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1400字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XX?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XX?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
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XX?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
?
作文二:《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doc》2700字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XX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XX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XX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抗日英雄冷云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XX县
人。1931年入XX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俩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 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XX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冷云一家 冷云与吉乃臣一同到抗联后,真的结为夫妻。1938年初夏,冷云生下个女孩,丈夫却已在战斗中牺牲。部队西征前,她强忍悲痛,把仅两个月的女儿送给XX县土城子的一对朝鲜夫妇抚养。解放后,战友们曾去寻找烈士遗孤,却已不见那对夫妇,在战乱的年代中也许已死,也许回到朝鲜,也许迁移他乡了。今天如果那个女儿还活着,也会是六十多岁的人了。抗日英雄赵登禹的故事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东菏泽人。1914年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后任冯的随身护兵。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任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旅长,后任第132师师长。 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越过山海关,开始侵袭热河省,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后,开始向长城各口发动大举进攻。10日,日军逼近喜峰口。赵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军40华里,在日军之前抵达喜峰口孩儿岭,并将敌先头部队击退,在孩儿岭及口门一线稳定了前沿。为了有效消灭进攻阵地的敌军,赵登禹要求部队待敌进至百米之内,再突然出击,以手榴弹炸,用大刀砍。由于两军混杂,使敌飞机、大炮、坦克无法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利用敌军警戒疏忽,率部从两翼迂回敌人侧后,进行
包抄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死伤甚众。战斗中,赵登禹腿部被炸弹击伤,但仍裹伤出击率部众与敌肉搏相拼。激战数日,敌人多次攻击不果,锐气尽挫,中国军队取得喜峰口战役胜利。喜峰口战役,共歼灭日军五六千人,狠狠地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 全面抗战爆发后,7月下旬,日寇调集数以万计的日军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分别向北平、天津以及邻近各战略要地大举进攻。担任132师师长的赵登禹,率部抗击日军入侵,守卫北京城外的南苑。日军出动4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阵地,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132师将士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不畏强敌,奋勇抵抗。日军将中国军队切成数段,分割包围。部队孤军作战,在敌人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损失惨重。赵登禹率部誓死坚守阵地,拼死抗击。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同志曾高度评价赵登禹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在执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赵登禹为陆军上将。1945年后,北平市政府将北沟沿改名为赵登禹路,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XX市人民政府对卢沟桥西道口的赵登禹烈士墓进行了多次修缮。
作文三:《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范本)》1100字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XX?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XX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XX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
?
作文四:《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可编辑版】》900字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XX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到了故乡河北省XX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
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
着**,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XX县不幸病
逝,时年42岁。
作文五:《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马本斋》900字
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马本斋
2005-07-12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兄弟为主组成
的抗日部队——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
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
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马
本斋就是这支英雄的回民支队的司令员。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
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
甲,回到了故乡河北省献县东辛庄。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抗日义勇
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1938年4月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
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
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
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
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
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不惧牺牲,浴血作战,奋勇
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在广阔的冀中
平原和冀鲁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屡建战功,打得日本侵略军闻风丧
胆。
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
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党的伟大,决心
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
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
伟业。”1938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3年底,马本斋在率部参加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反蚕食战斗中,
颈后长了毒疮。由于战事繁忙,加之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
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抗
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作文六:《抗日英雄马本斋》23600字
2005-02-08 作者:陌柳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有6人参与
第一章
只身口外寻父
飘零白山黑水
1903年1月1日(光绪二十八年腊月初三),冀中大地上寒风凛冽,大雪下得正紧。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啼,一个顽强的生灵降临到河北献县东辛庄贫苦老实的庄稼人马永常家中。当历史的车轮沉重地碾过了35番寒暑,这个顽强的生灵已经成长为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回回民族的骄子,一代抗日名将――马本斋。
马本斋率领八路军回民支队纵横驰骋在碉堡林立、沟路成网的冀鲁平原上,出奇制胜,屡创敌军,开创并保卫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斯斗争曙光初露的时候,马本斋司令员却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以身殉国。
光阴荏苒,弹指间,几十年已成过去。然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历史的回音震响在网络空间,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各大搜索引擎随处可寻;网上纪念堂里,英雄遗像前,鲜花灿烂,烛焰摇摇……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从本斋的生平纪事里,去感悟那些平常又不平常的道理。
马本斋,回族名优素福,兄弟四人,排行第二,二弟三岁时因患天花无钱医治而夭折。全家十三口人,租种别人的几亩薄地,打短扛活,推车上店,维持生活。后来,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其父马永常兄弟三人离乡背井,逃荒口外。家中的生活重担,落在了马本斋母亲白文冠和祖父的肩上。在这个贫苦的家庭里,他三四岁时就跟着大人下地剜菜,十来岁时就帮着母亲下地干活。
马本斋的母亲,心地善良,秉性刚强,待人宽厚。她艰难地撑持着马氏一家,还时常接济更穷困的乡邻。她略识文字,很有见地,常给孩子们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她教育孩子,"做人要正,走路要直,不能损人利己;咱人穷志不穷,累能受,苦能受,气不能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
马本斋11岁时,母亲和祖父见他聪明,有志气,便全家节俭,送他到本村私塾读书,学名马守清。后因家境日艰,只念了两年便中途退学。由于马本斋勤学好问,两年下来,农村桌面上的事,居然能应付。
民国四年(1915年),冀中一带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道。马本斋家的几亩薄地,也颗粒无收。迫于生计, 13岁的马本斋只身出北口,下关东,走上了老一辈走过的那条浸满血泪的老路。他一路讨要,来到了张家口,找到了父亲。
常言说:"穷回回,干三行,烧饼果子宰牛羊"。他们在穷回回弟兄们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名叫"永庆奎"的小小果子铺。马本斋除了每天帮父亲干活外,还要提着篮子到洋河边、火车站、关帝庙去卖果子和烧饼。在爷俩的苦心经营下,果子铺越来越兴旺。可随着名气的增大,一个叫"羊赶刀"的地头蛇瞄上了他们。
一天,"羊赶刀"杀气腾腾地来到果子铺:"穷回子,明天交出100斤果子,一两不能少"。马本斋父子忍气吞声忙合了一夜,七拼八凑赶炸了100斤果子。第二天,"羊赶刀"来取货时,却分文不付。马本斋气得把牙齿咬得吱吱响。马本斋提着果子沿街叫卖时,发现"羊赶刀"喝得酩酊大醉,躺在路边耍酒疯。马本斋感到出气的机会来了,指着他骂:"你这大骗子,……,喝人血的豺狼!",猛踢了"羊赶刀"两脚离去。之后,"羊赶刀"串通了市警察局的一伙打手,持枪带棒地闯进永庆奎果子铺,"叮叮咣咣",把果子铺砸了个稀巴烂。
马本斋爷俩悄悄地逃出了张家口,来到内蒙古一个叫喇嘛庙的地方。每年春天,内地有些商人常来内蒙一带贩马。本斋和父亲为这些人干起赶马的营生来。
"贩马贩马,四海为家"。这期间,他奔走于大草原和京、津、冀、鲁之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五四"运动时期风起云涌的学潮、工潮,使出身农家的马本斋耳目一新。回族学生马骏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不惜身家性命,大闹天安门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他。济南镇守使马良残害爱国回胞的倒行逆施,使他初步认识到,回民中也有是非之分,善恶之别。
这年的农历二月下旬,马本斋爷俩要为马贩子把三十匹马赶往上海去卖。起程那天,马群过河时,恰好碰上了一场大风雪,马群被风雪吹散。为了寻找跑散了的马,马本斋去多伦的西边,父亲去东边。他们找了三天三夜,不但没找到马,父子俩却由此失散了。
1921年,马本斋流落到白山黑水之间。在林海雪原上扛大木,赶爬犁,修铁路,饱尝了人世的艰辛。
第二章
旧军队里步步高升
走出“黑洞”弃甲归田
在流浪生活中,马本斋逐渐增加着对社会的认识。他认为,手里有了枪,坏人就不敢欺负自已了。马本斋参加了张作霖的奉军。入伍的第一天,马本斋领到一支六五式步枪。他爱枪如命,总是把它擦得油光闪亮。有空就琢磨射击要领,爬冰卧雪,一练就是几个钟头。枪法越练越准。当时,军中多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马本斋粗通文墨,能写会算,很快成了人们瞩目的秀才。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
初秋的一天,连长叫他去运粮食。马本斋领着大伙,赶着大车来到一座青砖大院。他们打开粮仓,扛出一包包的粮食,气得地主干瞪眼没办法。天近黄昏,他们把装得满满的两大车粮食运到了另一个村。马本斋将村上的穷百姓集合在一起,偷偷地把其中一车粮食分给了他们。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久,又被提升为排长。
1922年,马本斋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几乎残酷的军事训练,掌握了较为系统的军事知识。1924年9月,马本斋从讲武堂毕业,被提升为连长。回到部队,适值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他被任命为担负后勤运输的"杠子营"营长。1928年春,马本斋率"杠子营"随刘珍年的部队开到胶东莱阳。在一次战斗中,马本斋运用强攻和奇袭相结合的战术,取得了胜利,被任命为团长。后来,随军驻防胶东牟平一带。
