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埃及的金字塔》2300字
读音。
2.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帮助理解。
3. 听写词语,互批。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读 完后指名点评并说说各段的意思。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分几段,每段什么意思?运用段意合并 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交流显示。
第一段 (第 1自然段 ) :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 (第 2、 3自然段 ) :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 点。
第三段 (第 4、 5自然段 ) :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 如何建造起来的。
第四段 (第 6自然段 ) :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 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果。
3. 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互说。
4. 小结:作者先介绍位置形状,再介绍作用和名字由来,接着写 金字塔的建筑艺术特点,然后写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最后说明了 它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这也正是人们了解一样事物时的一般 思路。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介绍埃及金字塔的。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出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 引导:“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还能说出几个表示这一意思 的词语吗?
联系全文思考:
埃及金字塔为什么会举世闻名?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外观宏伟 结构精巧 科学建造) 4.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五、总结提升、适当拓展:
作业设计 1. 听写生词有错者,完成习字册 K14。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书 P83.2.3。
3. 补充习题 K14一至三。
(5)总结渗透:这样一写,就能把 146米多高变成一幅我们所熟 悉的画面。 这样的写法在说明文里, 就叫做——列数字、 作比较。 (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设计意图:146米多高, 40层高的摩天大厦,尽管使用了做比 较的方法, 还是较为抽象, 因此, 调动生活积累, 链接生活实际, 便能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清晰地感其形,悟其神。同时,通过 联系生活实际做比较、闭上眼睛想样子、声情并茂现样子三个层 层递进的环节自然地点出“做比较”这种说明方法)
预设 B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
(1)指名读。
(2)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点出:“一周、一公里”带来的惊 讶。 )
预设 C 、 塔身由 230万块巨石砌成, 这些石块平均?? 60
(1)让你为之一惊的词语是哪一个?为什么?将你的为之一震 读出来。
(2)所用石块是如此之多,如此之重。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你是不是又有新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你的那份新的感受。 预设 D 、引导学生抓住“ 10万人” 、 “ 30年时间”体会工程多么浩 大!
3. 总结提升:
(1
全部工程所花人力之多、时间之长,实为历史罕见。这样的工程 真是——(生读:宏伟)
(2)引到最后一自然段:
现在,这些(宏伟 )的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 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 结晶。
(3)它能不举世闻名吗?——(生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 金字塔。
三、合作分享、反馈点拨
1. 最能体现金字塔精巧的语句是哪句?
2. 指名读,师出示:
a.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 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到现在, 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刀片都插不进去。
b.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几千年 过去了 ,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 锋利的 刀片都插不进去。
3. 小组讨论:仔细读一读,看看哪一句是书本上的?哪一句的表 达好?为什么?派代表读出你们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换词对比,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引起学生的
探究兴趣,引起学生对形象描述这种说明方法的感性认识。再通 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静心思考,用心 揣摩,虚心涵泳,感受金字塔之精巧,体悟语言文字之精妙。这 样的训练,指向性十分明确,巧妙地将训练语感、发展思维、领 悟内涵立于一面,巧妙地将三维目标熔于一炉。 )
4. 是呀,那样高大宏伟的金字塔,经过这样一写,就更能让我们 形象的感受到埃及金字塔的精巧, 这样的写法多好呀?这种写法 就叫——形象描述。 (板书:形象描述)
5. 总结提升:
(1)能做到高大宏伟的建筑实属不易,能同时做到高大宏伟而 又精巧的建筑简直就是难上加难,但是金字塔做到了,古埃及人 民做到了。这简直就是个() !
(2)引到最后一自然段:
现在,这些(宏伟而又精巧 )的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 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 民智慧的结晶。
(3)说它举世闻名准确吗?——(生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 及金字塔。
四、及时训练、当堂达标
1. 学习要求:
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哪些语句让你对古埃及人民由衷的敬 佩、赞叹,就用笔划下来,并在旁边写上几句让自己敬佩、赞叹 的理由。
2. 学生读书、划句、写感受。
3. 交流互动。
(引导抓住“许多科学的方法” 、 “当时没有起重机”等关键语句 互动交流、补充。 )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读书实践活 动。通过读书、划句、写感受、互动交流这样四个熔于一炉的环 节,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纵深,围绕一个具体的读书目标去读 书、 、探究、沉思、品味、表达,对“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民 就能科学建造”的这一主旨的体悟自然真切深刻。 )
4. 总结提升:
(1)能做到高大宏伟的建筑实属不易,能同时做到高大宏伟而 又精巧的建筑更是难上加难。时至 21世纪快速发展的今天,依靠 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达到。 但是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民建造的 金字塔做到了, 他们竟然能用时至今天都不过时的科学方法加以 建造。除了中国的万里长城,还有谁能与它媲美呢?这简直就是 个() !
作文二:《《埃及的金字塔》》1700字
埃及的金字塔
——能力学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辨识文中的几个多音字“埋”“厦”“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4.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
5. 凭借具体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语言描述等介绍建筑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二、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过渡:埃及金字塔作为世界一大奇观,它究竟蕴藏着怎样的魅力
呢?
2.细读课文,思考:
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如果采用“掐头去尾法”,课文该怎么分段?分别写了什么?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首尾两小节互相照应。
①在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概括。
②根据段意,尝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5自然段)
第四段(第6自然段)
主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三、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出示金字塔全景图,问:能运用图中的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的金字塔吗?
1.出示词语:角锥形建筑物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举世闻名,进行描述。
2.看到这样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们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呢? 相机板书有关问题。
3.小结:我们将围绕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去探索金字塔的奥秘。
(二)精读二、三自然段,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用“——”划出文中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
用“~~”划出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②读读所划的句子,体会体会。
③为了具体地表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
2.学生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预设1:
出示句子: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①读一读,哪些词语跃入了你的眼帘,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这段话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③读读课后练习2的(2),想一想:加点文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3.指导朗读:读出金字塔的宏伟。
4.文章是如何把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壮观写得具体形象的?
