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谈美书简》1500字
谈美书简
一直以来我对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很感兴趣,我们应该对“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但是又很难有耐心坚持把它读下去。这次是很好的机会。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对青年朋友的回复,他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做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为文学与戏剧中的人物,除了是故事中的人物之外,还应该是环境中的人物,因此创作者在创作故事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人物个性与典型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表达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效果。这样的观点贯穿在这一节的始终,可以使读者在解读当代一些文学、电影中的“实验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一些除了溢美之词之外的评价。虽然在这个强调个性的年代里,这种典型性并不如作者写书的时候那么强烈,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一想法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的应用,正是这些貌似平易近人,实则各有性格的角色,丰富了我们单调的电视屏幕,让生活丰富多彩了起来。同样,这样的想法也可以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近年来讲述各种小人物的电影在国际影坛开始叫好又叫座的发展起来。
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身为作者的朱光潜老先生在这本书的创作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者的作用,并不能够从中见识到他的研究成果,然而在这样一本可以作为启蒙书籍来读的小书中,我们需要的不正是一位可以引人入胜,带领我们观看胜景的好导游吗,作者的确非常成功地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
说完了作者的优点,我很想再讲一些我在读这本书是对于写作方式的看法。 作者在书中曾经多次指出,大家在做美学研究的时候,不可以总是概念套概念,整篇文章没见什么具体分析,都是概念。由于这本书写于**结束后几年,
受旧思想的影响还很大,我认为作者在有的时候也犯了这样的错误,作者是一个研究了很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写的书也如同马克思主义要求的那样,非常辩证的看待一些问题和观点,即使是套概念也套得很有一套,让大家在套中套里也自然的学到了东西。
另外一点就是,作者在每一次批判或者支持某一个观点的时候,总是举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章或者信件作为论据。我承认马克思他老人家创立了非常完善的思想体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一应俱全,我也相信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美学都有非常深刻的研究和认识,我更确信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的一大胜利,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此普遍、广泛的举出他们的文章做出不可置疑的论据来使用,甚至不加点评或者逻辑推理的承认是绝对的真理,是否本身就是违背了辩证的思想呢,这是否可以扩大为中国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一大失误呢,
提出以上的两点内容,我并没有批评朱光潜老人,更没有否认马克思主义否认党的指导思想的意思,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看事情的角度和想法也很自然地产生了变化,然而我认为,以上的这两点,正是我国大部分政府与党的文献中广泛存在并且应当试图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点正是中国共产党让人感受到形式主义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似乎也应该醒悟,应该有更加新鲜血液注入我们的国家,应该更加的实在,不要再让国民感到不实。
这就是我的感悟和想法。
—— 孙剑云
作文二:《谈美书简》1600字
谈美书简
开启美学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谈美书简》导读
作者:黄石明、徐?涌
一、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1903年(六岁)开始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能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读过《史记》、《通鉴辑览》,1918年入武昌高等师范中文系读书,1919年经考试被选送香港大学文学院深造,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1931年入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其间写就《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1933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37年任四川大学教授,1938年任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重返北京大学任教授,1949年北平解放,继续留任北大教授,1956年译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1959年译出黑格尔《美学》(第1卷),1963年《西方美学史》出版,1970年续译黑格尔《美学》(第2、3卷),1977年译出莱辛《拉奥孔》,1978年译出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1980年出版《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1983年译出维科的《新科学》,1986年3月6日逝世,终年89岁。
二、作品提要
《谈美书简》1980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自《文艺心理学》、《谈美》之后,近50年来第一部系统性的美学著作。
该书总结了作者“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学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所得到的“新认识”。该书首先阐明了一个观点,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是有自己的体系的,而且它的体系“比过去任何美学大师所构成的任何体系都宏大、更完善,而且有更结实的物质基础和历史发展线索”。但同时该书也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并没有穷尽美学的发展,美学还需要借鉴历史上的各派美学的成果,并努力解放思想、打破禁区,继续探索新的问题。该书对人性论、人道主义、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关系、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问题、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问题、美感中的心理与生理问题等,都开辟专章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该书收录的13封信,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美学方法研究(第1封:美学研究的方法,第2封:美学研究的出发点);二是美学范畴研究(第3封:美学研究的主体性问题,第4封: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第5封:美学与生产实践的关系,第7封:美感的生理学基础,第12封:悲剧范畴与喜剧范畴,第13封:“偶然”的美学地位);三是美学实践研究(第6封:美学禁区应突破,第8封:关于形象思维,第9封:文学在美学中的地位,第10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第11封: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
