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朱自清散文集感悟》4800字
朱自清散文集感悟
篇一: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
正如书上所说“<朱自清散文集>如一股清新的空气~拂过我们灵魂深处;又如一股沙漠中的清泉~给文字注入了新生~为读者打造了朴素流畅、清新自然的美。其各个时期的经典散文~使读者从不同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美~体味世界平凡中的美丽。”平凡的事物常常使人们忽略~但他们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强大力量。这力量源自平凡~却足以令任何不平凡的事物汗颜!
让平凡拥有“美丽”~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写作宗旨。他以其独特的方式写出了一篇篇著作~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意境优美的图画~令人回味无穷!
一篇《荷塘月色》令多少人沉醉其中。一词一句透出恬美意境~特殊写法营造出别样氛围~满足感溢满心房。此感正如卷首语“岁月匆匆~有谁真正留意过爱的背影~有谁没遇到过人生的冬季~又有谁的心不曾孤独的飘零~走进这本书~然我们聆听那桨声灯影里秦淮河上的歌声~驻足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伴随着美妙的文字~去迎接美丽的生命之春。”所给我的启发:谁没有过低潮时期、困难阶段呢?谁又曾一直是一帆风顺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人之常
情。我认为~到那时~只有书中美妙的文字才能给予人的心灵最大的慰藉这是什么也无法取代的。正如吃饱饭的满足感无法取代读完一本好书的满足感一样。(亦或有人认为吃饭乃人生第一大事~其作用是书所无法取代的。)
朱自清先生很念旧情~他在妻子死去三年后仍然想着她、念着她~并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将内心压抑了三年的情感以倾心交谈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追悼亡妻。从日常琐事中体现一个爱子敬夫的贤妻良母形象。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妻子多年操持家务却无怨无悔的感激与愧疚~语言真挚感人~哀痛之情溢于言表。
人们往往会将一些东西忽略~但只要用心观察及体会~努力发现他们的美好~就会感到很满足~不至于到老来一事无成!
篇二:朱自清散文有感
那一方绝唱
——朱自清散文的魅力所在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是源于中学课本中的《匆匆》。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霎时间就被作者瑰丽的文笔所俘虏~空暇时间就翻看一下朱自清的散文~一直坚持地把《朱自清散文精选》读了下来。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精选》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他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切躁动都在作者的文字里慢慢沉淀,让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情。我想真的如朱自清所说,“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散文精选》选取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内容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语言清丽凝结~但在平淡中传递着最真挚的感情~我想~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的文字更来的深入人心。赵景深说: “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知识谈一些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拨动着人的心弦。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再如《给亡妇》中的对妻子生前照顾子女和作者的琐事的描写~全文不避繁琐娓娓道来~在平淡的叙述中掀起情感波澜。有人说这文是作者大男人主义的一种表现~这是
我不赞同的~文中处处的包含着作者对亡妻的感激~思念和内疚之情~何谈大男人之说呢,在《儿女》一文中~作者不加修饰~却以真情感人~诉说生活细节~用最朴实的笔调来抒发对亲人的感情。正是这触动人内心的最柔软处的细水流长的笔调才更能感染读者吧~让人在温馨之余又觉得无限羡慕。
“文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后人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我想这在作者描写的大自然的景致中可以感受得出来。清丽的文笔~细腻秀丽地把作者笔下的美景刻画得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使人在阅读中跟着作者的文字畅游在如斯美景中~仿佛身临其境般欲罢不能。作者的《荷塘月色》是我高中时学的一篇文章~至今我犹记得语文老师对这文的评析:“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文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的工笔画式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也因这文~我深切地了解了何为“通感”~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作者运用人的心理“通感”达到美感体验的极致。我时常在想~身为中文系的自己~面对如斯风情会如何着手下笔~想着想着愈发觉得汗颜~还真不知自己拙劣的文笔会写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
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曾经提过“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原则~而他在他的文中也是一贯地遵循着这个原则。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他都以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话美文的典范”。正如杨振生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对于《朱自清散文精选》中几篇代表性的杂文~我依稀之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朱自清的杂文创作始于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他有意地模仿鲁迅先生~散文一改往日的清新、朴实~不再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文字书写自己的看法~直截了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的《正义》一文~犀利的文笔~辛辣的笔调~在鲁迅先生鞭挞文风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合了自己的激进思想。相对于鲁迅杂文的深奥难懂~朱自清的文显得更直白~让人读起来大快人心之余又深以为然。身为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文人~我深深认为朱自清被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俗话说~读书的过程是一种积累。而读朱自清的散文~我觉得是一种心灵的沉淀。话说回来~读了那么多朱自清的文章~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那篇《匆匆》。也许是最先接触到的~所以倍感触人心玄。那时老师们都喜欢强灌一些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思想给我们~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总是嗤之一笑应付过了。直到学到这篇文章~才正真地
开始审视自己对生活对时间的态度。“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万门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字字如矶~敲进我的心里~荡起一阵名为茫然的涟漪。十三四岁的年纪~总以为一辈子很长~躲在象牙塔的世界肆意挥霍自己的年少无知~天真地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数的当下在我们的肆意中被下一秒定格~成为回忆~组成我们的过去。蓦然回首~身后的我又是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而如今~真的是只有徘徊罢了。无数匆忙的回忆在在地睥睨着那段年少轻狂~于是~徘徊来了~茫然来了。有时我甚至不敢相信十几年的生活在回忆中却像做梦一般~闭眼~再睁开。不变的是~我什么痕迹都没留下。而朱自清的这篇《匆匆》~醍醐灌顶般把我从深陷的泥沼中拉出来~虽然我还是无法明确地回答作者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又何妨~时间会见证一切。
折服于朱自清的文字操控能力~我曾经也试着模仿他的文风~不过写出来的无非是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徒有其表却无内容~只好作罢~还是品读为佳。
品读朱自清散文~仿佛品读那一方绝唱~总能在字里行间收获满满的感动~让人在喧哗的都市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着实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而如今的的社会~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
道~这时不妨读一下朱自清的作品~毕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还是有一定的价值意义的
篇三: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朱自清~字佩弦~他的散文以描写见长~在描写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每次捧卷都被他文字中富有诗意的画面吸引~文字外洋溢的真情打动。
他的散文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传神。
与上述绚丽和浓艳风格不同的是朱自清还有另一种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画面。文中用平易的文字
刻画出父亲爬上站台的细节~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惨淡的处境和对父亲深深地歉疚。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匆匆》~我早在十几年前就曾经读过~至今已看了很多遍。每次读时内心中都有所感~仔细品味时~却又无法真切的明了其中的滋味。多年后~我在生活的磨练中~品味了世事
的艰难~人生的变迁~对社会、对人生渐渐有了看法~经由这许多经历淘洗之后~在闲暇时偶尔内心里会浮现出《匆匆》上的一些话语~平淡里却蕴含至深哲理~倏尔似有所悟~才渐渐体会到这篇文字优美的散文~在淡淡的愁思里却有着深刻的寓意。
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生命,回答会有很多种说法~众说纷纭~让人无所适从~茫茫然然~正如《匆匆》说:“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啊~我们懵懵懂懂的来~糊糊涂涂的走~在生命的过程里~如一场黄梁~了无所得。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若是旅途~这一站起点是生~这一站的终点便是死~没有一个死去的人会让生者明白死去后的体验~可是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对生的无知~最终导致了对死的恐惧。我们活
的时候~争名夺利~无休无止~我们的欲望大的可怕~我们总是看见自己没有的~却总是看不见自己拥有的,我们总是追名逐利~可是却不知道休养生息。因此~老子说:“知止不辱~知足长乐”。孔子说:“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匆匆》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以前总是似懂非懂~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日子竟是从我们的手中溜走的。不错~仔细回想一下过去~每天不是看电视就是去聊天~我能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快感~但失去的却是宝贵的时光。多么可怕~为什么当时我竟全无所知,:时间不知不觉从我的手中溜走~不知不觉的
溜走??现在我该怎么办,开始珍惜时间吧:认真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把溜走的时间夺回来~(转 载于:wWW.cSsYq.cOM 书业网:朱自清散文集感悟)从现在开始~不让美好的青春在匆匆中虚掷。
我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更钦佩先生的人格~1948年~国民党节节溃败~通货膨胀。朱自清每月的薪金只能买3袋面粉~体重降到只有38.8公斤。但当吴晗送来《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领美国面粉宣言》时~朱自清毫不犹豫地签上了名字。**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先生在贫困中病故。但他高贵的人格和刚直坚毅
的民族气节将激励着我们自立自强~永远坚守着忠贞的民族
气节。此外~还有那一篇篇温婉清新的作品在一代代读者心
中久久萦绕??
作文二:《朱自清散文集我的感悟》2700字
朱自清散文集我的感悟
摘要: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称赞不已。他的散文不尚华丽繁复~而以平淡秀丽成文~读起来如沐春风。他的散文创作~用笔朴实~多写日常生活~写儿女情~感人肺腑。朱自清为文主张意在表现自己~语言清丽凝结~情真意切~以细腻的笔调打动人心~让人沉浸在他的文字中~慢慢地沉淀浮躁的心灵~收获一份脱俗的宁静~绝唱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的最高散文魅力。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平淡秀丽情真意切散文魅力
“朱自清~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1】
——杨振生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是源于中学课本中的《匆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霎时间就被作者瑰丽的文笔所俘虏~空暇时间就翻看一下朱自清的散文~一直坚持地把《朱自清散文精逊读了下来。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
1 / 6
《朱自清散文精逊中的~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他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缜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飘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隽永。他用自己“真挚清幽”的特性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切躁动都在作者的文字里慢慢沉淀,让人感受到了真正的情。我想真的如朱自清所说,“不虚美~不隐恶”的平淡中包孕了神奇。
《朱自清散文精逊选取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内容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语言清丽凝结~但在平淡中传递着最真挚的感情~我想~比起那些浮夸绚丽的文字~还是逼真、细腻的文字更来的深入人心。赵景深说:“朱自清的~不大谈哲理~知识谈一些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2】古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拨动着人的心弦。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再如《给亡妇》中的对妻子生前照顾子女和作者的琐事的描写~全文不避繁琐娓娓道来~在平淡的叙述中掀起情感波澜。有人说这文是作者大男人主义的一种表现~这是我不赞同的~文中处处的包含着作者对亡妻的感激~思念和内疚之情~何谈大男人之说呢?在《儿女》一文中~作者不加
2 / 6
修饰~却以真情感人~诉说生活细节~用最朴实的笔调来抒发对亲人的感情。正是这触动人内心的最柔软处的细水流长的笔调才更能感染读者吧~让人在温馨之余又觉得无限羡慕。
“文中有诗~诗中有画”是后人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我想这在作者描写的大自然的景致中可以感受得出来。清丽的文笔~细腻秀丽地把作者笔下的美景刻画得美不胜收。梅雨潭醉人的绿、秦淮河的灯影波光、威尼斯的异国情调、扬州城的风流与古朴……使人在阅读中跟着作者的文字畅游在如斯美景中~仿佛身临其境般欲罢不能。作者的《荷塘月色》是我高中时学的一篇~至今我犹记得语文老师对这文的评析:“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清雾、蓊蓊郁郁的树木以及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素淡朦胧~简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文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的工笔画式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极致。”也因这文~我深切地了解了何为“通感”~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作者运用人的心理“通感”达到美感体验的极致。我时常在想~身为中文系的自己~面对如斯风情会如何着手下笔~想着想着愈发觉得汗颜~还真不知自己拙劣的文笔会写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出来。
朱自清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曾经提过“意在表现自己”的美学原则~而他在他的文中也是一贯地遵循着这个原则。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他都以其完美的散文意境~树立了“白
3 / 6
话美文的典范”。正如杨振生所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们自迩以至远~自卑以升高。”【3】对于《朱自清散文精逊中几篇代表性的杂文~我依稀之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后来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朱自清的杂文创作始于抗日战争爆发时期~他有意地模仿鲁迅先生~散文一改往日的清新、朴实~不再用大量的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文字书写自己的看法~直截了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的《正义》一文~犀利的文笔~辛辣的笔调~在鲁迅先生鞭挞文风的基础上更多的融合了自己的激进思想。相对于鲁迅杂文的深奥难懂~朱自清的文显得更直白~让人读起来大快人心之余又深以为然。身为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文人~我深深认为朱自清被尊称为“一代散文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俗话说~读书的过程是一种积累。而读朱自清的散文~我觉得是一种心灵的沉淀。话说回来~读了那么多朱自清的~最让我感慨的还是那篇《匆匆》。也许是最先接触到的~所以倍感触人心玄。那时老师们都喜欢强灌一些诸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思想给我们~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们总是嗤之一笑应付过了。直到学到这篇~才正真地开始审视自己对生活对时间的态度。“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万门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字
4 / 6
字如矶~敲进我的心里~荡起一阵名为茫然的涟漪。十三四岁的年纪~总以为一辈子很长~躲在象牙塔的世界肆意挥霍自己的年少无知~天真地认为世界是围绕着自己转的。“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无数的当下在我们的肆意中被下一秒定格~成为回忆~组成我们的过去。蓦然回首~身后的我又是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而如今~真的是只有徘徊罢了。无数匆忙的回忆在在地睥睨着那段年少轻狂~于是~徘徊来了~茫然来了。有时我甚至不敢相信十几年的生活在回忆中却像做梦一般~闭眼~再睁开。不变的是~我什么痕迹都没留下。而朱自清的这篇《匆匆》~醍醐灌顶般把我从深陷的泥沼中拉出来~虽然我还是无法明确地回答作者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又何妨~时间会见证一切。
折服于朱自清的文字操控能力~我曾经也试着模仿他的文风~不过写出来的无非是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徒有其表却无内容~只好作罢~还是品读为佳。
品读朱自清散文~仿佛品读那一方绝唱~总能在字里行间收获满满的感动~让人在喧哗的都市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着实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而如今的的社会~很多人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如何读书的轨道~这时不妨读一下朱自清的作品~毕竟经典之所以为经典~还是有一定的价值意义的。
5 / 6
6 / 6
作文三:《朱自清散文集的感悟》1100字
朱自清散文集的感悟
我读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生命好比是一块时间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异。因此~生命的意义并不体现在生命的物象和长度~而更多体现在生命的气象——创新~为世界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别人的作品中也有体现~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不就是对此观点的最好表述吗?
