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盘古开天辟地》2800字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 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 他们用丰富的想象, 创 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 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感受盘古 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大胆想像, 在讨论中发表自己 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 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大胆想像, 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 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 、 《后羿射日》 、 《夸父逐日》 、 《牛郎织女》 、 《女娲 造人》 、 《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 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 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 的水平很低, 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 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 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 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马克思说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 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 (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 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 《中国古 代神话》 。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 羿和嫦娥的故事, 鲧和禹治理洪水, 远国异人, 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 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 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 人们开始想像了, 原来 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 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 , 互相评价 .
(注意:混沌 h ùn dùn 冉冉 r ǎn 上升可恼 n 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 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 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 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 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 祖宗——盘古” 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作者也 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 ,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
子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 美丽。 ”——齐读)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 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 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 、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 分开了。 ”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 在下,一个“轻而清” ,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 ,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 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 !作者的 想像是这么奇特!
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 ,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 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 盘古的力大无穷。 你的朗读舒缓有致, 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 感受到 天的“轻而清” ,地的“重而浊” 。
B 、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 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 得极长了。 ”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 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 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 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 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 ” (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 “每天” “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 ,更说明天升高到 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 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
C 、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
感受:从“直挺挺” 、 “撑” 、 “不让” 、 “孤独” 、 “坚持” 、 “实在” 、 “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 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 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 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 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 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 、 “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 而美丽。
2) 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 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 , 再读读,体会一下! (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 化吧!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 ,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随天地变化
周身发生变化
作文二:《盘古开天辟地》2500字
在语言中感悟精神的伟大
——《盘古开天辟地》
甘棠小学 蓝炀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6— 9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能够体现盘古献身精神的 地方做上记号,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这些地方能够体现。
师: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交流吧!
生:“天和地分开后······变化而变化。 ”盘古随着天地变化而变化,牺牲了他 自己。
师:盘古头顶着天,脚踏着地,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顶天立地” 。
生:“天每升高一丈······极长了。 ”盘古撑天的时间非常长,这也是献身的一 种。
师:盘古牺牲了自己的时间,长久的撑着天,这也体现献身精神。
生:“他孤独的站在那里······多少年代。 ”他撑天是在忍受着孤独,而且时间 特别长,体现了他的献身精神。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 老师发现大家都觉得盘古撑天的时间很长, 这一点能体 现他的献身精神。 的确, 撑天时间很长是献身精神的体现。 那大家来看看这 个句子是从什么方面来体现盘古的献身精神的。 (小黑板出示句子:“这巍峨 的巨人······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 )
师:大家先读一读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生读句 子)
生:比喻。
师:你怎么判断这是一个比喻句的?
生:这一句中有一个比喻词“像” 。
师:从比喻词判断出这是一个比喻句,很好!那么,这一句运用比喻的表达方法 有什么好处呢?
生: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师:那么从这一句话中你感受到盘古怎样的形象?
生:盘古的形象很高大。
生:盘古的形象很巍峨。
师:这个句子向我们展示了盘古高大威武的形象。那么大家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边读边想, 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弦?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 大家?(指名两个同学读)大家注意听。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两个同学都把哪些词重读了?
生:“直挺挺” 、 “撑” 。
师:两位同学都把“直挺挺” 、 “撑”重读了,看来这两个词值得我们推敲。我们 先来品味这个“撑”字。同学们,仔细看课本上的插图,你觉得盘古双手向 上这一动作,还能用什么词来形容?
生:托。
生:顶。
生:举。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撑” ,而不用“托” 、 “顶” 、 “举”呢?
生:“撑”字说明盘古是用了很大的力气。
生:“撑”字说明盘古顶天是很困难的。
生:“撑”字说明他是在用整个身体去撑,而“托” 、 “顶” 、 “举”只是用双手去 撑。
师:“直挺挺地撑”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姿势?
生:“直挺挺地撑”就是站得很直。
生:“直挺挺地撑”就是很用力地站着,身体变得僵硬了。
师:对,他在用力,他在使劲,他一直保持着同一种姿势,那就是——(出示小 黑板上的句子:“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变化。 ” )生读。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站起来,此刻,你就是盘古,头用力顶着天,脚使劲踏 着地。不好,天快塌下来了,快伸出你的手,用力地顶着天,使劲,用力, 不能让天塌下来!
师:哪个同学愿意上来示范给大家看看盘古顶天的动作是怎样的? (指名两位同 学示范)
师:撑了这一会儿,你现在感受如何?