(三)精读四、五自然段,体会古埃及人的智慧与勤劳。
1.过渡: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2.自读课文,思考:
①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②分别找出两个自然段中的设问句,读一读,从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③再读这两个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
3.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体会:古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双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四)拓展延伸。
1.金字塔作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已矗立在起伏的沙漠中四五千年了,提到埃及,人们自然想到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想到金字塔,人们自然会想到建造金字塔的劳动人民。金字塔,它是一座丰碑,一座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的不朽的丰碑!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例如对埃及金字塔、对奴隶们、对法老们??
3.埃及,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不仅仅有金字塔,课后,老师建议你再查资料,了解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四、当堂练习,检测完善
1.完成《练习册》
2.我国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收集了一些有关长城的资料,请同学们学习本课写法,写 一篇介绍长城的文章。
板书设计:
15、埃及的金字塔
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 智慧的结晶
精巧
(阴平镇上郭小学 姚茂民)
作文三:《埃及的金字塔》2600字
15、埃及的金字塔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积累四字词语,并能够使用这些词语说一段意思明确语句通顺的话。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埃及金字塔,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 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人类的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表)
教师:
搜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悟,整体把握
a) 谈话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那儿又有什么名胜呢?
2、 学生自由回答
师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3、 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它为什么叫“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学生预习单,组织学生看看写的是否正确、规范。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律: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
(2)学生练写自己写错的和写得不满意的生字。
2、检查对词语的积累识读和理解应用。
埋葬 轮廓 精巧 结晶 摩天大厦
(1) 正确读词,了解词语的含义。
(2) 学生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练习说话。
3、检查课文的朗读。
(1)分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重点检查3——最后一节的朗读。
(3)再次自由练习读这几个小节
4、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简单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思考:金字塔在哪里?它的外观有什么特点?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学生讨论汇报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度感悟,重点突破
(三)、细读课文,想象品味
1、齐读第二小节,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生读后自由回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坟墓,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像中国汉字的金字所以被称为金字塔)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还是没有感到金字塔的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老师不禁想问:这一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到底是凭什么举世闻名?自由读二三小节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埃及金字塔是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它的外观有什么特点?结构有什么特点?
生读后回答
5、教师相机板书:外观宏伟 结构精巧。
让我们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吧。(放映图片)
6、 课文是怎样来写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默读第四自然段,在书上圈、划,哪些句子看出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哪些句子看出金字塔工程的精巧?并想想为什么这些句子能够表现金字塔工程的宏伟或精巧。
学生交流金字塔工程的宏伟:
学生读文讨论(宏伟,巨大。)
师引导学生读出金字塔的宏伟与巨大
(1)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三
层,看起来已经够高了,金字塔有它的十几倍高,怪不得游人看起来那么渺小。)
(2) 绕金字塔的路程。(我们学校的围墙长400米,绕金字塔一周,相当于我们沿围
墙走两圈多。有兴趣的同学放学后可以走一走。)
(3) 塔身有230万块巨石砌成。(老师算过,这些石头共有460多万吨重)
(4) 学生朗读感悟。
同学们真会读书这些词语也是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列数字
是啊,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用60万个车皮。如果:??你还能想到什么?咱们也举些事例做比较。 (生自由说)
7、出示胡夫金字塔图片。
金字塔工程的精巧: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指名朗读读出它的精巧画出关键词。
(很平整 很紧密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为了建造这座宏伟的金字塔经常有10 万多人在烈日的曝晒下干活儿。同学们这10万多人中都有哪些人?(小孩 青年 老人)
是啊!这么一座金字塔整整用了30年的时间才完成,对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出示图)此时此刻面对这巍然屹立的金字塔你想说些什么?(生自由试说)
五、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学习第4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上下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四五小节
3、小组合作交流组内探究
4、学习课文默读四五段思考:(1)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方法。
(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是考古学者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
5、 学习第6段齐读谈谈你的读后感受。
师相机板书:血汗 智慧 创造奇迹)
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六、讨论
1、讨论课文从哪几部分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宏大与精巧?
2、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由远到近 比较法 列数字法 举例法)
3、学到这里,同学们想对古埃及人民说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4、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埃及金字塔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和同学交流交流吧!
2、作者笔下的埃及金字塔如此神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八、板书设计
外观宏伟
埃及金字塔 结构精巧 智慧的结晶
建造神奇
附预习单:
一、我会认
认读生字并描红在下面仿写一个,做到正确、规范
( 、 ) 、( 、 )、( 、 ) ( 、 ) 、( 、 )、( 、 ) 纠正写错的字、( )
二、我会写
1、自由朗读课文用“??相当于??”说话
2、积累词语
埃及 坟墓 轮廓 大厦 砌成 宏伟
三、我会想
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读文时的疑问。
——————————————————————————————。 教学反思:
作文四:《埃及的金字塔》4600字
《埃及的金字塔》教材价值简析、教学设计
沧浪区教研室 李琴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前后勾连,迁移学法。
1.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
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以及兵马俑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迁移学法:同学们,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的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有【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前后勾连的方法来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
二、聚焦重点,用心品读,领悟说明方法之效果,感受说明语言之特色。 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主要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静心地思考,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这一工程的
宏伟与精巧?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的呢?
(一) 说明方法。(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
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从数字入手:
1. 品味数字。
解读:共有70多座---数量之多;
高146米多,40层高---塔身之高;
走1千米——想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多少米?金字塔的一周可是操场的
5倍呢!——规模之大;
230万块、2.5吨——每块相当于50公斤重的50个小胖墩的体重之和,一头巨象之重;总重量达684.8万吨、地球一周、60万个(从海南排到漠北)”
—— 巨石数量之多,重量之大;
10万人,30年时间——人数之多,时间之久。
预设一:学生直接说从数字中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当即点红一长串数字。 师:具体说说,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
烈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 师:学生交流完后。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从
金字塔数量
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感受了金
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预设二:学生从某个带有数字的句子入手谈。比如“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
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让你体会到的是金字塔塔身之高。
※能形容一下你看到摩天大厦的感受吗?(高耸入云,抬头望不见顶) 师:看,作者把金字塔和我们熟悉的大厦一作比较,就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
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高大。
※现在你的脑海中屹立起了这样一个高大宏伟的建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
下你们看到的这个金字塔。(师点: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高大吗?(指名朗读,教师适当点
评)
师:其他数字又让你从哪个角度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呢?让学生结合其他相关
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能把你的这种惊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能把这些带有数字的语句读好吗?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你的表情也充分的告诉了我们你的感受!
