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明朝那些事儿》书评》2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读历史,历史上有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这些人和事总是能给予我生活上的启发与指导。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很早就开始读的一部有关于历史的书籍,这本书的水平不一定高,观点不一定精辟,但是发行量却相当大,据说上千万册了,这就要气死那些真正搞历史研究,肚子里面的真才实学是当年明月这个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多少倍的学者们了。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它抓住了“通俗”两个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有什么观点就只说出来,不必担心历史考据的严谨问题,不必担心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等等。虽然我对于文言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好感,那也仅限于诗词和一些比较有名的文章,如果真要让我读文言或者太学究的书,我也会感到头痛。《明朝那些儿事儿》本来就是在论坛上发表的一个帖子,直接植根于广大网民的,一边写,一边接受大家的评论,大家一捧,人气飙升,于是劲头更足,便长篇连载下去了。终于高人气被出版商所发现和看重,于是联系当年明月,讨论出书,于是营销、出版,书和人都火了。
至于书中的谬误,在所难免,璧有瑕疵而已,毕竟这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正统的史书,再者说,就算是史书也有一些谬误和虚假。当年明月这本书是在讲故事,基于史实的故事,既然是讲故事,重点在于鲜活,把事情活灵活现地讲出来,大家就爱听,自然销量也很大。学者们是在讲课,当年明月是在讲故事,自然是两码事,各有各的标准,不能比的。
《明朝那些事儿》的确不错,我很爱看,有些语句和观点我也非常欣赏。看这本书最主要的就是乐趣,能通过这么轻松地方式来了解一下明史,我感觉还是挺受用的。
从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看完十来行,回头,把这十来行再看一遍。如此反复,为的是控制速度,要把这种阅读的快感,延到最长。把复杂的事情写的简单明白。把平淡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
通俗的东西,当然是受大众的欢迎,经史子集,还有各种史书,恐怕最是枯燥无味的,常人读三分钟即可睡着。有个人稍微用大众语言解读一下,既能让自己听得懂,爱听,又能满足自己要“提升”的一种心理,当然是再妙不过。 每次看完一段,我都得停下来,想,他怎么能写这么好看?一时让你笑;一时让你流泪;一时你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
大家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受够了讲课的语调,受够了做政治题,写八股文,受够了官腔和新闻联播的强调,来一些《明朝那些事儿》,来一些郭德纲的相声,来一些馒头的血案,来一些恶搞,都是对正儿八经的主流文化和舆论的一种逆反。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如果过于严肃,那么必然要走向呆板和僵化,生命力就会渐渐丧失。而主流文化必然会受到大众的、有点“俗”的、不那么正经的、“玩一样的”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主流文化会很愤怒,但是又很无奈,因为非主流文化的市场太大了,大家喜欢,生命力自然顽强。
当年明月一开始只是从一片帖子写起,任意挥洒,有啥说啥,想到啥说啥,估计也没想到人气竟然这么高,成全国性的作品了。正因为一开始没有什么学术目的,没有什么出版的目的,所以写出来的帖子质量很高,和网友一互动,心劲儿更足,就灵感如虹,一发不可收拾。这是难能可贵之处,所以生命力很强。
正如当年明月说的,历史本身很有趣,所以,这么有趣的历史,一定要有个有趣的读法。读《明朝那些事儿》能让你觉得历史不枯燥,历史是那么精彩!
历史是个好东西。里面有规律。你看懂了,好过你在现实中跌跌撞撞地学,还不一定学得到。
社会的规律、人性的规律。
现象永远纷繁复杂乱花迷人眼,本质,静静地藏在里面,你得找到它。找不到,对不起,你只是个小民,被规律支配而不自知,过糊涂日子找平淡幸福,也不错,你离开这世界,自有爱你的人和子孙后代怀念你,可在历史的河流中,您别指望留下一丝痕迹;找到了,您是个猛人,你可利用规律玩转规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能影响历史进程给后世留下财富,后世的历史书里,有你的名字。当然,这类人基本都不幸福。
你想做哪类人呢?