在感悟的同时~我也致力于去体会朱自清的表达手法。既然被公认为是极少数能用白话写出可与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风、手法一定有异于常人之处。他的文风比较朴素~如《背影》~全文辞藻并不华丽~但仍然十分感人~这可能就是名家与常人的区别吧!而成段的疑问句就成了他标志性的写作手法~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意味深长的意境。就像《匆匆》离得那样: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真是这些疑问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吧!
渐渐地~我又发现~朱自清的每一篇都蕴含着深层的意义~有对生命的思考~也有对当时政府的讽刺~它使用了不
1 / 3
少暗喻法~这也许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响~因此~他的看似清淡~却富有哲理~有一层耐人寻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关于朱自清的介绍~发现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己做到问心无愧~生活也十分简朴。我想~也许正是这种质朴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中~才使得他的文风如此朴素吧!
《荷塘月色》让我们看到了寂静夜晚却美丽的荷塘;《匆匆》却让我们明白了时间的稍纵即逝;《背影》则让我们知道了无言父爱的伟大。
而这一篇篇寓意深刻~文字优美的篇章便是出自朱自清之手。
有人说:读《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的美酒。
但无不例外的便是~读后皆让人回味无穷。
我合上书~回味着他纯熟、老练、独特的用笔~总有种莫名其妙的快感。
他——朱自清~与我们这些文学大海中的一滴水相比~他在无垠的文海中算上占有一席之地了。若他能存活至今~创出的作品该令上帝、众神为之倾倒~更是有一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还是于1948年8月12日因病逝于北平。
他的散文在用词上不免精雕细琢~娴熟的技术使他脍炙
2 / 3
人口的佳作更加有力、优美。他善于抨击、打击黑暗社会;也善于写出情景交融、给人以身临其境般感觉的作品留传千古。称他文学界一颗夺目的明珠一点也不过份。
他的中我最喜爱的莫过于议论文了。名言于想法的完美结合~可谓天衣无缝~美妙绝伦~给人难得一见的教育~并将议论文中罕见的美文佳作留于后人~留传百世。
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书~再次欣赏他简洁精要的文笔~欣赏字里行间鲜明的政治色彩~欣赏这本《朱自清散文集》……
3 / 3
作文四:《朱自清散文集》700字
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
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特别是《绿》、《荷塘月色》。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
“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作文五:《朱自清散文集》3300字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朱自清文选》
朱自清,,,,,年,,月,,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华,
号秋实。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
,,,年经俞平伯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
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
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
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
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目 录
踪迹 匆匆 歌声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州的踪迹 航船中的文明 背影 序 女人 背影 阿河 哀韦杰三君 飘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记 怀
魏握青君 儿女 旅行杂记 说梦
海行杂记 你我 “海
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扬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见的叶圣陶 论无话可说 给亡妇 你我 谈抽烟 冬天 择偶记
说扬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坛寺
《忆》跋 《山野掇拾》 《子恺漫画》代序
《燕知草》序 叶圣陶的短篇小说 欧游杂记 威尼斯 佛罗伦司 罗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兰 柏林 德瑞司登
莱茵河 巴黎 西行通讯 伦敦杂记 三家书店 文人宅 博物
院 公园 加尔东尼市场 吃的 乞丐 圣诞节 房东太太 标准与尺
度 动乱时代 中国学术界的大损失
回来杂记 论严肃 论气节 论吃饭 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书生的酸气 论老实话 语
文影及其他 说话 沉默 撩天儿 如面谈 人话 论废话 很好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是喽嘛 不知道 话中有鬼 正义
论自己 论别人 论诚意 论做作 论青年 论东西 集外 憎 父母的责任 春晖的一月 执政
府大屠杀记 悼何一公君 哪里走 悼王善瑾君 白马湖 赠言 春
哀互生 论说话的多少 买书 松堂
游记 初到清华记 绥行纪略 蒙自
杂记 北平沦陷那一天 这一天 重
庆一瞥 新中国在望中 外东消夏录
重庆行记 始终如一的茅盾先生 我是扬州人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论不
满现状 论且顾眼前 刘云波女医师 文物·旧书·毛笔 南行通信 南行杂记
学习辅助网 .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5730.net
作文六:《朱自清散文集》900字
散文集《背影》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
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
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
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
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
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迹》、《背影》、《欧
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
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
俗共赏》。
内容简介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这一时期,朱自清的散文着力于揭示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他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的热情、人道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诚实的性格。记述秦淮河风光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抒写静夜里独自漫步池边的 《荷塘月色》,是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绝佳名篇。这些满贮着诗意的散文,于新异独得的观察和委婉有致的描写之中,寄寓着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黑暗现实面前怅然若失的寂寥和郁闷。《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做到了文质并茂,全凭真感受真性情取胜”(叶圣陶《朱自清新选集序》)。
历史评价
朱自清以其散文的娴熟高超的技巧和缜密细致的风格,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被公认为新文学运动中成绩卓著的优秀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柔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
作文七:《朱自清散文集》14000字
朱 自 清 散 文 名 篇 段 落 练 习 及
文 章 内 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
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
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
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
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
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
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
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
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
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荷塘月色》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
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
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
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
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
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
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
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
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
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
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
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
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
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绿》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 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 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阴的柳树 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 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 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 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歌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
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匆匆》
逛南京象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
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 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 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 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 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象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 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 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 边,得破费点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老远地上明故宫遗 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南京》
朱 自 清 散 文 名 篇 精 选 30 则 我们常常读到朱自清先生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难以矢口否认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清隽沉郁,总是能轻易地把我们引进他唯美的世界中去,对时光的感慨也好,对亲情的触动也罢,都写到了我们内心的那根弦上。而恰恰也正是因为散文,朱自清先生才在星辉璀璨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夺目光彩。而这些散文中,那些妙不可言的文段许许多多都已成为经典,让我们每次读起来都爱不释手......
——写在前面
1、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2、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
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3、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4、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瀑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 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 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 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 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
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5、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6、我结婚那一年,才十九岁。二十一岁,有了阿九;二十三岁,又有了阿菜。那时我正像一匹野马,那能容忍这些累赘的鞍鞯,辔头,和缰绳?摆脱也知是不行的,但不自觉地时时在摆脱着。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苦了这两个孩子;真是难以宽宥的种种暴行呢!阿九才两岁半的样子,我们住在杭州的学校里。不知怎地,这孩子特别爱哭,又特别怕生人。一不见了母亲,或来了客,就哇哇地哭起来了。学校里住着许多人,我不能让他扰着他们,而客人也总是常有的;我懊恼极了,有一回,特地骗出了妻,关了门,将他按在地下打了一顿。这件事,妻到现在说起来,还觉得有些不忍;她说我的手太辣了,到底还是两岁半的孩子!我近年常想着那时的光景,也觉黯然。阿菜在台州,那是更小了;才过了周岁,还不大会走路。也是为了缠着母亲的缘故吧,我将她紧紧地按在墙角里,直哭喊了三四分钟;因此生了好几天病。妻说,那时真寒心呢!但我的苦痛也是真的。我曾给圣陶写信,说孩子们折磨,实在无法奈何;有时竟觉着还是自杀的好。这虽是气愤的话,但这样的心情,确也有过的。后来孩子
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觉得从前真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如我给另一个朋友信里所说。但我的孩子们在幼小时,确比别人的特别不安静,我至今还觉如此。我想这大约还是由于我们抚育不得法;从前只一味地责备孩子,让他们代我们负起责任,却未免是可耻的残酷了!
7、茶房在轮船里,总是盘踞在所谓“大菜间”的吃饭间里。他们常常围着桌子闲谈,客人也可插进一两个去。但客人若是坐满了,使他们无处可坐,他们便恨恨了;若在晚上,他们老实不客气将电灯灭了,让你们暗中摸索去吧。所以这吃饭间里的桌子竟像他们专利的。当他们围桌而坐,有几个固然有话可谈;有几个却连话也没有,只默默坐着,或者在打牌。我似乎为他们觉着无聊,但他们也就这样过去了。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倦怠,嘲讽,麻木的气分,仿佛下工夫练就了似的。最可怕的就是这满脸:所谓“施施然拒人于千里之外”者,便是这种脸了。晚上映着电灯光,多少遮过了那灰滞的颜色;他们也开始有了些生气。他们搭了铺抽大烟,或者拖开桌子打牌。他们抽了大烟,渐有笑语;他们打牌,往往通宵达旦——牌声,争论声充满那小小的“大菜间”里。客人们,尤其是抱了病,可睡不着了;
但于他们有甚么相干呢?活该你们洗耳恭听呀!他们也有不抽大烟,不打牌的,便搬出香烟画片来一张张细细赏玩:这却是“雅人深致”了。
8、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
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
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9、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
感着芳春的困倦么?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10、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
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11、柏林的街道宽大,干净,伦敦巴黎都赶不上的;又因为不景气,来往的车辆也显得稀些。在这儿走路,尽可以从容自在地呼吸空气,不用张张望望躲躲闪闪。找路也顶容易,因为街道大概是纵横交切,少有“旁逸斜出”的。最大最阔的一条叫菩提树下,柏林大学,国家图书馆,新国家画院,国家歌剧院都在这条街上。东头接着博物院洲,大教堂,故宫;西边到著名的勃朗登堡门为止,长不到二里。过了那座门便是梯尔园,街道还是直伸下去——这一下可长了,三十七八里。勃朗登堡门和巴黎凯旋门一样,也是纪功的。建筑在十八世纪末年,有点仿雅典奈昔克里司门的式样。高六十六英尺,宽六十八码半;两边各有六根多力克式石柱子。顶上是站在驷马车里的胜利神像,雄伟庄严,表现出德意志国都的神采。那神像在
一八零七年被拿破仑当作胜利品带走,但七年后便又让德国的队伍带回来了。
12、开铺子少不了生意经,福也尔的却颇高雅。他们在旧大楼的四层上留出一间美术馆,不时地展览一些画。去看不花钱,还送展览目录;目录后面印着几行字,告诉你要买美术书可到馆旁艺术部去。展览的画也并不坏,有卖的,有不卖的。他们又常在馆里举行演讲会,讲的人和主席的人当中,不缺少知名的。听讲也不用花钱;只每季的演讲程序表下,“恭请你注意组织演讲会的福也尔书店”。还有所谓文学午餐会,记得也在馆里。他们请一两个小名人做主角,随便谁,纳了餐费便可加入;英国的午餐很简单,费不会多。假使有闲工夫,去领略领略那名隽的谈吐,倒也值得的,不过去的却并不怎样多。
13、北门这里一片空旷的沙地,最宜于露天演说家,来的最多。也许就在共产党队伍走后吧,这里有人说到中日的事;那时刚过“一二八”不久,他颇为我们抱不平。他又赞美甘地;却与贾波林相提并论,说贾波林也是为平民打抱不平的。这一比将听众引得笑起来了;不止一个人和他辩论,一位老太太甚至嘀咕着掉头而去。这个演说的即使不是共产党,大约也不
是“高等”英人吧。公园里也闹过一回大事:一八六六年国会改革的暴动(劳工争选举权),周围铁栏干毁了半里多路长,警察受伤了二百五十名。公园周围满是铁栏干,车门九个,游人出入的门无数,占地二千二百多亩,绕园九里,是伦敦公园中最大的,来的人也最多。园南北都是闹市,园中心却静静的。灌木丛里各色各样野鸟,清脆的繁碎的语声,夏天绿草地上,洁白的绵羊的身影,教人像下了乡,忘记在世界大城里。那草地一片迷蒙的绿,一片芊绵的绿,像水,像烟,像梦;难得的,冬天也这样。西南角上蜿蜒着一条蛇水,算来也占地三百亩,养着好些水鸟,如苍鹭之类。
14、鱼房鸟房也特别值得看。鱼房分淡水房海水房热带房(也是淡水)。屋内黑洞洞的,壁上嵌着一排镜框似的玻璃,横长方。每框里一种鱼,在水里游来游去,都用电灯光照着,像画。鸟房有两处,热带房里颜色声音最丰富,最新鲜;有种上截脆蓝下截褐红的小鸟,不住地飞上飞下,不住地咭咭呱呱,怪可怜见的。这个动物园各部分空气光线都不错,又有冷室温室,给动物很周到的设计。只是才二百亩地,实在旋展不开,小东西还罢了,像狮子老虎老是关在屋里,未免委屈英雄,就是白熊等物虽有特备的台子,还是局蹐得很;这与鸟笼子也就差得有限了。固然,让这些动物
完全自由,那就无所谓动物园;可是若能给它们较大的自由,让它们活得比较自然些,看的人岂不更得看些。所以一九二七年上,动物学会又在伦敦西北惠勃司奈得地方成立了一所动物园,有三千多亩;据说,那些庞然大物自如多了,游人看起来也痛快多了。
15、不靠婆婆妈妈气去乞怜青年人,不靠甜言蜜语去买好青年人,也不靠刀子手枪去示威青年人。只言行一致后先一致的按着应该做的放胆放手做去。不过基础得打在学校里;学校不妨尽量社会化,青年训练却还是得在学校里。学校好像实验室,可以严格的计划着进行一切;可不是温室,除非让它堕落到那地步。训练该注重集体的,集体训练好,个体也会改样子。人说教师只消传授知识就好,学生做人,该自己磨练去。但是得先有集体训练,教青年有胆量帮助人,制裁人,然后才可以让他们自己磨练去。这种集体训练的大任,得教师担当起来。现行的导师制注重个别指导,琐碎而难实践,不如缓办,让大家集中力量到集体训练上。学校以外倒是先有了集中训练,从集中军训起头,跟着来了各种训练班。前者似乎太单纯了,效果和预期差得多,后者好像还差不多。不过训练班至多只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植根基还得在学校里。在青年时代,学校的使命更重大了,
中年教师的责任也更重大了,他们得任劳任怨的领导一群群青年人走上那成德达材的大路。
16、在笔者看来,诗文主要是靠了声调,小说主要是靠了情节。过去一般读者大概都会吟诵,他们吟诵诗文,从那吟诵的声调或吟诵的音乐得到趣味或快感,意义的关系很少;只要懂得字面儿,全篇的意义弄不清楚也不要紧的。梁启超先生说过李义山的一些诗,虽然不懂得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是读起来还是很有趣味(大意)。这种趣味大概一部分在那些字面儿的影象上,一部分就在那七言律诗的音乐上。字面儿的影象引起人们奇丽的感觉;这种影象所表示的往往是珍奇,华丽的景物,平常人不容易接触到的,所谓“七宝楼台”之类。民间文艺里常常见到的“牙床”等等,也正是这种作用。民间流行的小调以音乐为主,而不注重词句,欣赏也偏重在音乐上,跟吟诵诗文也正相同。感觉的享受似乎是直接的,本能的,即使是字面儿的影象所引起的感觉,也还多少有这种情形,至于小调和吟诵,更显然直接诉诸听觉,难怪容易唤起普遍的趣味和快感。
