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保护湿地公园的征文》4000字
篇一:保护湿地作文
保护湿地作文
保护湿地作文(一):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保护湿地
实验小学 邓嘉祺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湿地公园玩。
到了公园一下车,顿时感觉到天空明亮透彻,一点儿也没城市里灰蒙蒙的雾霾;空气中弥漫着甜润的青草气味,我猛地喜乐一口气,一丝丝清香沁人如脾,心中的郁闷一下子荡然无存,舒服极了。放眼四望,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只见到处绿树成荫,青青的草丛铺满了地面,青翠欲滴,生机盎然。四周的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清晰地看见水底的水草和水中游动的小鱼。在湖中的鸟岛上,栖息着数不清的鸟儿。导游姐姐说这儿有10万多只鸟,分200多种鸟类,占全国鸟类种数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鸟岛',其中以白鹭,池鹭等鹭科鸟类为主。许多游客都在欣赏鸟,有的还在拍照。鸟儿们有的停留在树枝上休憩,悠
1
闲地梳理着漂亮的羽毛;有的在草地中追逐嬉戏;有的在岛的上空展翅盘旋。他们各自展示着美丽动人的姿态,发出如月笛般清脆动听的声音,婉转美妙。
看着眼前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情不自禁的感叹:'太漂亮了~真是人间仙境啊~我要住在这儿。'导游姐姐被我这俏皮模样逗乐了,她微笑着说:'这就是我们耒阳美丽的湿地公园。'我疑惑地问道:'什么是湿地公园呀,它有什么作用,'导游姐姐向我介绍说:'湿地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地肾。它可以吸收水分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其次湿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湿地因为自然生态优良,食物充足,成为了鸟类等许多动物生存繁衍的天堂。现在因为湿地的环境优美、空气清鲜已经是人们首选的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可是,由于人类过度砍伐,乱丢垃圾和废旧电池,乱排污水来污染水源,使我们的湿地资源正在飞快地消失。'
我咬了咬嘴唇,激动地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要当一名保护湿地的志愿者。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湿地,保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这时,爸爸朝我竖起大拇指,笑哈哈地说:'好~仔仔,爸爸全力支持你。那么你打算怎么做呢,'我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认真地说:'嗯,我有了一个计划,我们一家人来分工。现在我虽然年纪小,但是我也义不容辞地负责主要工作,我要向老师
2
和同学们宣传湿地的重要性,而且我还打算放学和放假后上街做好宣传,呼吁发动更多的人来一起保护我们的湿地。我一定要当好这个宣传员,爸爸妈妈你们两个就当个巡查员吧。''巡查员,是什么官,'妈妈捂着嘴忍着笑问我。我严肃地对他们说:'巡查员虽然官不大,但是责任可重大哦。我安排你们俩下班后到耒河沿岸去检查,发现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的马上报告市政府,绝对不允许污染我们的母亲河。'导游姐姐也过来拍掌鼓励我:'不错啊,小朋友~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树立保护环境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湿地资源,我相信,我们耒阳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保护湿地作文(二):保护湿地 留住绿色
湿地是&#(转自:wWw.CspEnGbo. 蓬勃 范文 网:保护湿地公园的征文)39;地球之肾',他有着绿色的外衣,有着博大的胸怀,湿地是水的源泉更是生命的源泉,湿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为美丽的地球留住一片蓝天,为人类的生存空间守护着一片净土,湿地用他那宽广的心胸,无私的接纳了人类,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而得以延续。
紫金——我美丽的家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汇聚着许多湿地的支流,也就是我们这儿河流,但近些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加等诸多因素,河流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生态环境也被破坏了。以前,当在芦花盛开的季节到来时,
3
芦苇荡边苇叶飘香,芦花飞扬,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但是由于附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常常在里面扔垃圾,排放污水,久而久之,这连片的芦苇荡成为了一条散发恶臭的水沟,当年诗一般的美景已不复存在,取缔它的是令人无法相信的事实。还有一些更严重的河流已经干涸,成了人们堆放垃圾的地方。如果人们还没发觉它们的严重性,再不加以保护的话,我们的生命之源将会切断。
终于,紫金河域的保护工程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并相继实施了保护措施。如今,当年的'臭水沟'已芦苇丛生,郁郁葱葱,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以前,这里还是遍野荒滩,现在早已成为了生命的乐园。晨曦时分,这里空气清新,大地洒满了阳光,处处洋溢着清晨的活力,黄昏时分,大地被刷上一层灿烂的金色,使人们领悟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美丽景色,分外值得人们感悟,节假日时,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色,只见得一片片芦苇荡在水中摇曳,一条条栈道点缀在湖面上,水中的野鸭子在自由的嬉戏,一排排高大的白杨像一条绿色的的长龙卫士一样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湿地,向远处眺去,水连着天,天接着水,水天相接构成了一片美丽的画面,自然之美与生态之美的结合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
'水,空气,土壤不是父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我们向子孙的借款'.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回荡,保护自然环
4
境,保护生态湿地,就是为我们的后代创建更美好的生活~
保护湿地作文(三):亲近自然 保护湿地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街小学六年级(2)班 杨志琪
星期天,天气很好。爸爸说这样好的时光,宅在家中,实在是对快乐的辜负。于是唤我一起感受户外温暖的阳光,感受亲近大自然的快乐。
我们选择从黑河桥湿地公园大道出发,去我最喜欢去的大湖湾。
一路上,微风轻抚我的脸颊,大路两旁的柳枝轻摆纤细的手臂,那淡淡的绿意让人赏心悦目。田野里,像是铺上了淡绿色的毯子。其余地方,则初显'草色遥看近却无'概貌。满眼都是绿色,映衬着蓝天、碧水,真叫人心旷神怡。那水中冒出的一个个小气泡,就像把珍珠嵌到了水面上。我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一路上,我看到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在黑河两岸忙碌地植树。我想:黑河湿地已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做湿地建设的主人,保护好湿地。近了,大湖湾近在眼前了。这是一座天然的湖泊,辽远的水面,红柳、毛柳丛生的岸,四周是白杨林和浅草滩。 爸爸说,这里距县城西北 7公里处,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5平方公里,水域内最深水位约4米,周围是广阔的农田、林网和绿地。水库南面
5
是高罗公路,北面是黑河,湖面宽广,春、夏、秋三季水面辽阔、波光粼粼。水库中间有2处天然芦苇荡,面积达1.5平方公里。湖中心建有仿古龙庭,雕梁画栋,具有'水上龙宫'的称号;湖北岸是高高耸立的文昌阁,岸边柳枝如洗,秀发飘飘。一阵风吹来,湖水荡漾,水浪层层,一群群小鱼儿穿梭游过,我兴奋地拍起掌来,却不料惊起来了水中的两只鸭子,急速的向远处飞去。绕湖一周,我看到湖北面又有一个湖,岸边堆积着挖出的新土,上面有几条木板搭建的弯弯曲曲的栈道。这里比主湖要小得多,不过这里聚集了许多水鸟,据说有天鹅、黑鹳、白鹳、黄莺等20多种候鸟。这群美丽的鸟,悠然地浮在湖面,给美丽的大湖湾增添了许多生机。
当夕阳西下时,我们满怀快乐的心情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亲近自然,把自然带回家,是一件幸福和快乐的事;保护湿地,建设湿地,就是在保护和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篇二:保护湿地征文
保护湿地征文
逸夫小学 左荧屏 什么是湿地,湿地就是陆地上有水、有草、有鸟和有鱼类赖以生存的地方,那里碧水蓝天,鸟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互相嬉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着,这里是小动物们快乐的天堂,在这里可以聆听到天籁之音,那
6
种境界,就是任何人也会被陶醉的。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滥杀动物,导致湿地大片大片的消失,让动物们无家可归,天空中的小鸟有气无力地划过天空,伴随着几声凄凉的叫声,没有水的鱼儿在干涸的池塘里蹦上蹦下,在水中流着悲伤的眼泪。
现在,我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湿地,关注湿地,保护生态,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为了不让鸟儿再悲伤,为了不让鱼儿再流下眼泪,让我们保护湿地,让大自然恢复生机和活力,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再也不要滥杀无辜的小动物了,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大自然赐予它们快乐生存的空间和自由,善良的人们快献出一点点对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关注湿地,保护生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指导教师:赵丽波
篇三:写湿地公园的作文500字
写湿地公园的作文500字 水是倒过来的天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正是游玩的好天气。闲来无事,我们决定出去走走,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潍河湿地公园。 我们沿着河岸往前走,最先来到了荷花池。可惜,那一池美丽的荷花都已经没有了。不过,还不错,一个个饱满的莲蓬错落有致,仿佛在向我们点头问好。那浮在水面上的荷叶似乎都微微抬着头欣赏
着那蜿蜒在水面上的小桥,小桥是米黄色的,有一种古色
7
古香的味道。桥上偶有蜻蜓飞过。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前面是沙滩,听说沙滩上还有贝壳呢。我决定和姐姐去找贝壳。可是找了好久,却连一个贝壳的影子也没找到,气得我拿起沙子发火,姐姐却在一旁看着我笑。我顿时更生气了,不禁大叫一声:“气死我了~”姐姐跑过来对我说:“好了,别生气了,我们一起玩堆沙堆吧~”“好呀~”我又高兴起来了。 说完,我们动手了,不一会儿,一个可爱的小娃娃诞生啦,她有着一双月牙儿般的眼睛,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微微翘起的小嘴巴,真可爱~我高兴地抓起一把沙子向天空扔去,回头一看,却是那被秋风吹皱的一池碧水,
浅浅的波纹向我们走来,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双脚,那凉凉的感觉,让你感到大自然的美妙。 有人说“水是倒过来的天”。是的,潍河是蓝色的,她就是倒过来的天空,和天一样湛蓝、透明。她就是我们的母亲河,与昌邑人民息息相关。
8
作文二:《保护湿地征文》700字
保护湿地,你们在行动
高二188班 刘思源 指导老师:刘文玉
湿地,地球的肾脏,而如今,它即将衰竭。而身为守护者和享用者,我们能做的仅仅是执起它们的手,将它们一步一步带出黑暗,还它一片绿色的光明。
我在想,这样一片如此简单的湿地,为何能涵养出如此多的生命?湿地与众不同,在于它独特的宁静、与世无争的谦和、默默无闻的包容,让生命在这里有了生息繁衍的念头、定居的想法以及在这里进行生命进程的愿望。
湿地总是有着它独特的美,黄家驹曾有句歌词:“在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的土地”。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正使这片土地面临消失的险境。许多生物甚至失去它们的栖息场所,这是一场莫大的悲哀。我们所能做的,仅仅只有伸出双手抚平对湿地带来的伤害,张开我们的怀抱去拥抱它,避免它们受到更大的侵袭。
现在,我想让大家都明白保护湿地重要性。保护生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为了不让鸟儿悲鸣,为了不让鱼儿哭泣,为了让那些可怜的生命依旧拥有它们的栖身之所吧,即使是一片湿地,它们依旧有权享受安定的生活,谁也不能自私地剥夺这种权利。
我们能够为湿地献出我们更多的爱与关怀。你应该洗亮眼睛,看一看,你所处的地方,是否依旧如当初一样美丽动人。而我,行走在城市中,很少再年到鸟,偶尔在梦中依稀听到几声鸟叫,还有在漆黑中它们留下的孤独的轮廓。这世界一天比一天繁华,一天比一天年轻:
城市中耸立起来的大厦,努力地将每个角落照得闪闪发亮,惟照不到那些阴冷的湿难道真的要等到这诺大的世界再找不到一片湿地时才想念它的美丽吗?
让我们重新为湿披上绿色的外衣吧,为生物们重建一个家园吧,用实际行动谱写“保护湿地,我们在行动”的乐章吧!