1928年,张宗昌被**的北伐军击败。其将领刘珍年乘机脱离张部,割据胶东。马本斋所部归刘珍年节制。1929年1月,少师张学良易帜拥蒋。自成体系的刘珍年在山东战胜张宗昌、褚玉良联军后,于同年5月接受**任命,任独立21师师长。马本斋任该部第四团团长。
马本斋出生于贫苦农家,深知百姓疾苦。治军严明,对部下约束很紧。官兵皆佩带有"救国家,救人民,不怕死,不爱钱"字样的袖章。胶东父老在感恩戴德之际曾赠送"万民伞"一把,以示敬意。同僚中,多是那些利欲熏心、醉生梦死的军阀豪绅子弟,他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马本斋狷介自守,刚正不阿。马本斋身为团长,对那些前来检查军务却要唱堂会、要妓女陪着抽大烟、要歌女陪吃陪睡的上司,非常不满。马本斋觉得这简直是一个"黑洞"。
刘珍年所部并非**嫡系,政工人员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李楚离、曾希圣、张霖之等都曾在该部任职,刘珍年的胞弟、政治处长刘锡九也是中共地下党员。**多次命刘珍年清党,均被他已查无实据为由而搪塞过去。马本斋与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有所接触,并通过这些人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了解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尚有真心实意为穷苦人谋利益的党派和军队。
1930年,由于21师的高级军官向**告密,刘珍年只得将已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分子"礼送出境"。马本斋同中共外围组织的联系因而中断。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北全境。东北军执行**绝对不抵抗的密令,一枪未发撤到关内,把东北数千万父老乡亲置于日军的铁蹄之下。马本斋闻讯满腔怒火,义愤填膺,当即向上司请战,要求率部北上抗日,以身报国。当时,**已制订"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正忙于"围剿"红军;山东的韩复榘、刘珍年均各怀鬼胎,只图自保。在这样的情况下,马本斋的慷慨义举自然招致了上司的蛮横训斥。眼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一步步沦落敌手,做为军人却报国无门,马本斋忧心如焚,感慨万千,当即赋诗言志:
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
不久,马本斋被免去团长之职,改任烟(台)威(海)汽车路局局长(仍为军职)。1932年秋,刘珍年在**严令催逼下,率部离开其经营多年的老巢胶东,开往南方"剿共"。马本斋考虑到刘部此去必定凶多吉少,遂毅然弃官离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以待机寻找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刘珍年所部21师到达江西"剿共"前线后,旋为**瓦解控制。刘本人被拘捕,由该部旅长梁立柱代其职。1935年,刘珍年在南昌被杀,梁立柱任21师师长。梁与马本斋共事多年,私交很深,多次邀请马本斋返回21师。1935年上半年,马本斋到江西见梁立柱,梁许以高官厚禄。这时,21师正在与红军作战。该部官兵多为北方人,不服水土,瘟疫流行,厌于同红军作战,又常常受中央军的欺负,士气十分低落。马本斋不愿为**卖命,又目睹了红军的英勇顽强,遂坚辞不就,返回故乡。
马本斋以平生积蓄造瓦屋一座,与父母及长兄守朋、三弟进坡聚族而居。
第三章
东奔西走屡失望
揭竿而起投奔党
(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犯华北。29军英勇抵抗20余日,终因得不到国民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而从平、津败退。驻防河间、献县一带的万福麟所部53军望风溃败,不战而逃。8月23日,强行扒开古洋河、子牙河、滏阳河大堤,使冀中地区的百里平畴顿成泽国。滔滔大水并未挡住日军的进攻。是年9月,敌人的炮艇沿子牙河逆流而上,一路烧杀掳掠,献县东辛庄及沿子牙河一带村庄屡遭其祸。这时,国民党献县当局早已弃城南逃。一些爱国志士不甘心当亡国奴,组织武装抗日自卫。许多豪坤、兵痞、土匪也自树旗号,蜂拥而起,出现了"主任满天飞,司令赛牛毛"的混乱局面。马本斋忧国忧民,焦灼万分。
这时,献县商家林的"义勇军"师长白七来请马本斋。马本斋和三弟到那里住了一宿,发现是支土匪部队,根本不是抗日武装,就迅速离去了。
献县东部崔尔庄农民纪孟宽、纪同根父子于当年7月组织抗日"铁血救国团",支援29军抗战。后来,国民党旧军人史省三、周朝贵等混入这支队伍并逐步夺取军权,改称"抗日救国军",辖3个联队,有人枪两千余,是献县当时最大的地方武装。曾在津浦沿线协同庞炳勋所部40军作战。该部缺少军事人才,史省三、周朝贵和纪氏父子多次邀请马本斋出山。马本斋也觉得在那里或许可以实现杀敌报国的抱负,遂与三弟马进坡参加"抗日救国军",出任第三联队参谋长。马本斋一到任,便察觉这支部队成份复杂,纪律败坏。一些兵痞流氓打着抗日旗号征粮派款,抓丁拉夫,鱼肉乡里,残害百姓,根本不干抗日的事。本斋大失所望,遂诈称父亲病重,离职返乡。
七七事变爆发后,冀中区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我中央坚持华北抗战,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号召下,开始公开的积极活动。1937年9月,马本斋应中共地下党员张德馨之邀,在献县张大马村组建乡团,负责军事方面的工作。该部有人枪20余,抗日坚决,训练有素,很得人民拥护。是年12月,张德馨连同骨干六、七人被邓庄联庄会头子邓四惨杀,大马乡团随即瓦解。
1937年9月后,日军控制了子牙河、滏阳河水路。为确保天津----衡水这条水上交通命脉,日军对子牙河沿岸村庄频频进行袭扰。鬼子多次闯进东辛庄杀人、放火,抢走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牛羊,还多次在清真寺前对回族同胞进行侮辱。仇恨的烈火在人们心中燃烧。
1938年1月,马本斋联络本村回族青年60余人,组织起回民抗日义勇队。此后,河间、献县一带的一些回民也加入了这支队伍。马本斋率领这支回族抗日武装,手持大刀、长矛、土枪在子牙河畔狙击敌人,保卫家乡。马本斋的母亲、妻子也组织起30多名妇女为队伍做饭、送水、洗衣裳,全力支持本斋的抗战事业。
但是,回民抗日义勇队成分复杂,战斗力差,虽打过几次胜仗,但由于孤军作战,人少力单,加之装备太差,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些得力的骨干队员牺牲了,个别人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开了小差。在日军和土匪武装、地主武装的压迫下,义勇队回旋余地很小,难以有大的发展。义勇队内部也经常发生争权夺利骚扰民众的事。马本斋陷入极大的苦闷之中。
为了摆脱困境,马本斋开始考虑寻找新的抗日道路问题。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不战而逃,使马本斋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史省三、周朝贵等此时已杀掉纪氏父子,接受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加委的"华北第六路军"番号,益加走向反动;地方上几支较大的地主武装又都是借抗日之名行扰民之实。到哪里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呢?
马本斋这时还只是一个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的旧军人。在军阀部队的时候,他就对把主张抗日救亡的学生、工人、青年当作共产党抓起来而无辜杀害,非常不满。他认为,那些被杀死的共产党员、青年学生、工人,大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马本斋有一位亲戚,是一位有着许多救国爱民英雄事迹的共产党员,也被杀害了。在东辛庄,有一位年纪不大的教员,尽说老百姓的心里话,与马本斋也有交往。传言他是共产党,马本斋帮他脱离了国民党的追捕。此时,马本斋想起了他,对三弟进坡说:"那时,他讲了许多话,咱半信半疑,看现在这个局势,想起他的话,真是一百个对!"马本斋感慨的说:"他们来咱们这里就好啦!"
(二)
1937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派红军团长孟庆山到河北组建抗日武装,在保定东部地区发动群众,培训干部,筹组抗日武装。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10月14日,原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第六九一团随军南撤至河北省藁城县梅花镇时,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拒绝执行国民党的南撤命令,回师北上开辟冀中抗日根据地,改六九一团为"人民自卫军",公推地下共产党员、团长吕正操为司令。11月7日,晋察冀军区正式宣告成立。12月12日,中共保属省委决定成立河北游击军司令部,孟庆山为司令。共产党领导的这两支部队很快发展为冀中抗日武装的骨干、一切抗日力量团结的核心。地方党组织也在抗日、剿匪、除奸的三大口号下,筹组了一些抗日武装。
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成立伪回教总会,在回民集居村镇成立伪回教分会或支会,用金钱收买回奸、土匪破坏抗日,利用回民的宗教习惯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回汉民族之间的纠纷,企图通过这种阴谋活动削弱和瓦解抗日力量。这种情况在冀中的回民集居区也很严重。少数坏人打进回民武装,造谣言,闹分裂,搞抢劫,打击革命力量,搅乱革命陈线,散布:"宁夏回民独立了,冀中回民也要独立。"晋察冀军区首长针对新的敌情,决定迅速发展回民抗日力量,以粉碎日军、回奸制造回汉分裂、削弱抗日力量的阴谋。1938年1月,在人民自卫军的帮助下,定县一带的回民武装正式成立了"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
1938年2月,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率部进驻河间县城,收编河间抗日义勇军第二师为河北游击军第十三团。3月,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政治副主任刘文正根据中共冀中省委指示,到河间、献县一带发动回族群众参加抗日武装。孟庆山决定以河北游击军十三团马仲三部回族战士为基础,成立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马仲三为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同时,刘文正携带着中共中央颁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孟庆山司令员的信迅速去找马本斋。
此时,马本斋也听说游击军进驻河间城的事儿了。对马进坡说:"是八路军就好了,八路军就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的。你快进城去看看是真是假!"果然,是真的。八路军的崭新形象,给马进坡以很深的印象。
刘文正来到了东辛庄。两位回族同胞一见如故。刘文正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和各民族一律平等、宗教信仰自由的一贯主张,介绍了党和**、朱总司令为抗日救国所作出的艰苦努力。马本斋对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表示由衷赞同。马本斋非常高兴的说,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抗日救国,回族同胞也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获得彻底解放。
随后,马本斋又同马进坡一起到游击军司令部同孟庆山见面,商谈组织抗日武装事宜。商谈中,孟庆山要马本斋任河北游击军参谋长,而马本斋认为,当参谋长不如组织一支回民抗日武装更能发挥作用。孟庆山同意他的意见,并派刘文正到东辛庄一带帮助马本斋发动回民群众参军,扩大回民抗日武装。经过马本斋、刘文正的动员,献县东辛庄附近村庄有200余回族青年报名参军,在马本斋率领下,到河间城里参加了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马本斋被委任为队长,马仲三为副队长,刘文正为政治主任。
第四章
八路军化 民族特色
整顿扩大 打出军威
活动于河北安平县一带的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奉冀中军区的指示,于1938年6月,开赴河间县城,与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教导队合并编成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下设两个大队,马本斋任总队长,马仲三为副总队长,约六七百人。这支部队,以回民为主体,兼有汉民参加。其成分以贫苦农民、小商小贩为主。其次是知识青年和旧军人,也有少数地痞流氓、土匪和小官吏。领导机构除政治部健全外,司、供、卫均不健全。部队名义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实际上只有七八个党员,还处于秘密状态,所以党的力量还很薄弱。由于一些旧军人、地痞流氓、土匪的影响,部队存有严重的军阀习气。各项纪律松懈,内部团结不够紧密,尤以领导干部为甚。一些人不习惯八路军的管理制度,开小差的现象时有发生。部队还不稳定、不巩固。
1938年8月初,回民教导总队奉命到河间沙河桥镇驻防,主要任务是整训部队。为加强党对这支部队的领导,本月,晋察冀军区选派第三分区回族干部、教导员丁铁石任该部的政治部主任。丁铁石到任后,和马本斋一道,在共产党员和政治骨干的支持下,着手做稳定、巩固部队的工作。
首先公开党组织,公开建党。为了保证党员质量,到1939年1月,政治部先后举办了四期青年训练班,组织青年学习党的知识,把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同时,冀中军区也相继派来了一些党员干部。不到一个月,各大队成立了党的分总支部,中队成立党支部,排有小组、班有党员。这批党员,包括中队以上政治干部和绝大多数军事干部,大部分都是回族,是部队的骨干。这样,党的力量就得到了加强,有了稳定部队的中坚力量。
马本斋尊重党内干部,支持党组织的工作。他本人也注意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对丁铁石同志说:"我在旧军队里混了十多年,沾染了不少坏习气。你们要好好帮助我改造,千万不要因为我是总队长不敢说,不愿说。"
马本斋也有强烈的入党愿望。有一次,他对副总支书记刘世昌说:“你是共产党员,是怎么入党的?将来介绍我入党好不好?”过了一些时候,党组织发展了一批党员,但是没有发展马本斋。他又来找刘世昌,说:“光发展别人,不发展我,怎么回事啊?是不是我不够条件啊?”其实,党组织正在考虑他的入党问题。对此,上级有指示:对部队中的非党员领导干部,只要表现好,拥护共产党的主张并能坚决执行的,为了团结、教育他们并使其不断进步,可以吸收入党,作为特别党员,另编小组过组织生活。
为了入党,马本斋有意识地接近党员,经常谈起对共产党的认识。马本斋还设法找有关党的知识方面的资料阅读。有一次,他从刘世昌那里要去了《党的建设》和《党员须知》两本油印小册子。马本斋积极要求入党,对党的认识提高很快;他又一心救国,立场坚定,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将马本斋入党的迫切愿望报告上级党委后,不久即得到了批准。经总支书记王一民主持的总支委员会讨论决定,由丁铁石和刘世昌介绍,马本斋于1938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批准马本斋入党的那一天,他感到自己是党的人啦,高兴得彻夜未眠。他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每一个字都写得很工整。志愿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之下,才能实现。”入党宣誓第一项是唱《国际歌》,马本斋不会,便要杨略在两天之内教会他,并把《国际歌》工工整整的抄在日记本上。宣誓仪式是在政治部的一间小屋里进行的,墙壁上挂着鲜红的党旗。他站在党旗下,态度严肃而虔诚,举起拳头向党庄严宣誓: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仪式完毕后,马本斋高兴地问刘世昌:“你们那会儿是怎么宣誓的?”刘世昌对他说:“那会儿宣誓,哪有现在这么隆重,这么正规。我是在一块高粱地里宣的誓。唱完《国际歌》后,支部宣传委员李卓问我:要是敌人把你抓去了,把刀搁在你脖子上,不承认是共产党就要杀头,但承认了以后又要追问你的党组织,你承认不承认?我回答:坚决不承认!他问:敌人已经知道你是共产党,叫你骂共产党,骂就给你好处,不骂就要杀头,你骂不骂?我回答:打烂嘴巴也不骂!他又问:假如你们一起有4个共产党员,你被敌人抓去了,叫你说出其它3个共产党员的名字,不说就要杀头,你说不说?我回答:死也不说。”马本斋听了以后说:“你们这个好哎!比我宣誓隆重多啦!”
