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李清照的一生》2600字
李清照悲剧一生:老公嫉妒其才华 再嫁还曾入狱
作为宋朝最优秀的诗人之一,李清照当然是“大家”系列中不能回避的一人。由她来为宋朝的大家们作结,的确再合适不过。 至此,对宋朝大家的介绍也将告一段落,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介绍两汉魏晋南北朝的大家们。他们在历史上都是些出了名的有性格的人物,相信不会让读者失望。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才华横溢,老公很嫉妒 李清照的老爹李格非是著名学者,曾经被苏轼看好,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李清照的老妈也不是一般人,虽然现在还弄不明白她到底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还是汉国公王准的孙女,但确定不疑的是,反正是名门之后,也是一文学女青年。 因此李清照是带着文学染色体落地的,十几岁就才华过人,得到“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赏识,到处跟人说李清照是一大才女。差不多就在这个岁数,李清照写出了“昨夜雨疏风骤”,词一写出来轰动了整个京城,赶得上王菲新专辑上市的铺张。 李清照18岁嫁给了21岁的皇家学院学生赵明诚,李清照是名满京师的新生代女作家,赵明诚有个部级干部的老爸,这门亲事算是门当户对。有传言说,老爸赵挺之要给赵明诚选媳妇的时候,赵明诚做了个白日梦,梦见一篇作文,醒了就记住“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么一句。老爸一听,言和司合起来是“词”,安上面脱掉是“女”,“芝芙”把草去了是“之夫”,你小子的媳妇应该是一女词人。 这真是做梦娶媳妇,而且还是白日梦,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鬼扯,反正鲜花就插上牛粪了。赵明诚是金石学家,但写作文的本事怎么都跟老婆差一大截。赵明诚因为公务关系,和老婆短暂两地分居,李清照作了一首词寄给他,赵明诚看了一激灵:这也写得忒牛了。赵明诚憋着劲要把这首词比过去,废寝忘食地折腾了三天写了五十首词。然后赵明诚把李清照的作品混在这五十首词里,给自己的朋友看。朋友看了半天说,只有三句最好,正是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 为买古玩,连衣服都卖 李清照和赵明诚可算是志同道合的书呆子型夫妻,都对字画金石感冒。刚结婚的赵明诚是学生,没什么钱,每月初一、十五两口子就把衣服当了,去古玩市场搜罗旧货和碑文买回去琢磨。后来赵明诚参加了工作,手里有点闲钱,他们更加变本加厉地满世界收集古玩字画书籍,钱不够的时候还是老套路——把衣服脱了加上,估摸那时他们夫妇身上的衣服都经常穿不太住。 某次碰到有人叫卖南唐画家徐熙的画,开价20万,即便把衣服都脱完也凑不出这个数。留卖画的住了一个晚上,李清照夫妇也没想出弄钱的招数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卖家走人,为此两人以后连着几天大眼瞪小眼。 当时官僚队伍里党派倾轧正斗得热火朝天,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被划进了旧党。蔡京上台后出手凶猛,把旧党这一派打了个稀里哗啦,李格非被免了职。但跟蔡京一伙的赵挺之一路飙升到了宰相,李清照就向公公求助帮自己老爹开脱,可赵挺之没接这个茬,李格非只能带着家眷回了家乡。 赵挺之欢实了几年后也跟蔡京翻了脸,他哪是蔡京的对手,被彻底打翻后没几天就咽气了。蔡京顺手把赵家一竿子撸到底,赵明诚兄弟几个全都丢了政府饭碗,李清照也就跟着赵家回了山东老家,在家乡一待就是十来年。
李清照不但才气过人,记忆力也好得出奇。无论什么事件典故,李清照都能随口报出是在什么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每次和赵明诚赌赛都少有失误,这也是他们的一项常规娱乐活动。经过了长期失业后,赵明诚终于再就业。这个阶段李清照似乎一度有点不爽,有人猜测是因为赵明诚红杏出墙,夫妻关系进入冷战时期。不管有没有过夫妻关系危机,当亡国的巨大灾难席卷了一切之后,老公老婆这点小打小闹根本就不算啥了。 生逢乱世,夫妇总难聚 金国的铁骑踏碎了汴梁,一片兵荒马乱,此时赵明诚为母亲奔丧到了南京,李清照也
打点行李准备逃难。不过她这个行李很不好打理,李清照不好吃不好穿,家底全在收藏上,藏品足足装满了十几间屋子。李清照选了又选,忍痛扔了许多之后还整理出了十五车。本来老家剩余的十几屋子东西,是想第二年找机会再去搬来的。可整个大江南北早就乱了套,李清照的房子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十多年的精心收藏毁于一旦,这对李清照来说是亡国后的又一个沉重打击。 第二年,赵明诚从南京卸任,准备去江西定居。他们路过了当年楚霸王自杀的地方,李清照有感于时下的国事,对朝廷的无能十分不满,写下了著名的“生当做人杰”。但朝廷还在继续无能中,金兵打到了长江附近,形势非常危急,南宋小朝廷能否小富即安地偏安一隅都成了问题。 半路上赵明诚接到去浙江上任的命令,因为局面混乱,赵明诚决定独自去。李清照在船上看老公上了岸,忽然感觉不对头,就朝岸上大喊:“要是这里乱起来了怎么办?”赵明诚一下想到了他们那十五车东西,表现出了葛朗台的劲头:“那就跟着大伙逃。如果情况紧急,先扔锅碗瓢盆,然后扔衣物被褥,接着是书籍字画,最后扔古玩。那些祭祀祖宗的器物,你一定要背着抱着,人在东西在,别忘了啊!” 晚景凄凉,再嫁曾入狱 赵明诚在赴任途中,大夏天赶得太急,病倒了。李清照接着报病的信就赶忙动身,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赶到的时候发现用了猛药的赵明诚痢疾疟疾并发,已然爬不起来,作了首诗就死了。 当初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朋友带着一个玉壶来看望,后来不知怎么外头就传说,赵明诚夫妇向金国献玉壶要当汉奸。李清照这下吓得不轻,就想把手头的文物捐给朝廷表明心迹。李清照献出的古董政府没拿到,却全落到了一个借机大发国难财的将军手上。 遭受连续重创的李清照走投无路下出了昏招,下嫁了一个公务员张汝舟,这时李清照已经49岁了。姓张的娶李清照不是仰慕她的才名,而是贪图她的古董。婚后发现李清照的东西差不多丢光了,张汝舟狐狸尾巴收不住了,对李清照动用了家庭暴力。李清照悔悟之下,发现张汝舟有贪污舞弊的行径,就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按宋朝法律,老婆告老公即便属实,也要判有期徒刑三年。李清照进了大牢,多亏亲友搭救,九天后被放了出来,这段婚姻前后只持续了几个月。 李清照一生中悲剧重重,而如此绝世之才却连生平都不为人所清楚,甚至没人对她生命的最后历程有所了解。~
作文二:《李清照的一生2》5200字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长廊中, 从来都是以男性创作作为 光芒和主流的。女性的才情犹如巨岩之下的弱草, 很难占据重要 的地位, 女性作品也如沧海一粟, 无法与男性文学相媲美, 女性
文学永远是非主流文学, 其创作、流传是十分少的。然而, 仍有一
晕光芒, 透巨岩而发出光芒, 为人们所品味、所称颂。李清照, 这
个敏感而细腻的女性作家, 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为后 人所欣赏, 甚至有些词还流入民间, 为人们所传唱。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 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 可以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以靖康之难( 1127) 作为界线, 这时她44 岁, 从此,
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承受了国难家亡, 饱经人生重重
的苦难, 尝遍人世的种种辛酸, 在历尽沧桑之后, 她将深切的哀
吟化作凄美的词章, 留给后人以永恒的追忆。所以, 李清照一生 词的词风, 概括说来, 可以讲是由绮罗香泽转而哀怨、愤懑。 一、李清照前期词作涉及的内容、艺术风格和产生这种词风的原因
李清照,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 1084) , 卒于北宋绍兴二十一年
( 1151) , 自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出生的时候正是北宋统一中原 后, 北宋政府采取了屈辱求和的方式, 每年给辽国和西夏送去货
币、布匹和宋朝的珍奇异宝, 维持着和平的关系, 但是这使得各 种矛盾得以调和, 社会较为安定, 人民生活相对平和, 词人就生
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祥和的社会环境中, 又加上她出生在一个位 高权重的官宦家庭中, 她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充满阳光 的, 因此, 李清照早期的词清新秀丽, 活泼潇洒, 即使词中反映出
的愁绪, 也只是伤春悲秋, 哀叹容颜易逝的闲愁。 李清照早期多是描绘无虑多姿的少女生活和歌颂美好大自 然的欢乐之作。李清照优裕的家庭生活以及她本身活泼开朗的 性格, 使之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 而宽松开放的家庭氛
围, 也培养了她大方优雅的气质, 因此, 早期的闺阁之作并非纤
弱的少女之词, 而展现于世人面前的则是一个个充满朝气和活 力的纯真女子。《如梦令》: 夕阳西下, 沉醉的词人, 乘舟而归,“误
入藕花深处”, 惊起悠闲的鸥鹭翩翩而起。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 的宋朝, 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 可视为有伤风化, 大逆不道,
深
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 没有自由, 而词人并非这样。词人寥寥数 笔, 就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虽已酒醉, 但
是仍旧活泼可爱, 令人羡慕, 词人的笑声、同伴的欢呼以及相伴 而起的鸥鹭, 人和景融为一体, 仿佛让读者看到夕阳映衬下的那
一张张充满稚气, 但个性张扬的年轻人, 此情此景多么壮观而美
妙啊!正如詹安泰先生所说;“女儿情态, 曲曲绘出, 非易安不能 为此。”[1]
然而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一直都是快乐无忧的吗? 也不尽然。 李清照的词除了展现纯洁天真的少女形象之外, 也有很多抒发 少女淡淡愁绪的作品, 只是这愁绪不过是些伤春悲秋、好花无常 的闲愁。如:“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 , 是追忆
昨夜, 酒醒后脑中依稀还有昨夜的景象。“雨疏风骤”透着一股凄
凉和落寞, 于是借酒消愁。这前两句巧妙地把大自然的客观事物 与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结合起来, 耐人寻味。于是询问“卷帘 人”, 院外海棠如何,“应是绿肥红瘦”, 不经意间的回答, 却使得
词人的惜花之情油然而生, 由对海棠花的怜惜之情联想到自己 易逝的青春和容颜, 更加愁云密布。小令中仅有33 个字, 无一个
“愁”字, 却让丝丝愁绪笼罩在人们心头, 深沉的惜花伤春, 红颜
易老融入整个艺术形象之中, 把一个少女的伤春情怀表现得淋 漓尽致和传神。
李清照的词除了对少女青春易逝的悲怀之作, 还有对离别 的伤怀, 尤其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之后, 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
学为宦, 这就使得词人产生了绵绵的相思之情, 不免借词倾吐愁
情。如为人们所熟悉的《一剪梅》, 这首词语言精炼, 意境优美, 表
现了词人与丈夫分别后的相思之情, 饱含了妻子对丈夫浓浓的 依恋之情。百无聊赖之时, 词人“独”上兰舟, 一个“独”字渲染了
