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青少年吸毒》1000字
青少年吸毒
摘要:经青少年吸毒犯罪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吸毒的人数普遍呈增加趋势,吸毒者的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吸毒者一般都是结伙吸毒,以贩养吸者较多,且复吸率居高不下。
关键词:吸毒 健康 好奇心理 抵制毒品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泛滥的影响,我国毒品问题形势越来越严峻,短期内吸毒者快速增长,吸毒者朝低龄化、低文化群体发展,而且戒毒后的复吸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治安。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青少年已经成为毒品的主要受害者,同时,毒品问题也已经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
吸毒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各类毒品对人体都有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均未发育成熟,受到极其严重过的摧残。毒品会使吸毒者对毒品产生强烈的渴求,并逐渐摧残其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道德沦丧。吸毒也会严重影响家庭生活,还极易因发刑事犯罪,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为了支付巨额的毒资,吸毒者往往铤而走险,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众所周知,吸毒有害健康,也会危害社会,但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会选择吸毒呢?究其根源,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强烈的好奇心理。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的时期,对任何事情都会存在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多数青少年最初接触毒品往往是受到好奇心的驱动,而且对其危害并不了解,在一试无妨的侥幸心理下误入歧途。
2.家庭原因。有些父母有毒瘾,所以子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也会走上堕落的道路。
3.交友不慎,被人拐骗。青少年缺少分辨力,交际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
4.教育管理的弱化。社会对青少年的禁毒宣传相对落后,对吸毒青少年的帮教、管理、控制工作相对薄弱,相当一部分戒毒后的青少年受到歧视,缺少关爱和帮助。
为预防吸毒的日益严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个人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容的面对现实,提高自我控制力,克制盲目的好奇心理和侥幸心理,发展广泛兴趣,慎重交友。
2.家庭方面:家长应以身作则,抵制毒品,多与子女沟通,管教有方,不溺爱,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3.社会方面:多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对于吸毒者,戒毒工作着应根据其吸毒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总之,珍爱生命,请远离毒品,做一个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朱宇?青少年毒品犯罪原因及对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倪娜.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戒毒研究.南昌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作文二:《青少年吸毒》2200字
案例:青少年吸毒
青少年涉毒是当今社会一个“顽疾”。能不能说青少年是吸毒人员的主体?我没有全面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但据实际经验,可以这样说:青少年群体将成为吸毒的主力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吸毒奠基于青少年期。就是说:不管现在吸毒者的年龄多大,其一般在青少年期既已触碰过吸毒,有的长期继续。
如果概而论之,当然也能讲出一篇大道理,但是,它显得空洞、虚浮,缺乏有力支撑。
下面以实际案例来谈一谈对青少年吸毒现状的认识以及防毒、禁毒之困。
一、一个具综合考察意义的案例
2014年2月11日晨6时许,吉州公安分局禾埠派出所突击检查了吉州中心城区某宾馆8617房:房内共4女2男,床头桌上放有少量冰毒、吸食用“壶子”等物。
尿检结果:6人都呈阳性。
经查:2月10日晚8时许,身上没钱的犯罪嫌疑人邓某约见朋友晏某,并对晏某说:我们到宾馆开个房间,钱你出,另外,你再给我200元买冰,我叫几个女的,大家一起玩玩。晏某表示同意。
在宾馆开好房后,邓某打电话约他的女性朋友曾某、桂某等4人到场。
打完电话,邓某拿着晏某给的100元(晏某并不愿意给200元)外出搞毒品。后来,邓某实际把这100元 买了香烟及用来招待即将到房间的女性朋友一些零食之类。
100元花掉了,怎么买毒品呢?邓某想到了毒友“神头”,电话一打,“神头”叫其到网吧并给了他1克冰毒。 事情办完,邓某高兴地携毒回到房间。
到被查获之前,6人都“溜了冰”。
犯罪嫌疑人邓某、晏某:以涉嫌容留吸毒罪被吉州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违法人:曾某、桂某以吸毒被行政拘留十二天;肖某、肖某某因不到法定年龄,作行政拘留但不执行处理。 其中,曾某去年1月因吸毒被禾埠所行政拘留;桂某也曾因吸毒被吉州公安分局处理过;肖某某亦因吸毒被青原公安分局处理过。
二、聚众吸毒的形成及人员成分分析
案例中,6人都有吸食前科。邓某曾因犯罪被两次判刑。
我们来看一下,这次聚众吸毒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组织过程依靠了哪些必须的基础。
先是邓某因为没钱,想到了邀好友晏某来“买单”。再是邓某电话招呼曾某、桂某等到宾馆。曾某、桂某等一定会到房间来吗?会的,因为曾某、桂某等不仅有吸食毒品前科且都有娱乐场所从业经历。她们心里也知道:这次去房间有好事。
1、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6人中,除晏某外,其他人都有前科劣迹。调查得知:他们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不是“正常”交际,大抵是通过一些不好的方式、活动而结识。
2、4名女性如何实现人生的第一次涉毒?询问得知:她们是在朋友聚会时,受到朋友诱使或出于一时好奇而第一次吸食。有的觉得:大家都吸,自己不吸很失面子。目前,4人都已有一次以上涉毒。
3、从审问情形来看6人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及心理态势。整个审问过程,除6人中未到法定惩处年龄的肖某某有过流泪,表示后悔(这种后悔还是在得知可能被拘留时才表现)外,其他人未有悔悟表现,邓某只感叹自己“三进宫”。另一未成年的女性肖某对民警的审问不屑一顾,只叹运气不好,其更表现出对生活,社会运行规程、融入社会道德准则的无视。
4名女性因为各自经历都表现出一定的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一切无所谓心理。
4名女性都表达了接受罚款(家人或朋友拿钱来保出)避免行政拘留的渴望同时又希望公安机关不通知家属。这就是说:她们对法律是一窍不通、两目无视,同时已愿意与家庭保持一种难言的界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名未成年女性得以释放时的欢天喜地、额手相庆。但是,这种庆幸没有给予她们从反面的启发。
4、人员构成上,6人都是90后,最高为初中文化,除1人外都是乡村人,家境都不好。晏某在上海贩菜、回家过年,另5人全部无业,4名女性:曾某为遂川县人,长期活动于吉州区并居无定所,一般住宾馆或借宿朋友家; 2名吉州区的长期不回家,与家庭关系不谐,其中肖某多次从家中逃出,肖某某的父亲年前去世——公安机关通知家属,多名家属表示不到场。 4人分两组相识而不全部认识,但都是邓某朋友。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这次打击,4名女性将进一步相识,并要靠得更紧,最后形成巩固的毒友群,并可能通过她们发展更多的人(尤其曾经的同事)加入。理由为:每一个走上吸毒道路的人前面总有一名领路人带领。
三、带来的启示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有杞人忧天之疑,但有时不得不为此。
1、很明显,青少年是最易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潜在人群。事实上,他们也已跨入了这个活动范围。这根据于他们特有的心理发育特点;根据于他们的生活现状:不愿就业,乐于吃喝玩乐且交友不慎重(曾子曰:与朋友谋而不忠乎?——他们在实践中往往是曾子的信徒,但漠视了曾子语录的必要前提和相关语境);根据于他们对我们这个社会、时代生活的不正确认知和对法律的无知;根据于:一步错,步步错——社会、学校、家
庭等已经很难有纠正他们的力量……
2、涉毒青少年并易由此滑入违法犯罪深渊。6人对毒品的依赖都不算深,有的还可说“浅尝辄止”,问题是:谁能告诉我,他将“适可而止”、“到此为止”,不再继续?至少,笔者看不到这方面的积极力量存在。发展下去,随着吸毒成瘾,他们又无正当持续经济收入,走上以非法手段获取毒资之路,几可指日而待。何况,他们中已有刑满释放人员在。
3、问题还在于:公安机关长期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涉毒活动,另一方面,不断有走上吸毒道路的人员,加上有的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就形成“防不胜防”、“打而难禁”持久战局面。
禁毒是一场持久战,但是,如何更好地“堵源节流”式防范青少年接触毒品、更快消灭毒瘤,不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并付诸行动吗?