17、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
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18、连带着想到了国画和平剧的改良,这两种工作现在都有人在努力。日前一位青年同事和我谈到这两个问题,他觉得国画和平剧都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成了定型,用不着改良,也无从改良;勉强去改良,恐怕只会出现一些不今不古不新不旧的东西,结果未必良好。他觉得民间艺术本来幼稚,没有得着发展,我们倒也许可以促进它们的发展;像国画和平剧已经到了最高峰,是该下降,该过去的时候了,拉着它们恐怕是终于吃力不讨好的。照笔者的意见,我们的新文化新艺术的创造,得批判的采取旧文化旧艺术,士大夫的和民间的都用得着,外国的也用得着,但是得以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为主。改良恐怕不免让旧时代拉着,走不远,也许压根儿走不动也未可知。还是另起炉灶的好,旧料却可以选择了用。应该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
19、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儿人类只是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现代一位哲学家说的,别提一个人的自己了。庄子所谓马体一毛,其实还是放大了看的。英国有一家报纸登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个人,仿佛在一间铺子里,周遭陈列着从他身体里分析出来的各种原素,每种标明分量和价目,总数是五先令——那时合七元钱。现在物价涨了,怕要合国币一千元了罢?然而,个人的自己也就值区区这一千元儿!自己这般渺小,不自爱自怜着点又怎么着!然而,“顶天立地”的是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说这些大处只是好听的话语,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说这样的自己没有!有这么的自己,岂不更值得自爱自怜的?再说自己的扩大,在一个寻常人的生活里也可见出。且先从小处看。小孩子就爱搜集各国的邮票,正是在扩大自己的世界。从前有人劝学世界语,说是可以和各国人通信。你觉得这话幼稚可笑?可是这未尝不是扩大自己的一个方向。
20、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
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21、在最近的将来里,我希望社会对于生育的事有两种自觉的制裁:一,道德的制裁,二,法律的制裁。身心有缺陷者,如前举花柳病者等,该用法律去禁止他们生育的权利,便是法律的制裁。这在美国已有八州实行了。但施行这种制裁,必需具备几个条件,才能有效。一要医术发达,并且能得社会的信赖;二要户籍登记的详确(如遗传性等,都该载入);三要举行公众卫生的检查;四要有公正有力的政府;五要社会的宽容。这五种在现在的中国,一时都还不能做到,所以法律的制裁便暂难实现;我
们只好从各方面努力罢了。但禁止“做父母”的事,虽然还不可能,劝止“做父母”的事,却是随时,随地可以作的。教人知道父母的责任,教人知道现在的做父母应该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就是人们于生育的事,可以自由去取——教人知道不负责及不能负责的父母是怎样不合理,怎样损害社会,怎样可耻!这都是爱作就可以作的。这样给人一种新道德的标准去自己制裁,便是社会的道德的制裁的出发点了。
22、天上偶见几只归鸟,我们看着它们越飞越远,直到不见为止。这个时候便是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说话很少;上了灯话才多些,但大家都已微有醉意。是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柳。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杨柳在暖风里不住地摇曳。在这路上走着,时而听见锐而长的火车的笛声是别有风味的。在春天,不论是晴是雨,是月夜是黑夜,白马湖都好。——雨中田里菜花的颜色最早鲜艳;黑夜虽什么不见,但可静静地受用春天的力量。夏夜也有好处,有月时可以在湖里划小船,四面满是青霭。船上望别的村庄,像是蜃楼海市,
浮在水上,迷离徜恍的;有时听见人声或犬吠,大有世外之感。若没有月呢,便在田野里看萤火。那萤火不是一星半点的,如你们在城中所见;那是成千成百的萤火。一片儿飞出来,像金线网似的,又像耍着许多火绳似的。只有一层使我愤恨。那里水田多,蚊子太多,而且几乎全闪闪烁烁是疟蚊子。我们一家都染了疟疾,至今三四年了,还有未断根的。蚊子多足以减少露坐夜谈或划船夜游的兴致,这未免是美中不足了。
23、春晖是在极幽静的乡村地方,往往终日看不见一个外人!寂寞是小事;在学生的修养上却有了问题。现在的生活中心,是城市而非乡村。乡村生活的修养能否适应城市的生活,这是一个问题。此地所说适应,只指两种意思:一是抵抗诱惑,二是应付环境——明白些说,就是应付人,应付物。乡村诱惑少,不能养成定力;在乡村是好人的,将来一入城市做事,或者竟抵挡不住。从前某禅师在山中修道,道行甚高;一旦入闹市,“看见粉白黛绿,心便动了”。这话看来有理,但我以为其实无妨。就一般人而论,抵抗诱惑的力量大抵和性格、年龄、学识、经济力等有“相当”的关系。除经济力与年龄外,性格、学识,都可用教育的力量提高它,这样增加抵抗诱惑的力量。提高的意思,说得明白些,便是以高等的趣味替代
低等的趣味;养成优良的习惯,使不良的动机不容易有效。用了这种方法,学生达到高中毕业的年龄,也总该有相当的抵抗力了;入城市生活又何妨?
24、说到我自己,却甚喜欢乡村的生活,更喜欢这里的乡村的生活。我是在狭的笼的城市里生长的人,我要补救这个单调的生活,我现在住在繁嚣的都市里,我要以闲适的境界调和它。我爱春晖的闲适!闲适的生活可说是春晖给我的第三件礼物!我已说了我的“春晖的一月”;我说的都是我要说的话。或者有人说,赞美多而劝勉少,近乎“戏台里喝彩”!假使这句话是真的,我要切实声明:我的多赞美,必是情不自禁之故,我的少劝勉,或是观察时期太短之故。
25、从前只知道我们是文化的古国,我们自己只能有意无意的夸耀我们的老,世界也只有意无意的夸奖我们的老。同时我们不能不自伤老大,自伤老弱;世界也无视我们这老大的老弱的中国。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历史上的或地理上的名词。从两年前这一天起,我们惊奇我们也能和东亚的强敌抗战我们也能迅速的现代化,迎头赶上去。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
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从前中国在若有若无之间,现在确乎是有了。
26、朋友和生人不同,就在他们能听也肯听你的说话——宣传。这不用说是交换的,但是就是交换的也好。他们在不同的程度下了解你,谅解你;他们对于你有了相当的趣味和礼貌。你的话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就趣味地听着;你的话严重或悲哀,他们因为礼貌的缘故,也能暂时跟着你严重或悲哀。在后一种情形里,满足的是你;他们所真感到的怕倒是矜持的气氛。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应该”也“值得”感谢的。但是即使在知己的朋友面前,你的话也还不应该说得太多;同样的故事,情感,和警句,隽语,也不宜重复的说。《祝福》就是一个好榜样。你应该相当的节制自己,不可妄想你的话占领朋友们整个的心——你自己的心,也不会让别人完全占领呀。你更应该知道怎样藏匿你自己。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你若将所有的尽给了别人,你对于别人,对于世界,将没有丝毫意义,正和医学生实习解剖时用过的尸体一样。
27、十字堂是“佛罗伦司的西寺”,“塔斯干的国葬院”;前面是但丁的造像。密凯安杰罗与科学家格里雷的墓都在这里,但丁也有一座纪念碑;此
外名人的墓还很多。佛罗伦司与但丁有系的遗迹,除这所教堂外,在送子堂附近是他的住宅;是一所老老实实的小砖房,带一座方楼,据说那时阔人家都有这种方楼的。他与他的情人佩特拉齐相遇,传说是在一座桥旁;这个情景常见于图画中。这座有趣的桥,照画看便是阿奴河上的三一桥;桥两头各有雕像两座,风光确是不坏。佩特拉齐的住宅离但丁的也不远;她葬在一个小教堂里,就在住宅对面小胡同内。这个堂双扉紧闭,破旧得可以,据说是终年不常开的。但丁与佩特拉齐的屋子,现在都已作别用,不能进去,只墙上钉些纪念的木牌而已。佩特拉齐住宅墙上有一块木牌,专钞但丁的诗两行,说他遇见了一个美人,却有些意思。还有一所教堂,据说原是但丁写《神曲》的地方;但书上没有,也许是“齐东野人”之语罢。密凯安杰罗住过的屋子在十字堂近旁,是他侄儿的住宅。现在是一所小博物院,其中两间屋子陈列着密凯安杰罗塑的小品,有些是名作的雏形,都奕奕有神采。在这一层上,他似乎比但丁还有幸些。
28、十字堂邻近,许多做嵌石的铺子。黑地嵌石的图案或带图案味的花卉人物等都好;好在颜色与光泽彼此衬托,恰到佳处。有几块小丑像,趣极了。但临摹风景或图画的却没有什么好。无论怎么逼真,总还隔着一
层;嵌石决不能如作画那么灵便的。再说就使做得和画一般,也只是因难见巧,没有一点新东西在内。威尼斯嵌玻璃却不一样。他们用玻璃小方块嵌成风景图;这些玻璃块相似而不尽相同,它们所构成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许多颜色的点儿。你看时会觉得每一点都触着你,它们间的光影也极容易跟着你的角度变化;至少这“触着你”一层,画是办不到的。不过佛罗伦司所用大理石,色泽胜于玻璃多多;威尼斯人虽会着色,究竟还赶不上。
29、一个在欧洲没住过夏天的中国人,在初夏的时候,上北国的荷兰去,他简直觉得是新秋的样子。淡淡的天色,寂寂的田野,火车走着,像没人理会一般。天尽头处偶尔看见一架半架风车,动也不动的,像向天揸开的铁手。在瑞士走,有时也是这样一劲儿的静;可是这儿的肃静,瑞士却没有。瑞士大半是山道,窄狭的,弯曲的,这儿是一片广原,气象自然不同。火车渐渐走近城市,一溜房子看见了。红的黄的颜色,在那灰灰的背景上,越显得鲜明照眼。那尖屋顶原是三角形的底子,但左右两边近底处各折了一折,便多出两个角来;机伶里透着老实,像个小胖子,又像个小老头儿。
30、海牙和平宫左近,也有不少新式房子,以铺面为多,与工厂又不同。颜色要鲜明些,装饰风也要重些,大致是清秀玲珑的调子。最精致的要数那一座“大厦”,是分租给人家住的。是不规则的几何形。约莫居中是高耸的通明的楼梯间,界划着黑钢的小方格子。一边是长条子,像伸着的一只胳膊;一边是方方的。每层楼都有栏干,长的那边用蓝色,方的那边用白色,衬着淡黄的窗子。人家说荷兰的新房子就像一只轮船,真不错。这些栏干正是轮船上的玩意儿。那梯子间就是烟囱了。大厦前还有一个狭长的池子,浅浅的,尽头处一座雕像。池旁种了些花草,散放着一两张椅子。屋子后面没有栏干,可是水泥墙上简单的几何形的界划,看了也非常爽目。那一带地方很宽阔,又清静,过午时大厦满在太阳光里,左近一些碧绿的树掩映着,教人舍不得走。亚姆斯特丹的新式房子更多。皇宫附近的电报局,样子打得巧,斜对面那家电气公司却一味地简朴;两两相形起来,倒有点意思。别的似乎都赶不上这两所好看。但“新开区”还有整大片的新式建筑,没有得去看,不知如何。
作文八:《朱自清散文集》38500字
朱自清散文集.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朱自清散文集》
作品相关 第一章前言
吴为公李树平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的散文创
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朱自清作为散文大家,他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
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鲁迅曾说:“‘五四’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小品文的危机》)的确,“五四”时期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朱自清
在《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中也高度评价了散文的成就,他说:“最发达的,要算是小品散
文。三四年来风起云涌的种种刊物,都有意无意地发表了许多散文,近一年这种刊物更
多。??小品散文,于是乎极一时之盛。”在《〈背影〉序》中又说:“就散文论散文,这
三四年的发展,确是绚烂极了。”在这“极一时之盛”“绚烂极了”的散文百花园里,有周
作人的隽永,俞平伯的绵密,徐志摩的艳丽,冰心的飘逸,而朱自清先生则以其“真挚清幽
的神态”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钟敬文《柳花集》,群众图书公司1929年初版),
他的散文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
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一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东海县一个小官僚的封建家庭,原名自
华,号秋实。六岁时随家从东海移居扬州,他成长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1916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即后来的扬州中学),并考入北大预科,后转入哲学系。192
0年毕业,到江浙一带做了五年的中学国文教员。1925年清华学校设大学部,经俞平伯
推荐,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任中文系主任,从此他一生服务于清华大学。1937年抗战爆
发,他随清华大学迁入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授,1946年又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仍为
教授及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纵观朱自清的一生,可以看出他既是一位诗人和散文家,又是著名的学者和教授,更是
一名激进的民主斗士。
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做过许多开创性的工
作: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并且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写下了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同时,他还编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
为之写了《导言》,第一次对新诗创作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另外,他还第一次在大学课堂
里开设现代文学课程——《中国新文学研究》,并且留有讲义稿本《中国新文学研究纲
要》。无疑,他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朱自清对新文学的最大贡献,是
他所擅长的散文小品,它们在新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首先,他是继冰心等人之后
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散文家,他以“美文”的创作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
“美文”的迷信,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其次,他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
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再次,他的散文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
话美文的典范,历来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
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作为学者和教授的朱自清,在古典文学、语文教育、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领域
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以古典文学研究和语文教育最为突出。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系统评述《诗经》、《春秋》、《楚辞》、《史记》、《汉书》等古
籍的论文结集,写得深入浅出,至今仍是青年人研究古典文学的入门向导。《诗言志辨》是
他功力最深的著作,对“诗言志”“诗教”“比兴”“正变”四个方面的诗论,纵向作了精
微的考察,理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衍变史迹,从而纠正了谬说。他还先后对古诗十九首、
乐府、唐宋诗作过深入的研究,对李贺、陶渊明作过认真的行年考证,写有《十四家诗
钞》、《宋五家诗钞》、《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李贺年谱》等著述。他治学严谨,取
材翔实,思想敏锐,他这方面的著述凡近百万言。朱自清始终关心着中学、大学的语文教
育,他与叶圣陶联璧,共同著有《国文教学》、《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
书。他编过多种教材和课本,临终前还与叶圣陶、吕叔湘合编《开明高级国文课本》等。他
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语文教育家,正像叶圣陶说的:“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
师。”(叶圣陶《朱佩弦先生》)
作为民主斗士的朱自清,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
下求索。但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彷徨,以至他较长时间躲进书斋。然而
朱自清毕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毕竟为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得以凤凰涅槃而执着地寻找真
理和光明,一旦他把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解放斗争联系起来并且自觉地走向人们的时候,他
就成为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战士。1945年他回成都对夫人陈竹隐说:“以后中
间路线是没有了,我们总要把路线看清楚,勇敢地向前走。”而闻一多遇刺后,他更是不再
彷徨,而成为人民斗争行列中的一名坚强斗士。1946年10月后重回北平的两年,是黎
明前最为黑暗的时期,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他执教之余,越来越关心祖国的命运,
盼望新中国的诞生,勇敢而坚定地投身到“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斗争中去。**在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大义凛然的骨气,“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
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朱自清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又是可歌可泣的。
二
以《歌声》涉笔散文领域的朱自清,从1923年后转向散文创作,以后就一直没有间
断过。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收在《踪迹》和《背影》里,在这些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
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
—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这些散文
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一个角度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写
一个五岁的女孩,被其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叙述“一条低贱生命”的故事,这是作者
在温州亲眼所见的一幕,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作
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作者愤激地诘问:“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阿
河》写了一位十八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她被迫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流浪汉,气得她
离家出走去当女佣,后来又被男人抢回去,逼她爹拿钱换人,她爹只得以八十块钱的价格又
把她卖给一个有钱的老板。作者义愤地控诉畸形社会为富不仁的罪孽。在《白种人——上帝
的骄子》中,写在电车上意外地受到“小西洋人”的侮辱和挑衅,便由这一次突然的“袭
击”联想到许多的“袭击”,从那“小西洋人”的眼光和表情思考他如此蛮横猖狂的原因,
勾出一个傲慢的小西洋人的形象,指出这“小西洋人”脸上“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
喊出了民族平等的正义要求。这在帝国主义横行、北洋军阀卖国求荣的二十年代,有着激励
民族意识的现实意义。在《哀韦杰三君》里则对“三一八”惨案中死难者韦杰三君奉献自己
深挚的悼念和敬意,语挚情深,感人肺腑,朱自清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的憎恶是非
常明显的。
这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主要的还是叙事抒情的散文,这些散文或叙述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或写景状物抒发情怀。
《背影》写为儿子送行,并艰难地替儿子买来桔子的父亲的“背影”,作者选择了一个
特殊的背影加以烘托,这“背影”是在他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日益破败的氛围中予以
孕育和刻画的。从而以血和泪掺和的冷涩惨淡的色调,在抒情主人公心灵深处勾画出一个悲
剧性的“背影”形象。全文叙事含蓄,将丰富的感情寓于朴素的描写和叙述中,表述了一个
辛苦辗转的知识分子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苦于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从一个小康之家
的日益没落这一角度,曲折地反映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人民趋于贫困化的现
实。《背影》写作者的生活感受,写出了真情,写出了情致,使这篇散文在当时获得单篇散
文从未曾有过的脍炙人口、争相传诵的巨大影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
塘月色》等篇是写景抒情见长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全篇内容看,既有对秦淮
