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泊船瓜洲]泊船瓜洲》1800字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
篇一 :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在一定的空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篇二 :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在一定的空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作文二:《泊船瓜洲》600字
《泊船瓜洲》案例分析
案例陈述
教师布置一道思考题给学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改过多次,试想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学生的答案有“吹”“到”“来”“染”“过”??教师让学生把这些字放到诗中读一读,和原文作比较,然后问他们哪个字用得好。有学生比较完后说自己的字比原文用得好。教师说:“你也变成个诗人了,不过还是‘绿字用得好。”这样的评价是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其实,教师在评价时可以加入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见解,这值得赞赏。请把你选择的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想一想,再读原文,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去读,去比较,去感悟,去发现“绿”字的美妙,也体会自己选择的字的不同凡响,而不必一定非得要学生接受“绿”字就是唯一的好答案。笔者当时就在听课,问了坐在自己身边的学生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字用得好。他说:“‘染’字让我想到春天就像一个画家,她把小草染成绿油油的,而让花儿开得五彩缤纷。‘绿’字让我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草,充满春的生机。我觉得自己用的字所描绘的世界很美。”你看,这学生说得多好,不值得肯定吗?
问题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将隐含教育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教师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轻过程体验与经验的积累,轻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课堂中的生成与预设没有有机的融合,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就不能达到及时回应、有效回应的效果。
作文三:《泊船瓜洲》2500字
一、课标分析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联系注释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诗句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诗歌。
二、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 中的第一 首, 《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 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 前途未 测,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 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 人停船在瓜州之后, 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 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 不禁勾起了浓 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 他们能借助注释、 工具书、 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 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 词” , 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 、 《元日》 、 《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 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 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六、教学准备
(1)针对古诗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 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七、教学过程
(一 )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语: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 那么, 诗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 《泊船瓜洲》 ”导入课题, 师板书课题, 生读课题, 并释题意,然后详细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对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赞扬,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诗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进而对诗歌产生了学习的渴望。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读通其文。
(1)纠正字音。如:“泊”的读音为 bó
“间”读 jiàn;“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 huán;
(2)让学生小声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
诗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通其文
二、读品其意
(1)自读诗文,结合幻灯片出示的词语注释品味诗句的具体含义。
(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 所以, 我采用了自学的方式,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 味诗句的意思,通过课上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学,且效果很好。 )
(2)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二品其意。
总之, 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 使学生深刻体会诗句的具体含义, 为感悟诗情做好准备。 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 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 教师在旁用语言步 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 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 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 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 这里运 用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里,我大胆的提出了两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所处的实际距离和他的心理距离产 生了差距?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出示王安石推敲 用字的典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绿字的动态美,并且诗 人感受家乡的美景从而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 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充分挖掘教材的空 白处, 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 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 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
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
四、读诵其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 价。
(诵读和朗读是不同的, 其区别就是用情与否, 学生经历了前三个学习阶段, 对诗情有 了很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四个词语,分别是:思念、哀伤、渴望、无奈,让 学生用这些词语说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 结果学生的回答淋漓尽致的把诗人的心情 和感受表达了出来,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 学生的诵读很成皋, 诵读起来声情并茂, 并能通过 关键字诵读出诗人浓浓的思想爱乡之情。 )