作文三:《案例:青少年吸毒》2300字
案例:青少年吸毒
青少年涉毒是当今社会一个“顽疾”。能不能说青少年是吸毒人员的主体,我没有全面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但据实际经验,可以这样说:青少年群体将成为吸毒的主力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吸毒奠基于青少年期。就是说:不管现在吸毒者的年龄多大,其一般在青少年期既已触碰过吸毒,有的长期继续。
如果概而论之,当然也能讲出一篇大道理,但是,它显得空洞、虚浮,缺乏有力支撑。
下面以实际案例来谈一谈对青少年吸毒现状的认识以及防毒、禁毒之困。
一、一个具综合考察意义的案例
2014年2月11日晨6时许,吉州公安分局禾埠派出所突击检查了吉州中心城区某宾馆8617房:房内共4女2男,床头桌上放有少量冰毒、吸食用“壶子”等物。
尿检结果:6人都呈阳性。
经查:2月10日晚8时许,身上没钱的犯罪嫌疑人邓某约见朋友晏某,并对晏某说:我们到宾馆开个房间,钱你出,另外,你再给我200元买冰,我叫几个女的,大家一起玩玩。晏某表示同意。
在宾馆开好房后,邓某打电话约他的女性朋友曾某、桂某等4人到场。
打完电话,邓某拿着晏某给的100元(晏某并不愿意给200元)外出搞毒品。后来,邓某实际把这100元买了香烟及用来招待即将到房间的女性朋友一些零食之类。
100元花掉了,怎么买毒品呢,邓某想到了毒友“神头”,电话一打,“神头”叫其到网吧并给了他1克冰毒。
事情办完,邓某高兴地携毒回到房间。
到被查获之前,6人都“溜了冰”。
犯罪嫌疑人邓某、晏某:以涉嫌容留吸毒罪被吉州公安分局刑事拘留。
违法人:曾某、桂某以吸毒被行政拘留十二天;肖某、肖某某因不到法定年龄,作行政拘留但不执行处理。
其中,曾某去年1月因吸毒被禾埠所行政拘留;桂某也曾因吸毒被吉州公安分局处理过;肖某某亦因吸毒被青原公安分局处理过。
二、聚众吸毒的形成及人员成分分析
案例中,6人都有吸食前科。邓某曾因犯罪被两次判刑。
我们来看一下,这次聚众吸毒是如何组织起来的,组织过程依靠了哪些必须的基础。
先是邓某因为没钱,想到了邀好友晏某来“买单”。再是邓某电话招呼曾某、桂某等到宾馆。曾某、桂某等一定会到房间来吗,会的,因为曾某、桂某等不仅有吸食毒品前科且都有娱乐场所从业经历。她们心里也知道:这次去房间有好事。
1、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6人中,除晏某外,其他人都有前科劣迹。调查得知:他们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不是“正常”交际,大抵是通过一些不好的方式、活动而结识。
2、4名女性如何实现人生的第一次涉毒,询问得知:她们是在朋友聚会时,受到朋友诱使或出于一时好奇而第一次吸食。有的觉得:大家都吸,自己不吸很失面子。目前,4人都已有一次以上涉毒。
3、从审问情形来看6人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及心理态势。整个审问过程,除6人中未到法定惩处年龄的肖某某有过流泪,表示后悔(这种后悔还是在得知可能被拘留时才表现)外,其他人未有悔悟表现,邓某只感叹自己“三进宫”。另一未成年的女性肖某对民警的审问不屑一顾,只叹运气不好,其更表现出对生活,社会运行规程、融入社会道德准则的无视。
4名女性因为各自经历都表现出一定的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一切无所谓心理。
4名女性都表达了接受罚款(家人或朋友拿钱来保出)避免行政拘留的渴望同时又希望公安机关不通知家属。这就是说:她们对法律是一窍不通、两目无视,同时已愿意与家庭保持一种难言的界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名未成年女性得以释放时的欢天喜地、额手相庆。但是,这种庆幸没有给予她们从反面的启发。
4、人员构成上,6人都是90后,最高为初中文化,除1人外都是乡村人,家境都不好。晏某在上海贩菜、回家过年,另5人全部无业,4名女性:曾某为遂川县人,长期活动于吉州区并居无定所,一般住宾馆或借宿朋友家; 2名吉州区的长期不回家,与家庭关系不谐,其中肖某多次从家中逃出,肖某某的父亲年前去世——公安机关通知家属,多名家属表示不到场。 4人分两组相识而不全部认识,但都是邓某朋友。
我们认为:如果没有这次打击,4名女性将进一步相识,并要靠得更紧,最后形成巩固的毒友群,并可能通过她们发展更多的人(尤其曾经的同事)加入。理由为:每一个走上吸毒道路的人前面总有一名领路人带领。
三、带来的启示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虽有杞人忧天之疑,但有时不得不为此。
1、很明显,青少年是最易走上吸毒之路的主要潜在人群。事实上,他们也已跨入了这个活动范围。这根据于他们特有的心理发育特点;根据于他们的生活现状:不愿就业,乐于吃喝玩乐且交友不慎重(曾子曰:与朋友谋而不忠乎,——他们在实践中往往是曾子的信徒,但漠视了曾子语录的必要前提和相关语境);根据于他们对我们这个社会、时代生活的不正确认知和对法律的无知;根据于:一步错,步步错——社会、学校、家庭等已经很难有纠正他们的力量??
2、涉毒青少年并易由此滑入违法犯罪深渊。6人对毒品的依赖都不算深,有的还可说“浅尝辄止”,问题是:谁能告诉我,他将“适可而止”、“到此为止”,不再继续,至少,笔者看不到这方面的积极力量存在。发展下去,随着吸毒成瘾,他们又无正当持续经济收入,走上以非法手段获取毒资之路,几可指日而待。何况,他们中已有刑满释放人员在。
3、问题还在于:公安机关长期严厉打击吸毒、贩毒等涉毒活动,另一方面,不断有走上吸毒道路的人员,加上有的属“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就形成“防不胜防”、“打而难禁”持久战局面。
禁毒是一场持久战,但是,如何更好地“堵源节流”式防范青少年接触毒品、更快消灭毒瘤,不
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并付诸行动吗,
作文四:《青少年吸毒诱因》600字
青少年吸毒诱因
诱因一、无知好奇
好奇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对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防范及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差。一项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80%以上是在不知道毒品危害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抱着“找一下吸毒的感觉”、“抽着玩玩”、“尝尝新鲜”、“我只是想知道吸毒是怎么回事”、“吸一口不要紧”等心态,在毒品面前放任自己的好奇心,就好比悬崖边抬脚试试崖底有多深一样危险。
诱因二、上当受骗
有不少青少年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毒贩诱骗而吸毒的。毒品贩子为了掩人耳目,同时为了“以贩养吸”,往往设下一些陷阱拉人下水。这些陷阱有花言巧语、请客吃饭、诱骗服用掺有毒品的食物、饮料等。
诱因三、追求享乐
有些青少年认为吸毒时髦、气派,是高档消费和富有的象征。他们不知道再有什么能满足个人享受了,带着“好吃的也吃过了,好玩的也玩过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有卖的,只要能吃的,差不多都见识了,得,抽就抽点儿吧,也不枉来世上一遭”的念头尝试毒品。可这一抽上,就把父母辛苦积攒的家业很快抽光,并搭上了自己健康和生命。
诱因四、逃避现实
一些青少年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学习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高考受挫以及待业等不顺心的事引起精神苦闷、情绪低落,想以吸毒麻醉自己。这种混沌的心态,只能使自己搭上死亡的快车。
诱因五、逆反心理
有些青少年在受到家长忽视、冷落之时,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以企盼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让他与那些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玩,他偏要赌气与那些素有劣迹的青少年厮混在一起,一块儿抽烟、喝酒乃至吸毒。
作文五:《青少年吸毒案例》6600字
一、好奇心理——毒品作为政府、社区、家长明令禁止青少年接触的物质这一特性本身即决定了它能引起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因为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没有亲眼见过吸毒的真实情景,即使知道一点也是通过别人传言获得的,青少年对毒品的疑问和想象持续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使之产生一种不亲身体会就不快的强烈欲望。因而他们总是想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千方百计地靠近毒品,观察毒品,甚至目睹吸毒者的现实行为。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些青少年抱着体会体会吸毒是什么感觉,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和毒品发生了实质性的接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被毒品死死缠住不能自拔。因好奇心而染上毒瘾的青少年占青少年吸毒总数的70,以上。
案例:1、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骗起低年级同学的钱。这个小小年纪的“瘾君子”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更为他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