作文三:《保护湿地征文》400字
保护湿地征文
逸夫小学 左荧屏
什么是湿地?湿地就是陆地上有水、有草、有鸟和有鱼类赖 以生存的地方,那里碧水蓝天,鸟儿在天空中飞来飞去,互相嬉 戏,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着,这里是小动物们快乐的天堂,在这 里可以聆听到天籁之音,那种境界,就是任何人也会被陶醉的。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滥杀动物,导致湿 地大片大片的消失,让动物们无家可归,天空中的小鸟有气无力 地划过天空,伴随着几声凄凉的叫声,没有水的鱼儿在干涸的池 塘里蹦上蹦下,在水中流着悲伤的眼泪。 现在,我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湿地,关注湿地,保护生态,这 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为了不让鸟儿 再悲伤,为了不让鱼儿再流下眼泪,让我们保护湿地,让大自然 恢复生机和活力,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再也不要滥杀无辜的小 动物了, 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大自然赐予它们快乐生存的空间和自 由, 善良的人们快献出一点点对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 关注湿地, 保护生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指导教师:赵丽波
作文四:《保护湿地征文比赛方案》1000字
“湿地—我们共同的家园”
征文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引导广大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关注湿地,保护野
生动植物,爱护生态环境;为推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
弘扬衡东洣水湿地生态文化,展现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
园的秀丽风光和文化传承,决定举办衡东县中小学生
“湿地—我们共同的家园”征文比赛。
一、大赛主题:
湿地—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衡东县育星小学大队部 语文组
三、奖项设置:
特等奖 12名 (各年级设3名)分数95-100分
一等奖 32名 (各年级设8名)分数90-95分
二等奖 56名 (按分数的高低排名 三、四年级共
评选20人 五、六年级各设36人 ) 分数85-90分 所有获奖作者均颁发荣誉证书及精美纪念品,特等奖作
品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备注:获得特等奖的征文需将电子稿交到大队部。)
四、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16年12月4日
五、征稿对象:衡东县育星小学3-6年级学生
六、投稿要求:
1、作品要求:作品应展现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的优
美风光、生态价值、人文底蕴。内容要贴近自然,体现人与
自然的和谐之美,传递绿色环保的理念,呼唤更多人关注环
境保护,关爱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生态。
2、参赛作品以纸质文档投稿,投稿地址:衡东县育星
小学大队部
3、参赛作品体裁不限,创作时间不限,每人限送作品
1件。文稿名称格式为:标题、作者姓名、XX学校、指导老
师。
4、在衡阳市级以上作文大赛中已入选或获奖的作品不
得参加本次赛事。
5、参赛作品所涉及的著作权等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
本人承担。若有任何相关的法律纠纷,其法律责任全部由
作者本人承担。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作品不得进入评选范
围。
6、本次活动参赛作品不收参赛费、不退稿件。大赛结
束后由主办方组织专家评委,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公平公
正评选。为保证评选的公正性,评委的近亲属不得参与投
稿,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及获奖资格。
七、所有入选作品,主办单位有权用于以宣传为目的
的发布、展览、出版及媒体等宣传用途,不再另付稿酬,
作者享有署名权。
八、主办单位对上述条款拥有解释权。凡投稿作者均视
同承认上述有关规定。
九、比赛作品评选及颁奖阶段:2016年12月(以主办
方通知为准)
举办单位:衡东洣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育星小学
承办单位:育星小学大队部 语文组 2016年11月 21日
作文五:《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15200字
摘要:护保地湿、持续利用湿地可,护良好维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然自的和谐相已迫处在睫,眉刻容不。 缓
关
词键中国:湿地生 态环 境护 利用保
湿 地森与林、海一起并列洋全球的为大三态生统,系它是地上水球陆互作用而形相的成特生态系统,独是自然界富生最物样多的生态性系统人和类最重要的生存境环一,之具巨有的大资源潜和力境环、会社、济经能功它不仅,为类的生产人生、活提多供资源,种且而抵御洪在水调、节流径、改善环境、控制污染、护保物基种因多性样美、化环境维和护域区态平衡等生面方具有其它统系可替代不的用,作有 享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近年来,随经着济发展的和人活类的加动剧湿地不,同程的遭度破坏受,致导地不断萎湿退化,缩境环功与能物多样生逐渐性衰,减日突出益环境的污、染泥淤沙等积环问题使湿地境其功及能于严重处威之胁。中护湿地保、可续利持用湿,地护维好良的生态境,实现环人自与然和的相谐已处在眉睫迫,刻不缓容。
1、中国 湿地况概
中 国地处平洋太岸,西部大分地区亚属带季热风气,境内候盛行亚东季风四,季分,气候温明湿和润,特是长别流域及其江南地区雨以量丰沛(年多均平降量水100mm1以上。由)于水热条件越,中国优物资源生极其富丰生态,系具有统度高样多,是性各湿地种资最源富的国家丰之,湿地总一积约6面94万公顷5不(江含、河池塘等)占世,界地湿10的,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具,有类多型、对绝量数、分大广布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丰性等特点。在富众多的湿地中以,流河湿地河口、地、湿湖湿泊、沼地湿泽、地海滩岸涂、浅水海、水域库、塘池稻、等湿田地类为型。天主然湿地不(含河湿流地约为)2954公顷万包,沼括约1泽91万7顷公天,湖泊然约901万顷公潮,带滩涂约2间1万公顷,浅7水域27海万0公;人工顷地约湿400万0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02万0公顷稻,约3田800万公,稻顷田我国河流是地湿外之最大的湿地类型的。目前按国,家重要湿确地标定准,国现有17我片国3家湿级,地并有12处湿被地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些湿是地然自源和资生环态的境要组成部重分,对进可持促发展续和护人类保存生境具有环重意义。要
、 2湿的地要功能主
湿地是人 类最重的要境环资之本,也是一然界自富有物多样生和性较生高力产的生系态,统湿的地水陆过性使环渡要境素湿地在的中合耦交汇和作复杂化用,它自对然境的反环馈用是多方面作的它。为人类社提供了会量大如的物食原材料和水、源资生产资等
料和活资生料具有,巨的生态大、济经社、会功能它能。抵洪御、水调径流节、控污制、消染除毒物、化水质,净是然自境中自净环能很强力区域的一,它之保护环境对维、生护态平、衡保生护多样物、蓄性滞洪、涵水水养源补、充地水下稳、海定线、岸制土壤控蚀、侵保墒抗、旱化净气、调空节候气起着等其极要重作用的 ,
2 .1 湿地的生态功能
地的湿生功态主要体现能物在质循环生、多样物性维、护调河川径流节气和候方等。面是一保护物生和遗多传样。性地湿蕴藏丰富着动的物资源植,地湿植被具有种类多,物生多性样丰富的点特,许多自然湿的为水地生动、物水植物生多种珍稀、濒野生动物,危特别是水提禽供了必的栖息须、迁徙、冬和越殖场所。繁对种保存物保护物和种样性多挥着重要作发。对用维持野生物种群种存的,筛续选和良具有改商品价值的物,均种有具要意义。重果没如有存保好完的然湿自,许地多生动物野无法将完成生命其周,期湿生物地多样性失将去身之地栖。同时自,然地为许多湿物保种存基因特了性使得许,野生多生能物不受在扰干情的况下存生和衍。因繁,此地湿之无愧当被称地为生物超和物种基市因库。二是调径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地湿控在制水洪调节河,川径、补流给下水和维持区地水域平等方面的衡能十分功著,是显他其态系统生所能替代不,湿的是陆地地的上然蓄水库天,地还湿可为地以蓄下水补层水充源,三调是区节域候气固定二氧和碳。由于化湿环境中地微生物,动活弱土,壤吸收释和放氧化碳二十缓分慢形成了,含富机质有湿地的土壤泥和层,炭到起固定碳的作了用。湿的地水分蒸和发被叶面的水分蒸腾,植得使地和大湿气间之不进断行了量能和物质交,换对周地区边气候调的节具明显的有作用。是降解污四和染净水质。化许自多然地生长湿的湿植地、微生物物通物理过过、滤物生收和化吸合成学与解等把人分类入排泊、湖河流等地湿的毒有害有物降解质转和为化毒无无甚害至有的物益质,湿在降解地染和污净水化上质的大强能使其功被为誉地“球之肾。”五是 防固浪岸作用的。湿地生长中多着多种的样植物这,些湿地被可以抵御海植浪台风和、风暴冲击力,的防对海岸的侵蚀,止同它时的们系可以固根、稳定堤定岸海岸,和保护沿工海农生产业。
2 2 湿地的经.功济能
一 是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提湿提地供水的、肉类、莲、藕稻、、菱芡及浅水域海一些鱼、虾的、、藻贝类等是富有养营副食品的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入可;药许多动有植还物是展轻工业发的
重要原材料如,苇就芦重是要造的纸原料。是提二供资源水湿地。人是类展发工农、业生产水和用市生活用城的主要水来源。国我多的沼泽、池众塘、溪流、流河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发面挥巨着效益大其它,湿,如地炭泥沼森林泽可以成为水浅井水水的。源三提是供矿资源物。湿中地有种矿各砂和类盐源。湿资地以可人类为社会工业的经济的发展提供包食括、盐然天、碱膏等多石工业种料原,及硼以锂等多种稀、有金属藏。矿国中些重要一田,大都分油在布地湿区域湿地,的下地油资汽开源利发,在用民经国济的中意义大。重四是源和能运水湿。地够能提多供种源能,地通湿过航、运电为人能类文和明进做出步了巨大贡献中国。约10有公里万河航内,道陆内运水担承了约30%大的货运量。 2
. 、湿3的社会地能功
地为人类湿提了集供聚所、娱乐场所、科研场和育场所,教湿具地自然有观、光游、旅娱乐等学方面的美能功和巨大的景观价。长期以来值,由于地湿特的有资优源势环境优势,和直以来是人类居住的一理场所,是人类社会想明文进和的步发地祥中国。许有重要多旅游的风景都分布在湿区地区地,观壮丽的自然秀色使景成其生态为游和疗旅养胜地。城市中的的水体在美化环、境居为民供提休憩间方空有着面要的重会社益效。些有湿还保地留具了宝贵有史历价的值文化址,遗历史文是研化的重究场要所湿。丰富地野的动植生物和传基遗因等为教育科学和研提究供对和实象基地。湿地验保的留过和去在的现物、地生理等面演化进程的信息方,具有十重要分独特的价值。和
、湿地保护面3的临主问题要及水对态环境的生响影
由于 口的人增和长济经的展发湿,地围垦、淤积过度开、利用发各种及染污重严,天然湿急剧减地,少地湿功能和效益不断下,湿降资源地保护面临重严威胁对,地湿的生态水境也环造成很大影。响
3. 1目盲的湿地开垦和造使湿改地积面萎缩、水资生态源蓄功能减调 弱
盲 的目进行用农地开、改垦天变然湿地用和城途市开占用发天湿地然直造接了成中国然天湿地面消积减、功下能降。湿面积地少使减湿调节径流的地能功大大降,水下旱害频灾。从上世繁纪0年5代来,以全湿地开垦国积达1面00万0顷公现,存天然湿地仅国占面积的3土.77。全%围垦湖泊面国达1积30万公以上顷由于,垦湖围而泊去调失容积蓄530立亿米以上,方围垦而因亡消天然的泊湖1近00个0。围恶垦化了区湖水情的直,接少减对江河了供水调蓄容积,的使洪水现频出率升高而广;大区的涝渍圩反而水要向还
河湖排,放又大加江湖调了蓄压力更增,加洪了灾害风涝险已,经成制为湖区经济约展发的心之腹。患垦围湿地与途用改变,的使水生还物生丧失了栖息空间,渔生业、产湿地经济物的植种失去了植展发所,场渔业资源对破的坏也相严当重。
3.2生物资源过利用,度湿地使生态的去平衡失
中重要的国济海经区和湖,泊渔酷滥捕的现象十严重,分不仅使重要天的然经鱼济类源受到很资大的破,而坏且严也重影着这响些地的生湿态衡,威胁着平它水生其种物安的全。中国多海许域的济经类种鱼类日单趋、种群结构一低化、龄型小化在内陆湿。地生态统系,中生物样多受到性严重胁。威如白豚、鳍中华、达氏鲟鲟白、、江鲟已成豚濒为物危,长江种鱼鲟、鲥、鱼鱼银经等济鱼种群数量已种变得分十少;湿地水禽由稀过于猎度、捡拾鸟蛋捕导致种群数等量幅度下降,大国中红的树林于由围垦和砍等过度伐用利,然红树天林积已由50面代初的约5万年顷公下到降前目的14.万顷,公已有经7%的2树红丧失林。红林树的面积消大失,中国使红的林树生态系统于处濒状态,同时使许多生危物失去息场所栖和繁殖,地也失了防去护海的岸态功生。能
.3湿3水资源的不合地利理用使,态生环用水得不境保到证引发,许生多问题态
因过从湿度取水地或采地开水,使下西北、华的北分地部湿区水地文到受威。胁北地区如塔里木西河黑河等重要、内的流,河于水由资的不源合理用利,致导游缺水,大下量植被死亡,沙进退。近人年来黄,水量河干的趋枯势剧加199,7年津水文站利计累流天断数达262天,全占总年数天的2%,严重6影了下游响农工生产业人民和活。中生国西部地的区湖也因上游地区超负荷的截水泊灌,溉而导致湖泊缩,萎水质化咸
在水。资利源用中我,国农业水约用总用水占的7量%,但0的利水率用相却低,当只2有0-4%%0远远低,发于国达家07-80%%利用的水平;此率,外传统的溉灌式方往往还导土致的次地盐生化。碱国的工我业用水约总占水用的量02,在工业%生中,产国的中业工业企位产值耗水单量发是国达家5-10的倍,工循业环水用很率,淡水低资浪源费严重;同,一时些小企业中乡镇企业、将水污直排接入江河泊,既湖低降水的了利率用又,污染湿地。
了 3 . 湿地污染4加,剧严危害重湿地态系统生
污染 中是国湿面临的地最严重胁威一,大之量工业废的水生、活水的排放污不仅等湿地使质恶水化,而且湿地生对多样性造物成重严危。目害前许天多然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湿承区泄我。国河湖江泊的
污染分严十重,根据《2002年中国水源资公》报在1,.3万公2评价河长里中Ⅳ,类水长占河12.%,2类水Ⅴ河占5长.6%,劣类水Ⅴ长河占715%.松。辽片河海、片、河河片、黄淮河污片染严重,水较质。在评价的差2个湖4泊中有 ,6湖个部分泊体水到受染,12个污泊湖水染污严重。评在价的19座6库中水水,染极为污严重的劣Ⅴ类水水质有8座,丧库失了本基使用能功。
近年 来,近岸海水体也域污染严,重体总继呈恶续趋化,因势水质染污过度和捕捞,近生物海资量下源,近降海海水殖自身污养染日严重。其中趋尤以无机,氮无和机营养盐磷染最为污重,超标面很广,局部海严域油类污也染较为重,严不仅破了坏滨海景,观直也造成了接生多物性丧样。失
田等人稻湿地由于工大量用使化、农药、肥除草剂等化产学品已,成为地湿面的染污,进而源影了响内和陆海的沿水体量质。
国中雨主酸要布分西南于、中华、华东华南、地,中区区域酸心年均p雨值H于4.0低,酸雨在率9% 以上0由。酸雨成造的天水体然化酸象现对湿地生态,系产生了统同不度的危害。程
. 3水土流失加剧5,泥淤积沙益日重,严生态环恶境化
由 自于然和人活动的影类响,全水土流失国面积已367万平方公达里,占国土约面的3积8%。近年来全,平均每国年新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增公。全国荒漠化土地里面积2达26万方公平,里每年以2还604平方公的里度速扩。展全国草退化地、化沙碱化草和地面积达13.5公亿顷约占,地总草积的面三之一分,且每年还在20以万公0顷速度的增加长期以来,一些。大、江河大游上源涵养区的水林森资源到遭过度砍伐导,致土流水失加剧,响影了江河流域的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生量增大造,成床河、底湖水、淤库,湿积面积地不断缩小,能衰功退。据全国根测河流实泥资料分沙析,均平每年有12约吨泥亿沙淤量在外流积区下游原河平、湖泊和水道库,中或被引入区灌及分洪区以内。近来,年江中长游及下北地东洪涝区灾害繁频,这与地些湿区地水发生文的化变、湖拦泊蓄水洪能下降有着功接直系。关
库水中国重要的是人工地,目前其泥湿淤沙的积状况也令人已忧。自担1499以年来中,国已成建84万.大座中小型水库库,容在406亿立0米以上,方现已死淤1000亿多立方米直接经,损失200济-003亿元如,果把成造发、电溉、养殖、灌航运损失等计算在,损失内更惊加人
3.。6岸侵海不断扩展,蚀湿地破坏重严 海岸
蚀侵中在国滨海地湿区是较普遍问题的,尤其在国南部海区更中明显为。浪、潮海流飓风、植、被坏、破采开矿
物和砂是石成海岸侵蚀造的主因要素。沙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质沙用,使已多良好许沙的海岸质遭受坏,破海侵蚀岸剧。一加些沿海地湿的坏,破使许沿海城多镇到海水严受的重蚀侵渗透。和 3.