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马本斋的入党,在回民教导总队中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大多数人更加坚定了跟随共产党抗战到底的决心。在党组织的帮助下,马本斋妥善的处理了与副总队长马仲三的分歧,总队欢送马仲三到地方上工作。
在壮大党的力量的同时,部队也同时进行以游击战术为重点的学习和训练。马本斋带头学习**的军事学说。他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战术技术水平,切实掌握和运用游击战争的原则,狠狠打击敌人。"上级机关发给他一本《论持久战》,他视为抗战法宝,十分珍惜,特意用硬纸把书包起来。他对《论持久战》研究得很细,每一个章节都记得很熟,讲起军事课来运用自如。马本斋有写日记的习惯,经常把学习**军事著作的体会写在日记上。
思想和纪律方面的整顿,也同时进行。通过整顿,提高了指战员的政治觉悟,纪律明显转变,不良倾向得以纠正,军民、官兵关系大为改善,部队情况好转起来。
近三个月的沙河桥整顿,为部队逐步走向正规化打下了基础。马本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组织上,都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部分日军从前线调回华北,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11月中旬,日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5次战役"围攻"。回民教导总队遵照冀中军区的指示,开赴青沧地区。夜袭青县车站,围攻沧县杜林镇,消灭了大量敌人。1938年冬的3个月中,作战30余次,毙、伤日军500余人,破坏津浦铁路70余次。马本斋和回民教导总队威名大震。许多回、汉同胞闻风响应,纷纷参军入伍,队伍迅速扩大到1500人。
1938年11月,部队在攻打杜林镇时,牺牲了一些同志。汉民烈士,买棺材就地葬埋,而回民烈士,得抬到回民村庄,按照回民的宗教仪式进行殡葬。战场离回民村近好办,要是远离回民村怎么办呢?有的回族战士反映说,“流血牺牲我们不怕,但死了以后,要按回族的仪式埋葬”。
马本斋和丁铁石认为,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对于巩固部队、团结干部战士,关系重大。否则就会脱离回族群众,不能团结广大回族同胞进行抗日斗争。于是,马本斋和丁铁石大胆决定,聘请阿訇,在政治部的民运科建立宣教长室。这个决定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广大指战员的拥护。这些阿訇和所有战士一样随军南征北战。平时与干部战士一起参加训练,徒步行军。也上火线抢救伤员,安葬阵亡战士。经常给干部战士和驻地群众讲解回族的风俗习惯和发展情况,协助部队维护党的民族政策。他们已经不是一般的宗教职业者,而是投身革命的爱国志士。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同伊斯兰教义中的爱国精神相结合,为这支部队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部队里,除回族外,还有很多干部和战士是汉族。部队里的伙食是按回民的习惯设置的。开始有的人不习惯,常到汉民饭馆去改善一下。因此,社会上有人说部队里的回回也吃猪肉,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有时,也引起了人们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针对这一现象,部队加强了搞好回汉团结的教育,尤其是对汉民的教育。汉民同志在回族队伍里工作,要尊重回民风俗习惯。规定,汉民同志在部队里不准吃猪肉,不准下汉民饭馆;汉民同志回家或在外作客时,不受任何限制。汉民同志牺牲后,一律按汉民习惯安葬。同时,马本斋也严格要求回族干部战士虚心向汉族同志学习,在生活小节上不要过分挑剔。马本斋率先垂范。每当部队回到家乡,他总是把汉族同志请到家中,马母马妻象对待亲人一样对他们嘘寒问暖,为他们补衣做饭。有的干部家属甚至常年住在马家共同生活。这一切,都加强了回汉两族战士间的团结和信任。
1939年1月25日,敌7000余人开始了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第三次战役"围攻",区域为河间、肃宁、任丘、献县一带,回民教导总队与军分区部队相配合,开始了反"围攻"作战。同日,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120师主力开到达冀中。
1月30日,回民教导总队袭击沙河桥之敌,毙敌30余人。2月,回民教导总队在沧县至河间的公路上伏击敌汽车19辆。同月,回民教导总队在沧县杜林之间,伏击敌车队,击毁汽车两辆。
3月中旬,马本斋率教导总队与120师独立一支队配合作战,在交河县大小徘徊村一带歼灭匪首陈连举、周朝贵率领的土匪武装六路军700余人,缴步枪600余支,战马200余匹。
4月23日,120师和 3 纵队部分主力部队开始了著名的齐会歼灭战,激战3昼夜,歼敌700余。战斗进行中,上级调回民教导总队参加,马本斋率部赶到卧佛堂村时,战斗已结束,部队就地休息。贺龙、关向应等领导同志到总队驻地看望了全体官兵并讲了话。
1939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部队在饶阳小官亭一带休整。期间,在军区首长的关怀和领导机关的大力指导帮助下,进一步加强了军事、政治和党务工作等方面的训练和教育。部队休整后,同志们普遍反映,回民教导总队顾名思义是个教育训练单位,于是报请军区首长更名,经冀中军区批准,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由马本斋任司令员,丁铁石任政治主任。
7月,回民支队奉命到定县、无极、藁城、新乡一带活动。8月,先后进行了歼灭无极大刀会的战斗和大名庄伏击战、南苏村伏击战等战斗。10月,袭击无极县城,战士们用土炮、大刀、长矛、手榴弹等消灭了一批敌人。回民支队在反"扫荡"斗争中,消灭了敌人,打出了军威,扩大了影响,锻炼并壮大了自己。部队发展到近 2000 人。
自从八路军120师来到冀中,马本斋就为他们那种上下一致、生龙活虎的劲头所吸引,多次要求程子华政委派老红军干部来当政委。1939年9月,冀中军区派红军干部郭陆顺到回支任政治委员。郭陆顺,1914年生,湖南浏阳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使他具有坚强的革命意志,丰富的斗争经验,英勇善战的战斗作风,卓越的军事才能。
郭陆顺,个子不高,瘦瘦的,稳当朴素,说话带湖南口音,脸上总是带着微笑。郭政委是汉民,带头遵守回民的风俗习惯。非常体贴战士。行军时,他的马不是驮着病号就是驮枪;宿营时,他按班检查,给战士挑脚上的泡,还说着快板:"游击战,真正好,敌进我们退,敌驻我们扰,敌疲我们打,想跑也跑不了。游击战,真正好,就是不能怕跑道,腿疼痛,脚打泡,咱们有法来治疗。热水洗完用针挑,睡上一觉保管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一天的疲劳全忘了。在郭陆顺的带动下,对待战士不好的干部,逐渐得到了改变。有一件事,对马本斋的影响也很大。
有个战士家里生活困难,开小差回家了。马本斋动了肝火:"孬种,怕困难就别出来打鬼子,真给咱回民丢脸,把他给我捆起来!"警卫排去执行命令的路上,碰上郭政委。郭政委知道后,嘱咐排长:找到那个同志不要捆,也不要打骂,要耐心说服;他家如果有什么困难,请政府帮助解决。警卫排照办了。那个战士回来,一见到司令员,便沉痛地检讨:"司令员,我对不起你,我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你连我句重话都不说,还派人给俺家解决困难。往后啊,你用鞭子赶我也不回去了"。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马本斋。以后,他处处向郭政委学习。晚上,俩人一谈就是大半夜。
郭陆顺在频繁的战斗环境中,以主要精力进行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了部队的政治觉悟。他因势利导,建议部队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把回民支队建成一支党的铁军。
1939年11月初,负有整训部队使命的中央考察团一行十余人,在政治部主任叶明的率领下,来回支视察并帮助整训。对党员进行了系统的党的生活的教育,并帮助部队党总支建立关于党的会议、汇报、学习等各种制度,对加强支队党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马本斋、郭陆顺在中央考察团同志的帮助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了回民支队党的领导,逐渐克服了游击习气和军阀残余等不良倾向,为回支的正规化、野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回支后来的成长壮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章
挺进深南 战功卓著
开辟新区 成长壮大
1939年底,原在冀中深县南部(沧石公路以南)活动的部队参加军区组织的南进支队,赴冀南讨伐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日军乘机在深南修路筑堡,大肆"蚕食"。衡水一带日军则乘机依托衡水、深县等大据点,强征民夫抢修石(家庄)德(州)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分割封锁我抗日根据地。衡水之敌经常出来扫荡石德路沿线村庄,气焰十分嚣张,百姓深受其害。