2、胡一海,男,27岁,吸毒史:9年,其间戒毒两次。
自述:我在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到社会上去混,打架啊干坏事啊,挺乱的。这跟我家有点关系,我的父母在我很小时就离婚了,我一直跟外婆住。
1996年的时候,我跟一个恋爱4年的女朋友分手了,当时心情很不好,每天泡吧,跳舞,混日子。
那个时候我也听说过毒品,身边也有不熟悉的人在吸。不过还觉得这事跟我没什么关系。就在那段时间,在一个兄弟家里,看见很多人围着吸毒,一个兄弟就对我说,心情不好来口这个包你舒服。怎么说呢,当时我就是好奇心,还有我从来没有“不敢”的时候,他们叫我吸,我要是不吸,面子都没有了。
老实讲,第一口我被呛住了,根本没有吸下去,兄弟说,我给你敲小一点,你慢慢吸。我吸完之后就昏昏沉沉睡过去了,也没觉得有什么舒服的感觉。之后他们吸的时候我就主动要求吸,想看看到底能有多舒服,这种心态就好像小时候学抽香烟一样,明明是呛的,就越要抽。
两次过后我就上瘾了,兄弟免费提供了一段时间后,我就要开始买毒品了。
2002年,我去买毒品的时候被抓了,送进了强制戒毒所。出来之后,想想总还是要做人的,家里给钱让我开了一个水果店,又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生活就正常起来。
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有时我妈妈看我精神不好,就会问我:是不是又去碰那东西了,我就要顶撞:你那么要我去碰,我就去碰给你看看好了。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
开了水果店之后呢,就有一些问题,原来那帮朋友会过来玩一下。那我做生意总不好说你们不要来之类的话,再说我挺要面子的。后来就发展到我在前面看店,他们在后面吸毒了。
不过那个时候我还算能把持住的,没有吸。可是越到后来,他们来的次数越多,我看着他们吸毒真难受啊,总有实在忍不住的一天。
接下来的日子就这样了,店也不开了,我每天中午睡醒,就想着去哪里搞点毒品过来,如果晚上吸不到的话,那就……有一次,我妈妈看我这个样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就打电话给我的朋友,叫他们带点东西过来,我听到她打电话,自己的眼泪流下来,不是因为瘾上来难受,而是心痛,我知道我让妈妈干了一件她十分不想干的事情。我当时就觉得自己不是人,干脆死掉算了。
这一次进来,我想了很多事情。和我感情最好的外婆说:你不要再吸毒了,不然我死了就没人来送终了。我听到这话是很难受的,因为我从小是外婆带大的……
戒毒就是一秒一秒地戒的,这一秒钟你忍住了,下一秒就不一定了。所以我觉得我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难。我想能不能去南门街道,那里有个帮教小组,每个星期都来给你做一次尿检,如果你有什么心事的话,可以给他们打打电话,有人监督的话,我觉得会好一点。
如果没人逼着我戒,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信心能维持多久。
二、炫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对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他们会认为吸毒是一种高级的享受,吸得起毒代表自己有身份、有钱。吸毒者中甚至流行这样一句话:“看一个人是否有钱,不能看他开多好的车、住多好的房子,而要看他是否吸得起毒。”在这种错误认识的影响下,不少通过自己努力致富的年轻人开始吸毒,以吸毒来满足自我炫耀心理,最终倾家荡产。
案例:1、庆生,17名青少年聚在一起吸毒
1月5日22时许,天元区栗雨派出所接群众举报,在天元区一农家乐别墅内,17名青少年聚众吸食毒品,有的还是在校学生。
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只见餐桌上摆着自制的吸食麻古的工具和包装毒品的塑料袋。这些人精神亢奋,笑声不断。
经调查得知,当天是胡某20岁生日,他包下了这座农家乐别墅,请“兄弟们”吸食麻古。
经审查,17名男子最小的才16岁,就读于市某职业学校,在学校是班长,家境不错。他表示,没接触过麻古,是第一次尝试。
2、90后女孩邀人吸毒庆生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个90后女孩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还邀请了3个男孩一起到宾馆来“分享”毒品。长寿区检察院近日透露,经该院提起公诉,这3个女孩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已于1月7日被法院分别判处拘役5个月。
今年20岁的小丽,和同龄的小馨,以及21岁的小红,是很要好的朋友,3人都没有正式职业。去年10月24日是小丽的生日。为了能让这个生日过得刺激、够酷,小丽和姐妹们竟有了一起吸毒庆祝的想法。于是,小丽将自己的身份证和100元钱交给小馨和小红,拜托两人帮自己到长寿区某宾馆开一间房。她还神秘地暗示姐妹们“晚上有好节目”。
小馨和小红来到宾馆后,用小丽的身份证和两人各自的身份证一起开了一间房,并交了100元房费,
小红还帮忙垫付了100元押金。当天下午,小丽和两个姐妹邀约另外3个90后男孩,一起来到宾馆房间为小丽庆贺生日。期间,6个人一起吸食了冰毒。第二天凌晨,小丽被公安机关捉获,小馨和小红也很快落网。
据小丽交代,吸食冰毒是她们早就计划好的庆贺生日的方式。几人以前也偶尔吸食毒品,这次过生日,“分享”毒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酷”的表现。
小红表示,在90后的朋友圈里,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忙于工作,甚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管她们。平时她们在家无所事事,感觉特别无聊。大家混在一起,经常想些新奇的办法,追求新潮和“酷”感,寻求“给力”的生活方式。吸毒是她们这类年轻人认为很“拽”的一种行为,感觉和吸烟区别不大。“那么多人吸烟也没有啥啊,吸毒更有?个性?。”小红语出惊人。
去年11月4日,小丽、小馨、小红被长寿区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年12月17日, 因吸食毒品,
长寿区检察院以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对3人提起公诉。
该案承办检察官呼吁,现在的孩子需要社会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有害的。特别是吸毒,对人体危害巨大,是不能和“酷”和“拽”相联系的。
三、交友不慎——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和周围的同类发生关系,进行交往,并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朋友等关系。交友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交友应当非常慎重,以免因交友失误悔恨终生。从吸毒青少年的情况来看,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即是因为交友不慎走上吸毒歧途的。
案例:1、江苏仪征破获一起青少年涉毒案 90后占五成
日前该市警方仪征破获一起青少年涉毒案,在被抓获归案的15名嫌疑人中,90后占五成,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6岁高一女生。
据警方介绍,本月初,民警到社区走访了解到,一名男23岁曾经受过处理的涉毒问题青少年经常不在家,也没有工作,极有可能再次染毒。随即警方在网吧、宾馆等场所布控,15日在本地一家网吧里找到该青年。
经过相关检验证实,该青年再次染毒。同时,该青年交代了他与多人一起吸食的实情,而且他们之间,多人相互容留吸毒。
根据线索,警方相继抓获15名涉毒人员。其中,8名男子、7名女子,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有3名未成年人,最小的是一名16岁高一女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曾经因涉毒、盗窃、聚众斗殴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甚至被法院判过刑。
警方在审查16岁高一女生的笔录中显示,交友不慎,“看到别人在"吃",我也就尝试了一回。”首次吸食不知是毒品,同时也不知道容留他人吸毒是犯罪。
2、12人吸毒 9个是在校高中生
据涪陵区公安局崇义派出所副所长冉庆介绍,1月23日晚上,18岁的男子吴某和12名未成年男女一起,在涪陵区人民西路61号2单元2楼的一间租赁屋中通宵玩耍。期间,除高中女生涓涓(化名)外,其余12人均不同程度吸食了冰毒和麻古。次日早上,15岁的男生苟某留下打扫房间,其余人转移至吸毒人员李静(化名)位于涪陵城区黎明北路的家中,继续玩耍。
1月24日10点左右,吴某和一男一女两名未成年人从李静家中离开后各自回家。面色蜡黄的3人,走起路来晃晃悠悠。这一幕正好被巡逻的崇义派出所民警王锋看到了。见情况有些可疑,王锋立即上前将3人拦下。经过盘查,吴某等3人承认,在几个小时前,他们曾和另外9名未成年人一起,在苟某家中吸食了一些冰毒和麻古,“其他人现在还在李静家玩耍”。
随后,拿不出身份证的吴某等3人被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与此同时,副所长冉庆也率队赶往李静家搜查。
当民警敲开李静家的大门后发现,3名涉嫌吸毒的未成年男子已经从李静家离开。在这间狭窄的屋子中,涓涓正和6名高中生模样的小男孩呆在一起,他们有的在打牌,有的蜷缩在沙发上休息。很快,先前离开的3名男生中有2名被警方控制,另一名逃脱。面对民警的询问,8名未成年男生均对吸毒的事实供认不讳。
当天上午11时,民警来到孩子们吸毒的现场苟某家中。在苟家楼下的垃圾堆中,警方找到一个塑料袋,袋里装有吴某等12人吸毒时使用过的冰壶等器具。