(2)指名学生背诵,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 背诵,而且记忆深刻。古诗学得透彻,所以有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
(三)总结
指出教学重点,做好笔记。回顾古诗四读法。
五、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一水间 归心似箭
数重山 恋乡思乡之情
又绿
何时还 惆怅
八、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 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 小组内交流,用 现在的话说说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 以后学生再读到古诗时很自然的就 能结合注释来帮助理解诗句了。
二、抓住词语悟诗情
《泊船瓜洲》 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 诗意容易理解。 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 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 无深度、 传统古诗串讲串 问、逐字逐句的讲解,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 “ 京口” “ 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一步体 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介绍作者王安石时, 教师的讲解较多, 这里可以让学生把搜集整 理出来的资料交流讨论, 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另外, 学生前面诵读时间稍多,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的思乡的诗词,没有时间进行交流。
作文四:《泊船瓜洲》3000字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 能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教学重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 能找出课文中的多音字
教学难点
1.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许多有关月亮的古诗,现在老师向请同 学们说一说有关月亮的古诗有哪些呢?(《静夜思》 《枫桥夜泊》 )今 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亮有关的, 请同学们看上黑板 (板书课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的题目的吗?(点名读、集 体读)
二、 认识作者,初读古诗
师:那同学们谁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阿?(王安石)那王安石是 哪个朝代的诗人呢?(北宋) ,对,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
师:好了,我们认识了作者,那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
读《泊船瓜洲》这首诗,遇到不懂的字可以画出来,想办法解决它。 (学生读 ) 读完了吗?那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好吗?请你 们一边听一边注意字的读音好吗?(老师范读)
师:老师读完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中有几个多音字阿 生:泊 [bó]、 [pō] 、重 [zhòng]、 [chóng] 、间 [jiān]、 [jiàn]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有谁能给这几个多音字组一下词的呢 生:停泊、湖泊,重量、重复、间隔、中间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 那现在 有谁愿意读一遍古诗给大家听的吗 ?(点 名 )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这首诗。恩,同学们都得真大声真 响亮。那现在请同学们看上黑板(板出瓜州、只隔)有谁会读这两个 字呢(点名读)还有谁会读?(点名)那集体来读一次。
师:我们先读到这, 接下来看看, 瓜洲和只隔这两个词语怎么写, 首先我们来看瓜洲, 瓜字撇、 撇、 竖提、 点、 捺, 洲字的部首是什么? (三点水)回答得真对,好我们来看看洲字怎么写。接下来看只隔怎 么写,只字同学们都会写吧,先写口字,再写点撇、点,同学们看到 隔字,隔的部首是左耳旁,先写横折折折、竖、横、竖、横折、横、 竖、 横折钩、 点、 撇、 横。 好, 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一个写两个, 写字时要注意姿势噢(老师寻看,适时点拨)
三、 再读古诗,感悟情境。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先写到这,现在请同学们看到课本一起 朗读课文(生读 ) 同学们古诗读完了,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一
学这首古诗,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跟小组的同学讨论研究一下, 一 会儿呢,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吧
师:好了, 同学们你们现在愿不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或 者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瓜洲在哪儿、京口在哪儿、钟山在哪儿,只隔是什么意思、 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重山是什么意思、 绿是什么意思、 还是什么意思、 泊是什么意思(可能问)
师:同学们有那么多不懂的问题阿,现在我们一一来解答,那同 学们首先我们看泊船瓜洲的泊是什么意思阿?
生:停泊的意思
师: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
生:船停靠在瓜州。
师:对,那同学再想想,京口瓜州一水间,那有谁知道京口在哪 儿呢
生:京口在今江苏镇江
师:那瓜洲呢
生 :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面
师:同学们你们看京口瓜州一水间的间是读第几声阿?
生:第四声,
师:对是第四声,为什么读第四声呢,你们看,瓜洲在这儿,京口在 它的对岸在江南,就是在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和瓜洲,一个在 江南一个在江北, 被长江隔开了, 所以在这里读第四声, 比如“间断”
还有间 ——什么 ?
生:间隔
师:在这儿就是间隔地,隔开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
师:好,京口我们知道了,那么钟山在哪呢?钟山在京口的西边 , 在 南京。 (板出图片)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数重山的数 是什么意思 ?
师:从瓜洲到诗人家乡只隔着一条江,几重山,离得很近了,在往下 读(学生读后两句)
师:绿在这里是吹绿的、染绿的意思。还是什么意思 ?
生:还是归的意思师:还就是归,也就是回家,何时呢?
生:就是那时候
生:什么时候
师:对,就是什么时候,这首诗大家都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那我们再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教师引导学生把泊、间、数、 绿、还、何、时几个词语的意思复习了一遍)
师:谁能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生:京口和瓜洲两个地方只隔 着、隔着 ……
师:隔着什么
生:只隔着长江
师:哦,只隔着一条江。第二句呢?
生:钟山只隔数山就是隔着几重山
师:好,你慢慢说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春风来了,春天到了,许多树都发芽了,绿 了
师:就是春风把江南岸怎么了?
生:吹绿了
师:明月何时照我是说 ……
生 ……
师:说得挺好,诗人非常想回家。刚才我们抓住了诗句中难理解的的 字眼,弄懂了诗的大意,我们学习古诗要明白诗的大意,但更重要的 是能够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同学带着想想来读一读这首诗。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这首诗,相信大家对这首诗表达的感情,肯定有 了新的感受。 那么, 怎么样才能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我想, 我们要想办法进入诗人写诗的意境。 你们觉得诗人写这首诗可能是在 什么时候?
生:可能在夜晚
师: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
生:是春季的一个夜晚
师:是春天的一个晚上,在你的想象中,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望着 哪儿吟这首诗的呢
生:是作者站在船上望山的时候
师:可能站在船的哪儿?生:船头上
师:这天晚上,天上可能还有什么
生:天上还有月亮
师:在这明月之夜,诗人站在船头,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生:看到了长江、月亮,诗人自己一个人独自在外就特别想家(板出 图片)
师:那同学们,你们知道思乡的诗还有那些吗?
生;静夜思
师:那请同学们背一遍好不好?(学生背)
师:好, 同学们据说王安石在选用这个绿字之前, 曾经换了十多个字, 有到、过、入、满等,最后选定了这个绿字,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呢? 我想诗人在吟这个绿字的时候,一定翻来覆去吟诵,比较,让我们来 用到呀 过呀吟吟,比较一下,好不好?