生:我的手很酸,很累。
生:我撑得手很累,脚也很累。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撑了不到一分钟,就觉得累,可是盘古他撑了多久? 生:十万八千年。
师:盘古撑了十万八千年。在这个过程中,他抱怨过吗?他说过要放弃吗? 生:没有。
师:他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坚持不懈是因为他心中暗下决心——
生:决不让天地重归于混沌。
师:对,为了不让天地重归于混沌。他的决心是多么坚定啊!那谁能把盘古的这 种决心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师:从大家的发言, 让我感受到盘古 “撑” 天的时间之久、 动作之累、 毅力之强。 联系下文(出示小黑板上句子:“他孤独的站在那里······多少年代。 ” )运 用学习上面句子的方法, 读一读这个句子, 读出关键词, 看看你还能感受到 盘古的“撑”是一种怎样的“撑”?
生:这是一种孤独的“撑” 。
师:看来你抓住了“孤独”这个词。是啊,盘古撑了十万八千年,天与地的范围 越来越广了,可是放眼望去,却只有盘古一个人,多么孤独啊!把你的感受 读出来。 (生读)
师:听得出来,你为盘古的孤独而伤感。让我们走进盘古的心灵,想象一下,此 时此刻,盘古需要什么?
生:需要有人陪伴他。
师:盘古需要有人和他并肩作战,可是有人吗?
生:没有。
师:没有人来陪伴他,帮助他,但他没有放弃,句中有个词说出了盘古的这种不 放弃,是哪个词?
生:坚持。
师:你从“坚持”一词中体会到这是一种怎样的“撑”?
生:持之以恒地撑。
生:不达目的不罢休地撑。
师:他不达目的不罢休,带着这种决心与信念,我们一起来狼读这两句话。 (分 组读;齐读)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生:盘古你真是厉害。
生:盘古你真伟大。
生:盘古你的毅力真令人敬佩。
师:这样的盘古怎能不让人敬佩呢?带着对盘古的崇敬,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 (生再齐读)
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辟地》 是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 神话传说。 课文从盘古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三个方面写盘古开天辟地 的经过。
刚接触到教材的时候, 我认为文章第十一自然段写盘古身化万物, 才是最能 体现他的献身精神的地方。 但是反复读教材, 思考教材之后, 我发现献身精神不 仅仅是在牺牲自己的身体化成世间万物, 更体现在他在天地成形这个过程中的付 出和隐忍。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为第二部分,即课文第 6— 9自然段写盘古顶 天立地的部分,通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语,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抓住“这 巍峨的巨人, 像一根长柱子似的, 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之间, 不让它们有重归于 混沌的机会” 这一关键语句, 与课文插图巧妙地结合起来, 围绕 “撑” 字做文章,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味盘古的顽强、坚持不懈的精神。 对于这一重点内容,巧妙地切入,舍得花费时间,在核心部分“重锤敲打” ,引 导学生品足,悟透,说深,读透,直至学生的心与文本的情融为一体 , 盘古的 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我顺势引 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 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 虽然语 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以此来实现的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作文三:《盘古开天辟地》1100字
《盘古开天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 :
1、 认识本课 8个生字,写好 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等词语。
3、 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 教学重、难点 】 :
1、 认识本课生字词,写好左右结构、半包围结 构的生字。
2、 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
【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
【 教学课时 】 :第一课时
【 教学过程 】 :
一、 谈话导入 :孩子们, 明天是什么日子你知道 吗?让我们把自己的祝福送给各位老师,好 吗?有一位叫滕毓旭的儿童作家,他写了一首 诗歌来赞美孩子们对老师祝福的。和老师书写 课题,齐读课题。
1、 认识生字 “株” ,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关 于“木”字旁的字你还认识哪些?