★师:学生交流完后,教师点红一长串数字。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
具体的数字,
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
久等多角度
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2.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
笼统的语段)
师:所以说恰当的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
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 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板书:比较)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更为真切);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最具说服力的)。
4.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二) 说明语言(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
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师:继续回归这段介绍金字塔宏伟与精巧的文字,再读读,在语言上给你什么
感觉?
1. 品味语言。
还是让我们来品一品其中的几句话吧。
▲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金色的沙漠中,那古老的金字塔呵,远远望去,它像沙海中的一座座金山,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一幅多么开阔而雄伟的画卷啊!”
师: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形象、抒情,语言优美)
师:再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同?
146米、40层高————简洁朴实,真切【实】可信,有现场感【更真切】。 小结:对,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特色,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和浓烈的
语言,往往很公正客观。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
西壁底边长230.357米。”(资料介绍)
师:这一句具体写胡夫金字塔底边周长之长。为什么不具体写四条底边的长度呢?查阅资料得知,胡夫金字塔四条底边的长度各不相同: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 是的,一一列出显得累赘而无必要。这也正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平实的
特点。
▲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石
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建筑的精巧细密)
当时每一块巨石都磨得是多么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是多么
的――,紧密到了――的程度。“锋利”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天衣无缝
(2)师: “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环境恶劣、风沙肆虐、侵蚀剥落、地震摧毁——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千年不倒)“几千年”【此处总结历经
千年――依然连??】。
师:你觉得这个工程怎样?(精巧、了不起、奇迹)
※ 这仅仅是劳动的累积,技术的精巧吗?更蕴涵着什么?(古埃及人民高度的
智慧、才能)
(板书:智慧)
(3)师: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
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勾连前文:《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
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斗志昂
扬)——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3.语言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
文章的语言风格就是不一样的。
三、探究建造,感悟智慧,再次体会语言特色。(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浏览,你觉得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怎样?“科学”(智慧) 抓运输、垒石:——从木撬运石;修路平整;没有最基本的建筑设施;堆起土坡;倾斜运石;移走土山等内容中引导学生一方面体会金字塔建造之工程浩大,所需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劳力,另一方面紧扣“科学的方法”五个字充分感悟蕴含其中的古埃及人民无比丰富的、乃至不可思议的聪明智慧。包括引导学生适时的
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这种感受。
师: 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光读懂了这项工程的庞大,而且还读懂了其中
凝聚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②你的发言让我们对古埃及人民精妙的设计更加赞叹不已。
③ 通过你的资料介绍,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④学会收集资料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看来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⑤联系上下文去读书,我们的阅读感受就会更丰富。
2.这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
的智慧。
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 (众多说法中
的一种,而且这些说法也没有确切的定论。)
能不能去掉?(不能。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
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2.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
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上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
“然而,科学家推测,彗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
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
五.迁移学法,拓展延伸。
同学们,本单元的下面一篇课文是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也是一篇说明文。维也纳有什么特点,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语言上有些什么特色?下
节课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和发现。
板书: 15.埃及的金字塔
勾连 智
慧 列数字 简洁
作比较
比较 宏伟 精
巧 举例子 准确
备注:整体板书以金字塔板画为背景,金黄色主调;其余文字白色;“智慧“二字红色。
作文五:《埃及的金字塔》9200字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12课,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但与我们这儿的小学生来说,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知识的链接,缺乏与文本的共鸣。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观看2002年9月《机器人17日探访金字塔》的实况录象,(画外音: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金字塔的建设者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有人说是外星人,有人说是上一个工业文明的主宰者。引起了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兴趣与研究。)
2、是呀,为什么叫金字塔?金字塔是什么样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金字塔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埃及金字塔充满神秘与向往,今天我们也自由组成几个探险队,对埃及金字塔进行一番研究,怎样?
[由实况录象导入,一下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课文,对接下来关于金字塔的课题研究有了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研以致用,兴趣倍增。]
二、自由组队,探究准备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1、学会字词,读通课文。
2、学生自由组队,佩带好“研究员”胸卡。
3、你们现在就是真正的研究员了,为了探究顺利进行,你们应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
4、得出结论:(1)要严格遵守探究纪律,专心致志,学会合作;(2)选择喜爱的两个或三个课题进行探究;(3)要认真准备,学会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4)主要依赖书本,也可以插入课外收集的资料。
[让学生在学会字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为了激起学生的探究激情,让学生自由组队,志趣相投;让学生佩带“研究员”胸卡,制定研究纪律,使学生更具“角色感”,进而更快地自觉投入到探究之中。这些都更好地创设铺就了学生积极探究的心理环境。]
三、探究合作,自我感悟
学生各组确定探究课题,读书讨论,探索合作,教师巡回,并不时地参与学生的谈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究的课题,让他们充分的读、思、想、论、写、说,合作、商量,积极参与,随时询问老师,深刻地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对话,从而获得自我感悟。]
四、探究汇报,深刻感悟
1、刚才,我们每个研究员,走入沙漠,分几个探究小队进行探索研究金字塔,一定发现了金字塔的许多奥秘。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探究汇报会”,好吗?(多媒体课件显示“探究汇报会”海报,背景就是神秘莫测的埃及金字塔)
2、探究交流,自由发挥(一组人上台)
A、(1)我们研究的是“胡夫金字塔”(出示图片)
(2)齐读: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摩天大厦。饶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3)个人汇报:
生1:我汇报,我从这段话中“高”、“巨石”“重”、“平整”、“紧密”等词体会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通过“经常、10万人、整整30年”体会出工程的浩繁,金字塔是奴隶们血汗的结晶。
生2:我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体会到:金字塔是建造得简直是天衣无缝,无与伦比。我还有关于这方面的课外资料??)
生3:我还知道了作者怎样写出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他运用了列举数字、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B、(1)我们一组探究的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
(2)学生汇报:
生1: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民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看他们??(介绍书上的方法,边读边用画图来表示;)
生2:当时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没有石厂、机器??埃及人民就是这样,用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把一块块巨石搬运过来,并砌成金字塔。多么了不起啊!