生:春天又到江南岸
师:怎么样?太一般了吧,只能说明春风到了,我们再用过字来吟 师:过, 吹过了, 吹过去以后怎么样呢?也没写出来, 所以也没有用。 还有入,满等,诗人也没有用,最后选了这个绿字,我们再用绿字来 吟吟(学生读)
师:用绿好在哪里?
生:它描写敢春天到了江南岸,使大树成了绿色的了
师:哦,写出了春风到了江南岸把大树吹绿了,吹绿这个意思有了 生:如果用到、过、或满的话,春风吹过去以后没有什么感觉。春风 又绿江南岸写出了春风吹过以后,江南岸就变了样,成了绿色的了 师:你也体会到了。春风又到,又入,还有别的字等等,只能
说明是春天到了,但是绿字,不光写出了春天已经到了,而且把春天 到后景色的变化写了出来了, 写出了春天的鲜明色彩, 写出了春天的 勃勃生机,你们再读读。
生:读后两句
师:这里还有个又字,又绿说明时间过得 ——
生:快
师:第四句的 “ 何时 ” 要注意,诗人是那么急切地想回家,家乡是那么 的美, 但是他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所以这个何时能够表达 出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你们再轻声读一读
师: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能够背下来,会背吗?
生:试背
师:学习古诗就要注意有感情地朗读,熟读,直到能够背诵。这首诗 写了诗人泊船瓜洲时的所见、所思和所感,诗人觉得家乡是那么美, 那么可爱,他是多么急切地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啊!这使我们体会到, 诗人对自己的家乡是多么的地热爱, 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是人 之常情,这种感情是无比深沉无法磨灭
作文五:《泊船瓜洲》4400字
《泊船瓜洲》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
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 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 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
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
教学策略 :
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 )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
生:《静夜思》 、 《枫桥夜泊》等。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 大家听呢 ? 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 。
生 1:(大声地 ) 泊船瓜洲。
师: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 。
生 2:(大声地)泊船瓜洲。
师:非常好。再来(请学生)
生 3:泊船瓜洲。
师: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
全班:(大声地 )b ǒ。
师:连着题目一起读,一、二
全班:泊船瓜洲。
师:这是一首很著名的古诗,是宋代著名的诗人王安石写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节课我们 要把这首诗学好,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打算怎样来学习这首古诗呢?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生 1:要了解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生 2:要懂得题目的意思。
生 3:要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诗的意思。
生 4:还要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5:要先读。
生 6:还要背诵。
师:好,我们就初定三个任务。 (读、理解、背诵)
(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我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 动中。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让学生确定学习任务,使而后的学习 变成学生自已的事。 )
二、读诗。
师:我们先说说怎样读,分小组读,一个一个地读,其他的听,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志地方。读错的马上帮 助他纠正。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课件出示配乐诗句。老师巡查、指导。 )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在小组学习的时候,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告诉老师好吗?
生:有。
生 1: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我读成 ji ān ,同学告诉我“间”在这里是间隔的意思应读 ji?n 。
师:很好,还有吗?
生 2: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重”我读成 zh òn ɡ,同学告诉我数重是几层的意思,所以应读 ch ón ɡ。
师;很好。还有吗?(没有举手) 。没有了,刚才小组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很认真。但我注意了,些同学读 得不是很流利,小组长就多给了这个同学机会,请他多读一遍,非常好 ! 这就是合作学习精神。现在敢读给 大家听吗?
全班:敢! ,
(反思:同学之间懂得合作,互相倾听,互帮互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
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声音略低了一些,谁能读得高一些?
生:朗读古诗。
师:读得流利。
生:继续读。
三、理解。
师:好,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完成得不错,大家读得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现 在我们看第二个任务;理解。请同学们给合注释和手边的资料讨论,看看你们弄懂了哪些字、词、句的意 思?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同学不能解决的问题,你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 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全班:(学生按要求合作学习、讨论。 )
(反思:给予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讨论,对这首古诗无疑是一种好办法。 )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好吗?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
生:我知道了泊船瓜洲的意思。
师:很好。其他同学呢?
生:我知道了“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师:谁能将诗中“瓜洲” 、 “京口” 、 “钟山”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生:学生自由画图。
师:老师巡视。然后请画好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 (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
生: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我们共同来看一看,画得怎样?
生:画得很好,把它们的位置画准确了。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同学画得也很棒,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生:学生到黑板前展示。
师:同学们还读懂了什么?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两句诗知道。
师:诗人要“还”到哪里呀?
生:家乡。
师:对。从这一诗句中我们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你能把诗句这个意思读出来吗 ? 同学们听一听,看
看是不是很着急回去?
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得如何?
全班:一般。
师:(微笑地对生)你可以再读。
生 1:再读。
师:怎么样啦?
生:有进步了。
师:谁来帮助他?
生 2:读
师:再读一遍。
生 2:有感情地朗读。
师:很不错了。谁再来?