1940年2月初,冀中军区命令回民支队赴深南地区活动,打开该地区的斗争局面。
1940年2月28日,回民支队经过一番迂回运动到达深南县栖凤庄。由于未能及时同当地党委取得联系,敌情不明,地形生疏,于两日后突遭千余敌人的袭击。支队仓促应战,冲出包围。二大队教导员黄澄、电台译电员高福昌等19人战死,数十人受伤。这次战斗失利使马本斋深深感到离开地方党委和当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支队迅速同深南县县委取得联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同时派出若干侦察分队了解敌情。摸清敌人的活动规律之后,马本斋决定在康庄来一个“引蛇出洞,围点打援”。
康庄位于石德路南衡水县城和安家村据点之间,是衡水到安家村的必经之地。该村较大,便于我军隐蔽;村外地势开阔,又便于我军发扬火力。
5月29日深夜,马本斋司令员、郭陆顺政委、冯克参谋长等率主力部队悄悄进入康庄及附近的邢家村设伏,命七中队及衡水县游击大队隐蔽于安家村据点附近的麦田里,次日拂晓佯攻该据点。30日凌晨,佯攻部队按时打响。待安家村之敌向衡水紧急求援后,马本斋即命令割断敌人的电话线。上午八时左右,一贯骄横的衡水日军在大队伪军配合下携带加农炮、九二式重机枪杀气腾腾地向安家村赶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敌人在我密集火力打击下,被迫窜入两米深的道沟,欲战无力,欲逃不能,乱作一团。仅40分钟,敌军全部被歼,缴获加农炮1门,轻、重机枪3挺,掷弹筒两个,步枪150余支,子弹万余发,军衣、军毯等军用物资一部。俘伪军50余人,其余100余日伪军全部被击毙。回民支队则无一伤亡,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歼灭战。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高度赞扬了康庄伏击战,在平原游击战中取得这样的战斗经验,不只是回民支队的光荣,也是冀中军区八路军的光荣。
深县榆科村是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有近百名伪军驻守在那里,对我抗日军民的活动具有很大的威胁,回民支队在栖凤庄遭受袭击就是该据点向日军提供的情报。6月初,我侦察兵和敌工人员报告说深县城内有70多名日军要去榆科。马本斋觉得这是巧取榆科的良机。7日,他命三弟马进坡和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带领70名队员化装成日军大摇大摆地抢先赶到了榆科据点。伪军们事先已接到通知,见“皇军”驾到,立即毕恭毕敬地列队迎接。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据点展开攻击,当场击毙企图顽抗的20多名伪军,其余的见大势已去便乖乖地当了俘虏。这次战斗,我以伤三、四人的代价毙、俘敌60余人,缴枪30余支,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敌伪军终日惶恐不安,全区军民拍手称快。
敌人在深南地区连受重创,遂调集千兵力于6月中旬对回民支队分路合击,企图迫我决战。马本斋、郭陆顺把**关于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灵活运用到平原游击作战之中,避其锐气,打其疲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依托人民的支持和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没,忽东忽西,马本斋称之为“旋涡打卷”战术。利用这一战术,把数千敌人拖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小股敌人则经常被我吃掉。一次,部队在护驾村集中休息时,突遭敌人重兵包围。马本斋沉着应战,用一个排的兵力在正面吸引敌人,主力选择敌人的薄弱点突围后急行军钻入了敌占区。敌人不明我军去向,懊丧地收兵回营时,回民支队在敌后方已休整数日,随即又返回了根据地。经过52天的反扫荡,挫败了日军迫我决战或将我军逐出深南的战略图谋。
1940年秋,我八路军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马本斋率部在深南、深北一带频频出击,扒毁敌人的交通要道,摧毁日、伪军据点和伪政权组织。为了拖住石家庄之敌,掩护我军在沧石路东段的战役行动,马本斋率回民支队于11月14日深夜突然包围石家庄附近的深泽县城,并展开猛烈攻击。石家庄日军只好抽调大批兵力和五架飞机支援深泽。我军奋战四昼夜,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胜利完成策应东线战役任务后,主动撤出阵地。
这一仗是支队攻坚作战的重要尝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我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使敌人感到敬畏。日军将我爬城偷袭敌人而牺牲于城内的几十具战士的尸体葬埋于东门外。树立“回民支队战死之墓”的巨大木牌。
在深南的一年里,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马本斋的军事指挥水平大大提高,回民支队也由一支人员少、装备差、成分复杂的地方武装迅速成长为党领导下的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1940年10月,冀中军区第三次政治工作会议上,奖给战功卓著的回民支队一面锦旗,上写"打不烂,拖不垮,无攻不克的铁军"。**同志也给予高度评价,亲笔题字:"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第六章
游若矫龙 搏击似鹰
能征善战 驰骋冀中
百团大战后,敌人大为恐慌,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随即抽调大量精锐日军回师华北,并将战略矛头指向冀中地区。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多次训令部下:“欲确保华北,必确保冀中。”敌人首先从平、津、保三角地区的大清河一带开始,疯狂推行“治安强化运动”,修公路,筑碉堡,挖封锁沟,强行组织联保,实行“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总力战”,企图连“点”成“线”,结“线”成“网”,分割、蚕食直至最终消灭我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罪恶阴谋,马本斋奉命率部北上,挺进到大清河以北,直逼敌人在冀中的心脏 保定。在日军的“确保治安区”里,马本斋成功地运用了“推磨”战术,利用容城一带的有利地形,牵着敌人的鼻子转。当敌人极度疲惫的时候,就吃掉他一部分。马本斋告诫指战员,要取得游击战争的胜利,必须完成“吃得饱,睡得着,走得快”三大任务。连以上干部要熟悉敌情、民情和地形,“心中必须装着几本地图”。
这一带沟河纵横,水网密布,又靠近华北明珠白洋淀。马本斋要求战士迅速会驾船、泅水、搭浮桥等新本领。2月中旬,命一大队围攻小庄据点,吓得周围的敌伪军龟缩据点之内达七日之多。随后,在白沟河伏击敌汽艇两艘,击毙敌伪军30余,发动群众破坏敌道路和通讯线路上百里。日军气急败坏,组织大兵团进行追剿。马本斋率部绕容城转了几个圈子之后,突然急行军南下至流通镇渡口。此时,马本斋派出的接应分队早已准备好200多条鱼船。一夜之间,数千兵马全部进入白洋淀的茫茫芦苇荡中。日寇追兵到此,也只有望“洋”兴叹。
马本斋和支队健儿在白洋淀里打鱼织席,休整兼旬,又乘敌不备于5月26日把无极县的南焦、北苏、东阳3个据点团团围住。同时发动数千群众扒毁正定至无极的公路70多里。然后,向敌据点猛烈攻击,打掉了敌人的碉堡、岗楼。6月,发动群众4700人,破坏定县公路24里,并焚毁碉堡1座。军民协同作战,人民战争大显神威,粉碎了敌人分割蚕食我根据地的“点、线政策”。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屡渡大清河,三下白洋淀,在敌人的腹心地带忽陷忽现,上岸能打,下淀能藏,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消耗和钳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保卫冀中抗日根据地。
1941年6月,马本斋率部参加青(县)大(城)战役,来到家乡献县东辛庄。全村男女老少兴高采烈,喜气洋洋,纷纷腾屋扫院,热情招待子弟兵。马本斋把郭陆顺政委、丁铁石主任、张刚剑参谋长以及刘世昌、金民等同志请到自己家中。马母不顾年高亲自烙大饼、炸油香忙不迭款待亲人。第二天下午,召开了军民联欢暨战前动员大会。马司令员、郭政委以及村长、战士家属代表都讲了话。清真寺的阿訇为部队做了祈祷。他说:“我们穆斯林同胞为有自己这样的一支队伍,为有本斋司令员这样的领头人感到自豪。吾的主,保佑我们的队伍到河东去多打胜仗,凯旋而归。”
会后,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战于子牙河两岸。困景和、围大屯、打淮镇,数月之间,作战27次,歼敌500余人,俘日军少尉、准尉3人,伪军100余人,缴获步、机枪300余支(挺),打得盘踞河间的山本联队胆颤心惊,百人以下的小股敌人不敢出据点一步。
日军联队长山本大佐凶狠狡诈,他派出许多特务到处放风,说“马本斋只要拉着队伍过来,最低给个师、旅长。”“整个沧州十县都归他管。”妄图以高官厚 动摇马本斋的抗日决心。马本斋对他这一卑劣伎俩嗤之以鼻。他让俘虏告诉山本:“八路军的政策是不杀俘虏,只要山本放下武器,也保证留他一条狗命!”