生3:请看,这是我画的建造金字塔的场面。大家别见笑,都是想象出来的,但我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画的。(出示图画)
生4:我补充介绍,我还知道其他方法?(引进网上资料)
C、(1)我们一组介绍的是金字塔的“历史情况”
(2)、学生汇报:
生1:“这些金字塔矗立在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了它历史悠久,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生2:这又与课文的开头呼应,理解了它所以“傲对碧空”!
生3:我想对埃及人民说:你们是伟大的,令人崇敬的!
??
生4:我想向大家推荐课外资料。(《金字塔之谜》〈〈胡夫金字塔〉〉等)
[教学中,对金字塔探究的课题不是专业人员的专门研究,而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学习形式,所以,对金字塔的探究中始终注意与文本的结合,突出说读训练,尤其是对文中词语句子的品味析解等,方法多样且生动。如朗读、画图、课件展示等。同时还注意了课内外的结合,不断引进源头活水,这也让学生开阔眼界,让课堂增色不少。]
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
1、写调研报告。以课堂学到的知识为主,介绍你的探究成果,可以联系你的课外知识,加以介绍。
2、建议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
[让学生撰写探究报告,既是课内的总结,又是课外的延伸。较好地把阅读教学中的说与写结合了起来。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查找积累资料,把研究引向更大的课堂,引向更深的层次。再者,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探究科学的种子,让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邹区中心小学 王华芬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交代了埃及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概貌;第二段具体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又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子,采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描述等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使人感受更具体;第三段介绍了金字塔的建造历史;最后点明文章的中心:“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运用课本中的文字和网络里的资源来理解金字塔的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体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一般的说明方法带来的好处。
(四)教学难点
怎样把网络学习资源和课本文字材料有效地结合起来,有选择地让网络资源服务于课本,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持久,并已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搜索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基本处理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于金字塔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金字塔》的学习专题网站。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环境,使其在图、文、音、像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法与学法阐述: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增强了活力。本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环境。让学生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感受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感受语文网络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创设情境,个性阅读。
情感具有情景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和感悟。例如在教学金字塔的外形特点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网
页里的金字塔的图片,在美妙绝伦的图片面前,学生赞叹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品读文中相关的语句,感悟金字塔外形的高大,水到渠成,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平等对话,品读感悟。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学习者在里面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氛围中,大家有平等的权利,不怕说错了别人会笑,学习者能够真正地释放自我,进行充分的交流。例如学生自己在讨论区留言,交流感受,找到与自己有相同疑问的研究成员。在自学后讨论交流时,让他们把自己整合后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对与自己学习内容相同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同时,网页里的视频资料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课文的理解也更直观。例如:在金字塔的建造史中,如何垒石块,就可以用一个简单的FLSH动画说明;如何运石块,可以用网页里的一段视频录象使它形象化;学生在互相的探讨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操作能力。
3、扎实训练,培养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加强现代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
课文是从外形宏伟、结构精巧和它的建造三方面来说明金字塔的,结构清晰,我想采用块状教学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先要求他们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同时,给他们提供三个专题网站的网址,要求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课文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和积累更多的信息,做简单的幻灯片展示自己的学习心得,锻炼他们对信息的取舍、处理的能力;
4、课外延升,促进发展。
在“带着小问号走进课堂,带着大问号走出课堂”的教学理念下,我打算让同学在网页的讨论区进行留言,写下自己的课堂收获与更大的疑问,由于网络把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训练语言文字,让学生在境中感悟,突破了“思维定势”,使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得到了发挥,使课堂变成了“群言堂”,从而实现人人参与的主动学习场面。要求学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留言进行回复,参与讨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对有关金字塔的一个问题的探究,这样也能开辟现代语文结合网络资源学习的新途径;
四、教学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到金字塔走马观花参观了一番,你对金字塔哪方面最感兴趣呢?今天就你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2、学生交流自己想探究的内容,说明原因。
二、网络冲浪,自主探究;
1、请同学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采用读、划、议、思的方法自学,我给大家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一个简易网站,网址是.zqsx./jswy/whf,还有另两个专题网站,网址是.wjntxx./jzt和://web.wjedu.net/xxyu/11/,请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注意要用网络资源来补充说明你的课文内容。
《埃及的金字塔》教材价值简析、教学设计
沧浪区教研室 李琴
第二课时
一、整体回顾,前后勾连,迁移学法。
1.整体回顾: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通过抓三句话(出示《埃及的金字塔》三句话),了解了课文的表达顺序,总分总的结构。尤其是抓住过渡句的几个关键词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以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
2. 前后勾连:还记得刚学过的《秦兵马俑》一课的三句话吗?(出示《秦兵马俑》三句话。)同样是总分总的结构,主要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以及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迁移学法:同学们,阅读一般说明性文章,首先就要理清说明顺序,这样你将很快的抓住文章的要点,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高年级学生应有【掌握】的阅读说明性文章的方法和能力。同时,学会前后勾连着去思考,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前后勾连的方法来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说明文。
二、聚焦重点,用心品读,领悟说明方法之效果,感受说明语言之特色。
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就主要介绍了埃及的金字塔宏伟而又精巧。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静心地思考,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了金字塔这一工程的宏伟与精巧?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的呢?
(一) 说明方法。(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从数字入手:
1. 品味数字。
解读:共有70多座---数量之多;
高146米多,40层高---塔身之高;
走1千米——想想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多少米?金字塔的一周可是操场的5倍呢!——规模之大;
230万块、2.5吨——每块相当于50公斤重的50个小胖墩的体重之和,一头巨象之重;总重量达684.8万吨、地球一周、60万个(从海南排到漠北)”—— 巨石数量之多,重量之大;
10万人,30年时间——人数之多,时间之久。
预设一:学生直接说从数字中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当即点红一长串数字。
师:具体说说,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宏伟?在读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结合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 师:学生交流完后。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
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预设二:学生从某个带有数字的句子入手谈。比如“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46米,40层”这两个数字让你体会到的是金字塔塔身之高。
※能形容一下你看到摩天大厦的感受吗?(高耸入云,抬头望不见顶)
师:看,作者把金字塔和我们熟悉的大厦一作比较,就让我们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高大。
※现在你的脑海中屹立起了这样一个高大宏伟的建筑了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们看到的这个金字塔。(师点: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高大吗?(指名朗读,教师适当点评)
师:其他数字又让你从哪个角度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呢?让学生结合其他相关数字谈感受。相机朗读点评。
※能把你的这种惊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能把这些带有数字的语句读好吗?