2、 你了解紫丁香吗?一起看看它的资料。
3、 听老师范读诗歌,感受一下有韵味的诗歌。 二、 初读课文 :自由读, 注意遇到生字借助下面
的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长句子、难读的句子就 多读几遍,读好的就用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 鼓励孩子们边读边标好小节。
1、 指名读诗歌的第一小节:出示句子 “踮起 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 ”
a 、自由读,注意读准红色字的读音,指导读好 “脚尖儿” 。
b 、认读词卡“踮脚” ,并做动作理解意思。 2、指名读诗歌的第二小节:绿色的枝叶
绿色的 () 3、 指名读诗歌的第三小节:出示第三小节的内 容
a 、自由读,注意读准红色字的读音,并指名读 进行反馈。
b 、认识词卡“疲倦” ,并利用换个词送进句子 里读理解它的意思。
c 、指导书写生字“歌” (认真看我们怎样能写 好它 -------学生说一说 --------和老师一起 把它写在田字格里, 并强调运笔 ---------请你 自 己 写 一 个 ---------展 评 集 体 纠 正 ----------请你再写一个)
4、指名读诗歌的第四小节:
a 、强调读好“花儿” 。
b 、认读词卡“挂牵” ,再看看老师用什么方法 记住它。 (出示“牵”字的谜语动画)小结:我 们用猜字谜去识字也是一种好办法。
c 、再来读读这小节,想想“挂牵”在这儿是什 么意思?小结:利用课文内容来理解词语,对 于学习语文很重要。
5、奖励齐读最后一小节:
a 、 指名读红色字词, 拓展 “又 () 又 () ” 。
b 、指导书写生字“休息” 。 (方法同上)
三、 认读词语 :自由读读大屏幕上的词语。
四、 认读生字 :大声叫出生字宝宝的名字。
五、 整体感知诗歌 :自由读, 做到四个不 (不 指读、不唱读、不加字、不丢字) ,并想想诗歌 中主要写了什么?
六、 设疑结课 :是呀,这又香又甜的梦里会有 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谢谢孩子们, 下课。
七、 板书设计 :
5、 一株紫丁香
株(画生字花)田田田
作文四:《盘古开天辟地》500字
传说中,宇宙最初是一片混沌,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在这“鸡蛋”当中,孕育了开天辟地的盘古。
盘古在“鸡蛋”里睡了一万八千年。当他醒来时,发现眼前漆黑一团。他胳膊一伸,两脚一蹬,浑圆的球体就被撑破了。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阴气下沉,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挺立在天地之间,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尺,盘古也随着天地间距离的加大而长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厚得不能再厚,盘古支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恢复到混沌状态。
盘古分开天地后,天气随着他的情绪而变化。他高兴时,万里无云;他发怒时,天气阴沉;他哭泣时,天就下雨;他叹气时,大地上就刮风。
不知经过多少年,天地?K于完全分开,不会再合到一起了。盘古躺倒在地上,他的头变成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山确定了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
【智慧小语】
盘古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传说,它蕴含着人们对天地起源的探索,对自然规律的猜测,虽然不能当真,但天地真的是很奇妙啊!
万物的生长繁衍,都贯穿在天地的运行之中。作为天地间渺小的人类,我们怎能不对天地的生养感恩呢?
作文五:《盘古开天辟地》2200字
文言文翻译
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译文: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力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
盘古之死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译文:在开天辟地时首先诞生的盘古~临死时他的身体忽然发生巨大变化:他吐出的气成了天上的风和云~发出的声音成了震耳的雷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四根撑天的柱子和五座高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筋脉变成了山脉和道路~肌肉皮肤变成了田土~头发髭须化为天上的星星~身上的皮毛变成了草木~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矿物和石头~精液和骨髓变成了珍珠和宝玉~他流下来的汗成了润泽万物的雨露。
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ǎn,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
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译文: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
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有座名叫发鸠的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后羿射日
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译文:尧时天上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地上的草晒焦了~树木也干枯了。尧命令后羿向上射十个太阳~后羿一天射中九个太阳~它们的羽毛纷纷堕落~因此留下了其中的一个太阳。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译文:洪水滔滔~鲧(gun三声)偷了舜帝的息壤(神土,能生长不息)来填堵洪水,没有事先请示舜帝;舜帝命令祝融(火神)在羽郊(北极之阴,不见太阳)处死了鲧。鲧又生下了禹,舜帝于是命令禹最终挖土疏通了大水~安定了天下。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愤怒地撞击
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嫦娥奔月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译文:后羿在西王母娘娘之处得到了能够脱离死亡的仙丹~但是后羿的妻子嫦娥却偷偷的吃掉了仙丹~并奔到月亮上~居住于此~变化为蟾蜍~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之精灵。
吴刚伐月桂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译文:古时候有人讲月亮上面有桂树~也有蟾蜍。因此有一本奇特的书上说:月亮上面的桂树非常高~树下有一个人每天都在砍树~可是树被砍开之后马上就愈合了。这个人叫做吴刚~是西河那里的人~在学仙道的时候犯了过错~于是罚他砍伐桂树。
