幻想等间接地揭示,也有借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及周围人物的反应等侧面地烘托。
示例
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 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知道儿子肯
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 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儿子。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文中记叙母子二人比赛剥豆,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比较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什么? △本文刻画人物时采用的描写方法主要是、、、。 方法提炼:
第1题的解答须从分析母亲的心理活动入手。“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的心理和当“我”想到“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的现状而油然而生的爱怜之心是使“我”慢下来的原因,概括地说就是:怜爱儿子,想增强儿子的自信心。而当“我”想到“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的残酷现实时,“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的心理又使“我”不禁加快了剥豆的速度,概括地说就是:想让儿子知道竞争得靠实力,不能给他虚假的胜利。
第2题的解答须从分析儿子的语言和动作入手。从儿子对“我”这个利索的回答中,从“你
赢了”的轻松的笑语中,从他输了后如山泉般的清澈的笑容里,可以看出儿子还是一个勇于竞争的孩子。从“我想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而他却按住了“我”的手的动作中,从他“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里睃”的神情中,从他极认真地重新拿了碗量豆的细节中和“我少,我就是输”的认真的争辩中,可以看出儿子还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从以上分析可得出第3题的答案是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细节描写。
4.如何分析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对表达方式的考查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对表达方式的判断,一类是对表达方式作用的分析。
记叙文中抒情方式有三种:一、直接抒情,也就是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二、在叙述、描写中抒情;三、在议论中抒情。抒情手法的运用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事物陈述自己观点的文字或是揭示包含在所记事物中的道理的文字。记叙文中的议论也有三种方式,一、用议论引出记叙,即在记叙前作者先写出自己的看法,紧接而来的记叙就是对议论的具体说明。这种议论起着引出下文的作用,它能使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得很鲜明,同时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二、夹叙夹议,即在叙述过程中同时进行议论,边记叙边就所记叙的事物进行阐明、发挥。在文中,后面的议论常常是前面叙述的自然的发展,它起着揭示所叙事件的意义的作用。
三、用议论总结记叙。这种议论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它往往也是全文的总结,经过这种总结往往可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示例
①爸爸出差归来,给我带回了两盒别致的小火柴。
②火柴盒的商标引人注目。上面画着一个小女孩,长长的金发上扎着一根粉红的发带,
两只明亮传神的眼睛真叫人喜爱。她右手举着一簇鲜花,两只蝴蝶像是闻到芬芳的香味,在上面翩翩起舞。我打开盒子,只见戴着红帽子的火柴梗一根根静静地躺在里面,头都朝着同一方向,别看它们现在这么“老实”,只要你抽出一根火柴,把它的头在火柴盒边上一擦,立即会“嗤”地一声,爆出火苗儿来,很快地从头燃烧到尾。
③火柴燃烧的时间虽然短,甚至可以说转瞬即逝,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少不了它。要是在一些特定的时间、特殊的场合里,火柴的作用可就更大啦。在茫茫黑夜里摸索的路人要是有一根火柴点亮一支火把,不就可以避开许多危险,少走许多弯路? 在荒山野岭中的勘探队员,要是有一根火柴燃起一堆篝火,不就可以驱严寒,得温饱?
④啊! 火柴,谁说你生命短暂? 那熊熊燃起的大火,是你的青春在闪耀! ⑤啊,火柴! 我要大声赞美你,赞美你把光和热留在人间,哪怕自己化为灰烬!
⑥这是何等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啊! 我们每一个青年,难道不应该像火柴那样,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的光和热吗?