※我听出了你的惊叹!你的表情也充分的告诉了我们你的感受!
★师:学生交流完后,教师点红一长串数字。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
让我们从金字塔数量之多、塔身之高、巨石重量之大、数量之多、建造时间之久等多角度
感受了金字塔建筑的宏伟,工程的浩大。(板书:列数字)
2.比较阅读:如果去掉这些数字,这样介绍可以吗?为什么?(出示改过的较为笼统的语段)
师:所以说恰当的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能准确的凸显事物的特点,使事物形象更为鲜明,也更具说服力。
3.勾连前文:还记得《秦兵马俑》中介绍规模宏大的一段文字吗?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规模宏大? 两文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板书:比较)
列数字(面积大,数量多,规模宏大,印象深刻);
作比较(和熟悉的事物作比,具体形象,更为真切);
举例子(一号坑,最大的金字塔,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也最具说服力的)。
4.方法小结:说明文往往会采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这类常见的说明方法。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去发现这些方法,前后勾连着学习,收获会更多。
(二) 说明语言(出示第三自然段)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师:继续回归这段介绍金字塔宏伟与精巧的文字,再读读,在语言上给你什么感觉?
1. 品味语言。
还是让我们来品一品其中的几句话吧。
▲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金色的沙漠中,那古老的金字塔呵,远远望去,它像沙海中的一座座金山,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一幅多么开阔而雄伟的画卷啊!”
师: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觉?(形象、抒情,语言优美)
师:再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有什么不同?
146米、40层高————简洁朴实,真切【实】可信,有现场感【更真切】。
小结:对,这就是说明文语言的特色,简洁朴实,没有太多的情感色彩和浓烈的语言,往往很公正客观。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资料介绍)
师:这一句具体写胡夫金字塔底边周长之长。为什么不具体写四条底边的长度呢?查阅资料得知,胡夫金字塔四条底边的长度各不相同:北壁底边长230.253米,南壁底边长2305454米,东壁底边长230.391米,西壁底边长230.357米。
是的,一一列出显得累赘而无必要。这也正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简洁平实的特点。
▲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师:请你们自己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建筑的精巧细密)
当时每一块巨石都磨得是多么的――,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是多么的――,紧密到了――的程度。“锋利”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天衣无缝
(2)师: “几千年”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呢?(环境恶劣、风沙肆虐、侵蚀剥落、地震摧毁——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千年不倒)“几千年”【此处总结历经千年――依然连??】。
师:你觉得这个工程怎样?(精巧、了不起、奇迹)
※ 这仅仅是劳动的累积,技术的精巧吗?更蕴涵着什么?(古埃及人民高度的智慧、才能)
(板书:智慧)
(3)师:那么,去掉“锋利”、“几千年”这些词语,你觉得可不可以呢?
小结:“锋利、几千年”高度科学、准确的反映金字塔建筑的精巧,乃至蕴涵的智慧。说明性文章用词就要讲究科学准确。
2.勾连前文:《埃及的金字塔》和《秦兵马俑》在说明方法上有很多相同之处,那么在说明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吗?比较着读一读,说一说。(出示并列的两段文字)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精美,四字短语,短促有力,语言富有节奏,联想丰富,兵马俑惟妙惟肖。将军俑(威风凛凛、神态自若)(武士俑:英勇无畏,斗志昂扬)——个性鲜明
《埃及的金字塔》:语言简洁、平实又不失准确。——宏伟、精巧的建筑特点
3.语言小结:用生动精美的语言展现兵马俑个性的鲜明,用质朴平实,简洁准确的语言介绍金字塔建筑的宏伟精巧。可见,介绍不同的事物,根据不同的需要,文章的语言风格就是不一样的。
三、探究建造,感悟智慧,再次体会语言特色。(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1.快速浏览,你觉得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法怎样?“科学”(智慧)
抓运输、垒石:——从木撬运石;修路平整;没有最基本的建筑设施;堆起土坡;倾斜运石;移走土山等内容中引导学生一方面体会金字塔建造之工程浩大,所需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劳力,另一方面紧扣“科学的方法”五个字充分感悟蕴含其中的古埃及人民无比丰富的、乃至不可思议的聪明智慧。包括引导学生适时的引入课外资料,丰富这种感受。
师: ①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光读懂了这项工程的庞大,而且还读懂了其中凝聚着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②你的发言让我们对古埃及人民精妙的设计更加赞叹不已。
③ 通过你的资料介绍,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④学会收集资料并灵活运用到学习中,看来这真是一种好方法。
⑤联系上下文去读书,我们的阅读感受就会更丰富。
2.这两段话同样也写得很简洁、朴实,让我们一读就明白了建造的过程和蕴含的智慧。
注意到这里的“据说”这个词语了吗?“据说”是什么意思? (众多说法中的一种,
而且这些说法也没有确切的定论。)
能不能去掉?(不能。如果将未经证实的推想写成确实存在的事实,未免武断,令人难以信服。所以这样的表达反而让语言更加科学准确。)
2.及时回应关照全文:其实在本文还有不少这种看似不确切,却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用词。能找到吗?读一读。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3.勾连前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也有相关的语句。(出示)
“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兄弟俩送去了最初的水。”
“与地球一样,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看来在火星上生命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然而,科学家推测,彗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
师:这就是说明文语言表意严密准确之处。
五.迁移学法,拓展延伸。
同学们,本单元的下面一篇课文是第16课《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也是一篇说明文。维也纳有什么特点,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语言上有些什么特色?下节课继续运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和发现。
板书: 15.埃及的金字塔
勾连 智慧 列数字 简洁
作比较
比较 宏伟 精巧 举例子 准确
备注:整体板书以金字塔板画为背景,金黄色主调;其余文字白色;“智慧“二字红色。
作文六:《埃及的金字塔》3200字
埃及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3. 从本课语言文字材料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3课时
预习导学:
1. 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抄写词语。
2. 学生朗读课文,将自己读后的想法和问题写在书上。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在北京可以看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们可知 道,埃及的首都在哪里 ? 埃及又有什么名胜呢 ?