湿7地化导致退物生多性下降样
湿地合理开发不用利破了坏水态生统系生的平态衡生物多样,性重下严。我降国已百分有十五之百分之至十二动植的物类种到威胁,受江中长下游湿区域内地的庭湖洞地因湿垦围和度捕过,天然捞产鱼量续持降下,洪湖湿地鱼类从04年前1的00种降余为现在50余的种地。处藏高青原地区湿域的青内湖海是我最国的大咸半湖,人水活动逐步类起引体水生环境的恶态,化导鱼致资类锐减,源而从影响类和鸟兽的类食来物源,时同对湿地,的内鸟进行过类度捕猎特别在,徙迁季节进行猎,导致取水禽种数量大群减大少。
外另,湿地对保护的管理远远跟也不上,理管较粗放,管理为构机健不全,制体法不完善,缺系乏理管调机协制管,理水平后落公。湿地众保护识还较为意淡薄,地保护湿费经短缺监,网络测监督体系、、价制度也评不尽善,严完重制约国湿我地保护业事的康发健展。
从上以地湿面所的临要主题问来,造看成湿严地破坏、生重环态不断恶化境的因原多是方面,既的自有原因然又,有人因为,素但要主人是类动的活重严影。自然变响带化来生的环态境变改响影往往是当相大巨和不的逆转可的,暴雨洪如、水候气干旱风浪,袭侵等。为人因素主要生发于人对湿类地过度开发和的利过程中用,湿如的地序无垦和开改、森林造资源过度砍的伐,污乱排水,等着随学技术科的进,人类步改自变的然能力越也越来强,相应自然对的响影越也来大越。态生坏、破污染水物、种绝等等,灭球全气候化等变都与类的人动活有。关
4湿、地保护在问题存的成因分
造成中析湿地国护保诸多题问成因的多是面的,方要主表在以现下几个方面
: 41.自保护然区管亟待加理。中强国已一些在地区立了不同建别级、同不型类湿的地自然保区护但。前中目的国自然护区保体系不尚善,湿地自完然护区的布局、保类型未进行湿地尚保护空分缺析估,禁猎、评禁、渔禁伐其他保护形等发育不足,湿式地然保自留区相域偏对。现少保有区护管的还很理薄,管弱理平水不高,备、资设缺金乏影,了响湿自然保护管地工理作的开展。
4. 法2体系制完不。目前还善有一部没关湿地保护与合于理用的专门利法律法规;已有、的相法关律法、规中关湿地有保护条款比较的分散,不成系且,无统法可依或
法条相交叉、重复互的况并存,难以情很好发作挥。在用法方执面,存也着在法人执不员足缺少,要的技必术装以备及交、通通等设施讯,影响了常正执法工的作 。
.3缺乏湿4管理地调协机制湿。保护管理地、开利发牵用面涉、广门多,部至尚未形今成好的良协调制机。不地同,不同区门部因在,地湿护、利保用管和方面的理目标同,不益利同,不自为各政,行各事,其盾较矛突出,为影响湿地的了科管学理。
4.监4测制体完不。缺善乏对资和土地源用利的后地湿生态变、化物多生样性化变的测监对。染污监,在测布点的数、量测的时间定方面都等未能达要到,求而不且同门在使用部的监测法、设备上方也存差在异,监测准标不尚一统此。外在,信利息用面也方在存已有的着地基湿础信,包括息数据参、数等标不准统一难以,实信息成果现享;共部门、单位间之尚乏缺资料共享机制。
4 .湿地环境5响影评的制价度不健全。未对尚湿做出地有效的境影响环评,即使价有地方的湿对地境影响环进行评价了由,缺乏科学统一的湿地于价评系体和指标系,未能体达评到的目的价长。以期,来中国湿地究研、监、测保护利、工作缺乏用一统湿地效益的价指标,评采取所观测的和究方研法不也一,因致此,获对的得数资料据进行列系析比分困较;难加以往对湿地之功和能效的评价大益以多性描述定主,为乏缺统系定、量的究研对,湿生地态、经济社会效益和价评估值的究研展得开也较少比满,不了政府部门足社和公众会对地湿效的进益全行、系面统科学和、确评价准的求要,大极地响了影湿对的地护保和合利理用。 .6基础研4薄究,弱技水术平落。目前湿后地保的基护础研还究非薄常弱,特是别湿对的地结、功构、演能替规、律价和作用等值方面乏系缺统、深入研的究,约制了湿保护地与管理进行。的国从全湿地研究的人员事很,人才严少重缺乏。同时湿地保、管护的理术技段手比也落后较缺乏现,代管理技术手段。
和4 .投7资入缺乏。资金金重不足严是湿保护地管与工作面理临的要问主。在湿题调地查保护区、示及区范设、污建水理、湿治地监测湿地、研、究员人训、培法手段执队与建设等方面伍都缺专门乏的资支金持。于资由金缺短,许使多地湿护项保和行动目以实难,已建施立湿的地然保护自区不能挥发正常的保护功能,其要的必地湿础研基究以进行。难
4.8 湿地护保传教育宣后。滞湿地护是一项保兴事新,业前全社目还会普缺乏遍地保护意识湿,对地湿价的值和要性重乏认缺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传宣教育工、
作滞于经后济发展和源资保护形势要求的,宣传教工育的广作、度度、深度都力够不因。此传普及宣地知识湿,提高全的民地保护意湿,是识国中地湿保护管理工作重要的务之任
一5、湿与水地态生环境的关系
湿是地球上地物生多样化丰富生产、很力高一的种重的生要系态,它统于处地生陆态系统如森(和草林地)与水生态系统(生如深水湖海洋)之和,间陆是生态系生统和生水态生系之间统的过渡。带由于和水地表陆面之间相的互用作,使湿地态性生质有具水陆过性渡生态,系统具脆有弱性生,群落物构结具有复性杂,生态系统功具有能多性。湿样是人类地赖以生的存最要重环的资源境一,之是生多物样性发源地,的数无类的动种植物赖湿依地生存它。但具有不富的资丰,源有巨大还环境调节的功和生态能效。益地在湿节调球地物圈生中气成份大衡、促平进水淡良循环、性涵养水,提源水供源资调、气候和洪水节径流蓄洪防旱、、促淤陆造除、污解染物、化水质净保、护生多样物化控制土壤侵蚀、补、充下地含层水和人为类供提生产生活、资源方等面有具十分要重的用作。 生
环境态指是由物群生及落非物自生因然组成素各种的态系统生构所的成体整主要或,全完由自然素形因,并成接地、间在潜地、远地长人对类生存的发和展产影响生。其中生态统系是生就命系统环和系境统特在空间定组的,合其特是系征内统以部系及与系统统部外间存之在着量的流能和由动推动的物质此的环循。
地与湿生态水境直环相联接、切密相,水文关要素特是水是别地湿水与态环生之境联间的系纽,带它既湿是属地性的定性因子决,是也生水态境环最中重要因的子湿地,是水生环态境重的要组织部,分水生态境环湿地的是要支撑和重础,没基良好的水生态有环境,也没有就康完整健湿的。没地健有康完整湿地的就,不会有好的良生水环境,态保湿护地是护保生水态环境的重内容和要有措施力,护水保态生境是保护环湿地前提和保证,湿的地的破坏丧失和,将直影响水生态接境环,生态水境环的化恶,直威接湿胁地安全的健,康的湿地和良好的态生环境是类人存和发展的生本基件,是经条、社会济持续发展的基可。础则,否不严但重影可响持发续展,且将会受而到自大然的强烈复报因,此,两相者相成,辅互相影响,相互依,托休戚关。相
6、湿及地生水态境环护保策对
地湿不仅有具大强的社会经济功,而且能有涵养水源具、化水净质、洪防旱、蓄调气节、促候造淤陆维护和物多样生等性重要态功能。生健的康湿
地生系统态是,家国生安态体系全重的要组部成分和经社会可持济发续展重要的基。础护保地,对湿维护生态平于衡,改生态环善,实现境与人自和然谐,进促经济会社持可发展续有十分具重要的意。因义,此坚持要学的科发观,从展护湿地维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功能地湿和地物生多样,实性资现的可持源续利出发用,持坚“全面护、生保优态先、突出点重、理利用、持合续展发”的针方,湿地把保作护为国的我本国基策建立,湿地护保长的效制,机采宣传、行取、法律、经政、济技、科工程各种等手段有和措施力实,统行管一、理科管理、学法管依,理保在护开发利中用,开发在用利中护,保分发充湿挥在国地经民发展中济的态生经、济社会效益,推和动整社个会走生上产展、生发活裕富生态、好良的文发明道展,实路现与自人然和的共处。谐
人们思的想意、识念态度和观政的重视程度府湿地是保护的重要前和基提础一。些长形成的传统观念期和识对湿认地资源的护保可持续利和极用为利不目前,社会广大,众对公地的重要性湿尚认不识,足湿保护意识地仍较淡为薄尚未,引政府的足起重视够。因此各级政府,高要度视,重力大加湿强保护地宣的传育教和生态德教道,育充利用广分播电、视报纸、网络、各种新闻媒等体,广深入泛的传宣地湿功能、的益和效大作巨,用传宣国家保湿护地的政方针大政和策规,法宣传保湿地护科普知识的,传保宣护湿地必的要性、要性和紧迫性,重大开展保护湿地力有的活动。关保对湿地好的护型要大张旗鼓典进的宣传行,肆意对毁坏地湿典型的案要敢于公例曝光开以,大强的社舆论压力遏会制利于湿地保不护的行为充,分认识地在生湿态建和促进社设发会展的重要作中用,进一步高全提会社湿地护保识。大意营力保造湿地光荣护,破湿地可坏耻的良社好会境环形成保,湿地的护良好习惯把保,湿地护变人成的们自行觉动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地的湿好美明天!