河往事的追述,也有自己在秦淮河的见闻和感触;既有对秦淮河夜景的描写,也有对河上歌
妓行为的记叙。从表现手法看,有细腻的近景描绘,有疏淡的远景勾勒,有静景有动景,有
实景有虚景,起伏跌宕,变化多姿。文章抓住了“灯影”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细针密缕的描绘
和渲染,逼真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的美的境界。又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是
描写一幅画,文题也是画题,作者细腻地描写出了画面形象的位置、色彩和形态,通过具体
的描绘,不但生动地写出了画面的内容,而且也传达出了“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而在
《荷塘月色》这篇写景抒情散文里,朱自清先诉说自己的不宁的心境,然后描写一个宁静的
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
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总之,这类写景散文,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流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而且,无论是叙事散文还是写景散文,篇章
布局都是十分精当的,显示出他早期散文漂亮、缜密的特点。
朱自清早期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准确、具体
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正像他在探讨中国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所说
的,“‘逼真’等于俗语说的‘活脱’或‘活像’,不但像是真的,并且活像是真的。”
(《说逼真与如画》)在长期的追求中,朱自清描写的造诣很深,在他笔下,无论是梅雨潭
的绿色,还是清华园的月光,都写得逼真如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而秦淮河的夜
景,那六朝脂粉气的遗迹,更是真实而具体,融情入景,极为成功。
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
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还有用“田田”形容叶子的鲜绿茂盛,用
“亭亭”比喻荷叶直立之状态,将月光、青雾、荷叶的动态和情态写活了。朱自清十分注意
遣词造句的形象性,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用新颖的比喻,唤起读者的联想。《绿》是一篇
以描写醉人的绿色而著称的千家小品,中间两段文字,描写梅雨潭和它的绿色,作者循着游
踪,先写山岩、瀑布和梅雨亭,一路写来,层次井然。作者坐在梅雨亭上,景色尽收眼底:
云在头上流着,草丛透着绿意,瀑布冲下,撞击在岩石之上,飞花碎玉般落下,恰如朵朵白
梅,又如点点杨花,如此描绘静观的景物,没有雕琢,不加修饰,真如工笔画一般,读来如
见其景,如闻其声。接着写梅雨潭的“绿波”,朱自清没有用“绿油油”“绿如翡翠”一类
的形容词,而是用一连串新鲜的比喻,引起人们美好的联想。他说,梅雨潭的绿波“像少妇
拖着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最嫩的皮肤”、“像湿润的碧玉”,描绘
之后又从比较的角度来写“北京什刹海佛地的绿杨”太淡了,“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碧草
叶”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样通过色的浓淡和光的明暗,将
梅雨潭“绿波”的厚、平、清、软的具体景象传达给读者。在《白水漈》中,朱自清突出描
写白水漈瀑布的细和薄,他写那凌虚而下的瀑布,“只剩一片飞烟”似的“影子”,而这影
子像“袅袅的”“软弧”,像“橡皮带儿”被“微风的纤手”和“不可知的巧手”争夺着。
通过“影子”的轻,“软弧”和“橡皮带儿”的软,精密地描写出了白水漈瀑布在微风中的
形态,让读者感到它的细和薄。朱自清认为散文写作应写实,作家必须深入观察,努力创
新。他说,作家“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正如显微镜一样,
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山野掇拾》)。他还说:“人生如万花筒,因时地的殊
异,变化无穷,我们要多方面了解,多方面感受,多方面的参加,才有趣可言。”(《海阔
天空与古今中外》)因此,他对所写的景物都经过认真的观察和体验,他对《荷塘月色》中
提到的月夜蝉声,是几经观察推敲而后确定的,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准确地把握描写对象的具
体特征,以至细微的变化,然后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五四”散文的百花园中,朱先
生的散文独具一格,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显示了“旧文学之自以为特
长者,白话文也并非做不到”,尽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的历史任务”(鲁迅《南腔北调
集·小品文的危机》),为现代散文美学作出了贡献。
1927年北伐战争的失败,“四·一二”政变使中国变成“黑暗的中国”。朱自清陷
入了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终于从彷徨战斗的“十字街头”走进古典文学研究的
“象牙之塔”。散文创作也从绚丽走向质朴,从即景抒情走上“忆之路”——对往事的回
忆。此时的创作就如同朱自清自己所说的“芝麻大的事,都不惜郑重地写出来”。他说:
“我们依着时间老人的导引,一步步去温寻已失的自己;这走的便是‘忆之路’,在这‘忆
之路’上愈走愈远,愈是有味,因其味渐渐蒸散而甜味却还留着的缘故”??在1936年
出版的散文集《你我》中有回忆儿时婚姻的《择偶记》,有悼念前妻的《给亡妇》,有记叙
过去冬天同父亲兄弟围坐吃“白水豆腐”,与S君月夜游西湖,跟天真的孩子在一起的冬
天,还有记叙以往生活琐事的《看花》、《南京》、《潭柘寺戒坛寺》以及收在《背影》
集中的《儿女》、《怀魏握青君》等,内容侧重写儿女情长,友朋之谊,这些散文虽然写的
是个人生活圈子里的“身边琐事”,但因为朱自清用精神的丝缕牵着已逝的时光,所以写得
情意绵绵,回肠荡气。他在《〈忆〉跋》一文中说:“飞去的梦便是飞去的生命,所以常常
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们心里。”时局的变迁淡化了他的革命意识,减退了当年的热情,
给予他的是痛苦,加上家境衰败,娇妻的亡故和多子的拖累,这一切给予他太多的磨难和艰
辛,追忆因而成为他解脱痛苦和烦恼的路径。他从现实的梦中走出,在逝去的旧梦里捡拾美
丽的花瓣,从而编织他的“梦”之国与“爱”之国。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一颗博大
的“爱”心:爱父亲,爱儿女,爱妻子,爱朋友。朱自清因为在黑暗现实中看不见找不到圣
洁美好的东西,于是心理变得寂寞荒芜,而通过追忆往事营构“爱”的天国,用以抚慰自己
寂寞荒芜的心。他痛感美的失落和美的毁灭,从而深深地感喟那已经逝去的“爱”是那般的
甜蜜、温馨和宝贵。在朱自清的“爱”之国和“梦”之国中,可以看到儒家“中和主义”思
想的深刻影响:《儿女》因爱儿女而自责平时对他们的粗暴;
《给亡妇》因爱妻子,为自己未尽到丈夫的责任而追悔;《〈梅花〉后记》,因爱无
隅,而悔恨自己的疏懒而未能尽快为他修改诗稿使之出版??在爱的温纱下,包容着作家修
身养性的哲学意识:中正平和,严于克己,宽以待人。1931年8月,朱自清赴欧洲游
学,历时一年。在欧洲游历数国,陆续写成散文,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
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两部散文集和《你我》一样,由于这一时期朱自清的创作不再
感应时代的风云,于是可以从容地在技巧上再三谋划,在语言上字斟句酌以至使得散文艺术
臻于完善的境地。正如郁达夫指出:“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
美要算他了。”在这两部游记中,他极力在作品中避免“我”的出现,既不写“身边琐
事”,也不写浪漫情调的异域感,而是客观地描述欧洲国家名胜古迹,谨慎地介绍西方的历
史、文化和艺术,作家用意是在写这些游记给中学生看,时时、处处想到要为他们作道德文
章的楷模,所以格外的严谨,无论是绘景状物还是抒情写意,无论是结构谋篇还是文字技
巧,这些都惨淡经营、苦用诗心的。它们确实是现代游记中的典范性作品,尤其是在语言方
面,作者在白话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富有表现力的艺术语言,那流畅自如的旋律,轻松活泼的
节奏,那字字推敲的选词与灵活多变的句型,都是十分精美的。正如叶圣陶所说:“现代大
学生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
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朱佩弦先生》)所以说,朱自清在散文艺
术的探索中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文体革新与语言创造方面,达到了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崭
新高度。不过,这些游记与作家超脱、低沉的思绪合致,比较明显地缺少时代的光色。
抗战爆发后,侵略者的炮火使华北摆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也使他的书斋失去了平静。
在侵略者面前他不再沉默了,1937年后他随学校南下,这时期,他带着沉重的心情,殷
切的期待,写作了不少杂文。《语文影及其他》一书中的许多篇章和《蒙自杂记》、《西南
采风录序》、《这一天》等均写在这个期间。散文集《语文影及其他》分两辑,其中《语文
影之辑》是讨论语文的意义的,《人生的一角之辑》是讨论生活片段的。这时期的朱自清的
散文不像以前那样采用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是用简洁的笔触,直接写出自己的
看法。一方面他冷眼看待人生,以日常生活用语和人间世情为议论对象,从而抒写自己的人
生;另一方面他热烈地呼喊“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
一大盆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在《论轰炸》中,他呐喊着民族和国
家的新生:“咱们的民族,咱们的国家,像涅槃的凤凰一样,已经从火里再生了!”抗战胜
利的前后,昆明掀起了民主运动的热潮,他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特别是李公朴、闻一多的遇
害,更加教育了作为学者的朱自清,他的态度也就更为激进了,因此创作基调明显地发生了
变异。这时期,朱自清散文已经由抒情转向说理,主要收在《标准与尺度》和《论雅俗共
赏》两集中,虽然数量不多,但所谈的都是现实问题。思想激进,锋芒毕露,光采烨烨,其
思想特点是努力而且自觉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指点东西、发表议论。《论吃饭》充分肯定农
民“吃大户”的正义举动,赞扬他们反饥饿、反压迫的政治觉悟和敢于反抗的集体意识。文
章通过说古论今,字里行间干预着政治,通篇充溢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回来杂记》对国民
党统治下的北平现实予以评说,分别从“有”“闲”“杂”“乱”四方面剖析日常生活的状
况,由表及里,烛幽发微,揭示了“物价像潮水一般涨,整个北平也像在潮水里荡着”的社
会动荡的本质,从而激烈地抨击在民主运动中行将灭亡的黑暗社会制度。在《中国学术的大
损失——悼闻一多先生》等文中,他肯定闻一多对民主运动作出的贡献,揭露了国民党反动
派的凶残和卑劣,表示了继续斗争的决心。朱自清曾多次称赞:“鲁迅的‘杂感’也是诗”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杂感》),而他恰恰也正有意地仿效鲁迅,同样在杂文里“一面否
定、一面希望、一面战斗着”。(同上)在一些杂文中,对知识分子进行痛快淋漓的解剖,
如《论书生的酸气》批评知识分子身上的“酸气味”,他说,既然“自己是在人民之中”,
就不能再“自命不凡”,要知识分子必须正确地“看清了自己”,要丢却知识分子那种装腔
作势和自视清高的作风。这实际上包含了朱自清对“旧我”的否定和批判,包含着对自己那
种习惯于克制、平和中正、沉思默想、内向封闭的超稳定文化心理的否定,他在勇敢的自我
否定中紧紧地向人民靠拢,实现与旧哲学、旧思想、旧意识的决裂,代之以崭新的革命思想
意识,从而重新肯定自己。
总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腴厚,到后期的激进深
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无不与时代息息相通,正像他的老朋友杨振
声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将永远领导我的自迩以至远,
自卑以升高。”(《文讯》1948年9月9卷3期)
三
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说:“近代散文本早已撕破了岸然道貌的假面
具,摘去了假发,卸下了皂袍,它与一切问题短兵相接,与人生日常生活相厮混,共游戏。
一句话,它不再装腔作势,去为传道者与说理者作工具,而只是每个人宣情达意的语言符
号??。”他又说:“朱自清的散文都做到了,不但做到,而又做得好,所以他的散文,在
新文化运动的初期,便已在领导着文坛。”杨振声所说的朱先生在“领导着文坛”,就在于
他的散文具有了“宣情达意”的美学牲征。也正如朱先生自己在《〈背影〉序》中说的:
“我自己是没有什么定见的,只当时觉得要怎样写,便怎样写。我意在表现自己,尽了自己
的力便行。”
“意在表现自己”,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散文创作的美学原则。朱自清提
出这一美学命题,既是时代的赐予,又有历史、现实的背景,更是根植于他的审美经验和理
想基础上的创作实践。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散文的标榜与实施的是以“文以载道”为本位的散
文观念。所谓“道”,是宣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伦理与道德观念,“文以载
道”强调儒家思想的独尊、理性的至上。用理性制约着、束缚着、扼杀着作家的思想感情和
精神个体,尽管古代散文中不乏抒情小品,但它们是在被扭曲、被压抑的情况下出现的。至
于公开提出“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则被视为离经叛道。“载道”的桎梏使散文简化为
“八股文”的模式。因此,否定“文以载道”的观念,建立以作家个性为本位的散文观念,
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必然,更是新文化之初散**命的必然。朱自清在总结
“五四”文化革命时说:“新文化运动接受了西洋的影响,除了解放文体,以白话代替古文
之外,所争取的就是文学的意念,也就是文学的地位。他们要打倒那‘道’,让文学独立起
来,所以对‘文以载道’说加以无情的打击。”(《论严肃》)“文学独立”以后,新颖的
散文,解放了作者的个性,生动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文体意识,使其具有了“意在表现自
己”的体制特征和审美价值。毫无疑问,朱自清“意在表现自己”散文美学原则的提出,是
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反抗,是对现代散文美学的积极贡献。从此在现代散文史上建立了以作者
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观念,使一种抒情性的散文脱离了广义散文的母体新孕而生,揭示了
现代散文表现作者人格色彩和精神世界的审美价值,确立了作家主体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
位,对今天整个文学创作工程重建主体观念,呼唤“人”的意识,具有启示未来的作用。而
朱自清之所以能率先提出“意在表现自己”的命题,是因为他从写作第一篇散文《歌声》到
《背影》集的出版,就已经有了比别人更深的体验,我们考察一下他早期和中期的(二十年
代和三十年代)的散文,就不难发现他那“意在表现自己”的轨迹,便能够信实地理解他的
美学理想是他审美经验的升华和总结。在他的散文中,生动地抒写了他的禀性、气质、灵
感、情思、嗜好、习惯、修养、人生经历和人生哲学,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全部思想,全部的
感情和全部的人格,活脱地再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个性生命。朱自清散文包涵着与众不同的
趣味和显示出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其主要原因也是在这里。
首先,朱自清的全部思想感情、人格,表现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自尊意识。“五
四”退潮以后,朱自清动摇了他最初建造“光明”的信念,产生了孤独和彷徨,出现了他的
第一次心理危机,也就随之产生了他的“刹那主义”的哲学。为了摆脱自身的孤独和彷徨,
不至于使自己沉沦颓废下去,他努力以积极态度看待人生,使自己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
有独立之意义和价值”。他说:“因怅惆而感到空虚,在还有残存的生活时所不能堪的!我
不堪这空虚,便觉得飘飘然终是不成,只有转向才可能较安心——比较能使感情平静。于是
我的生活里便起了一个转机??便决定了我的刹那主义。”(《我们的七月》)十分清楚,
朱自清的“刹那主义”实际上是为平复个人的心理危机,求得个人生命意义的充实和实现自
我的价值,其实这正是他痛苦的自尊意识。他的理想幻灭之后,自尊、自重、自强、自爱是
这时期他个人的强烈的精神需求。他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气节观来约束、规范自己的思
想、行为,求得自我人格的自洁和自尊。因此,强烈的自尊意义也就充溢流贯于他的一些散
文之中。
与俞平伯同泛秦淮河所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他偷得片刻宁静时剖示内
心的“现代的懊悔”。秦淮歌妓来与他俩纠缠不休,对此,俞平伯依照“因为我有妻子,所
以我爱一切女人”的逻辑,持同情、超脱态度,所以事后还“怡然自若”;朱自清却十分认
真、拘谨和自尊,既同情她们沦落风尘的不幸,又受到内心“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
的诱惑和卖唱,陷入了理智和情感的“争斗”之中,一时竟然难以排解这袭上心头的苦恼,
“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自尊意识流贯全文,并构成了这篇游记中矜持笃诚的人
格色彩。
朱自清的自尊,常常表现为在自我解剖中描画“思想感情中的争斗”,所以真实、诚
恳,毫无矫作与伪饰。他敢于肯定思想中积极的东西,敢于否定思想中消极的东西,在肯定
和否定中,和盘托出自己一颗多棱的灵魂。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喧哗和骚动,使朱自清
的灵魂为之震颤和瑟索。在《那里走》一文中,朱自清坦白地剖示他生命的第二次心理危机
及其灵魂的胆怯。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他作出了躲进亭子间,研究国学的这第三条道路的
抉择。面对反革命叛变后的一片黑暗世界和血腥萧条氛围,与他的绝望对应,燃烧起他的自
尊意识,具体地说就是转向自身内心世界的解剖和审察。更多地考虑“读书人或士人的立身
处世之道”(《论气节》),即气节和情操,以洁身自好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加以追求。所
以,朱自清这一时期的一些散文是意在表现人格理想的“自己”,即使在《荷塘月色》这样
的写景散文中,也婉转地表达了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自洁其身的意绪。朱自清以“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自怜自况,以它作人格思想的意象,赋予它自己的感情和灵性,
因此他笔下的荷的形象纯洁、神圣、庄重、典雅。成为一种至真至善的境界,这便是朱自清
的大革命失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所创造和追求的具有自尊意识的人格美和理想。
其次,朱自清在强化自尊意识的同时,也强化着他的博爱意识。自尊是爱自己,博爱是
爱他人。从“五四”退潮到大革命失败,他的心一直受磨受难,感到在大时代里,自己是
“一张枯叶,一张烂纸”,是“寻常人所难堪”的“苦在话外”。唯其一直处于心理失衡的
状态,所以就需要用爱的琼浆玉液来滋润一颗寂寞、枯竭的心,用爱和泪广施于人,以排解
自己的内心痛苦,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他在他的散文天地里筑起了一个“爱”的天国。
一方面,从人性、伦理、道德上,抒写自己博爱意识。这一组散文多写于大革命失败的前前
后后,如《背影》、《儿女》、《给亡妇》、《冬天》、《哀韦杰三君》、《我所见到的叶
圣陶》、《怀魏握青君》等多表现父子、夫妻、师生、朋友间的感情。朱自清从作为儿子、
丈夫、父亲、老师、朋友所应有的伦理、道德及仁爱之心出发,检点自己在人伦关系中的生
活细节,对自己的粗疏、随便、懈怠,表示深深的自责和无尽的悔恨。愈是自责自悔,愈是
表示修善补过,便愈是宛然托出一颗诚挚、广博的爱心。《背影》是朱自清收到父亲那封
“??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的信后萌动创作契
机,文章通过当年父亲为自己买桔子的背影的忆念,倾吐了今天儿子对父亲的感恩图报之
情。作者不是正面地、直接地评说这种感情,而是自审那时自己对父亲送行过程中不敬的思
绪,——总觉得父亲与搬行李的脚夫讲价时“说话不漂亮”;他又是叮咛又是嘱咐茶房,
“心里暗笑他的迂”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真太聪明了”,自责自悔是出于作者为人
的人性、伦理、道德,更是出于自己对父亲的一片挚爱深情。灵魂的自尊更加反衬出对父亲
的情之切切,爱之深深,反衬出远在他乡的儿子对父亲健康状况的忧愁,以及自己不能守在
老人身边尽孝的痛苦。另一方面,用悲剧心理观照和描写人生,伴随着他“爱”的饮泣,使
散文散发着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哀伤沦落风尘的歌妓;《执政
府大屠杀记》哀痛被无辜杀害的爱国学生和民众;《生命的价格——七毛钱》忧思五岁小女
孩将一生失去“生命的自由”;《阿河》哀惜一位被社会遗弃而被卖来卖去的青年女子??
自尊和博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两种主要形态,也是他思想、感情、人格的具体表
现。他怀着悲剧性的心理为现代散文美学弹奏着美丽的心曲,淋漓尽致地披露了他的主观深
层世界,裸露地再现他全部的生命空间,从而为现代散文提供了崭新的审美内容。由此可以
得出结论,朱自清用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在散文美学范畴提出了“意在表现自己”的命题,
这是他对现代散文的突出贡献。
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中又说“自新文学运动以来,一般最大的缺陷是对
于文学所用的语言缺乏研究和努力”,但是朱自清先生“他在这方面的成就很可观”。朱先
生的“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的艺术语言的建树方面,这是朱自清散文创
作的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现代散文美学的又一大贡献。
“五四”文学革命的初期,白话文虽然短短几个月内取代了文言文,获得了独立的地
位,但是新文学语言作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建构工程,其任务却非短期内就能完成的,甚至