一种凄凉寂寥的心境, 飘零的残花, 回飞的秋雁, 期盼的家书, 引
起了作者无限的伤怀,“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愁绪已入心间, 这
愁已经无处可宣。词人用悲切的语调, 借用大自然的景物把对丈
夫相思之情无所顾忌地倾泻出来, 那么深沉, 那么真挚, 那么令
人怜惜。中国词史, 表现男女离愁别绪的作品很多, 而李清照的 词完全是源于她自身的亲身体验, 宣泄的完全是她的真情, 是别
的词人所不及的。
可见,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中反映出的“愁”, 不是对时代, 对 国家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而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闲愁”。 二、李清照后期词作的内容、词风转变和产生转变的政治原因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 在生活闲适的前期, 词作的风格总体上 是热情, 充满活力。纯真的。词人多以清新灵秀的辞藻, 写出她天
真无邪的少女生活。然而, 人的一生不会平坦无澜的,“靖康之 变”后, 金兵攻下青州, 李清照夫妇苦心收藏的十余箱书籍什物,
全部毁于战火之中。再之, 建炎三年( 1129) , 李清照的丈夫———
赵明诚病故, 从此, 李清照被迫走上了流亡逃徙的道路, 她承受
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流落到江南, 开始了凄苦孤寂的晚年生活。 所以, 李清照作词作词风由绮罗香泽转变为缠绵哀婉、沉郁悲 伤, 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孀居的凄凉生活———怎一个“愁”
字了
得。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开篇词人连用十四个 才媛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词风转变
周玲玲
摘要李清照犹如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 她的词作展示了词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道路, 反映了个人的命运和
社会制度。品味李清照的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 这才是李清照词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
叠字, 分三个层次描写了自己的孤苦。“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
凄惨惨戚戚”, 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 贵的东西: 美好的青春、闲适的生活、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 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藉, 而现实 却是冷清凄戚的。从前三句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排遣的愁苦 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扎, 透过乐音可以感受到词人如泣如诉, 欲断还流, 心中堆积的郁闷。难以言传的情感, 千回百转, 幽咽难
宣; 意境上清冷异常。乍寒乍暖的天气, 堆积满地的黄花, 院外凄
厉的细雨??景物逐渐凄惨, 反映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境况。无
奈, 只能发出“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哀婉地结束了全篇, 身
世之感, 沦落之感尽显词中。正如郑振铎所说:“其真为诚实的诗
人, 真有通欲吐出的情续而写于纸上, 千百人中, 不过三四而已,
李__________清照便是这少数的真诗人之一。”[2] 又如《永遇乐〃落日熔金》。这是一首回忆往昔的词作。元宵 佳节的晚上, 春意渐浓, 天气渐暖。女词人独坐家中, 思念那些不
幸逝去的故人、亲人。忽然, 外面传来清脆的銮铃声, 原是“酒朋
诗侣”邀她去观花灯、赏月、吟诗。她婉言拒绝了, 宁愿在孤灯下
回忆往昔的“中州盛日”。词人之所以婉言谢绝朋友相邀, 是因为
时过境迁, 历史浩劫, 苦乐有别了, 与其这样, 倒不如在纱帘下听
别人的欢声笑语。词人虽然如今落魄, 再无往日的风光了, 但是 念念不忘故国的情怀, 这首词不仅抒发了盛世之感, 也抒发了家
国之思、身世之悲。词人的不幸是时代的缩影和化身, 如今的凄
凉早已使词人无心感怀这元宵佳节的热闹了, 个人的不幸早与 民族的灾难紧紧相连了, 不仅是个人不幸的咏叹了, 也包含着对
国家灾难的忧伤, 字字血泪, 一派凄楚, 动魄惊心, 满腹心酸, 一
腔幽怨。
从词人的后期之作中, 更能感受到那种深沉、浓郁的情感, 痛失故土的悲伤, 家破人亡的痛苦。这个时候家国之恨、民族危 难与词人的情感相连, 个人的愁苦逐渐消减, 取而代之的是对民
族、国家以及时代的思考。
三、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在内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上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的大家, 她的一生经历 了表面繁荣平和的北宋初年以及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 相当于 李清照一生由美满幸福转变为流离凄苦, 由于生活和社会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她的前后期词作在内容, 艺术风格以及词的思想
内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1.词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较为单调, 内 容单一。词多是描写闺中生活的, 还有一部分抒发“离愁别绪”
的
佳作。如前文提到的《如梦令》, 就是以词人少女生活为题材的, 词中描写了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到的有趣的生活场景, 这首词 不仅使一群嬉戏游玩的少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而且, 表现了词
人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感。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
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
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这首
词是李清照对出仕在外的丈夫———赵明诚的相似之情, 抒发了
自己孤寂愁苦的心情, 把抽象的情感化作具体可感的花, 手法十
分新奇而扣人心弦, 思夫之情溢于言表, 情感破空而出, 转眼间
一阵清风拂来, 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妇闪出帘外, 由于日夜思念丈
夫, 花颜憔悴, 以花比人, 十分之妙。另外, 李清照早期词还有一
些描绘美好自然的佳作。后期, 由于异族入侵, 在激烈的民族斗
争中, 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 优越的词人被迫推出深 闺, 卷入了社会的动荡。因此, 忧国感时的主题多了起来, 较前期
内容更为广泛, 思想更为深刻。如前文已介绍的《永遇乐〃落日熔
金》, 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中
的:“空梦长安, 认取长薄春安道。”可见, 后期的创作题材更为广
阔。
2.艺术风格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李清照早期词作主张“词别是一家”, 要求音韵和谐, 文笔典 雅、庄重, 运用典故, 词的风格清新秀美、含蓄动人; 语言上, 要求
应用奇字奇句, 推陈出新; 情感上, 清疏明朗, 一层淡淡的忧伤蕴
涵于词中。这是由于李清照出生于仕宦的家庭中, 家中有良好的 文化氛围, 为她的艺术修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婚后, 祥和的生 活, 丈夫的体贴, 又为她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而后的 二十几年的生活中, 李清照经历了人间的困难,“靖康之变”后, 李清照也仓皇出逃, 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损失了一半, 丈夫赵明
诚的病逝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生活辗转飘零, 早期
争强好胜的性格有所改变。创作上不再要求在字句上创造奇迹, 惊险句变为平易近人, 归于平淡; 风格直抒胸臆; 语言通俗易懂;
情感更加悲怆忧郁。
3.时代的巨变, 使得她的词前后期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内涵 和社会意义。
初登文坛的李清照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 但缺乏政治思想 的上层女性。词作多以“离愁别绪”为主, 另外还有一些描写自然
景物和少女生活的, 都属于个人情感抒发之作, 其社会意义和时
代精神较为薄弱。南渡以后, 她的贵妇人角色已变为“飘零遂与 流人任”的寡妇。在民族受辱, 国家危亡之时, 她与人民一起逃 亡, 因而也有了共同的愿望和命运, 也发出了共同的哀叹, 个人
的命运与民族的荣辱紧紧相连, 抒发出怀念故国旧家的情意, 表
现了词人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
尘香花已尽》, 都反映了这样的精神, 也有“不徒俯视巾帼, 直
欲
压倒须眉”的气概[3]。较之前期, 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深刻了起
来。
总之,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 在寂若星 辰的女作家之中, 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文成一格, 别是一家,
赢得后人的好评, 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 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不仅源于她自 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 才华本领, 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
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 李清照用她敏感的心灵, 真挚的情怀, 抒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仇, 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十 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1]白春仁.文学修辞[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68,91. [2]郑振铎.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C].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35,41.