△从表达方式来看,材料中第①段是 ,第②段是 ,第④、⑤两段是 ,第⑥段是。
△把第⑤段删去好不好? 试简要分析后三段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 方法提炼:
第1题是考查对表达方式的正确判断。第①段是记叙,第②段是描写,第④、⑤两段是抒情,第⑥段是议论。第2题考查的是对表达方式作用的分析能力。从前后文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第④、⑤两段是紧承着前文进行的抒情。第④段是就“火柴燃烧的时间短,作用巨大”进行的抒情,第⑤段则是在第①段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是对火柴“燃烧自己, 把光和热留在人间”这种牺牲精神进行的赞美,通过升华,就赋予了火柴一种人格的特点,从而为第⑥段联系现实的议论作了铺垫,而第⑥段的议论“我们每一个青年,难道不应该像火柴那样,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吗?”用反问句的形式总结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中心。由以上分析可看出第⑤段的抒情不可删去,它是第④段抒情的升华,第⑥段议论的铺垫。④、⑤两段的抒情,揭示了火柴的“燃烧时间短,把光和热留在人间”的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火柴的赞美之情,第⑥段的议论则起到了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
5.如何体会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环境描写是一种常见的描写手法,它包括生活场景描写和自然景物描写两种。环境描写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显示社会背景;
可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形象;还可渲染气氛,抒发作者的感情,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真实感等。
做这类的题目首先要判断所阅读的文章属哪一类记叙文或是哪一类环境描写。如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或是社会环境描写的材料,其作用多半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显示社会背景;如是写景抒情的记叙文或是自然环境描写的材料,其作用多半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或是抒发作者的情感。 示例
春送了绿衣给田野,给树木,小小的庭阶下,也点缀着新绿。就是油碧色的湖水,被春风粼粼的吹动,山间的溪流也开始淙淙汩汩的流动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蓝的,以及不能名色的花开了;于是黄的,白的,红的,黑的,以及各色的蝴蝶们,从蛹中苏醒了,舒展着美的耀人的双翼,栩棚的在花间,在园中飞了:便是小小的墙隅屋角,小小的庭前阶下,只要有新绿的花木在生长着的,只要有什么花舒放着的,蝴蝶们也都栩栩地来临了。
蝴蝶来了,偕来的是花的春天。当我们在和暖宜人的阳光底下,走到一望无际的开放着金黄色的菜田间,或杂生着不可数的无名的野花的草地上时,大的小的蝴蝶们总在那里飞翔着。一刻飞向这朵花,一刻飞向那朵花,便是停下了,双翼也还在不息不住的扇动。一群儿童嬉笑着追逐在他们之后,见他们停下了,便悄悄的蹑足走近,等到他们走近时,蝴蝶却又态度闲暇的舒翼飞开了。
“呵,蝴蝶! 即便被追,也并不现出匆急的神气。”
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感到全宇宙都耀着微笑,都泛滥着快乐,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
△文中作者着力描写了哪些景物?(至少写出10种)
△作者用哪些画面为我们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例如“草木泛绿”等)
△作者借助于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方法提炼:
第1题,在文中作者着力描写了田野、树木、花园、墙隅、屋角、庭前阶下、湖水、溪流、花儿、蝴蝶等10种景物。第2题的解答可从题干中的提示入手。“草木泛绿”的提示是对第一段第一句话的概括,为我们指明了答题方向,即后面的内容也要进行概括归类。文段接下来描写了湖水溪流,百花开放,彩蝶飞舞及群童扑蝶等几个画面,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第3题的解答首先要明确本文段属于哪一类型记叙文。从文段的选材不难看出本文段属于写景抒情的记叙文,而写景抒情的记叙文主要表现的是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由此抒发由观赏景物而触生的情怀。读这类记叙文要抓住有关描写、抒情、议论的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发掘作品的思想内容。本文段通过对草木泛绿、
湖水溪流、彩蝶恋花、群童扑蝶等画面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每个生命都在生长,在向前或向上发展”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6.如何分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会其作用?
描写手法从对象上可分为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 描写、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描写、细节描写;从风格上可分为白描、细描等;从方式上又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正面描写也就是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环境、气氛作直接的描绘,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的规模、事件的气氛等。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描写手法,即对某一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或者通过描写它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以从侧面间接地表现它的情态和特征。这种描写,含蓄蕴藉,可激起读者的联想,使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补充、丰富作品所描写的事物。
示例
停了数分钟时,帘子里出来一个姑娘,约有十六七岁,长长鸭蛋脸儿,梳了一个抓髻,戴了一幅银耳环,穿了一件蓝布外褂儿,一条蓝布裤子,都是黑布镶滚的。虽是粗布衣裳,倒十分洁净。来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从从弹起。这姑娘便立起身来左手取了梨花简,夹在指头缝里,便丁丁当当的敲,与那弦子声音相应;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听那弦子的节奏。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每句七字,每段数十句,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觉一切歌曲腔调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
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
还不晓得差多远呢! 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她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她们的调儿呢? 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的!”