“五四”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尽管作家们都采用白话来写作新文学作品了,但很少有人用
“真正的口语”来创作。当时的作家所使用的白话:一是半文半白的白话,即指含有大量文
言成分的白话;一是所谓欧化的白话,那是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发生的,加之有些人积极提倡
的所谓“欧化的白话文”、“欧化国语文学”(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因此正如杨振
声说的,尽管“大家改用语体文了”,但却“不文不白”,“不南不北”,“不中不西”,
“马马虎虎把语言这一关混过去了”。“混是混过去了,应用也勉强可以,可是缺乏了一件
东西,那便是语言的灵魂。怎么说,它也不够生动,没有个性,又不贴近日常生活。这也就
说明了新文学为什么打不进民间去。”杨振声是一语道出了这种语体的致命弱点:那就是
“打不进民间去”。而这个致命的弱点也就势必导致新文学与人民大众的隔膜,使新文学的
读者群和影响的范围都相对地缩小了。
与一般作家不同,朱自清是一个对汉语颇有研究的作家,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是他语
言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记述口语体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他曾提出了一个重
要的论点,说:“用口语为的是求真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所谓求真的‘真’,一
面是如实和直接的意思,在另一面这‘真’又是自然的意思,自然才亲切,才让人容易懂,
也就是更能收到化俗的效果,更能获得广大的群众。”基于对口语体语言的研究,基于对
“求真化俗”审美目标的追求,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
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成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一
种堪称典范的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
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叶
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系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
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一般作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
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出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
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作品相关 第二章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
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
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
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
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
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
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
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
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
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原载1922年4月11日《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第34期)
------------------
作品相关 第三章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①默然洒在我脸上,引
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
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①细雨如牛毛,扬州称为“毛雨”。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
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
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有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
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濛濛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
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
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
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
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
了。
作品相关 第四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
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
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
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
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大船舱
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
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
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
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
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
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
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
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
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
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
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
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
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
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
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
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
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
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
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
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的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
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
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
关头转湾,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
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
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
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象秦淮河的极盛时,
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
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
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
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
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
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
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
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
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
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
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销散;到了此地,豁然开
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
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
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
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
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
儿。他自己却静静的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这无可无不
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
那时河里闹热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
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
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
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
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
为想象与渴慕的做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
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
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
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
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眦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
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
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
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
了。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
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
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
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
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
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
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
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
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
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从前都在茶舫上,
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
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
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涉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
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
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
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纤毫毕见了—
—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
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的兜
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那晚不知怎
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的;渐渐和我们的船
并着了。铄铄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
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他
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
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
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
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
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
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
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
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做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
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
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
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的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
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愿凭了理性之
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
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
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我这时一面
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
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
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靖
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
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的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
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
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
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
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
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①
①原诗是,“我为了自己的儿女才爱小孩子,为了自己的妻才爱女人”,见《雪
朝》第48页。
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
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歌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
和我一样,所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
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
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
我高了。
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
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
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
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到大中桥近处,
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
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
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
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
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
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桥另有东关头疏
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
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
头转湾,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
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
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
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
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
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
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
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
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
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1923年10月11日作完,于温州。
作品相关 第五章温州的踪迹
这是一张尺多宽的小小的横幅,马孟容君画的。上方的左角,斜着一卷绿色的帘子,稀
疏而长;当纸的直处三分之一,横处三分之二。帘子中央,着一黄色的,茶壶嘴似的钩儿—
—就是所谓软金钩么?“钩弯”垂着双穗,石青色;丝缕微乱,若小曳于轻风中。纸右一圆
月,淡淡的青光遍满纸上;月的纯净,柔软与平和,如一张睡美人的脸。从帘的上端向右斜
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
致。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浅深之别。花正盛开,红艳欲
流;黄色的雄蕊历历的,闪闪的。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着妖娆了。枝欹斜而腾挪,如少
女的一只臂膊。枝上歇着一对黑色的八哥,背着月光,向着帘里。一只歇得高些,小小的眼
儿半睁半闭的,似乎在入梦之前,还有所留恋似的。那低些的一只别过脸来对着这一只,已
缩着颈儿睡了。帘下是空空的,不着一些痕迹。
试想在圆月朦胧之夜,海棠是这样的妩媚而嫣润;枝头的好鸟为什么却双栖而各梦呢?
在这夜深人静的当儿,那高踞着的一只八哥儿,又为何尽撑着眼皮儿不肯睡去呢?他到底等
什么来着?舍不得那淡淡的月儿么?舍不得那疏疏的帘儿么?不,不,不,您得到帘下去
找,您得向帘中去找——您该找着那卷帘人了?他的情韵风怀,原是这样这样的哟!朦胧的
岂独月呢;岂独鸟呢?但是,咫尺天涯,教我如何耐得?
我拚着千呼万唤;你能够出来么?