[3]唐圭璋.词话从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201,203. 周玲玲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
( 责编张文娟)
文学艺术
- 224-__
作文三:《李清照的一生》1100字
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夹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
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陆德夫忙劝阻。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献诗给赵明诚的父亲,当权的赵丞相。赵丞相说她“炙手可热心可寒”,所以说李清照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花木兰”。这是她前半生的经历。
可是后来,金兵南侵,占据了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到处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从此,李清照单独一人经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过着凄惨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时伤乱、怀旧思乡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作品中也经常体现,如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来她在孤独寂寞中死去,死时手中握着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还有李清照的泪水。
作文四:《李清照的一生_1000字》1100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夹在自己的作品中。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陆德夫忙劝阻。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她曾献诗给赵明诚的父亲,当权的赵丞相。赵丞相说她“炙手可热心可寒”,所以说李清照是一个胆大包天的“花木兰”。这是她前半生的经历。 可是后来,金兵南侵,占据了北宋首都汴京(开封),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到处租房居住。不幸的是在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病故。从此,李清照单独一人经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晚年过着凄惨的生活,天天都有感时伤乱、怀旧思乡的心情,这种心情在作品中也经常体现,如晚年所写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来她在孤独寂寞中死去,死时手中握着一枝干枯的桂花,花枝上还有李清照的泪水。
作文五:《引用引用李清照的诗句描述李清照的一生》8400字
引用引用李清照的诗句描述李清照的一生
篇一: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叶嘉莹)
2. “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
4.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对】 5.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6.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 7.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
8.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
9.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对】
10.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对】
11.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12.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
13.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
14.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对】
15.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 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
17. “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 18.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
19.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对】
20. 《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错】21. 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
22.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
24.
25.
26.
27.
28.
29.
30. 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对】 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错】 《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屈原】 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知秋翁】 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去世于**结束的那一年】 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对】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对】 31. 《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18.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错】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对】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 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0】 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 《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 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错】 4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42.
43.
44.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冯正中】 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景】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
46.
47.
48.
49.
50.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 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长久~短暂~
A和C】 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错】 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对】 51.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上片是【四句三平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列文人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曹丕】 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只有仄声调】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对】 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 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 苏轼的号是【苏东坡】 《虞美人》整首词前六句两两对比~永恒与无常的对比。【对】 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之【错】 61. 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 62.
63.
64.
65.
66. 《向晚二首》写于,,年。【1978】 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 《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错】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诗出自《隋宫》。【对】 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68.
69.
70. 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对】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对】 71. “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李笠翁】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 王国维认为“写境”是,,派【写实】 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对】 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对】 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
笔记】 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与苏澈并称“苏黄”】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身意】 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错】 《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
81. 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临桂词派】 82.
83.
84.
85.
86.
87.
8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 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对】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才德美好的贤士】 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对】 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错】
9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年。【1908~1910】 91. 关于燕乐~说法不正确的是【是宋代以来的一种新兴音乐】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对】 《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对】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 关于秦观~说法不正确的是【别号太虚居士】 《东轩笔记》是由,,所作。【魏泰】 《东轩笔记》是由,,所作。【对】 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对】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
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应玚】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 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错】 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对】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 “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指的是【女子】 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立志】 “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对】 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错】 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李煜】
篇二:尔雅超星《中华诗词之美》考试答案
《中华诗词之美》期末考试,20,
姓名:XXX班级:XX班级成绩: 96.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1.0 分
A、
色声
B、
香味
C、
触法
D、
身意
我的答案:D
2“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的写
作手法。1.0 分
A、
举隅
B、
转喻
C、
明喻
D、
暗喻
我的答案:D
3“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
1.0 分
A、
温庭筠
B、
冯正中
C、
韦庄
D、
李煜
我的答案:B
4“衣锦尚褧”出自古书,,。1.0 分
A、
《诗经》
B、
《论语》
C、
《花间集》
D、
《礼记》
我的答案:D
5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1.0 分
A、
1
B、
3
C、
5
D、
8
我的答案:C
6“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时
期的作品。1.0 分
A、
南唐
B、
五代
C、
清代
D、
北宋
我的答案:D
7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
意的是,,。1.0 分
A、
王国维
B、
王水照
C、
张惠言
D、
曹丕
我的答案:C
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是,,请教孔子提出的。
1.0 分
A、
子路
B、
子由
C、
子贡
D、
子夏
我的答案:C
9《木兰花慢》作于,,。1.0 分
A、
1943年
B、
1956年
C、
1978年
D、
1983年
我的答案:D
10“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出自,,
的作品。1.0 分
A、
李清照
B、
曹丕
C、
苏轼
D、
欧阳修
我的答案:C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
是,,。1.0 分
A、
诗之比兴
B、
乐府之音
C、
变风之义
D、
骚人之歌
我的答案:B
12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王国维的观点是,,。1.0 分
A、
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B、
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C、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D、
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我的答案:D
13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1.0 分
篇三: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
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
1. 《诗经》中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是指:【颂】
2. “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
4.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对】
5.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6.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
7.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Book of Documents】
8.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
9.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对】
10.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对】
11.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12.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
13.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
14.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对】
15.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 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
17. “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
18.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
19.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对】
20. 《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
21. 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
22.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错】
24.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对】
25.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错】
26.《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屈原】
27.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知秋翁】
28.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去世于**结束的那一年】
29.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对】
30.《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对】
31. 《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18.0】
32.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33. 《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错】
34..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对】
35.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0】
36.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
37.《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
38.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错】
39.南唐词的代表词人有一冯二李~其中不包括【李昪】
40《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
4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42.“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冯正中】
43.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景】
44.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
46.《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47.“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
48.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长久~短暂~A和C】
49.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错】
50.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对】
51.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上片是【四句三平韵】
52.下列文人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曹丕】
53.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只有仄声调】
54.《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对】
5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对】
56 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
57.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
58.苏轼的号是【苏东坡】
59.《虞美人》整首词前六句两两对比~永恒与无常的对比。【对】
60. 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之【错】
61. 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
62.《向晚二首》写于,,年。【1978】
63.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
64.《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错】
66.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67.“东文学社”由,,主办。【罗振玉】
68.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69.《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对】
70.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对】
71. “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李笠翁】
72.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
73.王国维认为“写境”是,,派【写实】
74.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对】
75.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对】
76.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笔记】
77.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与苏澈并称“苏黄”
78.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身意】
79.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错】
80.】《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
81. 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临桂词派】
8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
83.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
【对】
84.《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才德美好的贤士】
85. 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悴】
87.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
【对】
88.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错】
89..认为“士要志于道”的是,,传统。【儒家】
9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年。【1908~1910】
91. 关于燕乐~说法不正确的是【是宋代以来的一种新兴音乐】
92.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对】
93.《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对】
94.“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
95.关于秦观~说法不正确的是【别号太虚居士】
96.《东轩笔记》是由,,所作。【魏泰】
97.《东轩笔记》是由,,所作。【对】
98.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对】
99.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应玚】
10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
101.“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
102.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错】
103.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对】
104.“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
105. “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指的是【女子】
107.“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
108.“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对】
109.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错】
110.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李煜】
111.“词别是一家”是,,的观点。【李清照】
112.苏轼认为词是可以诗化的。【对】
113.周济是常州词派的继承人。【对】
114.李清照认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句读不整齐的诗~而不是词。【对】
115.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时期的作品。【北宋】 116.“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出自,,。【离骚】
117.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有,,种境界。【3.0】
118.“欲寄彩笺兼尺素”中“兼”字的使用是符合逻辑的。【错】
119.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可见他对“境界”二字理解地非常透彻。
【错】
120.“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
121.“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是,,请教孔子提出的。【子贡】
122. 孔子讲诗注重来自诗歌中的丰富联想~而且联想与诗本意要完全相合。
【错】
.词表现的是一种感情的本质。【对】
124. 认为温庭筠的《菩萨蛮》有屈原《离骚》中“初服”之意的是【张惠言】
12(来自:WwW.CssYq. 书业 网:引用引用李清照的诗
句描述李清照的一生)6.诗歌的表现手法有,,种。【3.0】
127.“新帖绣罗襦”中“罗”是指长裙。【错】
128.诗歌的表现手法之一“兴”是由物及心。【对】
129.《花间集》是,,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五代十国】
130.“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出自,,的作品。【苏轼】
131.“学际天人”是李清照对,,的评价。【苏轼】
132.“菡萏”在《尔雅》中是对荷花的称呼。【对】
133..中国诗歌中经常会用到“菡萏”二字。【错】
134.《咏柳絮词》“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出自【红楼梦】
135.《水龙吟》是苏轼次韵他的朋友,,的作品。【章质夫】
136.“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出自【纪晓岚】
137.《水龙吟》是苏轼在汴京做官时所作。【错】
138.苏轼只能写出诗化的词~而无法写出完全是词的美感的词。【错】
139 关于苏轼的《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上片体现了婉约低回的情致】 140.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上片中出现了,,个典故【2.0】
141.柳永的《定风波》是一首【长调】
14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婉约低回的词的美感特征。【错】
143.“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此句运用了典故。【对】
144.“倚天万里须长剑”一句引用了,,的赋。【司马相如】
145. “就词论~则非高调”是,,对陈亮《水调歌头》的评论【陈延焯】
147.《水龙吟》是一首豪放词。【对】
148.“举头西北浮云”此处是指现实中真的浮云。【错】
149.“燃犀下看”这一典故出自【晋书】
150.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典故出自【曹丕】
作文六:《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4800字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琴瑟合鸣的婚姻生活::
李清照十八岁时(一一?一年)嫁给赵挺之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是宋时颇有名的金石学家,字德父,那时二十一岁是太学生。赵明诚爱好金石学,且能诗词。婚后夫妇感情很好,多半的时间和金钱,都是醉心于中国的文化,除做诗填词互相唱和外,又搜集许多古代金石书画。他们收藏金石文物,并非只为玩赏,主要在考证古来圣贤遗迹及君臣行事。赵明诚的金石录序:「因次其先后为二千卷,余之致力于斯,可谓勤且久矣。非特区区为玩好之具而已也。」他们俩夫妻在学术上互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俩成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的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
宋代婚姻制度是男尊女卑,夫主妻从。在理教的束缚下,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诚也极为重要。因夫妇的志趣相投、能力相当,赵明诚对妻子才气的折服,使得李清照虽为旧时代的女子,而能充分展现她的才能。有一段趣事流传下来?