生 3:读
师:读出些意思了。谁再来?
生 4:再读。
师:读得很棒,把意思读出来了。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来,要把哪些字读好?
生:又绿了。
师:还在吗?
生:何时、照、还。
师:很好。全班同学试试看。
生:齐读。
师:不错。再读。
生:齐读。
师:很不错,还知道了什么?
(反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 在民主、 平等的环境中,学生敢说、 敢评,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评价, 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相互促进,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
生:我读懂了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
师:哪个字是长江的意思?
全班:水。
师:哪个字是“隔着”的意思?
全班:间。
师: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这说明它们之间的距离怎样?
全班:很近。
师:(微笑对着生 5)我们想听你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停一会儿)开始,好吗? 生 5:读。
师:要着重把什么字突出来念,可以表示两者距离很近呢?
生 5:读。
师 :有进步了,谁再来读?
生 6:读。
师:特别是有些字?
全班:间。
师:还有什么?
全班:一水。
师:很好, (提高声音向全体同学)读。
全班:朗读。
师:全班朗读全诗。
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师:读出意思来了。现在可以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呢?
师:(没有举手的学生) 看来都懂了, 让老师来考考你们吧! 课件出示 (据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作者作诗过程中曾改多次, 最后定稿时才用了 “绿” 字。 试想象, 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 为什么最后用 “绿” 字 ? )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学习。
师:巡视,逐一到小组倾听、指导。
师:小组交流。
生:可能用过“吹”字,只说明春风的到来,而不能看出江南变绿。
生:可能用过“到” “过”字,只是说春风来过江南,而“绿”字用得好,它表现出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 勃勃的景象。
师:“绿”字给读者以鲜明的色彩感和生机感,表现出春天到来后长江南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生:还有,春天来了江南变美,诗人就会思念家乡。
师:是呀!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生:“绿”字用得好。
师: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 “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千古佳话。同学们应该学习王安石的这种精神,平时作文时应注意用字、用词 的准确性,养成善于推敲善于修改的习惯。
(反思;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没有回到家乡。同学们知道了这些内容,朗读就一定不一样了。现在我们重新把 诗句读一遍,要把诗的意思读出来。自由朗读,开始吧。
全班: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
生:朗读全诗。
师:“春风” 、 “明月” 、 “绿” 、 “何时”读得很好。谁再来读?
生:朗读全诗。
师:非常好,很聪明!我们一起来读,一、二、
全班:齐声朗读全诗。
师:好。同学们,再读诗句有没有产生新的一些问题呢?
生:京口和瓜洲很近,和家乡只隔几重山,为什么不能回家乡呢?
师:这是个十分有水平的问题,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想念家乡,为什么 又不回去呢?思考一下,你们找的资 料有谈到这个问题的吗?
全班:纷纷看自己的资料。
师:我补充一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 (发资料,每一个学生一张)
全班:阅读自己和老师发下来的资料。
师:巡视、辅导。
师:看完了吗?
全班:看完了。
师:请告诉你知道的情况。
生 1:知道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泊船瓜洲时写的,是在江边。
师:这时诗人正做什么事情?
生 2:去赴任的路上,所以说是在赴任路上写的。
师:还知道些什么呢?
生 3:我还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他诗写得好啊。还知道什么?
生 4: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
师:恩,两次推辞皇帝都没批准,所以、 、 、
生 4:所以他在江边写下这首诗时,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
师:非常好啊!怪不得他刚出来就这么忧愁、忧伤。他前面的路是一条艰辛的路啊!这一去呀,也不知什 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了。同学们请注意,最后一句他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全班:句号。
师:他不是在问,而是在心里、 、 、
全班:想。
师:对,想自己的蹉跎,想、 、 、 (请一学生)
生 5: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
师:是啊,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这首诗充满了了忧愁。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 (作手势) 我们再读。
三、背诵。
全班:(读)
师:不太好,同学们要体会王安石的心情啊。
全班:(再读,很有感情地)
师:非常的忧愁,这一去呀,不知何时返回家乡了。会背诵了吗?
全班:会!