三、思想内容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生中所做的第二次美学理论综合,这次综合无论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超过了第一次。朱光潜所做的第一次美学理论综合体现在《文艺心理学》中,是以克罗齐的直觉论为中心,将心理学派美学、联想主义美学和道德主义美学沟通起来形成三个互相联系的层次,未超出审美心理学的范围。朱光潜所做的第二次美学理论综合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中心,从人的本质开始,逐渐涉及到美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审美活动中的心理与生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喜剧与悲剧,偶然性与必然性等问题,不仅包括审美心理学,而且涉及审美社会学和审美人类学。这次综合标志着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即由信奉尼采、克罗齐转变为信奉马克思主义。
《谈美书简》第1封信主要谈学习美学的方法。朱光潜首先指出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同时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将是一个更大的欠缺”。他还指出学习精通一两门外语,充分占有资料,围绕某个问题边学边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继续阅读?下载
上一篇:有了烦恼我不烦:追求幸福的49种方法 | 下一篇:说不尽的**
作文三:《谈美书简》400字
《谈美书简》摘抄及读书笔记
摘抄
通篇读来,其中具有开创性的观点比比皆是,现在简要归纳辑录如下:“人是审美的主体,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最高的意义,美离不开人。 ”
“学习美学的方法应是:在应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同时, 应多结合其他流派的观点考察美 学。 ”
“艺术也是一种生产劳动,在审美中,人有意识的依据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和发现美,所以, 美也是一种生产劳动。 ”
“美是有阶级性的, 但同时,美更本质的性质是人性,阶级性是人性中的一部分。 这及时的 更正了人们关于美的错误意识。 ”
“美与生理状态的内在联系, 并认为美的文艺作品中应有思想性的渗透, 但不是直接, 而是 间接从作品中表现出来。 ”
“现实主义从客观出发, 而浪漫主义从主观出发, 并据此认为我们不能容忍一个人因一点小 过错而失败,从而产生出悲剧感,惊恐和哀怜是悲剧的情感基础, 悲剧更为本质, 好的喜剧 作品中一定有悲剧性。 ”
“崇高是我们由压抑而产生的,它是由恐惧转为振奋的,并在其中体会到一种自尊或愉悦。 崇高侧重于对立和冲突,而秀美侧重于平衡和和谐。 ”
作文四:《谈美书简》1400字
《谈美书简》读后感
美是什么,什么是美,怎么样学习好美学,恐怕是每一个接触过美学相关书籍的人一种深深的思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怎样去探索这门包含着哲学,艺术学,文学的一种深思。接触美学以来,才发现原来美学竟是这样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美学,美学也离不开生活。以前对美学的思想观一直停留在主观认识上,对美学的粗浅分析,根本没有理解其精髓,《谈美书简》是朱老先生八十多岁,回顾自己一生对美学的感悟,以及解决年轻人对美学所遇到问题的困惑,从而著书立说,以书信的形式,从各个方面谈论美学,文章以平淡的文风,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论述美学。以及解决年轻人在学习美学的过程中的困扰。是客观还是主观,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是现实生活还是抽象概念,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以及结合心理学,生理学,文学,艺术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全面解释美学,给我们初入美学大门的人来说,是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在以前,总想给美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看了很多西方哲学大师给美下的定义,,各自都好像有根据,都可以论证他们的学说,让自己一直在徘徊,在思索,美是什么,怎么给它下一个定义,以为可以结合各位大师的观点,然后可以最终得出美是什么,最后才发现,都是徒劳的,美是用一句或者几句话概括不了的,因为美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所以没有具体答案,不同的时代,背景,每个人对美的定义都不同,在《谈美书简》里,朱老给了我们想要的答案,其实决定美的,是人,并不是什么抽象概念可以解释。“人才是审美的主体,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人在审美中具有重要意义,美离不开人”美的主体是人,所以我们就需要不断去寻求,去探索美,用心去感受美。但在感受美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朱老先生给了我们十分重要的提示,那便是既要把握对“美”的理性认识,又要注重对“美”感性认识。美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决不能只强调美的客观性而将审美与人的思考力、情感与意识割裂开来。审美活动应是一种实践活动,同时因为它具有目的性并且与人类的情感息息相关,所以审美必然要从主观与客观两个角度去进行。否则,就如“形而上学”一样,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这显然与主客观结合的审美以及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相矛盾。
《谈美书简》既让我们懂的了怎么去学习美,感受美。但同时朱老先生的治学严谨,许多为人道理,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可多得财富。朱老先生引用了他的一位“老朋友”给“美”下的定义,并对其刻板和迂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朱老反对玩弄概念,也反对那些虚幻主义,形式主义,对当今社会风气当头一棒。“我们干的事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困难与干扰的勇气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这是对我们为人做事的深深的教导。
最后朱老先生告诉我们,学习好美学,必要涉猎其他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似一点不相关,但事实非常重要是学好美学关键所在,对心理学,文学等其他学科的了解也要多多益善,同时外语在美学中至不可少,自己用心去翻译外国美学原著,体会其精髓,对美学有莫大帮助。最后学习一门艺术学,如音乐,绘画等提高审美意境,免得谈美学时空泛其谈。
班级 工理1002班
学号 10405200218
姓名 欧赵
作文五:《谈美书简》2400字
书名:谈美书简
三、谈人
谈美,我得从人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何况文艺活动,无论是创造还是欣赏、批评,同样也离不开人。P23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是怎样起源的呢?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架来劫掠食物和女俘虏以及劳动生产之类日常生活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P24
首屈一指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原始人类婴儿对父母的性爱和妒忌所形成的“情意综”到了现在还在暗中作祟,采取化妆,企图在文艺中得到发泄。于是,文艺就成了“原始性欲本能的升华”。P32
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一些误解
宇宙是一个整体,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也是一个整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日渐构成一个整体。“荷叶藕,满塘转”,互相因依,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们决不能把美学看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把关起门靠自力更生。有些立志要搞美学的人及不学哲学,又不学历史,又没有文艺实践经验,连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文学史、艺术史、语言学乃至宗教神话之类也不想问津,甚至对当前文艺动态也漠不关心,而关起门来“深思摸索”,玩弄概念游戏,像蜘蛛一样,只图把肚子里的丝吐出来,就结成一张包罗万象的网。P42-43