7月底,山本集中间、献县、沧州之敌两千余人对回民支队所在的建国县一带进行残酷扫荡。建国县是由献县东三区和河间县的一部分临时组建的抗战行政区域。这一带地域狭小,碉堡林立,路宽沟深,是敌人势在必争的沧州西面门户。马本斋率回民支队在这里同山本“推起磨”来,有时一昼夜转五、六圈,五次升火却都没吃成饭。山本穷追不舍,形势异常危急。傍晚时分,马本斋果断地命令部队向南急进,同敌人拉开一段距离后,又急折向东,隐蔽在大屯附近的一条道沟里。同时,派一个排故作张扬,向南行进。山本万没想到马本斋就藏在他的眼皮底下,大队人马向南追去。战士们枪上膛,刀出鞘,一面拼杀的准备,一面看识字本,写战斗日记。宣传干事杨心田索性拉起消了音的胡琴,战士们随着低声唱起了《八路军进行曲》。大家望着处变不惊指挥若定的司令员,幽默地称这条大道沟为“文化沟”。
此后,马本斋出敌不意插入沧州城下敌占区,彻底摆脱了山本的纠缠。当山本联队无可奈何地返回河间后,回民支队在杜生伏击了敌人的军用汽车,毙敌50余,缴获步枪40余支、轻机枪两挺、子弹数千发及大批军用物资。
第七章
大义参天 母子英雄
山本屡战屡败,一筹莫展。他听说马本斋最孝敬母亲,便采纳了叛徒、回奸哈少符的献计,决定抓捕马母,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乘机消灭回民支队。
194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五)晨,山本联队的500多骑兵在大队伪军配合下包围了献县东辛庄。围村之前,马母和部分群众已隐蔽到村外的庄稼地里。日伪军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将许多群众驱赶到清真寺旁的空场上,四周架起了机枪,用刺刀对准人们的胸膛,逼问马母的下落。乡亲们眼中喷着怒火,没人说一句话,日军宪兵队长猪股和汉奸翻译崔丰久气急败坏,从人群中拉出伊斯兰抗日先锋队队员马维良、马维安。日寇用尽捆绑、吊打、火烧、灌辣椒水等种种酷刑,马氏兄弟宁死不讲。疯狂的日寇遂将二人枪杀刺死。
傍晚时分,一群日伪军将藏在村外的群众也赶了出来,马母就在其中。敌人又在人群中拉出了马母的邻居五十多岁的汉族同胞王兆喜(绰号麻聚儿),日寇用刺刀戳着他的肉,逼问马母在哪里。王兆喜从容地说:“老太太跟他儿子走了。”崔丰久已探得马母在家的情报,于是大吼一声“往死里打!”顿时,马鞭、枪托、木棍应声而下。王兆喜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但他始终咬紧牙关,宁死不讲。日寇举起刺刀要杀王兆喜。
“住手!杀人的强盗!”人群中突然传来愤怒的喊喝。马母极力挤出保护他的人群,愤然来到崔丰久面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好狗还把三邻护,义马救主人世传。你这个禽兽不如的汉奸!”崔丰久被马母的威严气势镇住了,结结巴巴地问:“你是谁?”“我就是你们要‘请’的马老太太。”
敌人急忙推来一辆独轮车,几个伪军匆忙把马母扶上车子,马本斋之妻孙淑芳奋力上前,欲代婆母前往,被打倒在地。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敌人把马母押至东辛庄较近的臧桥据点。次日,日伪军100余人荷枪实弹,分乘五辆军用汽车将马母带到河间县城。
马母被捕的消息传到回民支队,战士们群情激愤,纷纷要求攻打河间救出马母。对于敌人的凶残卑劣,马本斋十分清楚。想到年迈的母亲生死未卜,他顿感五内俱焚,真恨不得即刻攻城救母,拼他个鱼死网破。但是身经百战的司令员一眼就识破了这是山本设下的囚母迫降和金钩钓鱼的连环毒计。他强忍悲愤劝告大家:“山本抓我母亲用心毒辣。他是想激怒咱们冒险行动,趁机吃掉回民支队。咱们要以党的事业和抗战大局为重,决不能上敌人的当!”
马母到河间后,日军联队长山本大佐按回民风俗摆下丰盛的宴席,还配有各式糕点水果,假惺惺地要为马母压惊。山本满脸堆笑,请马母用餐。马母声色俱厉:“我是中国人,不吃日本的饭!”山本讨了个没趣,遂领宪兵队连夜审讯马母。
宪兵队的审讯室森严而恐怖,老虎登、皮鞭、烙铁、竹签等种种刑具一应俱全。伍长左次身挎战刀,目光凶狠。当问马母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字时,马母昂首回答:“他们都叫‘抗日’。”左次伸出大拇指奸笑着咕哝了一阵。翻译崔丰久忙凑过来说:“马本斋是皇军佩服的英雄。你要把他找来,起码当个师长、旅长的。”马母反唇相讥:“你们不是要找我儿子吗?他就在河东,有本事和他打去,抓一个老婆子算什么能耐!”左次气得哇哇怪叫,拔出明晃晃的战刀在马母眼前晃动着。马母挺起脖子,眼都不眨一下。审讯只好草草收场。第三天,马母开始绝食,决心以死报国。
山本见马母威武不能屈,又邀来伪河间县长孙蓉图,并指派与马母沾亲的佟万城夫妻侍奉老人家,企图用软磨的办法迫使马母就范。孙蓉图先是对马本斋恭维一番,然后劝马母给儿子写信劝降。马母听着伪县长的一番罗嗦,怒火中烧,一字一顿地说:“告诉山本,我生养的孩子是中国人。他是坚持抗日的八路军,一向不知道有‘投降’二字。我宁死不能写信劝降。”面对如此刚烈的老太太,孙蓉图无地自容,灰溜溜地走开了。
佟万城夫妇五次三番劝马母吃饭,说要是马母有个好歹,他一家人都没命了。马母微微喘息着说:“孩子们,别糊涂了。为了赶走鬼子,多少人丢了命啊。从一到河间,我就没想活着回去。咱可不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主啊。你们说给本斋,他娘死得值。要他好好打鬼子,就是对娘尽孝了。
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四),绝食7日的马母壮烈殉国,时年68岁。
马母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他眼含泪水,强压怒火,在母亲遗相前肃立许久,然后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1941年9月下旬,山本抓马母作人质逼迫马本斋投降的阴谋破产后,又企图利用叛徒哈少符向回民支队报告诡称大城有 500 伪军愿向回民支队投诚,此时支队已掌握了哈少符参与谋害马母的情况。经支队军政委员会决定,将其扣押,交由冀中军区予以处决。
此后不久,马本斋又果断地处死了前游说劝降的回奸马庆来。率部转战沧(县)、河(间)、献(县)边缘地带,毙、伤、俘日伪军500余,迫使山本联队龟缩于河间城内,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冀中党、政、军、群各界,为马母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延安各界也组织了悼念活动。八路军**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致电冀中军区,称赞:“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不会灭亡的具体例证。”
经过这一严峻的考验,马本斋对党和民族更加忠诚。他奋不顾身的战斗在抗敌斗争的最前线,被朱总司令誉为“母子两代英雄。”
第八章
突出重围 千里转战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在冈村宁次的直接指挥下,集中优势兵力,在冀中地区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敌人采取“铁壁合围”、“对角清剿”、“梳篦剔块”等阴毒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冀中大地顿时变成血与火的海洋。
“五?一”扫荡前夕,4月27日拂晓,郭陆顺政委率领的一大队在陈庄突遭交河、泊镇之敌1000余人的袭击。郭政委率部顽强抵抗,激战终日,击退敌人数十次冲锋,毙伤敌200余。黄昏时分,郭陆顺率一大队突围,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8岁。是役支队伤亡80多人。马本斋闻讯,为失去最可信赖的亲密战友而悲痛万分。他把自己心爱的围脖给郭政委围上,抚棺恸哭良久,并亲自执锹埋葬战友。在郭陆顺坟前,他喃喃地说:“郭政委是对回民支队帮助最大的一个人。”
“五?一”扫荡后,战斗更加频繁,形势日益残酷。冀中军区各主力部队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为了减轻敌人对我中心区的压力,马本斋奉冀中军区之命攻打敌人津溥路上的重要据点泊头镇和交河县城。把敌人的大批兵力吸引到津浦线,成功地掩护了军区主力部队突出重围进入太行山区。回民支队则利用交河、献县一带熟悉地地形和良好的群众条件,反复与敌人周旋。
5月下旬,日军集中5万兵力,800辆汽车,企图一举消灭尚在冀中坚持战斗的回民支队。冀中军区急电回民支队离开这一地区,地方党委也送来了情报。由于敌人采用的是大迂回包抄战术,尚无近距离合围的迹象。马本斋不忍放弃艰苦创建的冀中根据地,想再观察一下敌情变化再决定是否转移及转移的地方。6月1日,河间、献县、交河、阜城、东光之敌蜂拥而至,部队陷入敌人重兵包围之中,情况万分危急。马本斋判断,敌人虽然对我已完成战役包围,但对我的具体位置还没搞清楚,尚未形成合击之势。在没有摸清敌人的意图和行动方向之前,部队不可轻率行动,否则即有全军覆灭之危险。马本斋随即派出几支精干侦察分队了解敌情,接着从地图上寻找合适的隐蔽地点。根据地图标识,阜东千顷洼有一大片丛林,于是下达到千顷洼隐蔽的命令。部队星夜出发,边吃边行,向千顷洼急进。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大片丛林已被敌人强制砍伐,只剩下许多荆丛棘树,大树稀疏,部队难以隐蔽。司令员命令部队立即进入附近的高庄、纪庄两个小村子。司令部设在高庄村北的小场屋内,战士们严密设防,封锁消息,子弹上膛,整装待命。
这时,侦察员陆续回司令部报告敌情,地方党委的敌工部门也派内线送来紧急情报。马本斋临危不惧,一番运筹,断定敌人从南、西、北三面张开口袋,渐次向东推进,迫我进入极其危险的两难境地。如我向西运动,必钻入其口袋;如向东,则顺势压迫我到津浦、德石两线交汇处之三角地带以聚而歼之。形势危如累卵,必须即刻作出决断。有人建议应趁东侧无敌时进军渤海,马本斋断然否决。他说:“敌人必然已在津浦、德石两路置重兵以待我,东进无异自投罗网。”许多人提议乘夜幕向西突围。但这时敌人的汽车、坦克和马队已严密封锁阜景公路和阜东公路,此时往西突围,等于向敌人枪口上撞。马本斋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他严令部队隐蔽,只要不被发现,即使敌人擦肩而过也不可开枪,他认为,敌人必会向东跟进,以达其歼我于津浦西侧之目的。随着敌人兵力的运动,西、南、北公路上的封锁线必将出现薄弱环节。那时,我军出其不意,一鼓而西,在敌人口袋底部捅一个窟窿。指挥员们经过短暂而激烈的争论后同意了马本斋的突围方案。
接着,以中队为单位传达马司令员的命令,进行战斗动员,要求每个共产党员准备为国牺牲,一旦战斗令下,要奋勇出击,冲锋在前。并号召指战员节省弹药,上好刺刀,进行白刃战。
于近拂晓,敌人的车队向高、纪庄开来,因村西有一片沙窝土岗,遂绕村而过。大队日军沿村边道路向东涌来。战士们埋伏在院墙内,机上遮个扫帚直指数米外的敌人。敌人估计我军早已东撤,遂不加搜索,急急东进。天亮前,敌主力已离开高、纪庄二十余里,西部封锁线上的敌兵力大大减少。马本斋当机立断,率部向西突围。为不惊动远处的敌人,一大队三中队首先与日军后卫搜索分队展开肉搏战,将14个敌人刺死13个。由于逃敌开枪,惊动了运动中的大队日军。日、伪军迅速在距纪庄50米、100米和150米处设下三道防线,以密集的火力封锁了向西突围的路。一大队和政治部机关编组几支冲锋队,向敌人的阵地猛烈冲击。一个战斗小组在弥漫的风沙和硝烟中,借着树丛的掩护,突进敌机枪阵地。小队长崔俊臣和战士们挥大刀斩断敌首,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副大队长裘克带领一大队乘机向敌人拼刺进击,冲击封锁线。驻在高庄的第二、三大队在马本斋直接指挥下,兵分两路向西突围。许多战士脱掉上衣,端着刺刀,赤膊上阵。一时间杀声震天,血光四溅,敌人一排排倒下,我们的许多战士也英勇牺牲了。