.1 6持“坚五”项原则,行实学科护保
6.1. 坚1预防持主,为保优先护,保与护理开发利用合结合的原则相,确正对和待处理地开湿发用和利护保的系关以及,发利用与开水生环境态的系,关格严遵自守然经济律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坚决地除盲消目序的无夺掠式开发用,利保在护开发利中,用在开利用中发保护保证湿,地健康 。
6 .1.坚持2与湿地和谐人处的共原,则确对待正和理人与处然自、与人人,部局利益与
整体利的关益,充系认识保护分地就是湿保水护生环境态保护湿,地是保就护我们类人自己
,保护环就境是护保们我赖生存以的家园,护保地是全湿类的人同责共和任义务,我每个人们都无责贷,要携旁并进,手同共力努还湿,的美好地春天。
61.3坚.可持持续发的原展则正,对待确处理和代与当来未眼,前长与利益远关的。对系自负己,责对会负责,对社家国负,责对孙后子代责,保负可持持续展发。
.614.持坚生态效益为,各主种益协效统调的一原则维,护地湿生多样性及湿物地生系态统结构功和能完的整,性确对待正源资环和境会社济发经的关展,生态用水和生系、活生产用的水系关,以要源资环定发境展使社,经济发会和资源展境的承环能力相适应,载充分挥湿发地生系态的生统态、经与社会效益。济
61..5坚持地因宜、制筹规划,统突出重点全、面护保保护和恢,复相结合除害,和利兴并举的则,正确处理原自保然护和理治修复关的,系理与管治理的关系恢,并复持保完良整的湿好生态系统。
地6. 2建构完“善大五”体,系强湿地加保护改,善水态环境。生
6 2.1.组织理管及保护督监系体
湿 是一地多类种、多型层的复杂次生系态统湿地保护是,一涉及面项广、会社性、规模强大庞的系工统程,及到涉个政多部府门行和业关,多方系利益,需要的各、地部各和全社会的共门同力。因努此要,坚持科的学发观展正和确的绩观,政坚经济发持与生态保护展协相调,严格实统一行管、理法依管,科学管理理中。和地央方自而下都应建上强有力的湿地立保护织管组理统系和有的效协机制调统,一调协域区或域流的湿地保护内作。不工断讨湿探的地作共管等合型综新合理管径,鼓励并引导途地居当民社区和组织极积参与地湿护保作工。通过部间门的合协作,联采取协一调致保护的行,动特别加要湿地及强自然其护区的建设管保,理效有护湿保野地生动植资源。物同,时加强管理要伍建设,队建联立执法合和执法监的体督制大力提高管理能力,水平和严,格依论证法审、并批监督施湿地保护和实开利发用项目。大湿地加护保执力法,度严执法,格法依理各类违处违纪法件案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坚制决过度止和不理合利地用地资湿的源行,为严厉击打肆意占和侵法非破坏地湿的法违犯罪活,凡以湿地动对为象各的类发开活和开动发目都必项进行环须影响评价,境止禁在源河区上和区游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国家保、动植护物的息分布区,以栖对区域及生态和候气具有重影响的要地进行湿坏破的开性发动,活绝杜保护内区偷猎象现保障珍,稀水的生境安全。对于因禽制地宜用利地资湿的开源
发项目也,严要管理格把,发利开的强用限度制生态系统在承可受的限之内度,其使以可持续得利用并,充发挥宣传分体、媒群团体众、研究构乃至机全会的社论监舆作督,用加强管理、督和监调,维持湿地协保与合理利护的良用好秩,序动调方力量共同各好湿做地保护工作。
当 前湿,地保已护为成际国会社关的注点热中。国湿对全地生物多球性保护样、球气全候化变跨国、流的水文系统域等都有重要具响。随着全球对湿地影关的注,我们在行履《地公湿》约国责际和义任的同务,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全,宣传介面中国湿地保绍护工作以及湿地护保先优项,通过双目、多边边、政、府民等间合作式形全,方引进位先技进、术理管验经与资,开金展湿地先保护优目项作。
合.6.22政策规体系法
国有我关地保护湿法的规不尽完善,还应快制尽湿定保护及可持续地用利全的性国专门法的律规,法法以法律的规式形确湿地开定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范规明确各级、,行业各的机构权限及以理管工,规定分理管程序、对违行法的处为方法和理序程,等为事湿地保从护与合理利的用理管、利者用者等供提本的基为准行则并将,地湿水资源的综合、理管环境、划规、物生多样保护性、土国用利划、规际国公约等与湿地法协立一致,使调地湿保做到护章有可、有法可依,循走法制上化的道轨
同时,要。快尽制完善定家湿国保地的护相关政策在。国土资源用的利体整济经行机制运下逐,步建完善鼓立励并导引人们护保与理利合湿地、用限制破坏湿地的济政经策体系如湿。开地发和用利中的有补价利偿用及态恢生管理复的政策;将资水源与地湿护有保结效的经合济政策提高;用占然湿地的成本天;制天然定湿地开的发经济限政制和策人工湿治理、地开的经发济持扶策;政建鼓立励会社个人集资捐款以及与全社会与参保护地湿的机等。制制鼓励节定约用利地湿自资然和在源部发门展优中注意保护先湿地生多物样的性策政在投资,信贷、项、目项立技、帮助等方面解术政策引决导题问,证保湿地资保源和经护济协发调展。
.2.63工体系
湿程地保护程工保是湿地护有的力举措和重要证保要,从我湿国的地实出际,发据根点结合面重点、突出、保和恢复护举、并全保护和示面范先等原则,优在全规划面国湿全保地、护复、恢理合用利社区、设、建生旅游态建、设市湿地城公建园的设基上,对础些重要一地湿,尤其是国重要湿际和地国家重要湿及其地地功湿区能进重行点护建保设在一,些型典急需的湿和地域区先安排保护、治优理
和恢复范项目示特,别是要强对加生功态能的保和恢护复根。据《国全地保护湿程规工划,从》2004年20到1年0除,划建9个湿地0保护外,区国家还将资建设湿地投保区护225,其个中重点建设家国级保护区45,建设国际个要湿地3重个0,复恢7.5万公顷湿地1以及3.3万8公顷生动物野栖息地到。200年3中国,将成湿完生地态理恢复1治40公万,顷建成53个家国湿地护与保理合用示利范区全,湿国保地区达到713护个,国重要湿地达际80到,个90以%的天上然地湿得有到保效护使,湿地生系统的功态和效能得益充分发挥,实到现湿资地的可持源续用。利在加强我国的湿要地护保、理管、科和监测研能力建的设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综和治理合方的,法加湿地规快的组织划实,施确湿保地护目标保任务落实的如和期完。采成取力有施措,积极推抢进性保护,救湿地生在态弱地脆抢救区地建立一性批自保护然区扩,大湿地护面积保积极开,湿地展保护和合理用利示,抓范一好批点示范重工,以程导全面的湿指保护地设建。各地高要重度视地湿保护程工设,建湿地把护纳保入地本生区态建和经设济社发展计划会加,组织强领,强导湿化保地护创,优造的美生水环态境
。6.2.4 科和监技评价体系测
强湿地加科的研究学是认识和了湿地的解要主途径,是也促湿地保护和进持续利用可发展重要保证。目前的,国我湿在地础基究研面方当薄相弱,底不清、家对地的许湿特多征尚甚了不解,通要基过础研和究应研用究全,面深入、、统的了系解国中湿类型地特、征、能、价功、动值态变等化,为湿的保护和地合利用奠定理学科基,并础立建湿地质量、功能和益评效指价标系体,根湿地据外对胁界迫反应特的点能力、范围、和值阈挖,掘湿地资源发开潜、阈力与值生风险分析态为,湿地保护合和利用理的划规计设供科提依学。同时据要建,完立湿地保护与善理利用的合术技推广管理制和组机织系体广泛,展开地保护、湿地资源合湿理利、湿地综用管理等方面的技合术广推与交流,制定地野湿动生物种群植总体保的规划护,步实分,施引进、推广进的先地湿生多样性保护物污染控、等技制术大力,提高地保护的湿技水平科。
了为学利科和用保湿护资地,要全面源查清国湿中地源现状资,流域为单以,认真元搞湿好地护保规,划并对国全湿地行进分评估,类建全构国地资湿源信息数据理系统和全管湿地资国监源测系,对湿体地质变水、化下地位水、物群落、植壤土分养的变及化壤退土化情况的进行等测监以及时,价湿地评态变化生况状,将地湿水文化变制控
在其阈值内,过监通测网络的行运掌,各类湿地变握化动态、展发势趋,期定提供测监据数监测与告报为,级各政府供决策依提。据对水利工设程进施行生态响评价,影并建天然湿地立水的补保机障制、湿环地影境响评价项目审及批制度,善完评标准价实行湿,地发开态影响生环和效境的益评预;估展开有湿地环境影响的评关理论和方价的法学研科究通。调查过、测监评价和专家、论证,科评估学国我地资源湿开发的利用力,潜定确类每地湿可承的最大受发开利用限,确度定国中可优利先的用重经要济类型湿地资的、源划利用定别类确、湿地合定理用开发利强度及方法,湿地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做相出规应划,试行天湿然资地源开许发可度,制时掌及握湿地化动态变为湿地,的保护利和提供用科依据学。
.2.6投5保障体资
系湿 地护保跨部门是、学科多综、合的性系统工程,因而投其也入具多有道渠多元化、多层、次特的。政府投点是湿地入护资保来金的源渠道主,级各政要将湿地保府护纳入国民济经与社发会规划之展中保证湿,保地护动行划在计全与国地各区实的。同施,还要广时泛地取国际争援助,鼓励会社类各投资主向湿体保护地资投,规地利用社会范资、个人集助捐等式方广吸引社泛资会金,立全社建参会湿与保护地的投入制,机湿为地保护供提力有的投保障。资
6 .3湿以保地护为核,心加“强大”三管理,护维良好的生态环水境
63..1强水加源管理,合理资置科配利学水资源,用提水资源承高载力,保证能生用态水 水
是地的湿重要组成分,部国是中水淡资源严短重的缺国,家资水源量总为约28万.亿方米,立可利但用量只有40%-5的0%人,水均是量界人世均量水四分之的一在,界世名第排109位。此因,要大加强力节水型社会设建,立建府政控调市、场引、导公众与,以水权、参市场水论理基为的水础资源理管制体形,成经济手以为段的节主机水,制真认搞好资水调查规源,划确明始用水初权,学确科层层落定实资源的宏观控水制指标和观微额定指标,定制用水权易市场规交,建立用水则交权易场,实行用市水有偿权转,完让水价形成机制善合,理整水价,调种多措并举施,加水强源管资,充分利用理地表,合水理发地下开,水大开展节约用力,水优配化科置学保水资源护不断提,水高源的利资效用率效益。进和步一转变生产式方消费和方,兼顾式会效益、社济效经和益态效生益加强。生态利水设建兴建,分洪蓄水程工实,排洪现蓄水相结合与,保证足的充量水水质与维来湿地的存持在湿地的和境功环能
。不调整断水用结构和经增长济方式,普及现节代技术水以水,发展定保持,水源供需资平,加强水资衡开源发对湿生地态环境与之及关的生相物样性多响影测、预监,建测最立优的河流量水分配方式以维护,流的重域湿要地然状自和其态他要重态生功,能究研推广科并的学水资利源方用,统式筹态生生活、、产用水,保证生态用生需水要。
.362.加强水境管环,理法依治防污,提染高环水承载能力,境保证地健康和饮水湿全。安
环境水仅不可以提水供源、资物生资源、游资旅源等,有还电发航、运排水、等许功多能。于由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使人水环污境日益染严。因重此,要持和坚完善保部环统一门督管理监有关,门分工部负的责环境管体理,制立健全建国“家监察地方监、、单管负位”责环的境监管体,认真制实污施物排放染总控制量制和环境度响评价制影,加度人强活类动对湿生地态统的系影响价,评认真析分湿地构对威成、胁破和污坏染的子因来源,和研评究开垦价、垦、大型围程及其工活动对他湿地资源生、系态、生物统样多的性响影。通过环境响评影价制人为的控破坏性动活,避免为的人规大模破坏的湿生地态系统,更好利的和保用湿护生态系统。并对排污地单位实行排污可制许度制,实施订环水质量境准标,地区水污物排染标放准研,河究流的稀释净能自及力境容量,环格严实行依法管理、科管学理达标管理、、总量理管,加强各类湿的污染控制和地防,治计划有治理受污已的染海、湖泊域河、流并,限达期到家规定的国理治准。标排对超标污部的门、业企和单位以予束约处罚和并限,期整改。格严制高控污染高消建设耗项和工业目企“业废”三排放减,农药和轻肥对湿地的化危害。国家有关按规定对那,严些重染污环的单境位,坚决实行关停、、、转并迁、积极推。行“洁清产”和生循环经济建立污,补偿染制机对因开发,用造利成湿地环的破坏境问,题按照要“开谁、发保护,谁谁利、谁补偿”的用原则及时采,补取救施,进措行修复从源。头过和上程格控制新严建目带项来的环问境题切,实强加水环污染的境控与制防,治一进改步水善态生境环。
6.3. 3强加态保生管护,理打造绿水山,青证保态和粮食生安全
湿。在地护生保态境环推动社、经济会展方面发有具重作大用,许多态功生就能是过湿通地系功能体统的,现地生态湿统系具有弱脆性它,的坏在许破多情下况往不往逆转可,即经使过治理其使复也要经恢相过当的长时,间要需付出巨代价大。为眼前和局部了利益使而湿地源资到破遭
坏,遭到自然界的残会酷报并蒙受复大巨损,失这报复种至甚及子孙殃代后为。了制遏态生境环的恶趋势化保、有护的湿限地源,资们必我须早尽尽快动,行加综合强治理,建生设农态,业力营造生态保大护林水源涵养和林,实行退耕林、还还、草还湖改变易造成,水土流的土失地用方利,对退式田的后湿应地极积立建护保区禁猎区或、生治理区,态明土地经营确和权自然资统源一管理权,实国家行统规一管划理,彻杜绝矿底尾山、矿矿、废石、渣废的水排乱,放治地质防、海灾害洋湿地造成的对害危对,湿资地的源开利用制定发学的科规划建,立地生态湿境环影评响制度价生态补偿机制、社和监会督机、协调制理机管,以制遏人制为生破态坏重点,强化资为开源的生发态保护监,管现实统在一规划导指下湿的资源地护保与理合用的利类分管理,开展退化湿恢复地、重建的范区建设,示发特种水展产养品殖湿地和农业新品种种植,高提资利用源率效逐,实现步湿资地可持源利续用保,证生和粮食态全安。
湿与人地类生存的繁衍、、发息展息关,相自然界最富生物是样性多的生态景观和类最重人的生存环要境之一它,不为仅类人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源,资且而有巨大具的环境功能和益。建效立各种地类湿的型自然护区保是护湿保地生态系和湿地统资的源效有措之施,一我要们各以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区为依护托,分充用和挖利湿地的旅掘资游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步促一进湿保护地截止。9919年底,全国建已各种立型类地保湿护2区6处0,护面积保约601万0顷公许多。地山水秀湿丽水、、纵横交洲,错芦深荡,幽百鸟翔,集湖光色,山水乡国,泽鸟花香语,趣妙横,生令人心旷神怡兴致,盎然,连忘流返它。人们旅是游的佳选最择也,是们人认识自、享然受自然、回自归然理想的场,所生现旅态游已兴方未,它不仅艾展了发游旅经济,带动了关相业行,而也且进促了地湿护保湿地。态旅游生过通自的身动行宣传和教作育用提,了广高公众大爱热然自、护湿保的意识地也,湿地使护有保了经来源济和撑支,增了强自发我能展力更进,一步强加湿地管了理还可,助当帮地群就众业和贫致脱富,另外,湿生态地旅游为吸引了更游多观览的光游,千方客百计创造舒优美的环境适,从更加而注重地生态环湿的境保护,也制限了对源的掠资夺性开的,发使湿保护更地加规有序范走,良上性环循发的展轨道真乃一,举两,何乐而不得为呢。此,因应力发展生态旅大,游认真订旅游制发开划,建规立地湿态旅游管理生务体系和湿地公园服范示
区,确保对湿环境保地的投护,还入要视重区参社与湿生地旅游,态加人强才培,造就养高素质的管理伍,队高提管能力理和水平促,进湿地态生游旅事业和地保湿协护发展,调现人与实自然的和相处谐
。
作文六:《关于保护湿地的精品小报》700字
四年级(4)班 杨研亮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
湿地是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
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湿地还是众多动植物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6600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
湿地的生物的多样性,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
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滥杀动物,导致湿地大片大片地消失。为了不让鸟儿再悲伤,为了不让鱼儿再流下眼泪,让我们保护湿地,让大自然恢复生机和活力,请不要再砍伐树木了,再也不要滥杀无辜的小动物了,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大自然赐予它们快乐生存的空间和自由,善良的人们快献出一点点对大自然的关心和爱护,关注湿地,保护生态,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地球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作文七:《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15000字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 “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泥沙淤积等环境问题使湿地及其功能处于严重威胁之中。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盛行东亚季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以上)。由于水热条件优越,中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具有高度多样性,是各种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含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在众多的湿地中,以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滩涂、
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湿地类型为主。天然湿地(不含河流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稻田是我国河流湿地之外的最大的湿地类型。目前,按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标准,我国现有173片国家级湿地,并有21处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些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湿地的主要功能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1 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
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
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
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2. 2 湿地的经济功能
一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稻、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二是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三是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四是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通过航运、电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2. 3、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以来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