五、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P46
从此可见,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粮食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P49P46 现在就单从艺术方面来看这种辩证统一是如何通过劳动来实现。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
P54
正如只有音乐才能唤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就不是它的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体现。
P65
很明显,阶级性也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到了共产主义时代,阶级消失了,人性不但不消失,而且会日益丰富化和高产化。那时文艺虽不再具有阶级性,却仍必然要反映人性,当然是反映具体的人性。“具体”,就是体现于阶级性以外的其他特殊,体现于共产主义时代的具体人物和具体情节。
P67
在整个感性世界里,人是最高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最高美。至于世界上其他各级存在物,只有按照它们的暗示
到人或令人想到的程度,才或多或少地获的美的价值。
P79
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听众就从这个音调节奏中体验或者感染到那种思想个情趣,从而起同情共鸣。
P82
都是把物写成人,静的写成动的,无情写成有情的,于是山可以看人而不厌,柳絮可以癫狂,桃花可以轻薄,山峰可以清苦,领略黄昏雨的滋味。从此可见,诗中的比和兴大半起于移情作用。
P104
批评家老是想知道音乐家们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他们对所谈的问题往往十分没有懂得一分。上帝啊!将来有一天,人们不再追问我们神圣乐曲背后隐喻的意义是什么。你且先把五度音程辨认清楚。
P107
“艺术”这个词在西文里文本是“人为”或者“人工造作”。艺术与“自然”(现实世界)是对立的,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就认识观点说,艺术的对象就是自然。就认识点说,艺术是自然在人的头脑里的“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
读《谈美书简》有感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毫无意外地,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其实从另一个方面
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虽然这个答案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比毫无头绪要高明许多。 许多人都认为,看过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许更深一层,会说心灵美也是一种美。但所有的这些都比较浅显的,而深入研究,又是望尘莫及的事了。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也有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我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 这本书是以信件的方式组成的,大多都是给读者的回信。(这一点,书中也有提到过)因此也就比较浅显易懂。在“知识链接”一栏中,编者提到了许多有关学术方面的美的知识。这让我们也提前了解了一些有关美的知识。 虽然此书不是一本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帮助。 例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中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
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此段有些摘录于原文)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也就不一一详谈了。 朱光潜先生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委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该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先生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这很值得我们青少年去学习。
作文六:《谈美书简》2000字
“谈美书简”
-----------朱光潜先生美学之我见
朱光潜先生的美学著作,如《谈美书简》、《文艺学心理》、《悲剧心理学》、《论诗》等,向我们诠释了美学的魅力之所在,体现了美学的核心内容,并展示出美学于当今文化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以无穷大的魅力在召唤着世人。阅读这些著作,首先感受到的是朱先生清新的文风。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朱光潜先生美学思想的核心观点是“美不在心,也不在物”,即不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中,也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它存在于心与物的关系上。朱先生把这种观点简约地表述为:美是物的形象,或美是意象。这种观点是朱先生在早期和晚期都一直坚持的。
一颗古松长在园里,无论是你是我或是其他任何人一看到它,都会说它是古松。古松在我们头脑里留下一个表象,这个表象就是古松的模样,这对于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然而古松的形象与古松的表象不同。古松的形象是古松的美,每个人在古松上看到不同的美,也就是看到不同的古松形象。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这种形象并非天生存在般地一成不变,并非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可拾起一样。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所获得的形象也会因此而千变万化。古松的形象是观赏者性格和情趣的反照。朱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说:“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格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这个人看来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个人看或以为它含泪凝愁,在另一个人看或以为它能象征人生和宇宙的妙谛。一朵花如此,世间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因为我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移于物,物才能呈现我所见到的景象。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意识自我伸张而成。欣赏中都含几分创造性。”
然而,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的形象,即物的美呢?“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也就是说,要把实用的态度丢开,把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审美的态度去看待事物。
朱先生把物的形象称作为意象。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融合。离开客体的景,或者离开主体的情,都不可能独立