这时,敌人抢占了村西北的沙岗和高家坟等制高点,用机枪疯狂扫射,挡住了我军向西北突围的去路。漫河据点之敌也迂回至纪庄以西,占据连家岗子,用小炮、机枪阻击向西南突围的部队。司令部机关和剧社文职人员多,战斗力差,伤亡甚为惨重。50人的抗日剧社减员过半。马本斋命令二大队掩护机关突围。二大队长马永标(本斋叔父)年过五旬,且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人们劝他随主力先冲出去。他执意不肯,一定要亲自掩护机关人员突围。他命令五中队长马庆功(本斋族侄)率领两个分队摧毁敌人的机枪阵地。马庆功率敢死队猛冲猛打,终于夺取了敌阵地,控制了高家坟等制高点后,又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凶猛反扑。马永标率队冲锋为机关人员开路,不幸座骑为敌炮所伤,落马后中弹牺牲。回民支队主力在五中队掩护下突破敌人的几道封锁线。但五中队参加阻击战的60余名战士只有12人生还。鲜血染红了高家坟和周围的沙岗。
马本斋料定东去之敌听到枪声必定返回,且骑兵先到,步兵后继,在突围时已命令分队长焦振峰带领一支精干人马占据有利地形伏击西返日军。正在大部队向西突围的紧要关头,日军骑兵一部返回高、纪庄,企图袭击我军侧背。我伏击部队一齐开火,敌骑大乱,自相践踏,残部掉头东窜。
这时,三个大队已分别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在纪庄西一华里处的开阔地带集结。马本斋率支队健儿,群威群胆,奋勇杀敌,在摧毁连家岗子敌机枪、迫击炮阵地后,向西急进。一大队马国忠、副大队长薛洪泰、教导员马德舜冲锋在前,壮烈牺牲。炊事员、卫生员、摄影记者甚至年仅15岁的小演员也拿起铁铲、刺刀、手榴弹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许多人血洒战场,为国捐躯。曾任日军小队长的反战同盟会员田中弹无虚发,接连命中敌人的炮手和机枪射手,缴获大枪三支。部队接近阜景公路时,人称“马老虎”的七中队长马虎文捷足先登,抱着机关枪打退阜城援敌。回民支队迅速越过阜景公路,突出重围。待东去的日军大部队反扑回来时,我回民支队早已杳无踪影。
这次战斗,日伪军投入兵力15000人,被歼300余人(死尸装了8汽车)。回民支队也遭受了建立以来最为惨重的损失,总计减员368人,包括许多领导骨干在内的200余人壮烈殉国。
千顷洼一战,由于事前对敌人“五?一”扫荡的规模、战术和残酷程度认识不足,在冀中南部边界走留不定,致使全军陷入重围。但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马本斋率部沉着应战,奋勇杀敌,打破了日军的铁壁合围,粉碎了敌酋一举消灭回民支队的狂妄野心,保存了抗战的有生力量。
7月初,按照冀中军区的部署,马本斋率2000余人的回民支队从冀中、冀南交界地带向东迂回运动,越过北运河和津浦路,到达渤海之滨。在冀鲁边军区黄骅司令员的精心安排下,部队得到比较充分的休整。8月下旬,马本斋率支队主力向冀鲁豫边区挺进,留下一支小部队侦察敌情。一路上,跋山涉水,人地两生,战斗非常频繁。马本斋一边指挥战斗,一边教育干部战士,他说:“天下人民都是我们的母亲。只要我们坚决打鬼子,执行政策,遵守纪律,人民是会欢迎我们的。象冀中那样的抗日根据地也一定会建立起来。”尽管他年龄大身体差,但行军作战处处身先士卒。他的战马经常让给伤病员骑,战士中有一人没喝上水他不喝,有一个没吃上饭他不吃。当战士们疲惫困乏情绪不高的时候,他还常常给大家唱上一段高亢的京戏。大家不仅把他做为首长,而且一直敬如父兄。在千里转战中,无一人逃跑,无一人掉队。
9月中旬,回民支队到达冀鲁豫边区的范(县)观(城)濮(县)一带,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
第九章
享誉冀鲁豫 将星陨落
1942年10月初,回民支队到达回民较为集中的鲁西北地区。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任命马本斋为八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兼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派遣张同钰任政治委员、董庆云任支队副司令员,原三分区司令员赵健民改任军分区副司令员,提拔锄奸科长刘世昌为政治部主任。撤销大队建制,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全军改组成5个中队,直属司令部领导,并在中队设立政委一职。
当时,叛军石友三残部齐子修、文大可等盘踞在莘县、朝城一带,抢粮、抓丁、残害百姓,鲁西北人民极为痛恨。马本斋审时度势,决心先扫清这两股叛军,开辟鲁西北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到1943年,鲁北连续大旱,粮食收成无几,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敌、我双方都严重缺粮。许多据点的敌人一见到哪里有烟火便去抢饭吃。根据这一情况,马本斋实施了“以粮制敌”的战术。
冠县桑阿镇一带有三个布成品字形的伪军据点。马本斋率部潜入“品”字中心,令部分战士大肆熏烟升火,佯装造饭。主力埋伏于四周有利地形。三个据点的敌人望见阵阵炊烟,不约而同地蜂拥而出,前来抢饭吃。当伪军进入伏击圈后,马本斋战刀一挥,一声大喝,顿时伏兵四起。敌人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回民支队不血刃拿下三座据点,就食敌粮。马本斋和战士们还节衣缩食,拿出部分粮食救济奄奄待毙的乡亲,发动军民生产自救,连不得同群众争挖野菜都做了严肃的规定,很快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在鲁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回民支队在朝城、莘县地区攻克敌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余座,在鲁西北牢牢站稳了脚跟,巩固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1943年10月,回民支队奉命开往鲁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带。在那里恢复了大队建制,组建了新的冀鲁豫第三军分区。马本斋仍以回民支队司令员兼任军分区司令员。
当时,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以濮阳县的八公桥为中心,不断向四面扩张,步步蚕食我抗日根据地。到处抓丁抢粮,筑碉挖沟,逼得老百姓难以生存。对我抗日武装威胁很大。山东、河南军民强烈要求拔掉这颗钉子。
但是,孙良诚部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又占据着有利地形,确是一根不好啃的骨头。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政委曾思玉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制订作战方案。一些人主张先扫清八公桥外围,步步压缩,最后攻打八公桥。马本斋经反复考虑后提出了“牛刀子剜心”的战术,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敌人总部八公桥,然后再以得胜之军清扫外围据点。他说:“八公桥外有层层据点保护,内有一丈多深的壕沟和一丈多高的围墙,由孙良诚嫡系部队特务团防守,备周则意怠;目前敌人主力离开老巢蚕食我抗日根据地且步步得手,正在得意忘形;而我主力部队距八公桥远在二、三百里以外,尚未引起敌人的注意。因此,趁敌防守麻痹,我们如以急行军突进敌人心脏,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拿下八公桥是完全有把握的。”最后,大家一致同意马本斋的意见,决定奇袭八公桥。
按照杨得志司令员的命令,马本斋一面挑选精兵强将,做好战前准备;一面派出作战参谋和测绘员潜入八公桥进一步摸清敌情。
11月14日,马本斋率回民支队从尚和、昆吾一带出发,经过两天两夜的隐蔽急行军,于16日夜到达八公桥附近,同友邻部队一起包围了敌人的司令部。是夜,天黑风急,尘沙弥漫,敌人毫无戒备。我军顺利越过壕沟,爬过围墙,首先俘虏了哨兵,并迅速把敌指挥部八大处团团围住。一声令下,我轻重火器一齐恕吼。回民支队和军区主力部队的战士们奋勇冲进敌穴。伪军们以为神兵天降,猝不及防,明碉堡也没法展开火力。孙良诚的参谋长和特务团长都做了俘虏,特务团1600余人缴械投降。是役,毙伤敌数百名,缴获轻机枪17挺,步枪160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两部,战马百匹,粮食数百万及兵工厂一所。
敌八公桥总部被打掉之后,伪军群蛇无首,阵脚大乱。我八路军主力以风扫残云之势很快扫清了八公桥外围据点,掌握了山东敌后战场的主动权。马本斋卓越的指挥才能得到指战员们的高度评价。当时的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称他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1943年冬,国民党反动派掀起了第三次**高潮,胡宗南秉承**的旨意,纠集了几十万大军进逼中国抗战的大本营延安。1944年1月,中央军委命令杨得志司令员率领包括回民支队在内的冀鲁豫军区主力开赴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
马本斋接到命令后,心潮激荡,彻夜难眠,他多么想插上翅膀立刻飞到延安,飞到**身边啊!就要同鲁西南的父老乡亲告别了,回民支队的战士们深情依依,乡亲们更觉得难割难舍。马本斋命令部队一面积极筹备行军事宜,一面抓紧排练文艺节目。在军民联欢会上,马本斋和战友们演出了京剧《王佐断臂》(亦名《陆文龙》)。马本斋饰演民族英雄王佐,他唱着有板有眼,演得活灵活现,不断引发台下军民的阵阵喝彩。就在这时,马本斋突然感到颈后钻心般的疼痛。原来早在八公桥战役前,马本斋颈后生一疮疖,由于战斗频繁,加之环境艰苦,缺医少药,根本顾不上治疗,一直抱病参加征战。如今病情严重恶化,毒疮病菌大量进入血液,引起了严重的全身反应,高烧持续不退,马本斋很快处于昏迷之中。战友们迅速将马司令员送往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当时驻濮阳县小屯村)抢救。
杨得志亲自到医院看望,马本斋坚决要求随军出发,经杨司令员再三劝说同意暂时留院治疗。马本斋拉着战友们的手吃力地说:“你们先走吧,我会跟上你们的。……一定要坚决服从杨司令员的指挥,…… 见到**,朱总司令千万要转达我的问候。”
2月1日,回民支队带着无限的依恋离开了自己敬爱的司令员,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张同钰政委、董庆云副司令员特意从司令部挑选了3位同志配合家属照护马本斋。
部队出发后,马本斋由毒疮合并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这位深受人民敬仰、战士爱戴、令敌人闻名丧胆的抗日民族英雄病逝于河南濮阳县小屯村。按照马本斋的遗愿,冀鲁豫军区派一个连护送马本斋灵柩到他生前战斗过的鲁西北回族聚居村莘县张鲁集安葬。
第十章
马本斋同志不死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噩耗传出,在山东、在河北、在延安、在全国各地,我抗日军民纷纷挥泪祭悼。
2 月 9 日,黄敬、宋任穷及冀南各界为马本斋举行追悼大会,并按回族风俗于上午 11 时举行公葬。
2 月 17 日,延安各界 300 多人在清真寺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吴玉章、林伯渠、**等党、政、军领导人到会讲话。许多中央领导题写了挽词。
林伯渠、**挽道:"率大军,抗日冠,远近播英名,冀鲁豫河山增色;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挽道:"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总司令挽道:"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主席题写的挽词是七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马本斋同志不死"!