这页画布局那样经济,设色那样柔活,故精彩足以动人。虽是区区尺幅,而情韵之厚,
已足沦肌浃髓而有余。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故将所感受的印象细
细写出,以志这一段因缘。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那
也只好由他了。
1924年2月1日,温州作。
二绿
我第二次到仙岩①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①山名,瑞安的胜迹。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
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
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
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
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
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
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
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
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
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
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
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
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
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
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
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
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
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
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
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
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
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
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月8日,温州作。
三白水漈
几个朋友伴我游白水漈。
这也是个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细了。有时闪着些须的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却又没
有——只剩一片飞烟而已。从前有所谓“雾縠”,大概就是这样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岩石
中间突然空了一段;水到那里,无可凭依,凌虚飞下,便扯得又薄又细了。当那空处,最是
奇迹。白光嬗为飞烟,已是影子,有时却连影子也不见。有时微风过来,用纤手挽着那影
子,它便袅袅的成了一个软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带儿似的,立刻伏伏帖帖的缩回
来了。我所以猜疑,或者另有双不可知的巧手,要将这些影子织成一个幻网。——微风想夺
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
3月16日,宁波作。
四生命的价格——七毛钱
生命本来不应该有价格的;而竟有了价格!人贩子,老鸨,以至近来的绑票土匪,都就
他们的所有物,标上参差的价格,出卖于人;我想将来许还有公开的人市场呢!在种种“人
货”里,价格最高的,自然是土匪们的票了,少则成千,多则成万;大约是有历史以来,
“人货”的最高的行情了。其次是老鸨们所有的妓女,由数百元到数千元,是常常听到的。
最贱的要算是人贩子的货色!他们所有的,只是些男女小孩,只是些“生货”,所以便卖不
起价钱了。
人贩子只是“仲买人”,他们还得取给于“厂家”,便是出卖孩子们的人家。“厂家”
的价格才真是道地呢!《青光》里曾有一段记载,说三块钱买了一个丫头;那是移让过来
的,但价格之低,也就够令人惊诧了!“厂家”的价格,却还有更低的!三百钱,五百钱买
一个孩子,在灾荒时不算难事!但我不曾见过。我亲眼看见的一条最贱的生命,是七毛钱买
来的!这是一个五岁的女孩子。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卖七毛钱,也许不能算是最贱;但请
您细看:将一条生命的自由和七枚小银元各放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您将发现,正如九头牛与
一根牛毛一样,两个盘儿的重量相差实在太远了!
我见这个女孩,是在房东家里。那时我正和孩子们吃饭;妻走来叫我看一件奇事,七毛
钱买来的孩子!孩子端端正正的坐在条凳上;面孔黄黑色,但还丰润;衣帽也还整洁可看。
我看了几眼,觉得和我们的孩子也没有什么差异;我看不出她的低贱的生命的符记——如我
们看低贱的货色时所容易发见的符记。我回到自己的饭桌上,看看阿九和阿菜,始终觉得和
那个女孩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我毕竟发见真理了!我们的孩子所以高贵,正因为我们不曾
出卖他们,而那个女孩所以低贱,正因为她是被出卖的;这就是她只值七毛钱的缘故了!
呀,聪明的真理!
妻告诉我这孩子没有父母,她哥嫂将她卖给房东家姑爷开的银匠店里的伙计,便是带着
她吃饭的那个人。他似乎没有老婆,手头很窘的,而且喜欢喝酒,是一个糊涂的人!我想这
孩子父母若还在世,或者还舍不得卖她,至少也要迟几年卖她;因为她究竟是可怜可怜的小
羔羊。到了哥嫂的手里,情形便不同了!家里总不宽裕,多一张嘴吃饭,多费些布做衣,是
显而易见的。将来人大了,由哥嫂卖出,究竟是为难的;说不定还得找补些儿,才能送出
去。这可多么冤呀!不如趁小的时候,谁也不注意,做个人情,送了干净!您想,温州不算
十分穷苦的地方,也没碰着大荒年,干什么得了七个小毛钱,就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小妹子
捧给人家呢?说等钱用?谁也不信!七毛钱了得什么急事!温州又不是没人买的!大约买卖
两方本来相知;那边恰要个孩子顽儿,这边也乐得出脱,便半送半卖的含糊定了交易。我猜
想那时伙计向袋里一摸一股脑儿掏了出来,只有七手钱!哥哥原也不指望着这笔钱用,也就
大大方方收了完事。于是财货两交,那女孩便归伙计管业了!
这一笔交易的将来,自然是在运命手里;女儿本姓“碰”,由她去碰罢了!但可知的,
运命决不加惠于她!第一幕的戏已启示于我们了!照妻所说,那伙计必无这样耐心,抚养她
成人长大!他将像豢养小猪一样,等到相当的肥壮的时候,便卖给屠户,任他宰割去;这其
间他得了赚头,是理所当然的!但屠户是谁呢?在她卖做丫头的时候,便是主人!“仁慈
的”主人只宰割她相当的劳力,如养羊而剪它的毛一样。到了相当的年纪,便将她配人。能
够这样,她虽然被揿在丫头坯里,却还算不幸中之幸哩。但在目下这钱世界里,如此大方的
人究竟是少的;我们所见的,十有六七是刻薄人!她若卖到这种人手里,他们必拶榨她过量
的劳力。供不应求时,便骂也来了,打也来了!等她成熟时,却又好转卖给人家作妾;平常
拶榨的不够,这儿又找补一个尾子!偏生这孩子模样儿又不好;入门不能得丈夫的欢心,容
易遭大妇的凌虐,又是显然的!她的一生,将消磨于眼泪中了!也有些主人自己收婢作妾
的;但红颜白发,也只空断送了她的一生!和前例相较,只是五十步与百步而已。——更可
危的,她若被那伙计卖在妓院里,老鸨才真是个令人肉颤的屠户呢!我们可以想到:她怎样
逼她学弹学唱,怎样驱遣她去做粗活!怎样用藤筋打她,用针刺她!怎样督责她承欢卖笑!
她怎样吃残羹冷饭!怎样打熬着不得睡觉!怎样终于生了一身毒疮!她的相貌使她只能做下
等妓女;她的沦落风尘是终生的!她的悲剧也是终生的!——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全生命
——你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因此想到自己的孩子的运命,真有些胆寒!钱世界里的生命市场存在一日,都是我们孩
子的危险!都是我们孩子的侮辱!您有孩子的人呀,想想看,这是谁之罪呢?这是谁之责呢?
4月9日,宁波作
原载《我们的七月》
作品相关 第六章航船中的文明
第一次乘夜航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又因年来逐逐于火车轮船之中,也想“回到”
航船里,领略先代生活的异样的趣味;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他们说航船里是很苦
的),毅然决然的于下午六时左右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
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我区区或者可充
个数儿,——因为我曾读过几年书,又忝为大夫之后——但也是例外之例外!真的,那班士
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
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的
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
“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
但从那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之间,恰好来了一个女人。——我说“来了”,仿佛
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了”,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
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
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
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且慢,这样左怪右怪,“其词若有憾焉”,你们或者猜想
那女人怎样美呢。而孰知又大大的不然!我也曾“约略的”看来,都是乡下的黄面婆而已。
至于尖锐的语音,那是少年的妇女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然而这一次,那来了的女人的
尖锐的语音竟致劳动区区的执笔者,却又另有缘故。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
明的抗议;她说,“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因前面太挤,实无他故,合并
声明,)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
大着胆子,慢慢的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
船沿上走着,随便的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
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
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或者
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是非之心”,虽然“人皆有之”,而撑
船经商者流,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也着实亏他们了。中国毕竟是礼
义之邦,文明之古国呀!——
我悔不该乱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祸不单行”,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正是;
所以才“祸不单行”呀!——说得满口好绍兴的杭州话,在黑暗里隐隐露着一张白脸;带着
五六分城市气。船家照他们的“规矩”,要将这一对儿生刺刺的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
女的却抢着说,“我们是‘一堆生’①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
了!于是船家命令的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
家都微笑了。有的沉吟的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的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
的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
服也”,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的和人攀谈,便知
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
首屈一指。呜呼,可以风矣!
①原注:“一块儿”也。
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
—于是乎书。
背影 第一女人章
白水是个老实人,又是个有趣的人。他能在谈天的时候,滔滔不绝地发出长篇大论。这
回听勉子说,日本某杂志上有《女?》一文,是几个文人以“女”为题的桌话的记录。他
说,“这倒有趣,我们何不也来一下?”我们说,“你先来!”他搔了搔头发道:“好!就
是我先来;你们可别临阵脱逃才好。”我们知道他照例是开口不能自休的。果然,一番话费
了这多时候,以致别人只有补充的工夫,没有自叙的余裕。那时我被指定为临时书记,曾将
桌上所说,拉杂写下。现在整理出来,便是以下一文。因为十之八是白水的意见,便用了第
一人称,作为他自述的模样;我想,白水大概不至于不承认吧?
老实说,我是个欢喜女人的人;从国民学校时代直到现在,我总一贯地欢喜着女人。虽
然不曾受着什么“女难”,而女人的力量,我确是常常领略到的。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
块软铁;为了一个虚构的或实际的女人,呆呆的想了一两点钟,乃至想了一两个星期,真有
不知肉味光景——这种事是屡屡有的。在路上走,远远的有女人来了,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
嗅着花香一般,直攫过去。但是我很知足,普通的女人,大概看一两眼也就够了,至多再掉
一回头。像我的一位同学那样,遇见了异性,就立正——向左或向右转,仔细用他那两只近
视眼,从眼镜下面紧紧追出去半日半日,然后看不见,然后开步走——我是用不着的。我们
地方有句土话说:“乖子望一眼,呆子望到晚;”我大约总在“乖子”一边了。我到无论什
么地方,第一总是用我的眼睛去寻找女人。在火车里,我必走遍几辆车去发见女人;在轮船
里,我必走遍全船去发见女人。我若找不到女人时,我便逛游戏场去,赶庙会去,——我大
胆地加一句——参观女学校去;这些都是女人多的地方。于是我的眼睛更忙了!我拖着两只
脚跟着她们走,往往直到疲倦为止。
我所追寻的女人是什么呢?我所发见的女人是什么呢?这是艺术的女人。从前人将女人
比做花,比做鸟,比做羔羊;他们只是说,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艺术,使人们欢喜赞
叹——正如艺术的儿童是自然的创作,使人们欢喜赞叹一样。不独男人欢喜赞叹,女人也欢
喜赞叹;而“妒”便是欢喜赞叹的另一面,正如“爱”是欢喜赞叹的一面一样。受欢喜赞叹
的,又不独是女人,男人也有。“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便是好例;而“美丰仪”
一语,尤为“史不绝书”。但男人的艺术气分,似乎总要少些;贾宝玉说得好:男人的骨头
是泥做的,女人的骨头是水做的。这是天命呢?还是人事呢?我现在还不得而知;只觉得事
实是如此罢了。——你看,目下学绘画的“人体习作”的时候,谁不用了女人做他的模特儿
呢?这不是因为女人的曲线更为可爱么?我们说,自有历史以来,女人是比男人更其艺术
的;这句话总该不会错吧?所以我说,艺术的女人。所谓艺术的女人,有三种意思:是女人
中最为艺术的,是女人的艺术的一面,是我们以艺术的眼去看女人。我说女人比男人更其艺
术的,是一般的说法;说女人中最为艺术的,是个别的说法。——而“艺术”一词,我用它
的狭义,专指眼睛的艺术而言,与绘画,雕刻,跳舞同其范类。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
颜色和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
人。这里有一块天然的界碑,我所说的只是处女,少妇,中年妇人,那些老太太们,为她们
的年岁所侵蚀,已上了凋零与枯萎的路途,在这一件上,已是落伍者了。女人的圆满相,只
是她的“人的诸相”之一;她可以有大才能,大智慧,大仁慈,大勇毅,大贞洁等等,但都
无碍于这一相。诸相可以帮助这一相,使其更臻于充实;这一相也可帮助诸相,分其圆满于
它们,有时更能遮盖它们的缺处。我们之看女人,若被她的圆满相所吸引,便会不顾自己,
不顾她的一切,而只陶醉于其中;这个陶醉是刹那的,无关心的,而且在沉默之中的。
我们之看女人,是欢喜而决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恋爱是整个“自
我”与整个“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长;欢喜是“自我”间断片的融合,故轻浅而飘
忽。这两者都是生命的趣味,生命的姿态。但恋爱是对人的,欢喜却兼人与物而言。——此
外本还有“仁爱”,便是“民胞物与”之怀;再进一步,“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
一”,便是“神爱”,“大爱”了。这种无分物我的爱,非我所要论;但在此又须立一界
碑,凡伟大庄严之像,无论属人属物,足以吸引人心者,必为这种爱;而优美艳丽的光景则
始在“欢喜”的阈中。至于恋爱,以人格的吸引为骨子,有极强的占有性,又与二者不同。
Y君以人与物平分恋爱与欢喜,以为“喜”仅属物,“爱”乃属人;若对人言“喜”,便是
蔑视他的人格了。现在有许多人也以为将女人比花,比鸟,比羔羊,便是侮辱女人;赞颂女
人的体态,也是侮辱女人。所以者何?便是蔑视她们的人格了!但我觉得我们若不能将“体
态的美”排斥于人格之外,我们便要慢慢的说这句话!而美若是一种价值,人格若是建筑于
价值的基石上,我们又何能排斥那“体态的美”呢?所以我以为只须将女人的艺术的一面作
为艺术而鉴赏它,与鉴赏其他优美的自然一样;艺术与自然是“非人格”的,当然便说不上
“蔑视”与否。在这样的立场上,将人比物,欢喜赞叹,自与因袭的玩弄的态度相差十万八
千里,当可告无罪于天下。——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在所谓的
“恋爱”之中。艺术的女人,是的,艺术的女人!我们要用惊异的眼去看她,那是一种奇迹!