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地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生态旅游和疗养的胜地。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湿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湿地保留的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价值。
3、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围垦、淤积、过度开发利用及各种污染严重,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对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
3.1盲目的湿地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萎缩、水资源生态调蓄功能减弱
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使湿地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江河供水调蓄的容积,使洪水出现频率升高;而广大圩区的涝渍水反而还要向河湖排放,又加大了江湖调蓄压力,更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湖区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
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3.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的生态失去平衡
中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中国许多海域的经济鱼类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在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鲥鱼、银鱼等经济鱼种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中国的红树林由于围垦和砍伐等过度利用,天然红树林面积已由50年代初的约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公顷,已经有72%的红树林丧失。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同时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也失去了防护海岸的生态功能。
3.3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引发许多生态问题
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湿地水文受到威胁。西北地区如塔里木河、黑河等重要的内流河,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下游缺水,大量植被死亡,沙进人退。近年来,黄河水量干枯的趋势加剧,1997年利津水文站累计断流天数达22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严重影响了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
活。中国西部地区的湖泊也因上游地区超负荷的截水灌溉,而导致湖泊萎缩,水质咸化。
在水资源利用中,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水的利用率却相当低,只有2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利用率水平;此外,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还导致土地的次生盐碱化。我国的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0%,在工业生产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循环用水率很低,淡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既降低了水的利用率,又污染了湿地。
3. 4湿地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
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我国江河湖泊的污染十分严重,根据《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在12.3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Ⅳ类水河长占12.2%,Ⅴ类水河长占5.6%,劣Ⅴ类水河长占17.5%.松辽河片、海河片、黄河片、淮河片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有 6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2个湖泊水污染严重。在评价的196座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质水库有8座,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
近年来,近岸海域水体也污染严重,总体呈继续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其中,尤以无机氮和无机磷营养盐污染最为严重,超标面很
广,局部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海滨景观,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稻田等人工湿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已成为湿地的面污染源,进而影响了内陆和沿海的水体质量。
中国酸雨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率在90% 以上。由酸雨造成的天然水体酸化现象,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3. 5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面积达
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根据全国实测河流泥沙资料分析,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量淤积在外流区下游平原河道、湖泊和水库中,或被引入灌区以及分洪区内。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的变化、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水库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湿地,目前其泥沙淤积的状况也已令人担忧。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建成8.4万座大中小型水库,库容在4600
亿立方米以上,现已淤死1000多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如果把造成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损失计算在内,损失更加惊人。
3.6海岸侵蚀不断扩展,湿地破坏严重
海岸侵蚀在中国滨海湿地区是较普遍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南部海区更为明显。海浪、潮流、飓风、植被破坏、开采矿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在沙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良好的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受到海水严重的侵蚀和渗透。
3.7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内的洞庭湖湿地因围垦和过度捕捞,天然鱼产量持续下降,洪湖湿地鱼类从40年前的100余种降为现在的50余种。地处青藏高原湿地区域内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半咸水湖,人类活动逐步引起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鱼类资源锐减,从而影响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同时,对湿地内的鸟类进行过度猎捕,特别在迁徙季节进行猎取,导致水禽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另外,对湿地的保护管理也远远跟不上,管理较为粗放,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制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协调机制,管理水平落后。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湿地保护经费短缺,监测网络、监督体系、评价制度也不尽完善,严重制约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湿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造成湿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自然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影响往往是相当巨大的和不可逆转的,如暴雨洪水、气候干旱,风浪侵袭等。人为因素主要发生于人类对湿地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如湿地的无序开垦和改造、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污水乱排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相应对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生态破坏、水污染、物种灭绝等等,全球气候变化等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4、湿地保护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中国湿地保护诸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自然保护区管理亟待加强。中国已在一些地区建立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尚不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布局、类型尚未进行湿地保护空缺分析评估,禁猎、禁渔、禁伐等其他保护形式发育不足,湿地自然保留区域相对偏少。现有保护区的管理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资金缺乏,影响了湿地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4.2法制体系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保护的条款比较分散,且不成系统,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并存,难以很好发挥作用。在执法方面,也存在着执法人员不足,缺少必要
的技术装备以及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
4.3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4.4监测体制不完善。缺乏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对污染监测,在布点的数量、测定的时间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而且不同部门在使用的监测方法、设备上也存在差异,监测标准尚不统一。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已有的湿地基础信息,包括数据、参数等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成果共享;部门、单位之间尚缺乏资料共享机制。
4.5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尚未对湿地做出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即使有的地方对湿地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湿地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未能达到评价的目的。长期以来,中国湿地研究、监测、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统一的湿地效益评价指标,所采取的观测和研究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列分析比较困难;加之以往对湿地功能和效益的评价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对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开展得也比较少,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评价的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4.6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
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行。全国从事湿地研究的人员很少,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4.7投入资金缺乏。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难以进行。
4.8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5、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丰富、生产力很高的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水和陆地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湿地生态性质具有水陆过渡性,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复杂性,生态系统功能具有多样性。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
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调节地球生物圈中大气成份平衡、促进淡水良性循环、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和洪水径流、蓄洪防旱、促淤造陆、除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含水层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直接相联、密切相关,水文要素特别是水是湿地与水生态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既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子,也是水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湿地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织部分,水生态环境是湿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没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就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就不会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是保护湿地的前提和保证,湿地的破坏和丧失,将直接影响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湿地的安全,健康的湿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否则,不但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会受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相互依托,休戚相关。
6、湿地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态度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些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为不利,目前,社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宣传国家保护湿地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
宣传保护湿地的科普知识,宣传保护湿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开展保护湿地的有关活动。对保护湿地好的典型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对肆意毁坏湿地的典型案例要敢于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遏制不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充分认识湿地在生态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大力营造保护湿地光荣,破坏湿地可耻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把保护湿地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湿地的美好明天!