产生审美意象。如果心中只有一个意象,就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我和物也就达成一气了。这是审美中凝神的特点。尽管朱先生对意象的解释不尽相同,然而就其实质而言,意象不是客观存在的景,也不是外物在主体头脑中产生的表象,而是情和景的结合,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由于意象产生于情景交融之中,面对同一个景,不同的主体就会产生不同的意象。“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比如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时,辛弃疾在想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姜夔在见到‘数峰清苦,商略黄错雨’时,都见到山的美。在表面上意象(景)虽都是山,而实际上却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而各是一种境界。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格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同样是山,欣赏者由于性格、情趣和经验的不同,见出山的不同的意象,即山的不同的美。可见,美和意象是创造出来的。朱先生的这一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是相通的,和西方现代美学也是相通的。
谈美,必须从人开始谈起,因为美是一种价值。现代社会所谓的价值,都要在人这个主体的影响之下,才能有所表现。
你我都是人,在现实的生活中,都在发现美。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的是发现不美的美,即我们所说的“隐含在内部的美”。美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所发现的美具有影响的广阔性,即被大部分的人所接受,而那些隐含的美,却是在少数人的发现之后,才被大部分的人所接受。伯乐会相马,因为伯乐懂马,而这也正是伯乐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并且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中也在进行着这项工作。
然而,从古至今,人们对美也自然有着多种解释。在《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解释,“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大为美,这也就是将食物作为一种美。在远古社会中,美是与现实生活所结合的。对于人来说,美不仅仅是一中“外物”对于人本身的刺激,也是人自身对于自身的刺激。现实生活中,它是一个由内外的综合互动所达成的内外契合,是一种与现实生活交相辉映的感受。
作为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对美学的贡献自是不用累述,他将美学与现实世界、现实生活的结合也使人们对美学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使美学得以更为
广泛地传播并更好地为世人所接受。此外,朱先生对西方美学的研究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如果你对西方美学史有所研究,再读朱先生的书,你将不得不叹服朱先生的见解之独到和深远,并为之所感染。通过朱先生对各种美学思想的渊源剖析和研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然而却又脉络清晰并井然有序的美学思想发展图景。美学思想的发展既非无本之木,又非简单的、接力棒式的师承,而是一个不断扬弃、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各种思想的碰撞将产生出新的火花,并照耀着美学的漫漫发展历程。
作文七:《谈美书简》3000字
《谈美书简》读后感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学习美学的青年朋友的回信。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组成。
第一封《代前言: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
朱光潜先生承认自己过去“用的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逻辑方法”,信奉的是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等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到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
朱光潜先生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审美活动和整个人的其它许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报的意志“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强调反“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体的活动”,进而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这一命题。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
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先生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储存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经过人的改造而日益丰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质力量日益加强和提高了。人类历史就这们日益发展下去,以至于达到“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部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并不能代表或取消全体,肯定阶级性并不是否定人性”。“人道主义”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人道主义可以说是人的本位主义。”“在文艺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最富于人情味的母题莫过于爱情”。在阐释“共同美感”时,朱光潜先生援引了马克思“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共同职能”,它所产生的美感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美感”。
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
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思维就是开动脑筋来掌握和解决面临的客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维本身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掌握具体事物的形象,如色、声、嗅、味、触之类感官所接触到的形式和运动都在头脑里产生一种映象,这是原始的感性认识”,叫做感觉、映象、观念或表象。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可以经由两种途径或方式,这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目的都在于获得对事物的更进一步的认识。“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形象思维;“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形象思维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文学是用语言为媒介,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本身并无意义。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事物的观念。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 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朱光潜先生反对将“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这样的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称呼硬套到其它时代与民族的文艺创作上去,而主张从“浪漫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这样的创作方法的角度,对各时代和民族的文艺作出分析。与此同时,朱光潜先生认为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这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像旗帜那样鲜明对立。