2. 根据学生的回答。 (板书:埃及的金字塔 )
3. 埃及的金字塔在哪里 ? 它为什么叫“金字塔” ,怎样建造起来的 ? 我们 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指导,疏通词句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写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 查自读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教师用投影仪映示,学生朗读。
(2)指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轻声朗读,重点领会。
埋葬:掩埋尸体。轮廓:物体的外缘线条。
精巧:精细巧妙。 结晶:比喻珍贵的成果。
摩天大厦:指高耸入云的大楼。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当场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
(1)金字塔在哪里 ?
(2)金字塔的外观有什么特点 ?
(3)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 ?
(4)为什么叫“金字塔” ?
(5)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2. 根据上面的问题,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第 1自然段 ) :交代埃及金字塔所处的地理及概貌。
第二段 (第 2.3自然段 ) :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观和结构的特点。
第三段 (第 4.5自然段 ) :介绍这样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 来的。
第四段 (第 6自然段 ) :点明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和古代埃及人民智 慧的结果。
3. 根据段意,指名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小结。
四、指导书写
1. 投影映示生字。
2. 指导学生注意字各部分的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学生临写。
4. 师生评价。
5. 强化练习。
五、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 (课后习题 3)
2. 朗读课文。
达标检测:
一、看拼音写词语。
āi j íf én m ùsh īt ǐl ún ku ?
( ) ( ) ( ) ( )
m ?ti ān d àsh àq ìch én ɡy ìd ūn
( ) ( ) ( )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宏伟() 精巧() 矗立() 紧密()
2.写反义词。
精巧() 升起() 显露() 锋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2. 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
(从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
二、讲读第一段
1. 轻声朗读课文第 1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外观如何 ?
2. 看图,品味文字。
(引导学生从“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 “巨大的角锥形” 是金字塔的外观, “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 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
3. 朗读课文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 默读课文第 2.3自然段,思考:
(1)金字塔的外形具有什么独特之处 ?
(2)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作者具体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
2. 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1)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 ?
(2)第 2自然段写金字塔的外观是否和前面的“角锥形”一致 ?
(3)朗读第 2自然段的第 4.5两句话。
3. 轻声朗读第 3自然段,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
(1)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 ?(高大、重 )
(2)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 ?(平整、紧密 )
4. 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 (1) 投影映示句子:
“这座金字塔高 146米多。 ”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指名读这两句话。
第①句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 ?(列数字 ) 但 146米究竟有 多高呢 ? 同学们想象得出吗 ? 第②句也是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 ? 我们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3)投影映示:
按课文内容填空:
A 、这座金字塔高 146米多, () 。
B 、 这 些 石 块 磨 得 很 平 整 , 石 块 与 石 块 之 间 砌 合 得 很 紧 密 , () 。
(4)边读边想,补充后的句子与前面出示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 ?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 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
5. 小结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 结构精巧的特点, 作者运用列数字、 作 比较、 举例子的方法。 默读课文第 2.3自然段, 找出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读有关句子。
6. 指导朗读第二段。
四、讲读第三段
1. 默读课文第 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
2. 讨论回答这一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映示,指读两个设问句。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 当时没有起重机, 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 呢 ?
(2)轻声读课文,回答上述两个问句。
(3)朗读课文第 4.5自然段。
3. 小结。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 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五、练写片断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断,介绍校内的雪松, 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达标检测:
把句子更具体些。
1.金字塔真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嗓门真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书真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修改病句。
1. 经过努力,我的态度提高了。
2. 山坡上栽着许多梨树、苹果树和果树。
3. “超声波”的特点和用途很广。
4.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四段
1. 默读课文,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
2. 最后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
为什么说金字塔 “是埃及的象征, 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 ┌───────────────────────┐
①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 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 部工程用了整整 30年时间。
②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
└───────────────────────┘
3. 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达标检测:
填空。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 _________首都 _________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 中。
2.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称为“金字塔” 。
3.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是四大文 明古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 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 ______________” ;说到埃及,人们 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 “ _______________” 。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 的 著 名 建 筑 , 请 写 几 个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七:《埃及的金字塔》4500字
15埃及的金字塔 (教案 )
吴林曹庄小学 范红东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 “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摩天大厦” “举世闻名” “矗立” “智慧的结晶”等表达的意思。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模仿导游作介绍。
2.朗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中心句读懂内容,感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 样建造起来的呢”这句话在文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理清文章的层次。
3. 紧扣“从哪里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问题精读感悟,感受金字塔 的宏大而精巧,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聪明。采用和《秦兵马俑》一文对比阅读,学习作 者是如何运用列举数字、形象类比、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翔实。
4. 展开想象,运用列举数字、形象类比、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拓展仿写,使自己的表达更 加具体翔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紧扣“从哪里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一问题精读感悟,感受金 字塔的宏大而精巧,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聪明。采用和《秦兵马俑》一文对比阅读,学 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列举数字、 形象类比、 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翔实, 并仿写运 用。
难点:理解金字塔是怎样砌成的,能根据示意图讲解这种堆砌方法,从而感受古埃及人 民的智慧。
三、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
教师:1. 查看学生前置性学习单,了解学情。
2.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 听写“轮廓、大厦、砌合、宏伟”读一读,订正。
2. 齐读课文第二段,说说“金字塔”名称的由来。
(二)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体会作者生动、详实的表达
1. 出示总结句“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你是怎样理解“象 征” 、 “结晶” 的?说说我们中国哪些古建筑可以称得上中国的象征, 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 晶? (借助熟知的长城等感知金字塔在埃及的地位) 为什么称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是古埃 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呢?我们细细阅读课文 3至 5段。
2. 默读第 3段,你从哪些语言中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画画有关的语句,说说 自己的理解。 (学生自学)
3. 组织交流,相机指导,体会表达效果。
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精巧,读读语句,再说说自己的理解。作者又是 怎样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
预设(1) :出示句子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 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 塔。这座金字塔高 146米多,相当于 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 1千 米的路。塔身由 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 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 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 60万 个车皮。
①这一段话中主要介绍了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②对比《秦兵马俑》第 2段,说说这一段话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 大?