师:我们一起试一下,忧愁地背诵啊。
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四、延伸。
师:我要特别表扬你们,你们是自己完成了任务。现在,布置作业。 (王安石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 许多作品脍炙人口。找一找有关王安石写的诗读一读。 )
(反思: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 一个有益的尝试。 )
补充阅读资料:
王安石(1021— 1086)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年时代,聪颖好学,年轻时 就中了进士。他的诗歌、散文都很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做地方官时,曾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北宋神宗皇帝 非常赏 识他, 1069年调王安石任参政知事,第二年升任宰相。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并在对 西夏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但王安石推行的改革,遭到朝廷内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三年后,他辞去了宰相 的职务,回到了南京的家中,寄情于山水。
一年后,皇帝又招王安石进京任宰相,他两次推辞而未获批准。这年春天, 55岁的王安石从南京出 发,上京赴任。有一天晚上,夜宿瓜洲江边,感时伤景,写下了《泊船瓜洲》这首诗。重任宰相一年后, 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又回到了南京,过起了隐居生活。
作文六:《泊船瓜洲》2800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打破串讲串问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紧扣诗眼 “还”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 比较法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学习诗人苦心推敲字词的写作态度。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会背诵。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要求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 ]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导语: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古诗更以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琅琅 上口的独特艺术魅力受到人们喜爱,你们喜欢古诗吗? (学生:喜欢) 哪位同学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请学生背背)
看到同学们背得那么起劲, 老师也想背一背自己喜欢的一首诗, 欢迎我吗? (老师背诵《泊船瓜洲》 )
揭题 :刚才老师背的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这首诗《泊船瓜洲》
2、谁能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生平简单介绍一下?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 出示课件, 自由读诗, 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 (课件出示正确读音 ) 并齐读全诗。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 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 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下面 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 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如(1) :学生汇报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 地名, 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 指名一生上台在刚才板画的长江图上贴画, 并看
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 重山”等词去体会)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如(2) :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引导学生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 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 而对岸的不远处 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展开联想回答)诗人 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 出来呢?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 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 (引导生板 书:不能还)
4、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 不能还?)
讨论、 升华诗情: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 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 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 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因为诗人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 他当时肩负着宰相重任, 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 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回啊!因此从内 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6、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 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绿 ------。 )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 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到、 过、入、满、 、 、 、 、 )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 在哪里?(师生共同体会“绿”字的妙用:(1)春风有色,它染绿了江南,给 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色彩感和生机感; (2)“绿”字和“还”字有一种内在 的联系,明媚的春光更引发诗人想回家看看的念头。 )
(师归纳:这个“绿”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江南的风景写活了, 其他字只写了春天的到来, 而 “绿” 字用在这里仿佛是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春 风吹过江南一下变绿的画面, 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家乡美景的 思念。 )
3、 教师总结:一个“绿”字, 表达了眼前一片景, 胸中无限情; 一个“绿” 字, 使 《泊船瓜洲》 成了千古绝句; 一个“绿”字, 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 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推敲”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 浓、 闹
红杏枝头春意() 。
{注:“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
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
起、 动、 翻、 皱、 拂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这首词的头一句,也是全词最精彩的一 句。作者用一个“皱”字,将春风吹拂而过,在水面上荡漾起细微波纹,使静景 成为动景,把生活中常见的景色写活了。
}
2、自由填字:
春风吹()了树梢,吹()了小草,吹()了河水,吹()了花苞。 五、总结延伸
1、 思乡是人类恒古不变的情怀, 许多诗人的诗中都表达了这种情思, 《泊船 瓜洲》就是一篇思乡名诗。
2、你还知道哪首思乡诗,背给大家听听。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泊船瓜洲》 。
2、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游子吟》 。
附板书: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靠家近— >很想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离家久— >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 >不能还
附:王安石(1021年 12月 18日-1086年 5月 21日)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 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 故世人又称王荆公、 舒王。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改革家, 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 ,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 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 文集》 ,现有《王临川集》 、 《临川集拾遗》 ,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
10普 (7)
廖柯民
作文七:《泊船瓜洲》3200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欣赏歌曲《故乡的云》 。 (课件播放音乐,并出示歌词。 )
2、谈话:这首《故乡的云》 ,使我们听到了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 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 这种思乡之情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从古至今, 未曾间断。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共同感悟王安石的 思乡情结。 《泊船瓜洲》
二、查找资料,了解诗人
1、理解第一二句诗意
1、课前,你们通过收集资料,都知道些什么呢?
a . “ 瓜洲 ” 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b .王安石简介:字介甫 , 晚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北宋 临川 (今山西临川 ) 人,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 解题:“ 泊船瓜洲 ” (“ 泊 ” 是 “ 停泊 ” 的意思。 )
三、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注意三个多音字的读音:间、重、还、
2、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
想要把古诗读得有韵味, 其实是有窍门的,读时, 一声和二声的音拖长读, 三声和四声的音 读得短一些,这样长短相间,诗的节奏感就出来了,你们试试!
3、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4、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5、自由朗读,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 (“ 还 ” 字)
四、细读古诗。
1、谁来说说诗的前两行的大概意思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 )
在这两行诗中有三个地名, 能在简图上标示出来吗? (师在黑板上画长江简图, 并大概标注 三个地名的位置)
一生在黑板上标出
看着这幅简图请再说说前两行诗的大意。
同学们,在你们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
(一部分学生说近,一部分学生说远)
你来说说近的原因
(我通过“一水”知道,那么宽的长江在作者看来仅仅是一道水罢了,所以他离家近, 并且他想家。 )
你能抓住重点词来体会,并且体会得很深刻
(我还通过“只隔”一词体会到诗人离家近,就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
那认为远的同学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长江那么宽,山路那么难走,再说古代交通又不便,所以说很远。 )
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
远,可在作者看来又为什么那么近呢?由此你能体会到什么?