作文六:《盘古开天辟地》700字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古时候流传着的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在这浑圆的东西中孕育成熟了。他发现眼前漆黑一团,非常生气,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开了这混混沌沌的圆东西。随着一声巨响,圆东西里的混沌,轻而清的阳气上升,变成了高高的蓝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变成了广阔的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
盘古出世后,头顶蓝天,脚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样撑着天和地,使它们不再变成过去的混沌状态。
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只有他一个人。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所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天地也跟着发生不同的变化。他高兴的时候,天空晴朗;他发怒的时候,天空阴沉;他哭泣的时候,天空下雨,落到地上汇成江河湖海;他叹气的时候,大地上刮起狂风,他眨眨眼睛,天空出现闪电;他发出鼾声,空中响起隆隆的雷鸣声。
不知经过多少年,盘古还是死了,躺倒在地上。他的头部隆起,成为东岳泰山;他的脚朝天,成为西岳华山;他的肚子高挺,成为中岳嵩山;他的两个肩胛,一个成为南岳衡山,另一个成为北岳恒山。至于他的头发和汗毛,全变成了树木和花草。 后来,才有了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即天皇、地皇和人皇。
作文七:《盘古开天辟地》900字
盘古开天辟地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神话的知识;体会联想、想象、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训练按时间顺序,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复述的能力
3.认识古代劳动人民企图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教学要点
1.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2.按时间顺序组材,清晰的条理
3.生动形象的叙述语言
教学方法
反复阅读课文,在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上,训练学生按宇宙起源的历史顺序,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关键语句,体会本文清晰的条理和叙事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文章丰富的想象。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和对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神话借助于幻想、想象和夸张进行创作,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创造各种各样的“神”。
正音解词:
①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世界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四极:四方的边际。
③五方:东、南、西、北、中。
④湿润:
⑤甘霖:适时的,有利于庄稼的雨。
⑥清露:
课文分析
1.宇宙开始时是什么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宇宙只有混沌一团)
2.天地是怎样形成的?
(盘古抓过大板斧有力一挥,大混沌破裂开来,其中轻而清的东西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下沉变成地。盘古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地间,天不断升高,地不断加厚,经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和地逐渐形成了。)
3.自然界中的万物是怎么来的?
(天地形成后,盘古实在需要休息休息,他终于倒下了。这时候,他的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变化:身上的一切,变成天地间万物,使这个新诞生的宇宙变得如此丰富而美丽。) 按课文书后练习一概括段意。(见教参 )
①宇宙最初是混沌的,后来盘古为什么,又是如何“开天辟地的”?
〈在书上划出表示形态、心情、动作??的语句〉(见书)
②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划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语句。
(时间顺序)(见书)
③盘古的全身变成了自然界的哪些事物?(见书)
课文在这段文字中用了几个“变成”?(十二个)想象非常丰富奇特。 做书后练习。
写作特点:
1.想象丰富奇特
2.文章的条理性,形象性
作文八:《盘古开天辟地》900字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世界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时候没有蔚蓝的天空,没有辽阔的大地,没有山川河流,当然更没有人类。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
一天,这个“大鸡蛋”里竟然孕育出了一位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盘古一直在沉睡,足足睡了一万八千年。终于,这位巨人睁开了双眼,他发现眼前的世界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亮。盘古觉得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捆着一样,难受极了,于是决心捅破这个“大鸡蛋”。
盘古拔下一颗牙齿,将它化成一柄巨斧,然后使劲向周围砍去。只听“咔嚓”几声巨响,“鸡蛋”被打破了。“鸡蛋”里那些轻而清的物质冉冉上升,变成了天空;另一些重而浊的物质缓缓下降,形成了大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整个世界变得亮堂堂的,盘古也觉得舒坦多了。可是,盘古担心天和地还会合在一起,于是他高举双臂托住苍天,脚踏大地往下蹬踹。就这样,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而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厚的不能再厚了。天到底有多高呢?足足有九万里高!地到底有多厚呢?足足有九万里厚。盘古也变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顶天立地的巨人。