引导抓住“ 70多座、 146米多、 230万块、 2.5吨”体会数据详实,运用准确。
抓住“相当于 40层高的摩天大厦” 、 “ 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 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 60万个车皮”去掉对比着读 一读,体会借助身边熟知的事物作比较,把事物说明得更加生动、形象。
③播放图片或者视频,谁能读一读这段话,把金字塔的宏伟展现在大家面前。
④这就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这是在四五千年前建造的,没有现代化的建 筑设备, 古埃及人民却能够建造出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 至今没有哪一个建筑可以替代金字 塔在埃及的地位。所以人们不禁赞叹—— (出示: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 的结晶 学生接读)让我们想象着金字塔宏伟壮观的画面,一齐来读读这几句话。 (学生齐 读)
预设(2) :出示句子
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 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几千年过去了, 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 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①读了这句话,说说你对“精巧”的理解?“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 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这句话写的好在哪里?这可以让读者产生怎样的想象? (引导说说自己 的想象,感受风风雨雨中几千年过去了,金字塔依然那么精巧)
②指名朗读。
③没有类似于水泥之类有粘合作用的材料,只是一块块平整的巨石垒砌在一起,并且达 到了完全砌合的程度。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金字塔依旧巍然屹立, 傲对碧空, 这无不在 证明着金字塔是——(出示: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学生接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预设(3) :出示句子
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 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 30年时 间。
①从“ 10万人” “ 30年”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是一 个怎样的场景?学生通过想象当时劳动的场景体会建造过程的艰苦, 感受建造金字塔的工程 浩大。 (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
②建造金字塔是一件异常艰苦,异常浩繁的工程。是古埃及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而成 的,是——(出示: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学生接读) 。让我们 满怀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
4. 读了这一段,我们不仅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精巧,还感受作者描述、介绍得具体、 生动,你觉得哪些写法值得你去学习运用?
总结说明方法:课文不仅列举了较为精确的数字,还把这些数字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 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使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金字塔的宏伟精巧, 建造金字塔确实是一项 浩大的工程。
5. 齐读第二段,让我们共同欣赏这一段文字。
(三)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体会作者生动、详实的表达
1. 过渡: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你 一定会明白的。 (教师板书:建造方法)这两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建造方法,你能通过作者的 描述,想象出当时的劳作的场景吗?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 金字塔建在茫茫沙漠之中, 260万块巨石是怎样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呢?学生交流如何
运石块。
(1)出示“木橇”图片,认识“木橇” 。
(2)过渡:古埃及人民就是靠木橇把一块块巨石运来,多么科学的方法啊!那又是怎样垒 砌起来的呢?
出示:螺旋型的建造金字塔的示意图。
这是建造金字塔的示意图,能看着图来说说垒砌巨石的过程吗?学生口述垒砌的过程。 (进一步促进文本理解,并要注重口语表达的清楚、流畅 )
(3) 古埃及人民就只用这一种方法建造金字塔的吗?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学生交流:“许多” “据说” 。
(4)小结:古埃及人民想出各种方法修建金字塔,当时有起重机吗?(没有)有运输设 施吗?(没有)他们靠的是什么建造出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的?(学生交流:勤劳、聪 明)他们用无数肩膀、无数双手,靠着聪明才智,把一块块巨石搬运来,堆砌起金字塔。这 是现代文明也难以企及的程度, 可他们却实现了。 因此说—— (出示: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学生接读)指生朗读第 4、 5自然段,其余学生体会金字塔的建 造过程,感受古埃及人民的聪明才干。
3. 体会第 4、 5自然段的写法
①过渡:作者对金字塔建造方法的介绍, 在写法上又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呢?请同学们 在小组内共同研究一下,组长要整理好组内同学的意见。
②学生交流,教师指导。
预设 1:学生针对第 4、 5自然段中的两处设问的运用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我们在 《滴水穿石》一课中已经学习过这种方法,使用设问这种写作手法有什 么好处呢?(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设问能使问题明确 , 观点突出 , 增强表达力 , 也使谈话方式显得生动。
预设 2:从“据说”一词中看出作者用词准确。学生交流。
小结:这种“砌塔”的方法,只是后人根据当时可能拥有的工具推测、想象出来的方法之 一,所以课文称“据说” 。 “据说”一词,看似平常,却能看出作者用词的严密。
预设 3:叙述具体、有条理。
出示:第 5自然段中的“先??然后??然后??”
小结:在介绍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时,作者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使表达更条理。 同时 把垒砌巨石的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很具体。
4. 指名朗读 4、 5段,再次感受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览全文,体悟情感
1. 读读下面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你知道吗?金字塔建造于公元前 27世纪。而我国的古长城是在春秋战国时候开始修建的, 约在公元前 770—— 221年间; 我国有历史记载的商朝从公元前 1600年开始; 中华最古老的 夏朝约从公元前 2070年开始。也就是说,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时间比中国历史还要久远,埃 及劳动人民在金字塔建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令人惊叹!