我之看女人,十六年于兹了,我发见了一件事,就是将女人作为艺术而鉴赏时,切不可
使她知道;无论是生疏的,是较熟悉的。因为这要引起她性的自卫的羞耻心或他种嫌恶心,
她的艺术味便要变稀薄了;而我们因她的羞耻或嫌恶而关心,也就不能静观自得了。所以我
们只好秘密地鉴赏;艺术原来是秘密的呀,自然的创作原来是秘密的呀。但是我所欢喜的艺
术的女人,究竟是怎样的呢?您得问了。让我告诉您:我见过西洋女人,日本女人,江南江
北两个女人,城内的女人,名闻浙东西的女人;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我只见过不到半打
的艺术的女人!而且其中只有一个西洋人,没有一个日本人!那西洋的处女是在Y城里一条
僻巷的拐角上遇着的,惊鸿一瞥似地便过去了。其余有两个是在两次火车里遇着的,一个看
了半天,一个看了两天;还有一个是在乡村里遇着的,足足看了三个月。——我以为艺术的
女人第一是有她的温柔的空气;使人如听着箫管的悠扬,如嗅着玫瑰花的芬芳,如躺着在天
鹅绒的厚毯上。她是如水的密,如烟的轻,笼罩着我们;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这是由她
的动作而来的;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鬓,一转眼,一低头,乃至衣袂的微扬,裙幅的
轻舞,都如蜜的流,风的微漾;我们怎能不欢喜赞叹呢?最可爱的是那软软的腰儿;从前人
说临风的垂柳,《红楼梦》里说晴雯的“水蛇腰儿”,都是说腰肢的细软的;但我所欢喜的
腰呀,简直和苏州的牛皮糖一样,使我满舌头的甜,满牙齿的软呀。腰是这般软了,手足自
也有飘逸不凡之概。你瞧她的足胫多么丰满呢!从膝关节以下,渐渐的隆起,像新蒸的面包
一样;后来又渐渐渐渐地缓下去了。这足胫上正罩着丝袜,淡青的?或者白的?拉得紧紧
的,一些儿绉纹没有,更将那丰满的曲线显得丰满了;而那闪闪的鲜嫩的光,简直可以照出
人的影子。你再往上瞧,她的两肩又多么亭匀呢!像双生的小羊似的,又像两座玉峰似的;
正是秋山那般瘦,秋水那般平呀。肩以上,便到了一般人讴歌颂赞所集的“面目”了。我最
不能忘记的,是她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在惺忪微倦的时候,尤其
可喜,因为正像一对睡了的褐色小鸽子。和那润泽而微红的双颊,苹果般照耀着的,恰如曙
色之与夕阳,巧妙的相映衬着。再加上那覆额的,稠密而蓬松的发,像天空的乱云一般,点
缀得更有情趣了。而她那甜蜜的微笑也是可爱的东西;微笑是半开的花朵,里面流溢着诗与
画与无声的音乐。是的,我说的已多了;我不必将我所见的,一个人一个人分别说给你,我
只将她们融合成一个Sketch①给你看——这就是我的惊异的型,就是我所谓艺术的女
子的型。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我的眼光究竟太狭了!
①英文:素描。
在女人的聚会里,有时也有一种温柔的空气;但只是笼统的空气,没有详细的节目。所
以这是要由远观而鉴赏的,与个别的看法不同;若近观时,那笼统的空气也许会消失了的。
说起这艺术的“女人的聚会”,我却想着数年前的事了,云烟一般,好惹人怅惘的。在P城
一个礼拜日的早晨,我到一所宏大的教堂里去做礼拜;听说那边女人多,我是礼拜女人去
的。那教堂是男女分坐的。我去的时候,女坐还空着,似乎颇遥遥的;我的遐想便去充满了
每个空坐里。忽然眼睛有些花了,在薄薄的香泽当中,一群白上衣,黑背心,黑裙子的女
人,默默的,远远的走进来了。我现在不曾看见上帝,却看见了带着翼子的这些安琪儿了!
另一回在傍晚的湖上,暮霭四合的时候,一只插着小红花的游艇里,坐着八九个雪白雪白的
白衣的姑娘;湖风舞弄着她们的衣裳,便成一片浑然的白。我想她们是湖之女神,以游戏三
昧,暂现色相于人间的呢!第三回在湖中的一座桥上,淡月微云之下,倚着十来个,也是姑
娘,朦朦胧胧的与月一齐白着。在抖荡的歌喉里,我又遇着月姊儿的化身了!——这些是我
所发见的又一型。
是的,艺术的女人,那是一种奇迹!
1925年2月15日,白马湖。
背影 第二章白种人——上帝的骄子!
去年暑假到上海,在一路电车的头等里,见一个大西洋人带着一个小西洋人,相并地坐
着。我不能确说他俩是英国人或美国人;我只猜他们是父与子。那小西洋人,那白种的孩
子,不过十一二岁光景,看去是个可爱的小孩,引我久长的注意。他戴着平顶硬草帽,帽檐
下端正地露着长圆的小脸。白中透红的面颊,眼睛上有着金黄的长睫毛,显出和平与秀美。
我向来有种癖气:见了有趣的小孩,总想和他亲热,做好同伴;若不能亲热,便随时亲近亲
近也好。在高等小学时,附设的初等里,有一个养着乌黑的西发的刘君,真是依人的小鸟一
般;牵着他的手问他的话时,他只静静地微仰着头,小声儿回答——我不常看见他的笑容,
他的脸老是那么幽静和真诚,皮下却烧着亲热的火把。我屡次让他到我家来,他总不肯;后
来两年不见,他便死了。我不能忘记他!我牵过他的小手,又摸过他的圆下巴。但若遇着蓦
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这么做,那可有些窘了;不过也不要紧,我可用我的眼睛看他——一
回,两回,十回,几十回!孩子大概不很注意人的眼睛,所以尽可自由地看,和看女人要遮
遮掩掩的不同。我凝视过许多初会面的孩子,他们都不曾向我抗议;至多拉着同在的母亲的
手,或倚着她的膝头,将眼看她两看罢了。所以我胆子很大。这回在电车里又发了老癖气,
我两次三番地看那白种的孩子,小西洋人!
初时他不注意或者不理会我,让我自由地看他。但看了不几回,那父亲站起来了,儿子
也站起来了,他们将到站了。这时意外的事来了。那小西洋人本坐在我的对面;走近我时,
突然将脸尽力地伸过来了,两只蓝眼睛大大地睁着,那好看的睫毛已看不见了;两颊的红也
已褪了不少了。和平,秀美的脸一变而为粗俗,凶恶的脸了!他的眼睛里有话:“咄!黄种
人,黄种的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
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秒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
地掉过头,牵着那大西洋人的手走了。大西洋人比儿子似乎要高出一半;这时正注目窗外,
不曾看见下面的事。儿子也不去告诉他,只独断独行地伸他的脸;伸了脸之后,便又若无其
事的,始终不发一言——在沉默中得着胜利,凯旋而去。不用说,这在我自然是一种袭击,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袭击!
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皇失措;我的心空虚了,四面的压迫很严重,使我呼吸不能自由。
我曾在N城的一座桥上,遇见一个女人;我偶然地看她时,她却垂下了长长的黑睫毛,露出
老练和鄙夷的神色。那时我也感着压迫和空虚,但比起这一次,就稀薄多了:我在那小西洋
人两颗枪弹似的眼光之下,茫然地觉着有被吞食的危险,于是身子不知不觉地缩小——大有
在奇境中的阿丽思的劲儿!我木木然目送那父与子下了电车,在马路上开步走;那小西洋人
竟未一回头,断然地去了。我这时有了迫切的国家之感!我做着黄种的中国人,而现在还是
白种人的世界,他们的骄傲与践踏当然会来的;我所以张皇失措而觉着恐怖者,因为那骄傲
我的,践踏我的,不是别人,只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是一个十来岁的白种的
“孩子”!我向来总觉得孩子应该是世界的,不应该是一种,一国,一乡,一家的。我因此
不能容忍中国的孩子叫西洋人为“洋鬼子”。但这个十来岁的白种的孩子,竟已被揿入人种
与国家的两种定型里了。他已懂得凭着人种的优势和国家的强力,伸着脸袭击我了。这一次
袭击实是许多次袭击的小影,他的脸上便缩印着一部中国的外交史。他之来上海,或无多
日,或已长久,耳濡目染,他的父亲,亲长,先生,父执,乃至同国,同种,都以骄傲践踏
对付中国人;而他的读物也推波助澜,将中国编排得一无是处,以长他自己的威风。所以他
向我伸脸,决非偶然而已。
这是袭击,也是侮蔑,大大的侮蔑!我因了自尊,一面感着空虚,一面却又感着愤怒;
于是有了迫切的国家之念。我要诅咒这小小的人!但我立刻恐怖起来了:这到底只是十来岁
的孩子呢,却已被传统所埋葬;我们所日夜想望着的“赤子之心”,世界之世界(非某种人
的世界,更非某国人的世界!),眼见得在正来的一代,还是毫无信息的!这是你的损失,
我的损失,他的损失,世界的损失;虽然是怎样渺小的一个孩子!但这孩子却也有可敬的地
方:他的从容,他的沉默,他的独断独行,他的一去不回头,都是力的表现,都是强者适者
的表现。决不婆婆妈妈的,决不粘粘搭搭的,一针见血,一刀两断,这正是白种人之所以为
白种人。
我真是一个矛盾的人。无论如何,我们最要紧的还是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孩子!谁也
是上帝之骄子;这和昔日的王侯将相一样,是没有种的!
背影 第三章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
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
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
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
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
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
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
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
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
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
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
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
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
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
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
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
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
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
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
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
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
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
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
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
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
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
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
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
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 第四章阿河
我这一回寒假,因为养病,住到一家亲戚的别墅里去。那别墅是在乡下。前面偏左的地
方,是一片淡蓝的湖水,对岸环拥着不尽的青山。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里,越显得清清朗朗
的。水面常如镜子一般。风起时,微有皱痕;像少女们皱她们的眉头,过一会子就好了。湖
的余势束成一条小港,缓缓地不声不响地流过别墅的门前。门前有一条小石桥,桥那边尽是
田亩。这边沿岸一带,相间地栽着桃树和柳树,春来当有一番热闹的梦。别墅外面缭绕着短
短的竹篱,篱外是小小的路。里边一座向南的楼,背后便倚着山。西边是三间平屋,我便住
在这里。院子里有两块草地,上面随便放着两三块石头。另外的隙地上,或罗列着盆栽,或
种莳着花草。篱边还有几株枝干蟠曲的大树,有一株几乎要伸到水里去了。
我的亲戚韦君只有夫妇二人和一个女儿。她在外边念书,这时也刚回到家里。她邀来三
位同学,同到她家过这个寒假;两位是亲戚,一位是朋友。她们住着楼上的两间屋子。韦君
夫妇也住在楼上。楼下正中是客厅,常是闲着,西间是吃饭的地方;东间便是韦君的书房,
我们谈天,喝茶,看报,都在这里。我吃了饭,便是一个人,也要到这里来闲坐一回。我来
的第二天,韦小姐告诉我,她母亲要给她们找一个好好的女用人;长工阿齐说有一个表妹,
母亲叫他明天就带来做做看呢。她似乎很高兴的样子,我只是不经意地答应。
平屋与楼屋之间,是一个小小的厨房。我住的是东面的屋子,从窗子里可以看见厨房里
人的来往。这一天午饭前,我偶然向外看看,见一个面生的女用人,两手提着两把白铁壶,
正往厨房里走;韦家的李妈在她前面领着,不知在和她说甚么话。她的头发乱蓬蓬的,像冬
天的枯草一样。身上穿着镶边的黑布棉袄和夹裤,黑里已泛出黄色;棉袄长与膝齐,夹裤也
直拖到脚背上。脚倒是双天足,穿着尖头的黑布鞋,后跟还带着两片同色的“叶拔儿”。想
这就是阿齐带来的女用人了;想完了就坐下看书。晚饭后,韦小姐告诉我,女用人来了,她
的名字叫“阿河”。我说,“名字很好,只是人土些;还能做么?”她说,“别看她土,很
聪明呢。”我说,“哦。”便接着看手中的报了。
以后每天早上,中上,晚上,我常常看见阿河挈着水壶来往;她的眼似乎总是望前看
的。两个礼拜匆匆地过去了。韦小姐忽然和我说,你别看阿河土,她的志气很好,她是个可
怜的人。我和娘说,把我前年在家穿的那身棉袄裤给了她吧。我嫌那两件衣服太花,给了她
正好。娘先不肯,说她来了没有几天;后来也肯了。今天拿出来让她穿,正合式呢。我们教
给她打绒绳鞋,她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她说拿到工钱,也要打一双穿呢。我等几天再和娘
说去。
“她这样爱好!怪不得头发光得多了,原来都是你们教她的。好!你们尽教她讲究,她
将来怕不愿回家去呢。”大家都笑了。
旧新年是过去了。因为江浙的兵事,我们的学校一时还不能开学。我们大家都乐得在别
墅里多住些日子。这时阿河如换了一个人。她穿着宝蓝色挑着小花儿的布棉袄裤;脚下是嫩
蓝色毛绳鞋,鞋口还缀着两个半蓝半白的小绒球儿。我想这一定是她的小姐们给帮忙的。古
语说得好,“人要衣裳马要鞍”,阿河这一打扮,真有些楚楚可怜了。她的头发早已是刷得
光光的,覆额的留海也梳得十分伏帖。一张小小的圆脸,如正开的桃李花;脸上并没有笑,
却隐隐地含着春日的光辉,像花房里充了蜜一般。这在我几乎是一个奇迹;我现在是常站在
窗前看她了。我觉得在深山里发见了一粒猫儿眼;这样精纯的猫儿眼,是我生平所仅见!我
觉得我们相识已太长久,极愿和她说一句话——极平淡的话,一句也好。但我怎好平白地和
她攀谈呢?这样郁郁了一礼拜。
这是元宵节的前一晚上。我吃了饭,在屋里坐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便信步走到那书
房里。拿起报来,想再细看一回。忽然门钮一响,阿河进来了。她手里拿着三四支颜色铅
笔;出乎意料地走近了我。她站在我面前了,静静地微笑着说:“白先生,你知道铅笔刨在
哪里?”一面将拿着的铅笔给我看。我不自主地立起来,匆忙地应道,“在这里;”我用手
指着南边柱子。但我立刻觉得这是不够的。我领她走近了柱子。这时我像闪电似地踌躇了一
下,便说,“我??我??”她一声不响地已将一支铅笔交给我。我放进刨子里刨给她看。
刨了两下,便想交给她;但终于刨完了一支,交还了她。她接了笔略看一看,仍仰着脸向
我。我窘极了。刹那间念头转了好几个圈子;到底硬着头皮搭讪着说,“就这样刨好了。”
我赶紧向门外一瞥,就走回原处看报去。但我的头刚低下,我的眼已抬起来了。于是远远地
从容地问道,“你会么?”她不曾掉过头来,只“嘤”了一声,也不说话。我看了她背影一
会。觉得应该低下头了。等我再抬起头来时,她已默默地向外走了。她似乎总是望前看的;
我想再问她一句话,但终于不曾出口。我撇下了报,站起来走了一会,便回到自己屋里。
我一直想着些什么,但什么也没有想出。
第二天早上看见她往厨房里走时,我发愿我的眼将老跟着她的影子!她的影子真好。她
那几步路走得又敏捷,又匀称,又苗条,正如一只可爱的小猫。她两手各提着一只水壶,又
令我想到在一条细细的索儿上抖擞精神走着的女子。这全由于她的腰;她的腰真太软了,用
白水的话说,真是软到使我如吃苏州的牛皮糖一样。不止她的腰,我的日记里说得好:“她
有一套和云霞比美,水月争灵的曲线,织成大大的一张迷惑的网!”而那两颊的曲线,尤其
甜蜜可人。她两颊是白中透着微红,润泽如玉。她的皮肤,嫩得可以掐出水来;我的日记里
说,“我很想去掐她一下呀!”她的眼像一双小燕子,老是在滟滟的春水上打着圈儿。她的
笑最使我记住,像一朵花漂浮在我的脑海里。我不是说过,她的小圆脸像正开的桃花么?那
么,她微笑的时候,便是盛开的时候了:花房里充满了蜜,真如要流出来的样子。她的发不
甚厚,但黑而有光,柔软而滑,如纯丝一般。只可惜我不曾闻着一些儿香。唉!从前我在窗
前看她好多次,所得的真太少了;若不是昨晚一见,——虽只几分钟——我真太对不起这样
一个人儿了。
午饭后,韦君照例地睡午觉去了,只有我,韦小姐和其他三位小姐在书房里。我有意无
意地谈起阿河的事。我说:
“你们怎知道她的志气好呢?”