(作者他特别想念他的家乡,家乡就在他的心里装着,所以实际距离再远,可在作者看 来都很近。 )
你设身处地在为作者想,你体会到了他想家的情,真好!
(我觉得作者他想家,想亲人)
是呀! 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行诗 诗!
2、后两行的大意是什么?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自己的家乡呢?
(出示幻灯片)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五、品悟诗情
诗句中这个“绿”,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吹,拂,碧,到,满)
其实, 王安石在写诗的时候, 也考虑到了这些字, 但他最后选择了“绿”, 你们知道为什么? 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 (放录像,欣赏江南 美景)
美吗?于是王安石改字的故事传开了。通过王安石改字,你觉得我们可以向他学什么? 多美的春天呀!同学们,这个“又”字,我们不能忽视,就是这个“又”字,让诗人不由 得想到:春天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可我这一走,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呀?诗人他怎能不 想——(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遥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家乡的亲人,诗人他怎能不问——(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就这么想着,望着,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一丝丝甜蜜的回忆又掠过心头, 一处处揪心的场景弥漫在胸中。 同学们, 诗人在家乡会度过哪些难忘的时光, 你们能想到吗? 请用“我仿佛看到了, 那是一个??的日子, 诗人在干什么, 感受是什么”来写诗人在家乡 生活的一处场景。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谁先来汇报一下?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 诗人和家人一起去郊游, 他们是多么幸福! 我仿佛看到了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诗人和家人坐在庭院里,一边赏月,一边聊 天,生活是多么美好!
师:团团圆圆一家亲,多么温馨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 诗人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泛舟湖上, 饮酒品诗, 是多 么的惬意!
是呀! 和朋友在一起的日子是特别让人难忘的!同学们, 诗人现在泊船在瓜洲,和家人团团 圆圆,尽享天伦之乐还能吗?(不能)
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男)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和朋友一起饮酒品诗还能吗?(不能)
眼前只见(出示幻灯片)——(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切都已远去, 相伴诗人的只有这轮明月,只有这轮明月呀! 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诗人肺腑 的仰天长问,是诗人刚刚离开家就来问明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要问诗人的吗?
我想问:诗人你那么舍不得离开家,为什么还要离开呢?诗人他为什么要离开家?
相信同学们都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准备了一段资料,相信同学们读过之后就会明白。 (出示 幻灯片)
资料: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 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触犯了大
地主的利益,遭到守旧派的反对。 1074年,王安石无奈辞去宰相职务,任江宁知府。 1075年2月,宋神宗再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 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对从政产生了 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 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
看了这段资料,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你明白什么了?
(诗人他被逼无奈才离开了家, 所以他特别不愿离开家; 诗人他极不情愿离开了家, 他其实 不想去当宰相;诗人是身不由己的,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是呀, 通过这段资料,我们读出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 可奈何的王安石。诗人他无可奈何离家而去,只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齐读)明月 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身不由己离家而去,只有问明月(出示幻灯片)——(齐读)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被逼无奈离家而去,只能问明月(出示幻灯片)——(齐读)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他恋恋不舍离家而去,发自肺腑地问明月(出示幻灯片)——
(齐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对家乡无限的留恋之情! 诗人思念家乡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人是多么想家,舍 不得亲人!
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用自己的心去体悟诗人的心!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 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 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 《泊船瓜洲》 。 (配乐朗诵) 同学们,自古以来, 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好多,老师在这收集了一些,大家一起来读 读! (播放《渔舟唱晚》读思乡古诗名句
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静夜思 【李 白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居易《江楼闻砧》
江人授衣晚,十月始闻砧。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
《渭水思秦川》 【岑参】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澭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思乡是一簇泪,飞溅的泪花会将秋阳下的杜鹃花瓣打落。思乡是一屡愁,会叫人一夜间 白发满头。 思乡是一抹绿,无论春夏秋冬,它依然保持着生命的原色??同学们, 思乡是一 种美好的感情,大家课下可以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词;同学们也可以给远方的亲人写封信, 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作文八:《泊船瓜洲》1200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太原市杏花岭区后小河小学 韩 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复习过去学过的王安石所写的诗作,交流有关于王安石的资料。尤其要引导学生交流关于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方面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作的背景。 2、板书并齐读诗题,重点指导“泊”字读音。 3、引导学生思考诗题中写了几样东西,并让学生将找到的几样事物连起来说说,理解诗题意思。 4、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问质疑。 二、初读古诗,自解诗意 1、课件出示《泊船瓜洲》,让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宏亮。 2、指名读诗,重点指导其中6个多音字的读法。 3、回顾过去学诗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那些方法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教师通过画图演示,理清瓜洲、长江与京口、钟山等地的位置关系,明确钟山是诗人的第二故乡。 2、结合诗意思考:诗人离家乡近还是远呢?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等词语,各抒己见。 3、从学生的辩论中,使他们逐步了解诗人的思乡心切。
4、教师结合资料介绍王安石在钟山的生活,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他的居住之地,而是见证诗人成长的地方以及他实现政治理想,挥洒青春和理想的地方??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前两句诗。 6、学生交流从后两句诗中读懂的内容。 7、引导学生抓住“绿”字,通过换词比较等方法,体会“绿”字一箭三雕的妙用。 8、透过最后两句诗,想象江南春天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文字本是有情物,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除了想到家乡美丽的春景,还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9、教师渲染情境,读出思乡之情。