经过尿检,18岁的男子吴某、1名高中女生和9名未成年男子,尿样均呈阳性。这群孩子几乎都是校友,他们曾在一个学校念过初中。让民警震惊的是,被控制的11人中,除了吴某和一名男生外,其余9人都是15~17岁的在校高中生。
冉庆透露,除警方已控制的11名吸毒人员外,还有一名陈姓的16岁男孩在逃。“这群孩子们都说,冰毒和麻古是陈某买来的,价值约四五百元。”
目前,警方已对吸毒人员实施治安拘留,且正在追查陈某的下落和毒品来源。
四、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据调查分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上瘾快、戒毒难的特点,误入吸毒泥潭,痛悔莫及。
案例:1、14岁吸毒女孩
南京警方抓获了一名年仅14岁的吸毒女孩,这个女孩由于多次吸食摇头丸,被警方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在戒毒所里,我们问她为什么吸毒,这个女孩好像根本不知道毒品危害。说因为她比较胖,后来一个朋友说吸毒可以减肥,她就吸上了。”这位负责人说,对于被抓进戒毒所,这个女孩还和民警辩解,说摇头丸没有危害,并说只要自己出去,照样吃摇头丸。
“这些新型毒品,不像普通毒品海洛因那样,一天不吸就很难受。这就给这些吸食新型毒品的人一个错觉,觉得新型毒品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其实,一旦新型毒品成瘾,那它对人体的损害比普通毒品还大,现在有不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都出现了神经问题。”该负责人说。
2、女孩为减肥而“溜冰”
4月1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小美(化名)。今年才满18周岁的小美,头发金黄色,穿着时髦,左手腕部有纹身。她来自青墩农村,是家中独生女。因容留他人吸毒,小美被盐都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
“听人说这个没有瘾,还能减肥。我就?溜?了几次。”“溜冰”是许多年轻人对吸食冰毒的通俗叫法。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小美先后三次购买冰毒吸食。第一次吸食时,小美忐忑不安。那次吸过,她两天没吃饭,“感觉到饿,就是没有食欲。口干,不想睡觉,就通宵上网。第二天上班时没精神。”
初中毕业后,小美帮人家卖过餐具、鞋子、化妆品等,做过咖啡店营业员,都因工资低,频频换工作。后来,她在市区一家KTV做服务员,在那里她认识了提供冰毒的阿娟(另案处理)。在小美的租住处,小美和阿娟先后三次吸食,每次花费在300元左右。
直到被民警抓获,小美才感到害怕。在法院审理阶段,小美从法官那里了解到了冰毒的危害,“听得我冷汗直冒。早知道这些,打死我都不会碰的。”
从小受父母娇惯的小美,事发后一直是母亲帮她处理有关事情。“至今没敢告诉爸爸,怕他受不了。”现在,小美在学习化妆,她想自己开一个小店,“这辈子都不会再碰那东西了。”
五、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尤其作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言行,更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育成长。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其子女的恶的榜样,成为子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的引路人。
案例:1、广州市1990年破获了两个家庭共12个成员全部参与吸贩毒的案件。就吸毒而言,两个家庭都是由1人吸毒后引发全家吸毒的。如某少女12岁时即跟着母亲学会了吸毒并成瘾,14岁就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赚取母女二人吸毒所需的费用。在戒毒所里,该少女开始醒悟,与母亲互不相认。母亲却利用强制戒毒期满的机会,骗取了女儿仅有的1000元戒毒费,三年不知下落。1997年4月12日,毒瘾缠身的该少女冲向一辆行驶中的出租车自杀。
2、父母离婚导致亲情缺失 16岁花季少年走上吸、贩毒之路
少年和毒品,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多么让人揪心。今年16岁的少年小伟,花一样年纪的他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生活,在社会、学校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然而,染上毒瘾并贩毒的小伟却只能在看守所内,透过铁窗看看头顶的那一小块蓝天。11日,平潭县检察院以贩毒罪对小伟提起公诉。
“小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了家,真是可惜。”一提起小伟,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边摇头,边替小伟感到惋惜。小伟6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离婚后没多久,小伟的父亲离开平潭去广东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小伟的母亲则在他人介绍下远嫁台湾,无家可归的小伟只好被寄养在姨妈家。
姨妈家有3个孩子,只能给小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无法在学习方面照顾他,在学校里,小伟因为没有爸妈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自卑的他开始厌倦学习。还没读完初一,小伟就辍学了。因为精神空虚,小伟
渐渐与姨妈家的邻居念某熟悉起来。念某有钱,出手也大方,时不时可以带他出去潇洒,小伟甚至有些崇拜这位“大哥”。去年4月的一天,在念某的引诱下,小伟开始吸食冰毒,并很快染上了毒瘾。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小伟心甘情愿成了念某的“小弟”,多次接受念某的指令,携带“K粉”、摇头丸等毒品送货,赚取一些零花钱。
今年5月5日凌晨,小伟接到念某的电话,让他到平潭县澳前镇一家夜总会“送货”,当场被警方抓获。被抓后,小伟主动交代自己曾帮念某送过4次货。
承办此案的薛华榕检察官告诉记者,少年贩卖毒品,令人扼腕叹息,值得反思。毒品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这只邪恶的魔手正向纯洁的青少年伸去,预防青少年吸毒贩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检察官说,透过小伟吸毒、贩毒的犯罪表象,不难发现,当家庭亲情出现危机时,缺失亲情关怀的未成年人,在自身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希望那些因种种原因婚姻亮红灯的家长,能以此为警示,给缺失爱的孩子,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责任。(2011年3月11日)
作文六:《青少年吸毒之我见》6200字
青少年吸毒之我见
编者按:禁毒的关键在于唤起民众。毒品之害不仅仅是一家、一市、一省、一国之事,而是一种席卷全球的社会流行病。调查表明,吸毒者中,80%是由于对毒祸的危害一无所知,在好奇心和其他不良心理诱导下尝试吸毒,从而坠入深渊难以自拔的。因此,加强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提高全民的抗毒意识,是各项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青少年吸毒的特点
1、毒品种类多样化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及国务院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前世界上这类药品已达200多种。
麻醉药品:阿片类(6种)、吗啡类(3种)、盐酸乙基吗啡类(3种)、可待因类(5种)、福呵定类(2种)、可卡因类(2种)及合成麻醉药类(6种)计7类129种。一般人所认知的毒品是:罂粟、鸦片海洛因(食二号、三号、四号)、大麻、古柯、可卡因、安非他明(又称冰毒)、杜冷丁、美沙酮、芬太尼及盐酸二氢埃托啡等。
精神药物: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如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中枢兴奋剂,如苯丙胺、亚甲二氧甲基丙胺(MDMA)。致幻剂,如麦角酰二乙胺,北美仙人球碱、苯环利啶(PCP)三唑仑。另外还有酒精类。
从目前各地青少年吸食的毒品种类来看可谓多种多样,但又以海洛因为主。据云南省调查,全省吸食海洛因人员中,25岁以下的占60,左右。昆明市强制戒毒所自1990年2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吸毒人员12104人次,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61.43,,年龄最小的才12岁。
2、结伙吸食交叉感染
随着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人数的急剧增加,吸毒人员已由过去单独隐蔽吸毒发展到结伙聚集在一些固定场所、甚至公共场所吸毒。有的青少年还颇具“哥们义气”、“姐妹情深”,吸毒自然也会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个15岁的男孩对医生说:“哥们聚在一起时,你看人家吸,人家也像让烟一样免不了拿给你吸,不吸就是不给‘面子’。吸上瘾后又成团伙去偷、去抢、甚至杀人。”此外,父母吸毒极易殃及孩子,有一位母亲在写给省领导的信中痛心疾首地诉说:“??他爸吸毒也吸引孩子嗜毒成瘾,他们父子俩吸毒戒毒花光了家里的8万元钱,但孩子第二次从戒毒所出来后很快复吸。我问他:妈没钱给你吸毒,你怎么办,他竟说,去抢,去杀,就算死了也不怕”??