为了纪念马本斋同志,1944 年冬,冀中八分区行政公署将马本斋诞生地命名为本斋村;1952 年 12 月,献县人民政府设立本斋乡;1954 年马本斋灵柩由山东张鲁集迁至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当地人民依依不舍,提出在原处依然保留原貌;1984 年 2 月,经河北人民政府批准,献县人民政府改本斋人民公社为本斋回族乡。
马本斋,永垂不朽
作文七:《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1900字
这国字的四框,是防备敌人的城墙。这城墙不是砖垒的,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肉堆成的。这国字里面的“或”字,有天地,有房屋,还有大刀长矛,有咱中国人的一切。
——马本斋
?王宜科
位于山东聊城莘县张鲁的回族镇,正在修建一座民族英雄纪念馆,这项工程的建设主体已完工,主展馆及文化长廊进入收尾阶段,其他各类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中。按照计划,这座纪念馆将于2015年竣工交付使用。而这座纪念馆所要纪念之人,正是被**称之为 “民族英雄吾党战士”的回族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后为生活所迫,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一路升任奉军独立二十一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土沦丧,报国无门,因不满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为抵抗日军的肆意侵略,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马本斋挺身而出,组织了回民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开始了同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不久,马本斋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在党组织帮助下,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和抗日战争烽火硝烟的考验中,马本斋的政治觉悟迅速提高,他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队伍。所以,他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事业,为打败日本侵略军,为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我决心为回民族的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与领导下方能实现。”此后,他以无比的热情和坚强的毅力,完成党交给他的各项任务
1941年,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战于子牙河两岸,作战27次,歼敌500余人,俘日军少尉、准尉3人,伪军100余人,缴获步、机枪300余支,打得盘踞河间的山本联队胆战心惊,百人以下的小股敌人不敢出据点一步。日军联队长山本大佐凶狠狡诈,他派出特务到处放风,说“马本斋只要拉着队伍过来,最低给个师、旅长”,“整个沧州十县都归他管”,妄图以高官厚禄动摇马本斋的抗日决心。马本斋对这一卑劣伎俩嗤之以鼻。他让俘虏告诉山本:“八路军的政策是不杀俘虏,只要山本放下武器,也保证留他一条狗命~”
山本屡战屡败,一筹莫展。他听说马本斋最孝敬母亲,决定抓捕马母,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马本斋。同时,以马母为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乘机消灭回民支队。
日伪军以残忍的手段捉获马母。谁知刚烈的老太太在日伪军面前软硬不吃,并在被捕第三天开始绝食。临终之际,马母微微喘息着对劝降她的河间县县长说:“从一到河间,我就没想活着回去。咱可不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主啊。你们说给本斋,他娘死得值。要他好好打鬼子,
岁。 就是对娘尽孝了。”10月4日,绝食7日的马母壮烈殉国,时年68
马母牺牲后,马本斋及回民支队全军戴孝。他眼含泪水,强压怒火,在母亲遗相前肃立许久,然后奋笔疾书:“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经过这一严峻的考验,马本斋对党和民族更加忠诚,奋不顾身地战斗在抗敌斗争的最前线。
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提高,队伍发展到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浴血作战,奋勇杀敌,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马本斋认真学习,忘我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关心战士生活,受到群众和战士的爱戴。由于长期劳累,他身患疾病,但为了工作,他不愿休养、治疗,直到病得不能起床,才被同志们送进了医院。马本斋病重期间,他的儿子马国超守在他的身边。马本斋强撑
病体教儿子写下“中国”两字。他写得很慢,边写边说:“这国字的四框,是防备敌人的城墙。这城墙不是砖垒的,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肉堆成的。这国字里面的?或?字,有天地,有房屋,还有大刀长矛,有咱中国人的一切。”
1944年1月底,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出发前,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同志们“要跟着党,跟着**,抗战到底~”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嘱咐家属说:“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续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导回民族抗战,革命到底。”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作文八:《11、抗日英雄马本斋》1700字
、张张回族张的张色名片 11
——抗日英雄张本张
年2月抗日英雄张本张病逝~遵其张葬于莘张张张张。张本张张张英年早逝~嘱将1944
但他那令日张张张张的张功却彪炳史。半多世张张去了~在英雄张斗张的地方~提胆册个
起张本张~莘张张张张的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张。张张张的校都更名张学“本张小 、本张学初中、本张高中”~张上最重要的一路叫本张路~正如张张张张张张所张条阳“张本张的血肉和精神都已张和张张融张一了体”。
张本张~回族~河北省张人~中共张。张本张早年投身奉张兵~逐张升至张张。献党当
“事张”后~因不张民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官返张。国党蒋弃年月~9.1819377
全抗张爆张后~在家张张张回国
民抗日张勇张 ~张起抵抗日
本侵略张。年月~他19384
率张加八路张~所部改张张参
冀中张回民张张张~任张张张。区教
他指张张支部张~在张后张张
张人、拔除据点。
张影《回民支张》张照中的张本张
;中,。;张料张,
在张张的育下~在人党教
民张张的大熔和抗日张烽炉争
火硝烟的考张中~张本张的政治张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的张大~心加入中共张~张打张日本侵略党决国党
者~张祖和民族的解放而张斗。国年月~张本张光张地加入了中共张。国党193810
年~回民张张张改张张八路张第教张张回民支张~张本张任司令张。年月~回 1939319428民支张奉命到冀张豫抗日根据地~他被任命张冀张豫张第达区张分司令张兼回民支区3
张司令张。他作张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张和大群中享有高威望。回民支张广众很
在他率张下~张斗力不提高~张伍张展到断多人~成张一支能征善张的抗日张旅。 2000
1
日本侵略张张消张回民支张~无所不用其~但都有能张得逞。极没年月1941827日~日本侵略张走了张本张的母张白文冠~企张逼降素有孝子之名的张本张。同张~以抓
张母张张张~张使张本张率部救~以乘机消张回民支张。日本侵略张用张张手段~逼迫张母张来
张本张张降信。但是~深明大张的张母死不屈、张正张地拒张张人,“我是中人~写宁辞国
我子八路张是我张他去的。张降,那是妄想,”张母张食儿当天~以身殉。回民支国7
张指张张张张张张~要张张母张仇。张本张痛地张张张友张“以大局张重~不要上张人的圈套”。沉
他向母张下誓言,“张大母张~张死生~承母志~张张斗,”写犹儿争
从年至年~张本张率张回民支张~不张牲~浴血作张~张勇张张~张张大惧19371944
小张斗余次~张张日张张万余人~在张的冀中平原和冀张豫张~所向披靡~广区8703.6
屡胆建张功~打得日本侵略张张张张。
年底~在率部加冀张豫抗日根据地反食张斗中~张后张了毒张。由于张事参蚕1943
繁忙~加之缺少张~不久病情加重。医年月底~回民支张奉命张赴延安。出张19441
前~他抱病张部张作了最后一次张张~指张张,叮嘱“要跟党跟着~着**~抗张到底,”同年月日~在山张莘张不幸病逝。27
月日~在莘张张张集张行隆重葬~中共礼黄代表敬、冀中张政区委宋任张、政治29
部主任朱光、冀南行署副主任王任重以及个区分的代表和张以上干部加了葬参7
礼将体当清真教~根据张本张生前张愿其张安葬在张张集~于日早张前后由张张寺张何其张按回族张俗主持安葬张式~张张行公葬。月日~冀南七分区各界在张张集张合张11315
行追悼张本张大~次日~张会西北各界会决学商定张张本张小、本张游张大张、本张合作社等张念烈士。月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延安召张追悼张本张大~中共中会央张张人317
送了挽张~毛张张挽,“张本张同志不死”~**挽,“志张壮移~张回各族模范~大张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挽来,“民族英雄~吾党张士”。
年月~张张集回民地献张建张本张烈士陵园~周张栽植松柏。年~张19442101954本张墓迁园石家庄张北烈士陵~仍保留陵园。年~建大型张念亭~张张回民捐献1955
清真寺“功德碑”重新磨制~张张本张勒石张志。年陵占园地平方米。张陵19905567园张在莘张张张回族张南~大张系伊斯张式建筑。张念碑亭建在陵园中央高米的方形1.2平台上~亭高米~六角~张角张米。亭矗立内青石张念碑座~高米~正11612.9面刻“张本张烈士永垂不朽”。
2
作文九:《回民抗日英雄马本斋》3200字