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赵明诚。赵明诚接到这阕词后,竟闭门数日,穷三日夜之力,填了五十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明作者,拿去给好友陆德夫品评,看那一阕最好。陆德夫玩诵再三,以为有三句最佳,「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正是李清照所作。明诚自此以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
在中国文艺史上,很难看到一对夫妇像赵明诚、李清照这样,全心全力的致力于艺术的献身工作。他们在太平的时候如此,在战乱的时候亦如此、使得赵明诚在中国学术史上金石的这一章中占了一个极重要的地位,而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中大放异采。
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
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年),赵挺之升为宰相,排元佑党人最力。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曾籍元佑党,当时遂因此罢官。那时李清照处境极难,故此她上赵挺之的诗有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这两个儿女亲家,因了政见不同,不能顾全平日交情。李清照结褵后二年,赵明诚亦出任。但自从李格非罢官事后,夫妇更以学术与文学为重了。
在李清照结婚之初,北宋已濒临危亡的边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年)金兵攻下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之后,朝廷南迁,北宋灭亡,赵明诚时在山东做官。第二年金兵陷山东,他俩不得不把历代收集的金石书画抛弃一大部分,夫妇南逃到建康(南京)。不久,高宗委派赵明诚做湖州(今浙江吴兴)大守。可是,从山东流亡到南京,沿途的风霜劳顿,赵明诚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湖州太守还未到任他就病倒了。后赵明诚为了哭奔母丧,旧病复发,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赵明诚病死于南京,那时李清照已四十七岁。在旧时代的环境中,丈夫几乎就是女子一生的全部,一旦死去了丈夫,可说完全孤弱无依了。在兵慌马乱中李清照逃难到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找她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迒,从此姊弟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在一起。由于亲人的死别,收集的金石在逃乱中依次失去,河山的变色,使她有着满腔悲愤的心情。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的作品和她丰富跌宕的生平际遇是分不开的。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受尽人间残酷的折磨,也曾受过改嫁的争论。靖康之变将她的生活划分为美满幸福与流离困苦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尤其是后期的作品,将她个人在流亡生活中,所经历之悲酸凄苦,对死去丈夫的怀念和对故乡沦陷的感慨,反映在词上。她在武陵春词云「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临江仙词云「谁怜樵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无心情。」在清平乐词云「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在菩萨蛮词云「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虽没直接说出当时的现实生活,表现当日的国仇家恨,但是从她有血有泪的作品看来,她所表现的词作正是当时受难者
的心理,也正是当时所有流亡者所遭遇国破家亡的呼唤。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影子和那个时代的背景,是永远联结在一起的。而这些作品不只是生活的纪录,也是一个不屈者生命的流露。所以,李清照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群众的心声。她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学成就最高的女词人,诚非偶然的事。
简介: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五十一岁时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详述乱前的幸福生活,及乱离中颠沛奔波之苦。她晚年流浪江南,死时年岁不可考,大约七十多岁。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其特点:
一、倾注真挚情。 二、熔炼家常语。 三、善用白描法。 四、讲求韵律美
一、倾注真挚情。
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李清照之前,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李清照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其前期的恋情词,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满 怀至情,连篇痴语,自然率真最能体现女性纯诚细腻的灵性,这是男性作家代人立言的恋情词所无法比拟的。其后期写愁的伤乱词,如《武陵春》、《声声慢》、《永遇乐》、《人孤雁儿》等篇,字字血泪,声声呜咽,一派凄楚,动魄惊心,这“载不动”的“许多愁”,止不住的“千行泪”,“凄凄惨惨”的情怀,元地倾诉的“万千心事”,全是发自肺腑的心声,来不得半点雕琢矫饰。这些融和着家国之变、时代 沧桑的悲慨之曲,来自情挚意浓的词人,植根于真实生活感受,是李清照坎坷生涯、悲剧人生、灾难时代的映现。
二、熔炼家常语
《漱玉词》的语言,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柳永是把词引向市井的开拓者,他用语通俗明畅,然好为徘体,偶涉蝶默,周邦彦变俚为雅,措词精工,施采丽密。李清照遣词造语,自出机抒,创造了以自然率真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所谓“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通《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仔细体味,却含意多层,十分精细。亲人远别,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分手已定,重重心事,说又何用;离恨别苦,难以启口的内心隐秘,刺人衷肠,宁可自我承受,不愿再增加行者负担。这重重思绪,微妙心态,全用家常语道出而含蕴绵绵不尽。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漱玉词的口语化、通俗化,并不走向淡乎寡味、松散无力,因为它是在口语基础上匠心独运、提炼加工的结果。故而落笔精警雅隽,语工意新。如“雪清玉瘦”、“浓烟暗雨”、“被翻红浪”、“柳眼梅腮”、“红稀香少”、“云阶月地”云云,平易清新,精妙传神,正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三、善用白描法。
漱玉词不重故实,不过多化用前人诗文,而长于以白描手法创造动人的意境。易安的白描与 柳永的“细密妥溜”、美成的富艳典重不同,而是“冲口出常言,境界动心魄”。如《醉花阴》写离思凝重:“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永遇乐》写孤寂失落:“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有场景,有人物,有衬映。阶前花下心系伊人,刻骨相思的形象,闭关帘底,孤苦零丁,将无穷悲伤一己吞咽的心态,呈现眼前,栩栩纸背,令人一睹难忘。《漱玉词》的白描,具有浑成、含蓄、宛曲的特点,因而毫无浅易平直之迹。《行香子》煞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系以口语描述天象,不免使人联想起人间风云变幻、爱河如许风波,其深层意蕴是领略不尽的。
b> 四、讲求韵律美。
李清照论词很重视声律,所谓歌词分五音六律、清浊轻重,她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理论。这是由词作为一种乐诗特质决定的。漱玉词讲究声情,喜用双声叠韵,选辞注重声韵美。夏承秦曾举其《声声慢》为例,其中用舌声15字,齿声42字,尤其是未几句,“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张端义《贵耳集》称赏“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曰:?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声声慢》首句连下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张端义谓:“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徐钒《词苑丛谈》谓其音响之美,“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李清照善以寻常语度人音律,平淡人调殊难,奇妙而谐律,更是出神人化。以是万树《词律》云:“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
作文七:《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2300字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 杂文参考 ? 李清照才华横溢的一生 2004-08-25
在中国民族文化中,最喜欢的就是宋词,在宋词的芸芸词家中,最喜欢的,就是女词人李清照,作为一个具有独特身世、独特才华和独特争议的女子,一直以来就是我的最爱。以下的资料便是关于李清照生平以及诗作的一些介绍,基本上已经涵盖了她的一生,当然,作为一个古代的奇女子,李清照的研究资料非常多,也有许多现在历史上依然存在争议的地方,也欢迎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
天资颖悟:
李清照天资卓越不到十一岁,她的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以才藻闻名于乡里。她记忆力很强,在金石录后序就曾提及:「余性偏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她自称「偏强记」,必然记忆力过人,不然怎会指堆积书,而能说出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一般人能记得某事在某书某卷,已经算是聪明了,若能说出第几页第几行,那真是百不一见的超人。