3、人数急剧增加(女性比例较高)且文化水平偏低
从8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的人数急剧增加。我国1988年首次公布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5万人,从各地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情况来看,并且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以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为最多,部分为文盲。据云南省调查,吸毒人员中初
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7.7,。
4、吸毒导致贩毒者日增。
各地的情况表明,绝大多数青少年吸毒者最后变为了贩毒者,滑入了毒品犯罪的深渊。广州市公安机关1994年查获的贩毒人员1770名,其中青少年占40(9,,年龄最小的仅12岁。
5、复吸比率极高
吸毒者对毒品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染上毒瘾便难以戒掉。一些吸毒者刚走出戒毒所回到原来的环境,便恢复吸毒,形成吸毒——戒毒(包括强制戒毒和自愿戒毒)——复吸——劳教戒毒的怪圈。正可谓“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据统计,昆明市吸毒人员戒毒后的综合复吸率为75%,个别地方甚至高达90%。
二、青少年吸毒的危害
当今世界毒品泛滥,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安宁,毒品已成为国际性的公害,引起全球的关注。由毒品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活动在不断蔓延,贩毒犯罪、吸毒人员不断增多,给社会治安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1、摧残身心健康
吸毒严重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吸食的毒品绝大多数是海洛因,它使人体神经系统产生高度的毒性和生理破坏。吸毒上瘾后,不仅心理变态,人格解体,不知廉耻,而且传染和导致各种疾病,甚至死亡。据云南省一些毒品重灾区调查,因静脉注射海洛因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率高达68%。32岁的郭某将家中20余万元存款吸光,毒瘾发作,剖腹自杀未成,腹部缝合18针。河南郑州赵某毒瘾发作,用牙刷插进鼻孔自杀。广西一吸毒女青年毒瘾发作时跳楼自杀。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因吸食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因此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每年约1000万人。
2、引发各种违法犯罪
高消费的毒次,从而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云南吸毒人员刘澜斌,原是某银行系统工作人员,因染上毒瘾,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74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1996年5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盗窃案。李雪峰、施军等5名吸毒人员为筹集吸毒所需资金,在西安等地的停车场作案多起,先后盗窃各种机动车8辆,总价值70余万元。1994年11月25日深夜,吸毒人员周西民、白俊杰为弄钱吸毒,闯入秦惠浪(陕西省戏剧研究院著名画家)家中,将其一家四口人全部杀害,抢劫现金6万余元以及其他财物。广州市某区1994年查处的1320例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而诱发和导致违法犯罪的就有1080例,占80,。广西公安机关近几年查获的吸毒青少年中,40,以上有贩毒、赌博、抢劫、盗窃、诈骗、卖淫、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
3、家破人亡
因毒资消耗巨大,一般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即使有些积蓄的家庭,也很快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不和睦,并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反目,甚至道德沦丧,六亲不认,真是“一人吸毒,全家遭难”。重庆市南岸区的一男青年在向自己的母亲索要毒资遭拒绝后,向自己的母亲头部连砍28刀。青海省西宁市吸毒人员马玉兰夫妇,因吸毒先后死亡,家中财产全被吸光,留下两个不满10岁的小孩和年迈的老母,生活苦不堪言。湖南某家全家吸毒,败家后全家纵火自毁。
4、传染多种疾病
吸毒人群哨点监测表明:艾滋病病毒平均感染率已从1995年的0.04%上升到2000年的4.98%,是目前中国艾滋病上升增快的主要原因。此外艾滋病哨点监测的行为资料表明:53.3%的吸毒者采用注射毒品的方式吸毒,而其中37%的注射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据云南一些毒品重灾区调查,因静脉注射海洛因造成的艾滋病感染率高达68%。另据统计,吸毒者因使用不洁注射器而被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感染率分别高达22%和68%;截止1999年9月底,我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HIV感染者15088例,其中病人477例,死亡240例。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40万,其中66%是使用不洁注射器的吸毒者。可见,吸毒可以导致多种传染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导致青少年吸毒的原因
毒品危害如此之烈,为什么青少年还会吸食呢?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有社会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自身的原因,也有生理、心理的等诸多原因。通览青少年吸毒的状况,导致其吸毒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种:
1、好奇心理的驱使和自控能力差
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思想幼稚,好奇是此年龄段的特有心理,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毒后“其乐无穷”,好玩时,便想试一试,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被毒魔死死缠住不能自拔。在昆明市强制戒毒所里发现:青少年吸毒绝大多数是因为好奇、好玩才吸毒的。我国学者在近千名青少年吸毒者中分两次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因好奇而第一次吸毒的占62.3%。
2、受家庭成员的不良影响或家庭教育失当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如云南边境15岁刘某,本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后来却因为父亲的外遇而破裂。该生失去家庭温暖转而憎恨父亲的女友而不愿回家,将情感寄予经常帮助他不受欺侮的同学,结果受同学感染,自己也染上毒瘾。诸多事实表明,许多青少年吸毒成瘾即是其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言传身教的
结果。又如12岁的贾某,其父吸毒成瘾,吸空了家财,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再加上经常看到父亲和其毒友在家里吸毒,便由摹仿到吸毒成瘾,被送戒毒所。除了这些父母离异或家庭成员吸毒行为直接成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外,一些家庭父母离异或者长期外出,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孩子为了寻求刺激,显富比阔,使得自己走上吸毒之路。苏南有一个姓丁的初中生,父亲是大款,每天派人开轿车送他上学,假期中什么够谱的游戏都玩腻了,听说“白粉”有钱人才吸得起,他对朋友说:“我有的是钱,谁说我吸不起~”毒贩子乘机上门了,一拍即合。如今他在戒毒所已是“三进宫”了,既悔恨不已,又离不开白粉,瘦骨嶙峋,浑身上下是伤痕??。
3、缺乏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
据调查分析,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根本不知道毒品的危害及上瘾快、戒毒难的特点,误入吸毒泥潭,痛悔莫及。贵州省贵阳市对142名吸毒青少年调查,当被问及为什么吸毒时,回答:“经人介绍”的26人,占18.3,;好奇的93人,占65.5,;其他(包括失恋、失意、无聊及误认为吸毒能治病的)20人,占14.4,。没有人认为自己是被迫吸毒的。
4、交友不慎
交上一个好的朋友,可以一生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交上一个坏朋友,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前途,使自己的一生暗淡无光。年轻漂亮的王玲因交友不慎,10年前就开始了吸毒,因为吸毒她被强制戒毒。王玲生在一个普通人家,上小学、初中时,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上高中后,学习上出了些问题,越想把学习搞好,越是达不到目的。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她的学习成绩迅速滑坡,继而一发不可收,直到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高中二年级便开始了早恋。男友是做外贸生意的,很有钱。为了追求所谓的“幸福”,不顾父母反对,便开始和男友同居。同居后发现男友吸毒,当时对毒品一无所知的她怀着好奇心理,接过了男友递过的一包白粉,照着男友的样子吸了起来。从此像着了魔似地吸毒??