盘古知道天和地再也不会合在一起了,终于放心了。他实在太累了,托举青天的双臂无力的垂下,整个身体“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就这样死去了。盘古虽然死了,他的身体却继续改变着世界。
他的右眼变成光芒万丈的太阳,左眼化作皎洁的月亮,而装点夜空的点点繁星则是盘古千丝万缕的须发变成的。
那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是盘古的身躯,那滔滔不绝的江河是盘古的血液,那纵横交错的道路是盘古的筋络,那茂密的树木和鲜艳的花朵是盘古的汗毛。还有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珍贵的宝石,它们都是盘古的牙齿和骨头变成的。
盘古给世界带来的改变还远不止这些呢。他的呼吸化作轻风,吹拂着大地;他的声音化作雷霆和闪电,震撼着大地;他的肌肉化作土壤,孕育着万物;他的汗水化作甘霖,滋润着万物……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鸟兽鱼虫,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
盘古开天辟地这一美好的传说,体现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作文九:《盘古开天辟地》800字
盘古开天地
学习目标:
1. 认识 10个生字、会写暗等 14个字;
2. 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并会简单的运用。
3. 在课文的语言中,感受想象的艺术魅力,发挥自己的想像。
4. 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了解神话故事,激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基础达标(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 请你根据拼音把词语写正确、写美观。
z īr ùn q īf ū
() ()
gu ǎng ku òli áo yu ǎn
() ()
q īh ēi xi àji àng
(漆 ) (下 )
Sì zhī xua ya
(四 ) ()
Chuàng zào wàn zhàng
() ( 万 )
2. 正确辨析同音字,并组词。
沌() 论()
纯() 抡()
血() 液()
皿() 腋()
宗() 兹()
淙() 滋()
3. 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
几() () 支 () ()
() () () ()
竟() () 仓() ()
() () () ()
4. 填词小能手
()的风
()的云
()的雷声
()的雨露
()的大地
()的江河
()的树木
()的宇宙
一()混沌 一()漆黑
一()巨响 一()巨人
二、设问导读
1. 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呢?用“ —— ”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 课文 段落是在写盘古“打开”天地, 段落是在写盘古“创造” 天地。
3. 天地分开后还没完全形成, 盘古是怎样做的?用 “ ” 在课文中画出相 关的语句。
4.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空。
人类的老祖宗() ,用他的()创造了() 。他呼出的 气息,变成了()和()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他的双眼变 成了 () 和 () ; 他的四肢, 变成了 () ; 他的肌肤, 变成了 () ; 他的血液, 变成了 () ; 他的汗毛, 变成了 () ; 他的汗水, 变成了 () 。 5. 盘古开天地容易么?读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作文十:《盘古开天辟地》9100字
盘古开天辟地
我们的远古历史就从更新世的早期讲起,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世纪始祖盘古就是在这一时期所诞生。
世界上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国家和地区,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最美丽的创世纪传说。西方人说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先创造了男人亚当,然后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此后才有了人类。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娲创造了人类。
大约在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以前,太阳系的地球上。而这时地球上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混沌一片,即分不清上下左右,也辨不出东西南北,整个世界就像一个中间有核的浑圆体。人类的祖先盘古便在浑圆体的核心中孕育而成。
盘古经过了一万八千年的孕育才有了生命。当他有了知觉的那一刻,便迫不及待的睁开了眼睛。可是周围一片黑暗,他什么都看不见。急切间,他拔下自己的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浑圆体破裂了,沉浮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一部分重而浊。轻而清者不断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者不断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就这样头顶天脚踏地的诞生于天地之间。
盘古在天地间不断长大,他的头在天为神,他的脚在地为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每日生长一丈。如此一日九变,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的身体也变得极长。盘古就这样与天地共存了一百八十万年。
盘古想用自己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于是他微笑着倒了下去,把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地。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液体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阳根化为伏羲,他的双乳化为女娲,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清风和云雾;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
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了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了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人类开始繁衍。