正规军化 民族特色 整顿扩大 打出军威 活动于河北安平县一带的定州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于1938年6月,开赴河间县城,与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教导队合并编成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下设两个大队,马本斋任总队长,马仲三为副总队长。 1938年8月初,回民教导总队到河间沙河桥镇驻防,主要是整训部队。本月,晋察冀军区选派第三分区回族干部、教导员丁铁石任该部的政治部主任。 马本斋尊重党内干部,后来由丁铁石和刘世昌介绍,马本斋于1938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马本斋入党的那一天填写的入党志愿书,上面写道:“我决心为回回民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回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之下,才能实现。”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部分日军从前线调回华北,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11月中旬,日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连续5次战役“围攻”。回民教导总队遵照冀中军区的指示,开赴青沧地区。夜袭青县车站,围攻沧县杜林镇,消灭了大量敌人。1938年冬的3个月中,作战30余次,毙、伤日军500余人,破坏津浦铁路70余次。马本斋和回民教导总队威名大震。许多回族同胞闻风响应,纷纷参军入伍,队伍迅速扩大。 1939年1月25日,日伪军7000余人开始了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第三次战役“围攻”,区域为河间、肃宁、任丘、献县一带,回民教导总队与军分区部队相配合,开始了反“围攻”作战。同日,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120师到达冀中。 1月30日,回民教导总队袭击沙河桥之敌,毙敌30余人。2月,回民教导总队在沧县至河间的公路上伏击敌汽车19辆。同月,回民教导总队在沧县杜林之间,伏击敌车队,击毁汽车两辆。 3月中旬,马本斋率教导总队与120师独立一支队配合作战,在交河县大小徘徊村一带歼灭匪首陈连举、周朝贵率领的土匪武装六路军700余人,缴步枪600余支,战马200余匹。 4月23日,120师和3纵队部分主力部队开始了著名的齐会歼灭战,激战3昼夜,歼敌700余。战斗进行中,上级调回民教导总队参加,马本斋率部赶到卧佛堂村时,战斗已结束,部队就地休息。贺龙、关向应等领导同志到总队驻地看望了全体官兵并讲了话。 1939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部队在饶阳小官亭一带休整。期间同志们普遍反映,回民教导总队顾名思义是个教育训练单位,于是报请军区更名,经冀中军区批准,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由马本斋任司令员,丁铁石任政治主任。 7月,回民支队奉命到定县、无极、藁城、新乡一带活动。8月,先后进行了歼灭无极大刀会的战斗和大名庄伏击战、南苏村伏击战等战斗。10月,袭击无极县城,战士们用土炮、大刀、长矛、手榴弹等消灭了一批敌人。回民支队在反“扫荡”斗争中,消灭了敌人,打出了军威,扩大了影响,锻炼并壮大了自己。部队发展到近2000人。 挺进深南战功卓著 开辟新区成长壮大 1939年底,原在冀中深县南部(沧石公路以南)活动的部队参加军区组织的南进支队,赴冀南讨伐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日军乘机在深南修路筑堡,大肆“蚕食”。衡水一带日军则乘机依托衡水、深县等大据点,强征民夫抢修石(家庄)德(州)路,企图打开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分割封锁我抗日根据地。衡水之敌经常出来扫荡石德路沿线村庄,气焰十分嚣张,百姓深受其害。 1940年2月初,回民支队赴深南地区活动,打开该地区的斗争局面。 1940年2月28日,回民支队经过一番迂回运动到达深南县栖凤庄。由于未能及时同当地党委取得联系,敌情不明,地形生疏,于两日后突遭千余敌人的袭击。支队仓促应战,冲出包围。二大队教导员黄澄、电台译电员高福昌等19人战死,数十人受伤。这次战斗失利使马本斋深深感到离开地方党委和当地人民的支持就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支队迅速同深南县县委取得联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同时派出若干侦察分队了解敌情。摸清敌人的活动规律之后,马本斋决定在康庄来一个“引蛇出洞,围点打援”。 康庄位于石德路南衡水县城和安家村据点之间,是衡水到安家村的必经之地。该村较大,便于我军隐蔽;村外地势开阔,又便于我军发扬火力。 5月29日深夜,回民支队主力部队悄悄进入康庄及附近的邢家村设伏,命七中队及衡水县游击大队隐蔽于安家村据点附近的麦田里,次日拂晓佯攻该据点。30日凌晨,佯攻部队按时打响。待安家村之敌向衡水紧急求援后,马本斋即命令割断敌人的电话线。上午八时左右,一贯骄横的衡水日军在大队伪军配合下携带加农炮、九二式重机枪杀气腾腾地向安家村赶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霎时伏兵四起,杀声震天。敌人在我密集火力打击下,被迫窜入两米深的道沟,欲战无力,欲逃不能,乱作一团。仅40分钟,敌军全部被歼,缴获加农炮1门,轻、重机枪3挺,掷弹筒2个,步枪150余支,子弹万余发,军衣、军毯等军用物资一部。俘伪军50余人,其余100余日伪军全部被击毙。回民支队则无一伤亡,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歼灭战。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高度赞扬了康庄伏击战,在平原游击战中取得这样的战斗经验,不只是回民支队的光荣,也是冀中军区八路军的光荣。 深县榆科村是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有近百名伪军驻守在那里,对我抗日军民的活动具有很大的威胁,回民支队在栖凤庄遭受袭击就是该据点向日军提供的情报。6月初,侦察兵和敌工人员报告说深县城内有70多名日军要去榆科。马本斋觉得这是巧取榆科的良机。7日,他命三弟马进坡和骑兵连指导员任振宇带领70名队员化装成日军大摇大摆地抢先赶到了榆科据点。伪军们事先已接到通知,见“皇军”驾到,立即毕恭毕敬地列队迎接。回民支队的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据点展开攻击,当场击毙企图顽抗的20多名伪军,其余的见大势已去便乖乖地当了俘虏。这次战斗,我以伤三、四人的代价毙、俘敌60余人,缴枪30余支,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响,敌伪军终日惶恐不安,全区军民拍手称快。 敌人在深南地区连受重创,遂调集千兵力于6月中旬对回民支队分路合击,企图迫我决战。回民支队避其锐气,打其疲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依托人民的支持和熟悉的地形,神出鬼没,忽东忽西,马本斋称之为“旋涡打卷”战术。利用这一战术,把数千敌人拖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小股敌人则经常被我吃掉。一次,部队在护驾村集中休息时,突遭敌人重兵包围。马本斋沉着应战,用一个排的兵力在正面吸引敌人,主力选择敌人的薄弱点突围后急行军钻入了敌占区。敌人不明我军去向,懊丧地收兵回营时,回民支队在敌后方已休整数日,随即又返回了根据地。经过52天的反扫荡,挫败了日军迫回民支队决战或将回支队逐出深南的战略图谋。 1940年秋,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直接指挥下,发动了闻名中外的“百团大战”。马本斋率部在深南、深北一带频频出击,扒毁敌人的交通要道,摧毁日、伪军据点和伪政权组织。为了拖住石家庄之敌,回民支队于11月14日深夜突然包围石家庄附近的深泽县城,并展开猛烈攻击。石家庄日军只好抽调大批兵力和五架飞机支援深泽。奋战四昼夜,给敌人以重大杀伤,胜利完成策应东线战役任务后,主动撤出阵地。 这一仗是支队攻坚作战的重要尝试,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回民支队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也使敌人感到敬畏。日军将爬城偷袭敌人而牺牲于城内的几十具回族战士的尸体葬埋于东门外。树立“回民支队战死之墓”的巨大木牌。 在深南的一年里,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马本斋的军事指挥水平大大提高,回民支队也由一支人员少、装备差、成分复杂的地方武装迅速成长为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1940年10月,冀中军区第三次政治工作会议上,奖给战功卓著的回民支队一面锦旗,上写“打不烂,拖不垮,无攻不克的铁军”。**同志也给予高度评价,亲笔题字:“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作文十:《抗日英雄马本斋》1700字
抗日英雄马本斋
1903年1月1日(光绪二十八年腊月初三),冀中大地上寒风凛冽,大雪下得正紧。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啼,一个顽强的生灵降临到河北献县东辛庄贫苦老实的庄稼人马永常家中。当历史的车轮沉重地碾过了35番寒暑,这个顽强的生灵已经成长为闻名遐迩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回回民族的骄子,一代抗日名将——马本斋。
马本斋率领八路军回民支队纵横驰骋在碉堡林立、沟路成网的冀鲁平原上,出奇制胜,屡创敌军,开创并保卫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就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斯斗争曙光初露的时候,马本斋司令员却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以身殉国。
光阴荏苒,弹指间,几十年已成过去。然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历史的回音震响在网络空间,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各大搜索引擎随处可寻;网上纪念堂里,英雄遗像前,鲜花灿烂,烛焰摇摇……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从本斋的生平纪事里,去感悟那些平常又不平常的道理。
马本斋,回族名优素福,兄弟四人,排行第二,二弟三岁时因患天花无钱医治而夭折。全家十三口人,租种别人的几亩薄地,打短扛活,推车上店,维持生活。后来,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其父马永常兄弟三人离乡背井,逃荒口外。家中的生活重担,落在了马本斋母亲白文冠和祖父的肩上。在这个贫苦的家庭里,他三四岁时就跟着大人下地剜菜,十来岁时就帮着母亲下地干活。
马本斋的母亲,心地善良,秉性刚强,待人宽厚。她艰难地撑持着马氏一家,还时常接济更穷困的乡邻。她略识文字,很有见地,常给孩子们讲苏武牧羊、岳母刺字、木兰从军的故事。她教育孩子,"做人要正,走路要直,不能损人利己;咱人穷志不穷,累能受,苦能受,气不能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对马本斋的幼小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
马本斋11岁时,母亲和祖父见他聪明,有志气,便全家节俭,送他到本村私塾读书,学名马守清。后因家境日艰,只念了两年便中途退学。由于马本斋勤学好问,两年下来,农村桌面上的事,居然能应付。
民国四年(1915年),冀中一带大旱,赤地千里,饿殍枕道。马本斋家的几亩薄地,也颗粒无收。迫于生计, 13岁的马本斋只身出北口,下关东,走上了老一辈走过的那条浸满血泪的老路。他一路讨要,来到了张家口,找到了父亲。
常言说:"穷回回,干三行,烧饼果子宰牛羊"。他们在穷回回弟兄们的帮助下,开了一个名叫"永庆奎"的小小果子铺。马本斋除了每天帮父亲干活外,还要提着篮子到洋河边、火车站、关帝庙去卖果子和烧饼。在爷俩的苦心经营下,果子铺越来越兴旺。可随着名气的增大,一个叫"羊赶刀"的地头蛇瞄上了他们。
一天,"羊赶刀"杀气腾腾地来到果子铺:"穷回子,明天交出100斤果子,一两不能少"。马本斋父子忍气吞声忙合了一夜,七拼八凑赶炸了100斤果子。第二天,"羊赶刀"来取货时,却分文不付。马本斋气得把牙齿咬得吱吱响。马本斋提着果子沿街叫卖时,发现"羊赶刀"喝得酩酊大醉,躺在路边耍酒疯。马本斋感到出气的机会来了,指着他骂:"你这大骗子,……,喝人血的豺狼~",猛踢了"羊赶刀"两脚离去。之后,"羊赶刀"串通了市警察局的一伙打手,持枪带棒地闯进永庆奎果子铺,"叮叮咣咣",把果子铺砸了个稀巴烂。
马本斋爷俩悄悄地逃出了张家口,来到内蒙古一个叫喇嘛庙的地方。每年春天,内地有些商人常来内蒙一带贩马。本斋和父亲为这些人干起赶马的营生来。
"贩马贩马,四海为家"。这期间,他奔走于大草原和京、津、冀、鲁之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五四"运动时期风起云涌的学潮、工潮,使出身农家的马本斋耳目一新。回族学生马骏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不惜身家性命,大闹天安门的英雄壮举深深地打动了他。济南镇守使马良残害爱国回胞的倒行逆施,使他初步认识到,回民中也有是非之分,善恶之别。
这年的农历二月下旬,马本斋爷俩要为马贩子把三十匹马赶往上海去卖。起程那天,马群过河时,恰好碰上了一场大风雪,马群被风雪吹散。为了寻找跑散了的马,马本斋去多伦的西边,父亲去东边。他们找了三天三夜,不但没找到马,父子俩却由此失散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