要“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环境”指“行动发生的具体场合,即客观现实世界,包括社会类型、民族特色、阶级力量对比、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总之,就是历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观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特性。悲剧与喜剧很难截然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实世界的矛盾本来就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分出悲喜,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戏剧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对爱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爱思考的人是个喜剧。”我们中华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爱好大团圆的结局,很怕看到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因小过错而遭受大的灾祸”。
第十三封《结束语:“还须弦外有余音”》
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朋友们提出忠告:“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参考文献】 《谈美书简》
作文八:《谈美书简》1400字
《谈美书简》读书报告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老先生的暮年之作。同时又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全书由十二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创作规律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甚至普通人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不是高头讲章,而是采用了书信格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书中分为不同的书信给读者讲述了怎样学美学、艺术与劳动、生理学与美学等等话题。
书中不乏精彩语段:
“西方有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足见通罗马的路并非只有一条。各人资稟不同,环境不同,工作任务的性质不同,就难免要走不同的道路。学美学也是如此,没有哪一条是学好美学唯一的路。”
“这里有一个惊叹号,是文中唯一的动了一点情感的地方,表现出决心和勇气。不过作为一个老友,我应该直率地说,你的定义以及你得出定义所用的方法正是你的绊脚石。”
’字就起于羊羹的味道,中外文都把‘趣味’来指‘审美力’。原始民“汉文‘美
族很早就很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唱歌作乐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还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
“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淡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美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对于美学问题的认识,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不是从抽象概念出发。因为美“并不是起于抽象概念,而是起于吃饭穿衣等劳动生产之类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的事物”。
美的起源告诉我们美来源于生活,所以现实生活经验和文艺修养是研究美学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如果说坚持美学研究的现实原则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方法论的意义上的话,那么,美学研究的整体观则将这种方法论进一步深化了。美学研究的整体观就是将人类的审美观放置在人类的背景下加以考察,把审美活动与人类的其它活动联系起来,并在这种联系中把握美学的特征。
在《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中作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中关系问题。他认为人与自然不只是对立的关系,二者还有统一的一面。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这些对立面的统一,正是通过实践即劳动来完成的。
审美与移情是《谈美书简》重点讨论的又一问题。人在聚精会神中观照一个艺术作品时,把人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对象里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也显得有人情。
其中有一种移情是内摹仿意义上的移情。如果说观念联想上的移情强调的是由人及物的话。那么内摹仿强调的则是由物及人。它是由对象引起的人的不自觉生理反应,是在由物及人的感应中体物入微,然后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内摹仿不管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艺术鉴赏上,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一文中,作者就文学与语言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学所用的媒介则是语言,它靠语言塑造
形象。表达思想。
通过对于《谈美书简》的阅读与学习,我对于美与审美产生了新的认识。
这不仅改变了我的审美观,更加指明了我人生奋斗的方向。
作文九:《《谈美书简》随感》4200字
《谈美书简》随感.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 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 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1.对人类来说,有两个世界都是无穷尽的,一个是外面的世界,一个是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所有的工作无外乎是在探索这样两个世界以及他们的关系。
2.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形象进行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的功用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开动脑筋来掌握和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它们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不同的是它们所运用的形式。思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掌握具体事物的形象,如声、色、形、味等,通常称之为感觉、印象、观念或表象。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经历了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便显出不同的特点:形象思维把从感性认识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抽象思维是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形象思维由原始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而抽象思维则由原始的感性认识飞跃到抽象的概念或结论。