盘古死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创造世界的圣祖,在南海为他修建了盘古氏之墓,方圆三百余里。传说墓中仙居着盘古氏之魂,如今广西桂林还存有盘古祠,每年都有许多人到庙里去祝祀。
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显然是古人对人类始祖的神化,他体现出中华民族向往光明,为造福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是谁创造了人类社会,是劳动人民自己,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断进化,他们用群体的智慧不仅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留下来许多美好的传说。
女娲泣血补苍天
远古时代,女娲为了补天,不辞辛劳炼五彩石,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传说女娲在西蜀之地耗尽气血,力竭而亡。在一些补天神话中,她或劳累而死,或以身补天,或化为日、月、万物。
天上的大神女娲,用泥土做成泥娃娃,再赋予它们生命。从此女娲创造了人,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起仗来。共工把撑天的柱子不周山撞倒了,天塌下半边来,砸了很多窟窿,把地也砸裂了,地上的洪水及天河的水不停的漏下来,造成大地上水患。天破之后,不断的有陨石和天火从破开的天洞中落下,大地上的人类不是被陨石砸死就是被大火烧,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女娲看到人类左躲西藏,无处容身的惨象,心中十分痛惜。她便遍历乾坤,为了解救生灵,决定采石补天,用五色石把天补起来,再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顶住苍天。女娲找来五色石块炼出五彩晶石,把已碎的象渔网似的天一点点的补了起来,眼看着补天的大功就要告成,但想不到五色晶石用完时,却发现五色石不够用,破碎的苍天还没补好。天上还有一个大大的窟窿存在着,只要还有破洞,天就随时会继续崩裂,那样的话,过去的工作就白做了,而万物亦从此永远的生活在这已如同炼狱的大地之上,女娲痛苦的思考了很久之后,只好牺牲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泥娃娃们都哭红了眼睛。经过几次努力,女娲用自己的身体,填补好了天上最后的大洞……终于补好了天,天地间恢复了宁静,还出现了五彩的云霞和彩虹。一切生物又都生机勃勃地活在大地上。
民间演变
撑天之柱,被共工氏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
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人类来。
说法一: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动容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二神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在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
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说法二: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后女娲登基了皇位,镇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将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万物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可要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0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1块。众神仙和众将官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且说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过意不去,将自己的衣服送与它,从此龟游水不用腿而用鳍了。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人们在天台山迎女娲归朝,女娲也十分欢喜。到天台山后,大家看天下的儿女们生活安然,高兴地吹起了笙箫。
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女娲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
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中国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人既有属于物质的肉身,又有超离物质肉身的魂魄(即三魂七魄)。凡人大限及至,魂魄离体,之后就会在地狱使者即鬼差的带领下进入鬼门关,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一块名叫三生石的石头。在人们创造神话传说中认为,每个人的前世今生,因果轮回,缘起缘灭的故事,都被重重地刻在了这块三生石上,因而它就能映照出每个人前世今生的模样。
后羿射日与嫦娥补天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王母给他一颗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抛夫独吞版
嫦娥知道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了不死之药,就成仙心切。有一天,就趁着后羿不注意,偷来吃下了不死药,变化为仙人,然后就飞到月宫。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月仙。 拯救黎民版
后羿是远古时期有穷国的国王,力大无穷,勇武善射,但性格暴戾,滥施苛政,弄得民不聊生。但后羿也想长生不老,他恰好又从王母娘娘那里搞来了可以成仙得道的灵药。美丽善良的妻子嫦娥得知此事,为使百姓免受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就偷偷把仙药吃了,化作仙女飘向月宫,成了月神。
东汉科学家南阳人张衡的《灵宪》里,嫦娥对于奔月是有疑虑的,她找到巫师有
黄。有黄占卜的结果是奔月乃是一件大好事,即使遇到“晦芒”也不要“惊恐”,后来还是会“大昌”。这就坚定了嫦娥奔月的决心。有黄是个不折不扣的老法海,生生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有黄还是一个骗子,把嫦娥骗了,嫦娥在飞升中形体发生变化,最终成蟾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精卫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传说:
再往北二百里,是座发鸠山,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柘树。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精卫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民间版本 传说,炎帝有个女儿叫女娃,女娃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美丽非凡,炎帝十分喜欢她。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趴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女娃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这个人太坏了,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有力气,去打虎打熊,人们会说你是英雄。”
大孩子见女娃是个小姑娘,生得单薄文弱,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他从小孩背上跳下来,走到女娃面前说:“我是海龙王的儿子,你是什么人?竟敢来管我!”女娃说:“龙王的儿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是神农的女儿呢,以后你少到陆地上撒野,小心我把你挂到树上晒干。”
龙王的儿子说:“我先让你知道知道我的厉害,往后少管小爷的闲事。”说着动手就打。女娃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手脚十分灵活,力气也不小,见对方蛮横无礼,并不示弱,闪身躲开对方的拳头,飞起一腿,将龙王的儿子踢个嘴啃泥。
龙王的儿子站起来,不肯服输,挥拳又打,被女娃当胸一拳,打个昂面朝天。
龙王的儿子见打不过女娃,只好灰溜溜地返回大海。
过些天,女娃到海中游泳,正玩得十分开心,刚巧让龙王的儿子发现了。他游过来,对女娃说:那天在陆地上让你捡了便宜,今天你跑到我家门前,赶快认个错,不然我兴风作浪淹死你。
女娃倔强地说:“我没错,认什么错。”
龙王的儿子见女娃倔强,根本没有服输的意思,立即搅动海水,掀起狂风恶浪,女娃来不及挣扎,就被淹死了,永远不回来了。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
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与西山和东海之间。
可是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道:“小鸟儿,算了吧,就算你干上百万年,也别想将我填平!” 但是翱翔在高空的精卫坚决地回答说:“就算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世界末日,我也要将你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因为你呀——夺取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附会后说
炎帝爱女女娃游于东溺水而死。炎帝悲痛欲绝,女娃死后变为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鸟,随神农狩猎,绕飞林中,悲鸣声“精卫”,炎帝举弓欲射,随从禀告:“此鸟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惊,放下弓箭,泪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己,许久之后才说:“就赐小鸟精卫之名吧!”精卫久久盘旋不肯离去。炎帝作歌:“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吾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精卫听得神农“海何以不平”的歌词,遂决心填平大海。于是每日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
[17-18]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哪吒闹海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胎三年零六个月后,生下一个肉球。忽然光芒 四射,从中跳出一个男孩。李靖闷闷不乐,一位名叫太乙真人的道长却来贺喜,为孩儿取名哪吒,收为徒弟,当场赠他两件宝物:乾坤圈和浑天绫。 哪吒七岁,天旱地裂,东海龙王滴水不降,还
命夜叉去海边强抢童男童女 。这时,哪吒见义勇为,用乾坤圈打死夜叉 ,又杀了前来增援的龙王之子敖丙。 龙王去天宫告状,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东海龙王请来三位兄弟 ,共商报复之计。 第二天,四海龙王带领水兵水将兴风作浪,水淹陈塘关 ,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击,遭到李靖的阻拦,并收去哪 吒的两件法宝。哪吒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愤自刎。事后, 太乙真人借莲花与鲜藕为身躯,使哪吒还魂再世。复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大闹龙宫,战败龙王,为民除害。
而哪吒借莲花托生是因为哪吒源自于中国文人创造。中国自古热爱莲花,莲花自然是道家所尊奉的至沽、至妙、至神、至圣之物的象征之一。圣洁的莲花象征着道家的神灵,在广大信众的心目中占有至尊地位,与莲结缘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福份。既然哪吒有更深的道家血缘,既然莲花本是道家世界的圣物, 民间传说中哪吒以莲花为身,正意味着使其彻底脱凡去俗,走向神圣,走向永生。凭借莲花,哪吒从世俗到神圣、从凡人到天神的身份转换得以圆满完成。
西游记里的哪吒
《西游记》中描写哪咤为“三头六臂”,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中描写:那哪吒奋怒,大喝一声,叫:“变!”即变做三头六臂。[4] 三头六臂只能眼观六路,而三头八臂可以手持八般兵器,以一独对八方强敌,六只眼睛原有的双目变成神目,烈日下不惧强烈的光照,黑暗无光的夜间也能看清万物,左头的双目能洞察百里,其中一双眼睛能上下翻动,向上能看九重天,向下看十八层地狱,这样上可防法宝伤人,下可防地行之术之流暗藏的偷袭,比殷郊、罗宣高出一筹足见本领之高强,神通之广大,堪称举世无双。界牌关刺死王豹,穿云关烧死马忠、杀死龙安吉,潼关击伤卞吉,渑池城上刺死高兰英,梅山与杨戬一起,全歼七怪,大战万仙阵真所谓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在周营中仅次于杨戬为周营第二高手。 哪吒最后结局也颇耐人寻味。功成以后,武王登位,理应论功行赏。尤其像哪吒那样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元勋,更应封官进爵,享尽荣华富贵。但哪吒与李靖、杨戬、金吒、木吒、韦护、雷震子共七人,却不恋红尘富贵、功名利禄,奏请武王准予归山。武王、姜子牙苦苦挽留,仍无济于事,只得设宴饯行,洒泪送别。这与当时为了功名利禄、不惜投机钻营的人们相比,又显得多么高尚,多么难能可贵! 哪吒的形象,历来评价较高。有人认为他是作品中写得最富有生命力,也是最出色的人物,也有人把他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水浒》里的李逵、鲁智深相媲美。其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文学画廊中放射着灼灼光辉。
为什么自称炎黄子孙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可能有些人不同意,说我们是少数民族,我们不是像汉族人一样是炎黄子孙吧?