一座座宏伟精巧的金字塔矗立在滚滚黄沙之中。他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不愧是埃及 的象征, 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 读。
2. 勤劳而又聪明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我们一起带着对古埃及人民的敬仰之情再 把这一个自然段朗读一遍。学生齐读。
(五)延伸拓展,说写训练
1. 借鉴写法,读写结合
(1)过渡: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外形宏伟、结构精巧,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形象 描述等方法, 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接近了, 让我们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更深的 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情境练习,你能不能运用刚才学的说明方法来填一填。
(2) 出示:暑假里, 我们一家人去爬山。 来到山脚下, 看到巍峨的青山, 我不由得赞叹:“这山可真高啊, 。 ” (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爸爸摸着我的小脑袋说:“是呀,的确是高, 。 ” (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妈妈笑着说:“危楼 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看这山呀, ! ” (用形象描述的说 明方法)学生练习填空后交流。
(3)小结: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并能与我们熟知的事物或生活经验相联系, 不仅能够 描述出事物的特征,还使说明更加的具体生动。
2. 学做导游,内化语言。
(1)过渡:这节课我们从外形宏伟构造精巧和建造方法两个方面领略了金字塔的风采, 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聪明和勤劳。下面就让我们来做小导游,把金字塔介绍给更多的人们。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方面练习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3)找两位同学做导游,分别从宏伟精巧和建造方法两个方面介绍金字塔。
3. 小结:这就是金字塔,它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兵马俑一样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奇迹, 是全人类力量和智慧的象征。 它在茫茫沙漠上历经几千年的风雨而岿然不动, 最后让我们一 起带着深深的赞美之情一起读——
出示:埃及的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 民智慧的结晶。
六、板书设计
15. 埃及金字塔
宏伟精巧 作比较
智慧的结晶 列数字
建造方法 形象描述
作文八:《埃及的金字塔》1600字
《埃及的金字塔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我是 3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埃及的金字塔》 。
一说教材
《埃及的金字塔》 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介绍了 金字塔的外观宏伟, 结构精妙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方法。 课文语言通俗流畅, 富有极 强的感染力, 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材料。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 结合本课内容和课型 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3 感受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本课重难点是抓住重点词语、 句子, 感受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 化遗产。
二说教法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重点词句探究法” 、 “读思议再读法” 、 “品读领悟法”的 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 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提问法、点拨法。 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让学生主动 参与和互相学习,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 并引导学生采用读书圈点法、 自主探究合作法等学 法, 从而达到训练语言、积累语言,体悟文本思想感情的目的。
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学贵有疑”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阅读探究之始。
为此,我请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加以引导,我是这样引导的:“相信聪明的你,此时脑 海里肯定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 你能说出产生的疑问吗?”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问题, 学生一 般能够说出本课的重点问题,如:埃及的金字塔有什么特殊之处 ?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我设计以下三步走:
1、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并画出自己不懂的 地方。
2、学生读完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通过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来检 查预习并牢固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接着老师指导本课难写的字词,如 厦
3、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介绍了什么? 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 同时理清文本脉络。
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 品读赏析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
讲。 ”为此,在 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想象意境、
训练朗读”的教学策略,过程如下:
一开始,我会这样引导学生:从那里能够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接着让学生朗读课文的,学生读完后,我会出示以下几个句子,如:
(1)为了建造者做金字塔, 经常有 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 全部工程用了整整 30年 。
(2)勤劳而勇敢的埃及人相处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撬上,用人或牲畜来 拉。
这些精彩之处,让学生反复朗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仔细品味,在脑海中想 象 金字塔的样子, 体会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次深入文本, 与文本反复对话, 并抓住 神态自若 举世无双 等词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这样自然而然就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在此过程中我 会适时及时地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举世闻名 宏伟 精巧
第四个环节 拓张延伸
在学习完了课文之后, 我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学了课文, 你有怎样的感受?受了怎样的 启发?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在思想上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学习并 提高自己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运用到今后的习作中去。
第五环节 作业设置
1熟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2写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好的板书可以体现课文的主要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中心 思想,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作文九:《《埃及的金字塔》》5800字
15、埃及的金字塔
本斋小学 安庆玲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能力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重点学写“厦、廓”两个生字;认会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初步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写具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字塔的巍峨、宏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描绘建筑物的方法。
2. 感悟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激发学生对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超人才干的赞叹之情。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埃及的金字塔》【生读课题】
2、 说起埃及的金字塔,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些词?(交流、齐读)
这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文中用一句话巧妙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齐读)
【板书:宏伟精巧 建造】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读这两方面内容,(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
二、 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三、 品读感悟,展示交流
【预设一:感受宏伟——】
1.我们首先来看一看金字塔的宏伟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直线画下能让你眼前浮现出金字塔宏伟气势的语句,再细细读一读。尤其读到哪些词语更让你心头为之一惊?把它圈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互动交流: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
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①这几句话有一个共同点,是——(板书:数字)
②这些数字是鲜活的,是富有生命的,它们足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气势,你
被哪些数字震惊了?
③指导学生交流:
A.146米 40层(点击变红)
(1我们的教学楼是4层,40层相当于10个教学楼的高度,这样的高楼让你
想到了哪些词?
(高耸入云、直插云霄、顶天立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这么高的金字塔!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那该是什么样子?
(3)来,把看到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 总结渗透:这样一比较,就把146米多高变成一幅我们所熟悉的画面。
(板书:比较)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金字塔的——高。
过渡:你还被哪个数字震惊?
B.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1)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读出惊讶。
(2)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250米,1000米就相当于要走4圈。这些数字
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金字塔的(大、底边周长之长)。
读出你们的惊讶(感受)。
C.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60万个车皮。
(1)这儿,让你为之一惊的词语是——?(继续说——)(有补充吗?)将你
的为之一惊读出来。
【地球的一周是 40000千米 一列火车,如果60个车皮的话,它要运多少次?10000次】
(2)精确的数据,简单易懂的两次假设【板书:假设】让我们读懂了金字塔
所用石块是如此之多,如此之重。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不可思议与惊讶不已吧!。
3.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也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
【出示: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
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② 导学生抓住“10万人”、“30年时间”体会【人数之多、时间之长、工程
多么浩大!】
据历史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十万,估计一下整整30
年,要多少人次(1200万人次)
你来读出来。
②同学们,从这句话里,你还读出了什么?(劳动的艰辛与环境的恶劣)那个
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曝晒)
③ 透过曝晒,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充满艰辛的劳动场面?
④是呀,与其说金字塔是用巨石垒成的,还不如说金字塔是用古埃及人民的
汗水凝结而成的,带着我们的理解,带着我们的感情一起读——
4.小结:如此之高,底面如此之大,所用巨石如此之多,之重,全部工程所
花人力之多、时间之长,实为历史罕见。这样的工程真是——(生读:宏伟)
【预设二:领略精巧——】
5.过渡:埃及的金字塔是宏伟的,也是精巧的,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它的
精巧?
【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
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指名交流:你从哪儿看到了金字塔的精巧?(点击变红:平整 紧密 连 都)
预设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