3.不要再打游击战,象猴子掰包谷,随掰随丢,要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要敢于攻坚。不过歼灭战或攻坚战还是要一仗接着一仗打,不要囫囵吞枣。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不要贪多,先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通读一遍,尽量把它懂透,真正懂透是终生的事,但是要养成要求懂透的习惯。其次,如果还没有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就要抓紧补课,因为在今天学任何科学都要先掌握国际最新资料,闭关自守决没有出路。第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拿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余力,最好学习一门艺术: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4.什么叫作人性?它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人有人的本性,正如狗有狗的本性,恒星有恒星的本性。西方从古希腊直到现在都把“艺术模仿自然”当作一种信条,所谓“自然”就是指人性,尽管他们在性善性恶的问题上常有分歧。人性问题在我们国家的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禁区”,这是出于一种误解,以为相信了人性论,就等于否定阶级观点,仿佛是自从人有了阶级性,就失去了人性,或者说,人性就不再起作用。其实,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并不能代表或取消全体,肯定阶级性并不是否定人性。马克思讲的“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本质力量”,就是指人性。马克思从这里出发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论证了只有消除私有制才能使人的本质力量获得充分自由的发展。**也说:“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很显然,阶级性也是在人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到了共产主义时代,阶级消失了,人性不但不消失,而且会日渐丰富化和高尚化。那时文艺虽不再具有阶级性,却仍必须要反映人性,当然反映的是具体的人性。所谓“具体”,就是体现于阶级性以外的其他特性,体现于共产主义时代的具体人物的具体情节。放弃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忠实描绘,只能使文艺的路子越走越窄。
5.人道主义是与人性论紧密相关的一个问题。作者对这个问题一直是坚持历史主义态度的。他认为,人道主义思想是与资产阶级的历史发展相始终的。在资产阶级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道主义思想一方面见出历史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也随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斗争需要的改变而获得不同的具体内容,起不同的作用。在文艺复兴时代,它是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口号而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肯定人的地位和现世幸福生活的价值,其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人能借认识自然而征服自然的思想。到了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力量日渐强大,资产阶级革命问题已提到日程上,人道主义就由一般文化思想战线上转而集中到政治战线上。于是人权、自由、平等和理性这些概念成为它的主要内容。到了十九世纪,西方各国资产阶级相继获得了或巩固了政权,阶级分化日益加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于是人道主义一方面转化为博爱主义,作为阶级调和论的基础,另一方面突出地表现为个人主义以及
它的直接后果:悲观主义和颓废主义。七十年代末或八十年代初,朱光潜重新谈起这个问题,感到过去把人道主义仅仅看成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并且仅仅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起过积极作用不够妥当,因此在两个方面做了修正和补充:一是肯定人道主义是普遍存在于人类一切时代的一种有积极意义的思潮;一是指出人道主义并不是共产主义的对立物,而是构成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他说,人道主义有一个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人道主义可以说是人本主义,这就是古希腊人所说的“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我们中国人所常说的“人为万物之灵”。人的这种“本位主义”显然有它的积极的社会效用,人自觉到自己的尊严地位,就要在言行上争取配得上这种尊严地位。一切真正伟大的文艺作品没有不体现出人的伟大和尊严的,从古代的神话、雕刻、史诗和悲剧到近代的小说和电影,都是如此。他还说,马克思不但没有否定过人道主义,而且把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看作真正共产主义的体现。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绝不能因为资产阶级曾经使用过人道主义这个口号,就对它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如果那样,就无异于倒脏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
6.共同美是与人性论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朱光潜认为,过去人们只谈美感的阶级性,而不谈美感的共同性,这是不对的。美感确有它的阶级性,比如贾府焦大并不欣赏林妹妹,文人学士往往嫌民间大红大绿俗气。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美感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就美感的对象来说,过去的美学家就有主张美在形色的匀称、声音的谐调之类的形式上的,也有主张美在内容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就美感本身来说,过去的美学家大半主张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感觉,可是又不等于一般的快感,不象渴时饮水或困时酣睡那种快感。而且美感并非全是快感,悲剧与一般崇高事物引起的美感中就夹杂着痛感。同一美感中也有发展转变过程,往往是生理和心理交互影响的。美感中的许多现象还需要深入研究。
7.朱光潜认为文艺创作要用形象思维,但是形象思维不单适用于文艺创作,也是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我们一般人不动脑筋则已,一动脑筋就不免要用形象思维,无论是穿衣、吃饭、旅行、交朋友或是进行生产劳动,一发生问题时首先就要进行形象思维。比如这几天闷热,我不敢进城,这并不是在“老年人一动不如一静”这样一个抽象原则下得出的逻辑式结论,而是根据自己的衰老情况,大热天挤车的艰难以及进城回来后的困倦之类具体形象自然想到的。形象思维既是如此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当然对于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和商人等等也是不可缺少的了。形象思维在运用范围上比抽象思维要广泛,不仅如此,在起源上也早于抽象思维。意大利美学家维科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论证了这一事实。他说:“人最初只有感受而无知觉,接着用一种惊恐不安的心灵去知觉,最后才用清晰的理智去思索。”(《朱光潜美学文集》第3卷,第571页。 )在他看来,原始民族作为人类的儿童,还不会抽象思维,他们认识世界只凭感觉的形象思维,他们的全部文化(包括宗教、神话、语文和社会制度)都来自形象思维,都有想象虚构的性质,都是诗性的或创造性的。等到人类由儿童期发展到成年期,即转到人的时代、哲学的时代,他们才逐渐能运用理智,从殊相中抽出共性。维科的观点在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研究上得到了印证。他证明,人在童年时实际复演着人类童年的历史,婴儿开始也只会形象思维,经过几年的训练和教育后才能学会抽象思维。
这么看来,文艺创作就不能单单依靠形象思维。因为文艺不仅要用形象去思维,还要对形象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以造出典型形象,即新的形象整体。文艺创作一般都有个构思阶段,思想情感白热化阶段,还有一个修改阶段。白热化阶段是文艺创作活动的高峰,这是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一般只专注于形象思维上;但构思阶段与修改阶段,就不仅要有形象思维,也要有抽象思维,比如参观访问、搜集素材、整理资料就不完全是形象思维的事;另外,考虑听众或观众的要求,作品可能产生的效果,乃至具体的排演、印刷等等事项,也都少不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构成人的思维能力的两个方面,而人是一个整体,在具