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前者。平淡的小幸福,最好一生顺利,念书很乖,顺利上大学,顺利找个好工作,顺利找个好伴侣,买房买车,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点小兴趣,干这些有兴趣的事儿时挺幸福,生个娃,教育他长大,把自己实现不了的希望交给他。
多美好。
孩子们呢?孩子们人各有志。
我相信,多数孩子也爱做前者。幸福是王道,折腾个啥?或者说,光为了实现以上这些幸福,就够你折腾的了,请你别往更奇怪的路上去折腾了。偏离主流,不好。
历史,教给我们很多东西。
规律在哪里?
你可以去学历史,历史是明镜,用过去指引未来;
你可以去学哲学,哲学是总纲,引领一切科学;
你可以去学经济,经济是基础,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经济中找到牵动它的那根红线;
你可以去学心理,看懂了人心,人类社会随你怎么玩;
??
你可以去学。
你也可以不学,做个快乐的愚民。
请你选择。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1班
6100409066
孙博闻
作文二:《明朝那些事儿》300字
《明朝那些事儿》
明太祖,热血男儿,豪气冲天(老僧妄谈心境,太祖挥剑试探老僧)
钱皇后:1449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与明英宗告别,画中有王振)
于谦:德胜门外的保卫战
明孝宗:1505年,英年早逝,尽公体国
唐寅:进京赶考路上
王守仁:1506,历尽艰辛,龙场悟道
徐玠:1568年,急流勇退,告老还乡
张居正:1555年,民间疾苦,触目惊心
胡宗宪:1554,大展宏图,才隆气贬
俞大猷:1555年,抗谕平倭,披肝沥胆(老鹳嘴追击倭寇)
海瑞:1566年,冒死进谏,刚正不阿
杨涟:1625年,肝胆昆仑,慷慨就义
杨继盛:1555年,诏狱刮骨,矢志不渝
袁崇焕:1630年,淩迟西市,壮志未酬
李如松:1593年,铁血丹心,龙啸平壤
卢象升:1638年,血战沙场,尽忠报国
崇祯:煤山自缢,无力回天
徐霞客:1639,一诺千金,志在四方
李时珍:1552年,巡游四方,尝遍百草
作文三:《明朝那些事儿》800字
第一卷前言
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
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这不严谨的写作态度与人发生了矛盾。
也是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明白了自己其实还差得远。所以我希望能重新开始,下面的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望大家能给予评价。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就姑且叫《明札记》吧,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
2006-3-10
首记于天涯煮酒
引子
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但在我看来,体裁似乎并不重要。
我想写的,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一部好看的历史。
仅此而已。
作文四:《读《明朝那些事儿》》1400字
读《明朝那些事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明朝那些事儿》中的第五部。主要讲述的是明朝发生在嘉靖、隆庆、万历三位皇帝期间的内争与外战。内争的核心是权力之争,有君臣之争,有臣臣之争,从严嵩到徐阶到高拱最后到张居正,斗争是斗智斗勇,很是激烈。外战即援朝抗日,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杀声震天,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一口气读完了第五部,我便急急地从朋友那里陆续借来了其他几本。《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所写,共七本。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并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伦道德和权力争夺进行了详细描述。
读罢全文,才深深的感叹:历史原本很精彩,而历史书竟也可以写得很精彩。高中时学历史,最讨厌的就是学中国古代史。天天在那里背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科技等,背得晕头转向、头昏眼花暂且不谈还容易搞错,根本不知所云。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之所以如此讨厌中国古代史,是因为自己肚子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底蕴,却还要断章取义的学,所学知识太空,根本没学进去,也没有着陆点,因而也没有多少真正收获。正如一个农人锄地,为了尽快将满地的杂草除完,东一锄头深,西一锄头浅,地虽很快锄完了,却都是无用功。加之又有考试的压力在那里,随时恶魔般的督促你快点背,所以学中国古代史竟成为了一种负担。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只是机械地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结果等。