6.1 坚持“五项”原则,实行科学保护
6.1.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严格遵守自然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坚决消除盲目无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保证湿地健康。
6.1.2坚持人与湿地和谐共处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还湿地的美好春天。
6.1.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当代与未来,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保持可持续发展。
6.1.4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各种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用水和生活、生产用水的关系,要以资源环境定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6.1.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保护,保护和恢复相结合,除害和兴利并举的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治理修复的关系,治理与管理的关系,恢复并保持完整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6.2构建完善“五大”体系,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6.2.1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
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中央和地方自上而下都应建立强有力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协调机制,统一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湿地保护工作。不断探讨湿地的合作共管等新型综合管理途径,鼓励并引导当地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协作,采取协调一致的保护行动,要特别加强湿地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有效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大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依法论证、审批并监督实施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项目。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坚决制止过度和不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的行为,严厉打击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凡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河源区和上游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国家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杜绝保护区内偷猎现象,保障珍稀水禽的生境安全。对于因地制宜利用湿地资源的开发项目,也要严格管理,把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使其得以可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群众团体、研究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管理、监督和协调,维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好秩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跨国流域的水文系统等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对湿地的关注,我们在履行《湿地公约》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宣传介绍中国湿地保护工作以及湿地保护优先项目,通过双边、多边、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开展湿地优先保护项目合作。
6.2.2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有关湿地保护的法规还不尽完善,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湿地开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各级、各行业的机构权限以及管
理分工,规定管理程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等,为从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等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并将湿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利用规划、国际公约等与湿地立法协调一致,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要尽快制定完善国家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在国土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运行机制下,逐步建立完善鼓励并引导人们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限制破坏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如湿地开发和利用中的有价补偿利用及生态恢复管理的政策;将水资源与湿地保护有效结合的经济政策;提高占用天然湿地的成本;制定天然湿地开发的经济限制政策和人工湿地治理、开发的经济扶持政策;建立鼓励社会与个人集资捐款以及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的机制等。制定鼓励节约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和在部门发展中优先注意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在投资、信贷、项目立项、技术帮助等方面解决政策引导问题,保证湿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6.2.3工程体系
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湿地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证,要从我国湿地的实际出发,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保护和恢复并举、全面保护和示范优先等原则,在全面规划全国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社区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湿地,尤其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及其湿地功能区进行重点保护建设,在一些典型和急需的湿地区域优先安排保护、治理和恢复示
范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从2004年到2010年,除划建90个湿地保护区外,国家还将投资建设湿地保护区225个,其中重点建设国家级保护区45个,建设国际重要湿地30个,恢复71.5万公顷湿地以及38.3万公顷野生动物栖息地。到2030年,中国将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9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在加强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加快湿地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湿地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如期完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抢救性保护,在湿地生态脆弱地区抢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抓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以指导全面的湿地保护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把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湿地保护,创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6.2.4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在湿地基础研究方面相当薄弱,家底不清、对湿地的许多特征尚不甚了解,要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中国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
建立湿地质量、功能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湿地对外界胁迫的反应特点、能力、范围和阈值,挖掘湿地资源开发潜力、阈值与生态风险分析,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建立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广泛开展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推广与交流,制定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总体保护规划,分步实施,引进、推广先进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控制等技术,大力提高湿地保护的科技水平。
为了科学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要全面查清中国湿地资源现状,以流域为单元,认真搞好湿地保护规划,并对全国湿地进行分类评估,构建全国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对湿地水质变化、地下水位、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土壤退化的情况等进行监测,以及时评价湿地生态变化状况,将湿地水文变化控制在其阈值内,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掌握各类湿地变化动态、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建立天然湿地补水的保障机制、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审批制度,完善评价标准,实行湿地开发生态影响和环境效益的预评估;开展有关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研究。通过调查、监测、评价和专家论证,科学评估我国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确定每类湿地可承受的最大开发利用限度,确定中国可优先利用的重要经济类型的湿地资源、划定利用类别、确定湿地合理利用开发强度及方法,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相应规划,
试行天然湿地资源开发许可制度,及时掌握湿地变化动态,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2.5投资保障体系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在全国与各地区的实施。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规范地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6.3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加强“三大”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6.3.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保证生态用水
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可利用的量只有40%-50%,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109位。因此,要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认真搞好水资源调查规划,明确初始用水权,科学确定层层落实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合理调整水价,多种措施并举,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优化配置科学保护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生态水利建设,兴建分洪蓄水工程,实现排洪与蓄水相结合,保证充足的水量与水质来维持湿地的存在和湿地的环境功能。不断调整用水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普及现代节水技术,以水定发展,保持水资源供需平衡,加强水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影响预测、监测,建立最优的河流水量分配方式,以维护流域的重要湿地自然状态和其他重要生态功能,研究并推广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用水,保证生态用水需要。
6.3.2加强水环境管理,依法防治污染,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保证湿地健康和饮水安全。
水环境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还有发电、航运、排水等许多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使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认真分析对湿地构成威胁、破坏和污染的因子和来源,研究评价开垦、围垦、大型工程及其他活动对湿地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人为的破坏性活动,避免人为的大规模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并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制订实施水环境质量标准,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严格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达标管理、总量管理,加强各类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有计划治理已受污染的海域、湖泊、河流,并限期达到国家规定的治理标准。对排污超标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消耗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湿地的危害。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污染补偿机制,对因开发利用造成的湿地环境破坏问题,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修复。从源头和过程上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
6.3.3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打造绿水青山,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态功能就是通过湿地系统功能体现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它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并蒙受巨大损失,这种报复甚至殃及子孙后代。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我们必须尽早尽快行动,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大力
营造生态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退田后的湿地应积极建立保护区、禁猎区或生态治理区,明确土地经营权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权,实行国家统一规划管理,彻底杜绝矿山尾矿、矿渣、废石、废水的乱排放,防治地质、海洋灾害对湿地造成的危害,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科学的规划,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协调管理机制,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实现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分类管理,开展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的示范区建设,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和湿地农业新品种种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要以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湿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湿地保护。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湿地保护区260处,保护面积约1600万公顷。许多湿地山水秀丽、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湖光山色,水乡泽国,鸟语花香,妙趣横生,令人心旷神怡,兴致盎然,流连忘返。它是人们旅游的最佳选择,也是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现生态旅游已方兴未艾,它不仅发展了旅游经
济,带动了相关行业,而且也促进了湿地保护。
湿地生态旅游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宣传教育作用,提高了广大公众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也使湿地保护有了经济来源和支撑,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更进一步加强了湿地管理,还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另外,湿地生态旅游为了吸引更多游览观光的游客,千方百计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从而更加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限制了对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使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序,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真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认真制订旅游开发规划,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和湿地公园示范区,确保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投入,还要重视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加强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事业和湿地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文八:《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3300字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
保 护 湿 地
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坚持“五项”原则,实行科学保护
1、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严格遵守自然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坚决消除盲目无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保证湿地健康。
2、 坚持人与湿地和谐共处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还湿地的美好春天。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当代与未来,眼
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保持可持续发展。
4、 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各种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维护湿地
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用水和生活、生产用水的关系,要以资源环境定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5、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保护,保护和
恢复相结合,除害和兴利并举的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治理修复的关系,治理与管理的关系,恢复并保持完整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二、 构建完善“五大”体系,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水
生态环境。
1、 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
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国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跨国流域的水文系统等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对湿地的关注,我们在履行《湿地公约》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宣传介绍中国湿地保护工作以及湿地保护优先项目,通过双边、多边、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开展湿地优先保护项目合作。
2、 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有关湿地保护的法规还不尽完善,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湿地开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各级、各行业的机构权限以及管理分工,规定管理程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等,为从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等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并将湿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利用规划、国际公约等与湿地立法协调一致,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要尽快制定完善国家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在国土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运行机制下,逐步建立完善鼓励并引导人们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限制破坏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
3、 工程体系
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湿地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证,要从我国湿地的实际出发,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保护和恢复并举、全面保护和示范优先等原则,在全面规划全国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社区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湿地,尤其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及其湿地功能区进行重点保护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把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湿地保护,创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4、 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在湿地基础研究方面相当薄弱,家底不清、对湿地的许多特征尚不甚了解,要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中国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建立湿地质量、功能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5、 投资保障体系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在全国与各地区的实施。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规范地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
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三、 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加强“三大”管理,维护良
好的水生态环境
1、 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
载能力,保证生态用水
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可利用的量只有40%-50%,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109位。因此,要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认真搞好水资源调查规划,明确初始用水权,科学确定层层落实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水价,多种措施并举,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优化配置科学保护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保证充足的水量与水质来维持湿地的存在和湿地的环境功能。
2、 加强水环境管理,依法防治污染,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保证
湿地健康和饮水安全。
水环境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还有发电、航运、排水等许多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使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认真分析对湿地构成威胁、破坏和污染的因子和来源,研究评价开垦、围垦、大型工程及其他活动对湿地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人为的破坏性活动,避免人为的大规模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 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打造绿水青山,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态功能就是通过湿地系统功能体现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它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我们必须尽早尽快行动,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大力营造生态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
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要以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湿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旅游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宣传教育作用,提高了广大公众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也使湿地保护有了经济来源和支撑,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更进一步加强了湿地管理,还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因此,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认真制订旅游开发规划,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和湿地公园示范区,确保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事业和湿地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文九:《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论文》15100字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 论文
作者:薛选世 时间:2007-11-24 19:42: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国湿地 生态环境 保护 利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 “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泥沙淤积等环境问题使湿地及其功能处于严重威胁之中。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盛行东亚季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以上)。由于水热条件优越,中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具有高度多样性,是各种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含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在众多的湿地中,以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湿地类型为主。天然湿地(不含河流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稻田是我国河流湿地之外的最大的湿地类型。目前,按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标准,我国现有173片国家级湿地,并有21处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些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湿地的主要功能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1 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
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2. 2 湿地的经济功能
一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稻、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二是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三是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四是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通过航运、电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2. 3、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以来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地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生态旅游和疗养的胜地。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湿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湿地保留的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价值。
3、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围垦、淤积、过度开发利用及各种污染严重,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对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
3.1盲目的湿地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萎缩、水资源生态调蓄功能减弱
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使湿地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
3.77%。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江河供水调蓄的容积,使洪水出现频率升高;而广大圩区的涝渍水反而还要向河湖排放,又加大了江湖调蓄压力,更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湖区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3.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的生态失去平衡
中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中国许多海域的经济鱼类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在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鲥鱼、银鱼等经济鱼种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中国的红树林由于围垦和砍伐等过度利用,天然红树林面积已由50年代初的约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公顷,已经有72%的红树林丧失。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同时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也失去了防护海岸的生态功能。
3.3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引发许多生态问题
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湿地水文受到威胁。西北地区如塔里木河、黑河等重要的内流河,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下游缺水,大量植被死亡,沙进人退。近年来,黄河水量干枯的趋势加剧,1997年利津水文站累计断流天数达22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严重影响了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国西部地区的湖泊也因上游地区超负荷的截水灌溉,而导致湖泊萎缩,水质咸化。
在水资源利用中,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水的利用率却相当低,只有2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利用率水平;此外,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还导致土地的次生盐碱化。我国的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0%,在工业生产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循环用水率很低,淡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既降低了水的利用率,又污染了湿地。
3. 4湿地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
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我国江河湖泊的污染十分严重,根据《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在12.3万公里评价河长中,Ⅳ类水河长占12.2%,Ⅴ类水河长占5.6%,劣Ⅴ类水河长占17.5%。松辽河片、海河片、黄河片、淮河片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有 6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2个湖泊水污染严重。在评价的196座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Ⅴ类水质水库有8座,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
近年来,近岸海域水体也污染严重,总体呈继续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其中,尤以无机氮和无机磷营养盐污染最为严重,超标面很广,局部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海滨景观,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稻田等人工湿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已成为湿地的面污染源,进而影响了内陆和沿海的水体质量。
中国酸雨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率在90% 以上。由酸雨造成的天然水体酸化现象,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危害。
3. 5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面积达
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根据全国实测河流泥沙资料分析,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量淤积在外流区下游平原河道、湖泊和水库中,或被引入灌区以及分洪区内。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的变化、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水库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湿地,目前其泥沙淤积的状况也已令人担忧。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建成8.4万座大中小型水库,库容在4600亿立方米以上,现已淤死1000多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如果把造成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损失计算在内,损失更加惊人。
3.6海岸侵蚀不断扩展,湿地破坏严重
海岸侵蚀在中国滨海湿地区是较普遍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南部海区更为明显。海浪、潮流、飓风、植被破坏、开采矿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在沙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良好的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受到海水严重的侵蚀和渗透。
3.7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内的洞庭湖湿地因围垦和过度捕捞,天然鱼产量持续下降,洪湖湿地鱼类从40年前的100余种降为现在的50余种。地处青藏高原湿地区域内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半咸水湖,人类活动逐步引起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鱼类资源锐减,从而影响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同时,对湿地内的鸟类进行过度猎捕,特别在迁徙季节进行猎取,导致水禽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另外,对湿地的保护管理也远远跟不上,管理较为粗放,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制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协调机制,管理水平落后。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湿地保护经费短缺,监测网络、监督体系、评价制度也不尽完善,严重制约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湿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造成湿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自然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影响往往是相当巨大的和不可逆转的,如暴雨洪水、气候干旱,风浪侵袭等。人为因素主要发生于人类对湿地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如湿地的无序开垦和改造、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污水乱排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相应对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生态破坏、水污染、物种灭绝等等,全球气候变化等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4、湿地保护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中国湿地保护诸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自然保护区管理亟待加强。中国已在一些地区建立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尚不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布局、类型尚未进行湿地保护空缺分析评估,禁猎、禁渔、禁伐等其他保护形式发育不足,湿地自然保留区域相对偏少。现有保护区的管理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资金缺乏,影响了湿地自然保
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4.2法制体系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保护的条款比较分散,且不成系统,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并存,难以很好发挥作用。在执法方面,也存在着执法人员不足,缺少必要的技术装备以及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
4.3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4.4监测体制不完善。缺乏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对污染监测,在布点的数量、测定的时间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而且不同部门在使用的监测方法、设备上也存在差异,监测标准尚不统一。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已有的湿地基础信息,包括数据、参数等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成果共享;部门、单位之间尚缺乏资料共享机制。
4.5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尚未对湿地做出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即使有的地方对湿地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湿地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未能达到评价的目的。长期以来,中国湿地研究、监测、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统一的湿地效益评价指标,所采取的观测和研究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列分析比较困难;加之以往对湿地功能和效益的评价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对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开展得也比较少,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评价的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4.6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行。全国从事湿地研究的人员很少,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4.7投入资金缺乏。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难以进行。
4.8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5、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丰富、生产力很高的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水和陆地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湿地生态性质具有水陆过渡性,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复杂性,生态系统功能具有多样性。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调节地球生物圈中大气成份平衡、促进淡水良性循环、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和洪水径流、蓄洪防旱、促淤造陆、除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含水层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生态
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直接相联、密切相关,水文要素特别是水是湿地与水生态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既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子,也是水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湿地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织部分,水生态环境是湿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没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就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就不会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是保护湿地的前提和保证,湿地的破坏和丧失,将直接影响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湿地的安全,健康的湿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否则,不但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会受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相互依托,休戚相关。
6、湿地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态度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些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为不利,目前,社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宣传国家保护湿地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宣传保护湿地的科普知识,宣传保护湿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开展保护湿地的有关活动。对保护湿地好的典型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对肆意毁坏湿地的典型案例要敢于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遏制不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充分认识湿地在生态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大力营造保护湿地光荣,破坏湿地可耻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把保护湿地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湿地的美好明天!