天资高者,学习能力就强,理解能力也强,于是过目成诵,于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这些得天独厚的智者,无论从事何种事业,自然比一般常人功效高,成绩好,尤其以智能为主的文学及科学,更是如此。例如:诗仙李白,天才英丽而「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诗圣杜甫,才智卓越而「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一囊。」;才人曹植,七步成章,十余岁就「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北宋大文豪苏轼,生年十岁,母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北宋、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苏门四学之一的晁补之,「聪敏强记,纔解事,即善属文」;以骚词见称的张耒,幼颖异,「十三能为文,十七作函关赋,已传人口。」由以上所举,可以说明,一个人的才智与其功业的成就,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嗜书如饴的性情: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辛弃疾说:「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一个人能胸中有浩瀚的万卷书,诗文自会如三峡的水,雄浑奔腾。李清照的诗词文章能卓越不群,最主要的因素是她喜好读书,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几案及枕上,尽都是书,终日沈醉其中。她在摊破浣溪沙词云「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她在金石录后序
云:「甘心老是乡矣」甘心老死在书乡,「几案罗列,枕籍枕席。」
她与赵明诚都喜好读书,以及品玩金石碑帖。于是买书、藏书、校书,朝夕以书为伴,自谓「葛天氏之民」。葛天氏是传说中的古代理想帝王,在他治理天下的时候,「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此说明了李清照夫妇那时悠闲自得的生活。
以后屏居乡里十一年,对书史金石更加喜爱,作金石录,校勘碑帖,起书库,造书橱,收藏之富,冠绝一时,他们几乎成了书癖,成了书迷,俭衣缩食,省下钱去买书。
李清照收藏之富,真是惊人。在靖康之乱,她仓促南渡时,「尚载书十五车」外,而归来堂,倘留有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可见她藏书之多。她把书看作生命的一部分,虽经靖康之变,辗转流亡,数经兵火,而依然不离身边。
家世背景
家世背景的造就:
李清照的诗文赋,多引经据典,非常博学。可见她受过良好的正统教育,研习过经史百家。这与她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父母两系都有文学的素养有关。祖父与父亲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俱出于韩琦门下,韩琦在当时名重一时,与范仲淹同是以文人领兵的朝廷重臣,共称「韩范」。因此当时能出身韩琦门下,是一件荣誉的事。李清照在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中云:「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谁比数。当年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如雨。」;母系王氏一族在当时也是一门显赫。
李清照的父母与许多文人交结,她随着父母周旋于这些叔伯之间,终日耳濡目染。可见她那高超的文学成就,一半是受了遗传上禀赋的灵感,一半是受了父母的教育与熏陶。古人克绍箕裘,有例:大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大书法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大词人南唐二李(李璟、李煜)父子,北宋二晏(晏殊、晏几道)父子,大画家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等,这都说明了家庭环境影响的重大。
父系:
李清照的父亲是北宋著名文人李格非,字文叔,元佑元年(一?八六年)官太学正,受知苏轼与晁补之、张耒等游,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同具文名,被称为「后四学士」。官做到礼部员外郎及提点京东刑狱,后因党争籍名。
李格非对经书造诣极深,又长词章,家里藏书甚丰,着有礼记说数十万言、洛阳名园记等。他主张文不可苟作,如诚不着,则不能工。
他好学、爱竹,在其屋舍南轩种竹,名为有竹堂。李格非对妇德主张尊夫从夫:「妇人从人者
也,从之斯尊之矣。卑其夫,未有能从夫也。夫弱于外,妇强于内,下上其心,而莫之制,何所弗及哉。举天下而渐其风乱矣,王化之存者几何,故妇人于夫家,不可不使之尽礼也。」李清照有这样一位父亲,不论是先天遗传,后天庭训,把她雕塑成一个庄肃有礼,好学不倦的女子。李清照刻意学问、好清议、评论国事的性格,酷似李格非。
母系: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乃系出名门,「宋史」说她「善属文」。她的家世有两种说法。据宋史、李格非传,王氏的祖父是王状元拱辰。另一说法见宋人庄绰之鸡肋编中载称,王氏的祖父是汉国公王准,父亲是岐国公王珪,王珪曾做过丞相。王珪的文章,典丽有西汉之风,他与黄庭坚结识。王珪的父亲准、祖父贽、曾祖父景图,皆曾登进士第,有孙婿九人也都登科,李格非便是其中之一。李清照的母系属于最高层的士族。
作文八:《才媛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词风转变》5400字
文 学 艺 术 2008.02
才媛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词风转变
周玲玲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
摘要:李清照犹如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 她的词作展示了词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道路, 反映了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制度。 品味李清照的词可以更好地了解封建社会的兴衰历程, 这才是李清照词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李清照词风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长廊中,从来都是以男性创作作为光芒和主流的。女性的才情犹如巨岩之下的弱草, 很难占据重要的地位, 女性作品也如沧海一粟, 无法与 男 性 文 学 相 媲 美, 女 性文学永远是非主流文学, 其创作、流传是十分少的。然而, 仍有一晕光芒, 透巨岩而发出光芒, 为人们所品味、所称颂 。李清照 , 这个敏感而细腻的女性作家,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为后人所欣赏, 甚至有些词还流入民间, 为人们所传唱。
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 随时代和环境的变化, 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以靖康之难(,,,,) 作 为 界 线 , 这 时 她 ,, 岁 , 从 此,李清照的词除了展现纯洁天真的少女形象之外 ,也有很多抒发少女淡淡愁绪的作品 , 只是这愁绪不过是些伤春悲秋、好花无常的闲愁。如:“昨夜雨疏风骤 , 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 , 是追忆昨夜, 酒醒后脑中依稀还有昨夜的景象 。“雨疏风骤”透着一股凄凉和落寞, 于是借酒消愁 。这前两句巧妙地把大自然的客观事物与词人难以排遣的愁绪结合起来,耐人寻味。 于是询问“卷帘人 ”, 院外海棠如何,“应是绿肥红瘦”, 不 经 意 间 的 回 答 , 却 使
得词人的惜花之情油然而生,由对海棠花的怜惜之情联想到自己易逝的青春和容颜, 更加愁云密布。小令中仅有 ,, 个字, 无一个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 承受了国难家亡, 饱经人生重重“ 愁 ”字, 却让丝丝愁绪笼罩在人们心头, 深 沉 的 惜 花 伤 春 , 红 颜的苦难, 尝遍人世的种种辛酸, 在历尽沧 桑 之 后 , 她 将 深 切 的 哀吟化作凄美的词章, 留给后人以永恒的追忆。 所以, 李清照一生词的词风, 概括说来, 可以讲是由绮罗香泽转而哀怨、愤懑。
一、李清照前期词作涉及的内容 、艺术风格和产生这种词风的原因
李清照, 生于北宋元丰七年(,,,,) , 卒于北宋绍兴二十一年(,,,,) ,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出生的时候正是北宋统一中原后, 北宋政府采取了屈辱求和的方式 , 每年给辽国和西夏送去货币 、布匹和宋朝的珍奇异宝, 维持着和平 的 关 系 , 但 是 这 使 得 各种矛盾得以调和 , 社会较为安定, 人民生 活 相 对 平 和, 词 人 就 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祥和的社会环境中,又加上她出生在一个位高权重的官宦家庭中 ,她的生活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充满阳光的, 因此, 李清照早期的词清新秀丽, 活泼潇洒, 即使词中反映出的愁绪, 也只是伤春悲秋, 哀叹容颜易逝的闲愁 。
李清照早期多是描绘无虑多姿的少女生活和歌颂美好大自然的欢乐之作。 李清照优裕的家庭生活以及她本身活泼开朗的性格, 使之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 , 而宽松开放的家庭氛围 , 也培养了她大方优雅的气质, 因此, 早 期 的 闺 阁 之 作 并 非 纤弱的少女之词,而展现于世人面前的则是一个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纯真女子。《如梦令》: 夕阳西下, 沉醉的词人, 乘舟而归,“ 误入藕花深处”, 惊起悠闲的鸥鹭翩翩而起 。在封建礼教十分森严的宋
朝, 一个闺中女子酒醉晚归, 可视为有伤风化, 大逆不道, 深闺中的女子多是纤弱 , 没有自由 , 而词人并非这样。 词人寥寥数笔, 就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娇态可人的纯真少女。虽已酒醉, 但是仍旧活泼可爱 , 令人羡慕 , 词人的笑声 、同 伴 的 欢 呼 以 及 相 伴而起的鸥鹭, 人和景融为一体, 仿佛让读者看到夕阳映衬下的那一张张充满稚气, 但个性张扬的年轻人, 此情此景多么壮观而美妙 啊~正 如 詹 安 泰 先 生 所 说;“ 女 儿 情 态 , 曲 曲 绘 出, 非 易 安 不 能为此。”,,,然而少女时代的李清照一直都是快乐无忧的吗, 也不尽然。
易老融入整个艺术形象之中,把一个少女的伤春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和传神。
李清照的词除了对少女青春易逝的悲怀之作,还有对离别的伤怀, 尤其是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之后, 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宦, 这就使得词人产生了绵绵的相思之情, 不免借词倾吐愁情。如为人们所熟悉的《一剪梅》, 这首词语言精炼, 意境优美, 表现了词人与丈夫分别后的相思之情,饱含了妻子对丈夫浓浓的依恋之情。 百无聊赖之时, 词人“独 ”上兰舟 , 一个“ 独”字渲染了一种凄凉寂寥的心境, 飘零的残花, 回飞的秋雁, 期盼的家书, 引起了作者无限的伤怀,“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愁绪已入心间, 这愁已经无处可宣。词人用悲切的语调, 借用大自然的景物把对丈夫相思之情无所顾忌地倾泻出来, 那么 深 沉 , 那 么 真 挚, 那 么 令人怜惜。中国词史, 表现男女离愁别绪的作品很多, 而李清照的词完全是源于她自身的亲身体验, 宣泄的完全是她的真情, 是别的词人所不及的。