读完这本书,我又翻看了一下高中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才惊奇地发现:当年明月的七本书,在这里只有三节的内容,不到十页的纸张。虽然说“浓缩就是精华”,但前提是精华也是需要人们去提取的,而没有基础的精华便是空洞的说教和无味的哲理。我曾经听到一个很搞笑的笑话,沉思良久,终是笑不出来:中国的学生很奇怪,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小学生知识,小学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知识,高中学习大学知识,大学学习小学、幼儿园知识——如何玩得开心和做人应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
读这本书,我的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某些历史人物有了更丰满、全面的了解。例如戚继光,我以前只是知道他是抗倭名将,他用铁的纪律练就的戚家军令倭寇闻风散胆。但他也经历过战场上的失败和面对士兵毫无战斗力的实际情况而束手无策的悲哀。最后,他在寻找解决办法时还是与中央某些官员妥协而最终成为一代英雄。正如书中所说,有些人“媚上”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实事。一位真正的英雄,不会因为他曾经的失败或错误而使人们误解。相反,他的有血有肉有苦痛会使更多的人因为他是普通人而不是神而更加钦佩、景仰。还有王守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创办了所谓的“心学”,仅此而已。但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而鲜活起来。他从发展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穷理”到自己悟道,终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艰辛,他终其一生,在天泉论道中说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不朽名句,他的心学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我为我以前对他的误解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看着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历史人物在眼前跳动,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微。纵是这样一部写了七本书的明朝历史,能榜上有名的有几人?而默默无闻的又有多少?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两百多年的明代史却也只是尘埃一粟。“做好自己,活在当代”是我在感慨之余对自己所说的话语。
作文五:《书评《明朝那些事儿》》1500字
书评《明朝那些事儿》 追看《明朝》两年了。
买明朝1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在天涯掀起了大浪很久,但我这人不逛天涯,不知道。只是在逛当当的时候,发现销售排行榜排第一,风评貌似很不错,于是去网上搜具体内容。才看了第一段,立刻就决定买了。这、这简直就是我的风格嘛!大心。
后来,高妈妈说,明朝的行文风格很像你哦,你是不是抄袭他的?我尖叫,怎么会! 其实,也许我和当年明月在有些方面有点像而已。
把复杂的事情写的简单明白。把平淡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
这是符合我作为一个理科生热爱逻辑清晰的本能。也符合我追求快乐的本性。人生的烦恼是没有穷尽也不能避免的,我们只能用快乐来弥补。
何况当年明月。他手里,握着的是明朝300年的故事。
很多人握着明朝300年的故事,他们也许研究得更深更透,但没有人写得比他更好看。 请注意,是好看。不是好。
当年明月一定是70's 人。
他用的,是我们这代人最熟悉、最喜爱的语言。
以前,没有人用这种语言来写历史。所以他成功了。
每次看完一段,我都得停下来,想,他怎么能写这么好看?
一时让你笑;一时让你流泪;一时你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
历史是个好东西。里面有规律。你看懂了,好过你在现实中跌跌撞撞地学,还不一定学得到。
社会的规律、人性的规律。
现象永远纷繁复杂乱花迷人眼,本质,静静地藏在里面,你得找到它。找不到,对不起,您当个小民,被规律支配而不自知,过糊涂日子找平淡幸福,也不错,你离开这世界,自有爱你的人和子孙后代怀念你,可在历史的河流中,您别指望留下啥痕迹鸟;找到了,您是个猛人,你可利用规律玩转规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能影响历史进程给后世留下财富,后世的历史书里,有你的名字。当然,这类人基本都不幸福。
你想做哪类人呢?