6.1 坚持“五项”原则,实行科学保护
6.1.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严格遵守自然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坚决消除盲目无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保证湿地健康。
6.1.2坚持人与湿地和谐共处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还湿地的美好春天。
6.1.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当代与未来,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保持可持续发展。
6.1.4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各种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用水和生活、生产用水的关系,要以资源环境定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6.1.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保护,保护和恢复相结合,除害和兴利并举的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治理修复的关系,治理与管理的关系,恢复并保持完整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6.2构建完善“五大”体系,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6.2.1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
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中央和地方自上而下都应建立强有力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协调机制,统一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湿地保护工作。不断探讨湿地的合作共管等新型综合管理途径,鼓励并引导当地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协作,采取协调一致的保护行动,要特别加强湿地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有效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大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依法论证、审批并监督实施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坚决制止过度和不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的行为,严厉打击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凡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河源区和上游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国家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杜绝保护区内偷猎现象,保障珍稀水禽的生境安全。对于因地制宜利用湿地资源的开发项目,也要严格管理,把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使其得以可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群众团体、研究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管理、监督和协调,维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好秩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跨国流域的水文系统等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对湿地的关注,我们在履行《湿地公约》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宣传介绍中国湿地保护工作以及湿地保护优先项目,通过双边、多边、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开展湿地优先保护项目合作。
6.2.2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有关湿地保护的法规还不尽完善,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湿地开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各级、各行业的机构权限以及管理分工,规定管理程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等,为从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等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并将湿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利用规划、国际公约等与湿地立法协调一致,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要尽快制定完善国家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在国土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运行机制下,逐步建立完善鼓励并引导人们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限制破坏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如湿地开发和利用中的有价补偿利用及生态恢复管理的政策;将水资源与湿地保护有效结合的经济政策;提高占用天然湿地的成本;制定天然湿地开发的经济限制政策和人工湿地治理、开发的经济扶持政策;建立鼓励社会与个人集资捐款以及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的机制等。制
定鼓励节约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和在部门发展中优先注意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在投资、信贷、项目立项、技术帮助等方面解决政策引导问题,保证湿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6.2.3工程体系
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湿地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证,要从我国湿地的实际出发,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保护和恢复并举、全面保护和示范优先等原则,在全面规划全国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社区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湿地,尤其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及其湿地功能区进行重点保护建设,在一些典型和急需的湿地区域优先安排保护、治理和恢复示范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从2004年到2010年,除划建90个湿地保护区外,国家还将投资建设湿地保护区225个,其中重点建设国家级保护区45个,建设国际重要湿地30个,恢复71.5万公顷湿地以及38.3万公顷野生动物栖息地。到2030年,中国将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9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在加强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加快湿地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湿地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如期完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抢救性保护,在湿地生态脆弱地区抢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抓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以指导全面的湿地保护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把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湿地保护,创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6.2.4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在湿地基础研究方面相当薄弱,家底不清、对湿地的许多特征尚不甚了解,要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中国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建立湿地质量、功能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湿地对外界胁迫的反应特点、能力、范围和阈值,挖掘湿地资源开发潜力、阈值与生态风险分析,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建立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广泛开展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推广与交流,制定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总体保护规划,分步实施,引进、推广先进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控制等技术,大力提高湿地保护的科技水平。
为了科学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要全面查清中国湿地资源现状,以流域为单元,认真搞好湿地保护规划,并对全国湿地进行分类评估,构建全国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对湿地水质变化、地下水位、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土壤退化的情况等进行监测,以及时评价湿地生态变化状况,将湿地水文变化控制在其阈值内,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掌握各类湿地变化动态、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建立天然湿地补水的保障机制、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审批制度,完善评价标准,实行湿地开发生态影响和环境效益的预评估;开展有关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研究。通过调查、监测、评价和专家论证,科学评估我国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确定每类湿地可承受的最大开发利用限度,确定中国可优先利用的重要经济类型的湿地资源、划定利用类别、确定湿地合理利用开发强度及方法,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相应规划,试行天然湿地资源开发许可制度,及时掌握湿地变化动态,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2.5投资保障体系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在全国与各地区的实施。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规范地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6.3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加强“三大”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6.3.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保证生态用水 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可利用的量只有40%-50%,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109位。因此,要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认真搞好水资源调查规划,明确初始用水权,科学确定层层落实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水价,多种措施并举,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优化配置科学保护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生态水利建设,兴建分洪蓄水工程,实现排洪与蓄水相结合,保证充足的水量与水质来维持湿地的存在和湿地的环境功能。不断调整用水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普及现代节水技术,以水定发展,保持水资源供需平衡,加强水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影响预测、监测,建立最优的河流水量分配方式,以维护流域的重要湿地自然状态和其他重要生态功能,研究并推广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用水,保证生态用水需要。
6.3.2加强水环境管理,依法防治污染,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保证湿地健康和饮水安全。 水环境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还有发电、航运、排水等许多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使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认真分析对湿地构成威胁、破坏和污染的因子和来源,研究评价开垦、围垦、大型工程及其他活动对湿地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人为的破坏性活动,避免人为的大规模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并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制订实施水环境质量标准,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严格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达标管理、总量管理,加强各类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有计划治理已受污染的海域、湖泊、河流,并限期达到国家规定的治理标准。对排污超标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消耗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湿地的危害。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污染补偿机制,对因开发利用造成的湿地环境破坏问题,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修复。从源头和过程上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
6.3.3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打造绿水青山,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态功能就是通过湿地系统功能体现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它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
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并蒙受巨大损失,这种报复甚至殃及子孙后代。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我们必须尽早尽快行动,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大力营造生态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退田后的湿地应积极建立保护区、禁猎区或生态治理区,明确土地经营权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权,实行国家统一规划管理,彻底杜绝矿山尾矿、矿渣、废石、废水的乱排放,防治地质、海洋灾害对湿地造成的危害,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科学的规划,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协调管理机制,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实现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分类管理,开展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的示范区建设,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和湿地农业新品种种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要以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湿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湿地保护。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湿地保护区260处,保护面积约1600万公顷。许多湿地山水秀丽、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湖光山色,水乡泽国,鸟语花香,妙趣横生,令人心旷神怡,兴致盎然,流连忘返。它是人们旅游的最佳选择,也是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现生态旅游已方兴未艾,它不仅发展了旅游经济,带动了相关行业,而且也促进了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旅游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宣传教育作用,提高了广大公众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也使湿地保护有了经济来源和支撑,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更进一步加强了湿地管理,还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另外,湿地生态旅游为了吸引更多游览观光的游客,千方百计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从而更加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限制了对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使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序,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真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认真制订旅游开发规划,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和湿地公园示范区,确保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投入,还要重视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加强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事业和湿地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作文十:《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_论文》15200字
关于中国湿地保护的思考 论文
摘要: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中国湿地 生态环境 保护 利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社会、经济功能,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环境、控制污染、保护物种基因多样性、美化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享有 “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之美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导致湿地不断萎缩退化,环境功能与生物多样性逐渐衰减,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泥沙淤积等环境问题使湿地及其功能处于严重威胁之中。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中国湿地概况
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盛行东亚季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雨量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以上)。由于水热条件优越,中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态系统具有高度多样性,是各种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湿地总面积约6594万公顷(不含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具有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在众多的湿地中,以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湿地类型为主。天然湿地(不含河流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包括沼泽约1197万公顷,天然湖泊约910万公顷,潮间带滩涂约217万公顷,浅海水域270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包括水库水面约200万公顷,稻田约3800万公顷,稻田是我国河流湿地之外的最大的湿地类型。目前,按国家重要湿地确定标准,我国现有173片国家级湿地,并有21处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些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湿地的主要功能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在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它对自然环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如食物、原材料和水资源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 1 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调节河川径流和气候等方面。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湿地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被具有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许多的自然湿地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对物种保存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价值的物种,均具有重要意义。如
1
果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二是调蓄径流洪水,补充地下水。湿地在控制洪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等方面的功能十分显著,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湿地还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三是调节区域气候和固定二氧化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降解和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在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上的强大功能使其被誉为“地球之肾”。 五是防浪固岸的作用。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
2. 2 湿地的经济功能
一是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湿地提供的水稻、肉类、莲、藕、菱、芡及浅海水域的一些鱼、虾、贝、藻类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有许多动植物还是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就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二是提供水资源。湿地是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我国众多的沼泽、池塘、溪流、河流、湖泊和水库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三是提供矿物资源。湿地中有各种矿砂和盐类资源。湿地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包括食盐、天然碱、石膏等多种工业原料,以及硼、锂等多种稀有金属矿藏。中国一些重要油田,大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湿地的地下油汽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重大。四是能源和水运。湿地能够提供多种能源,湿地通过航运、电能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约有10万公里内河航道,内陆水运承担了大约30,的货运量。
2. 3、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特有的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一直以来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发祥地。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地区,壮观秀丽的自然景色使其成为生态旅游和疗养的胜地。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湿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遗传基因等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和实验基地。湿地保留的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价值。
3、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围垦、淤积、过度开发利用及各种污染严重,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对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
3.1盲目的湿地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萎缩、水资源生态调蓄功能减弱
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造成了中国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湿地面积减少使湿地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现存天然湿地仅占国土面积的3.77%。全国围垦湖泊面积达130万公顷以上,由于围垦湖泊而失去调蓄容积350亿立方米以上,因围垦而消亡的天然湖泊近1000个。围垦恶化了湖区的水情,直接减少了对江河供
2
水调蓄的容积,使洪水出现频率升高;而广大圩区的涝渍水反而还要向河湖排放,又加大了江湖调蓄压力,更增加了洪涝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制约湖区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围垦与湿地用途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3.2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的生态失去平衡
中国重要的经济海区和湖泊,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中国许多海域的经济鱼类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在内陆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如白鳍豚、中华鲟、达氏鲟、白鲟、江豚已成为濒危物种,长江鲟鱼、鲥鱼、银鱼等经济鱼种种群数量已变得十分稀少;湿地水禽由于过度猎捕、捡拾鸟蛋等导致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中国的红树林由于围垦和砍伐等过度利用,天然红树林面积已由50年代初的约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的1.4万公顷,已经有72,的红树林丧失。红树林的大面积消失,使中国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濒危状态,同时使许多生物失去栖息场所和繁殖地,也失去了防护海岸的生态功能。
3.3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引发许多生态问题
因过度从湿地取水或开采地下水,使西北、华北的部分地区湿地水文受到威胁。西北地区如塔里木河、黑河等重要的内流河,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下游缺水,大量植被死亡,沙进人退。近年来,黄河水量干枯的趋势加剧,1997年利津水文站累计断流天数达22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严重影响了下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国西部地区的湖泊也因上游地区超负荷的截水灌溉,而导致湖泊萎缩,水质咸化。
在水资源利用中,我国农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70,,但水的利用率却相当低,只有2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利用率水平;此外,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还导致土地的次生盐碱化。我国的工业用水约占总用水量的20,,在工业生产中,中国的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工业循环用水率很低,淡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将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既降低了水的利用率,又污染了湿地。
3. 4湿地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
污染是中国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不仅使湿地水质恶化,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天然湿地已成为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承泄区。我国江河湖泊的污染十分严重,根据《2002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在12.3万公里评价河长中,?类水河长占12.2%,?类水河长占5.6%,劣?类水河长占17.5%。松辽河片、海河片、黄河片、淮河片污染严重,水质较差。在评价的24个湖泊中,有 6个湖泊部分水体受到污染,12个湖泊水污染严重。在评价的196座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类水质水库有8座,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
近年来,近岸海域水体也污染严重,总体呈继续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其中,尤以无机氮和无机磷营养盐污染最为严重,超标面很广,局部海域油类污染也较为严重,不仅破坏了海滨景观,也直接造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
稻田等人工湿地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已成为湿地的面污染源,进而影响了内陆和沿海的水体质量。
中国酸雨主要分布于西南、华中、华东、华南地区,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低于4.0,酸雨率在90% 以上。由酸雨造成的天然水体酸化现象,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3. 5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3
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草地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长期以来,一些大江、大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森林资源遭到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影响了江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根据全国实测河流泥沙资料分析,平均每年约有12亿吨泥沙量淤积在外流区下游平原河道、湖泊和水库中,或被引入灌区以及分洪区内。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与这些地区湿地水文发生的变化、湖泊拦蓄洪水功能下降有着直接关系。
水库是中国重要的人工湿地,目前其泥沙淤积的状况也已令人担忧。自1949年以来,中国已建成8.4万座大中小型水库,库容在4600亿立方米以上,现已淤死1000多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200,300亿元,如果把造成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损失计算在内,损失更加惊人。