“那天我们教给她打绒绳鞋;”一位蔡小姐便答道,“看她很聪明,就问她为甚么不念
书?她被我们一问,就伤心起来了。??”
“是的,”韦小姐笑着抢了说,“后来还哭了呢;还有一位傻子陪她淌眼泪呢。”
那边黄小姐可急了,走过来推了她一下。蔡小姐忙拦住道,“人家说正经话,你们尽闹
着玩儿!让我说完了呀——”“我代你说啵,”韦小姐仍抢着说,“——她说她只有一个
爹,没有娘。嫁了一个男人,倒有三十多岁,土头土脑的,脸上满是疱!他是李妈的邻舍,
我还看见过呢。??”“好了,底下我说吧。”蔡小姐接着道,“她男人又不要好,尽爱赌
钱;她一气,就住到娘家来,有一年多不回去了。”
“她今年几岁?”我问。
“十七不知十八?前年出嫁的,几个月就回家了,”蔡小姐说。
“不,十八,我知道,”韦小姐改正道。
“哦。你们可曾劝她离婚?”
“怎么不劝;”韦小姐应道,“她说十八回去吃她表哥的喜酒,要和她的爹去说呢。”
“你们教她的好事,该当何罪!”我笑了。
她们也都笑了。
十九的早上,我正在屋里看书,听见外面有嚷嚷的声音;这是从来没有的。我立刻走出
来看;只见门外有两个乡下人要走进来,却给阿齐拦住。他们只是央告,阿齐只是不肯。这
时韦君已走出院中,向他们道,
“你们回去吧。人在我这里,不要紧的。快回去,不要瞎吵!”
两个人面面相觑,说不出一句话;俄延了一会,只好走了。我问韦君什么事?他说,
“阿河啰!还不是瞎吵一回子。”
我想他于男女的事向来是懒得说的,还是回头问他小姐的好;我们便谈到别的事情上去。
吃了饭,我赶紧问韦小姐,她说,
“她是告诉娘的,你问娘去。”
我想这件事有些尴尬,便到西间里问韦太太;她正看着李妈收拾碗碟呢。她见我问,便
笑着说,
“你要问这些事做什么?她昨天回去,原是借了阿桂的衣裳穿了去的,打扮得娇滴滴
的,也难怪,被她男人看见了,便约了些不相干的人,将她抢回去过了一夜。今天早上,她
骗她男人,说要到此地来拿行李。她男人就会信她,派了两个人跟着。那知她到了这里,便
叫阿齐拦着那跟来的人;她自己便跪在我面前哭诉,说死也不愿回她男人家去。你说我有什
么法子。只好让那跟来的人先回去再说。好在没有几天,她们要上学了,我将来交给她的爹
吧。唉,现在的人,心眼儿真是越过越大了;一个乡下女人,也会闹出这样惊天动地的事
了!”
“可不是,”李妈在旁插嘴道,“太太你不知道;我家三叔前儿来,我还听他说呢。我
本不该说的,阿弥陀佛!太太,你想她不愿意回婆家,老愿意住在娘家,是什么道理?家里
只有一个单身的老子;你想那该死的老畜生!他舍不得放她回去呀!”
“低些,真的么?”韦太太惊诧地问。
“他们说得千真万确的。我早就想告诉太太了,总有些疑心;今天看她的样子,真有几
分对呢。太太,你想现在还成什么世界!”
“这该不至于吧。”我淡淡地插了一句。
“少爷,你那里知道!”韦太太叹了一口气,“——好在没有几天了,让她快些走吧;
别将我们的运气带坏了。她的事,我们以后也别谈吧。”
开学的通告来了,我定在二十八走。二十六的晚上,阿河忽然不到厨房里挈水了。韦小
姐跑来低低地告诉我,“娘叫阿齐将阿河送回去了;我在楼上,都不知道呢。”我应了一
声,一句话也没有说。正如每日有三顿饱饭吃的人,忽然绝了粮;却又不能告诉一个人!而
且我觉得她的前面是黑洞洞的,此去不定有什么好歹!那一夜我是没有好好地睡,只翻来覆
去地做梦,醒来却又一例茫然。这样昏昏沉沉地到了二十八早上,懒懒地向韦君夫妇和韦小
姐告别而行,韦君夫妇坚约春假再来住,我只得含糊答应着。出门时,我很想回望厨房几
眼;但许多人都站在门口送我,我怎好回头呢?
到校一打听,老友陆已来了。我不及料理行李,便找着他,将阿河的事一五一十告诉
他。他本是个好事的人;听我说时,时而皱眉,时而叹气,时而擦掌。听到她只十八岁时,
他突然将舌头一伸,跳起来道,
“可惜我早有了我那太太!要不然,我准得想法子娶她!”
“你娶她就好了;现在不知鹿死谁手呢?”
我俩默默相对了一会,陆忽然拍着桌子道,
“有了,老汪不是去年失了恋么?他现在还没有主儿,何不给他俩撮合一下。”
我正要答说,他已出去了。过了一会子,他和汪来了,进门就嚷着说,
“我和他说,他不信;要问你呢!”
“事是有的,人呢,也真不错。只是人家的事,我们凭什么去管!”我说。
“想法子呀!”陆嚷着。
“什么法子?你说!”
“好,你们尽和我开玩笑,我才不理会你们呢!”汪笑了。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谈到阿河,但谁也不曾认真去“想法子。”
一转眼已到了春假。我再到韦君别墅的时候,水是绿绿的,桃腮柳眼,着意引人。我却
只惦着阿河,不知她怎么样了。那时韦小姐已回来两天。我背地里问她,她说,“奇得很!
阿齐告诉我,说她二月间来求娘来了。她说她男人已死了心,不想她回去;只不肯白白地放
掉她。他教她的爹拿出八十块钱来,人就是她的爹的了;他自己也好另娶一房人。可是阿河
说她的爹那有这些钱?她求娘可怜可怜她!娘的脾气你知道。她是个古板的人;她数说了阿
河一顿,一个钱也不给!我现在和阿齐说,让他上镇去时,带个信儿给她,我可以给她五块
钱。我想你也可以帮她些,我教阿齐一块儿告诉她吧。只可惜她未必肯再上我们这儿来啰!”
“我拿十块钱吧,你告诉阿齐就是。”
我看阿齐空闲了,便又去问阿河的事。他说,
“她的爹正给她东找西找地找主儿呢。只怕难吧,八十块大洋呢!”
我忽然觉得不自在起来,不愿再问下去。
过了两天,阿齐从镇上回来,说,
“今天见着阿河了。娘的,齐整起来了。穿起了裙子,做老板娘娘了!据说是自己拣中
的;这种年头!”
我立刻觉得,这一来全完了!只怔怔地看着阿齐,似乎想在他脸上找出阿河的影子。
咳,我说什么好呢?愿命运之神长远庇护着她吧!
第二天我便托故离开了那别墅;我不愿再见那湖光山色,更不愿再见那间小小的厨房!
背影 第五章哀韦杰三君
韦杰三君是一个可爱的人;我第一回见他面时就这样想。这一天我正?
敲门的声音;进来的是一位温雅的少年。我问他“贵姓”的时候,他将他的姓名写在纸上给
我看;说是苏甲荣先生介绍他来的。苏先生是我的同学,他的同乡,他说前一晚已来找过我
了,我不在家;所以这回又特地来的。我们闲谈了一会,他说怕耽误我的时间,就告辞走
了。是的,我们只谈了一会儿,而且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话;——我现在已全忘记——但我觉
得已懂得他了,我相信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第二回来访,是在几天之后。那时新生甄别试验刚完,他的国文课是被分在钱子泉先生
的班上。他来和我说,要转到我的班上。我和他说,钱先生的学问,是我素来佩服的;在他
班上比在我班上一定好。而且已定的局面,因一个人而变动,也不大方便。他应了几声,也
没有什么,就走了。从此他就不曾到我这里来。有一回,在三院第一排屋的后门口遇见他,
他微笑着向我点头;他本是捧了书及墨盒去上课的,这时却站住了向我说:“常想到先生那
里,只是功课太忙了,总想去的。”我说:“你闲时可以到我这里谈谈。”我们就点首作
别。三院离我住的古月堂似乎很远,有时想起来,几乎和前门一样。所以半年以来,我只在
上课前,下课后几分钟里,偶然遇着他三四次;除上述一次外,都只匆匆地点头走过,不曾
说一句话。但我常是这样想:他是一个可爱的人。
他的同乡苏先生,我还是来京时见过一回,半年来不曾再见。我不曾能和他谈韦君;我
也不曾和别人谈韦君,除了钱子泉先生。钱先生有一日告诉我,说韦君总想转到我班上;钱
先生又说:“他知道不能转时,也很安心的用功了,笔记做得很详细的。”我说,自然还是
在钱先生班上好。以后这件事还谈起一两次。直到三月十九日早,有人误报了韦君的死信;
钱先生站在我屋外的台阶上惋惜地说:“他寒假中来和我谈。我因他常是忧郁的样子,便问
他为何这样;是为了我么?他说:‘不是,你先生很好的;我是因家境不宽,老是愁烦
着。’他说他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父亲和未成年的弟弟;他说他弟弟因为家中无钱,已失学
了。他又说他历年在外读书的钱,一小半是自己休了学去做教员弄来的,一大半是向人告贷
来的。他又说,下半年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呢。”但他却不愿平白地受人家的钱;我们只看他
给大学部学生会起草的请改奖金制为借贷制与工读制的信,便知道他年纪虽轻,做人却有骨
气的。
我最后见他,是在三月十八日早上,天安门下电车时。也照平常一样,微笑着向我点
头。他的微笑显示他纯洁的心,告诉人,他愿意亲近一切;我是不会忘记的。还有他的静
默,我也不会忘记。据**豹先生的《行述》,韦君很能说话;但这半年来,我们听见的,
却只有他的静默而已。他的静默里含有忧郁,悲苦,坚忍,温雅等等,是最足以引人深长之
思和切至之情的。他病中,据**豹君在本校追悼会里报告,虽也有一时期,很是躁急,但
他终于在离开我们之前,写了那样平静的两句话给校长;他那两句话包蕴着无穷的悲哀,这
是静默的悲哀!所以我现在又想,他毕竟是一个可爱的人。
三月十八日晚上,我知道他已危险;第二天早上,听见他死了,叹息而已!但走去看学
生会的布告时,知他还在人世,觉得被鼓励似的,忙着将这消息告诉别人。有不信的,我立
刻举出学生会布告为证。我二十日进城,到协和医院想去看看他;但不知道医院的规则,去
迟了一点钟,不得进去。我很怅惘地在门外徘徊了一会,试问门役道:“你知道清华学校有
一个韦杰三,死了没有?”他的回答,我原也知道的,是“不知道”三字!那天傍晚回来;
二十一日早上,便得着他死的信息——这回他真死了!他死在二十一日上午一时四十八分,
就是二十日的夜里,我二十日若早去一点钟,还可见他一面呢。这真是十分遗憾的!二十三
日同人及同学入城迎灵,我在城里十二点才见报,已赶不及了。下午回来,在校门外看见杠
房里的人,知道柩已来了。我到古月堂一问,知道柩安放在旧礼堂里。我去的时候,正在重
殓,韦君已穿好了殓衣在照相了。据说还光着身子照了一张相,是照伤口的。我没有看见他
的伤口;但是这种情景,不看见也罢了。照相毕,入殓,我走到柩旁:韦君的脸已变了样
子,我几乎不认识了!他的两颧突出,颊肉瘪下,掀唇露齿,那里还像我初见时的温雅呢?
这必是他几日间的痛苦所致的。唉,我们可以想见了!我正在乱想,棺盖已经盖上;唉,韦
君,这真是最后一面了!我们从此真无再见之期了!死生之理,我不能懂得,但不能再见是
事实,韦君,我们失掉了你,更将从何处觅你呢?
韦君现在一个人睡在刚秉庙的一间破屋里,等着他迢迢千里的老父,天气又这样坏;韦
君,你的魂也彷徨着吧!
1926年4月2日。
(原载1926年4月9日《清华周刊》)
作文九:《朱自清散文集》600字
读书卡
摘录者:李精晶 摘录时间:8.5
作品名:《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
内容摘要: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精彩句子摘录及赏析::“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
精彩段落摘录: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赏析:运用了动词,生动形象描绘了父亲买橘子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读后感: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出色。虽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内容十分丰富。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浅易,而且句子通顺,因此读者很快能领悟内容。作者把文章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阅读期间,当父亲去买橘子的时候,令我非常感动,我也像作者一样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来。 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读者一个十分重要的启示:父母常常再三地告诉我们要小心或努力读书,他们始终都是为我们着想、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好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对待他们,不要辜负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 《背影》真是一篇感人及有教育性的文章。
作文十:《朱自清散文集》900字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本书是含概了朱自清的经典散文包括了《憎》、《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中的文明》、《正义》、《春晖的一月》、《说梦》、《绿》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特别是《绿》、《荷塘月色》。 从思想内容说,他散文的核心是一个“真”字。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朱自清的散文,从题材上说是比较狭窄的,不过是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即使后期那些议论的文字,也很少发空论。但就是这样,因为时时追求真切的内容,却能感动读者。正如当年作家赵景深说的: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就是因为这样,朱自清散文才取得了感人的力量。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里大都是身边的凡人琐事,但是在这些事情中传达着他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
递着真挚的感情:《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都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让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而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25篇散文名篇,如《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背影》、《春》、《绿》等。这些散文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