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前者。平淡的小幸福,最好一生顺利,念书很乖,顺利上大学,顺利找个好工作,顺利找个好伴侣,买房买车,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点小兴趣,干这些有兴趣的事儿时挺幸福,生个娃,教育他长大,把自己实现不了的希望交给他,娃要是出息就自豪得不得了,娃再生娃,然后在子孙绕膝后,安详地去跟上帝下棋。
多美好。
孩子们呢?孩子们人各有志。
我相信,多数孩子也爱做前者。幸福是王道,折腾个啥?或者说,光为了实现以上这些幸福,就够你折腾的了,请你别往更奇怪的路上去折腾了。偏离主流,不好。
我是个让爹妈不省心的孩子。我老不想做前者。他们于是很抓狂。
老折腾,自己找罪受。而且结果,在他们眼里,没折腾出啥名堂来。他们又很失望。
我特想告诉他们,我折腾,因为我比较不想做前者。
其实我还算省心的,一路走来,线路基本正常,只不过走在正常的线路上时,爱往奇怪的线路不断张望。
可要做后者,很难哦。
以坏人为例,用当年明月的话说,在他的书中出现名字的坏人可不容易:从坏人中抓主要坏人,主要坏人中抓极品坏人;极品坏人中,抓坏得掉渣的坏人。
那就是,能量大到绝对能祸国殃民的坏人。
奶奶说看了明朝,结论是里面没有一个纯粹的好人。周星星有句台词:贪官奸,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这话太正确了,以至于被当年明月直接引用。
清官如果不奸,那很快就是个死官。别人弄死你太容易了。
光有一腔热血和为国为民的志气没用。活下去,把坏人弄死,才是王道。
所以里面的好官,把权术、斗争、厚黑这一套,玩了个十足十。为了报仇雪恨弘扬正义,可以隐忍几年十几年几十年,装孙子,为得是最后的胜利。楞头青才喊打喊杀把正义凛然放在脸上,结果冲上去就挂。
历史的舞台很大,也很小。真正能上去作为一番的人不多。上去的,都是超级猛人。生旦净末丑,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该下场时,您也别犹豫。否则就是被人扔下来的。
我写文容易跑题,咳,看着不像书评了哈。
12 电信职教本科1班 黄新果 20122583
作文六:《《明朝那些事儿》书评》1500字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这本书几年前就已经听说过它的大名了,是我高中老师推荐的,他说,看完这本书你对历史会更加的喜欢,怀着疑惑的心理看了一本,之后被深深地吸引了,在兴趣的推动下,看完了七本,真的不错。
高中老师很有意思,他超级讨厌死背书,他给我们讲二战史,讲盛唐史时,总是声情并茂,说到动情处甚至不觉就手舞足蹈,那些枯燥的历史材料在他的口里都变成了生动感人的故事,有情有义,那些故事背后的规律也变得轻松易懂了。被故事吸引的我们不由自主的就记住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应该是我第一次觉得历史其实是件有趣的事。
后来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柏杨先生的《皇后之死》和《皇帝之死》,他用现代人的语言去写那些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在他笔下,皇帝是“XX先生”、皇后是“漂亮老奶”,用词诙谐,嬉笑怒骂,豪放不羁,那种生动有趣,又不失客观和对史实的忠实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真的写到通史性质的《中国人史纲》时,柏杨老先生还是摆出了一脸严肃的学究模样,让我不由得猜想,也许历史本身就是严肃的?让柏杨老先生也不能免俗。尽管我有时候也会被某个偶然知道的好玩的历史故事牵引着去翻看我家书柜里的那套《资治通鉴》,最后往往都会被几句诸如“帝怒,重责之”之类冰冷、空洞又简练得可怕的文字泼得满头凉水。
所以当年明月石悦说:“历史不需要虚构,历史本身就已经足够精彩”时,一定有好多史学家都暗自偷笑了吧:“这小伙子钻了几年故纸堆,就敢说这样的大话?” 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可当当年明月一天天一段段娓娓写来的时候,无数人真的折服了,历史本身就是这个样子的,它由无数个活生生的人扮演着几年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的堆积而成,每个人都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循着历史规律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又每一次惊喜、曲折以及生动,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人,有七情六欲,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无数有血有肉的人就组成了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在寻找历史规律中不忘突出人性,这样的历史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啊!