△人物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分,上面两段文字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 属 描写;一个是 ,属 描写。
△第一段文字从、来写黑妞。
△第二段文字中写观众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方法提炼:
第1题是考查对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判别。材料中涉及的人物有四个:黑妞、两个观众,还有一个人物未出场,就是黑妞的姐姐白妞。在黑妞和观众间,我们不难看出黑妞是作者所要着力刻画的人物,应是正面描写的主人公,而刻画黑妞为了衬托白妞的演技的绝妙,所以白妞是侧面描写的主人公。
第2题考查对刻画人物方法把握。不难看出,第一段文字主要从外貌和演唱两个方面来表现黑妞的。第3题,黑妞的演唱,巳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步,这时观众的评论说明“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使文章绝处逢生,从而从侧面烘托出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为下文白妞的出场作铺垫。
7.如何整体感知(感悟) 记叙文?
整体阅读强调的是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了解和分析,反对断章取义的理解、牵强附会的做答。它是全方位的整体的观照,包括文化背景、写作
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结构线索、感情基调等。整体感知文章,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和感悟。这些都是现代文整体阅读要考查的内容。
记叙文整体阅读可采取以下步骤:一、首先要分析文题,揣摩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仔细推敲文题所蕴涵的信息,可以推知文章的中心。二、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文章的意味、作者的意图,往往是含而不露的,要仔细辨别含蓄的意味,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三、理清结构,归纳中心。按照记叙文结构特点,分析文章各部分间的联
系与关系,概括文章大意,进行主旨总结。四、拓展延伸,感悟评价。在理解、领会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内容读出个人的心得,如文章触发的联想、评价文中的某一亮点等。
示例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人小朋友回家过夜。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这下真把我问住了。思索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你感受过?火?吗??火?是红的。”那?红?一定很烫呀!”他说。我又讲:“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 太阳是?红?的。”“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那?红?一定是流动的。”我发现自
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我愕然了,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我茫然地沉默不语。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是有猫叫!”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 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我们常常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比我们多一份细腻的感情,比我们更加珍惜生活的美丽。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熄的生命之灯。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够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本文写了有关“盲童”的两件事: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 △“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这句话是针对文中什么现象而发表的议论?
△面对这位“盲童”,每个人都会怦然心动,文中的“我”受到震撼,情绪发生急剧变化,开始“颓然”,而后“愕然”,最后“黯然”。请分别指出产生情绪变化的原因。 “颓然”的原因:;“愕然”的原因:; “黯然”的原因: 。
△文章结尾时写“瞎婆点灯”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
方法提炼:
本文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记事意在说理抒情,弄清了文中的“理”和“情”,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文意。第1题,考查概括事件内容和把握寓意的能力,两件事的内容较易概括,说明的道理须结合下文的相关议论来理解。第2题,文中的这句议论显然是针对文中盲童对事物的感受与正常人不一样而发的。第3题,三个词语表达“我”不同的情绪,须放到文中,从上下文语境中找原因。第4题,文末“瞎婆点灯”的故事,是盲童故事的进一步延伸,自然与深化主题有关。
参考答案:1.①“盲童”向“我”询问“红”是什么样子的问题。②“盲童”听到小猫的叫声;道理:只有用心去领悟世界,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2.在正常人眼里,
第15/17页
红色仅仅是一种抽象的颜色,而“盲童”却感受到它是有生命的,美好的;正常人常常听到的是嘈杂之音,而“盲童”能从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3.“颓然”的原因:同情盲童的不幸。“愕然”的原因:对盲童细腻的心灵世界,的惊讶。“黯然”的原因:对自己感触不到生活美好的自责。4.点明“盲童”的心灵里有着一盏生命之灯(或“点题”);
赞美身体残障、心灵光明的人生风范(或“深化主题”);反衬正常人缺乏生活激情的不良心态(或“引出?我?的反思”)。
【实战训练】
(一) 最感人的理想
难得回一趟老家,我到曾经读过4年书的金盆小学看望年迈的启蒙老师。 晚上与老师东拉西扯的闲聊。聊着聊着,就随手翻看起桌上的一沓作文本来。老师说,孩子不多,整个二年级才一个班,共24个学生。
在乡下的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刚学写作文。本上的作文都很短,大多干巴巴的一页就完事。乡下孩子终究不比城市孩子,想象力极其匮乏,那些苍白的文字实在无味。但我翻着翻着,不经意间就停下来开始仔细读一篇《我的理想》。
粗糙的格子本上写道:“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死为走) 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作文短,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画了一个大的红叉,没有打分,估计是严重的不及格了。是呀,普天之下有谁的理想是成为一只狗呢? 做老师的一定会斥责这孩子……
远离贫困的家乡,我已经在城里生活了好多年了。经历过各种世象人情,自觉已是刀枪不入,很难再有什么事能轻易让我感动。然而那一天,我
被这个二年级学生的“理想”震撼了、觉得鼻子酸酸的。我敢说,这是世界上最感人的理想。
1.加点的“刀枪不入”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用简短的话概括。
3.假设你是文中的“我”,请就那个大大的红叉和那位老师说一段话。(50字左右)
4.除了这个孩子以及他的“理想”,从这一段文字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信息? 只需谈某
一点,并从文中找出依据。
作文十:《初中记叙文》3100字
1.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 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 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 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 父亲不但不 以此得意, 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 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