体的思维活动中很难截然划分,特别是在文艺创作中,它们往往是交叉作用的。但是文艺创作毕竟以形象思维为主。既然如此,文艺创作的思维的结果就要体现在形象中,而不是体现在概念里。德国音乐家舒曼曾经谈到:“批评家们老是想知道音乐家无法用语言文字表现出的东西。他们对所谈的东西往往十分没有懂得一分。上帝呀!将来会有那么一天,人们不再追问我们在神圣的乐曲背后隐寓什么意义么?先把第五音程辨认清楚罢,别再来干扰我们的安宁!”列宁称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不是因为他在作品中宣扬了人对基督的爱及人与人的爱,个人道德修养和反对暴力抵抗,而是因为他忠实地描绘了当时俄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中农民的矛盾态度和情绪。托尔斯泰的胜利也可以说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文艺作品的思想性不应是概念性,而应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提出的倾向性。倾向性是一种总的趋向,不必作为明确的概念性思想表达出来,而应具体地形象地隐寓在故事情节发展之中,通过故事情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8.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食”就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就是绵延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
9.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文学。(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5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0.在《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要论证人类何以必然要废除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才能达到共产主义。他是从劳动者及其劳动来看这个问题的。在私有制之下,一切财富都是由劳动者生产出来的,而劳动者却不但被剥夺去他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动产品,而且还被剥夺去他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力量”或固有才能,沦为机器零件,沦为商品,过着非人的生活。马克思把这种情况叫做“异化”。要彻底废除私有制,才能彻底消除这种“异化”,才能进入共产主义。
作文十:《《谈美书简》读后感》4600字
《谈美书?简》?读后?感?
?
《谈美?书简?》是?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的?13?封信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等美学范?畴,?作了?生动?而详?细的??阐释。? 第一?封《?代前?言:? ?
?怎样?学习??美学,》? ?朱光潜?先生?首先?谈了?写作?《谈?美书?简》?的?动意,?在回?答“?怎样?学习?美学?”这?一问?题时??,说他感?触最?深的?是治?学?的学风?。针?对美?学是?个旁?涉很?多领?域的?边缘?学科?,以?及国?内“?资料?太?少?”这一特?殊性?,朱?光潜?先生?指出?:?
? ?“?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要?“学??通一二种?外语?”,?直接??阅读外文?书籍?;尤?其应?下大?力气?去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但?不迷?信翻?译过?来的?书籍?。? 第二?封《?从现?实生?活出?发还?是?抽象概?念出?发,?》?56?年?,全国开?展了?美学?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朱光?潜先生承?认自?己过?去“?站的?是唯?心主?义立?场”?,“??用的是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逻?辑方?法”?,信?奉的??是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等人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到?80?年代,?朱光?潜先??生坚持?“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这?一总?命题?,而?且他?讨厌?对美?下定?义,?认?为这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不是?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从?现实出?发去?研究?美学?问题?”,?提倡?“正?确辨?认生?活与?艺术?中的?一切?丑?现象”?,认?为“?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 ?第三封?《谈?人》? ?朱光潜?先生?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是“??一个整体?”。?审美?活动?和整?个人?的其?它许?多功?能如??”思考力?、情?感和??追求上报?的意?志“?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强?调反?“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体的活?动”?,进?而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向人?这个?整体?说话??”这一命?题。? ?第四封?《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一?些误?解》? ?在此,?朱光?潜先?生重?申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郑重?提出?“我?们提?倡‘?解放?思想?’,?但不??能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解?放’?出来?”。?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的?专著??,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等?一些?误解?,朱?光潜??先生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这个?完整?体系?“是??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要?想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就要?认认?真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五?封《?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 ?朱光潜?先?生认定?“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储?存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自?然经?过人?的改?造而?日益??丰富化,?成了?“人?化自??然”;另?一方?面,?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使?其在?改造?自然?中“?对象??化”了,?因而??也肯定了?自己?,使?自己?的本?质力?量日?益加?强和?提高?了。??人类历史?就这?们日?益发?展下?去,?以至?于达?到“??人的?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人?道主?义”?的辩?证统?一。? ?第六封?《冲??破文艺创?作和?审美?学?中的一?些禁??区》 ?“四人?帮”?统治?时期?,文?艺创?作和?美学?中的??禁区是“??人性论”?、“?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感”?。在?朱光?潜先??生看来,?人性?是普?遍存?在的??,是人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是共?性与?特殊?性或?全部?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并?不能?代表??或取?消全体,?肯定?阶级?性并?不是?否定?人性?”。?“人??道主义”?总的?核心?思想?“就?是尊?重人?的尊?严”?,“?把人??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因为?人虽?是一??种动物,?却具?有一?般动?物所?没有?的自?觉心?和精?神生?活。?人道?主义?可以??