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重复和相似,我的确也有很多的收获,趁机将明朝历史全部熟悉一遍是收获之一,但那一个个淹没在历史中的活生生的人们哪,却是看过此书之后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论是开天辟地创立一朝天下的朱元璋,还是精明果断历经三年靖难的豪杰君王朱棣,又或者铮铮铁骨的于谦、沈链、夏言、杨继盛、海瑞,隐忍睿智的王阳明徐阶,他们用他们经历过的坎坷起伏,历练过的血与火的生命的考
验告诉了我许多关于人生,关于信义的那些曾经发生过,震撼过大家的,又即将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发生在我们身身边的那些事儿。
当然,我忘了说了,关于《明朝那些事儿》的语言表现形式,正是我最喜欢的那种笔调,幽默通俗,轻松又不失严谨,写到事态严峻处仍不忘开点小玩笑,活用现代词汇,如忽悠、厚黑学等等,写到朱棣靖难时期,大军压境围城的危急时刻,不少城中妇女带着装满砖块的竹筐上城助阵,一顿猛烈的板儿砖伺候,不但鼓舞了守军的士气,同时也击退了好几轮敌军的攻势,写到这里当年明月不由感慨:“哎呀!原来拍板儿砖的由来古已有之!”看到这里,忍不住笑喷出来,当时我正在去上学的路上,旁边的行人很费解的看着我。当然,玩笑归玩笑,在史实的应用方面,当年明月却是格外客观严谨,经得起推敲的。
已经有太多人称赞的《明朝的那些事儿》,自然也产生了不少批判的声音,说到这里,我想我也就不再多作评价了,一本书的力量有没有粉丝们称颂的那么神奇,我也想也还是见仁见智的,或者我们也不用对每一本书都给予太多的要求和期盼,认真的阅读,细心的品味,看完之后,能有所收获,那也就够了。
历史文化学院
卢俊俊
作文七:《读《明朝那些事儿》》2200字
读《明朝那些事儿》
| 明朝 , 思考
明朝几百年历史在作者当年明月笔下变得诙谐幽默、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虽已感受到当年明月的深邃、睿智与阔达,却隐藏不了历史的冷漠、残酷与沉重。
历史从来没有真相,成王败寇,只因立场与目的不同,历史总被“历史”篡改。明朝盛行的言官、当今代表智囊的幕僚、无数或清醒或糊涂的文人与传媒,以及历史的主角政客们,都扮演着“历史”,与其说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不如说历史是“历史”的历史。 于是我们在谎言下炮制与书写着传奇,都少不了老子、孔子、孙子的功劳,老子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孔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孙子曰“使人无识,若驱群羊”。 明朝兴衰沉浮几百年,始终不是某个人,帝王也不例外,独领风骚、独占鳌头,纵观古今中外,任何王朝也逃不出此宿命,因为“没有真相的历史”才是这个世界幕后的主宰。可为何仍有无数人前赴后继、飞蛾扑火地去追逐那“主宰”呢,
当年明月在思考,我也在思考……
明朝的创始人朱元璋很牛,对元朝来说,他就是造反者,他不得不造反,只为混口饭吃、谋个活路。结果不反则已、一反惊世,建立了一个新的大明王朝,据说企业家任正非先生当年也是为了混口饭吃,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了华为科技与商业帝国,看来没饭吃就可能是潜力股,也挺好,,,打倒了元朝一群大大小小的地主,造就了明朝一
群大大小小的地主,打土豪、分田地、做地主,似乎是永恒的剧情。这句话怎特熟悉呢,别追究我,都是被当今地产商弄得我神情恍惚,,。 打天下后,便是守天下。打天下可以共患难,守天下绝不能共富贵,每一个帝王都追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唯我独尊,这与上帝般只能让信徒信仰唯一至高无上的耶和华一脉相承,当然在此我无意亵渎我本敬畏的神灵。
于是,朱元璋为了让其子孙可以安心地统治天下,把那些可能对其子孙造成威胁的革命伙伴一个个都料理了。为了皇位,他的子孙们也开始互相料理,看当今不少成名企业,或者是创始人之间互相料理、或者是继承人之间互相料理、或者是高管们互相料理,,一个王朝的发展史,有时就是皇位、皇室的斗争史,出卖老师,出卖同学、出卖同朝、出卖前辈、出卖无辜的故事就不枚举了,之所以有人能写出精辟的《厚黑学》,是因为有人演出了精准的厚黑事,。
明成祖朱棣,朱元璋之子,谋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朱元璋之孙,的反,成功了。
朱高煦,朱棣之子,谋侄儿明宣宗朱瞻基,朱棣之孙,的反,失败了。 看到这里,是否感觉历史重演得太快,我没弄错吧,没有,我记录没错,要错就是历史导演错了……
历史,总喜欢区分正义与邪恶,总热爱定义忠臣与奸臣。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或许只是代言人的幌子。