可见, 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中反 映 出 的“ 愁 ”, 不 是 对 时 代, 对国家的深切关注和思考, 而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闲愁”。
二 、李清照后期词作的内容 、词风转变和产生转变的政治原因
回顾李清照的一生, 在生活闲适的前期, 词作的风格总体上是热情, 充满活力。纯真的 。词人多以清新灵秀的辞藻, 写出她天真无邪的少女生活。 然而,人的一生不会平坦无澜的,“ 靖康之变”后, 金兵攻下青州 , 李清照夫妇苦心收藏的十余箱书籍什物 ,全部毁于战火之中。再之, 建炎三年(,,
, 李清照被迫走上了 流 亡 逃 徙 ,,) ,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病故, 从此
道 路, 她 承 受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流落到江南 , 开始 了 凄 苦 孤 寂 的
的 晚 年 生 活 。
所以,李清照作词作词风由绮罗香泽转变为缠绵哀婉、 沉郁悲伤, 演绎了她后半生孤苦、孀居的凄凉生活--怎一个“ 愁”字了得。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开篇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 分三个层次描写了自己的孤苦。“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历经战乱和家人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 闲适的生活、 美满的婚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藉,而现实却是冷清凄戚的。从前三句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排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扎 , 透过乐音可以感受到词人如泣如诉,欲断还流, 心中堆积的郁闷。难以言传的情感, 千回百转, 幽咽难宣; 意境上清冷异常。乍寒乍暖的天气, 堆积满地的黄花, 院外凄厉的细雨??景物逐渐凄惨,反映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境况。 无奈, 只能发出“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哀婉地结束了全篇, 身世之感, 沦落之感尽显词中。正如郑振铎所说:“其真为诚实的诗人, 真有通欲吐出的情续而写于纸上, 千百人中, 不过三四而已,李清照便是这少数的真诗人之一。”,,,又如《永遇乐,落日熔金》。这是一首
回忆往昔的词作。元宵佳节的晚上, 春意渐浓, 天气渐暖。女词人独坐家中, 思念那些不幸逝去的故人、亲人。忽然, 外面传来清脆的銮铃声, 原是“酒朋诗侣”邀她去观花灯 、赏月 、吟诗。 她婉言拒绝了, 宁愿在孤灯下回忆往昔的“ 中州盛日”。词人之所以婉言谢绝朋友相邀, 是因为时过境迁, 历史浩劫, 苦乐有别了, 与其这样, 倒不如在纱帘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词人虽然如今落魄, 再无往日的风光了, 但是念念不忘故国的情怀, 这首词不仅抒发了盛世之感 , 也抒发了家国之思、身世之悲。 词人的不幸是时代的缩影和化身, 如今的凄凉早已使词人无心感怀这元宵佳节的热闹了,个人的不幸早与民族的灾难紧紧相连了, 不仅是个人不幸的咏叹了, 也包含着对国家灾难的忧伤 , 字字血泪, 一派凄楚 , 动魄惊 心, 满 腹 心 酸 , 一腔幽怨。
从词人的后期之作中, 更能感受 到 那 种 深 沉、浓 郁 的 情 感,痛失故土的悲伤, 家破人亡的痛苦 。 这个时候家国之恨、民族危难与词人的情感相连, 个人的愁苦逐渐消减, 取而代之的是对民族、国家以及时代的思考 。
三 、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在内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上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的大家, 她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荣平和的北宋初年以及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相当于李清照一生由美满幸福转变为流离凄苦,由于生活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她的前后期词作在内容, 艺术风格以及词的思想内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词的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在封建制度的桎梏下,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较为单调 , 内容单一。词多是描写闺中生活的, 还有一部分抒发“离愁别绪”的佳作。如前文提到的《如梦令》, 就是以词人少女生活为题材的,词中描写了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到的
有趣的生活场景,这首词不仅使一群嬉戏游玩的少男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而且, 表现了词人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的情感 。而《醉 花 阴》:“ 薄 雾 浓 云 愁 永昼, 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对出仕在外的丈夫--赵明诚的相似之情,抒发了自己孤寂愁苦的心情, 把抽象的情感化作具体可感的花 , 手法十分新奇而扣人心弦, 思夫之情溢于言表 , 情 感 破 空 而 出, 转 眼 间一阵清风拂来, 一位美丽多情的少妇闪出帘外 , 由于日夜思念丈夫, 花颜憔悴, 以花比人, 十分之妙。 另外, 李清照早期词还有一些描绘美好自然的佳作。 后期, 由于异族入侵 , 在激烈的民族斗争中,李清照的生活发生很大的改变,优越的词人被迫推出深闺, 卷入了社会的动荡。因此, 忧国感时的主题多了起来, 较前期内容更为广泛, 思想更为深刻。如前文已介绍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中的:“ 空梦长安, 认取长薄春安道。”可见, 后期的创作题材更为广阔。
,(艺术风格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李清照早期词作主张“ 词别是一家”, 要求音韵和谐, 文笔典雅、庄重, 运用典故, 词的风格清新秀美、含蓄动人; 语言上 , 要求应用奇字奇句, 推陈出新; 情感上, 清疏明朗, 一层淡淡的忧伤蕴涵于词中。这是由于李清照出生于仕宦的家庭中, 家中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为她的艺术修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婚后, 祥和的生活, 丈夫的体贴, 又为她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而后的二十几年的生活中, 李清照经历了人间的困难 ,“ 靖 康 之 变 ”后,李清照也仓皇出逃, 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损失了一半, 丈夫赵明诚的病逝对李清照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生活辗转飘零, 早期争强好胜的性
格有所改变。创作上不再要求在字句上创造奇迹,惊险句变为平易近人, 归于平淡; 风格直抒胸臆; 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更加悲怆忧郁。
,(时 代 的 巨 变 , 使 得 她 的 词 前 后 期 产 生 了 不 同 的 思 想 内 涵和社会意义。
初登文坛的李清照是一个具有文化修养,但缺乏政治思想的上层女性。词作多以“ 离愁别绪”为主, 另外还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和少女生活的, 都属于个人情感抒发之作, 其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较为薄弱。南渡以后, 她的贵妇人角色已变为“飘零遂与流人任”的寡妇。 在民族受辱, 国家危 亡 之 时 , 她 与 人 民 一 起 逃亡 , 因而也有了共同的愿望和命运, 也 发 出 了 共 同 的 哀 叹 , 个 人的命运与民族的荣辱紧紧相连, 抒发出怀念故国旧家的情意 , 表现了词人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都反映了这样的精神, 也 有“ 不 徒 俯 视 巾 帼, 直 欲压倒须眉 ”的气概,,,。 较之前期 , 社 会 价 值 和 思 想 内 涵 深 刻 了 起来。
总之, 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卓越的女词人, 在寂若星辰的女作家之中, 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文成一格, 别是一家,赢得后人的好评, 她的词成了婉约的高峰 , 在整个古典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 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 , 才华本领, 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 李清照用她敏 感 的 心 灵, 真 挚 的 情 怀,抒发了她传奇一生的爱恨情仇,其理论意义和社会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参考文献:
,,,白春仁。文学修辞,,,。吉林教育出版社,,,,,。,,,,,。
,,,郑 振 铎 . 郑 振 铎 古 典 文 学 论 文 集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唐圭璋。词话从编。北京:中华书局,,,,,。,,,,,,,。
作文九:《10首词读完李清照的一生》2600字
她是任性、活泼、娇羞、妩媚的小女子;
是大胆、豪爽、刚毅、洒脱的女丈夫;
她堪称婉约词宗,千古第一才女;
她半世漂泊流离,一生诗情画意;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
青春年少——活泼贪玩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田田的荷叶间,点缀着盛放的荷花,忽然一阵骚动,荷叶、荷花都摆动起来,原来是一位少女泛舟闯入,她正胡乱地划动小船寻找归路。
“争渡,争渡”,即“怎渡,怎渡”,怎么才能把船从荷花丛中划出来呢?叠用两个“争渡”,将少女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生动地刻画出来。正是因为她“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情窦初开——慌乱羞涩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看到那人,她赶紧躲开。至于有多慌乱,她说“袜刬金钗溜”,即穿着袜子就跑开了,金钗掉了也来不及去捡。但这样跑开就算了吗?当然不算,她充满了好奇,还忍不住回头看一眼。若是直接回头看,被客人发现,岂不害臊?于是,她倚门回首,假装在嗅青梅,实际却在偷看那位美少年。