四、回归全诗,升华主题 1、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综观全诗,引导学生找到诗眼“还”,发现每句诗与“还”之间的关系,离家近,应该还,思家切,却不能还,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诗人。 3、结合学生的问题──诗人不舍得离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靠家乡那么近却不能回去等,教师补充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4、教师配乐创设意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五、拓展积累 1、引导学生回忆品味其他古诗中用词精妙的千古名句,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杏闹”中的“闹”字等。 2、收集积累思乡诗,背诵下来。 原文地址:://.lspjy./thread-88770-1-1.html
内容来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lspjy./
作文九:《泊船瓜洲》3900字
《泊船瓜洲》案例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王红艳
【内容摘要】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第五课中的一首诗。本案例共分 五个环节:导入新课;预习检测;合作探究;整体升华,体会情感;总结全课,背诵古诗。 其中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是本案例的重点部分, 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古诗 体会情感。
【关键词】 古诗教学 合作探究 品味情感
【诗文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抒发了 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诗中通过“京口” 、 “瓜洲” 、 “钟山”几个地点的 转换及想象,特别是借诗中的“绿”字所赋予的新绿的景物变化,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 幅“明月” “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同时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 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学习目标】
1.会读、写“间、数、重”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默写《泊船瓜洲》 。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说出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4.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师: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让人 魂牵梦萦的地方。从今天起,我们将一起走进第二组课文,去感受一下游子的情怀吧。 请大 家打开课本, 翻到 20页, 自由的读一读单元导读, 想想单元导读中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生读后指名回答。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 她像血液一样, 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由古至今, 从未间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板书课题“古诗词 三首” ,诗词题目“泊船瓜洲” 。 )
二、预习检测
1、指名朗读,正音。
泊船瓜洲
京口 /瓜洲 //一水间,钟山 /只隔 //数重山。
春风 /又绿 //江南岸,明月 /何时 //照我还。
(重点强调“间” “重”等多音字,并以此渗透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多音字读音的 学习方法。 )
2、交流这首古诗的大意从京口到瓜洲只隔着一道长江水,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3、小结过渡。师:这首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理解了。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 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品读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 引导品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 、 反复地读一读这句诗, 注意句中的多音字。 你是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的?(联系上下文,分析字意,确定读音的方法。 )
(2) 、弄清楚京口、瓜洲、钟山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笔简单地画下来。
(3) 、再读读这句诗,思考:作者此刻站在什么位置?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 、 小结过渡:是啊,这句话正是作者站在瓜洲时的所看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之 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 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 “只隔” 呢?(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读、问、想象,
(小结过渡) 让学生知道实际距离这么远, 而心理距离却这么近, 这正说明了诗人虽人在途 中,却心系家乡。那他的家乡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从而引出 “春风又 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经典名句。
2、品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1) 、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诗。
(2)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离开家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 、这句诗中的“绿”字是什么意思?
(4) 、读了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还听到了什么?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 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还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5)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阵春 风铺面而来。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其实得来不易。关于这个字,还有一段小故事,请一 名同学读一读 24页资料袋中的内容。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有了上述问题,让学生感觉这个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也仿佛有阵 阵春风铺面而来。这个绿字内涵这么丰富,借新绿的景物变化表现了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公开课《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 地球上索到。
2、使学生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
3、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发展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 动爱护地球。
4、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使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对等地球。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明确目标:
1、 [板书:猜谜]想猜吗?请读谜面:“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
里,满载人类千千万。 ” (评:一猜就准。 ) [学生板书:地球]
2、出示地球图: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小结: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电视、书籍、网络等都能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大家得多 和它们交朋友。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才讲得很多,我们人类的生活、生存离不开地球。地球是我们共有家园 . 2. 同学们想不想上太空看一看我们可爱的地球呢?(出示音乐及飞船升空的片段)
1 . 师:宇航员在太空看见地球发出怎样的感叹?
2. 出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3.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课文,从哪儿能看出地球“可爱” ,从哪儿看出来地 球容易“破碎”?