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奸臣,都不外乎是主子的棋子。
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朱文正、汤和、李善长、刘基、胡惟
庸、蓝玉、郑和、解缙、于谦、李东阳、刘谨、唐伯虎、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李如松、申时行、孙承宗、袁崇焕、杨涟、魏忠贤……,正面形象、反面形象,这些清单太长,却没有几个善始善终……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搞学问的从来干不过搞政治的,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明朝几百年历史,只有两个人例外,既搞政治又搞学问,并且搞得很成功,一个是道衍,一个是王守仁。 被称为“黑衣宰相”的道衍这个人很简单,就是有想理、有抱负、有境界,他的目的很单纯,纯粹到就是想造反,就是想扶植朱棣上位。功成名就后便立马功成身退,不要封赏、隐退寺庙、无欲无求,正如几百年后鲁迅先生所说“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 被誉为明朝第一高官的王守仁隔空师承几百年前的理学家朱熹,忍辱负重、收拾劲敌、创立心学、弟子无数。王守仁的名望超越了所有的帝王,与孔孟诸子并列,永垂不朽。,看客们可能不知晓王守仁,但应该听说过以“知行合一”为核心的阳明心学吧,整个明朝的人物,我就想进一步查阅这位大人的相关学术与书籍。,
道衍与王守仁被当朝称之为另类,也为后世留下了不解之谜。但想必他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什么,只是我们这些世俗之人不知道而已。
明朝除了道衍与王守仁这两位世外高人,还有两个延续到今朝的典型,一个是戚继光,一个是海瑞。
戚继光被树立成战将的典型,他左右逢源,因为他头脑较“灵活”,
深谙官场的生存法则,他乐于结识三教九流,善于迎合左右各派,当然不是没有自己原则的人。他是个民族英雄,可英雄亦末路。 海瑞被树立成清廉的典型,“历史”说他是明代第一清官,当年明月说他是明代第一奇人,我说他是天下第一根筋。他是个好人,可好人不好过。
关于典型,我曾为一个企业做管理咨询时,那个企业老总对我说,在我的企业千万别树什么典型,因为你爱一个人,就把他树为典型,你恨一个人,也把他树为典型。之前对此思维甚是不解,透过明朝的戚继光与海瑞似乎有些明白了。
搞学问的也好,搞政治的也罢,都不能没有“知识”。 魏忠贤是个搞政治的人,并且搞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不但没有学问,而且没有“知识”,据说他的知识也不多,但阴谋诡计很多,,最终他自毁于没有“知识”。皇帝万岁,他九千九百岁,大过张扬、太不收敛,结果还是被崇祯帝朱由检结果了。,同理,在企业埋头搞学问的人,也得学些“知识”,要不然更无法与搞政治的人一起同台卖艺了,,
大明朝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末了,又开始了历史的重演,朱元璋曾经因为没饭吃造元朝的反,李自成也因为没饭吃造明朝的反。当年明月说,所有王朝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
作文八:《明朝那些事儿书评》600字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从客观角度来讲,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因为当年明月把“当年的明朝”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佩服。他在书中加入的推测、理解以及活泼幽默的语言更是画龙点睛,使《明朝那些事儿》颠覆了曾经的那些历史书籍,受到了多方的好评。
但这仅仅是大多数人的观点,并非是我的见解。
不得不说,这套书怎么也提不起我的兴趣来,我是越看越看不下去。在历史故事中加入作者自己的理解、推测的确是一项创新,这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很大的优点,但这恰恰是令我反感的地方。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有些时候,一句话、一个字就能对一个人的理解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直接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更何况当年明月直接把自己的见解写入了书里,我想一定会有很多读者因此对明朝的那些皇帝作出的判断会和作者的判断英雄所见略同吧。