那人定是位翩翩美少年,令她怦然心动,脸上飞红,令她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
幽会情人——娇羞甜蜜
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眼波一转,宛如秋水般明澈动人,心中的欣喜与悸动也映照在双眸中。她害怕被人猜出自己的心思,偏偏就被人猜,娇嗔之余亦有羞赧。
这次幽会似乎不够尽兴,她渴望在“月移花影”的时候,再次相约。
新婚燕尔——娇媚任性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春日的清晨,与爱人携手同游,一起买花、赏花,该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然而,在好强的李清照看来,这还不算完美,若是被丈夫夸赞人比花儿还娇,岂不更好。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她哪里是怕,明明是自信满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既猜到了开头也猜到了结局。她把花儿插在云鬓上,并不是拿花儿作妆饰,而是为了让丈夫说出哪个更美。赵明诚必定满心欢喜又略带无奈地说:“肯定是夫人更娇美啊。”
夫妻离别——相思幽怨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从今年秋天等到来年春天,时光流转一年,思念也多了一年,可他到底何时归来?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只有无尽的守候、无数个漫长的日夜。此时“月满西楼”,月光散满了西楼,一如人漫漫无边的哀愁。
花瓣落在了流水中,词人在水上荡舟,一任它随水飘荡,心中无限感伤;她想起了自己的美好年华,它终将像落花一样,在时光的流逝中,一点点消磨殆尽……更可悲的是,相恋的人不能常相依偎,却要一次次地经历离别,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重阳节的时候,天气骤凉,本该夫妻团聚赏花饮酒,同倚斜阳,可是他不在,她身心俱冷。半夜,清秋的寒风吹彻纱帐,孤枕上袭来阵阵寒气,这个重阳节没有半点的温馨。
酒赏菊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此时菊花开得正美,只可惜在她看来,黄花是那样的清瘦孤独,它们不张扬攀比,连香气都是如此的幽幽。更可悲的是,自己比菊花还要消瘦。
屏居青州——诗意淡泊
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桂花的颜色浅淡,如银桂之白,金桂之黄,丹桂之红。桂花之黄是暗淡的黄,并不明艳耀眼,而红亦是暗淡的。它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泽和浓艳娇媚的颜色取悦于人。桂花之香十分浓郁,沁人心脾,它秉性温雅柔和,有疏淡的情怀,虽多处于深山之中,却能将浓郁的芳香飘向人间。
梅是她的酷爱,菊亦是她常常提及的花,但在桂花面前,梅花会生妒意,菊花会羞愧难当,自叹不如。它的外表美得低调深沉,它的内心美得娴雅淑静,为“花中第一流”。
宋亡夫丧——悲痛孤独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秋日里,菊花正开得繁茂,可她却因伤心而消瘦憔悴,已经没有心思去采摘菊花了。在她的眼中,菊花与自己一样憔悴。“满地黄花堆积”,地上堆积的不仅是菊花的瓣,更是自己一颗破碎的心。
“如今有谁堪摘”,此时,她饱尝人世之苦,心灰意懒,再也无心采摘了,只任其自由散落,随风吹撒。她独自守着窗子,等待着天暗下来,但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萧瑟的秋风,点点滴滴的秋雨,令人悲伤至极。
缠绵的细雨敲打在宽大的梧桐叶上,发出嘭嘭的响声,令人难以承受,连时间都变得漫长起来。这细雨一直下到黄昏时分,雨细如愁,稀稀疏疏的,一点点一滴滴,不肯消停。此情此景,情何以堪?这种愁把人折磨得难以呼吸——“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的心血、她的青春、她的挚爱、她的家、她的国,全都没了;她孑然一身,无依无靠,是何等的孤苦凄凉,故“欲语泪先流”。
听说双溪春正好,若驾着小船去赏春,是多么令人愉悦的事,纵然不再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样活泼轻快,也远远比“欲语泪先流”好得多。“也拟”二字,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是一层转折,使人如坠深渊,情感无比深沉。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她想到折一枝梅花寄给丈夫,“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只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哪里可以看到爱人的身影,她无人可寄赠。“人间天上”;写尽了寻觅之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
作文十:《浅议李清照诗中的悲情一生》6400字
浅议李清照诗中的悲情一生
论文关键词:李清照、忧愁、哀愁、悲愁
论文摘要:“愁中愁”成为了李词中的主导情绪。本文重点从三个方面解析李词中寻常之愁背后的忧愁、哀愁和悲愁,以揭示李清照独特的悲情人生。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但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词,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愁中愁”。前期闺中生活的闲愁中含有无奈的忧愁,夫妻相思离愁中隐有难言的怨愁,后期国破家亡乡愁中更浸有凄苦的悲愁。
一、闺房闲愁中的忧愁
李清照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官至吏部员外郎。李清照的生母为宰相王珪的长女,早逝。吏部尚书王拱辰的孙女是李清照的继母。李清照在一个学识渊博、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她的少女时代充满着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她的词作表现出了对生活极大的热情,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她曾经在“沉醉不知归路”的情况下,仍然是“争渡、争渡”,结果“惊起一滩鸥鹭”。也曾经有着“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的羞涩,更有着“眼波才动被人猜“的顽皮。
作为花季女子,李清照也抒发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种无可名状的惆怅,表现了闺房少女对时光的敏感,其中寄托着淡淡的闲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采用两问两答的形式,极为鲜明地表现闺房主人在“海棠依旧”的情况下所体察出来的“应是绿肥红瘦”的愁绪,“试问卷帘人”则直接表现了女词人对海棠花的殷忧之情、惴惴之心。词人意念之中“应是绿肥红瘦”,更鲜明地映射出词人心中对风雨无情、百花怎能永驻的伤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无限凄婉。这类作品还有《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词中借春归燕回、生命复苏,衬托了闺中少女寂寞惆怅的情怀。
这种惆怅伤春的闲愁,可以说是大多数青春少女常有的心理活动,只是常人难用传神的笔触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不仅细腻地传达了这种青春少女常有的淡淡闲愁,而且还表达出了少女闲愁背后对未来命运的隐隐担忧。如她写的两首《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依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清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两首词表面上和《如梦令》一样都是伤春之作,伤春不同于惜春,惜春是惋惜春天的消逝。伤春,则是由于春天的到来而伤感,在春光明媚的日子本应该是心情舒畅,不料词人却躲在帘幕重重的深闺之中,“依楼无语理瑶琴”默默无语,落落寡欢,内心是何等的孤独和凄凉。
有人说:李清照前半生幸福美满,怎么会如此伤感,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猜测,仔细地考察她的身世我们就会知道,她幼年丧母,童年时不谙世事可能不会觉察,一旦长大之后就会体察到父亲、继母等人即使对她再好,也往往没有亲生母亲贴心,特别是在待嫁、择婿这类涉及到少女内心秘密的问题上,埋藏在心底的秘密怎好轻易对父亲和继母讲呢,对于多情善感而有极具才情的李清照来说,就只好诉诸笔端了。
再者两宋时期,虽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不及以后朝代森严,但在当时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地位低下,才情不易被人重视。女子要格守封建等级礼仪,“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束缚禁锢着女性的一言一行。如果天生愚笨倒也罢了,偏偏又有那么一些
女子,天份极高,才情极富,如果有让她们施展才能的天地,定能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李清照恰恰正是这样一位女子,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宋代诸媛中卓然自成一家,其姿质、才情、见识胆魄、冠绝一时,但因为性别的关系,她也只能被锁定在狭小的闺阁空间,只有在窗前帘内去遥望那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仕途空间。这种矛盾隐隐地造成了李清照的无奈和烦恼,这也是李清照闲愁中藏有忧愁的原因所在。
二、相思离愁中的怨愁
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的李清照成了赵明诚的知音和合作者,被人誉为“神仙眷侣”。然而也许是“天意从来高难问”,婚后一年,李清照的父亲因党争的牵连,被罢官离京,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回到京城。李清照不得不因为党争之祸而暂时离开京城,离开赵明诚。再加上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常常需要外出寻访和考订碑刻,赵李夫妇时有分别,虽然有时只是短暂的离别,但对于李清照这样感情丰富细腻的才女来说,刻骨的相思之情实在是无法排遣。于是,词人将这无法排遣的“离情别意”诉诸笔端,写下了表现“相思之愁”的佳作,如下面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词写于大观二年(1108)重阳节赵明诚与妹夫李擢游仰天山,留下李清照独居青州。面对良辰佳节,无人相伴,把酒赏菊,寂寞和孤独难以排遣,随写词以抒怀。词的上阙,主要是写作者独处的寂寞。不过,作者没有直说自己如何孤寂、愁苦,而说:薄雾、浓云都在为时间太慢,永昼不夜而发愁;兽形的香炉也感日长难熬而点香来消磨时光。词人运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把抽象的不可捉摸的愁,变成一种具体可感的东西,并且使人感到,不仅人在愁,物在愁,而且天地也在愁了。