说是人的?本位?主义?。”?“在?文艺?作品?中人?情味?就是?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东西”,?“最?富于?人情?味的?母题?莫过??于情”。??在阐释“?共同?美感?”时?,朱?光潜?先生?援引?了马?克思?“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论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共同?职能?”,?它所?产生?的美?感也?就是?“人?类的?共同?美感?”。? ?第七封?《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在这?封信?里,?朱光?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生?理学?知识?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美?与美?感,?如节?奏感?,移??情作用和?内摹?仿。?而且?向我?们进?一步?阐述?了其?“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文?学作?品应?该具?有节?奏感?,而?不应??一味高昂?”“?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各有?类型?”等?观点?。? 第八?封《?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 ?朱光?潜先生?认为?,为?弄清?形象?思维?问题?,首?先需?要界?定一??下“什么?叫思??维?”“?思维?就是?开动?脑筋?来掌?握和??解决面临?的客?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思维?本身?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认?识活?动。?”思?维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掌?握具?体事?物的?形象?,如?色、?声、?嗅、?味、?触之??类感官所?接触?到的?形式?和运?动都?在头?脑里??产生一种?映象?,这?是原?始的??感性认识?”,?叫做?感觉?、映?象、?观念?或表?象。?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可??以经由两?种途?径或?方式?,这?就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目的?都在?于获?得对?事物?的更??进一步的?认识??。“把从??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加以?整理?和安?排,?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叫 ?
pag?e?形象思?维;?“把?许多?感性?形象?加以?分析?和综?合,?求出?每类?事?物的概?念、?原理?或规?律,?这是?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这?种思?维?就是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形象思?维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没?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第九?封《?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 ?文学是?用语?言为?媒介?
,而?语言?中的?文字?却只?是代?表观?念的?一种?符号?,本?身并?无意?义。?语言??这种媒介?不是?感性?的而?是观?念性?,也?就是?说,?语言?要通?过符?号(?字音??和字形)?间接?引起?事物?的观?念。?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在艺?术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文?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学”?第十?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朱光潜?先生?反对??将“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这样?的本?来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称?呼硬?套到?其它?时代?与民?族的?文艺?创作?上去?,而?主张?从?“浪漫?主义?的”?或“?现实?主义??的”这样?的创?作方?法的?角度?,对?各时?代?和民族?的文?艺作?出分?析。?与此?同时?,朱?光潜?先生?认为?不能?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分绝?对化?。?“浪漫?主义?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情?感和幻?想较?占优??势”;“?现实?主义?从客?观现?实出?发,?抓住?其中?本质??特征,加?以典?型化?”。?这两?种创?作方?法虽?然是?客观?存在?,却?不宜?过分?渲?染,像?旗帜?那样?鲜明?对立??。要“从?主客?观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时常??好像是结??合在一起?的。?” ?第十?一封?《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环境?”指?“行?动发?生的?具体?场合?,即?客观?现实?世界?,包?括社?会类?型、?民族?特色?、阶?级力?量对?比、?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
?? 总之,?就是?历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典型?环境?起着?决定?典型??人物性格?的作?用。?“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才?能衡?量出?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典型?观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恩格?斯把?“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作现?实主?义的?主要?因素?。? 第十?二封?《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 悲剧?与喜?剧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体??裁,具有?两种?不同??的审美特?性。?悲剧?与喜?剧很?难截??然划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现?实世??
界的矛盾?本来?就很?复杂?,纵?横交?错,?很难?分出?悲喜?,同??时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对同?一个?戏剧??往往产生?不同?的感?受。?“世??界对动情?感的?人是?个悲?剧,??对思考的?人是?个喜?剧。?”我?们中?华民?族的??喜剧感向?来很??强,而悲?剧感?却比?较薄?弱。?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诗的??正义感”?很强?,好?大团?圆的?结局?,很?怕看?到亚?里斯?多德??所说的“?像我??们自己一?样的?好人?因小?过错?而遭?受大?的灾??祸”?。 第十?三封?《结?束语?:?
? ?“还须?弦外?有余?音”?》? 朱光?潜先?生对?来信?问到?关于?学外?语和??美学问题?朋友?们提?出忠?告:? ?
?“学?美学?的人?入手?要做?的第?一件?大事?还是?学好?马列?主义?”;?其?次,“??掌握一种?外语?到能?自由?阅读?的程?度”?,“?掌握?国际?最新??资料”;?第?
? ?三,“?要随?时注?意国?内文?艺动??态”,“?最好?学习?一门?性之?所近??的艺术:? ?
?文学?、绘?画或?音乐?,避?免将?来当?空头?美学?家或?不懂?文艺?的文?艺?理论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