其实,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是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说,所以我们说是人文始祖。
东方文明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可否认,东方文明是以黄河流域为核心和发源地的。就像印度文明是也可以称为恒河文明,埃丵及文明可以称为尼罗河文明,苏美尔文明可以称为两河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可以称为地中海文明一样。传统的东方文明涵盖的范围一般来说包涵今天的东亚、东北亚、东南亚的一部分、中亚的一部分、太平洋西海岸的岛屿,如日本、冲绳岛、关岛等。其中中亚地带是多种文明交相影响的地带,东南亚是指其大陆部分。 上述所描述的区域和周边其他文明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东方各社会之间就是在今天相比于其他地区来说仍然有更多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过去5000多年历史中形成的,是历史的积淀。
而黄河文明主要是以炎黄帝时期的文明基础为发端的。它是以炎黄时期为文明的起始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各种文明的因子之间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文化、艺术、审美、习俗、思想、政治制度、军事特色、饮食习惯、价值观、世界观、宗教、文字等等。这些东西明显区别于其他文明社会。毫无疑问,文明的这些成分萌芽于炎黄帝时期。 排除民族的偏见以及狭隘的民族观,炎黄子孙之说并不是不合理的。
至于黄帝、炎帝、蚩尤的特点和战争,并且认为正是这种早期的战争和碰撞,获得了同时期东方大地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机遇,促进了黄河流域文明的突破性发展。
炎帝族的突出贡献是对于原始农业的突破性发展,在炎帝故乡宝鸡的北首岭遗址中(距今7000-5000年)发掘大量的石、骨、角、陶制农具和碾盘、碾棒,说明当时的先民已进入农耕时代,大量陶片的出土,证明他们也已掌握了陶器制作技术。据记载,炎帝神农氏的贡献主要有发明农具、培育谷物——粟、制陶、织布、尝百药、作蜡祭、舞蹈、五玄琴、创日市等。是原始社会衣、食、娱乐、药物、交易的主要发明者,这些都是关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经济方面的。但是炎帝族的部落管理水平显然不行,所以,炎帝族统治时期,部落冲突较多。这时,一个善于战争、管理部落的制度发明者出现了,这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始祖——黄帝。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黄帝的突出才能在于训练军队、团结部落、创立新制度、善于用人、善于用新的思想来管理部落。氏族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要解决这些冲突,军事手段是最后的支撑,黄帝正是看到部落冲突不断,百姓生活艰难,才努力训练军队,打造了一支比较善战的部落联合军队,这支军队打败了炎帝族和蚩尤九黎族,为黄帝开创一个更大范围的部落联盟打下了基础。据记载,黄帝最主要的贡献在于采集各种原始的政治思想,创立官僚制度、德治传统、礼仪制度,积极收罗贤人并用好人。同时整理和发扬光大了炎帝族的农业革丵命成就,团结了更多的部落,结束了原始部落之间的野蛮冲突,促进了各部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正因为有了这些制度上的建设和基础,黄帝的第8、9代孙尧、舜、禹才可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治理黄河的壮举。
因此,如果说炎帝神农氏是原始技术、生产、交易、娱乐、艺术等的发明者,那么黄帝就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军事、部落管理的创立者,他们是一个完整的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东方大地的文明样式,正是传承了他们的原始的基本范式,不断发扬光大,不断丰富和充实,演绎而成的。 中国历史上,汉族曾是炎黄文明的最强大的继承者,所以,汉族人口也发展的最多,统治的时间相对较长,其他不同的少数民族也曾在不同的范围实践过统治,东方大地这个舞台是各民族共同演绎的。尽管随着历史的演变,各民族之间的差异也不小,但是和其他的文明和民族比较起来,这些差异其实还是较少的。
所以,炎黄帝是中国人的人文始祖,这一点应该是无可争议的。当然一些其他的民族也有认同伏羲等为始祖的,我们认为也无可厚非。实际上,整个东亚社会应该是同根连枝的,或多或少都相互影响过。据说,炎帝还发明、制作了琴瑟,创造“宫商角徵羽”五弦之音。 当然,黄帝也非常了不起。黄帝发明制造了车,“轩辕氏”便是因此而得名。黄帝还始造釜甑,从此开创了华夏人“美食文化”的历史。黄帝的第一夫人嫘祖首倡蚕桑一织丝事业。黄帝原为中原各部落的首领,后来同炎帝大战于阪泉之野,在各个部落的支持下,获得全胜,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无论是炎帝,还是黄帝,都同样值得我们感恩和尊崇。
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并与各少数民族通婚,慢慢形成华夏族。因此,中国人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今天,我们正处于公民社会的崭新时代,民族意识逐渐淡化,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如过往烟云,早已成为我们远眺的化石般的故事,也许在许多地方积淀了足够多的记忆。 不管怎样,我们不应当忘记在远古时期为中华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炎黄先祖们,缅怀他们,是为了在面对人类发展历史上新的挑战的时候有更多的勇气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