下阙主要写词人思夫的深切。一开头就写愁绪的难于排遣:“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显然这是在借酒浇愁。然而以酒浇愁愁更愁,一直饮到“黄昏后”,非但没把词人的愁绪排遣掉,反而又勾出了一层新的愁绪。她想与丈夫一起分享这醉人的清香,但怎么能送得到呢,这无疑又勾起多愁善感的词人对丈夫更深切的思念。这揪心的离愁和缠身的别绪排遣不了,挣脱不掉。于是词人呼出感人肺腑的诗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
这不过是一次寻常的离别,词人为何而“愁”呢,我以为虽然李清照在词中表达了他对丈夫的刻骨相思,这种相思是可以体味的,可以触
摸到的,也是常人在相同境遇中都会产生的普遍的离愁。最感人的,最令人扼腕的是哪些道不出的、说不明的隐藏在离愁背后的深深的忧伤和不敢轻易示人的哀怨。接下来看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屏居乡里十年结束,赵明诚重返仕途之际。在这首词中,词人明白地告诉我们:她新来瘦了,为什么会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在这里词人排除了她自身的原因,因为词人曾表白过“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那么究竟什么原因折磨的词人又消瘦了呢,似乎只能从“多少事、欲说还休”这里寻找答案了。
我认为“多少事”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此时作者的心情之所以愁苦,问题在于,此时不管赵明诚到哪里做官,均可以携带家眷。在李清照看来,她和丈夫应该像传说中的弄玉萧史夫妇一样随凤飞升,
但赵明诚却偏偏要她留在青州。李清照是一位有思想并渴望得到真爱的女性,需要永恒的爱与被爱。然而丈夫却把她独自子留在家中,这对于词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口头上说最害怕的是“离怀别苦”,实际上还有更担心的事,话到嘴边又说不出口。
关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生活,人们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从赵明诚的题像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及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可以看出他们恩爱、和睦的一面,所以其词中的愁,不能否认有离愁的成份,但仔细考察一下李清照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也和普通人一样是有矛盾的,如《金石录后序》李清照记赵明诚临死前的情况说:“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就无意中流露了赵是蓄有姬妾的,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去证实这件事情,但以常理推之,当时赵明诚正处于长期隐居开始出仕之时,姬妾这件事是有着极大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李清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心胸再大度,也不能不担心自己的爱情被夺移。对爱情的追求和外部环境所形成的重压,使她有莫名的焦虑和担忧。“多少事,欲说还休”。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却无时不在威胁着她真爱的各种因素,都在她心中翻腾。所以她的离愁词中蕴含着太多的伤感与无奈、哀愁与眼泪。“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
凰台上忆吹箫》)在思念丈夫的离愁里,我们读到了弦外之音,体会到隐藏在深层那种难言的哀怨。
还有在中国传统社会,像李清照这样极具才情的女性,却只能蜷伏在狭小的空间里,命运只能随着丈夫的宦海升迁、爱情变化而浮沉。才情被压抑的郁闷、无力把握命运的悲哀、和被动等待的焦虑、这一切,使她的内心深处比别的女性更细腻深婉、更凄恻也更诚挚。良好的家庭教养使她才情卓绝,勤奋好强又使她欲与须眉一争高下。但她的天地终究只能在家中。与丈夫的离别,不仅拨动了相思的心弦,也激起了她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这又注定与己无关,心中的哀怨愁绪便愈加浓重。
(三)家国乡愁背后的悲愁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社会矛盾、民族危机不断激化,金兵大举南下。1127年,徽钦二帝被虏北去,北宋就此灭亡。赵构南渡,偏安于东南半壁。从建炎元年开始(1127年),李清照也经历了多年的辗转流亡生涯。
在李清照的情感领域中,家国乡愁是一个碰不得的、浸满了泪水的话题,一提及便“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人在他乡,无时无刻不怀念着故国,“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伤心
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淫,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蝶恋花》)。她孤苦伶仃,无时无地不在怀念着已故的丈夫和破碎的家园,“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孤雁儿》)。“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的乡愁是浓烈的,而且在这家国乡愁中更蕴含了她晚年人生的悲凉。她对国破家亡的体味,不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命体验。她生于官宦,长于深闺,嫁至侯门,但从1127年开始,李清照经历了9年的辗转流亡,而且生活里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事故:先是丈夫病逝,接着便是被诬陷为通敌,之后,又是一段再嫁张汝舟而受骗,并因此备受非议。
南渡初,才名卓著的李清照,在赵构小王朝刚建立的时候,就用诗笔表明了她显明的政治态度,反对偏安,主张北伐:“南渡衣冠思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这种尖锐明朗的态度,当然是主降派所不能容忍的,因此,李清照遭受打击是事态发展的必然结果,她被诬陷为通敌显然是一个恶毒的阴谋,至于“改嫁”一事而起的风波,则更是卫道者制造舆论蓄意中伤,受到封建势力集中攻击后的李清照,却不可能为自己进行辨解,只能饮泣。她在《孤雁儿》中写道: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的具体写作时间已不详,根据词中所写的内容可以判断应是词人晚年的作品。词一开头,就给人展示了一种相当凄清的环境和气氛。“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在一个清冷孤寂的早晨,词人感到有无限的慵怠和惆怅,心绪很不好。“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那只剩下残香的玉炉已经冰冷,而室内也只有它能同词人那颗已像冰水一样的心相对应。“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陡然从邻家飘来的《梅花三弄》的乐曲声,一下子惊破了梅蕊——梅花开放了,同时也惊醒了词人那颗已经麻木的心,激起了她无限的春恨之情。词人通过这三句,把自己感受那种凄苦冷落的气氛由室内的小天地推向室外较大的空间。
下片的词意是紧承上片后两句的词意而来,“小风疏雨箫箫地,又催下,千行泪”,说自己的“千行泪”是被“小风疏雨”催发的。“凄风苦雨”本来就易诱发愁苦、催人泪下的,更何况作者已是一个旦夕“以眼泪洗面”的人,因而无事不能引起心酸泪落。事实上,整个上片就是强忍着眼泪写的,到了这里终于忍不住的泪涌了出来。由于至此作者的感情实在控制不住了,这“雨”和“泪”,既是反衬和对比,又起到情景交融的作用。“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吹箫人”比喻赵明诚,“倚”即倚声,同歌共唱。此两句的大意为:我的那个“吹箫人”儿消失了,使我的肝肠欲断的是再没有人与我同歌共唱了。这两句的出现,使人清楚地知道,原来作者在整个作品中,反复表现的那“冷冷清清”的气氛和“凄凄戚戚”的情怀,都是为了尽情地倾泻自己失去终生伴侣的悲痛。“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一枝梅花折在手中,可是四顾茫茫,我想寄与的人儿到哪儿去找呢,晚年人生的悲凉情感在这里得以深化和扩展,意象上也更为深刻和强烈。
“在旧时代,女子的命运主要是有三个男人决定的:父亲决定女儿的贫富贵贱;丈夫决定妻子一生的苦乐酸甜;儿子决定母亲老来的贵贱和危安??而李清照之父的民运很坎坷,他所得到的庇护是很有限的;他与丈夫之间虽传有不少甜蜜的佳话,实情却是与其同甘者日短,共苦者时长。既无子嗣又中年丧夫遭遇国破家亡,晚年流落他乡的李清
照,其命运之悲苦??”(《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在她著名的《声声慢》一词中清晰可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词中的愁再也不是闺中女子的莫名闲愁,也不再是苦涩中夹着甜蜜的思念,也不是一般的家国乡愁,而是经历了大苦大难、大悲大痛之后从心底里流出的带血的悲愁。满目凄风苦雨,满地憔悴黄花,雁鸣依旧,但故园缈邈、亲人难觅。这是痛到极致的人生之愁,一种永无尽期、永难解脱的愁。这种已经不能用一个“愁”字概括与描述的心境,不再是对某一件两件事情的悲伤,也不再指向某一种具体的灾难和打击,它包容了人世间一切的大苦大难、大悲大愁。
通过对李清照愁情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感觉到: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李清照既感受了青春少女的淡淡闲愁,更感受了一个才情少女无奈的忧伤;既品尝了离别少妇的相思之苦,更品尝到了夫君移情的难言哀
怨;既体味了山河破碎、背井离乡的流离,更体味了丧夫寡居、被馅受骗的悲痛。她的生命底色是愁苦哀怨的,她的生命历程是曲折伤痛的。她有常人之愁,更有常人难言之悲。正是这种超过常人的独特心路历程,出众的文学才情,以及不甘沉沦的人生态度,铸就了李清照传唱千古的名篇佳作。
这种“悲愁”,在她晚年的词作中一直浓得化不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乏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当年“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活泼爽朗的姑娘,而今已是历尽人世沧桑的老妇,国残家破,夫死身零,无穷的哀伤,无尽的痛苦,都在“物是人非”之中,难以言说。愁是那样深重,以至于“双溪舴艋舟”也恐怕“载不动”了。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经历了太多的苦痛,受尽了太多的磨难,想把这一切深深地埋在心里,不说也罢。但这一切早已化为血液,融入了词人的生命里。
浅议李清照诗中的悲情一生责任编辑: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