5、学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
目前的中学,基本上都还是应试教育,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于提高升学率。为完成升学目标,教师们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加重了自己的教学负担,很少有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关心学生的道德品质。甚至有的学校及教师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顾及调皮的差生,对其旷课,逃学不闻不问,任其混迹于社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染上种种恶习,其中包括吸毒。
四、青少年吸毒应注重的对策
禁毒的关键在于唤起民众。毒品之害不仅仅是一家、一市、一省、一国之事,而是一种席卷全球的社会流行病。调查表明,吸毒者中,80%是由于对毒祸的危害一无所知,在好奇
心和其他不良心理诱导下尝试吸毒,从而坠入深渊难以自拔的。因此,加强对全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提高全民的抗毒意识,是各项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
1、对青少年吸毒的预防
(1)提高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对毒品危害的再认识,加大对学生的禁毒宣传力度。教育部门必须按国家教委的有关要求,将毒品教育纳入教学日程,向学生宣传毒品预防知识,使学生从小就了解毒品,懂得毒害,自觉远离毒品。同时学生的家长们也需要对毒品进行再认识,在家里培养学生禁毒意识,要做到学校有老师、家里有家长的监督机制。
(2)加强对流失生的管理。学校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搞清楚流失生的流失原因。如果发现有吸毒行为的学生,不可采取放任自流或令其转学的不负责任措施。应该积极与公安部门联系,采取妥善措施,有效地隔离毒源。
(3)开办学生戒毒点。吸毒的学生年龄小,涉世不深,若是与其他成年人一起戒毒,不仅难以收到效果,反而会使这些学生染上其它社会恶习。并且对吸毒学生不能有歧视态度。他们是受害者,应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政府部门可以拨一些经费,选择一所医院或一所学校,专门建立一个学生戒毒点,根据吸毒学生的特点,实施专门的生理和心理治疗,力求做到学习、戒毒两不误。对经过脱瘾治疗后的学生,戒毒点应进行追踪调查,并由学校、社会(指地段、公安部门)、家长三方面联合管理教育,将帮教落实到人,严格控制学生吸毒源的扩散和复吸。
(4)加强对引诱、强迫中学生吸毒的教唆犯的打击力度。学生年少无知,抵御力弱,经不起诱惑。因此,公安、政法机关在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同时,应加大对引诱、教唆中学生吸毒案件的侦破力度,对教唆犯予以严惩,并在学校广泛宣传。从而斩断伸向学生的毒掌,堵绝流向校园的毒源。
2、加强宣传教育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宣传毒品的种类、性能、危害以及远离毒品的方法和知识,使防毒、禁毒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增强防毒的意识和决心。
3、杜绝毒品来源
第一,继续狠抓以云南为重点的堵源截流工作,严厉打击外流贩毒犯罪活动,从源头上遏制毒品的流入和蔓延。
第二,深入开展重点整治工作,大力整治歌舞娱乐场所吸贩摇头丸问题,进一步改变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的面貌。
第三,以在校中小学生为重点,大力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禁毒意识。各级宣传、卫生、文化、教育、广电、司法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继续加强对无业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流动人口等吸毒高危人群的禁毒教育和预防艾滋病教育。
第四,以整治吸毒人员千人以上县市区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综合治理国内毒品问题。
第五,进一步加强国际禁毒合作力度,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向纵深发展,减少和消除境外毒源对我国的危害。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各种毒品犯罪活动,公安、海关、边防、铁路、民航、交通、工商等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堵住毒品的渗入、运输、流通等各种渠道;国家要加大对打击毒品犯罪的财政投入,保障打击毒品犯罪的各种装备、技术、手段齐备、良好、高效;注意打击毒品犯罪中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与境外缉毒部门加强联系,定期交流情况,以便有效地打击跨国化、集团化的毒品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使毒品犯罪受到打击和遏制,从而为减少青少年吸毒创造条件。
第六,以开展禁毒执法检查为契机,全面加强禁毒法制、基础业务和队伍建设,提高禁毒工作的整体水平。由国家禁毒办参照公安部《五条禁令》,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改进禁毒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禁毒民警的综合素质和战斗力。
4、做好戒毒工作
应当承认,国家对于戒毒问题是高度重视的,我国戒毒部门的戒毒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但同时也应当承认,目前我国戒毒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为戒毒场所数量不足、设备简陋、技术条件差、经费紧张,民间一些戒毒组织缺乏统一管理,对于自愿戒毒工作的管理还缺乏完善的章程,复吸率高的状况还难以得到扭转等等。因此,对于青少年吸毒人员的戒毒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戒毒工作的领导,增加对戒毒工作的财政和人力投入,有计划地培养戒毒所需要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逐步降低复吸率,将戒毒所办成戒毒教育的学校,尽可能地让更多吸毒青少年尽早戒除毒瘾。
作文七:《《明天》聚焦青少年吸毒》2000字
娱 一乐损字
明天》《聚青焦少吸毒 年禁
毒电影朔 日 天6 ̄* 登0 陆国院线 ,电全影 )2 上日L 娱乐场 涉毒 所厢问人切 入,刻了几世 画轻人年沾染毒 深 后品经的历 心磨难身. 反中了映 当集 以前 毒为代表冰的
新型 品对霉 少青的严重年害危。
接 来下 电影将, 陆 走进各 大高续校和中小 学校与 大广生学见 。面公部副部 安长明指黄 ,出新毒型品懿 用 我在持国发续 展,1些这毒品危害的人群 中.3岁以下 s痤的
青年 少了占7 % 至 66 5 2 月日.全国 集组织放中映 该
芝柏 复 代 言出
,片品出还向方青海 、藏赠西送丁 电拷影凡 。
■
盥
蚂 张柏星 芝下口生 ui不 足十 月,就迪 一不厦 n su t 待复 出代言 动赚活奶 粉钱 。据了解,张 柏 将 于苎月
糕上 在海一为家柬 上 品用 户客 代.该亩 牌品 传负 宣
责
^表 之示 一直 前与柏张芝合作 ,由 于张芝 柏体 身 状 况恢 复良 好,于是 就 到想邀请 芝参拍 一加 商F业 动活。谈 责 人还 负:称 毕还 竟是 完目小 的妈接 性
《女 》侍拍 翻4 年前 名 片O
这 部影电编改自 以l 噼在韩国埕 生的实 真故为事 材 题电的影下女 》 它由,界 世 基电金( F 0 9影 WC 20) 年 复原 损坏已的 6l年的 影电贝拷而来 一是 不管在部 0 9韩 国电史影 还,是 世电影 史界都翌颇好 评4的年 前的 名0 作 的现版代。它 述了讲 个被一拥金钱 有权与 力 充着 斥敞 的望们^牺牲 所的掉女人的 惨悲事 ,由全故 度妍尹.