4. 学生读课文进行学习
5. 小组汇报:“ 可爱” 部分
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给大家汇报下:
A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在太空看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 你们看这披着水兰色纱衣的球体是什么呢?是的, 他就是地球, 我们可以看到蓝色和白色的 纹痕相互交错,遍布它的全身。难道它不美丽,不可爱吗?(边说边看图)
B :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人类和一切生命。因此说地球是“母亲” ,是“摇篮” 。出示课文内容:“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
提问学生:这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形象的说明地球的可爱?
生回答:用了比喻手法, ,把什么比着什么?
C :出示:(地球仪,学生边说边指出) “地球的半径只有 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 里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的表面积是 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 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 (让学生体会数字的作用,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 “ 6300多公里” “ 51亿平方公里” 大陆的面积是好多?提问
6 . 通过这一部分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A :我体会到了地球太美丽,太壮观了。
B :我感觉到地球真是太小了,人类生活的范围更是小又小,我们应该珍惜它。
7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地球的 2个特点。
是啊,我们是应该好好的爱抚地球,但是有些人却不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环境,随意的破坏。 引入:
学生汇报“易碎”部分:
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什么?你给大家汇报下:
A :我读了课文知道了我们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B :我知道了科学家把这些自然资源分为了 2种:一种是“不可再生资源, ”通常是指矿产 资源, ;而另一中是可再生资源,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出示生活中常见 的物品。煤,铁,石油,木材, 谈水,纸张,粮食,大熊猫。
(让学生说出是可再生的,还是不可再生的。 )
除了课文以外你还了解关于地球易碎的哪些情况?
学生汇报:A . 我查阅了资料,看到水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但是,因为大家随意破坏, 向江河里排放各种废水废物特别是有毒的化学品, 清洁的水源就不能再生了。 面对这么多的 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这样行吗?为什么?
学生汇报:A :科学家提出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设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这个设想是非 常遥远的事情。
B :人类不能移居有 2个原因。第一是至少在 40亿公里的范围里(至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 思?
第二是火星或者月球上缺少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水和空气等。 少数人也许有可能, 但是人多 了就不行了。因此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8. 老师引导: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9 .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老师引导: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
(破坏了地球,我们将别无去处。地球是我们唯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10. 补充课题《只有一个地球》 而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11. 学了这篇课文, 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地球?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
来。
分小组交流 , 然后全班汇报 .
总结
同学们都认识到地球的重要, 用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地球的爱, 相信同学们一定能 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的小公民 .
作文十:《泊船瓜洲》2800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 感受诗句的优美, 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 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 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师导:同学们,季羡林老爷爷告诉我们:“一个小孩起码要 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相信大家只要坚持 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老师就特别喜欢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什么诗吗?(生 :王安石《元日》)
2. (过渡) 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王安石的另一首诗 ------《泊船瓜洲》 。 (板书课题 ) 齐读诗题。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1. 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 什么意思) 。你从题目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走进他的这首诗。 2. 介绍作者:出示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你从这些资料中对王 安石有了哪些了解呢?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 一诗, 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 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 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5. 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 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 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 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7. 真好 , 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其他同学听 , 特别注意听 词句的中间 , 她是怎么停顿的 , 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 ? 好,开始。 (教师适当讲评)
8. 同学们 , 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 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 当然要读得好, 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蕴含的感情。再次齐读这首诗。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的诗歌了,那你知道哪些学习 诗歌的方法吗?(看注释,查资料,边读边想,看插图 …… )
2,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 意思。 (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
三、深入体会,品诗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 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 细研读这首诗。
2. 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 意思,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
教师板书:简笔画画出长江,标示出瓜洲的位置。你能画出京口 和钟山的位置吗?
3. 提问:钟山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此刻他泊船瓜洲,你觉得他 离自己的家乡近还是远呢?
4,重点体会:
a. “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
b.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 什么意思? (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 (抠 住“只”补充介绍。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 路途遥远。 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 “一水” “只隔” 呢? (板书:只隔。 ) 师小结:实际距离很远,而作者的心理距离却很近,因为诗人 虽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5. 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 读出作者的思乡之情。 (“只隔” 重读。 )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 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 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 请读第三、四句: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 “绿” 什么意思?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 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 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
2. 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 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 ----?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 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 ) ,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 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 最终定为“绿” 。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 论)
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 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 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
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 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 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 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 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 春天 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 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 ? 什么意思?表现出 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
4. (师设景读) :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 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 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 这是一种思乡 的期盼,再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 灵的遗憾,再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 这是一 种精神的痛苦,再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四、通读全诗,再次体会:
1. 配乐朗读:(过渡 )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 人刚刚离开家乡、 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 下面请大
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 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 (生 读)
2. 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 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谁愿意背给大 家听呢 ?
3. 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小结写法、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几课我们是怎么学习这首 古诗的? (解诗题 ----知诗人 ----明诗意 ----悟诗情 )
2,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 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出示诗歌《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请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 背背、唱唱,品味诗歌的感情。
六、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一水间 数重山
思乡之情 又绿 照我还
,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泊船瓜洲]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