我们走了半天, 到了山的深处。 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 老远就听到了轰 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 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 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 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 父亲会培育这仙 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 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呀。 ”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 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 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 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所以它才长 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 也是这样啊, 孩子, 人活在世上, 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 献媚处事, 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 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 用一 个 词概 括“ 空谷 幽 兰” 的特 征 “盆 景家兰 ” 的特 征 。
答案:1.纯朴。 (清妙、清纯、淳朴、高雅等) 媚俗(俗气、低俗、庸俗等)
2. 对文章中 “一样的兰草, 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中的 “味” , 你是如何理解的?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格,变得低俗。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描写兰草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
A .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 .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 思。
C .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 惋惜。
D .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 “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C 。 “我”惋惜是因为野兰生长在幽谷而不被众人所知,并不是因为认识到了它的 特性。
6.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 ,为 什么?
答:“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的高雅、纯朴 品格的敬仰,同时用一“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形象地表现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
7.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一个人只有像野兰一样保持纯真质朴的品格,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才 能有益于社会。
. 秃的梧桐
①——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②人们走过秃秃的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③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 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④屋前的石阶, 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 ——一家走一条,梧桐生 在两路的中间, 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 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 诗意也两 家分享。
⑤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 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⑥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⑦谁说这株梧桐, 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 或者更会长出新枝, 不久定可以恢复 从前的美荫了。
⑧一阵风过, 叶儿又被劈下来, 拾起一看, 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 事。哦,可恶!
⑨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⑩蚂蚁又来了, 风又起了, 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 但它不管, 仍然萌新的芽, 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⑾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 qi áo cuì()了。年近古稀的 老榆, 护定它青青的叶, 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 日夕 在耳畔絮聒 ?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 c ōng 1óng ()的绿意,却 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 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⑿大理菊东倒西倾, 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 早枯萎了, 但还开花 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 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 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⒀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 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⒁——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⒂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⒃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⒄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⒅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6.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入的词语。 (2分)
qi áo cuì() c ōng 1óng ()答:憔悴 葱茏
7.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分析其 作用。 (3分)
答: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 ,结尾说“不得活” ,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 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 (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
8.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3分)
答: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答“以时间为线索来组 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 1分)
9.文中第⑾⑿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4分)
答:和秃梧桐一样, 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 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梧桐
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答“写其它的树 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给 4分;只答“衬托”或 “深化中心” ,缺乏分析,给 1分)
10.文章结尾写道:“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
答: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 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生不 息的。
11.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答: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初中记叙文小议如何提高初中学生记叙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