汝 两位 出贞色 士的 虽演浦绎。 电影用 特独的 影音电乐
蚂 ,
我 会们以代言 ^的身体为重 尽,量 安排容 操易 作 宣 的传 项目而,亮且相 时间 不很会长。 此 - 此, 次张柏赴 芝沪只台 ,不会登拍 告
广
黄婚 姻危机
黄褒 和奕 加坡新金 融财 倥姜 凯 去年 8月 份传出婚 讯 , 当 体报 媒道 称凡结耐 4天识就闪婚 但.是蟾 时 1 传出之讯后 , 凯就 成 了 说传 的那个中 人 ,这” 姜 段 姻也 婚成了货 卅 实 “ 婚的 营奕, 来从没 有 真
随 在式场正 里肯 定合地承认自 己已 结婚。经 上个但月
心 言 了上流士人 无理珐的解受深重压的 穷们^的 活 生
: 韩 国电评{影家曹 礼福)
『
J
两
个^的 婚照纱 突然 曝.光 久又 不有消息发 ,出黄 奕姜和凯 经 协已议离婚 , 能 可很 就会快请离 婚 律 师了,这段姻结缘 。
s匍 疑似 复 合a
秘从结婚密,到闪 电召 于离 真 婚秀八 .缠纠 6F
年
的
基 s恋 戏 剧性地 告落 宣!然 而幕 日近身处 浙 a 江横 店拍赶 片新《 财 客 栈神*的阿 s传. 人发艘 现a 密 郑会中基 ,爆出疑似 婚外 情 更有f息 ,指 自 阿
s巳表 明拒绝跟 皇续 约 ,荚解决 尚有为 两才到年
a
期的 约台,阿 计 暂s别 幕前转型 做后幕, 其中 一a g 去向是个 到牌金大 风郑 中基同一进军 内齐赚地钱 。
黛熊 无人柿
因理 和郫富为 城 之间 剪断不 理还 乱关的系 ,熊黛 林已 经从 一个 默默 无 闻的 模 摇特身 成 了为“ 王 天嫂
部接, 一部的片 、约场接 一场一的 代言接睡 一
子丹版 《甄 长云 》曝情 感纠葛
由麦关兆蝉 文强庄合执联 导. 于主演丹 古的武装快 电 影 《 甄云长 关在》海上 电节 影 穸发前 了市内国 首款概 念版 报海。 称据, 关云《长 中甄子 丹版武 圣”不但打 得绚 丽
,情纠感也 葛为顿悲 壮。
来而不 。与 其突然过蹿红 ^的气相 比, 黛林 熊在娱
乐圈还疑 算 是新 个,人 圈中荏好的 友也 屈指数可 。
近
日.她亮 上相海某 名店 张开酒套 。办主方 邀请到 了 众多 星捧 场 .明他们各 自为 政.席 间.人无与 “ 天 王 搭嫂汕 。尬尴的熊 崭林 不时打 电话打拨发 间时并 .不其 烦厌摆地 着 自弄的己 耳 环粗。大 意
心 的她在 左右顾 盼之 际,慎不 泄裙 下春 露,光露出黑
关《云 *敖长煨 脍炙取 口人的 里千走骑单 一殷故事, 其中又 以 “ 在曹营身心在 汉 和“ 五美 斩六将过 最为 彰显文武份 戏的力 . 张更是觉 值期得 。待此次化 武身圣 的甄 于丹视也时 担任同本片的 作指动导,幕具 战实和 有富观赏的性 作动 风格是,否会 以
比往的电 有所突影 破.也 浚片是的一 看点太
色
来裤 . 唏嘘 熊人嫂” 得加紧还炼 修。 底让
作文八:《青少年吸毒心理原因初探》2500字
第15卷第6期(总第64期)《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 2001年11月
青少年吸毒心理原因初探
黄国强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当前青少年吸毒现象日趋严重,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吸毒的主体原因,强调青少年心理的固有特征对他们吸食毒品的作用。希望能为寻找预防、减少和矫正青少年吸毒的对策提供一些心理学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吸毒;心理;原因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表示码]A [文章编号]1008—6048(2001)06-0029-02
吸毒现象,特别是青少年的吸毒现象已日趋严重。据全国各地有关禁、戒毒机构提供的资料表明,青少年吸毒所占比例为83.6%,年龄最小的居然不到10岁。复吸率高居不下,约有70%吸毒者曾戒过毒。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青少年吸毒的主体原因,为预防、减少和矫正青少年吸毒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对策。
一、缺乏对毒品的认识是青少年吸食毒品首要的心理原因
这是指初吸毒者由于没有或严重缺乏关于毒品方面的知识,导致判断失误而发生盲目涉毒行为的心理过程。有调查表明,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0%以上是在对毒品无知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从总的来看,青少年初吸毒者对毒品的无知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毒品的概念、性质、种类、功能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多数人甚至根本不知。2、对吸食毒品的害处及因此而导致的对个体身心伤害和对社会危害的认识不足。3、对国家关于毒品问题的政策、法规不了解,没能形成一种意识,即缺乏法制观念。4、对毒品形成错误的认识,如把毒品与日常人们所抽的香烟相混淆,认为随时可吸可戒,并不可怕;把毒品看成能解除身心痛苦的兴奋剂;等等。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身的知识结构尚不完整,同时,也由于身心正在发育阶段,精力旺盛,过于自信,在认识事物时难以深入,即使对毒品有所听闻,也因此难以作出科学的认识和判断,如有的青少年因无知而被他人骗去吸食毒品;有的只听说毒品会使人兴奋、去除身心的痛楚而吸食;有的女孩子听说毒品有减肥作用而吸食;有的也听说毒品吸食后难戒,但却过于自信,而加以尝试,难以自拔。可见,青少年初吸毒者的盲目性和有害性主要是由无知引起的。
二、好奇心理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诱因
青少年由于正准备或刚刚涉足社会,对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和事物不甚了解,总是充满着神秘感和新鲜感,因此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从广度或是深度来讲,都比中、老年人强烈得多。由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非常容易不顾一切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可以说,对大多数吸毒青少年来讲,毒品本身的神秘性和吸毒情景的隐蔽性是产生对毒品好奇心理
收稿日期:2001-09-01
青少年吸毒心理原因初探
的两大外部因素,直接并消极地影响着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和行为。如他们往往抱着“想知道毒品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作用”,“试一试”、“尝尝新鲜”、“不信它有那么神”等轻率态度,放任好奇心理自由发展,于是便采取直接或间接手段千方百计地去靠近毒品,甚至采取直接手段深入毒品的某些环节。
三、群体心理的作用加速青少年吸毒心理的强化和形成
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分析不难发现,部分青少年之所以吸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地交朋择友。随着毒品地下买卖市场的扩大,“毒品问题”的发展和蔓延,社会消极文化和消极刺激的作用,再加上毒品本身更能迎合青少年这种脆弱的心理。因此,个别青少年便很自然地或“很有理由”地加入到吸毒团伙中去。如有的是被迫于吸毒团伙的影响和压力,力求从心理和行为上与群体的心理保持一致;有的是对群体中某一或某些成员的崇拜,而盲目地模仿他们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包括吸毒理念和行为;有的是因挫折而在吸毒群体中寻找安慰和支持,自由地表达自己诸如因吸食毒品而产生的幻觉和兴奋,从而实现心理平衡。当前,犯罪的或违法的涉毒团伙中,吸毒人员是以规模不同的团伙面貌出现,以青少年团伙为主,已经对政府的毒品控制力量构成了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严重威胁。众多的青少年涉毒团伙所形成的群体心理已具有强大的负性辐射力量,严重毒害了一部分青少年。可以说,群体的吸毒行为与个体的吸毒尝试之间是相辅相承、相互作用的。
四、青少年吸食毒品与其不良的个性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青少年吸毒在很大范围内还源于个体的低自尊和自我否定的情感特征上。部分青少年由于处理社会关系能力较差,在生活中受到同伴的拒绝、父母的忽视、无法得到社会的认可等消极经验的刺激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从而使那些偏离社会规范、受到社会否定评估的活动很容易成为他们感受自我价值的捷径。吸毒作为这一类活动的典型代表,为这些低自尊和自我否定的个性找回“自我”提供机会。它趁虚而入,成为不完全个性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成为他们保持情绪平衡的一种消极应对方式。
同样,青少年缺乏责任心、悲观厌世、感情脆弱、逃避现实等不良的个性特征,也会诱发他们用吸毒的方式来回避社会矛盾,寻找刺激。
以上只是对青少年吸毒现象作一些心理学的思考,我们认为,诱发青少年吸毒并出现相关的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应进一步深入地加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减少、矫正:一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毒品的有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毒品的认知水平;二是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培养青少年的个性品质,提高抵制毒品的自觉性;三是政法机关要完善法规、制度,加强国际合作,严厉打击走私毒品、毒品交易等违法行为,使党和政府的决心和信心得到完全的体现,并深入人心,为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做好帮教工作,特别是对初吸毒的青少年予以关心、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早地摆脱毒品的纠缠,找回真正的现实的“自我”。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的吸毒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
[
[
[1]2]3]4]冯树梁.中国预防犯罪方略[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郭翔.中国当前的毒品问题与治理对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陈尉.吸毒现象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0.6.海峡都市报.珍爱生命,严拒毒品[J].2001年6月27日.A9.