我觉得那样的话,我们还不如去读那些中规中矩的史书呢。虽然那些书和《明朝那些事儿》比起来会显得乏味许多,但是它们不会对我们的理解产生什么影响。在那些中规中矩的史书里虽然没有幽默风趣的语言,没有令人顿悟的推测,更没有小说式的表达。但是,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疑问,从而带动起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留一个答案在我们的心里。
作文九:《明朝的那些事儿》600字
全部博文(1770)
明朝的那些事儿[柒](267)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362)
明朝的那些事儿[伍]—张居正(94)
明朝的那些事儿[肆](324)
明朝的那些事儿[叁](221)
明朝的那些事儿[贰](181)
明朝的那些事儿[壹]-朱元璋(61)
明朝的那些事儿-明月回复集(100)
明朝的那些事儿-评论精选集(143)
明朝的那些事儿[壹]-朱元璋(61)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6-60](2006-05-24 17:52:53)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51-55](2006-05-24 17:51:23)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6-50](2006-05-24 17:47:49)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41-45](2006-05-24 17:45:57)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6-40](2006-05-24 17:34:21)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31-35](2006-05-24 17:33:27)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26-30](2006-05-24 17:27:22)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21-25](2006-05-24 17:23:30)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20](2006-05-24 17:21:30)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10](2006-05-24 17:18:28)
作文十:《关于明朝那些事儿》800字
关于明朝那些事儿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是当代作品。当然,这本书算是史书,因为他是用白话文讲述明朝从朱元璋的出生到明朝的覆灭进300年的历史。这本书不同于《三国演义》,他是一部纪实体,是作者当年明月博览各方大量史实后严格按照正史编著的,可以说是一部正史。比起其他的官方正史,他大大增强了趣味性,正如作者过表达的“历史可以很有趣”。
我是上个学期开学不久后买到这本书的,当然是盗版的,因为正版的买不起。国家整天打击盗版,却从来没有效果,原因是有我们这些穷人消费者嘛,就这样我开始读他。
从这部书里,我不仅读到明史,更读到了做人做事的方法。作者很负责地站在中间人得立场,数次分析了明朝的宫廷斗争,各种派别的斗争,都掉一批又来一批,此处不穷,但通过这些斗争以及最终的结果,却可以反观现实,了解到所谓的小人,所谓的君子,所谓的白痴,所谓的天才,所谓的遗臭万年,所谓的流芳百世。或许你还会学到,失恋33天该干什么。
话说,读史使人明志,这可是有一定道理的,别再迷恋那些都市言情了,别再热衷于修道成仙了,这都是浮云。或许你对历史不感冒,或许你对封建有偏见,但如果你肯去看这部书,你一定会改变你陈旧观念的,你会爱上他,从此走上这条不归路,当然你是不会后悔的路。 有一种才叫谢缙,有一种忠叫于谦,有一种清叫杨涟,有一种胜叫戚继光,有一种忍叫徐阶,有一种贤叫王守仁,有一种勇叫杨继盛,有
一种奇叫海瑞,有一种道叫张居正。当你看到他们时,你会知道伟人是怎样炼成的。同时,当你看到严嵩别人抄家抄了三个多月才大概抄完,你会觉得现在的贪官算什么。而当你又看到刘瑾被抄出的家产相当于但是国家财政20年的收入,你就会觉得严嵩太没出息了。而你又纳闷,严嵩不是明代第一贪官吗,怎么还有人更猛?没关系,当你看到严嵩得罪的那个人后,你会知道,得罪君子比得罪小人更难过。 好了,就说到这吧,推荐此书有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宣传历史,宣传传统,我们的历史,你知道多少?或许你比一个韩国人,日本人还少!
读完这本书,你会爱上历史的,他真的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