3.6海岸侵蚀不断扩展,湿地破坏严重
海岸侵蚀在中国滨海湿地区是较普遍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南部海区更为明显。海浪、潮流、飓风、植被破坏、开采矿物和砂石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在沙质海岸区,由于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良好的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受到海水严重的侵蚀和渗透。
3.7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湿地不合理开发利用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我国已有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长江中下游湿地区域内的洞庭湖湿地因围垦和过度捕捞,天然鱼产量持续下降,洪湖湿地鱼类从40年前的100余种降为现在的50余种。地处青藏高原湿地区域内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半咸水湖,人类活动逐步引起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鱼类资源锐减,从而影响鸟类和兽类的食物来源,同时,对湿地内的鸟类进行过度猎捕,特别在迁徙季节进行猎取,导致水禽种群数量大大减少。
另外,对湿地的保护管理也远远跟不上,管理较为粗放,管理机构不健全,法制体系不完善,缺乏管理协调机制,管理水平落后。公众湿地保护意识还较为淡薄,湿地保护经费短缺,监测网络、监督体系、评价制度也不尽完善,严重制约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从以上湿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造成湿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自然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变影响往往是相当巨大的和不可逆转的,如暴雨洪水、气候干旱,风浪侵袭等。人为因素主要发生于人类对湿地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如湿地的无序开垦和改造、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污水乱排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相应对自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生态破坏、水污染、物种灭绝等等,全球气候变化等都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4、湿地保护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中国湿地保护诸多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自然保护区管理亟待加强。中国已在一些地区建立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但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尚不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布局、类型尚未进行湿地保护空缺分析评估,禁猎、禁渔、禁伐等其他保护形式发育不足,湿地自然保留区域相对偏少。现有保护区的管理还很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资金缺乏,影响了湿地自然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4.2法制体系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专门法律、法规;已
4
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保护的条款比较分散,且不成系统,无法可依或法条相互交叉、重复的情况并存,难以很好发挥作用。在执法方面,也存在着执法人员不足,缺少必要的技术装备以及交通、通讯等设施,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
4.3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至今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因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4.4监测体制不完善。缺乏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监测。对污染监测,在布点的数量、测定的时间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而且不同部门在使用的监测方法、设备上也存在差异,监测标准尚不统一。此外,在信息利用方面也存在着已有的湿地基础信息,包括数据、参数等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信息成果共享;部门、单位之间尚缺乏资料共享机制。
4.5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不健全。尚未对湿地做出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即使有的地方对湿地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湿地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未能达到评价的目的。长期以来,中国湿地研究、监测、保护、利用工作缺乏统一的湿地效益评价指标,所采取的观测和研究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对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列分析比较困难;加之以往对湿地功能和效益的评价大多以定性描述为主,缺乏系统、定量的研究,对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的研究开展得也比较少,满足不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评价的要求,极大地影响了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4.6基础研究薄弱,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湿地保护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特别是对湿地的结构、功能、演替规律、价值和作用等方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制约了湿地保护与管理的进行。全国从事湿地研究的人员很少,人才严重缺乏。同时湿地保护、管理的技术手段也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4.7投入资金缺乏。资金严重不足是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乏专门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短缺,使许多湿地保护项目和行动难以实施,已建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必要的湿地基础研究难以进行。
4.8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滞后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要求,宣传教育工作的广度、力度、深度都不够。因此宣传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是中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5、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丰富、生产力很高的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水和陆地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湿地生态性质具有水陆过渡性,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生物群落结构具有复杂性,生态系统功能具有多样性。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无数种类的动植物依赖湿地生存。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在调节地球生物圈中大气成份平衡、促进淡水良性循环、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和洪水径流、蓄洪防旱、促淤造陆、除解污染物、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化、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含水层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其中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其特征是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系统外部之间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由此推动的物质的循环。
5
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直接相联、密切相关,水文要素特别是水是湿地与水生态环境之间联系的纽带,它既是湿地属性的决定性因子,也是水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湿地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织部分,水生态环境是湿地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没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也就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没有健康完整的湿地,就不会有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是保护水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措施,保护水生态环境是保护湿地的前提和保证,湿地的破坏和丧失,将直接影响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湿地的安全,健康的湿地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否则,不但严重影响可持续发展,而且将会受到大自然的强烈报复,因此,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相互依托,休戚相关。
6、湿地及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态度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是湿地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一些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极为不利,目前,社会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尚认识不足,湿地保护意识仍较为淡薄,尚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深入的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巨大作用,宣传国家保护湿地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宣传保护湿地的科普知识,宣传保护湿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开展保护湿地的有关活动。对保护湿地好的典型要大张旗鼓的进行宣传,对肆意毁坏湿地的典型案例要敢于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遏制不利于湿地保护的行为,充分认识湿地在生态建设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大力营造保护湿地光荣,破坏湿地可耻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保护湿地的良好习惯,把保护湿地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全社会共同努力,打造湿地的美好明天~
6.1 坚持“五项”原则,实行科学保护
6.1.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严格遵守自然经济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坚决消除盲目无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保证湿地健康。
6.1.2坚持人与湿地和谐共处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要携手并进,共同努力,还湿地的美好春天。
6.1.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对待和处理当代与未来,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保持可持续发展。
6.1.4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各种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正确对待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用水和生活、生
6
产用水的关系,要以资源环境定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6.1.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保护,保护和恢复相结合,除害和兴利并举的原则,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和治理修复的关系,治理与管理的关系,恢复并保持完整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
6.2构建完善“五大”体系,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6.2.1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
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生态系统,湿地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中央和地方自上而下都应建立强有力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协调机制,统一协调区域或流域内的湿地保护工作。不断探讨湿地的合作共管等新型综合管理途径,鼓励并引导当地居民和社区组织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协作,采取协调一致的保护行动,要特别加强湿地及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有效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同时,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大力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依法论证、审批并监督实施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格执法,依法处理各类违法违纪案件,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坚决制止过度和不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的行为,严厉打击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凡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禁止在河源区和上游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干旱区、国家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分布区,以及对区域生态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的湿地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活动,杜绝保护区内偷猎现象,保障珍稀水禽的生境安全。对于因地制宜利用湿地资源的开发项目,也要严格管理,把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使其得以可持续利用,并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群众团体、研究机构乃至全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管理、监督和协调,维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好秩序,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湿地保护工作。
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国湿地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跨国流域的水文系统等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对湿地的关注,我们在履行《湿地公约》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全面宣传介绍中国湿地保护工作以及湿地保护优先项目,通过双边、多边、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开展湿地优先保护项目合作。
6.2.2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有关湿地保护的法规还不尽完善,应尽快制定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全国性专门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湿地开发利用的方针、原则和行为规范,明确各级、各行业的机构权限以及管理分工,规定管理程序、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法和程序等,为从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管理者、利用者等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并将湿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环境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利用规划、国际公约等与湿地立法协调一致,使湿地保护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要尽快制定完善国家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在国土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运行机制下,逐步建立完善鼓励并引导人们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限制破坏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如湿地开发和利用中的有价补偿利用及生态恢复管理的政策;将水资源与湿地保护有效结合的经济政策;提高占用天然湿地的成本;制定天然湿地开发的经济限制政策和人工湿地治理、开发的经济扶持政策;建立鼓励社会与个人集资捐款以及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的机制等。制定鼓励节约利用湿地自然资源和在部门发展中优先注意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在投资、信贷、项目立项、技术帮助等方面解决政策引导问题,保证湿地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
7
展。
6.2.3工程体系
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湿地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证,要从我国湿地的实际出发,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保护和恢复并举、全面保护和示范优先等原则,在全面规划全国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社区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湿地,尤其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及其湿地功能区进行重点保护建设,在一些典型和急需的湿地区域优先安排保护、治理和恢复示范项目,特别是要加强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从2004年到2010年,除划建90个湿地保护区外,国家还将投资建设湿地保护区225个,其中重点建设国家级保护区45个,建设国际重要湿地30个,恢复71.5万公顷湿地以及38.3万公顷野生动物栖息地。到2030年,中国将完成湿地生态治理恢复140万公顷,建成53个国家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全国湿地保护区达到713个,国际重要湿地达到80个,90,以上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使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在加强我国的湿地保护、管理、科研和监测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工程和综合治理的方法,加快湿地规划的组织实施,确保湿地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和如期完成。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抢救性保护,在湿地生态脆弱地区抢救性地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抓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以指导全面的湿地保护建设。各地要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把湿地保护纳入本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湿地保护,创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6.2.4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在湿地基础研究方面相当薄弱,家底不清、对湿地的许多特征尚不甚了解,要通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全面、深入、系统的了解中国湿地类型、特征、功能、价值、动态变化等,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奠定科学基础,并建立湿地质量、功能和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湿地对外界胁迫的反应特点、能力、范围和阈值,挖掘湿地资源开发潜力、阈值与生态风险分析,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要建立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广泛开展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推广与交流,制定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的总体保护规划,分步实施,引进、推广先进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控制等技术,大力提高湿地保护的科技水平。
为了科学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要全面查清中国湿地资源现状,以流域为单元,认真搞好湿地保护规划,并对全国湿地进行分类评估,构建全国湿地资源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对湿地水质变化、地下水位、植物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土壤退化的情况等进行监测,以及时评价湿地生态变化状况,将湿地水文变化控制在其阈值内,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掌握各类湿地变化动态、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对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并建立天然湿地补水的保障机制、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审批制度,完善评价标准,实行湿地开发生态影响和环境效益的预评估;开展有关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科学研究。通过调查、监测、评价和专家论证,科学评估我国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确定每类湿地可承受的最大开发利用限度,确定中国可优先利用的重要经济类型的湿地资源、划定利用类别、确定湿地合理利用开发强度及方法,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相应规划,试行天然湿地资源开发许可制度,及时掌握湿地变化动态,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6.2.5投资保障体系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
8
多层次的特点。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在全国与各地区的实施。同时,还要广泛地争取国际援助,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规范地利用社会集资、个人捐助等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投入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6.3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加强“三大”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6.3.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保证生态用水
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可利用的量只有40,,50,,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第109位。因此,要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认真搞好水资源调查规划,明确初始用水权,科学确定层层落实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水价,多种措施并举,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优化配置科学保护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强生态水利建设,兴建分洪蓄水工程,实现排洪与蓄水相结合,保证充足的水量与水质来维持湿地的存在和湿地的环境功能。不断调整用水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普及现代节水技术,以水定发展,保持水资源供需平衡,加强水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及与之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影响预测、监测,建立最优的河流水量分配方式,以维护流域的重要湿地自然状态和其他重要生态功能,研究并推广科学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统筹生态、生活、生产用水,保证生态用水需要。
6.3.2加强水环境管理,依法防治污染,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保证湿地健康和饮水安全。
水环境不仅可以提供水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还有发电、航运、排水等许多功能。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使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要坚持和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认真分析对湿地构成威胁、破坏和污染的因子和来源,研究评价开垦、围垦、大型工程及其他活动对湿地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人为的破坏性活动,避免人为的大规模的破坏湿地生态系统,更好的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并对排污单位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制订实施水环境质量标准,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严格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达标管理、总量管理,加强各类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有计划治理已受污染的海域、湖泊、河流,并限期达到国家规定的治理标准。对排污超标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消耗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三废”排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湿地的危害。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建立污染补偿机制,对因开发利用造成的湿地环境破坏问题,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修复。从源头和过程上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
6.3.3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打造绿水青山,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许多生态功能就是通过湿地系统功能体现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它的破坏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不可逆转,即使经过治理使其恢复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代价。为了眼前和局部利益而使湿地资源遭到破坏,会遭到自然界的残酷报复并蒙受巨大损失,这种报复甚至殃及子孙后代。
9
为了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保护有限的湿地资源,我们必须尽早尽快行动,加强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农业,大力营造生态保护林和水源涵养林,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改变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退田后的湿地应积极建立保护区、禁猎区或生态治理区,明确土地经营权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权,实行国家统一规划管理,彻底杜绝矿山尾矿、矿渣、废石、废水的乱排放,防治地质、海洋灾害对湿地造成的危害,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定科学的规划,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协调管理机制,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实现在统一规划指导下的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分类管理,开展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的示范区建设,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和湿地农业新品种种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我们要以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和挖掘湿地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进一步促进湿地保护。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湿地保护区260处,保护面积约1600万公顷。许多湿地山水秀丽、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湖光山色,水乡泽国,鸟语花香,妙趣横生,令人心旷神怡,兴致盎然,流连忘返。它是人们旅游的最佳选择,也是人们认识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场所,现生态旅游已方兴未艾,它不仅发展了旅游经济,带动了相关行业,而且也促进了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旅游通过自身的行动和宣传教育作用,提高了广大公众热爱自然、保护湿地的意识,也使湿地保护有了经济来源和支撑,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更进一步加强了湿地管理,还可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另外,湿地生态旅游为了吸引更多游览观光的游客,千方百计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从而更加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限制了对资源的掠夺性的开发,使湿地保护更加规范有序,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真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认真制订旅游开发规划,建立湿地生态旅游管理服务体系和湿地公园示范区,确保对湿地环境保护的投入,还要重视社区参与湿地生态旅游,加强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湿地生态旅游事业和湿地保护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0