(责任编辑:谢天长)
作文九:《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3200字
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
篇一: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573字)
4月15日下午,记者见到了小美(化名)。今年才满18周岁的小美,头发金黄色,穿着时髦,左手腕部有纹身。她来自青墩农村,是家中独生女。因容留他人吸毒,小美被盐都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
“听人说这个没有瘾,还能减肥。我就‘溜
1
’了几次。”“溜冰”是许多年轻人对吸食冰毒的通俗叫法。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1月,小美先后三次购买冰毒吸食。第一次吸食时,小美忐忑不安。那次吸过,她两天没吃饭,“感觉到饿,就是没有食欲。口干,不想睡觉,就通宵上网。第二天上班时没精神。”
初中毕业后,小美帮人家卖过餐具、鞋子、化妆品等,做过咖啡店营业员,都因工资低,频频换工作。后来,她在市区一家KTV做服务员,在那里她认识了提供冰毒的阿娟(另案处理)。在小美的租住处,小美和阿娟先后三次吸食,每次花费在300元左右。
直到被民警抓获,小美才感到害怕。在法院审理阶段,小美从法官那里了解到了冰毒的危害,“听得我冷汗直冒。早知道这些,打死我都不会碰的。”
2
从小受父母娇惯的小美,事发后一直是母亲帮她处理有关事情。“至今没敢告诉爸爸,怕他受不了。”现在,小美在学习化妆,她想自己开一个小店,“这辈子都不会再碰那东西了。”
篇二: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842字)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个90后女孩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还邀请了3个男孩一起到宾馆来“分享”毒品。长寿区检察院近日透露,经该院提起公诉,这3个女孩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已于1月7日被法院分别判处拘役5个月。
今年20岁的小丽,和同龄的小馨,以及21岁的小红,是很要好的朋友,3人都没有正式职业。去年10月24日是小丽的生日。为了能让这个生日过得刺激、够酷,小丽和姐妹们竟有了一起吸毒庆祝的想法。于是,小丽将自己的身份证
3
和100元钱交给小馨和小红,拜托两人帮自己到长寿区某宾馆开一间房。她还神秘地暗示姐妹们“晚上有好节目”。
小馨和小红来到宾馆后,用小丽的身份证和两人各自的身份证一起开了一间房,并交了100元房费,小红还帮忙垫付了100元押金。当天下午,小丽和两个姐妹邀约另外3个90后男孩,一起来到宾馆房间为小丽庆贺生日。期间,6个人一起吸食了冰毒。第二天凌晨,小丽被公安机关捉获,小馨和小红也很快落网。
据小丽交代,吸食冰毒是她们早就计划好的庆贺生日的方式。几人以前也偶尔吸食毒品,这次过生日,“分享”毒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酷”的表现。
4
小红表示,在90后的朋友圈里,大多数人的父母都忙于工作,甚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有时间管她们。平时她们在家无所事事,感觉特别无聊。大家混在一起,经常想些新奇的办法,追求新潮和“酷”感,寻求“给力”的生活方式。吸毒是她们这类年轻人认为很“拽”的一种行为,感觉和吸烟区别不大。“那么多人吸烟也没有啥啊,吸毒更有‘个性’。”小红语出惊人。
因吸食毒品,去年11月4日,小丽、小馨、小红被长寿区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同年12月17日,长寿区检察院以容留他人吸食毒品罪,对3人提起公诉。
篇三: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715字)
少年和毒品,两者联系在一起是多么让人揪心。今年16岁的少年小伟,花一样年纪的他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生活,在社会、学校的关爱下健康成长。然而,染上毒瘾并贩
5
毒的小伟却只能在看守所内,透过铁窗看看头顶的那一小块蓝天。11日,平潭县检察院以贩毒罪对小伟提起公诉。
“小伟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就没了家,真是可惜。”一提起小伟,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边摇头,边替小伟感到惋惜。小伟6岁时,父母因感情不和离婚了,他被判给了母亲。离婚后没多久,小伟的父亲离开平潭去广东打工,从此杳无音讯,小伟的母亲则在他人介绍下远嫁台湾,无家可归的小伟只好被寄养在姨妈家。 姨妈家有3个孩子,只能给小伟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无法在学习方面照顾他,在学校里,小伟因为没有爸妈经常被同学们嘲笑,自卑的他开始厌倦学习。还没读完初一,小伟就辍学了。因为精神空虚,小伟渐渐与姨妈家的邻居念某熟悉起来。念某有钱,出手也大方,时不时可以带他出去潇洒,小伟甚至有些崇拜这位“大哥”。去年4月的一天,在念某的引诱下,小伟开始吸食冰毒,并很快染上了毒瘾。因为没有经济来源,小伟心甘情愿成了念某的“小弟”,多次接受念某的指令,携带“K粉”、摇头丸等毒品送货,赚取一些零花钱。
6
今年5月5日凌晨,小伟接到念某的电话,让他到平潭县澳前镇一家夜总会“送货”,当场被警方抓获。被抓后,小伟主动交代自己曾帮念某送过4次货。少年贩卖毒品,令人扼腕叹息,值得反思。毒品是世界三大公害之一,这只邪恶的魔手正向纯洁的青少年伸去,预防青少年吸毒贩毒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篇四:青少年吸毒犯罪案例(586字)
容貌秀丽的阿珍是汕头市区人,谁也想不到,今年17岁的她“毒龄”竟已有两年多了。据阿珍称,是她那个畸形的家将她逼上了这条路,是为了寻求解脱,她才借“药”消愁,结果愁没消去却把自己“吸”进了戒毒所。
据阿珍介绍,其父母在她13个月大时便离异了,她被判随
7
生母,后母亲再嫁时后父嫌她累赘,便把她送给了市区一对结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妇(也就是她现在的父母)。
阿珍承认,起初养父母对她很好,吃的、穿的无不关爱有加。但当她7岁时,养母生下了弟弟后,她又成了“累赘”,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看管弟弟等什么杂务都“承包”了。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因缺乏家的温暖和关爱,阿珍的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小学毕业后,她即跟着在歌舞厅认识的朋友们离开了家。有一天她见几个朋友躲在一个隐蔽角落里抽烟,仔细一看,发现他们的抽法很奇特,于是她凑了上去,学着他们的样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称,那一刻她感觉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
8
上瘾后,因无经济来源,她便再也离不开那些娱乐场里的“朋友们”了,因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她才能获得毒品来应付她日益强烈的毒瘾。
9
作文十:《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600字
青少年如何防止吸毒
(河南省新蔡县化庄中学)
教学目标:使学生远离毒品,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教会青少年如何拒绝吸毒。
教学过程:
吸毒不仅会使吸毒者失去健康和美好的未来,还会危害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安全。因此,我们应该防止吸毒。
一、青少年如何自我拒毒?
1.不抽烟
2.不拿陌生人给的赠品,如:饮料、香烟等
3.不随便帮不认识的人带行李
4.不听鼓吹吸毒可以提神,有助提高成绩的话
5.不给面子,讲兄弟感情
6.不对女孩子标榜吸毒可以减肥,诱其吸毒
7.不被朋友利用,说带运毒品可以得好多金钱
8.不追求享受,追求刺激,盲目尝试新潮的东西
二、面对毒患的自救办法?(学生发言,教师整理如下) 直截了当法——坚定直接地拒绝引诱。
金蝉脱壳法——根据不同情况找借口委婉拒绝。
主动出击法——立刻提出反建议。
秘密报案法——寻找机会偷偷告诉你依赖的人,或者秘密拨打110报警,民警叔叔会迅速给予你帮助。
及时告知师长法——当毒贩毒友逼你吸毒并威胁你时,一定不要被他们威吓住,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你的师长。
三、抵制诱惑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一定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
(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
(6)即使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引诱、欺骗吸毒一次,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再吸第二次,更不要吸第三次。
作业:青少年吸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